-
1 # 貸玩家
-
2 # 小池聊科技
新零售社群團購你可以看下,是否會取代傳統銷售
隨著新消費主義的興起,中國消費市場迎來了渠道多元化時代。新的零售渠道層出不窮,社群團購是其中一個渠道。一年內,繁榮最佳化、美嘉購物、桐城生活、考拉精選、大蘿蔔、世輝集團等月流量數億的平臺相繼誕生。
同時,以傳統超市為代表的超市業務也呈現出門店客流逐年下降的跡象。在一線城市,大型電子商務對超市的銷售量產生了影響。在二線城市,有業內人士認為,社群團購將成為取代傳統超市的零售渠道。
一。增加消費體驗和接觸
對於使用者來說,一旦有了對商品的需求,就可以在碎片化時間內移動手指下單,並在上班途中提貨。不需要花30分鐘甚至一個小時去超市,不僅節省時間,還可以獲得更好的消費體驗。
對於商家來說,這種模式可以讓商家與消費者保持零距離、高頻率的接觸,帶來的品牌曝光率遠遠超過使用者偶爾經過的實體店。
2.運營成本低,利潤率高
正如我們之前所說,在一線城市,傳統超市的市場份額已經逐漸被電子商務平臺侵蝕,而在二線以下城市甚至鄉鎮地區,這一速度要慢得多。
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是一線城市的物流倉儲體系非常完善,電子商務平臺的運營成本較低。因此,考慮到快遞費,價格也可以與超市競爭。相反,在一線以外的領域,傳統超市比電子商務平臺更有優勢。
然而,社群團購的出現,終結了這一局面。社群團購採取“網上預約社群自送”的模式,因此不需要實體店,配送成本遠低於單開門快遞。在運營成本方面,社群團購平臺不僅優於實體店,也優於普通電子商務。
經營成本越低,商品定價的經營空間和競爭力就越大,更有利於吸引消費者。此外,“團購預售”帶來的大量訂單,使得社群團購平臺在採購時進一步降低了對供應商的價格,進一步強化了這一價格優勢。
三。頻道定位完全重疊
雖然前兩點很嚴重,但由於購物習慣、需求差異等因素,一定有消費者願意到超市購物,傳統超市仍有發展空間。但歸根結底,即使是這種可能性也被消除了。這就是社群團購“計劃消費”的渠道定位。
所謂計劃消費,主要是指不緊急、具有儲備性質的購物需求。在此之前,這一直是超市的渠道定位。例如,我們經常去超市買足夠全家幾個月使用的食物和油。
現在,社群團購平臺已經透過今天下單、1-2天后到達、社群自送的方式切入這類商品的市場。渠道定位與傳統超市完全重疊,競爭是同一個市場。
那麼,兩者之間的競爭會有什麼結果呢?首先,由於是有計劃的購物,不會影響一兩天後的到貨。此外,社群團購平臺還具有消費體驗、曝光率、價格等方面帶來的前兩點優勢。可以說,超市的市場份額被社群團購搶走只是時間問題。
據瞭解,剛剛由騰訊投資、月流量超過2億的“食享”社群群平臺CEO曾在不同場合表示,社群群將成為家庭消費渠道的第三極:第一極是各類便利店和蔬菜滿足人們即時消費需求的市場;第二極是滿足人們財富需求的線上電子商務。社群將成為滿足計劃消費需求的主流渠道。
挑戰也是機遇。面對這一趨勢,超市唯一能做的就是儘早建立自己的社群團購業務,利用社群團購的優勢,實現超市的轉型升級,開拓更大的市場。事實上,永輝超市、大潤發、物美超市等知名品牌都推出了自己的社群團購計劃
-
3 # 財思思
目前實體店會受到電商衝擊,但線上線下方式相融合能讓實體店煥發生機。
沒受電商衝擊的實體店現實生活中,我們可以看到,即便電商經濟紅紅火火,但有的實體店依舊沒收到衝擊。
比如美國Costco透過向消費者提供低價商品,同時收取會員費盈利的制度,讓它在行業屹立不倒,今年在上海開了第一家店,吸引了大批顧客前去消費,甚至開業當天因為人流多被擠爆而被迫停業半天。
