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說真的,我認為咱們直系祖先都沒旁系祖先有骨氣,甚至也沒錢謙益有骨氣,最起碼錢謙益改邪歸正了,而且兩次差點殺頭。 而吳三桂被康麻子打敗,有的人恨不得捶胸頓足,問題是他贏了滿清,助紂為虐的事實也改變不了啊。再說這只是狗喂不飽又狂犬病咬主人了。 甚至還有人同情洪承疇,尚可喜,耿鍾銘,孔有德,祖大壽說他們是毛文龍被殺,袁大吹也死了,走投無路才投降的,你可以怕死,這理解,但是主動跪舔完了又當狗這是單純怕死? 所以指責錢謙益是漢奸是對他憎恨還是對他期望太高?
7
回覆列表
  • 1 # 小雨歪史

    個人想法,不喜勿噴,我認為吳和洪為了老百姓的心理多一些避免了更大的生靈塗炭,在正史上比較能得到認同還有就是明王朝在那個時期已經讓老百姓失望至極都希望有一個別的王朝出現有一個不一樣的統治者出現或許老百姓生活能好一些這屬於對一個事失望至極想要換一片天的想法歷史對後人的心理是會同情弱者和結果論

  • 2 # 明離子

    作為明末文壇領袖,東林黨的代表人物,錢謙益卻做了讓人不齒的事情。

    大家都知道,這位老錢因文采出眾,俘獲了秦淮八豔之一的柳如是,一樹梨花壓海棠,一時間被傳為佳話。

    1645年,清軍兵臨南京城下,柳如是對自己的夫君錢謙益說,夫君世受君恩,又是文壇領袖,萬萬不可投敵,不如一起投水自盡,妾與夫君同去!誰說商女不知亡國恨,柳如是這樣的覺悟,比那些道貌岸然的東林黨要好得多。

    結果錢謙益沉吟片刻,走到了水邊,試了一下水,說了句可以流“芳”百世的話:水太冷,不能下。

    柳如是當時就氣得不行,心說真的是看錯了人,就要自己奮身投水,卻被錢謙益死命的攔住了。

    清軍入關,釋出了“剃髮令”,作為東林黨領袖,眾人都勸錢謙益不要剃髮,大不了就是一死,已全名節,老錢人前答應的好好的,義憤填膺,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能毀傷!

    結果一個沒注意,這老哥自己把自己頭剃了,別人問他為啥,他說出了那句更經典的話:頭皮甚癢。

    典型的當了婊子還想立牌坊。

    所以錢謙益雖然文采出眾,人品卻差的不行,以至於後來的人對他的評價非常差。

    紀曉嵐對錢謙益的評價是:“首鼠兩端,居心反覆。”因為這個錢謙益投降後,又暗中聯絡南明勢力,紀曉嵐站在清朝的立場上,說他是兩面派。

    清朝史學家徐鼒則在自己的《小腆紀年》裡這樣評價錢謙益:“謙益一有才無行之人”,有才無品,評價的很犀利。

    乾隆皇帝則對錢謙益從人品到文章都否定了,還為其專門寫了一首詩叫:

    “平生談節義,兩姓事君王,進退都無據,文章那有光?”

    連他投降的清朝皇帝都這麼評價老錢,錢謙益做人不要太失敗。

    史筆流芳,雖未成名終可法;洪恩浩蕩,不得報國反成仇。

    像史可法這樣的為國守至最後時刻的英雄必將流芳百世,而像洪承疇這樣的白眼狼,任由它幾個子孫在那裡怎麼鼓吹吶喊,都別想把它們祖宗洗白了,洪承疇將永遠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 3 # 青林知青
    進退都無據,文章那有光

    錢謙益,明末東林黨領袖,官至禮部侍郎,為名滿當時的名士。後降清。說起這廝,不學文史的大概不太瞭解,但他夫人想必大家都知道,那便是大名鼎鼎的柳如是。

    作為被稱為“主文章壇坫者五十年”的一代文壇領袖,文章自然自然多多,我自是學淺,但也自認為曾讀過不少書了,這廝的東東還真是實在的沒看過,但是卻是記住了他的一句名言,“水太涼了”。

