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加特林快評
-
2 # 迷彩虎
20世紀70年代,美軍在戰場上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想摧毀敵人的地下工廠或實驗室,但由於用普通炸彈彈體強度不夠,難以實現這樣的需求,於是設計師瞄向了退役的M110自行火炮炮管這種最抗造、最堅硬的鞏固圓柱體。203mm炮管無窮的口徑也恰好滿意了GBU-28這種鑽地彈無窮的裝藥需要,其對鋼筋混凝土的侵徹才能到達6m,可穿透30米厚的土地,簡直到達了隕石的侵徹才能。
隨後便在海灣戰爭中大顯身手,被用於衝擊薩達姆的藏身地堡、伊拉克的核資料庫房和飛機掩體之類等等,一舉癱瘓了伊拉克主要的防空指揮中心。
當然了這種鑽地彈的主要技術難點是在於高精密的慣性延時引信,尤其是可以記錄穿透物體深度的智慧引信,在進入目標地層後透過加速度變化測量自己減速的情況,判斷自己在什麼物質內,是水泥、泥土還是岩石,穿過了幾層,再加上時間即可計算出自己所處的深度,並按照預先載入的程式選擇引爆時機。
GBU-28鐳射制導炸彈,就採用了B、C兩種熱尋的延遲引信,炸彈頭接觸地面後引信不啟動鑽地任務。當彈頭遇到混凝土時,B引信開始引爆,炸開一個大洞後繼續往下鑽;遇到鋼板加固物質時,受地下掩體的熱輻射,C引信又爆炸,在鑽透鋼板後,鑽入地下掩體爆炸。
作為“掩體終結者”的大殺器,在多發鑽地彈重複打擊下,後彈沿著前彈彈孔繼續侵入,如此一發接著一發,就算地下的防禦工事修的再深再堅固也扛不住!
另外,美軍還有重量輕、尺寸小、當量可調、能適應多種機型投放、執行特種作戰任務的第三代核武器B61-11型鑽地核航彈。新一代的B61-12型也將於2018年10月投入低速初始生產,預計採購480枚,替換800枚左右的現役B61-3、B61-4、B61-7及B61-10。
美軍在鑽地彈上不斷的投入與研究也徹底提醒瞭解放軍對鑽地彈防護重視,從2009年開始,總參工程兵某研究所就已經向外界暗示中國掌握了鑽地彈的防護問題,由於中國特殊的地形地貌,那些鎮國利器都掩藏在深山之中,這些天然巖體存在節理、裂隙等軟弱面,鑽地彈侵入岩體後由於受力不均衡而發生偏轉,後彈即使命中前彈彈孔,其彈道軌跡也將進一步偏轉。
另一方面,由於前彈侵入爆炸後,彈片完全嵌在爆炸空腔內,增加了介質的硬度和密度,使得後彈更難侵徹,因而不會出現侵徹深度無限累加的現象。所以,在多彈重複打擊條件下,具有足夠厚度防護層的坑道工程仍然是安全的。
除了進行防護之外,還必須要反制。從上世紀90年代以後,我軍就研製了多種鑽地彈藥,以FT系列、GP系列精確制導炸彈、LT系列鐳射制導炸彈和中國產1000公斤鐳射制導鑽地炸彈“天戈1000”為例,其最大裝藥量接近1噸,在裝備200毫米左右的鎢侵徹體之後,完全可以輕鬆洞穿目前日、美、臺軍的機堡或者5米至8米左右的加固混凝土。
2004年徹底掌握了超高速鑽地武器的所有技術,實驗研究的戰鬥部速度從1200米/秒至1700米/秒,採用鎢合金六花瓣厚壁彈體設計,侵徹深度彈體直徑比值在50以上。尤其是東風15C,作為世界上首枚精確制導型鑽地彈道導彈,在戰時能夠發揮彈道導彈反應迅速、突防能力強的優勢,用精確的打擊和侵徹能力,一舉摧毀敵方加固機堡,戰備工事,以及地下指揮所等堅固目標,另外,還可以與空軍的鑽地航空制導炸彈進行聯合作戰。
未來射程1200公里的東風16,“沖繩外賣”中程彈道導彈,以及射程5000公里的東風-26“關島快車”中遠端導彈,都有可能應用這種超高速鑽地炸彈,對周邊700~5000公里範圍內的一切目標一發入魂,實施精確鑽地打擊,全方位覆蓋第一和第二島鏈的大部分國家與地區,讓那些跟著美帝后面狐假虎威的小弟也嚐嚐鑽地彈的威力。
-
