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龍爪手聊教育
-
2 # 教育新時論
不少家長都特別奉行“棍棒下面出孝子”,認為孩子不聽話就應該打,不打,他是不會記事的。更有甚者,用"雙打"來教育孩子。
打這種方式,能解決問題嗎?不僅不會,而且會讓孩子更加的叛逆。
那麼什麼是孩子的叛逆?叛逆就是反叛的思想、行為,這是一種正常的規律,與現實總是對著幹,違揹他人意願,做出超乎意料之外的事。
孩子之所以叛逆,主要是想標榜自己已經“長大”,想表達自己與眾不同的行為和思維上標新立異的想法。其實,這是很正常的想法,父母沒有必要打壓孩子,也沒有必要與孩子發生衝突。
最好的做法,就是要"善待"孩子,多與孩子談談心,瞭解他們內心真實的想法,清楚孩子為什麼叛逆。給孩子足夠的愛,尊重孩子,讓孩子學會自主,其實,叛逆是會平滑過渡的。
看看黃磊,堪稱育兒典範。他對孩子的"包容",真的是完全不同。但這種"包容"絕不是溺愛,而是一種對孩子的信任:捨得放手。
一定要明白,孩子也是獨立的個體,他們都有自己的想法,不要因為孩子的發聲不同,而採用暴力方式,過多的暴力,只會造成孩子內心怨恨、怒氣積壓,出現叛逆也就不足為怪了。
父母平時除了與孩子溝通,還要多學習一些心理學方面的知識,明白孩子叛逆的真實原因,只有這樣,才會找到相應的解決方案。
-
3 # 藏鋒逐夢
其實我的建議是:想要教育好孩子,應有的懲戒是必須的,但是要用對方式和方法,如果方法不對一上來就懲戒只能適得其反。
作為一個孩子的父親和老師,根據自己的經驗和總結以及對“曾國藩家書”等家法的借鑑,其實懲戒孩子不是目的,還是為了打記性。如果孩子犯錯,每次都是不痛不癢原諒,那麼孩子在自己的心裡就不會形成明確的善惡對錯的標準,他的內心也是混亂的。
給大家舉一個我身邊的案例:在我的家鄉教育風氣比較濃厚,有兩個典型的案例:
1,奉行“快樂教育”,對孩子不打不罵,孩子做錯了也是進行語言上的勸解孩子的父親是我小學同學,是個家裡的獨生子,因此等結婚有孩子之後,一家人可謂是喜出望外,因此孩子一出生就得到了父母和爺爺奶奶的全力呵護。
每個孩子其實都是一張白紙,在成長的過程中,犯錯是難免的。古語有言“人不貴於無過,而貴於能改過”,但是孩子犯錯了需要重視,不能每次都以“孩子還小,孩子不懂事”為理由。
這家人的孩子在長大的過程肯定也是會犯錯的,但是因為愛子心切所以每次只是口頭批評,經常說“你再……我打你了”,但是實際上,孩子從小到大都沒有捱過打,每次都是光說不做。
其實孩子的教育更多的是言傳身教,不看你怎麼說,而是看你怎麼做,大道理說多了也就會讓孩子厭煩。因為他不認為自己錯了,覺得你只會說兩句,不會捱打。
到了目前,孩子7歲了,那就是家裡的小霸王,父母越是不讓他做的事他就要做,現在附近的鄰居幾乎都討厭這個孩子,而且每次去別人家都是和自己家一樣亂翻東西,毀壞東西。
每次他父母口頭教育他,都是絲毫聽不進去,還是我行我素,心中只有自己,也毫無對父母的尊敬。
2,奉行“棒棍”底下出孝子,只要孩子犯錯了就會懲罰孩子。這對家長就比較簡單粗暴了,只要孩子犯錯了就會進行所謂的家法,從小到大都是。現在孩子10多歲了,整個人都是渾渾噩噩的,做事也膽膽怯怯的,不知道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
還記得有一次學校舉辦親子活動,別的孩子都是開開心心,活潑,腦袋清晰,而這個孩子總讓人感覺迷迷糊糊的,想做什麼又不敢做。
到現在這對父母也意識到了自己的方法不對,但是為時已晚,想要改變,就要花費幾年甚至1十年時間,試問這個孩子和別人相比,要多走多少彎路,一個人有幾個10年,正所謂一步慢步步慢。
因此結合上面的兩種案例,我覺得相應的懲戒是必須的,但是講究方式方法。那麼我就把自己教育自家孩子的方法分享一下。
首先制定一個孩子行為紅綠燈:簡而言之就是用一張表格列出來:孩子必需做到的事、鼓勵孩子做的事、孩子適當能做的事、孩子一定不能做的事。
而根據生活中的實際進行大概的分類。然後根據這個表格對自己的孩子進行合理的懲戒教育。這樣做的好處是能夠潛意識的培養孩子明確的善惡對錯的標準,讓孩子能夠自律。
但是對於犯錯的時候該怎麼處理呢?
