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胡老師心中的遠方
-
2 # 果粒麻咪
現在的孩子心理比較早熟,父母的管教稍微嚴格點,他(她)們就會覺得父母不理解或者不愛自己。我家小孩看完《哪吒》這部電影后,像追星一樣崇拜這個英雄,她說媽媽如果你也能像哪吒的媽媽一樣就好了。作為母親,我也在反思,我應該如何扮演好母親的角色。不得不承認,電影中哪吒的父母和師父,是一個配合得當的教育團隊,儘管他們也不是什麼事情都做得十全十美,但是至少在他們的教育觀念裡,信任是能夠給孩子帶來巨大的力量,而不是一味的去強求孩子成為“父母希望的樣子”。作為父母:6歲前陪伴對孩子的成長很重要,不要因為孩子的“與眾不同”嫌棄或放棄;作為教師,要接納孩子的天性,然後對孩子們的各種愛好要善於因勢利導。
-
3 # 名校有約
其實孤獨的孩子內心更需要人來陪:
我們來看看哪吒和他孃的對話:
哪吒側臥在房頂,唸叨:“呆在府裡無事幹,翻牆搗瓦摔瓶罐,來來回回千百遍,小爺也是很疲倦。”
“吒兒,你坐牆頭幹什麼?”他娘用溫柔的語氣詢問道。
“又不能出門,又沒人陪我玩,除了看風景我還能幹啥”哪吒回頭看了一眼,又背過身去。
“那跟娘說說你都看到些什麼風景啊?”他娘主動示好。
“山啊樹啊花啊草啊,難不成看人裸奔啊!”哪吒繼續以拒絕交流的姿態對話。
“唉,就會說笑。來,娘陪你玩如何?”他娘終於知道了“陪伴”。
“得了吧,您天天不是忙著斬妖就是除魔,今兒能見到您都是三生有幸,哪有空哄小孩啊!”
“是,是孃的錯,娘也想多陪陪你啊,只是肩負守衛要塞之責,娘也是分身乏術”
哪吒依舊不吃娘這套。
“難得今天娘閒來無事,我們來踢毽子如何?”他娘嘗試用他喜歡的方式接近他,果然奏效!
“既然你那麼無聊,那我就陪你玩玩”哪吒明明滿心歡喜,卻依舊裝酷耍帥,和娘歡快地玩耍起來。
這個母親懂得如何溫柔地靠近孩子,更懂得以孩子喜歡的方式陪伴。
我們看過太多的“無效陪伴”:
比如,孩子做作業,媽媽玩手機,爸爸看電視。
比如,孩子做自己喜歡的事,媽媽碎碎念個不停。
如果家長想趁著孩子暑假多陪陪孩子,那麼請一定以孩子喜歡的方式慢慢靠近她,陪伴她,相信孩子會更快走出孤獨!
-
4 # 寒石冷月
一部動畫電影《哪吒》火爆全球,但是在熱映的同學也引發了很多家長的深度思考:當下,我們該如何讓孩子免受成長的孤獨?可以說這個問題提的非常好,並且非常有意義,如果站在家庭教育的角度去分析這個問題,我想至少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孩子在嬰幼兒期離不開父母的陪伴,高質量的親子陪伴能建立起親密的情感聯絡。
1、一個孩子在嬰幼兒期(0-5歲)缺少父母的陪伴,會讓孩子情感得不到良好發育。可能有些家長不理解,情感還有發育嗎?當然有,只是在你這個當爸爸或媽媽的情感世界裡,可能從來沒有想過,孩子需要得到什麼樣的情感慰藉與滿足吧。事實上,當一個孩子在嬰幼兒期父母(或其中一個)總在身邊時,就會讓孩子內心產生一種失落感。而這麼大的孩子恰好不善於表達情感,雖然心隱隱感覺缺少什麼,可是又說不出來。