    清順治二年,清兵近逼南京。兵臨南京城下時,柳如是勸錢謙益與其一起投水殉國,錢謙益沉思無語,最後走下水池試了一下水,說:"水太冷,不能下"。這也太搞笑了哈,你要殉國,還要找個理由,如上吊是不是要嫌繩子粗了;如要自焚是不是還要考慮汽油煤油。你領著一家人來到湖邊要效法屈原,直接下去就是了,何必還要找這為萬世笑柄的理由。

    自己不肯殉國主動出城投降也就罷了,可他還寫信對朋友勸降,帶頭剃頭示眾。剃就剃吧,他也要找個理由,說“頭皮癢甚”,家人以為他去篦頭,回來卻“髡辮而入矣”,弄了個清式髮型以示歸順清人了。這回是不癢了,做了貳臣就徹底踏實了,真真地偽君子一枚哈。

    他那些好朋友中,顧炎武至死不仕清廷,河南巡撫越其傑和河南參政兵備道袁樞俱誓不仕清庭,相繼絕食而死。相比之下,高下立現。

    更為可惡的是,當有人指責他大節有虧時,他還把責任推到柳如是身上,“我本欲殉國,奈小妾不與可?”,害得大師陳寅恪先生不辭勞苦,專門寫了《柳如是別傳》痛斥這廝的無狀之行。

    想那北方民族崇尚英雄,用可用之人,如洪承疇;而對錢謙益這類無恥的文人是一萬個看不起的。降清後他不但得不到重用,還兩次藉故把他投入大牢,乾隆帝堅決將其列為《明史·貳臣傳》之首,還專門寫詩挖苦他“平生談節義,兩姓事君王,進退都無據,文章那有光” 。下令銷燬他的全部著作,甚至凡有他寫的序文及校勘之書,統統在禁止之列。

    吳晗在評價這廝時說得中肯:“人品實在差得很,年輕時是個浪子,中年是熱衷的政客,晚年是投清的漢奸,居鄉時是土豪劣紳,在朝是貪官汙吏。一生翻翻覆覆沒有立場,沒有民族氣節,除了想作官以外,從沒有想到別的。”紀曉嵐則更為直接:“首鼠兩端,居心反覆。”

  • 4 # 歷史的迴圈

    錢謙益,1582年10月22日到1664年6月11日,字受之東澗老人,學者稱虞山先生,清初詩壇的萌王之一。

    作為一代文壇領袖明末東林黨的代表人物,錢謙益的為人飽受質疑:

    明崇禎時期,爭取奪利

    在明朝崇禎皇帝時期,就是個爭奪權利的人,1624年,被御史的彈劾,被革職回鄉。在科舉考試中收禮作弊。

    帶頭降清,而且還是剃髮

    1645年,其夫人說二人跳河自盡,而他說,水太涼,把跳水的夫人也給抓住,並剃髮降清。

    不得志後又開始暗中反清復明

    投降滿清後,沒有得到心中的理想官職,而滿清對他根本也不信任,給他的閒職,因此,他又開始辭官返鄉,開始暗中反清復明。

    此人身為東林黨的領袖人物,沒有志向,沒有理想 ,一個極其自私自利的人物 沒有氣節,有奶便是娘,一生為了自己的利益反反覆覆, 這樣的人,不論是誰都很反感。

  • 5 # 劉坤忠120

    文官惜命,武將惜金。大明完了,南明也不成氣候,錢謙益做為東林黨領袖,才華橫溢,深受國恩,本應站出來振臂一呼,號召天下,繼續為南明效力,重振大明河山。但他看破紅塵,江山易主,逆來順受,歸隱山林。他沒為滿清鞍前馬後,蹂躪百姓,就是好的,只是沒有氣節,人窮志短,無可厚非。。。。不像洪承疇,陝甘總督,世受皇恩,貪生怕死,為滿清出謀劃策,充當走狗,殘害同胞,落得悲憤淒涼的結局,實所罪有應得。。。。。吳三桂算是軍事能力較強,據守山海關滿清無法逾越。只是為了報復李自成降了滿清,做漢奸也要做優秀,充當滿清的快槍手,從山海關殺到雲南,再到緬甸把永曆帝拿到昆明勒死,徹底消滅南明殘餘勢力,為大清清除隱患,自己得到許多利益,得到至高地位一平西王。從一介武夫到王爺,確實身價百倍,在清廷眼裡只是虛假以位,只當成一條狗。吳三桂知清廷對自己不放心,處處監視受制,何不自己單幹,造反獨立,也好出出這口惡氣。吳三桂兵力雄厚,糧草充足,慮謀已久,聲勢浩大,不久打到衡州,還真的做了皇帝,要不是將永曆帝與南明政權趕盡殺絕,盡失天下民心,若是有天下百姓及復明志士大力相助,也許吳三桂可以席捲全國,取得天下。但他只過了做皇帝的癮,遭到天下人和後世唾罵。

  • 6 # 戴老師講歷史

    因為錢謙益他作為明末文壇領袖,不思保國也就算了,居然很沒骨氣的說出來了“水太涼”、“頭皮癢”的恬不知恥的話。後人有詩諷刺曰“髡辮頭皮癢,殉國水太涼。修書勸好友,禮部錢侍郎。”為什麼他不能這樣苟延殘喘?為什麼對他怎麼這麼不寬容?因為他錢謙益不是一般人啊!他身為東林領袖,是士人的模範和代表;身為禮部尚書,是朝廷的核心和臉面。而且錢謙益所面臨的新舊朝代替換的問題,孔子是給過答案的: 微子去之,箕子為之奴,比干諫而死。三種選擇,一是離開,二是不問世事,三是不畏生死。三種選擇各不相同,有難有易,擇其最易者“去之”來說,能有多難呢?難道就不能放下那點功名利祿之心,做個閒散無用之人?可惜,儒家士子的領袖錢謙益放不下。

    為了他自己那點心思,他放棄了更大的道義。既然這樣就不要怪乾隆皇帝還特地做詩罵了:平生談節義,兩姓事君王。進退都無據,文章那有光?真堪覆酒甕,屢見詠香囊。末路逃禪去,原是孟八郎!

  • 7 # 伊耆角木

    首先,錢謙益被指責是咎由自取,表現連自己的女人柳如是都不如。而題主說他改邪歸正換個角度也可以說是反覆無常。至於同情洪承疇的我倒沒怎麼見過,而對吳三桂確實有些人覺得惋惜(倒也不是同情),我只能說這些人心智不成熟。

    我們先來看看吳三桂和洪承疇,這兩人其實區別很大。對於洪承疇,我沒見過有誰同情他,倒是多有嘲笑他的,說他在明朝如何顯赫而到了清朝只得到個輕車都尉爵位,後來乾隆朝還進了《貳臣傳》。不過實際上洪承疇也沒很多人想的那麼慘,他並不需要“同情”。雖然爵位不高,但是洪承疇在清朝最後還做到了正一品太傅、大學士,而在明朝他最好也就是正二品的兵部尚書、薊遼總督。從官職上來說上了一個臺階,爵位上雖然清朝三等輕車都尉也不高,至少可以傳四世,但明朝根本沒有爵位。所以,至少得了個富貴終身,而如果執意不降則必死無疑。當然了名節上肯定有虧,所以談不上什麼同情他,貪生怕死也是人之常情,為了活命投降也是他自己的選擇。