比如滿大街可以看見的7-11便利店,小區樓下的便利店,我們總不能買瓶水、買個酸奶都去網購吧?比如餐飲店,與親朋好友約見面吃飯,也是需要實地去餐廳體驗的。比如理髮店,我們剪頭髮,也不可能透過網購的方式。
受電商衝擊的實體店應該怎麼發展如今最容易受到電商衝擊的服裝店,有時候逛街,看到服裝店幾乎沒人,內心替店主擔憂,會不由自主地想:扣除租金、水電、人工成本、進貨成本這些,實體服裝店能盈利嗎?還能支撐多久?我們不能一味地抱怨實體店不行,而是要與時俱進,若電商有市場,為什麼不嘗試做線上?如果沒有電商平臺,我們農民種的農產品水果,怎麼會暢銷全國?這反而對農民來說是一個擴大市場的機會。
其實實體經濟是電商的支撐,電商是一種渠道方式,比如衣服在實體店賣是一種渠道,衣服放在電商平臺賣,也是一種渠道。實體店要發展,可以兩條腿走路,線下與線上融合,服裝店既可以實體賣,也開拓線上市場。
反過來,目前許多電商巨頭也在紛紛尋找線下的融合方式,比如阿里的盒馬鮮生超市,比如京東便利店等,線上也是需要線下的支援。因而,線上線下的融合發展,更顯活力。
-
4 # 股票量化ALPHA
網際網路主要的功能是提高了資訊互動和傳播的效率和速度以及範圍,網際網路只是改變了傳統的商業形式,不會取締傳統的實體店,大家不要把問題看對立了,網上的店仍然還是實體店,仍然需要經營場所,營業人員,倉庫,物流等等,不知到這麼解釋您理解了沒有。
-
5 # 孫洪鶴
最近有一句話在熱議:大象與老鼠之間的競爭,哪個能贏?其實不管是傳統的實體,這個龐大的大象;還是小巧靈活的網際網路新經濟模式,都有各自的優勢,這裡就要思考到:商業經濟的週期性問題。
實體經濟的重要性沒有改變,大象的價值是基礎保障,但是很多表現形式發現了變化,第一大變化就是:資訊流。我們常見的傳統實體店在這方面做的不是很好,如果沒有資訊流,單純的傳統營銷成本高,效果越來越不好,怎麼辦?這些變化都需要實體來適應。
還有就是商業結構的變化,分拆風險,化整為小,小微創業不僅僅是最近幾年的微商、微創業,更多是一種微模式、微思維,在融資、合夥人、眾籌、品牌等諸多方面都啟動了積極的作用,如果傳統的實體不改變思維,就會被淘汰。
一直有群何過份強調:大象牛,還是老鼠強,這個完全沒有必要,這是那個發展方向,發展環境的核心原點不同:傳統產業的重要在於供應鏈基礎-物流體系、服務保障,而網際網路的發展全新方向是以5G為全新的科技所帶來的全新商業工具,資訊流是重點:網際網路資訊流+實業供應鏈+物流體系+結算體系,這些的協同發展,並不是誰強,而是誰也離不開誰。
所以,實體店的發展潛力非常大;但大家思考二個問題:1、未來的全新實體店是個什麼樣子?2、未來的實體店更適合哪類人來幹?
-
6 # 蔣軍
如今網際網路發展如此之快,實體店該如何應對,傳統行業會被壟斷嗎?
實體和傳統行業不應該對立,而是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
但實體店如果等著客戶上門,一定要關門大吉了。
現在的流量,店鋪租金,人員工資,貨物等,越來越貴,坐在家裡一定是做不下去的,所以要從坐商,到行商,要從被動到主動,要利用網際網路的工具和方法,網際網路的思維進行實體店的運作。
傳統實體店的經營模式中的三要素:地段,商品,促銷。如果繼續按照傳統的思路和模式去解決問題,很難收到成效。因為產品、店鋪都可以被模仿,只有顧客關係,模仿不了。如果實體店要轉型成功,必須轉變經營使用者的思路。
傳統實體店經營使用者通常是流量思維的模式:兩種方式:等客上門;或者到處看怎麼轉型?