3 # 軍武資料庫
首先說下鑽地彈,目前美軍服役的具有專門設計功能的鑽地彈有兩款 GBU-28和GBU-57。
上面的圖片就是GBU-28
首先先普及下知識GBU是什麼意思,Guided Bomb Unit 的縮寫,翻譯成中文就是制導炸彈單元。敲黑板!也就是說以後大家凡是看到GBU開頭的炸彈大家都應該知道是有制導功能的炸彈。和mk 打頭的 80系列炸彈是有區別的。mk 是markka(的簡寫,屬於自由落體型航空炸彈。
以最常見的500磅mk82來看
由於是自由落體炸彈 因此mk82上面有兩個引信,鼻部引信和尾部引信,任何一個引信都可觸發裝藥。現在mk82用的更多的是電子引信,在裝到飛機上的時候由飛機掛架電路進行充電,兩個震動引信在收到強烈震動的時候就會爆炸。當炸彈投出而引信未被觸發電力會在幾個小時後自動消耗從而啞彈不會造成二次傷害。
通用的航空炸彈引信都是一觸發立刻爆炸沒有延時。
而GBU-28所使用的引信
叫做程控複合目地引信(PIMPF),在投放前會設定目標諸元,設定打到第幾層引發引信。這就是鑽地炸彈能夠精確的打擊地下目標的專門設定了。
解決了如何正確的爆炸問題,還要解決的是如何可以穿入這麼深。
最初實驗型號的GBU-28 是利用了美軍的M110 自行203mm榴彈炮炮管作為彈體的。
GBU-28資料上寫的彈徑14英寸。203mm=8英寸,(14-8)/2=3 英寸也就是說GBU-28的彈壁厚達3英寸,一根炮管直接從12000米的高空往下扔 其侵徹力是可以擊穿6米後的鋼筋混凝土的。
後期美軍大量使用GBU-28 對混凝土碉堡進行打擊,因此該彈也有一個綽號叫做“碉堡剋星”
後面由於對地下工事的打擊需求 美軍又在GBU-28 的基礎上研製了更大的GBU-57
也就是上圖的炸彈。更重更堅固的彈體 在更高的高空投放可以穿透60米的地面。但其基本原理是和前面說的GBU-28是相同的。
-
4 # 利刃號
我們知道,普通的炸彈,一碰到地面就會因為碰撞產生的震動,而引起爆炸。但是鑽地彈可不一樣,它擁有特殊的“技能”,就是它不僅不會因為跟地面的“親密接觸”所引發爆炸,而且還會向地底下鑽,當鑽到目的地的時候才會引起爆炸。這對一些以碉堡為主的防禦體系以及敵人的地下工廠來說,可謂是噩夢啊,那鑽地彈是如何實現鑽地功能呢?
所謂鑽地彈,就是一種鑽進地下,以摧毀地下目標為主的炸彈。鑽地彈的彈頭是專門為鑽地而設計,可光有如此的彈頭可不行,彈頭又不會自己鑽地。即便你彈頭會旋轉,那也還需要一定的動力或推力,就比方說使用電鑽,開啟開關,電鑽鑽頭旋轉,如果你不推它,那它怎麼會自己鑽進去呢?所以說,鑽地彈到了地面還需要一定的動能才能實現鑽地技術。
我們拿美國製造的GBU-28智慧鑽地炸彈來說吧,它採取B和C兩種引信。當GBU-28到達地面後,一個引信就負責推動作用,利用其中的一個引信爆炸所產生的動力,把地面炸了一個大坑,這時啟動鑽地功能,深入地下。可遇到鋼板等加固物質怎麼辦?很簡單,由於受地下掩體的熱輻射影響,這時候另一個引信再次引爆,使得鑽地彈得以藉助推力鑽透鋼板,再次實施爆炸。
那麼問題來了,如何可以控制引信的爆炸時間呢?美國就在引信上做了文章,GBU-28採用的是延時引信,這種技術就很容易控制鑽地彈的引爆時間,預先算好鑽地的深度,所用的時間以及速度,再計算出合適的引爆時機,如此就實現鑽地功能了。當然,最簡單的理解就是一層接著一層的進行爆破。
-
5 # 五千年中華豈是朝夕
不懂他媽的裝懂!!!!所謂的鑽地導彈!只不過是把觸發裝置延時而已!!!!什麼所謂的鑽到目標就引爆純碎扯淡!!!!你知道核心目標距離地面有多少嗎?打個比喻我的地下設施距離地面只有3米,而你只能根據導彈的速度與設施的結構來推算設定何時引爆,有可能你會在我頭頂爆炸,也有可能你會把設施擊穿地底引爆。所謂的鑽地導彈只不過加裝了延時引信而已!!!
