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默離吖
-
2 # 陌影1028
在新版電視劇《三國》中,李嚴這一人物形象大體上還是遵從了歷史上的真是形象。原是劉璋手下,在綿竹投降劉備,劉備臨終前接受託孤遺命,最後也是因為在諸葛亮出岐山時運糧不力獲罪被貶為庶民。只是其中有了很多細節上的描寫和刻畫。 李嚴 建安十八年,劉璋派遣李嚴和費觀駐守在綿竹,並阻擋劉備的進軍。在這裡,李嚴被刻畫的是英勇神武,劉備手下老將黃忠與之大戰了四十多回合還是不見勝負。到後來請出了諸葛孔明用計,令黃忠假意敗回,在李嚴追擊的時候將其包圍,李嚴是被逼無奈才投降到劉備帳下的。 由於李嚴無論是軍事上的才能還是政治上的才華都是常人無法企及的,所以他也得到了劉備的重用。當章武二年劉備東下伐吳失敗退回白帝城後,李嚴等人接受劉備的召見。第二年,病重的劉備託孤給諸葛亮和李嚴。電視中的李嚴因為託孤一事,所以有些得意忘形,覺得自己的地位高到可以取代諸葛亮的地步了。另一方面,當他看到諸葛亮在蜀漢集權做事,認為他將來恐會成為第二個曹操,所以和諸葛亮是貌合神離。 不過李嚴和諸葛亮最大的分歧在於他們一個主張伐魏,一個則是想著偏安一隅,不願勞民傷財。其實這也是編導或者文學家的事後諸葛的想法,倘若打贏了就不會此番論調了。至於為何會分歧,諸葛亮是蜀漢舊臣,所以他和劉備一樣一心恢復漢室,但是李嚴是益州舊部,是被劉備集團征服的一方,他們希望的是家鄉的平和,和諸葛亮的方針是不同的。所以才會有李嚴後來運糧的不作為,導致自己最後惹禍上身。 李嚴和諸葛亮 李嚴和諸葛亮同是劉備當年的託孤大臣之一,李嚴被任命為中都護,掌管的是內外的軍事,所以他的兵權起初是大於諸葛亮的。但是後來之所以被諸葛亮彈劾,併成功將其貶為庶民,是因為後期的李嚴漸漸鬼迷心竅,對統一的大事不感興趣,而是在乎“小惠”。 搜狗截圖16年11月06日1639_127.jpg 李嚴 建興四年(公元226年),諸葛亮本欲發兵北伐,所以想要李嚴離開江州到漢中鎮守。李嚴在江州已經是老大了,所以不想到漢中,百般推脫,期間還期望諸葛亮能讓他任巴州刺史。因為考慮到合郡為州,會形成割據勢力,對蜀漢是不利的,所以諸葛亮沒有答應。先前李嚴也曾慫恿諸葛亮加官進爵,被諸葛亮駁斥。 建興八年(公元230年),魏軍南下直逼漢川。為了對抗敵軍,諸葛亮呼叫李嚴的兩萬軍隊,但李嚴仍舊推脫不滿,還放言說司馬懿意欲誘降他。明白李嚴心中所想的諸葛亮上表令李嚴為驃騎大將軍,其子接替江州,李嚴才肯情願出兵。等到諸葛亮第四次北上伐魏的時候,李嚴負責糧草的押運。不過因為天氣原因,運糧受阻,李嚴不作為命人通報諸葛亮建議退兵。可是諸葛亮退兵之後,李嚴又故意耍花樣,說他糧草充足為何退兵,就是想將責任推卸到諸葛亮身上。諸葛亮認為李嚴已經是鬼迷心竅,不能在擔當復興漢室的大任,就蒐集了所有的信件當面問李嚴的罪。最後是李嚴理屈詞窮,當堂認罪了。 建興九年,李嚴被貶為庶民。三年後,諸葛亮病逝於前線,李嚴聽聞心知朝中無人能任用自己了,激憤而亡。