    至於吳三桂,有些人對他的感覺基本就是“敵人的敵人就是我的朋友”。有些人因為太討厭清朝,只要看到反清就拍手叫好,也不看看反清的人是什麼貨色。吳三桂就是個極端的利己主義者。先是明臣,投降李自成,因為李自成部將劉宗敏把他家搶了把他小妾奪了,就立馬改投清朝放清軍入關,為清軍甘做馬前卒,一路南下,奪雲南定貴州,還用勒死南明永曆帝。然後高高興興地做著他的平西王,在雲南貴州當土皇帝。等到康熙剝奪他特權要撤藩了就又反叛,居然還有臉打反清復明的旗號,你連南明皇帝都殺你還復明?果然最後露出本來面目,看到時日無多就過把皇帝癮,稱帝。這種人居然還有人覺得惋惜?他只顧自己的利益,全無廉恥之心,他要是贏了清朝毫無疑問老百姓的日子只會更苦。所以我說,為吳三桂惋惜的人,心智實在不成熟。

    最後言歸正傳說錢謙益。錢謙益是明朝探花,東林黨領袖,又在南明朝廷擔任禮部尚書,位高權重,地位顯赫。而當時的南明朝廷是以阮大鋮為代表的閹黨掌權,錢謙益身為東林黨領袖,為了高官厚祿,居然去巴結閹黨,實在是為人不齒。這本身就給他一生定下了一個“小人”的基調。

    清軍攻打到南京,兵臨城下,錢謙益和繼室柳如是準備投水殉國,結果柳如是義無反顧,錢謙益卻嫌水冷,拉著柳如是就往回跑。柳如是本是秦淮八豔之一,青樓女子尚有如此品行,錢謙益卻體現出懦弱與虛偽。貪生怕死的人很多,坦誠一點投降也就是了,想保全自己的名節跑去殉國,結果中途退縮,是否說明他的沽名釣譽?而從河邊回來,就馬上“原形畢露”率領群臣跪迎清軍,這種表現,怎麼能不叫人恥笑?

    然後就是題主說的所謂“沒有助紂為虐”,所謂“改邪歸正”。首先,王朝更迭之際為求生投降不算丟臉,談不上“邪”,但是降而復叛就叫“反覆無常”了。甚至,錢謙益的反覆還不是完全主動的。他是在降清後做了禮部侍郎(在南明是禮部尚書,官職下降)後不得志辭官回家,結果在順治五年遭受牢獄之災,還要柳如是想辦法營救他。出來後開始從事反清運動。那你錢謙益究竟是真的幡然醒悟了,還是因為坐牢恨清朝才反清啊?這和吳三桂撤藩以後反叛有多大本質區別嗎?試想一下,如果清朝給了他高官,他反嗎?如果他沒坐牢他反嗎?所以,全都是因為自己不滿才反的,說他“改邪歸正”,是不是挺可笑的?

    而且,造反就造反,你就直接去投奔反清勢力,還暗中反清,也真是一生都做不到光明正大。何況,到了後來順治十七年,已經是老百姓厭倦了戰亂,希望好好過日子了,反清復明早就是妄想了,他還在聯絡反清勢力出兵反清。如果最初不投降堅持抵抗可以說是盡忠,如果在清朝立足未穩時反清可以說是抓住機會,但在老百姓渴望安定的時候還要反清,那就屬於置黎民於水火了。

    所以,錢謙益一生矛盾糾結。早年為了官職攀附閹黨,中間為了活命放棄原則,還要假模假樣殉國,晚年又想重塑名節,不顧黎民安危跑去反清復明。為的都是自己,做的都是不合時宜的事。乾隆就非常不齒錢謙益為人,將其編入《貳臣傳》乙編(貳臣傳都是記錄明朝降臣,但甲編相對肯定貢獻,乙編是人品極差全盤否定),就是因為他反覆無常。可以說,錢謙益的愛慕虛榮、貪圖官位、虛偽、反覆、糾結,都是體現了文人最典型的劣根性,受到後人指責,不冤。

  • 8 # 喬江寶

    吳三桂和洪承疇雖為大明之臣卻食君奉祿,不報君恩,不以大明江山和黎民百姓為重,為一已私利而引狼入室,效命於清庭,殘害華夏子民,罪惡滔天但是,從某種意義上說,吳三桂並沒有叛明,而是反對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軍。因為農民軍不但搶走了他的愛妾,並殺害了他的家人。再加上他後來在康熙年間又起兵反清,所以民間還是有些人對他的遭遇表示理解和同情。