2、因為少了陪伴,會導致父愛或母愛缺失,在孩子的情感世界裡埋下了伏筆。我常年從事家庭教育諮詢指導工作,經常接觸一些兒童或青春期少年成長教育問題。如有些孩子對待父母或家中長輩特別冷漠,缺少最起碼的愛心與同情心。針對這個問題我在瞭解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往往能發現父親愛母愛缺失的現象,這說明當家長忽略對孩子的陪伴後,必然會讓孩子內心由失落轉化為對父親或母親的不滿情緒。
3、雖然有親子陪伴,但是沒有語言溝通,沒有親子閱讀和遊戲,往往讓孩子感受不到生活樂趣。看過動畫電影《哪吒》的家長會發出感嘆,哪吒的成長得益於自始至終都有一個良好的成長與陪伴環境,可是我們如今這麼忙碌,哪顧得上去陪伴孩子呢。如果你這樣說就錯了,你其實有時間,只是你在有限的親子陪伴時間裡,沒有做高質量的親子活動罷了。而有經驗的家長則不同,他們會想盡一切辦法,來以孩子為核心融入陪伴與教育。孩子的情感世界會因為高質量的親子活動而不斷得到豐富,道理就如此簡單。
二、兒童期的社交能力培養,需要家長格外重視,誰錯失誰會為此付出代價。
1、家長必須要知道孩子進入小學後就已經進入玩伴期這一事實。提到玩伴期,可能很多家長還真沒聽說過,但他恰就真實地存在。因為孩子進入兒童期(6-11歲)後,自由活動能力明顯增強,越來越想掙脫父母緊牽著的手,想和小夥伴一起嬉戲玩耍,在快樂的兒童遊戲中獲得自由。但是問題來了,如果家長不知道孩子需要玩伴,又不提供便利條件為孩子尋找玩伴時,孩子只能圈在家裡自己玩玩具,或者把目光放在玩手機或電腦遊戲上面。如此一來,孩子的早期社交能力便得不到培養,慢慢就進入一個孤獨的世界裡。
2、兒童社交關係中的適時引導與規則意識培養絕不能忽視。現在很多進入一年級的孩子,普通給學校老師帶來一個管理上的難題,既孩子們秩序感的培養特別不容易。再加上家長不配合,不少特別頑皮淘氣的孩子時常會帶來麻煩。而那些溺愛孩子的家長,只要孩子在學校裡出點問題,就會小題大作。而這些現象恰說明,很多家長都在忽略培養兒童社交關係,適時教育和引導孩子學會禮貌待人,樂於和他人分享,願意幫助別人,與同學小夥伴相處時要遵守環境秩序、紀律或遊戲規則。如果這些都不培養,必然會讓孩子行為囂張而不願意被管教。
3、越是有暴力攻擊性行為的孩子,內心越孤獨,而很多家長為此全然不知。缺少家庭教育,沒有高質量的親子陪伴,必然會導致一個兒童在與同學或小夥伴相處時,不知道怎樣禮貌與人相處。一次兩次無意傷害他人後,就會被身邊的夥伴或同學排斥,而有些家長因為自己孩子被欺負後,也會告訴孩子要遠離欺負他的小夥伴,這就更導致無意傷害他人的孩子被孤立。而那些看似很活躍,但又有暴力攻擊性行為的孩子,往往最終被完全打入另一個世界,一個不被同齡人接納的孤獨世界。如果家長知道這些,你還敢輕視對孩子的陪伴與教育嗎?
