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侃侃而談2017

    雖然一直不建議孩子上幼升小補習班,但並不等於孩子可以放羊什麼都不管。

    小學整個六年一直都是學習習慣重要的養成階段,聽課習慣、作業習慣、性格塑造都是在這個期間完成的。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如何規劃孩子的起點就很重要了。

    相信重視早期教育的爸爸媽媽已經瞭解自己孩子的特長是什麼了,舞蹈 、音樂、英語、美術……這些愛好是否有天賦在幼兒園期間已經清楚,開始上學後有特長的孩子不管是性格、同學關係包括學習能力都會很明顯的優於沒有特長的孩子。

    暑假過度期做到鞏固孩子的特長同時加強注意力集中時間,家長可以有意識的講一些故事,讓孩子準確複述出來,瞭解孩子聽課習慣(剛上一年級這個環節更加重要),少批評多鼓勵,如果孩子養成複述習慣後,會告訴父母在學校發生的故事,親子關係也會更加融洽。

    陪著寶寶一起長大,珍惜寶寶陪伴我們的時間祝小寶貝成長快樂!

  • 2 # 呆呆教數學

    我們要做哪些準備?

    1. “數一數”的準備。

    可能有的家長認為,我們家孩子老早就認識數了,比如知道21路車,會按5樓的電梯,會數到200了。對,這的確是認識了“21”,也認識了“5”。這種認識和數學上的認識不太一樣。未經系統的學習,透過日常的生活經驗反覆積累,只能說孩子記住了這個數,或是掌握了這個技能,比如家住5樓,他按“5”,他只是把到家與按數字“5”這兩個資訊建立了聯絡,並不能說他完全理解了5的含義。

    為什麼要做“認數”的準備,先看一個現象。

    小學一年級在計算加法時,經常會碰到一些小朋友要掰手指,而且在掰手指的過程中一定要接觸到東西。有時是靠著臉,有時是頂著鼻子,有時用嘴舔手指……。這些行為其實都是正常的!只不過,因為別的小孩子不用,所以顯得有點不一樣。產生這些行為的原因就是在認數的各個階段目標沒有達成。

    為什麼是正常的?雖然你的孩子沒有這個動作,但其實他也經歷了這個過程。小孩子認數一般要經歷四個過程:口頭數數、給物說數、按數取物、掌握數概念等四個發展階段。這樣說,可能有點學術化。“口頭數數”大家都能理解,家長帶著孩子“一、二、三……”(注意不是1、2、3)這樣數之後,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孩子都會從頭開始數給你聽;“給物數數”也經常做,比如拿出4顆糖,讓孩子數一數一共有幾個?注意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是有差異的,有的孩子數的方式一個一個地數,而有的孩子則是一下子報出是幾。後一種孩子已從“挨個計數”過渡到“按群計數”了,這是思維水平的不同。大多數幼兒對5以內的數能做到“按群計數”,那麼其餘的少部分同學就要加油了。“按數取物”也很好理解,但取的方式也有不同,相信聰明的你一定知道取的主要方式了。有了以上階段,孩子基本具備了數的概念,注意這個時候並不是與“數字”建立聯絡,只是和語音建立聯絡,也就是五顆糖是和“wu”相聯絡的,而不是和“5”等同起來。

    重點來了!作為家長和寶寶,我們要做好哪些準備呢?

    Ø 會數數。這個不難,家長平時都能做到,三年幼兒園的學習生涯也能教會。

    Ø 會一下子報出有幾個。桌上放了5個蘋果,問他有幾個?不能總是讓他一個一個地數,這是同一思維水平的重複!要學會不指著數,學會放在心裡數。一段時間之後,自然而然地會按群計數了。

    家長不要急於教孩子認數字,寫數字,枯燥無趣,很多孩子的手指也不具備握筆的能力。進入一年級前要積累各種各樣實物感知,而不是抽象體會。感性經驗多了之後,進入一年級就能很快進入學習狀態。至於把口中的數抽象成數字符號,怎麼書寫等等內容還是交給專業的人去做吧。

    2. “比一比”的準備。

    “比一比”主要學習比較物體的長短、高矮和輕重。家長們都認為這個比較簡單,的確是這樣。一般比較方法是,比較物體一長短(高矮)時,要把物體的一端對齊;比較輕重時,要藉助簡易天平進行判斷。但如果數學僅僅是這樣,那就不能發展學生的思維了,因為教材在編排時還需要學生比較多個物體和進行一些簡單的推理以及採用一些靈活有比較策略,這對於剛入學孩子來講,還是存在一定困難的。

    繼續劃重點。家長在入學前要和寶寶一起準備些什麼?