    洪承疇坐鎮遼東,指揮松山戰役,此時大明氣數已盡,猶如行將朽木的垂垂老者,苟延殘喘而已。洪承疇最終兵敗被俘,絕食數日,拒不投降,面對前明舊臣的勸降者,洪承疇都是破口大罵,直到皇太極親自來勸降,洪承疇才俯首稱臣。

    而這個曾任明朝禮部尚書,朝庭重臣,在國家面臨生死存亡之際,他又是如何表現的呢?

    1644年,李自成率領的農民軍在很短的時間內便攻佔了北京城,崇禎皇帝面臨破碎的河山已是孤家寡人,走投無路之下自縊於煤山,從此宣告大明國祚的終結。而流落江南的大明舊臣打算另立一個明朝,曾任內閣首輔的馬士英擁護福王朱由崧為帝,而鐵謙益則擁護潞王朱常範,你爭我鬥,角逐到最後還是福王勝出,在南京建立南明小朝庭,也就是歷史上弘光皇帝。錢謙益一看風向不對,立即巴結奉迎已是南明重臣的馬士英,出賣昔日的同盟隊友,為自已贏得一個禮部尚書的閒職。

    說到錢謙益還得提另外一人,就是他的少妻,明末名妓柳如是,"秦淮八豔"之一,這柳如是不但人漂亮,文采也很出眾,不輸當朝文人雅士。清軍很快南下,南京的小朝庭迅速土崩瓦解,弘光帝也向南逃亡。

    柳如是不願做亡國奴,相約錢謙益去西湖投水自盡以死銘志,兩人划著船來到西湖中央,柳如是站起身,平靜地說:“我們去吧"!錢謙益有些慌亂,神色不定地用手攪了攪那一彎明月下的清水,抬頭對柳如是說了一句千古名言“今晚的水太涼了,我們改日再來吧"。一句話坦露自已貪生怕死的心態。

    清軍佔領江浙富庶地區後,為鎮壓當地的反抗精神,開始推行“剃髮"政策,以殘酷的“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的手段實行。一時間,南方許多城鎮的大樹上掛滿了不肯剃滿清發式的義士的頭顱。而錢謙益則主動剃掉了額前的頭髮,並把腦後的頭髮紮成一個辮子,他就是以這種行為代表南方文人仕族接受滿清統治的意願了。果然沒有久,錢謙益就就召北上入京在順治朝為官。

    另外,當多鐸率軍攻佔南京後,錢謙益做的第一件事便是與大學士王鐸率南明百官跪在城門口,迎接清軍入城。後又以金銀寶器、古玩字畫等珍貴物品敬獻給多鐸,以示對大清的臣服。而他的少妻柳如是整日卻穿著一套大紅衣衫出街入巷,認識她的那些錢謙益的同僚們都面帶愧色,低下卑賤的頭顱。為什麼?因為大明王朝姓“朱",朱字就是紅色之意,反清之意大義凜然。

    錢謙益身上的劣習是仕族文人的典型代表,在他身上既有維護傳統價值觀的嚴肅態度,又有熱衷於功名利祿的虛偽表善,這種反覆無常的複雜行為使後人極度貶低他的人格操守,成為知識分子的反面人物。

