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森1994

    曹丕繼承他父親的特點,亂世梟雄也,有心計,有野心,是個十足的政治家,而曹植個像一個詩人,兩人走的路線完全不同

  • 2 # 中孚鑑

    曹植才華橫溢,他的文學成就也很高,曾也深受曹操的喜愛,但是在曹操選立世子的事情上,很有才華的曹植卻輸給了曹丕。

    那曹丕和曹植的世子之爭,曹植為什麼會失敗呢?

    首先,曹植雖然很有才華,但他文人氣過重,常常任性而行、不注意約束自己,最主要的是他不僅是文人,而且好酒,在曹操眼裡,曹操本來就對文人狂士有一定的反感。

    同時曹植喝起酒來也不節制,有幾次很讓曹操失望,比如有一次曹操讓曹植擔任職務,但當時曹植卻喝的大醉而不能接受命令,從而導致曹操不在像以前那樣器重於曹植。

    其次,曹丕雖然在文學上比曹植稍遜一籌,但曹丕綜合能力很強,他也會結交大臣,也知道取得曹操之心。

    當曹操出征時,曹植都是說些讚美歌功頌德的話,這雖然讓曹操聽了很順耳,但是他們是父子的關係,曹操最想聽的是父子之間的話。

    而曹丕在曹操出征時,也表現出很難過的樣子,這樣曹操很感動。

    最後,曹丕是曹植之兄,前有袁紹、劉表因為立世子不當而導致很快失敗的事情,這樣的事還沒有過去多久,曹操是深知其中厲害關係的。

    曹操不願他辛苦打下的基業,像劉表、袁紹那樣的結局,所以最終曹操立曹丕為世子,就這樣才華橫溢的曹植就敗給了曹丕。

  • 3 # 經典老劇場

    首先中國封建社會的太子繼承製度分為兩種,一種是立嫡,另一種是立賢;嫡就是指正妻所生的孩子,特別是嫡長子,可以說就是預設的太子;賢那就不一定了,也許是正妻的孩子,也許是小妾的孩子。天有不測風雲,如果嫡長子出現意外,那就嫡次子,以此類推;小妾所生的孩子幾乎是無緣太子位的。在封建社會里立嫡的呼聲要遠高於立賢,因為在他們眼裡這才合乎體統。

    曹操的嫡長子曹昂戰死,曹丕做為嫡次子就佔據得天獨厚的優勢,而且大臣們幾乎都是站在立嫡這一邊的。曹植雖然也是嫡子,但他排行老四,中間還有個老三曹彰,立嫡幾乎沒他啥事。想立曹植為太子可以說只是曹操一廂情願。曹植是一位優秀的詩人,壓根不熱衷於權謀之術,自己起初也並不想掙什麼太子之位,只是他老爹卻偏想要立曹植為太子。曹植是迫於無奈才和自己的二哥曹丕爭太子之位。

    說到太子人選,曹操也曾經問過兩位大臣,一位是荀彧,別一位是郭嘉。但是他們兩個人都以這是曹操的家事不願正面回答,曹操只好讓他們分別寫出來,而這兩位大人也沒有直接寫出名字,荀彧寫的是立嫡,說白了指的就是曹丕;郭嘉寫的是立賢,這就不好說了,曹丕和曹植哪個更賢這就不好說了,曹植雖比曹丕聰慧,但他愛好作詩飲酒,而且喝醉之後還犯渾。曹丕更熱衷於權謀,似乎沒有任何愛好,也能更好的約束自己。

    曹操本來就對曹植給予厚望,但曹植卻經常幹出一些酒後犯渾的事,讓他徹底無緣太子的就是醉酒夜闖白馬門(又稱司馬門),此時的曹操已是魏王,住在洛陽宮殿;而曹植在許都,由於父母思念幼子便讓他來洛陽,到洛陽之後的當晚曹丕為曹植接風洗塵,不知是否有意為之,曹植喝得大醉,之後就有了醉酒夜闖白馬門;白馬門只有天子和天子使者才能走,曹植這是犯了死罪。為了保全曹植性命,他就也徹底無緣太子位了。