其實二人還是那種相互理解和尊重的人,李嚴對諸葛亮的抱怨,諸葛亮能夠容忍。而李嚴被廢以後,他相信只有諸葛亮會啟用他,這是一種深層的理解,奈何諸葛亮最後還是去世了。 李嚴怎麼死的 李嚴本和諸葛亮一樣,是劉備臨終前託孤的大臣之一。公元223年已是尚書令的李嚴又被劉備提為中都護,掌管的是內外的軍事,在永安鎮守。當劉備去世後,又被封為都鄉侯。不過李嚴的命運並沒有像他想象的那樣一直步步高昇下去。 李嚴 李嚴 建興九年(公元231年),諸葛亮第四次出岐山,李嚴負責的是糧草 的運輸。然而途中遇到陰雨不斷,行程被耽擱,畏難而又不作為的李嚴傳信讓諸葛亮退兵。照辦後的諸葛亮得來的卻是李嚴的前後言行不一,說他糧草已至,為何退兵。同時李嚴又在劉禪那裡謊稱諸葛亮退兵是誘敵,一次掩蓋其督軍不力的事實。不過回軍後的諸葛亮當堂擺出了證據,李嚴無從狡辯。 諸葛亮本以為李嚴只是有著貪圖小利的毛病而已,哪知會顛倒黑白,所以將其貶為平民。 雖然李嚴詞窮理虧認罪接受制裁,不過他還是抱有諸葛亮日後會起用他的信念在梓潼郡等著那一天,哪知道三年後諸葛亮意外病逝在前線。諸葛亮死後,蜀漢朝中剩下的是蔣琬這些後起之秀。這些主持國政的人即便清楚李嚴的才能,也會因為他的是先帝託孤大臣之一這樣的高輩分而望而卻步的,他們沒辦法將李嚴作為自己的屬下。而清楚李嚴的才能,並且能夠有寬宏的大量來重用他的人,只有同輩的諸葛亮了。然而此時諸葛亮已死,李嚴重新復出的希望也沒了,所以不甘心的李嚴在痛苦中,激憤而亡。 李嚴因何罪被斬 李嚴乃是三國時期蜀漢的重臣,還是劉備在去世之前託孤的臣子之一。他本事幹練,深受器重,卻差點被斬首。那麼李嚴因何罪被斬呢?最終被斬首了嗎? 李嚴和諸葛亮關係如何 李嚴因何罪被斬 李嚴畫像 李嚴是在劉備攻打蜀漢的時候率領部隊向劉備投降的,他在為官的各個方面能力都是非常的出眾的。在章武三年的時候,李嚴和諸葛亮一同作為輔命大臣負責鎮守永安城。而在建興四年的時候,諸葛亮準備北伐,而李嚴便是諸葛亮心中鎮守漢中的最好人選。但是面對諸葛亮的提議,李嚴卻想盡了辦法推脫,因此,在諸葛亮與李嚴之間產生了一條看不見的縫隙。 建興八年的時候,曹真舉兵攻伐蜀國,李嚴帶兵兩萬回漢中,代管丞相府事務。第二年諸葛亮揮師北伐,李嚴負責監督糧草運送。諸葛亮把漢中的軍隊分為兩隻,分兵輪流出徵,又讓軍士假扮鬼神迷惑魏軍,搶先割了隴上的小麥,取得了先機。正準備士氣高漲時進軍,收到李嚴急告說東吳和魏國要聯合攻打蜀國,讓諸葛亮早做打算。諸葛亮大驚罷兵回撤。 然而事實上是李嚴擔心糧草不濟承擔罪責,便編造了東吳圖謀攻打蜀國的假事,用信騙諸葛亮回漢中。之後,李嚴又向劉禪撒謊說已經準備好軍糧要運送到前線,卻沒想到諸葛亮班師回朝。 劉禪深感困惑,就派尚書費禕去問諸葛亮原因。劉禪在知道真相之後大為憤怒,便派人把李嚴叫來痛斥,他為了自己的利益,損害了國家。罪該問斬。但是後來因為費禕等人為其求情,只是將李嚴罷官降為了平民。
-
3 # 魏濟文史小站
魏濟文史站,縱談五千年!