三、青春期的孤獨與壓抑,往往能改變孩子一生的命運,而很多家長卻怪孩子不懂事。
1、青春期孤獨症源於家長太不瞭解孩子的心理世界,你所給予的往往不是孩子想要的。一般來說,孩子們從小學六年級(12歲)便正式宣告進入青春期,在這個特殊的成長階段裡,孩子們已經完全不是幾歲的小毛孩兒,他們已經掌握了很多知識,有了自己對世界的初步看法,甚至做事時還有了主見。而家長們則往往容易忽略這些,仍然把孩子當做幾歲兒童管教,試想,孩子還吃你那一套嗎?當代溝越來越深時,溝通便成了最大的問題。可以說,很多孩子的青春期的孤獨與壓抑,都是不瞭解孩子心理世界造成的結果。
2、青春期少年需要爸爸媽媽像好朋友一樣對待他們,而不是高高在上的頤指氣使。在我接觸的很多青春期孩子家長中,最具代表性的家長往往是面對孩子喋喋不休,總是挑剔孩子這做不好那做的不對。甚至總拿別人孩子做標杆來比較,大有恨鐵不成鋼的架式。可是越這樣,孩子逆反心理越強,越反感和父母說話,甚至懶得傾他們不斷地重複那些老掉牙的說教之詞。事實上,和青春期孩子相處對懂家庭教育的家長來說,反而更容易,因為孩子大了,有主見有思想了,那不妨把孩子當好朋友一樣對待,認真傾聽他們內心的真正想法,遇事徵求孩子的意見,給孩子一些指導性建議,很容易讓孩子知道該怎樣去正確做事了。
3、和青春期孩子相處,最大的忌諱就是彼此無原則無底線。縱觀那些親子關係特別緊張的家庭,往往都是做父母的沒有一個父母樣,整天對孩子怨聲載道,孩子也嫌棄父母能力太差水平太低。彼此互相互看著不順眼,已經成了常態。試想在這樣的家庭環境裡,哪還有教育的一丁點空間?家長沒有威信,孩子自然不信服。孩子自由隨性不願意受約束就胡來。而這些恰恰犯了青春期教育的最大忌諱,那就是父母與孩子之間相處,皆沒有原則與底線。有經驗的家長在孩子進入青春期後,往往會把相處的原則告知孩子,哪些事你可以事後告知,哪些事你可以提前請求,哪些錯你可以犯,哪些錯堅決不能犯。凡此種種,當孩子知道做事的深淺,知道做人的底線後,便在父母劃的那個圈中自主做事去了。相處有那麼難嗎?要說難,就難在家長亂來。
結束語:從一部動畫電影《哪吒》中,突然碰撞出這麼長篇幅的靈感,一口氣傾吐完後,我感覺內心非常寧靜,舒爽。或許這些文字讓有心的家長讀之,會得到啟迪,如果那樣的話,我當感謝你用心賞讀我的文字,至於你是否感激我那並不重要,因為我們都為一個共同的目標——讓孩子健康成長,讓他們不再孤獨,或免於陷入孤獨世界。
-
5 # 唐映紅
《哪吒之魔童降世》出乎意料地成為這個暑假最燃最爆的影片,映期不到半程就已經遠遠超越之前所有動畫影片的票房成績。
從家庭教育的角度,這部影片也引發了另類的教育反思:如何善待像哪吒這樣的特殊孩子。
與影片的設定不同,生活中沒有哪個孩子是“魔丸”投胎附體,但是生活中有些孩子與眾不同,就宛如“魔丸”投胎附體,這樣的兒童可以被稱為特殊兒童。所謂“特殊”,也就是區別於大多數普通兒童。
作為父母應該要知道的一個常識是,一次懷孕生出怎樣的孩子其實是一個機率問題。人類基因的多元化使任何一對父母都可能生育出各種不同的孩子,大機率是普通的孩子,但是必然也有一定的機率,哪怕是小機率生出特殊的孩子。問題是,對於生育出特殊兒童的父母來說,就不是一個“機率”問題,而是如何對待以及養育的問題。
例如,父母生育出阿斯伯格綜合徵兒童的機率大概為0.07%,也就是萬分之七,1萬名兒童中有7名。阿斯伯格綜合徵是泛自閉障礙的一種,大部分阿斯伯格兒童智力正常,但是他們無法適應普通的社會交往,顯得孤僻、刻板、難以相處。其中,有部分阿斯伯格兒童會表現出激越的性格傾向,容易憤怒,具有侵犯性和破壞性。這部分阿斯伯格的兒童就好比是小“哪吒”。
要善待阿斯伯格兒童這樣的“小哪吒”,父母要做的歸納起來就以下幾條原則:
1、不懷偏見地發現孩子。首先是拋棄成見,父母有必要了解阿斯伯格綜合徵兒童的相關知識。阿斯伯格綜合徵是無法“治癒”的一種特異性腦神經系統發育狀態,是人類神經系統多元性的一種反映,所以,不要試圖用大多數普通孩子的標準來“矯正”,那不僅是徒勞的,而且會增加孩子與環境的衝突。其次,是要嘗試去了解和發現孩子,特別是適合孩子的溝通方式,可能與父母熟悉的經驗大相徑庭,所以需要“學習”和練習。