-
6 # 航空之家
鑽地炸彈相比普通炸彈,其關鍵技術在於動能擠壓和智慧引信。鑽地炸彈的撞擊速度過快,會因撞擊導致產生的高溫接近或超過彈頭材料的熔點導致彈頭變形,所以彈殼由高強度材料製成,而且彈殼內外表面均需敷設防熱層。此外鑽地炸彈觸地時並不會引發爆炸,而是鑽入深處才引爆,當單體穿透混凝土等介質時,引信不起作用,當再次進入空氣或進入引信的特定程式時,就會在設定的空間被引爆。
美國曾釋出一份《核態勢審議報告》,內容寫道“目前有70多個國家將地下設施用於軍事目的。全球有1萬多個地下設施,其中近1400個被確認或懷疑為軍事戰略目標所在地(例如大規模毀傷性武器、彈道導彈基地等)”。而各國自然也將掩體深度不斷加大,某些國家的重要地下設施掩體深度甚至超過100米。
圖、B-52在投放巨型鑽地彈瞬間
1991年時,美國在轟炸伊拉克的軍事目標時,發現鐳射制導導彈雖然能精確射中目標,但是無法摧毀藏身混凝土後的加強碉堡。於是美國軍火商研發出了“碉堡剋星”GBU-28。在2003年伊拉克戰爭中,“碉堡剋星”的攻擊效果未能達到美軍預期目標。於是新一代巨型鑽地導彈便提上了日程。最終該專案花落波音,於是有了代號GBU-57A/B的巨型鑽地彈(MOP):炸彈之祖,它的威力是“碉堡剋星”的十倍,彈體搭載於B-2轟炸機中,有GPS制導,可以穿透60米後的鋼筋混凝土或40米後的中等硬度岩石,精度保持在1.2米。美軍甚至稱可將20層樓瞬間夷為平地。
目前新式鑽地彈也不斷湧現,美國研發的“超空泡鑽地彈”,它的彈體在高速行進時,彈頭前會形成空氣泡包裹住彈頭,它的鑽地深度是現役BLU-113的9倍。美軍在測試裝有BLL30-110的AGM-158導彈,在穿透1.5米厚,重230噸的混凝土後,彈頭甚至都沒有變形。
-
7 # 物語花香
看到這個題目,又不禁想起那件令華人義憤填膺的往事。1999年5月8日,美國B-2隱身轟炸機向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發射了5枚"傑達姆”炸彈,其中2枚從大使館辦公樓頂部進入,貫穿了5層樓後,在地下室引爆。美軍所使用的"傑達姆”炸彈,就是一款鑽地彈。
鑽地彈,是一種對地攻擊炸彈,由載體和侵徹戰鬥部構成,其主要打擊目標位為機場跑道、地面加固目標和地下設施,鑽地彈因在海灣戰爭中的優異表現為人所熟知,也成為世界各國爭相研究的重點武器之一。
美國是最早研製鑽地彈的國家,被稱作"炸彈之祖"的巨型鑽地彈是一個美國空軍制定的大型精確制導鑽地炸彈裝備專案。它可以稱得上是炸彈中的"巨無霸",它全長達6米,重約13.6噸,裝有重達2.3噸的炸藥,能鑽入厚度達60米的土地或者穿透20層的大樓,爆炸威力堪比小型核武器。
中國也有一款與眾不同的鑽地彈,它就是隸屬火箭軍的東風-15C型短程戰術地對地導彈,因其具擁有一個長約2至2.5米的拉長型圓柱體戰鬥部,人送外號—“釘子”。東風-15C開創了使用常規彈道導彈精確打擊敵方鋼筋混凝土工事、地下掩體和地下指揮部的先例。
接下來讓我們看一下威力巨大的鑽地彈是如何工作的:
鑽地彈之所以能鑽地,依靠的是其強大的動能。舉個例子簡單的例子,大家很容易就會明白。往木板或者牆上釘釘子大家應該都見過,其實鑽地彈的鑽地原理跟這一樣。當我們用錘子使勁敲砸釘子時,釘子就會以極快的速度進木板或者牆面深處。當然,前提是你的敲擊速度夠快,釘子頭部夠硬夠尖,不然也就很難釘進去,因此鑽地彈外殼通常使用用高強度的材料製成,殼體外還鋪設防熱層。