1、孩子初次犯錯孩子長大的過程中對周圍的事總是充滿好奇心,因此犯錯在所難免,但是如果孩子是第一次犯錯,那麼作為家長的要用比較溫和的態度告訴孩子做錯了什麼+為什麼錯了+下次應該怎麼做。讓孩子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2、第二次犯錯對於第二次犯錯的孩子,肯定不能和第一次一樣,要區分開。
這次就要用相對嚴肅的表情和語氣說:“上次我怎麼給你說的還記得嗎+這個能做嗎?+自己哪裡做錯了?”
這樣提醒孩子,才能讓他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並且加以改正,還能讓孩子知道大人不高興要生氣了,所以要嚴肅。
3、3次以上犯錯對於屢教不改的孩子,又和前兩次有所不同,如果還是簡單的用語言批評,那麼孩子就會越來越大膽,他覺得反正又不會捱打!
所以這次不光是需要嚴肅的表情問孩子哪裡錯了,還要根據制定的家法家法進行懲戒孩子,我都是在人前教子,這樣孩子的羞恥心才會出來。
總結:教育孩子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要根據具體的事情具體分析,但是一定要賞罰分明,讓孩子明確知道哪裡錯了,打孩子不是目的,目的是讓孩子改正錯誤。
現在我的孩子剛一年級,但是吃飯穿衣都是自己做,也會關心人,他明確的知道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的。當然我的方法也不一定適合任何人,只需要借鑑。
-
4 # 李姥姥話育兒
【1】瞭解孩子不同年齡的不同發育特徵
孩子在不同時期有不同時期的生長髮育特點,作為家長們應當先了解孩子,才能夠,很好的教育孩子,而不是因為用我們想的方法去約束孩子.
很多時候孩子有自己的小想法,再和大人的想法發生違背的時候,家長就會非常氣憤,而這種時候就會導致家長和孩子的矛盾升級,如果家長控制不了孩子的時候,就會用打罵的方法來教育對於孩子的成長,會使非常大的影響和傷害。
【2】因材施教,尊重孩子我們作為家長,首先應當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選擇,聽從孩子內心的聲音,我們和孩子要換位思考,而不是一味的把我們認為好的東西強壓給孩子,很多時候孩子和我們的標準不一樣,他們想要的東西往往不是我們提供的,這樣就會產生落差感.
所以一定要尊重孩子,看到孩子自身的閃光點,這樣才能很實現很好的教育。
【3】給孩子樹立榜樣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要給孩子做好榜樣,讓孩子,看著父母的表現,這樣才能起到很好的言傳身教的作用。很多時候家長往往強制要求孩子要養成閱讀的習慣,可是自己天天抱著手機,這樣的狀況孩子也是無法愛上閱讀的,希望家長朋友們能夠重視和注意。
【4】教會孩子學習的方法孩子上學了以後,家長一定要教會孩子學習的方法,比如養成預習的習慣,每天放學後先做作業,做完作業以後要適當的複習。
給孩子傳授學習方法之後,孩子才會知道如何去學習,而不是一味的要求孩子考100分,卻不知道孩子的困難點在哪裡。
【5】和孩子制定規則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很多事情一定要給孩子制定好規則,讓孩子去遵守,而不是一味的說孩子不聽話。
比如說孩子去到超市裡愛亂要東西,其實家長朋友們更應該在家裡,就告訴孩子去到超市裡只能拿一樣東西,這樣孩子在亂要東西才是不聽話的行為。家長一定要和孩子把規矩定在前,這樣孩子才能夠更好的按照大人的想法去成長。
【6】制定獎懲的方法題主在題目中有講到,如果孩子不聽話的話,我們可以制定獎懲方法。比如還能去超市亂咬東西,那就取消孩子可以選擇自己想要東西的權力。如果孩子能夠遵守,要一個爸媽就可以獎勵一個小紅花或是獎勵孩子,再選一樣自己心儀的東西等等。
根據孩子的喜好來制定獎懲的方法,如果孩子做不到一定要給予及時的懲罰,告訴孩子哪裡做錯了,並懲罰孩子靠牆站5分鐘或是沒收孩子心愛的玩具等等。
讓孩子知道如果做錯事情是要受到懲罰的,這樣的做法才能讓孩子正確的認識什麼是做對什麼是做錯,孩子才能夠認真的遵守規則,這樣孩子也會越來越聽話,家長和孩子也會形成一個良好有效的溝通。
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家長要學習的內容很多很多,所以我們一定要多學習一些育兒的方法,平時多看一些育兒的文章,瞭解孩子生長髮展的特點,這樣才能夠知道孩子的真正需求,滿足孩子內心的需要,這樣孩子才會比較開心快樂,家長也不會那麼辛苦。
-
5 # 澤澤媽歷史手札
有什麼好的教育方法可以讓孩子能更聽話,不叛逆?