2、無條件悅納孩子。接納,而且是不附加任何條件以平和的心態完全接納孩子。既然孩子與生俱來就有著這些與眾不同的特質稟賦,既不可能“治癒”,也無法“矯正”,那麼父母就有必要悅納孩子,不懷抱怨地悅納孩子。如果父母心理存有“如果孩子不這樣就好了”的念頭,孩子一定會感知到,並且影響到他的自我意識。
3、不遺餘力地支援孩子。既然是特殊兒童,是與大多數普通兒童不同的特殊兒童,那麼孩子必然會受到來自社會世俗的不解、嘲笑、排斥甚至欺負,父母要挺身而出支援孩子。孩子與生俱來的特殊性也可能引來教師的不解和不悅,進而區別對待,父母也要積極地與教師溝通,幫助教師更好地瞭解和認識孩子。
不懷偏見發現;無條件悅納;不遺餘力支援,這不僅是父母善待“小哪吒”的三條原則,也是天下所有父母善待孩子的原則。即使對於大多數普通兒童的父母來說,自己的孩子儘管沒有像特殊兒童那樣與眾不同,但是每個孩子身上都難免有著一些獨特的天性特質。
例如,不是每個孩子都能適應學校教育的學習,那麼父母就有必要首先不懷偏見地發現自己孩子的智力優勢在哪裡,優勢學習路徑是怎樣;繼而無條件悅納孩子,避免用“別人家的孩子”來比較,而是高高興興地接納孩子,如“我的孩子就是一個數學60分的孩子,他一樣可以自信、快樂、健康、充滿熱情;而且他可以快快樂地進步”;最後是不遺餘力地支援孩子,因勢利導地幫助孩子透過優勢學習路徑引導學習,以及營造適宜的學習激勵環境,使孩子能夠“快快樂樂地進步”。
-
6 # 中考政治劉老師
每個人的童年都有一個小哪吒,這個故事今年又一次搬上銀屏,引起很大的轟動。引起轟動的不僅因為票房突破十億大關,更多的是對家長教育孩子提出了更多反思。
哪吒是孤獨的,其實很多孩子如哪吒一樣孤獨的走過了童年!最初,哪吒是一個不讓父母省心的熊孩子,其實哪個孩子最初不是熊孩子呢?讓孩子走出孤獨的,更多的是父母的陪伴;讓熊孩子變成好孩子的,卻是父母的不離不棄的愛!如何善待孤獨的熊孩子?我認為家長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做:
第一,高質量的陪伴。孩子需要陪伴。而很多父母由於各種原因,將孩子給爺爺奶奶帶,這樣就缺少了最起碼的陪伴。孩子三歲前必須要在父母身邊長大,否則孩子就會缺乏安全感。
孩子還需要高質量的陪伴。也就是說,孩子需要父母的不僅僅是時間上的陪伴,還要有交流和關注。例如,父母一直陪著孩子,卻不關注孩子的需求,只顧自己玩手機,這就不是高質量陪伴。高質量的陪伴要與孩子有情感上的交流和關注,對孩子的要求有迴應。這才是高質量的陪伴。
第二,要認可孩子。熊孩子的作,其實就是在尋求外界認可的過程,特別是在尋求父母的認可。因此,作為父母不要總看到別人家的孩子的優點,而是要看到自己的孩子的閃光點,並及時認可孩子。讓孩子堅信:我是父母心中最好的孩子。
第三,要相信孩子。現在很多家長是不相信孩子的,即使孩子相信自己,也會讓父母用貶低孩子的語言澆滅孩子心中自信的小火苗。
前幾天我接觸了一位學生家長,這名學生當時學籍不在我們學校,如果來我校學習,中考就不享受配額,需要競爭考生的前百分之三十,總之中考孩子難度增大了。雖然我校教學質量高,很少有家長敢冒險。三年前,這位家長就毫不動搖的讓孩子來我校就讀,當時就說相信孩子能考上。事實上,當時孩子成績真的還不太優秀。就是這種相信,孩子三年來成績穩步提高,今年中考真的考進了全市前百分之三十,順利升入高中。這件事深深觸動了我!相信的力量特別強大!第四,對孩子不離不棄。很多家長初為人父人母的時候,對孩子滿懷信心,到了初中,逐漸放棄,到了高中很多父母直接把孩子送到寄宿學校。這就是一個逐漸放棄的過程!只有父母對孩子不離不棄,孩子對自己才會滿懷希望。哪吒也是個熊孩子,但是他的父母始終堅持對他進行正確的引導,從未放棄。
第五,不給孩子貼標籤。很多家長喜歡挑出自己孩子的毛病,然後經常強化一些這個品種。例如,你看我就知道你懶惰吧!你就是這麼笨!這樣的話家長說的太多了!