就算有線上思維:花錢買流量(廣告)——吸引需要的人——激起他們的購買慾望——促銷引起購買——復購。
傳統流量越來越高是不爭的事實,低成本的流量是所有的商家追尋的目標。而最省力的方式就是讓顧客自己裂變,帶來新客戶。
用社群的模式如何解決流量的問題呢?新零售強呼叫戶思維:用價值吸引——啟用老顧客——與顧客產生對話——營造口碑帶動顧客參與——促使顧客推薦和傳播。
傳統行業不會消失,也不會被網際網路取代,但一定會進行升級,深度的跟網際網路進行融合,所以,要儘早的學習網際網路的技能和方法,快速的進行流量匯入,啟用,沉澱,變現和裂變。
這就是實體店的一套打法,社群新零售模式,也是建實體店私域流量的核心方式。
具體怎麼做?第一,核心自媒體解決流量
第二,線下體驗解決銷售轉化
第三,網際網路商業模式解決分享和引爆
第四,社群解決沉澱和裂變
大潤發在零售行業是第一個號稱19年不關一家店的傳奇商場。在商場這個領域裡,沒有任何人能打敗它,包括沃爾瑪/家樂福,但很可惜,他敗給了這個時代,被阿里巴巴收購,高層集體走人,含辛茹苦20年,一眼望去換青天。
20年造就年營業額高達1000億的零售航母大潤發,其創始人揮淚離場時說:我戰勝了所有對手,卻輸給了時代!他說:時代拋棄你時,連一聲再見都不會說。
-
7 # 海色民生
電商發展到現在,已經深入到各個商品領域,由於成本低,所以電商的價格會比實體店要便宜,也就是說,如果實體店的商品和電商一樣,那實體店一定會受很大影響。
實體想要發展,就一定要有自己的優勢,那優勢該怎麼體現呢?
一、消除價格差距,其實目前電商的管理已經逐漸完善,很多商品線上和線下價格差距很小或相同,這時候實體就有了現貨的優勢。
二、線上線下融合,可以同時經營,這雖然會增加一些成本,但也會帶來更多顧客。
三、精準覆蓋客戶群體,一定要做好市場調查,實體的覆蓋面有限,選擇合適的地點做適合的生意才能生存。
四、要有自己的特色,包括實體本身和商品,如果能夠自己設計最好,就算沒有設計能力,也要選擇有特色的商品。
五、即便是傳統行業,也是在不斷髮展變化的,跟上時代變化可以生存,走在時代前列能夠發展,領導潮流才是第一流的。
-
8 # 散戶一家親
零售業 傳統零售業對於消費者來說最大的弊端在於資訊的不對稱性。在《無價》一書中,心理實驗表明外行人員對於某個行業的產品定價是心裡根本沒有底的,只需要丟擲錨定價格,消費者就會被乖乖的牽著鼻子走。 而C2C、B2C卻完全打破這樣的格局,將世界變平坦,將一件商品的真正定價變得透明。大大降低了消費者的資訊獲取成本。讓每一個人都知道這件商品的真正價格區間,使得區域性價格壟斷不再成為可能,消費者不再矇在鼓裡。不僅如此,電子商務還製造了大量使用者評論UGC。這些UGC真正意義上製造了網際網路的信任機制。而這種良性迴圈,是傳統零售業不可能擁有的優勢。 預測未來的零售業: 1、會變成線下與線上的結合,價格同步。 2、同質化的強調功能性的產品將越來越沒有競爭力,而那些擁有一流使用者體驗的產品會脫引而出。 3、配合網際網路大資料,將進行個性化整合推送(如亞馬遜首頁的推薦演算法)。 2、批發業 傳統批發業有極大的地域限制,一個想在北京開家小禮品店的店主需要大老遠的跑到浙江去進貨,不僅要面對長途跋涉並且還需要面對信任問題。所以對於進貨者來說,每次批發實際上都是一次風險。 當阿里的B2B出現之後,這種風險被降到最低。一方面,小店主不需要長途跋涉去親自檢查貨品,只需要讓對方郵遞樣品即可。另一方面,阿里建立的信任問責制度,使得信任的建立不需要數次的見面才能對此人有很可靠的把握。 預測未來的批發業: 1、在網際網路的影響下,未來的B2B應當是徹底的全球化,信任問題會隨時間很好的建立。 2、在網際網路繁榮到一定程度後,中間代理批發商的角色會逐漸消失,更多直接是B2C的取代。 3、製造業 傳統的製造業都是封閉式生產,由生產商決定生產何種商品。生產者與消費者的角色是割裂的。