另外一個非常重要組成部分就是延時引信。引信,通俗地講,就是引爆戰鬥部的裝置。通常情況下炸彈碰到地面就會引爆,而延時引信的使用可以保證鑽地彈在鑽地時,不發生爆炸,當鑽到一定深度後,按照預先設定的指令引爆戰鬥部,達到摧毀地下目標的效果。
-
8 # 軍機圖
鑽地彈是一種用於攻擊堅固設施或地表以下目標的武器,因能夠鑽透地表進行攻擊而得名。鑽地彈之所以能“鑽地”,在於其與普通彈藥在設計上的一系列差異:第一,鑽地彈能利用其強大的動能“砸”穿地表或堅固設施表層,這個並不難理解,只要一個物體質量或加速度足夠大就能確保穿透另一個物體的表面,因此鑽地彈往往作為導彈彈頭(利用火箭發動機加速)或作為航空炸彈(利用飛機的飛行速度加速、同時也利用重力勢能)。
第二,鑽地彈的外殼採用特殊材料製成,其堅固程度比一般彈藥更強,能確保“硬碰硬”時不提前碎裂和起爆。第三,鑽地彈的外形進行了特殊最佳化設計,相比於一般彈藥來說彈著點處的壓強更大,因而鑽透也更加容易。第四,鑽地彈的彈殼內塗有隔熱層,能防止彈藥在高速撞擊目標時產生的劇烈熱量引起殉爆。
另外,鑽地彈的戰鬥部也與普通彈藥不同,往往採用延時引信確保鑽地彈的戰鬥部不會在觸地時立即引爆,這能確保鑽地彈對堅固目標的破壞能力。總的來說,鑽地彈的原理並不複雜,可以認為是“大力出奇跡”的基礎上進行特定方向技術最佳化的結果。
但原理不復雜不代表技術上簡單,能生產鑽地彈外殼所需的特殊材料的國家和地區並不多,能透過試驗和資料最佳化鑽地彈外形設計的國家和地區更是鳳毛麟角,因此研製一款效能出色的鑽地彈並不容易。
-
9 # 軍武次位面
▲鑽地彈使用的動能侵徹戰鬥部示意圖
鑽地彈是指攜帶侵徹戰鬥部,用於攻擊機場 跑道、地面加固目標、地下設施等目標的彈藥,這種彈藥主要由載體和侵徹戰鬥部組成,其主要毀傷原理為採用延時引信,使搭載的侵徹戰鬥部在接觸目標的瞬間不立即爆炸,而是滯後爆炸時間,待侵徹戰鬥部鑽入被攻擊目標後再發生爆炸,以增大爆炸威力和毀傷效果。
為達到上述效果,目前鑽地彈有多種不同型別的侵徹戰鬥部存在。常見的鑽地彈戰鬥部有動能侵徹戰鬥部(美國的各型空投鑽地炸彈應用的就是這種戰鬥部),其原理是利用鑽地彈飛行所提供的動能,撞擊並侵入堅固目標後引爆戰鬥部內的高能炸藥,以毀傷目標。這種戰鬥部的結構特點主要是彈體細長( 即彈體長徑比大) 、彈頭較尖、彈體截面較厚,同時彈體採用高強度、高韌性的合金鋼材料製成,內部裝藥為具有抗高過載能力的高能炸藥,因此,動能侵徹戰鬥部質量越大、速度越快,侵徹能力就越強。但由於戰鬥部外形限制,動能侵徹戰鬥部對彈著角、攻角等要求較為嚴格,在著角較大的情況下會發生跳彈現象,其次還有串聯侵徹戰鬥部(比如“風暴Phantom”巡航導彈配備的有英制BROACH-1鑽地戰鬥部),這種戰鬥部的原理是首先用前級聚能裝藥爆炸產生的高速射流( 速度一般可達6000m/s) 在土壤、岩石、混凝土等介質表面製造一個較大直徑的孔洞,然後使後續直徑稍小的第二級隨進戰鬥部順前級開出的孔洞進入目標內部後起爆,造成毀傷效果。串聯戰鬥部前級開孔對於彈著角要求不高,彈道適應性較好,速度要求低。但由於前級佔據了一部分空間和質量,後續隨進戰鬥部裝藥量較少,毀傷威力較低。另外,目前還有一些鑽地彈使用的新概念侵徹戰鬥部存在,比如共軛效應戰鬥部和串聯助推戰鬥部等。
而就目前來說,世界上最強的空投鑽地彈是美華人的MOP炸彈(號稱炸彈之祖),其採用的就是典型的動能侵徹戰鬥部,該彈對加固混凝土鑽深可達 60米,對堅硬岩石可達 40米,對超強加固混凝土可達 8米,另外,作為世界上擁有中短程彈道導彈最多的國家來說,中國也在各型彈道導彈上配備了威力巨大的鑽地彈頭,比如東風15C近程戰術彈道導彈上就配備了長徑比十分巨大的動能侵徹戰鬥部,據稱其對加固混凝土的鑽深也可達到60米以上。