所謂的叛逆,是孩子成長的時候,父母的缺席:愛的缺席,耐心的缺席,糾正的缺席。
我們首先要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是好孩子,而優秀的孩子背後,一定有一位優秀的家長。
所謂的教育,就是維護好一段親子關係,因此良好的親子關係,是解決一切問題的前提。
父母不是做孩子的人生的裁判和規劃師,只是孩子某段生命的引路人和陪伴者。
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是一生的,想要收穫優秀的孩子,良好的家庭環境是需要父母一起維護的。簡單的說,
教育就是益生命影響生命;以心靈點燃心靈,益品格傳遞品格,益行動傳遞行動!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影印件。
想要收穫優秀的孩子,我們做家長的一定要做好自己。愛孩子的本身的樣子,而不是你以為的樣子,尊重孩子,
和孩子做朋友,多跟孩子聊天,聊他感興趣的事情,他的朋友們,瞭解他不在家和同學、朋友、老師的相處狀
態。如果發現如果孩子發生某些事情,不要馬上給出幫助的方法,而是和孩子一起分析,這樣的情況可以有幾種
得思考的人。
育兒路上無論什麼時候,遇到問題什麼問題,我們一定都要堅信自己有一個非常健康優秀的孩子!這個心裡暗示
非常重要。
有時不是孩子煩,是你沒有耐心;
有時不是孩子不聽話,是你控制慾太強;
有時不是孩子叛逆,是你太固執!
教育孩子,沒有一個固定的方式方法照搬,因為每個父母的生活背景不一樣,孩子的原生家庭不一樣。孩子每天
都在變化,他是一本變化的百科全書。所以,在對待孩子成長路上遇到的問題,處理的方式,需要微調。萬變不
離其宗的是:想要收穫什麼樣的孩子,首先要自己做好榜樣。在跟孩子相處的時候,原則性的事情不能退讓,堅
定而溫和的拒絕。
教育孩子要用好三面鏡子:
1、放大鏡:把孩子的優點放大來看。孩子有好的表現,立刻稱讚,以此增強孩子的榮譽感和自信心。
2、顯微鏡:把孩子的缺點縮小來看。對孩子的無心之錯,要多寬容,淡化他的疏忽,安慰之餘再陪他一起檢
討、改進的方式。
3、望遠鏡:把孩子的前途放遠來看,放下焦慮和功利心態。
教育沒有特效方法,給孩子成長的空間和時間,父母做好自己,一定能收穫一個優秀的孩子。
育兒本身就是父母的一場修行!
-
6 # 浮塵微草
“混合雙打”教育法雖然越來越少,但很難絕跡。
教育孩子“混合雙打”,這是典型的棍棒教育,而且父母在教育孩子方式上超級一致,一不聽話,一旦做錯非罵即打。這種簡單粗暴的傳統教育方法,隨著時代的進步,父母素質的提高,肯定是越來越少,但極難至無。因為這種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最為省事,根本不需要什麼學習知識,也不需要什麼方法技巧,張嘴就行,伸手即可。所以,儘管人們早已認識到其弊端多多,但偷懶的父母還是樂於採用。
再者,就是脾氣暴躁而缺乏修養的父母,面對孩子的錯誤或叛逆行為,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瞬間發洩到孩子身上卻可“逞一時之痛快”。問題是,父母自身的怨憤是得到了宣洩,氣也於瞬間消解了,不知這些父母是否想過孩子的感受呢?孩子身心所受的傷害,你將怎樣平復?