  • 4 # 一江春水向東流6254

    雄才大略的曹操,他的兒子有好幾個卻也是才華橫溢呀!長子曹安民死於張繡的亂軍之中,他最喜愛的非常聰明的曹衝又早亡,最後在立世子的問題上就只有在曹丕和曹植兩人之間選其一!剛開始有此偏愛於曹植,因他的文章寫的非常華美,這樣就想讓其到軍中鍛鍊一下,以便培養他將來接班!當時漢中告急,曹操就讓他隨曹洪一起出徵!結果此事讓曹丕知道了,以請他到府喝酒送行為名將其灌醉了,到了天亮還故意不讓下人叫醒他,以便延誤時間,出征鼓都敲了三通還是不見其人,沒法前方戰事吃緊,曹操只能讓曹洪先行去了,他看此子狂放不桀、喝酒無度,非立大事之主,自此對他就疏遠了,不再信任!其實都是曹丕耍的一個陰謀,歷來傳位都是一個政治權力之爭,文才很高的曹植在這方面不是曹丕的對手!最後曹操將大位傳給了曹丕,之後因對曹植還不放心,想要殺他、在其母親勸說之下,曹丕想了一法,都說曹子建文才高,他要試其一下,以兄弟為題讓其在七步之內作一首詩,如能作出便饒其性命,如若不然便殺之!沒想到他還真作出了這首傳揚千古的名詩: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在看到這首以兄弟為題的詩,曹植作的是這麼感人,也是受到了感動,就饒了他的性命,將其流放到了外地!可憐一代文豪,因其不得志,最後落了個抑鬱而終讓人嘆息呀!

  • 5 # 小竹葉青歷史

    亂世文學奇才,七步成詩

    曹植,是曹魏開國皇帝曹丕的親弟弟,也就是曹操的第三個親生兒子。自小就是聰敏過人,而且為人正直豪爽,心直口快。

    曾因才華卓絕,寫的文章遠遠比同齡人優秀而被曹孟德懷疑,認為他是請人代寫的,曹植當即就回應說,自己本就應試自如,下筆成章,如若不信可以當面考核,此便能夠看出曹植的正直和自信。

    隨著年齡的增長,見識越加廣泛,文筆也是進步神速。十五歲隨父出征,其後所作《求自試表》和《白馬篇》即是隨父出征的真實寫照。

    在爭儲失敗後,被魏帝曹丕的示意下所成的《七步詩》更是成了後世驚歎曹植才華和詬病曹丕構陷胞兄的小肚雞腸性格的有力史料。

    自幼隨父出征

    公元二零六年,時值曹植十五歲,第一次跟隨曹操出征海賊,從管承打到了淳于,戰事持續一年,於次年一月才凱旋歸鄴城。此即其於《求自試表》所述之“東臨滄海”。

    回鄴城僅半年,曹植又於公元二零七年跟隨曹操出征柳城,在《求自試表》中,即為“北出玄塞”,而在此次征戰期間,曹植又作成了記錄其征戰過程的《白馬篇》。

    於次年又隨父出征劉表,戰至新野,更參與了歷史著名的奠定魏國老大地位的“赤壁之戰”,次年,也就是公元二〇九年,十八歲的曹植第一次回到家鄉毫州。

    雖然不比其兄曹丕出征早(曹丕於十歲開始便跟隨曹操四處征戰),但由於他是曹操三子,雖為嫡,卻並非嫡長子,幼年不受曹操重視,沒能從小跟隨曹操征戰。在其性格和才華都得以充分展示的十五歲,才真正受到其父曹操的賞識,開始帶著他四處征戰。

    四年的征戰,為曹氏江山立下了不少戰功,直至爭儲開始的公元二一零年。

    爭儲之中,初露鋒芒

    公元二一0年,銅雀臺鑄成,曹操號召了許多魏地有識之士,登臺作賦,曹植也在眾人之中,而他卻是唯一一個略加思索便作成了《登臺賦》,並且是第一個交卷的人,其才華可見一斑。