但是在未來,網際網路會瓦解這種狀態,未來將會由顧客全程參與到生產環節當中,有使用者共同決策來製造他們想要的產品。也就是說,未來時代消費者與生產者的界限會模糊起來,而同時傳統的經濟理論面臨崩潰。這也是註定要誕生的C2B全新模式。 小米手機就是一款典型的用網際網路思維做出的產品。就像凱文凱利在《技術元素》中描述的維基百科,底層有無限的力量,只要加入一些自頂向下的遊戲規則,兩者結合後就會爆發出驚人的力量。於是也就徹底超越大英百科全書。當前的製造業和大英百科全書有點像,在耗費著各種人力物力去做一件及其困難的事情,完全沒有用到網際網路的力量。 預測未來的製造業: 1、傳統的製造業將難以為繼,大規模投放廣告到大規模生產時代宣告終結 2、會進入新部落時代,個性化,定製化,人人都是設計師,人人都是生產者,人人都在決策所在的部落的未來。這,就是網際網路的遊戲規則。 4、廣告業 傳統廣告行業理論已然崩潰,當前已由大規模投放廣告時代轉變為精準投放時代。 谷歌的AdWords購買關鍵詞競價方式,可算是網際網路廣告業領頭羊。傳統廣告是撒大網捕魚,那麼谷歌的AdWords就是一個個精準擊破。 AdWords的精準之處不僅僅在於關鍵詞投放,投放者還可以選擇投放時間、投放地點、模糊關鍵詞投放、完全匹配關鍵詞投放等等精準選擇。 不僅在搜尋處如此精準,在網站聯盟投放也講究精準。只要各位在百度,谷歌,淘寶搜尋過相應商品關鍵詞後進入有這些網站聯盟的網站,該網站廣告處都會出你所搜尋過的產品現相關廣告。精準之程度,對比傳統廣告業可謂空前。這種做法的本質其實就是一種大資料思維。 預測未來的廣告業: 1、未來的廣告業將重新定義,進入精準投放模式。 2、未來廣告業將依託網際網路大資料進行再建立。在未來,在你酒後駕車被罰後,也許你老婆的手機裡面會出現是否需要為你購買保險的簡訊廣告。
-
9 # 靈獸山
網際網路改變了消費習慣和商業行為,加之新技術的推動使其日新月異、並且十分高效。網際網路電商對實體店衝擊很大也是事實,然而現今電商生意也不理想,不賺錢的電商和倒閉的實體店比率也都差不多,事實上它們的成本也都很接近了。
這樣的情形,首先說明網際網路並不是無往不利的,網際網路缺少對體驗和心理需求的滿足。包括實體店的傳統行業卻能夠解決體驗需求的問題,顯然它們不會被網際網路壟斷淘汰。實體店要從根源上解決自身問題,學會融合網際網路、擁抱網際網路是一切應對的基礎。
一、首先突破思維桎梏,不要人為將網際網路和實體店對立起來,它們本質是一體兩面的融合體做運營的都知道企業是需要經營和管理的,到底是管理重要還是經營重要?有些人說淡季抓管理,旺季抓經營,也有說一切服務於經營,還有認為沒有管理經營也不會好。都有道理,經營與管理本來就是相輔相成的,離開誰都不行,離開誰都做不好,它們是相互促進的。
網際網路和實體店也是一樣,有些人到家門口便利店購物,有些透過手機點外賣和享受到家服務。這個本質是消費者購物渠道的問題,也因為效率和消費習慣,不全是網際網路的影響,因為都是消費。
如果實體店將這個當做網際網路影響,而習慣性的糾結於此,就是自身思維的問題了,因為菜品、商品和購物體驗可以吸引顧客到店。
消費者不知道、不來實體店是營銷有短板,來了之後買的少是營銷方案和產品不能滿足需求。來一次再不來了,是忠誠度和復購率不足。這些商業本質的邏輯,從沒有變過。
既然使用者、產品、渠道和營銷這些要素都沒變,經營又離不開流量吸引、顧客轉化、提高客單和再次購物這些動作,那就需要新思維和方法換了。
網際網路電商和實體店都在做這些事,消費者也需要滿足需求和享受體驗,那就需要將網際網路方法和實體店體驗感結合起來,這是思維的改變,是實體店以後經營和存活的基礎。
網際網路和實體店並不是對立的,兩者完全就是融合促進的,純粹坐商性質的實體店很難有客來,獨立的電商沒有體驗會被淹沒。現在還在堅持是網際網路讓自己實體店沒有活路的,也將是被淘汰的一代。