棍棒教育和適當懲戒不可混為一談。近來,有關部門提出要把懲戒權還給老師,於是奉行棍棒教育的父母就混淆視聽,以此為自己打罵孩子的行為辯護,這是不能容忍的。棍棒教育和適當的懲戒是有質的區別的。棍棒教育不尊重孩子的人格,而適當的懲戒是以尊重孩子的人格為前提的;棍棒教育是簡單粗暴的方法,最易讓孩子的身心受到難以彌補的傷害,而適當的懲戒則是經過深思再三的強化性糾正手段,一般不會讓孩子受到身心的傷害;從效果看,棍棒教育收穫的除“解一時之怒的痛快”和過後長久的悔恨與遺憾外,就是對孩子身心無法彌補的傷害,而適當的懲戒則是孩子對自己錯誤行為的認識和反省。
那麼,有什麼好的教育方法可以讓孩子能更聽話不叛逆?其實很簡單,就是尊重孩子,給孩子成長的自由。孩子是活生生的生命體,有自己的頭腦,有自己的想法,怎麼可能一切都按父母的意願去做,事事都合父母的心願呢?除非是我們編好程式的機器人。尤其是叛逆期的孩子,他們的大腦逐步發育成熟,有了獨立思考問題的空間,有了單獨做事的行為能力,無論如何,孩子的想法和做法都不可能和父母對孩子要求和做法一致——是謂之叛逆。可見,叛逆是自然而然的,是符合孩子成長規律的事情,再正常不過了。凡是企圖想把孩子培養成為乖乖女聽話男的父母,都是違背孩子成長規律的。唯有尊重孩子,加以積極有效地引導、糾正,讓孩子在人生軌道上獨立、自由地前行才是正道。
尊重孩子,就不要想著如何控制孩子,不要以家長的權威壓制孩子的天性。父母的職責不是讓孩子聽自己的話,讓孩子依照自己的設計亦步亦趨,不能越雷池一步;而是引導、培養具有獨立人格、能夠獨立行事的生命個體。任何強權教育都要不得,都是違背孩子成長規律的。在多年的教學中,我曾做過多次問卷調查,讓孩子們感到最憋屈的就是一切都得被父母和老師牽著鼻子走,讓他們失去了自由。而控制慾表現愈強烈的父母和老師,愈不受孩子的歡迎,親子關係、師生關係也極為緊張。
尊重孩子,就應尊重孩子的選擇。中國的父母都有一種慣性的思維,都對孩子極不信任,總想替孩子規劃好其整個成長階段的所有事情,比如幾點起床上學,家庭作業先做什麼後做什麼,報什麼興趣班,考什麼大學,上什麼專業,什麼時候談戀愛,什麼時候必須結婚……就是不徵詢孩子的想法,即便問問,也是象徵性走走過場,對孩子表達的自己的想法,也不會認真地聽,當然也不在意採納。
尊重孩子,就是要尊重孩子的個性。一個孩子一個性格,父母不可依照別人家學習優秀的孩子來要求自家的孩子。教育孩子不能用“一把尺子量到底”,每個孩子都有其各自的特點,都有其各自的興趣愛好。所以父母要細心觀察,仔細瞭解自家孩子的個性特點和特長,根據孩子的特性為孩子制定“個性化教育”,不可按自身昔日成長的“改良模式”來要求孩子,更不可生搬硬套“學霸”的成長方式,“正如一把鑰匙只能開一把鎖,只有合適孩子的,才是有效、有用的”。
中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培養教育人和種花木一樣,首先要認識花木的特點,區別不同情況給以施肥、澆水和培養教育,這叫‘因材施教’”。一言以蔽之,愛之前提下的尊重、信任、自由,才是家庭教育的核心元素,重中之重!