建議家長如果喜歡貼標籤,就貼一些正向的標籤。例如,我就知道我的孩子是一個勤快的人!我就知道我的孩子學習很努力!
如果哪吒的父母像其他人一樣說他是個熊孩子,哪吒不僅不會轉變,還會變得更壞。因為只有變得更壞,才能配得上熊孩子的稱呼。
第六,要理解和包容孩子。哪吒之所以孤獨,最主要的原因是不被人理解。此時,如果連父母都不理解他,他只能變得更加孤獨。
多數父母總不願意包容孩子的錯誤。孩子犯錯誤其實是在成長,給孩子一個慢慢改正的機會就是一種包容。真正的教育是允許孩子犯錯的!
寄語父母朋友以上就是哪吒的新片帶給我的一些教育啟示。希望家長朋友多多學習教育理論,經常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多實踐,勤思考!
相信,做到我談的這六點,熊孩子一定會慢慢走出孤獨的陰霾,父母的愛一定會喚醒內心的彷徨,走出來的依然是那個內心善良,心中有愛的少年!
-
7 # 小韭漫談教育
人類社會的每個家庭都跟陳塘關李靖家一樣,當家裡有個新的小生命降臨,全家人乃至親朋都無盡歡喜。
不過,誰也不知道,這個小生命是靈珠還是魔丸,不知道在未來的生活裡,是不是會有爭鬥、攻擊與傷痛?
有人說,每個孩子從投生之日起,都是一個魔丸,只有遇到李靖夫婦那樣的父母,與太乙真人那樣的老師,家校精成合作,才能從化魔童為靈童,成就一番大業。
美國兒童心理學家魯道夫·德雷克斯說:“一個行為不當的孩子,是一個喪失了信心的孩子”。他發現,當孩子們喪失信心後,通常會為自己選擇四個不恰當的錯誤行為,以此達到求歸屬感的目的。每一個孤獨的孩子背後,都有著“錯誤行為的密碼”,家長與老師要讀懂這些密碼,付出足夠的愛心與耐心,才能破解熊孩子因此產生的錯誤行為。
心理學家們認為,孩子的很多行為,是出自於要本能的行為,是與其年齡相稱的,他們並不知道這些行為是錯的,而我們用成人的是非觀來看待孩子的行為,常常會覺得這些是不良行為,所以才給他們貼上了熊孩子的標籤,這是令人遺憾的。
德雷克斯把孩子的行為歸結為以下四類:
第一,尋求過度關注只有得到父母或老師的關注,孩子才會有歸屬感。
阿榮家生了二寶,可能之前沒給大女兒做好心理建設,看著父母圍著剛從醫院回家的弟弟團團轉,7歲多的大女兒對這個突然到來的弟弟充滿了敵意。
大女兒經常會趁父母不注意,把弟弟掐得哇哇大哭。阿榮的太太剛生完孩子,身體虛弱,心情也不是太好,對大女兒的行為不耐煩,覺得做姐姐的不懂事,每每都因此訓斥女兒。
幾次之後阿榮覺得這不是辦法,於是天天給大女兒講:“生個弟弟給你,是為了將來爸媽都不在了,你還有個血脈相連的弟弟,現在有了弟弟,我與媽媽也依然還是愛你的,只是弟弟現在太小,他一有點不如意就只會哭,不象姐姐長大了,會自己提要求.....”