    Ø 生活中遇到細長類的物品時,和他一起去比一比長短。經常讓孩子拿尺、繩去和別人物體想比較,然後告訴你比較的結果。

    Ø 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在公園玩時,可以比一比身高。

    Ø 關於比輕重,可以在家裡做一個簡易天平,注意不是像上圖一樣始終把它擺平喲。另外,就是經常讓孩子捧一捧、拎一拎、掂一掂,比如到水果店裡去讓孩子挑水果,超市出來讓孩子拎袋子,這些都是比較好的體驗活動,不要怕孩子累著,並不是紙上的學習才是學習,這些力所能及的事就是學習,比紙上得來的更深刻。

    3、“分一分”的準備。

    “分一分”是在一年級入學後讓學生學習把一些常見的或熟悉的物體按一定的標準進行分類。重點是按一定的標準。標準有哪些?按“形狀”、“大小”是標準,按“水裡遊的”、“地上跑的”和“天上飛的”也是標準。同樣一些物體標準不同,分的方法也不同。

    所以入學前的準備重點是什麼?積累日常生活中給物品分類的經驗。

    Ø 常玩各種玩具。如汽車、輪船、飛機、皮球和積木等,在家裡有事沒事讓他摸一摸、說一說,模擬一下實際存在的樣子。

    Ø 認識各種動物。這個好辦,抽空帶孩子去一下動物園,一天下來能認識不少,而且印象深刻,避免只認得動物圖的現象。沒空去動物園,鄉下多跑幾趟,效果也是一樣的。

    Ø 有意識地帶孩子觀察一些特徵明顯的事物。散步時看看樹葉形狀,觀察花的顏色,區分超市裡杯子的製作材料等,都是非常好的活動。

    Ø 儘可能帶孩子多乘坐一些交通工具。行千里路,讀萬卷書。給孩子不同行程體驗,遠比在家看光頭強要好得多。

    Ø 堅持讓孩子整理自己的物品。這個是我特別想講的一點!孩子玩了一些東西,要讓孩子自己學會歸納、自己收拾,家長切不可全盤代替,代替的越多,孩子體驗的越少。從某種程度上講,是你剝奪了孩子學習的機會。

    4、“認位置”的學習準備

    “認位置”是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認識物體間上下、前後和左右等位置關係。依據我的教學經驗,最難的是辨認左右方位,其他位置相對比較容易。

    要做的學前準備最重要的是在生活中隨時隨地表達和應用!以下一些做法可作參考:

    Ø 儘早自己吃飯,知道右手拿勺,左手拿碗(左撇子忽略)。

    Ø 走在馬路上,即時提醒靠右走,觀察同向車輛行走方向,區分正確的和錯誤的走向。

    Ø 在家裡時常用方位詞引導孩子拿東西。比如:小明(又是小明),把你右手邊的蘋果遞給媽媽。

    需要給各位寶媽說明的,為了避免造成學生認識上的混亂,避免造成學生不必要的學習負擔,教材只是要求學生把自己作為判斷的主體。什麼意思呢?就是左右關係只要求學生以自己的左右手為標準說明相關情境中的物體哪個在哪個的左歷,哪個在哪個的右邊。呵呵,這樣是輕鬆了不少,以前這個要求是讓學生掌握的,學得頭裡精昏。

    5、“10以內數的認識”學前準備

    這一部分主要是學習數數、認數、讀數、寫數和數的大小比較。重點是數的含義、寫數和大小比較。說實話,這部分知識主要是老師的活,家長做好前面幾個章節的準備,已經非常到位了。如果要做點準備的話,以下幾點值得注意。

    Ø 讓小手指更有力量。書寫要用到手指,可很多孩子因為家中“瓶倒都不扶”,所以手指都缺乏鍛鍊,造成抓不住、握不緊,不能做到收放自如。

    Ø 讓小手指更靈活。兒童的思維在指尖。讓孩子多用手指,玩魔方、分筷子、撥珠子都是訓練靈活性的方法。

    Ø 讓小手指更精準。可以讓孩子多練習塗色,要塗的均勻,邊緣清晰。也可讓孩子用直尺畫線,你別小看這個動作,很多孩子一學期下還做不好,手和尺不協調,畫得不精準。

  • 3 # 億童學園

    7月畢業季,等暑假一過,馬上又有一群“小毛頭”要升級為小學生了。這幾天,在億童父母學院的後臺總有家長求助,幼小銜接該怎麼做?要不要報培訓班?