  • 9 # 東方大史

    相比於吳三桂和洪承疇,錢謙益並沒有助紂為虐,反而名聲最差,而且直到現在還是有不少人在指責他。

    這其中的原因主要是因為他這個人有些反覆無常,做的事情常常是表面一套,實際上又是一套,不過總得來說,錢謙益還是要比吳三桂和洪承疇強多了。

    相比於洪承疇和吳三桂,錢謙益幾乎沒什麼危害

    相比於錢謙益這樣一個無能的書生,洪承疇和吳三桂造成的危害更大。

    順治元年,洪承疇率領十萬大軍進攻明朝,而此時李自成也已經攻入北京,崇禎皇帝心灰意冷,最後選擇自縊而亡,可以說洪承疇也促使了明朝的滅亡。

    在順治十年,也是洪承疇率領清軍擊敗了南明的李定國,撲滅了明朝最後的希望。

    而吳三桂先是投降李自成,後來又投降清朝,而且還是吳三桂親手攻滅了南明小朝廷,害死了南明皇帝。

    他和洪承疇一樣,都是助紂為虐之輩的典範,錢謙益與吳三桂和洪承疇相比,頗有些小巫見大巫。

    至於錢謙益為何名聲比洪承疇和吳三桂還差,也是因為他這個人做事情反覆無常

    在明朝滅亡時,錢謙益的夫人柳如是曾和他約定一起殉國,而且錢謙益也答應了,後來卻以水甚冷為由放棄了自殺。

    之後清朝下了剃頭令,錢謙益又以“頭皮癢甚”為由痛快了剃了個金錢鼠尾頭。

    這樣反覆無常的行為讓當時的讀書人對他很是唾罵,後來又因為他私底下支援抗清活動被後來的清朝皇帝所厭惡。

    乾隆皇帝就曾公開唾罵錢謙益,這導致錢謙益在史書上幾乎沒有好話。

    不過總得來說,吳三桂和洪承疇更無恥一些,錢謙益只是品行上不端,在助紂為虐方面,他還比不上前面兩位。

    在此我想反問各位看官一句:在吳三桂、錢謙益、洪承疇這三人中,你更同情誰?

  • 10 # 希望星晨58298869

    儘管沒助紂為虐,但註定遺臭萬年!原因在於儒家傳統下,文人只有忠於君主、忠於社稷才能算是正人君子,才能為後世所敬仰和頌揚;而作為明末文壇領袖,錢謙益在生靈塗炭、山河破碎的關鍵時刻,露出了骯髒的底褲,為人所不齒。

    1645年5月,南京:滿清大軍兵臨城下,大有黑雲壓城城欲摧之勢,深明大義的一代名妓柳如是勸說錢謙益“一起投水殉國”以全名節;錢緘口不言,良久,在柳的注視下迫不得已下水池試了下,立即脫口而出:“水太冷,不能下”,立馬返身而回, 弄得妓女出身的柳如是就藐視他。柳如是義無反顧,“奮身欲沉池水中”以身殉國,卻被錢謙益死死地托住了,沒有死成;此情此景,兩廂對照,“水太涼”暴露了錢的自毀榮譽,期冀苟延殘喘的醜態,其形象自此黯然失色,氣節還不如一個妓女,所以受到了後人的口誅筆伐。

    “水太涼”是表面現象,投降大清是本質,有了這兩個動作,任憑錢是曾經的東林黨領袖,滿腹經綸,才高八斗,再也恢復不了以前光彩照人的形象了!

    尤其是厚顏無恥的降清舉動,痛徹了大明遺老遺少的心扉!作為禮部尚書,是有影響力的人物,屈膝外來侵略者,帶來了不良的轟動效應,逐了清朝統治者的心願;對於他們穩定中原局勢,勸導其它抗清力量歸附自己發揮了極大的作用;對大明來說,有這樣的臣子真是一場空前的災難!儘管沒助紂為虐,但已遭千夫所指了!

    儘管投降了大清,滿清統治者對他卻惡評如潮,甚至最愛附庸風雅的“十全老人”乾隆專門為他作了一首詩:“平生談節義,兩姓事君王。進退都無據,文章那有光?”!諷刺他的心口不一,貪生怕死的品性。

    吳三桂、洪臣疇有人同情嗎?我看未必:儘管二人都充當了滿清南征中原的急先鋒,但乾隆還是毫不客氣地把洪歸入了《貳臣傳》;吳三桂是反覆無常的小人,為了一己之私引發了江南戰爭,使百姓黎民重新處於水深火熱之中,還勒死了永曆帝;是沒有人同情他倆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高血壓對人體哪些部位危害大,高血壓患者可以運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