-
10 # 今生無悔135019061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我學的專業是炮彈引信設計,長規的炮彈或導彈必須具備2個條件,一個是著發裝置,當引信碰到目標時是不能爆炸的,比如打飛機碰到目標絕對不能炸一定要再進去0.5cm才可以爆炸,追地導彈和打垣坦克的導彈性質是一樣的,當導彈碰到目標後再利用沿時裝置(俗稱慢藥盤)的作用前進一定的距離再發生爆炸,像85破甲彈進到坦克內部會發生4千多度的高溫把內部的質量給溶化。
-
11 # 大國之盾
說起炸彈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在各種戰爭題材的影視作品裡都經常出現,但提到鑽地彈,大部分小夥伴估計會犯迷糊了,鑽地彈到底是什麼呢?顧名思義,鑽地彈就是鑽到地底下爆炸的炸彈。一般普通的炸彈只要觸發引信就能爆炸,基本上都是在地面或空中爆炸,而鑽地彈卻截然不同,它的看家本領就是在觸碰到地面時繼續向下鑽,鑽到一定深度後才發生爆炸,專門用於摧毀地下目標。這又不免讓人心生疑惑,鑽地彈為什麼會往地下鑽?它的工作原理是啥樣的?它有在實戰中露個臉嗎?別急,且聽我慢慢告訴你。
鑽地彈又被稱作深侵徹炸彈,是一種對地攻擊的炸彈,主要由載體和侵徹戰鬥部兩方面組成,載體一般是一些巡航導彈、航空導彈乃至火箭彈的彈體,用來提供鑽地過程中的足夠動能和速度,侵徹戰鬥部則是由侵徹彈頭、高爆炸藥及引信組成,引信負責引爆炸藥、侵徹彈頭負責裝填炸藥,組合在一塊的鑽地彈頭能夠對機場跑道、地面加固目標地下設施發動攻擊。要想弄清鑽地彈的工作原理,首先就要搞清楚兩個問題:第一,鑽地彈是怎麼鑽進去的?第二,鑽地彈怎麼進行延時爆炸的?
首先,鑽地彈為什麼能鑽進地面呢?這得依靠它強大的動能,咱們先聊聊一個讓文科小夥伴頭疼的物理知識。在動力學中,物體的動能受速度的影響特別大,這就好比飛機的動能和汽車的動能差距懸殊基本是因為二者速度差異影響的,一般來說,具有一定質量的兩個物體只要擁有一個較大的相對速度,產生碰撞時就會產生巨大的破壞力。但是如果這兩個物體沒有外殼又或是外殼沒有足夠的強度,在受到這股巨大破壞力時就會難以承受而變形,甚至毀壞,當這兩個物體其中一個有堅固的外殼而另一個沒有時,有外殼的一方很有可能會因為強大的撞擊破壞力而毀壞沒有外殼的一方外形,甚至鑽進物體的內部。
可能這麼說有小夥伴不會很理解,簡單點來說就是當我們用釘子釘木板,拿錘子用力砸下去釘子的尖頭就會破壞木板的以很快的速度向下運動,但如果釘子頭不尖又或是這個板子是鐵板不是木板,釘子都釘不進去。
所以,鑽地彈鑽地的原理就跟釘釘子差不多,只要在使用前先考察一下地面的構造、硬度以及需要鑽地的深度,再使用高強度的材料製成鑽地彈,在外殼內外表面敷上防熱層,加上爆炸部彈頭就大功告成了。這麼一來當鑽地彈開始向地下高速運動時,產生的衝擊破壞力就只會損壞地面,不會影響殼體,配合上載體部分裝置的具備強大動能的彈體,就能實現打擊制定地下目標的需要了。
其次,鑽地彈如何完成延時爆炸?這一點其實就更好理解了,將鑽地彈的引信長期設定在保險狀態,等到使用前定時,估算好鑽地大致需要的時間,設定特定的指令,到鑽地彈抵達目標位置時自動啟動,引發炸藥產生爆炸。這種延時引信的設計對於科技技術水平日益攀升的各大國來說相當於小兒科的操作,毫無難度可言。