以上諸人之說,都是前人誤解,未明實情。我前日曾發《李嚴,蜀漢最忠心的人,諸葛亮不能比!》,現將主要內容整理如下。
那麼,李嚴到底有哪些功績呢?
一、李嚴的真正功業在《三國志·李嚴傳》中,還是有些內容,可以一窺李嚴的才幹!
李嚴少為郡吏,以才幹稱,荊州牧劉表使歷諸縣。曹公入荊州時,西詣蜀,被劉璋任為成都令,復有能名。後率眾降先主,拜嚴裨將軍,成都既定,為犍為太守、興業將軍。二十三年,盜賊馬秦、高勝等起事於郪,合聚部伍數萬人,嚴但率將郡士五千人討之,斬秦、勝等首。又越巂夷高定遣軍圍新道縣,嚴馳往赴救,賊皆破走。諸葛亮與孟達書中言:部分如流,趨舍罔滯,正方性也。綜上文,李嚴以才幹著名,是個實幹家,在主政的每一地,都能幹成一番事業。曉暢軍事,膽氣雄略,郡兵五千,滅賊數萬;後高定反,圍新道縣,李嚴馳救,賊皆破走,大有司馬懿滅孟達、張郃敗馬謖之風。
在此,列舉兩個諸葛亮心腹之人,以和李嚴相對照!
其一:
蔣琬以州書佐隨先主入蜀,除廣都長。先主嘗因遊觀至廣都,見琬眾事不理,時又沉醉,先主大怒,將加罪戮。軍師將軍諸葛亮請曰:"蔣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其為政以安民為本,不以脩飾為先,願主公重加察之。其二:
《出師表》載,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之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諮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公元240年,漢嘉地區蠻夷叛亂,向寵率軍前往平定,在混戰中身亡。差距何其明顯!
...
迴歸正傳,現將李嚴託孤前的功績分析在下。
一是虎據犍為,翼護成都。公元218,賊寇馬秦、高勝等趁劉備北爭漢中,率部眾在郪縣起兵,招集隊伍數萬眾,到達資中縣。資中縣,即今資陽市,距成都僅90多公里。在蜀漢政權危急存亡之際,李嚴挺身而出,率犍為五千郡兵,大破群寇,斬殺馬秦、高勝,為成都穩定、劉備奪漢中立下大功。此外,賊寇平定後, 李嚴在資中等地大搞復“民籍”革命,將過去豪族控制的百姓 ,解放成自由民,既保障了政府租糧、服役需求,又從根本上抑制了地方土豪劣紳。由此一事,就可看出李嚴傑出的政治謀略和軍事才能,即便不如諸葛亮,卻勝過蔣琬、費禕之徒,百倍,千倍,萬倍!諸葛亮始終以蜀漢功臣自居,實際上卻是蜀漢先亡的罪魁,得一無用姜維而喜,棄先帝重臣廖立、李嚴於田畝之間,反自詡忠貞之志,哀哉!