    1.堅持閱讀不能鬆懈

    看過不少幼升小的孩子,為了應付繁重的作業,把從幼兒園就開始培養的閱讀習慣都丟了。建議爸爸媽媽們,暑假這段時間,在為孩子增加幼小銜接學習內容的同時,孩子的閱讀習慣依然要保持,堅決不能讓步,畢竟小學一年級語文中的識字、組詞、造句、看圖說話……這些在家裡都可以透過閱讀來解決。

    2.興趣班要少而精

    目前市面上各種才藝興趣班琳琅滿目,有些孩子一週七天,每天都被興趣班排得滿滿的,尤其是暑假,幾乎成了孩子的“第三學期”。有的家長不瞭解孩子有哪些特長,索性把“琴棋書畫”都報一遍再做選擇,這樣是很要不得的。孩子樣樣學,樣樣淺嘗輒止,實際上什麼都沒有深入掌握,有壓力不說,對學習也產生了不自信的心理,覺得自己什麼都不行,慢慢地,浮躁之心就出現了。

    建議爸爸媽媽們為孩子選擇興趣班時堅持少而精的原則,重點突出,趣味十足,讓孩子既學了,也玩了。

    3.調好小學的“生物鐘”

    進入小學前,孩子的作息時間也要及時調整。幼兒園時期,孩子的時間相對比較自由,有的午休時間接回來,有的晚睡晚起,有的為了要出遊,一請假就是一個星期。

    但是上了小學,學校的時間管理會更加嚴格和規範,所以要調整好孩子的生物鐘,適應學校學習的時間與節奏。特別是上學前半個月,嚴格執行早睡早起的好習慣,對正常的入校學習幫助很大。暑假請提前讓孩子適應新的學習生活作息。

    不搶跑,一步一個腳印

    作為即將升入小學的孩子,還是建議不間斷慢行,有張有弛地過渡。

    很多小學老師有一個共同點:他們希望家長能夠重視孩子的學習。

    如果孩子的成績一開始不夠理想,那就用行動來證明吧,讓老師知道孩子正在努力趕上,把成績提高。小學老師其實是特別喜歡這類孩子的,當然也能夠理解,畢竟在幼兒園期間,孩子是不能過多地學習寫字和計算的。

    之前看過一個案例:

    剛入小學,班上有個孩子貌似在學前階段就學習了很多科目,所以上一年級時每次考試都能得高分,一開始其他家長羨慕得不得了,這個孩子的名字也經常出現在家長們的聊天中。

    可是到了期末開家長會時,班主任讀了一連串的表揚名單,其中竟然沒有這孩子的名字,大家都覺得很奇怪。後來才知道,這個孩子覺得自己都會,上課不認真,還影響周圍其他同學,跟家長溝通,家長覺得我們家孩子就是聰明,玩著都能學會,只要每次能考高分就行了,所以也不管不問,老師對這一家人都感到很無奈。

    果不其然,到了三年級這個分水嶺,原本優秀的孩子成績開始下滑,落到了中等偏下的位置。

    每天堅持有計劃地學一點,也許並不會突飛猛進,但一個月、兩個月、一個學期,功夫定不負有心人,這效果在不經意間就會顯現了。如果長時間快速搶跑,短期內孩子可能成績顯著,遙遙領先,但他是真的學會了,還是隻是記住此類題型了呢?如果是後者,孩子不僅學不紮實,反而會養成浮躁的學風,並且難度過大也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影響,時間久了問題就會凸現出來——像剛才案例中那樣,到了三四年級成績就開始下滑,因為他並沒有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態度,沒有掌握循序漸進的學習方法。

    一年級,需要家長的參與

    幼升小的孩子剛剛暫別了任情任性、恣意玩耍的歡樂時光,乍進入嚴肅規範的小學校園,開始端正地學習,不適應是必然的,這是他們的年齡特點決定的,也是他們進入人生新階段所迫切需要的,這時候就需要老師家長的合力幫助了,尤其是家長。

    在一二年級的時候,如果家長能和老師合力幫助孩子獲得學習的動力、養成學習的習慣、找到學習的方法,那麼孩子以後會越學越輕鬆,爸爸媽媽更是會越管越輕鬆。

    在一年級的時候,我們全心全力花在孩子身上的一個月的時間,抵3年級以後一學期的時間,抵6年級以後1學年的時間,甚至更多……

    低年級的時候,很多家長會自然而然地“放鬆”,不太用心引導孩子的學習,因為一年級的功課對於成年人來說太簡單了,更別說那些在幼升小階段中,如臨大敵地監督著孩子提前學了不少知識的家長。但是一年級的知識,真的只是課堂上隨便聽聽就會了嗎?