大女兒得到父母的關注了,漸漸鬧事減少,有時媽媽還讓她給弟弟喂水,換紙尿褲等,父母會及時誇獎她能幹,象個大姐姐了,她做姐姐的責任感就慢慢樹立起來了。
第二,尋求權力有些個性強的孩子,覺得只有自己說了算,不能忍受別人對自己發號施令才能找到歸屬感。
好友麗莉做班主任多年,她對付調皮搗蛋精力旺盛的男生,基本上都是用安排班幹部的做法,比如做體育委員、衛生委員等,讓他們參與到班級管理中來。
做了班幹部以後,麗莉會私下裡找他們談心:“老師是很看好你噠,現在你做為班幹部,一定要以身作則啊,幫老師管好班級,同時上課要認真聽講,從各方面給全班同學起好帶頭作用......”
一般的混世小魔王都很吃這套,很快就能修正自己言行,真的在班級管理上,能幫助班主任管理好班級,同時自己的成績也躍上一個新臺階。
第三,報復有些孩子性格比較偏執,遇事不順己意就睚眥必報。
朋友阿峻說:她兒子的行為讓她很頭痛,不知如何處理了。她家住在三樓,在南方樓層低相對會潮溼一些,所以天氣好時,她們通常會拿被子上天台去曬。
有天她又讓兒子上去曬被,等下午去收被子時,發現被子被人扔在天台上,那晾衣繩上曬的是別人的衣服。她兒子很生氣,就把晾衣繩上的衣服直接從天台扔樓下去了......阿峻吃驚於兒子的偏激。
我覺得孩子是用這種激烈的報復來掩蓋受到的傷害,建議她先試著傾聽孩子的感受,試著跟他同頻,表達對他的理解。
同時也要告訴他,那個晾衣繩是別人家拉的,天台上有個不成文規矩,誰家拉的繩誰有優先使用權,下次我們自己拉一條,但你不需要這麼還擊......慢慢引導孩子從報復的惡性迴圈中退出來。
第四,自暴自棄有些孩子可能做過很多努力,但是沒得到家長與老師的關注,沒得到來自於家裡或班極的管理權,於是可能會在絕望與無助中,選擇破罐子破摔,放棄了。
如果是細心有家長或有責任心的老師,應該停止對孩子的批評與否定,而是從各方面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多給孩子表揚與鼓勵,幫孩子樹立起信心,要多在語言中表達出對孩子的關愛。
特別是家長,應該對給孩子一些陪伴,都說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這個陪伴可不是他在寫作業,你在旁邊打遊戲。應該充滿愛與誠意,跟孩子多些互動,多傾聽孩子的心聲,少些建議,因為建議基本屬於否定孩子的想法,而應該多提問,讓孩子順著你的問題去思考他的言行。
在現實生活中,來自於老師的鼓勵有時可能比家長的更有效,老師還是應該對調皮搗蛋的熊孩子多點耐心與關注,在不違反規則和邊界的前提下,激發出孩子內驅力。
我們應該學習《哪吒之魔童降世》中李靖夫婦的“育兒真經”,對孩子始終抱有信任與鼓勵的態度。相信看過這部電影的家長,都能從李靖夫婦對待孩子的態度裡,學到很多值得學習的東西。
-
8 # 程俊談教育
電影《哪吒》熱映,引發許多關於孩子教育的問題。對於孤獨的熊孩子,我們該如何關愛他們呢?