-
7 # 大號哥哥小號妹妹
大家好 這裡是大號哥哥和小號妹妹
現在很多的孩子在經歷青春期的時候都會出現叛逆的現象,那麼,叛逆孩子的教育方法有哪些呢?孩子為什麼會叛逆?孩子叛逆的三個時期是什麼時候。家長應該用這些教育方法取代打罵。
遇重要決定,可以先聽孩子的意見,然後把自己分析問題、權衡利弊的過程講給孩子聽,相信他們會做出明智的選擇。但如果在小事上過於面面俱到地管孩子,會讓他們聽“膩”了,大事再說他們就聽不進去了。小事讓孩子自己拿主意可能會出錯,事後他們自己會總結經驗教訓,下次不再犯類似的錯誤,這一點是最寶貴的,是他們獨立生存於社會的基本能力。
挫折是成長必然付出的代價,孩子會在挫折的過程中逐漸長大成熟,變成一個堅強、不怕困難和挫折的心理健康的人。
父母一定要記住:反抗行為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必經階段。錯誤的教育,只會讓孩子背道而馳、變本加厲,只有透過父母正確的引導,孩子才能順利度過反抗期!
-
8 # 夢田的稻草人
現在的家長越來越意識到親子教養的方法問題,但是還是有一定數量的家長在使用“棍棒教育”。從心理學角度來說,打罵的方式不是好的方式。有人用童年治癒一生,有人用一生治癒童年。棍棒教育下成長起來的小孩,顯然屬於後。孩子心裡會一直揹負著沉重的陰影,會在未來的生活中或多或少地受到影響。
棍棒教育可能造成怎樣的負面後果呢?孩子是模仿學習的,父母的言行就是教會孩子“一言不合就動手”的簡單粗暴處理方式,這是沒有溝通智慧的表現。學會打人罵人的孩子也會在社會交往中因夥伴排斥而受到挫折。
童年沒有得到充足的愛的滋養,內在發展不良,孩子會缺愛。要麼自卑,膽小,畏縮,自我評價低,或者叛逆,容易遠離家庭,結交不良社會團體等。
在將來的親密關係中也會造成一定的影響。可能是討好型,一味委屈求全;可能是不信任型,對對方極其粘著,使得對方透不過氣來;也可能冷漠,不會表達情感;甚至不喜歡親密,不願意走入親密關係,等等。
讓孩子聽話不叛逆的養育方式是怎樣的?當我們學習和認識到兒童成長髮育是一個發展的過程,孩子每個年齡段都要面臨不同的人生課題,每個年齡段都有各自的為發展當下人生課題而做出的行為特點,就要給予理解、接納和支援,並在此基礎上給予恰當的引導。
埃裡克森將人格發展分為8個階段,其中生命早期的重要階段中要發展的任務是:
0~1歲 信任 :這個階段就要充分滿足幼兒的生理需求,讓孩子內在獲得希望,才能形成信任。
1~3歲 意志:這個階段是兒童親子依戀關係形成的關鍵期,幫孩子獲得意志力
3~6歲 主動對內疚:充足的愛接納兒童的探索,幫助兒童獲得勇氣和自我價值感
6~12歲 勤奮對自卑:好的養育幫助孩子獲得成就感,在學習做事待人等方面具有能力
當我們的養育方式恰當,孩子的內在就會有能量,有力量讓自己有勇氣、有意志、有學習力,還有一定的抗挫能力。這樣長大的孩子少有叛逆,他自己會按照好的方向去發展,我們不一定用“聽話”來描述孩子,但是至少孩子的自主選擇的方向會和我們期待的要求相一致。我們也需要看到和認識到,這樣的結果,不是聽我們的話的結果,而是孩子聽從內在發展的要求。
而這樣的內在力量的養成就需要我們在每個階段的陪伴和養育中給孩子所需要的支援:
好的養育方式是不懲罰、不驕縱,和善而堅定的態度。
接納孩子、肯定孩子、鼓勵孩子、尊重孩子。
多陪伴孩子,陪伴不等於在場,要身心靈全心全意按照孩子想要的陪伴方式給予孩子。
這幾條說起來簡單,做起來並不容易。我們一起加油!