    當然不是。

    一年級核心的學習任務並不是課本上那些知識,而是學習如何當一個學生;是瞭解並且全然接納自己作為小學生的身份;是能夠主動融入學習生活,最好還能夠樂在其中;是開始培養終身學習的習慣。

    七月已來,九月不遠,希望爸爸媽媽們在幼升小這個階段不要過於焦慮,陪伴孩子穩紮穩打,順順利利地蛻變,期待孩子迎來愉快幸福的小學生活吧!

  • 4 # 小謝老師說一年級

    我專職輔導一年級,根據我的工作經驗,幼小銜接班可以不上,但幼小銜接必須有。

    在這裡,只說知識上的銜接,建議暑假期間,家長帶著孩子做好以下幾點:

    每天固定看書15分鐘左右。

    每天必須有固定的閱讀時間(15分鐘),最好是連閱讀地點也固定了。

    識字的看字多的,不識字的看圖畫書;興趣濃的自己看,興趣不濃的家長帶著看。

    總之一定要保證閱讀時間。

    這既是知識上的銜接,也是學習習慣的銜接。

    如果能坐得住,看得進,一年級學習就不難了。

    提前學習寫字。

    家長有能力自己教,沒辦法的找個寫字班、書法班。

    總之必須提前準備。

    開學後老師不會手把手教寫字!也沒辦法及時提醒及時糾正。

    字寫得好,字寫得快的孩子,不會害怕寫作業。

    字寫得醜,字寫得慢的孩子,多數會討厭語文。

    重視生活中的數學。

    幼小銜接不要只盯著計算題,生活中的數學才是最重要的,數數、比大小、看時間、辨方位、買東西……平時多引導孩子觀察、思考和理解,這些才是拉開數學學習差距的關鍵。

    開學前能做100以內加減法,對數學成績影響不大。

    生活中的數學學得好,一年級簡單,二年級簡單……整個小學階段都簡單。

    提醒一下大家:暑假期間每天抽出1小時,勝過開學後每天3小時!

  • 5 # 一學堂王老師

    一年級雖然校本知識不難,但是最根基的部分,不論是基礎運算或圖形初步認知。我是王老師,專注於小學數學領域,來回答關於數學方面如何利用暑假做些入學前準備吧。不上銜接班是正確的選擇,暑假多陪伴下即將的小學生吧。我建議從兩個方面來培養。

    數學認知

    不要再練計算題了,幼兒園教的很多計算方法足夠一年級跟著課本學了,帶孩子去探秘生活中的數學吧。可以從以下方面結合生活中的場景來拓展認知。

    比如:認識上下左右,冰箱,書架等都可以作為出題的素材,這樣寓教於樂,才能讓孩子主動去探索瞭解。

    認識大小,認識時間,認識奇偶數,比長短,比輕重,認識整體與部分,生活中的立體圖形。蒐集製作數字標本,圖形標本等。結合到日常生活中,實踐比說教效果更好!

    數學興趣

    可以找一些趣味類的數學思維拓展遊戲,比如積木拼圖類的,數字推理類的(四宮數獨),找茬遊戲(培養觀察力),數字影印機(數感),根據圖片講故事(培養表達能力)等互動遊戲,培養孩子對數字和圖形的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所以一切準備以激發孩子學習主動性為主,形式儘可能生動,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去。

    學習更多好玩有趣的數學乾貨知識

  • 6 # 沛澤媽讀心理

    我家孩子剛剛讀完一年級,暑假過後就要升入二年級,而且我們也沒有上過幼小銜接班,我在孩子上一年級之前,做了如下準備:

    第一,抽出一點時間給孩子提前學習拼音

    在孩子沒上一年級之前,我和已經上了一年級的家長交流過,他們都說一年級學習拼音是難點,而且因為課時的原因,一些孩子消化不了,當然也有些上過學前班,或者在私立幼兒園學過的孩子,就學得很快,那麼,老師為了趕課時,就照顧大多數孩子,不會因為小部分孩子不會,在拼音上面花費太大的精力。