其實,人類的本質就是孤獨的,但放在孩子身上,“孤獨”又讓人感覺到殘忍,因為孩子是脆弱的,他還不夠強大,還不懂得如何保護自己,不被內心的孤獨感所侵蝕。
所有孤獨的熊孩子,一定在生命早期,被父母忽略了很長時間,給孩子造成了嚴重的心理創傷。
這點在許多留守兒童身上表現得很明顯。父母為了生存,將剛出生幾個月的孩子扔給老人。很久才回一次家,回家了也不知道和孩子交流些什麼,和孩子之間沒有那種天然的親密感,只是買點吃的穿的。孩子需要的不僅僅是物質上的滿足,更多的情感上的需要。但是從父母離家的那一刻,與父母之間心的聯結就斷掉了。父母無法觸控到孩子的內心世界,孩子也不知道怎樣才能與父母親近。與父母長期分離的孩子,在情感上比一般孩子更為冷漠,而且不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他們敏感易怒。有的孩子還極富攻擊性。他們需要父母的關注與關愛。
首先,是儘可能留在孩子身邊,陪伴孩子長大。
照顧孩子的飲食起居,關心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孩子一起玩遊戲,陪伴孩子一起學習,像朋友一樣一起談心。
第二、父母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好榜樣,和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
第三,是尊重孩子,理解孩子。透過熊孩子的行為,瞭解到孩子行為背後的深層原因。理解他的感受和行為,並幫助孩子調整自己的情緒,修正自己錯誤的行為。
第四,不給孩子貼標籤,用智慧的眼光發現孩子身上的優點,正面鼓勵孩子。好孩子往往都是誇出來的。作為成年人也喜歡聽好聽的話,用在孩子身上,也是同樣的道理。
第五,幫助孩子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樹立孩子的自信心。比如說閱讀、音樂、繪畫或者運動等。閱讀可以明事理,音樂和繪畫有助於調節不良的情緒,運動可以使人心情愉悅。當孩子有自己的興趣愛好時,並專注於它,會驅散內心的孤獨感。而且透過不斷練習,將興趣愛好變成他的一技之長時,還增加了孩子內心的自信。孩子沒有時間也沒有精力去“熊”,去破壞規則,影響他人。
每一個“熊”孩子事實是都渴望被關注,被愛。所以治理“熊”孩子的法寶,就是父母對他們無條件的愛與接納,透過陪伴與引導,讓“熊”孩子變成好孩子。
回覆列表
作為一個師者,每一屆的學生都有類似的“哪吒”,甚至不止一個,他們常常“無惡不作”……不愛學習、不聽管教、不和同學友好相處、不尊重老師、和父母就是仇人……很多時候,我們給他們帶上一個“叛逆”帽子,希望元始天尊這樣的仙人快快降臨,“摧毀”他們。
可是我們有自我反思過嗎?請問您是他嗎?既然不是,怎知道他們心中所想,怎知道他們是否心裡也如外表一樣“叛逆”?也許他們也很無助呢?
申公豹對敖丙說:“人心中的成見是一座大山,任你再怎麼努力也無法搬動它”。說這句話的那一刻,我心中是那麼的同情他!元始天尊是否有給他平等的機會?
“他們既然認為我是妖怪,我就做一個妖怪給他們看”,從一個師者的角度來看這句話,似乎是那麼的熟悉自然。這是最原始的對偏見的叛逆!哪吒曾想要加入孩子們的世界,是成人的偏見隔離了他們,當善意的謊言騙他一顆靈珠之時,他決定降妖除魔,證明自己,可惜除了最單純的幼兒,無人相信……
孩子為何會出現叛逆,我不是心理學家,不能專業提出。但為師為父的心得是:叛逆是因為內心的孤獨!嬰兒啼哭,打鬧,是因為他不能表達,你如果不懂他到底是餓了還是渴了,就沒有資格抱怨他不聽話!同樣,孩子大了,可以表達了,但卻不願意表達的時候正是內心孤獨又渴望別人理解的矛盾時刻,我們無論是師者還是家長,都是旁觀者,要想愛他們,必須走進他們,懂得他們!不要為滿足自己的“私慾”給予他們過多的責任!有時他們承擔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