-
9 # 淅爸育兒記
前陣子還流傳著一個男女混雙的影片:媽媽打女兒,爸爸在一邊加油添醋:有種你就打死她。
所以這種教育方式還是存在的,不過我想,即便我這麼一提所產生的畫面感,都會讓許多家長為這樣的教育方式所不恥。
孩子為什麼要叛逆?因為你的要求,不符合他的需求,本質是你的自我和孩子的自我衝突了,而且顯然他更想成為他自己。
孩子為什麼會聽話?因為你的要求,符合他的需求,又或者你有他所在意的、重視的,他情願壓抑自己的需求來聽從你的命令,換取他的所需。
例如:我今天帶你去買玩具吧!==符合孩子的需求;
例如:你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他重視你,他也明白離開你自己無法存活,他只能壓抑自己的需求聽從你的命令。
事實上,我們需要贏得孩子的合作,而不是讓他聽我們的話不叛逆。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權,即便再小的孩子都一樣,這份選擇權理應被尊重,即便是父母也要尊重自己的孩子。
如果置換到職場中,會更好理解一些:
對於下屬,我們可以選擇強硬要求他配合,按要求辦事,不過他們可以選擇辭職,而孩子不可以;
對於同級,我們沒有那一份壓制對方的權力時,只能追求對方的合作,讓對方心悅誠服、心甘情願。
回覆列表
孩子總是不斷的挑戰父母的耐心底線,孩子嗎!都是這樣。父母用打孩子的方法來教育孩子的,肯定有的,只是現在慢慢的少了,有時候孩子犯起混來,水米不進,尤其是男孩子,講再多道理不如一巴掌解絕問題來的快。
隨著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父母受教育程度也越來越高,大家都是文明人,打孩子已經不常見了,這也說明大家對這種打孩子的教育方式,尤其是父母都打孩子的持否定態度。為什麼這樣說?打孩子,尤其是父母都打孩子,只能解決眼前的問題,治標不治本,而且危害是比較大的。
打掉孩子的自尊心人都有自尊心,孩子的自尊心比大人更強,打孩子會直接打掉孩子的自尊,而一個健全人格的基礎之一就是自尊自愛,想象一下,一個人失去了自尊會變成啥樣?
打掉孩子的自信心自信心對一個人有多麼重要是不言而喻的,打孩子的時候,一定會伴隨著惡毒的咒罵,父母在氣頭上會氣急亂說:你真是個廢柴;別人都考的好,就你最差;一點出息也沒有,看你是改不了了,一輩子就這樣了。這些毒話,慢慢的就會使孩子的心靈變得麻木,隨之自信心慢慢的消失。一個孩子如果失去了自信心,如果還想再找回自信心,難上加難了。到時候父母再後悔,這世界上可沒有後悔藥可以吃的!
孩子心靈受傷無處治癒無論是男孩子、還是女孩子,都會對母親有很深的感情,受傷了,就會需要安慰,這是人之常情,即使是動物也需要找地方去舔傷口。父親打了孩子,孩子理所當然會到母親那裡去尋找安慰,如果母親不對孩子進行疏導、安撫,反而與父親一起去打孩子,孩子受到的傷害就無法得到心靈的治癒,心靈傷口會一直滴血。您願意看到孩子這樣嗎?
傷害父母的心靈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肉,打在孩子身上,疼在父母心上。記得自己第一打了孩子,氣頭過了,自己躲在一邊,沒出息的哭了,孩子當時那種無助又無力反抗的眼神,一輩子都無法忘記,自己非常後悔,非常心疼,幾天都心情不好,緩不過勁來。
身體傷害人在氣頭上,出手力氣會很大,也會沒輕沒重的,打孩子也不會顧及身體部位。為啥?氣昏頭了。一旦失手,誤傷孩子,後悔莫及,有嚴重的個例,甚至把孩子打殘廢,打死的都有,不但是毀掉了孩子的一生,自己也毀了,一個家庭就此消亡,實在是發人深省!
看到這些您應該明白了,打孩子是百害而“一”利,在父母下手打孩子的時候,告訴自己冷靜、再冷靜!
隨著孩子不斷成長,心理也開始發育,逆反心理是心理發育、成熟的一個正常心理現象,父母應該學一點心理學知識。逆反心理,不管你如何教育都是要逆反的,逆反是啥都反,不論對錯,不講道理,你說啥,孩子都反對,伴隨著逆反是情緒的憤怒,這是孩子正常的情緒發洩,家長不用太擔心,可以這樣處理:
給孩子自尊,尊重孩子的想法,哪怕是有些錯誤的想法。與孩子做朋友,不要以家長角色壓人。順著來,不直接與孩子對抗。多溝通,多講道理,講道理的要用商量的語氣,不要用命令語氣孩子的成長,也是父母在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