二是黃龍出水,勸備稱帝。自古權臣立威,無異於廢帝,如董卓;而臣下欲邀大功,無異於勸進!在劉備登基稱帝一事上,大多數人都以為是諸葛亮主導的,事實不然,這件事其實是李嚴最先發動的!在劉備未即位前,犍為太守李嚴一手在郡治武陽縣炮製了“黃龍見武陽赤水,九日乃去”事件,後又遍邀蜀國官員八百人簽名, 上表懇請劉備稱帝。劉備稱帝后,李嚴為宣傳劉備的“天命” , 又在該地建廟、刻碑,並請劉備到犍為“籍田”。籍田,是天子率諸侯、百姓親自耕田的典禮,藉以宣示正統,曹魏即曾多次籍田。
《三國志·先主傳》載太傅許靖等人的上書, “今上無天子 ,海內惶惶 ,靡所式仰。群下前後上書者八百餘人,鹹稱述符瑞,圖 、讖明徵。間黃龍見武陽赤水,九日乃去..."《元和郡縣治》:籍縣,本漢武陽縣地,因蜀先主劉備籍田得名。三是興修水利,造福千年。東漢晚期,益州戰亂頗繁,都江堰、六水門等大型水利工程都嚴重失修。李嚴在健為任郡守期間(214年-222年), 重修蒲江大堰,又叫"六水門"樞紐工程,使其既利農田灌溉,又方便交通。李嚴的此次水利整治工程影響深遠,南宋時進士出身、工部侍郎李心傳(1166-1243)說"眉州通濟堰,建安間創始",即李嚴率百姓開鑿天社山,建立了通濟堰。
四是守讓謙退,忠心不二。劉備的後事安排,可以說是頗費了一番苦心的,為防止諸葛亮權力過大威脅到皇室安危,特意佈置了李嚴這枚關鍵棋子,但從現有的記載來看, 卻怎麼也看不到李嚴發揮他作為“ 託孤”重臣的作用。
在三國亂世,槍桿子才是王道,而劉備死後,劉備恰恰將蜀漢最強大的軍事力量,交給了李嚴統率!連匹夫曹爽都知排擠司馬懿,獨攬軍政大權,而李嚴手握重兵,進足可廢諸葛,退足可滅蜀漢。但是,面對丞相諸葛亮排除異己、打擊政敵,手握重兵的李嚴卻無所作為,既不清君側,也不背主投敵。即便李嚴被調到漢中後,嚴手中仍有兩萬人馬,而在諸葛亮發起廢除李嚴的總攻時,李嚴再次束手就縛,俯首聽命。即如魏延,都率兵先歸,燒絕棧道,阻路楊儀,上書互罵,而堂堂先帝託孤重臣李嚴,卻無一句辯護之詞!
李嚴的所有行為,都透露著詭異,令人百思不解!其實,這很容易理解!明李嚴之心,即解李嚴之行!真正忠於國家,胸襟坦蕩,大公無私,不負先帝劉備所託之人,不是諸葛亮,而是李嚴。
李嚴心知才幹不足諸葛亮,唯有諸葛亮才能興復漢室,所以李嚴至始至終就沒想過與諸葛亮爭權,面對諸葛亮的進攻,李嚴只是隱忍退讓、息事寧人!在諸葛亮已高舉屠刀之時,李嚴仍然不反抗,因其深知“蜀國小而弱,經不起折騰”,李嚴一旦反抗,則蜀國必將自滅!
當其時也,李嚴有二萬眾在漢中,其子李豐統江州於後。若李嚴拒不服命,漢中、江州俱發,還焉有蜀在!
然而李嚴被廢,其子江州都督李豐卻毫無動靜,原因何在?史書載有諸葛亮與李豐的書信:
諸葛亮又與平子豐教曰:"吾與君父子戮力以獎漢室,此神明所聞,非但人知之也。表都護典漢中,委君於東關者,不與人議也。謂至心感動,終始可保,何圖中乖乎!昔楚卿屢絀,亦乃克復,思道則福,應自然之數也。願寬慰都護,勤追前闕。今雖解任,形業失故,奴婢賓客百數十人,君以中郎參軍居府,方之氣類,猶為上家。若都護思負一意,君與公琰推心從事者,否可復通,逝可復還也。詳思斯戒,明吾用心,臨書長嘆,涕泣而已。"據此信,可知兩點:一是李豐勢力很大,如“君與公琰推心從事者,否可復通,逝可復還”,諸葛亮將李豐放在與蔣琬同等的地位上;二是諸葛亮無恥,臨書長嘆,泣涕而已,好不羞臊!