    公元二一一年,厭煩於歡飲作賦的悠閒生活,剛剛行完及冠禮的曹植主動請纓,隨父出征。

    當西征隊伍到達帝都洛陽時,其多年戰事後的一盤散沙的現狀,讓親眼見到都城慘狀的曹植心生感慨,並立誓要為國披甲,為民作戰,還天下一個穩定安樂的國家。

    儲位之爭人選漸少

    在曹操的繼承者人選裡,本來有昂、衝、植、丕四人,按照先後順序,曹昂作為長子,又文武雙全,正常情況下理所應當他是曹操的繼位者。

    但命運弄人,這個第一順位繼承人,卻在公元一九七年隨父出征張繡的戰事中,被張繡殺死,甚至因為此時,張繡雖後來為曹魏大臣,卻因曹丕提及此事而最終自縊而死。

    曹昂死後,曹操並不是就把次子曹丕作為繼位的主要人選,而是小兒子曹衝得寵。

    歷史記載中,曹衝是個神童,說曹丕曹植是自幼聰穎,但比起曹衝卻是遜色不少。

    曹衝五六歲就擁有了成年人的心智,留下了不少流傳下來的故事,比如曹衝稱象、智救庫吏等。但可惜的是,天妒英才,年僅十三歲的曹衝便因病病逝了,成了曹操最大心病之一。

    文人之間的戰爭,不血腥?

    此後,曹操的繼位者,便只有曹植和曹丕了,而理論上來說,按照嫡長子繼承製,曹昂死後,曹丕便是第一順位繼承者。

    然而曹操卻遲遲不肯讓曹丕做世子,他更看好的是曹植,這便有了歷史著名的曹丕曹植的儲位之爭。

    歷史記載,這段儲位之爭的過程,是相當兇險的,不遜色於任何其他任何爭儲。但這段歷史,卻並未出現兄弟殘殺,殺父弒兄的血腥場面。

    我想,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在這個過程中的三位主角,曹操、曹丕、曹植三個都是大文豪,尤其曹植,更是“建安文學”的主要代表,而文人是很少能做到惟利是圖,殺人不眨眼的。

    因此,儘管歷史記載和一些專家分析中,都說曹丕是一個心眼很小的人,但他殺人的手段是很委婉的,甚至儲位的最大競爭者曹植,都比他晚死六年。

    與其說是失敗,不如說是退讓

    奪嫡之爭的過程中,難免會有權利的分治,也就是眾所周知的黨爭。

    由於曹植曹丕二人在奪嫡之爭中優勢不同,曹丕是理論上的嫡長子,按道理是由他繼承的,因此對禮制毫不退讓官員,以及在曹丕的手腕下,不少官員支援曹丕。

    但既然會出現奪嫡之爭,也就是說並不是曹操一個人在為曹植辯護,肯定也有支援曹植的官員,像丁儀和楊修這些重臣就是支援曹植的。

    在奪嫡之爭的過程中,可以說兩者是不分上下的,但是曹植輸就輸在性格直爽上,沒有他哥哥的政治手腕。

    而且,曹植雖然立志要做一番大事業,但其內心之中並不一定真的有心要奪嫡,可能只是為了不辜負父親的期望。

    因此最後曹丕的勝利,與其說是曹操臨死前的不得已而為之,不如說是曹植本就沒有奪嫡的決心,這也許也是最後曹植沒有被曹丕在明面上弄死的原因。

    綜上,曹植是三曹中文學的最高成就者,亂世大文豪,卻在奪嫡中敗於曹丕

    其一是他沒有真正的決心;其二是沒有曹丕的手腕;其三是從嫡長子繼承製的禮制規章來說,他不是第一人選,他只是在其父曹操的支援下才捲入奪嫡之爭。

  • 6 # 文城觀點

    三國時期不僅魏蜀吳等各種勢力之間爭戰不休,而且,在各派系內部也存在著激烈的爭鬥,其中,曹魏內部曹氏兄弟之間的繼位之爭也是非常激烈的。

    在三國時期的傑出人物中,曹氏父子是備受關注的。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三人皆是傑出的文學家,在中國文學史上地位顯赫,影響很大。曹操的詩,頗受後世文學家們的重視,傳播很廣;曹丕的《典論論文》在古代文論史上名聞遐邇,是“文的自覺”的號角,領一代文學新風;曹植的文采,深情風流,有非凡的影響力,比如,他的《洛神賦》和“七步詩”,卓爾超群,令人歎為觀止。

    曹植(劇照)