    所以,我在暑假的時候,提前給孩子教了些拼音,等孩子上一年級後,我發現真的如此,相對來說,數學就比較簡單,語文的難點就是拼音。

    第二,在即將開學前,調整孩子的作息時間

    上小學與上幼兒園不同,上幼兒園偶爾起床晚了,晚點去也沒有關係,但上小學不可以,另外,上幼兒園時,幼兒園往往提供早餐,讓孩子洗漱一下,就可以送去了,上小學要在家裡吃早餐,所以,起床更早。

    所以,建議家長在孩子開學前的半個月,逐漸讓孩子按照小學的作息時間調整睡眠,以免到時起不來床。

    第三,讓孩子靜下來

    上了小學後,會有很多規矩,比如上課不能隨意說話,遵守課堂紀律,認真聽講,家長可以每天讓孩子看書或者寫字10分鐘,以培養他的專注力。

    從我兒子上小學一年的情況來看,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和遵守課堂紀律,非常重要,沒有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孩子,每天放學回來,都需要家長鎮壓著才能寫作業,家長痛苦,孩子也痛苦,不遵守課堂紀律的孩子,往往會受到老師的批評,同事也影響學習,家長可以從這兩方面入手,多下功夫,讓孩子儘快調整狀態,以適應即將到來的小學生活。

  • 7 # 九鬥學生心理

    其實不管是在暑假,讓孩子學習,還是暑假,順其自然的讓孩子玩,孩子進入小學,一年級,用不了一個月的時間,所有的孩子都會適應新的學習生活,很多時候其實都是家長在焦慮。

    家長擔心孩子跟不上,擔心孩子的同學在偷偷的進步,擔心自己的孩子在哪些方面有能力欠缺在學校各種被嫌棄!

    其實真沒那麼誇張,如果說有要提前學習的內容,那就是:

    1.大量的閱讀,包括中文和英文,不必刻意讓孩子多認識多少字和單詞,在讀的過程當中,慢慢的積累,孩子會達到你想要的狀態。

    2.家長需要持續的收入,對待學習的認識,很多孩子和家長,會把學習當成一件痛苦的事,焦躁並著急!家長需要自己放鬆心態,告訴孩子學習該有的嚴肅的態度,認真有趣的過程,不要讓孩子害怕,還是應該讓孩子產生興趣。

    3.家長不要以為在暑假和孩子提前學了一點知識,在孩子一年級時就能放鬆,一旦家長在一年級放鬆對孩子學習習慣建設,後果不堪設想!因為這年頭,真正的比拼,其實不是學校學的知識,也不是孩子試卷能考多少分,而是他們的綜合能力。

    所以,請家長先放鬆,家長放鬆了,孩子才能放鬆,放鬆不等於沒有原則,該堅持的該學的,根據自己孩子的能力特點,還要堅持。

  • 8 # 家庭教師ll曹洪榷

    以調整狀態為主題

    做好各種調整狀態。除了原有的輔導班(才藝舞蹈)等學習外,主要精力應該花在孩子學習狀態,生活狀態,社會認知狀態等的調整方面。

    首先,就是玩好!

    這個假期一定要玩好。玩的有水平。否則,孩子在後續的學習成長過程中多少會顯得有點後勁不足。所以玩是這個暑假的主題。注意這種玩不是無意義的旅行。體驗鄉野,體驗鄉土,條件允許的海上垂釣,有體驗目的國際旅行等等。但注意不要太玩野了。

    其次,就是注意大的作息時間的管理。

    並非一定要適應學校開學後的時間。而是讓孩子嘗試時間管理。大的每天時間需要遵循活動規律,建立時間觀念。

    再次,準備學習的周邊準備。

    比如書包,文具等。

    再次,家長需開始做學習前的中長期規劃。注意,這個規劃得是5~7年的。

    做一個系統的學習規劃。有助於孩子的持續學習成長。至少能保障孩子不受瑣碎事件的影響。進而與孩子一起溝通這個計劃。讓孩子慢慢有個完整的目標。

    再次,儲備孩子閱讀學習的書刊書庫等基礎鋪墊。

    小學是少兒閱讀成長的黃金期,一份準確完整的課外閱讀學習計劃對孩子未來十多年的成長學習至關重要。

  • 9 # 韋寶媽育兒手記

    大家好,我是一個小學語文老師,多年的班主任,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一到暑假,幼小銜接又成了熱門話題,上不上幼小銜接班,怎樣讓孩子入學能夠快人一步,這些都是家長普遍關心的問題。

    那麼,對於我們這些即將進入小學的孩子們來說,這個假期裡,我們需要做些什麼呢?怎樣幫助孩子能夠快速適應小學生活呢?