俗話說:善守者藏於九地之下,善攻者動於九天之上。地下工事自誕生以來就以其高隱蔽性、高封閉性與高抗毀性深得一眾國家的青睞,更何況是現在這種“發現即被摧毀”的高度資訊化時代,將重要的目標放在地底下能夠依賴地質結構這層天然的防護罩,保護重要目標免遭常規武器的打擊;不過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鑽地彈就是專門用來對抗地下工事的剋星,只要探測到了地下重要目標的存在,鑽地彈立馬就能派上大用場,為了對付日益發展的地下工事防護能力,世界上一些軍事強國也都在不遺餘力地研究鑽地彈用於制衡,畢竟萬物皆有天敵,沒有十全十美的東西嘛。
鑽地彈最早是由美華人發明出來的,在上個世紀70年代,美軍在越南戰場和中東戰場上經常遭遇一種很尷尬的情況,想要摧毀敵人的地下工廠或者一些重要的工事,又不想對地面的建築及平民老百姓造成嚴重的破壞,光靠普通的炸彈很難實現這種需求。可以說在鑽地彈誕生之前,修建在地下的重要工事如果不靠專門的裝置探測後進行實地突襲,基本是一種難以針對的存在,但是在瞬息萬變的戰場上效率第一,漫無目的的尋找地下工事入口又或是動用人員裝置去弄一個地下目標是十分繁瑣麻煩的,效率又低,所以研製一種專門用來對付這種隱匿於地底工事的武器就顯得尤為重要。
在經歷了一段時間的研製和試驗後,一種能夠鑽地的彈頭被研發出來,與同等威力的普通炸彈相比,這種彈頭不但體積小、重量輕,造成的附帶損傷還很小,除了能破壞地下的軍事目標,又可以攻擊藏在深厚冰層下的潛艇目標。可以說它不僅是鑽地彈,也是鑽冰彈,用途廣泛以至於美國既可以用它來打擊各種核武器實驗室、導彈發射井,又能被拿來鑽冰層,毀潛艇,不過要說鑽地彈真正在實戰中露臉次數其實並不多。
回覆列表
美軍“炸彈之母”,是一種大型常規裝藥炸彈,它主要依靠高度投放產生的巨大下落速度,以及自身極大的重量,形成足夠的動能貫穿深入地下或者山體內部的山洞或堅固堡壘工事。
“炸彈之母”在進入起爆位置後,其引信透過運算自身貫穿目標的情況,判斷最佳的起爆時機,引爆自己的戰鬥部。
該戰鬥部具有云爆彈功能,特別適合在相應封閉的空間內對目標產生最大化的毀傷。因此這一炸彈最適合用於摧毀地下目標和堅固工事,以及坑道和隧道系統,有很強的殺傷力。
去年,美軍首次使用“炸彈之母”打擊阿富汗的伊斯蘭國武裝分子後,令人猜想美國是否會對當時研製核武器和試驗洲際導彈的國家使用“炸彈之母”。美國還有一種神秘的更為巨型的鑽地彈,據稱可有效地摧毀東北亞半島的任意地下掩體和核武裝置。
2017年,4月13日,美國在阿富汗投下“炸彈之母”(MOAB),一舉殺死94名IS武裝分子,讓世界上的人們首次見識到“炸彈之母”的巨大威力。這一行動,被認為部分目的是震懾東北亞國家。韓美政府當局掌握的情報顯示,東北亞國家的核武器或導彈等核心設施建在地下。如建在東北亞國家天馬山地區的地下鈾處理工廠,透過一條長約2.5公里的隧道進入山體內部,然後再橫向擴充套件1公里修建而成。核設施由厚厚的山體保護,普通炸彈無法觸及。東北亞國家多年來也構築了龐大的地下坑道設施,用以輸送兵力和隱藏武器,據美軍估計,東北亞國家有6000到8000個地下設施。
為此,美軍認為展示“炸彈之母”的威力,有利於讓對方知難而退。
為了應對敵人龐大的地下設施,美國武器庫中所謂的最有效鑽地常規炸彈GBU-57(Massive Ordnance Penetrator,MOP),已經在批次生產,主要由B-2轟炸機投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