    而從政治史的角度看,曹氏父子在魏晉時期的歷史地位和歷史經歷也是非常顯赫的,曹操迅速崛起,以弱勝強地擊敗了袁紹強大的勢力集團,挾天子以令諸侯,平定中原,揮師南下,成了三國時期一霸主,而曹丕和他的兒子曹叡繼承了曹操的政治事業,曹丕鞏固了曹魏政權,使魏國更強大;曹睿在位期間指揮曹真、司馬懿等人成功防禦了吳、蜀的多次攻伐,並且平定鮮卑,攻滅公孫淵,穩定了曹魏政權,曹丕、曹魏在政治上也頗有建樹。

    曹丕(劇照)

    值得注意的是,在曹操晚年,曹氏內部的繼位之爭十分激烈,曹氏兄弟在爭奪太子問題上的明爭暗鬥,特別是全方位的較量,一直是愛好歷史的人非常興趣的話題。就才學而言,似乎曹植更勝一籌,那麼,為何在太子之爭的問題上,曹植反而敗給了曹丕呢?

    這還得從曹操創造曹魏的政治事業談起。在東漢末年,宦官干政,外戚專權,天下大亂,各地割據勢力紛紛崛起。曹操乘打敗起義軍的機會,積累家底,逐步做大,先是依託袁紹打董卓,接著,挾天子以令諸侯。他以漢獻帝劉協的名義征討四方,消滅袁術、呂布、劉表、馬超、韓遂等割據勢力,特別是在官渡之戰擊敗了強敵袁紹,之後,掃平烏桓,鎮壓燕地,平定中原,成為統一北方的軍事霸主。

    後來,曹操雖在赤壁大戰中敗於吳、蜀,但在三國鼎立中,他依然是很有實力的一方勢力。到了晚年,已成為魏王的曹操染上重病,不得不考慮曹氏政權的接班人問題。作為權傾朝野的魏王,曹操雖不是皇帝,但卻是掌握著不遜於皇帝還大的實際權力。曹操之所以沒有稱帝,一是擔心被後世罵他篡權;二是擔心在他稱帝之後,群王並起,再次捲入戰亂。所以,曹操寧為魏王而不稱帝。但是,曹操已經預料到,在他之後,曹氏的繼承人一定會稱帝的。曹操曾說:“若天命在吾,吾為周文王矣。”以前,周文王坐擁天下三分有二,但仍臣服於商朝,到其子周武王才滅了商紂王而建立周朝。曹操自比周文王,顯然,他一定得選一位類似於周武王的繼承者,因而,選太子的問題對於對曹氏家族來說至關重要,選一位能勝任的儲君對於曹魏政權是極為關鍵的大事。

    所以,在繼承人的選擇題上,曹操十分仔細,作為果斷的政治家,他在選繼任者的事情上卻猶豫了很長時間,足見他對此事高度重視。曹操必須在他的兒子中,精心選擇一位最能勝任的繼承者來繼承他的宏大事業。

    曹操早年娶一妻兩妾,其妻丁夫人無子,妾劉氏生曹昂,卞氏生曹丕、曹彰、曹植、曹熊。長子曹昂早逝。後來,卞氏繼夫人位,據記載,曹操“使丁夫人母養昂,昂死於穰,丁夫人哭泣無節,操怒而出之,以卞氏為繼室”。卞氏成正室之後,她所生的四個兒子自然成了繼曹操之位的候選人。而在此四子中,曹熊年幼,還缺乏繼位的能力;曹彰“好為將”,是一位勇猛的武將,他對太子之位不感興趣,剩下的只有曹丕和曹植兩人進入繼位的角逐之中。

    在建安二十一年(公元115年),曹操不滿足於當丞相了,他晉爵為魏王,而曹丕和曹植爭奪繼承之位便進入了白熱化的競爭階段。曹操對他的這兩個兒子,一時也拿不定主意讓誰來繼承王位,他一直在猶豫之中。他在考察比較他這兩個兒子,而這考察的過程使曹丕和曹植的爭奪更為激烈了。

    曹氏一門,不乏大才,曹操的這兩個兒子,皆是非同尋常的人物,兩個人都很聰明,很有文采,也都很有想法,兩人各有不同的優勢, 而且,他們兩人在朝中都有傑出的大臣擁戴,兩人可謂是勢均力敵。