    一、 做好孩子心理上的銜接

    幼兒園生活和小學有很大的區別,剛從幼兒園畢業的孩子對小學生活還是充滿了期待的,作為家長要正確引導,客觀地向孩子介紹有關小學的知識。不能誇大,把小學的生活描繪的太好,這樣孩子真正走進校園後,會發現小學生活和自己期待的不一樣,會有心理落差,從而排斥小學生活。

    當然也不能把小學生活妖魔化,這樣做會讓孩子從內心對學校、對老師充滿恐懼。可以讓身邊已經上了小學的人跟孩子講講小學的生活。

    二、培養孩子良好的時間觀念

    進入小學,最讓家長頭痛的就是孩子的磨嘰。怎樣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呢?

    首先、在這一個多個月的時間裡就要開始有意訓練孩子良好的作息習慣。暑假,很多孩子已經從幼兒園畢業,生活作息時間全亂了。這樣一個假期下來,孩子的作息都是紊亂的。指望開學的時候馬上進入狀態,真的很難。每天可以跟孩子商量好固定的時間起床、睡覺。

    其次、這個假期,孩子雖然不用去上幼小銜接班,每天還是要有一個計劃,來規劃孩子的假期。跟孩子一起制定一個假期時間表,讓孩子知道什麼時間幹什麼事。

    再次、孩子做一些事情的時候可以用計時器計時,讓孩子在規定時間內儘量完成。

    三、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很多家長總覺得孩子小,習慣性包辦一切。可是這樣做無形中剝奪了孩子鍛鍊的機會。其實孩子在動手的過程中也在思考,想解決的辦法。如果事事都有人包辦,那他們就不需要動腦,動手。只需要張張嘴,等著就行。長此以往,孩子就會有惰性,產生依賴思想。所以這個假期,能讓孩子自己動手做的事情,儘管大膽放手。

    四、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

    有一部分家長認為孩子不認字,等上小學再看書也不遲,忽略了孩子閱讀習慣的培養。那麼這個假期,一定要珍惜時間,重點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閱讀習慣將影響到孩子整個學習生涯。沒有閱讀習慣的孩子,理解能力可能會有欠缺,會影響孩子的聽課質量。

    五、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很多孩子進入小學,不會聽講。幼兒園的時候不涉及成績,更多的是在玩中學,所以一時看不出問題,很多家長也忽略了這一點。這個假期就要對孩子進行有意的訓練。比如孩子做一件事的時候,不要去打擾他。在他靜不下來,想放棄的時候,引導他繼續嘗試,堅持下去。

    六、安全知識的銜接

    對於每個家長來說,孩子上學最擔心的就是安全問題。孩子上學路上的交通安全,校內安全知識,都需要提前讓孩子學習。

    七、 培養良好的親子關係

    對於我們的家庭教育而言,良好的親子關係是一切教育的基礎,它遠比教育方法重要一萬倍。換句話說,如果你和孩子的親子關係經營得好,教育起孩子來會事半功倍,但如果你們的親子關係很惡劣,再好的教育方法也是要大打折扣,甚至背道而馳的。

    八、提前訓練一些小技能

    1、自己收拾學習用具。假期可以讓孩子自己學著收拾學習用具,整理書包,根據課表,帶齊一天要用的書和要上交的作業。

    2、練習孩子的手部精細動作。為了鍛鍊孩子的手部力量和精細度,可以讓孩子練習寫簡單的數字或者畫畫、剪紙。

  • 10 # 小數課代表

    我覺得幼升小最應該注意的就是這幾個方面!

    第一,重視孩子入學前的心理指導;

    第二,培養孩子入學前的良好的行為習慣;

    第三,培養孩子入學前的良好學習習慣;(集中注意力,提高需要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責任意識和規則意識)

    第四,培養獨立學習的能力;

    第五,合理調整孩子的作息時間,為進去小學做好準備;

    其實條件允許的話還是建議家長可以幫孩子選擇一個專業的幼小銜接課程,主要是對於孩子思維能力和學習習慣的銜接工作;可以瞭解一下火花思維,是比較專業並且全面的思維能力,運算能力,學習習慣的培養課程,比較適合孩子幼升小的銜接工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和珅當上皇帝,會是怎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