二、實體店用網際網路工具和方法連線資訊流、物流和資金流的運轉,提供服務並滿足需求資訊流、物流和資金流是是傳統行業的三種底層要素,以前到沃爾瑪購物找到商品,知道價格,這是資訊流。在收銀臺結算付款,這是資金流。把商品帶回家,這是物流。
網際網路電商是將資訊流在網上實現了,資金流透過支付工具完成了,物流更不用說了,直接快遞到家。發現沒實體店什麼事了,經營困難在所難免。並且網際網路不僅效率提高了,商品價格很多時候也便宜。
實體店擁抱和融合網際網路,就要突破這種困境。網際網路思維有了,需要方法、工具來實現破局。
一是運用社群營銷,實體店經營中透過營銷方案設計,建立門店社群,透過社群實現引流到店。透過引流到店實現轉化。實體店透過營銷和商品設計,實現連帶購買提高客單。透過會員模式提高復購率。透過社交裂變實現引流閉環和分享引爆。這是建立社群思維繫統知識的過程。
實體店也可以透過短影片、自媒體等方式實現流量獲取和線上線下融合。
二是即時資料和場景構建,包括消費人群、消費需求,這個透過社交小程式可以實現,小程式是工具也是場景。場景就是建立連線,實體店和網際網路透過小程式連線,周邊業態透過場景連線實現異業聯盟,分享流量和收益。
社群和小程式可以實現資訊流的分享,而不需要到店。同時也可以實現消費和支付,這解決了資金流的問題。實體店多是基於區域位置經營,透過社群團購和引流到店自提,實現物流流轉。從而將三者重新拉回實體店。
網際網路的邊際成本幾乎為零,銷售機會是很多的,並且不受實體店面積大小的限制。當透過外賣平臺,社群、小程式、異業聯盟來實現實體店的網際網路化,房租和人工等最大成本將會不斷被稀釋,坪效會不斷提高。
三、將實體店位置、即得、體驗優勢最大化,將所有經營行為服務化,立體構建全渠道體驗實體店有很多優勢,店鋪就在那,並且自帶流量。顧客急需要的商品馬上可以購買,購物環境和得到服務的滿足感,都是體驗的獲取。
今後無論何種零售業態,服務的比重一定大於買賣。沒有差異化競爭能力的,靠商品差價賺錢路越來越窄。
實體店需要將店堂服務、購物場景、生活方式、數字化統一結合起來,從而更好的為顧客服務,讓消費者得到更好的全方位體驗。這個過程也是與網際網路融合的。
線下實體店的體驗感是網際網路沒有的,人需要的是社交,網路不是社交的全部。
總之,無法轉型不能升維的實體店是會被淘汰的,傳統行業中固守原有思維的也無法生存,但即使如此,也不會出現網際網路壟斷的情況,因為網際網路實在解決效率的問題,線下實體店解決的是人的心理和體驗需求,實體店不會消失。
-
10 # 開店好生意
現在的實體店整體來看發展很艱難,最大多數的實體店都是被網際網路的發展衝擊,但是呢?也有部分實體店懂得“順勢而為”,把握住了網際網路這個工具,反而越做越好!
那麼,實體店該如何用好網際網路這個工具,把“害”變成“利”呢?我有6點建議:
1、選行業,避免電商衝擊有些行業註定是會電商嚴重衝擊的,與其拼死對抗,還不如避而遠之,比方說書店、手機專賣店、小家電等!因為這些基本都是標品,客戶在那裡買東西都是一樣的,然而網上反而效率更好,價格更低,物流有方便,實體店當然沒法比了,選擇開店專案的時候,就要考慮你賣的產品網上是否好賣,賣得多不多,儘量避免被電商替代!
2、不比價格,比服務實體店相比網店有優勢有劣勢,那就揚長避短,發揮實體店的優勢,最核心的優勢就是服務,店主可以現場給客戶演示產品、讓客戶體驗產品,可以透過言語、購物的環境、場景,銷售的話術影響客戶的購買決定,客戶買一個東西不僅是看價格,還要看買的過程讓他舒不舒服,品質是不是能有保障,售後是不是更快捷!單純比價格是沒有意義的,網上總是有更低的產品,然後買回去客戶就會鬧心!
3、線上線下相結合有實體店在開個小網店是容易的,但是開網店想開個實體店其實是很難的,所以,我們做實體店的朋友可以同時註冊一個網店,比方說現在的小程式就很好,微信也是成交的好工具,有實體店不僅線上成交的信任感更強,拿貨更快,售後更快捷,而且路過店門口的自然客流生意可以做,同時網上一樣可以下單,做到送貨上門,這些優勢是純粹網店沒法替代的!