    曹植機警聰敏,才華橫溢,據說,他年少時很像小時候的曹操,長大後,他的文藝才能十分突出,多才多藝,才藻敏瞻;他的反應特別機敏,文章寫得極快,又寫得極好,他有非凡的文才,在當時,幾乎是無能可比的。所以,從才學方面看,曹植更受曹操的喜愛,初期,曹操就有立他為儲的想法。

    《洛神賦》圖

    此外,曹植的傑出的才華以及他能寫出十分出色的文章,這使得他還得到了朝中的大才子們的青睞。如丞相主薄楊修,便是當時很有名的聰敏才子,他和曹植經常在一起吟詩作賦,切磋文章,他一心想輔助曹植登上太子之位,一直在為曹植出謀劃策,盡心盡力輔佐曹植。

    除了楊修之外,極力支援曹植繼位的還有另一位大才子丁儀。原來,曹操因丁儀的才氣,曾想把他的一個女兒嫁給丁儀,但曹丕卻嫌丁儀一隻眼睛不好,極力反對,曹操只好作罷。丁儀因此而怨恨曹丕,他與其弟丁廙,利用各種機會,多次在曹操面前稱讚曹植的才華,努力勸曹操立曹植為嗣,一次來報復曹丕。

    曹操為了考察曹丕和曹植的文才,曾多次舉行“徵文比賽”,而曹植才華橫溢,文章寫得快,寫得好,經常在比賽中獲勝,因而,曹植備受大臣們的稱讚,也讓曹操對他很喜歡,在這些方面,曹植比曹丕佔有更大的優勢。

    可是,曹丕也不是一般人物,他具有曹植不一樣的優勢,也得到了朝中一些大臣的支援。

    在曹操的長子曹昂死後,曹丕便成了曹操的長子,這是曹丕的最大優勢。在傳統封建社會,自古以來,長子繼承權是被宗法制度所認可和倡導的,長子繼位,理所當然。在立儲的問題上,曹操也曾秘密徵求親信大臣的意見。尚書崔琰認為:“《春秋》之義,立子以長。加五官將仁孝聰明,宜承正統,琰以死守之。”(“五官將”即曹丕,當時曹丕任五官中郎將)尚書僕射毛玠更是尖銳指出:“近者袁紹以嫡庶不分,覆宗滅國,廢立大事,非所宜聞。”東曹掾邢顒也說:“以庶代宗,先世之戒也,願殿下深察之。”朝中大臣們的意見對曹丕十分有利,也對曹操的決策傾向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後來,曹操特別召來太中大夫賈詡,他屏退左右,很嚴肅地問賈詡關於立誰為繼承人的問題。頗有謀略的賈大夫對曹操的問話默然不答,曹操很急,又問逼問賈詡:“與卿言,而不答,何也?”賈詡這才回答說:“屬有所思,故不對耳。”曹操急忙又追問:“何思?”賈詡狡詰地說:“思袁本初、劉景升父子也。”

    曹操一聽賈詡的說法,他哈哈大笑,心裡立即明白了賈詡的意思了。作為了解時勢和權謀的傑出政治家,曹操當然知道,賈詡是在以袁紹和劉表的例子來勸說曹操立長子曹丕為繼位者。

    太中大夫賈詡是一位很有謀略的文臣,他是在用歷史的經驗教訓來說服曹操立長子為繼位者。

    當年,袁本初承繼著“四世三公”的家業,輝煌一時,他三子;袁譚、袁熙、袁尚。袁紹偏愛小兒子袁尚。袁紹死時,未立嗣,逢紀、審配與袁譚不和,偽造遺命立袁尚為主,結果造成袁氏兄弟分裂,袁譚、袁尚互相攻殺,其內耗最終徹底削弱了袁氏的實力,袁氏這一特大家族最終完全衰敗了。

    此外,劉景升有兩個兒子:劉琦、劉琮。他先是偏愛劉琦,後來又不喜歡他,臨死前,他立劉琮為嗣,劉琦十分失落,曹操南征時,劉琮投降,而劉琦卻投靠了劉備,兄弟倆分道揚鑣。劉表的荊州事業,也徹底毀了。