4、用好網際網路的傳播優勢網際網路傳播的優勢是成本低、傳播快,覆蓋人群廣,很多的網紅店都是透過網際網路炒作,傳播打造出來的,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是“一根面”、“奶茶西施”,和唱沙漠駱駝出名的張禾禾,我們一般的小店雖然做到網紅級別,但是透過多發圖片,拍些影片打造人設,吸引一部分粉絲,軟性營銷部分潛在客戶,在做成交,這個肯定是可以做到的,這個也算是用好網際網路工具!
5、改變運營思維單純靠線下流量,自然客流做業績往往都比較困難,但是換個思維,把實體門店定位成產品或者服務的體驗中心,然後透過其他網路的渠道做業績,那就不一樣了
比方說,有些花店,線下賣花是虧本的,但是漂亮的女老闆透過網上分享影片,指導別人如何做好花藝,然後賣專欄,獲得平臺廣告收入她就能賺錢,實體店的花只是他拍影片用到的道具
在比方說,快餐店,自然客流只用保障房租水電成本,他可以透過做美團外賣賺部分錢,還可以給附近的寫字樓發下傳單,吸引白領入群,群裡下單送餐上門,也是可以盈利的,那麼這個實體店就是他食材生產加工的工廠!盈利的思維要轉變一下,傳統的模式很多已經落伍了!
6、做好自媒體這是我當前比較推薦的一種實體店轉型模式,理論上來講,是人人可做自媒體,實體店老闆其實更有必要,而且有一定的優勢,他天生具備拍攝的場景和素材,而且有實體店網民看影片也會覺得更真實!
比方說賣服裝店的,她就可以經常拍店內影片,告訴別人她是如何選貨的(實際上是告訴別人他對材質、面料、款型很懂),告訴別人如何穿搭衣服(實際上就是讓你買得更多),告訴別人她和客戶之間的各種事情(實際上說的我的貨很好,為人誠信,客戶都覺得好,而且售後好),不說多的,有個500人的社群,幾百個好友,一個實體店的生意就會很好做,而且把現有客戶運營好,還會自然裂變!
所以說,開實體店,其實也沒有大家想象中的難,網際網路的來臨,勢不可擋,最好的方式就是擁抱他,用好他!
回覆列表
事實上,真正做得好的實體店是電商難以超越的,宜家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在眾多國際知名連鎖企業紛紛推進線上業務的同時,宜家對線上業務一直是不緊不慢,雖然不久前開通了上海的線上業務,但總體而言其重心仍在實體門店。
從2015年9月1日到2016年8月10日,宜家總共迎接了8346萬多名訪客,同比增漲20%;銷售額超過117億,同比增加19.4%,會員總數超過1600萬,同比增加20%。
在2016雲棲大會上,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微博)也指出:“純電商時代很快會結束,線上、線下、物流必須結合在一起。線上的企業必須走到線下去,線下的企業必須走到線上來。”
或許,在大多數人的認知中,都會將阿里巴巴或馬雲與電子商務劃上等號,很多實體店因為受電商衝擊倒閉的時候甚至直接打出“受馬雲所累”的口號,把實體店與電商放在了對立面上。
其實,馬雲和阿里巴巴的目標從來都不是電子商務,而是整個商務體系,或者是說商業模式的整體演進。而那些倒閉的企業與實體店面,也並不是被電子商務所害,正如馬雲所說:“不是技術衝擊了你,而是傳統思想、保守思想、昨天的觀念衝擊了你,不是電子商務衝擊了傳統商業,而是你對未來的不把握衝擊了你的商業。”
除了上文提及的宜家外,運動商超迪卡儂和近年來發展迅猛的名創優品同樣值得關注,這兩者都是新零售商業模式的典型代表。也就是說,手持巨資的線上電商滲透線下並非不可阻擋,傳統零售企業需要尋找到創新思維、抓住痛點發起反撲。
眼下,網際網路化已經是大勢所趨,因此對於實體零售企業來說,排斥不如積極應對。未來,實體零售經營者不妨充分發揮自己的長處,將線下實體店面打造成一個通往線上的入口,再引入配送服務,形成線上線下的聯動,這樣或許更符合消費者的生活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