    賈詡對曹操說他深思著“袁本初、劉景升父子”,這非常明顯地在提醒曹操,袁紹、劉表在立儲問題上的前車之鑑,是深刻的教訓:及時立嗣,極為重要;嫡長繼位,極為關鍵,只有這樣,方能避免像袁紹、劉表那樣的悲劇再發生。

    曹植雖然在機敏和才華方面,遠勝於曹丕,在文章比賽上,皆勝於曹丕,但是,在涉及政治事務的較量上,卻常常敗給了曹丕。曹植的落敗有幾個原因:

    一是曹植是弟弟,而曹丕是哥哥,在曹昂死後,曹丕是曹操的長子,曹丕自然更有資格成為魏王的繼位者,而且,朝中注重傳統德政的大臣也都支援立長為儲,所以,曹植在競爭繼位的問題上,處於競爭的被動位置,居於下風之位。

    二是雖然曹植比曹丕更有文學才華,但是,曹丕卻曹植更有心機,更有政治頭腦,所以,熱衷於寫優秀文章的曹子鍵,但他太過於沉醉於文學藝術方面,太過於天真,在韜略和計謀上,他不是曹子桓的對手。

    三是曹植善於結交文友,在他身邊的人,多是當時的一流的才子,極為聰明,但卻皆具有文人氣質,太自負,太自信,太輕敵,在切磋文章方面,他們是行家裡手,但在參謀政治、玩弄權術方面,皆隔靴搔癢,不太靠譜,比曹丕身邊的文臣們在玩弄權謀方面,要遜色得多,出的多是餿主意,所以,曹植在競爭中落敗。

    曹植與曹丕(劇照)

    下面的幾個例子很能說明曹植敗給曹丕的一些具體原因:

    有一次,曹操領兵要出征,曹丕只知才學不如曹植,而他卻能聰明地裝得很孝順,以此來博取曹操的歡心。

    曹丕與曹植同在一個場所,看此情景,他感到很失落,很無奈,想不到有更好的辦法來贏得其父的歡心。此時,曹丕的謀士吳質在他耳邊悄悄說:“王當行,流涕可也。”聰明的曹丕隨即醒悟,面對著即將出徵的曹操,跪拜告別,淚流滿面,依依難捨,猶如生離死別一般。他以淚流滿面來表達一個孝子對父親出征的難別之情,曹丕的誠孝樣子,使“操及左右鹹欷歔”,眾人都覺得雖然曹植極有才華,但曹丕更為孝順,在十分講究忠孝的古代社會,曹丕在曹操和大臣們的嚴重,得了更高的讚許分數。

    曹植狂飲

    還有一次,曹丕採用吳質之計,將計就計,害得極力輔佐曹植的楊修失去曹操的信任。

    曹丕在與曹植的爭鬥中,屢屢取得上風,這讓一些大臣猜測皆是謀臣吳質在背後出謀劃策所取得的,於是,有人開始注意吳質的行為,他們發現吳質經常到曹丕府中去,此事報告給了曹操,曹操也開始懷疑吳質在教唆曹丕。曹丕不方便公開讓吳質進入府中,便將他藏在車上的大簏裡,載進曹丕府中,結果,這藏簏藏吳質的事被曹植的謀士楊修探知了,楊修馬上跑到曹操面前打小報告,說吳質藏車裡進曹丕府。而曹操一時不及派人追查,不知是真是假。曹丕知道了很害怕,他怕引起他父親的反感,但吳質對卻讓曹丕放心。次日,吳質讓人用大簏裝著絹,大搖大擺地運入曹丕府中,楊修見了,又去打小報告,曹操馬上派人去搜查,當場抓住運簏的車,但在車裡面發現只有絹布,根本就沒有吳質。對此,曹操開始懷疑楊修心術不正,是有意陷害曹丕,從此,曹操不再聽信楊修的話。

    此外,曹植才華橫溢、任性而為,而這卻是政治家在選繼承人時所不喜歡的。

    曹植雖然才華橫溢,文章出眾,但他憑著自己的才情,“任性而行,不自雕飾”,有時,他很不守規矩,喜歡自行其是。這一點,他很像年輕時的曹操。可是,曹植經常做得太過分了,連曹操對他都有些反感。有一次,曹植喝多了酒,乘車馬行至鄴宮司馬門,喝令守門者開門讓路,這司馬門是隻有曹操才能出入的,不是一般的門。曹操知道曹植的不軌舉動後,勃然大怒,把曹植狠狠地訓斥了一番。此外,曹操一貫提倡節儉,不準婦女穿綢衣,有一次,曹操在銅雀臺上卻看見曹植的妻子穿著繡花著綢衣在園林中游逛,他馬上下令對其嚴懲。曹植的妻子違背禁令,在曹操看來,是曹植治家不嚴所致。

    最後,曹丕抓住了曹植的弱點,常常利用曹植喜歡喝酒並任性而為的弱點,陰毒地算計曹植。

    有一次,曹操想讓曹植到邊疆去歷練,讓他和一位將軍領兵出征。曹植出行的前夜,曹丕假惺惺地帶著酒去為曹植送行,並大大地誇他,祝賀他出徵能凱旋歸來。他裝著為預祝他弟弟出征獲勝,頻繁敬曹植喝酒,讓曹植在當晚喝得爛醉,一睡不醒。第二天,出征隊伍已整裝待發,領兵的武將在點將時,曹植還在熟睡中。曹植誤過了出征的時間,這可是大罪,曹操立即取消了曹植的統兵資格,並對他非常失望,他覺得他這位才華橫溢的兒子難堪大任。曹丕的此類陰招讓曹植失去了競爭的優勢,曹丕最終在競爭中獲勝。

    曹植在競爭中落得慘敗,曹丕獲勝,這其實是古代官場的潛規則所致,有才華有文人氣質的繼位爭奪者,常常太天真,過於自負,太過輕敵而被善用權術、擅長於搞陰謀的競爭對手所打敗。在官場,特別是在爭儲的問題上,陰謀家比大才子更有勝算,曹植敗於曹丕,這是必然的。

    首先,曹植和他的謀士們所組成的競爭團隊,雖可算是由當時的頂級才子組成的,但是,他們這些極有才華的人,往往熱衷於展示自己的才華,在眾人的誇耀聲常常自鳴得意,容易飄飄然,容易理想化,對自己的弱點沒有能清醒認識到,因而在政壇的角逐中,常常敗給對手。

    其次,曹植極有才華,文采一流,任性而為,灑脫自得,不循規蹈矩,在詩壇、文壇,他是出類拔萃的人物,但是,在政壇上,在爾虞我詐的朝局爭鬥中,卻是致命的弱點,才華出眾容易自以為是,容易輕敵;忽視規矩常被視為是大逆不道,在政壇的角逐中,必敗無疑。

    再次,曹丕雖然在敏銳、才華方面不如曹植,而他雖也是文壇高手,但卻頗有謀略,熟知官場潛規則,而且,他手段陰毒,常能偽裝作假,富有欺騙性。他對曹操周圍的人,謙和與之相處,對其智囊人物,敬重有加,而對曹植,他善於攻其弱點,擊其要害。在曹氏這兩兄弟中,曹植更多地繼承了曹操的瀟灑、敏銳和才華,而曹丕更多地繼承了曹操的狡詐、心機和韜略,最終,在繼位之爭中,曹丕打敗曹植,獲得全勝。

    最後,曹植身邊的謀士楊修等,作為極具才情的大文人,他們用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在於吟詩作賦,論文品酒,談天論世上,灑脫而務虛,看似聰明絕頂,但卻不懂官場權謀,曹植由他們輔佐,失敗是不可避免的;而曹丕的謀士吳質等,幾乎全部心思都用在權謀上,能深謀遠慮,計周策全,敢於搞陰謀而從來沒有天真的想法,他們不講道德原則,敢於使詐弄假,慣於不擇手段,所以,曹丕由他們輔佐,最終獲勝了。

    其實,老謀深算的曹孟德心裡也很清楚,在政壇的無情爭鬥中,真正能將曹魏政權發揚光大的,不是才華橫溢的文人曹子建,而是不失文才,但卻頗有心計、政治手腕嫻熟的曹子桓。曹操雖然更喜歡曹植,但他知道,曹丕才是曹魏事業更合適的繼承者。自古文人多是天真的,很難鬥得過諳熟權謀的政客,曹植也一樣,鬥不過他的哥哥曹子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世界上恐龍一共有多少種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