李豐因何不為父起兵,就憑諸葛亮的一封信嗎?
非也!李豐不起兵,是因為其父李嚴不令他起兵。發生如此上到國家、下及家族的大變故,諸葛亮都曾寫信給李豐,難道李嚴不寫封信,將事情向兒子李豐交待清楚嗎?!
惜哉!陳壽非人,史實不清。
二、李嚴的優秀品質在任何一個政權中,都至少能找出兩派人,一派是空談家,另一派則是實幹家。
曹魏政權中,曹爽、夏侯玄、何晏等人好浮誇、搞清談,而司馬懿、王昶、鄧艾等都是腳踏實地的實務派。
透過分析李嚴的功業,可以看出蜀漢李嚴正屬於實務派!
一是李嚴不以官職高低為意,只有報效國家、造福百姓之心!在劉表手下曾出任多地縣長,而蔣琬任縣長,卻醉酒、不理事。在白帝城託孤前,李嚴只不過是個外任郡守,卻毫無怨言,在這引一段彭羕事蹟。
劉備領益州牧,拔彭羕為治中從事,羕起徒步,一朝處州人之上,後失備意,左遷為江陽太守。羕聞當遠出,私情不悅,往詣馬超。馬超問羕曰:"卿才具秀拔,主公相待至重,謂卿當與孔明、孝直諸人齊足並驅,寧當外授小郡,失人本望乎?"羕曰:"老革荒悖,可複道邪!"
可以看出,外任郡守,蔣琬、彭羕等人是極為不屑的。
二是李嚴和諸葛亮執政理念有差別。在整個諸葛亮執政時期,推行的是“先軍政治”,北伐曹魏是頭等大事;而諸葛亮發展蜀國經濟的方式,是掠奪南蠻的人口、糧產。
三年春,亮率眾南征,其秋悉平。軍資所出,國以富饒。這種方式見效快,但不可持久,而且弊病極多。諸葛亮南征之後,南中地區又多次叛亂,如馬忠、霍弋等都鎮守南中。
後主猶疑於入南,週上疏曰:"或說陛下以北兵深入,有欲適南之計,臣愚以為不安。何者?南方遠夷之地,平常無所供為,猶數反叛,自丞相亮南征,兵勢偪之,窮乃幸從。是後供出官賦,取以給兵,以為愁怨,此患國之人也。今以窮迫,欲往依恃,恐必復反叛,一也。北兵之來,非但取蜀而已,若奔南方,必因人勢衰,及時赴追,二也。若至南方,外當拒敵,內供服御,費用張廣,他無所取,耗損諸夷必甚,甚必速叛,三也。據譙周書,可見諸葛亮“南征”之策,實是大錯。
而李嚴在任犍為太守時,即大修水利,發展生產,其政治思想是發展生產、繁榮經濟、國富民強,和諸葛亮的“先軍政治”大為不同。
三是李嚴龍鳳之姿,蔣、費草雞兩隻。李嚴既有傑出的軍事才幹,又富有政治見識,其品德和能力,遠非蔣琬、費禕所及。
陳壽評:蔣琬方整有威重,費禕寬濟而博愛,鹹承諸葛之成規,因循而不革,是以邊境無虞,邦家和一,然猶未盡治小之宜,居靜之理也。
陳壽雖誇蔣、費搞“因循守舊”,“鹹承諸葛之成規,因循而不革,是以邊境無虞,邦家和一”,但卻也批判兩人做的不到位,“然猶未盡治小之宜,居靜之理也”。
如果諸葛亮在死後,能將蜀漢交與李嚴,蜀漢則絕不會落個先亡的結局!
事實上,若追究蜀亡的罪魁禍首,非諸葛亮莫屬。
結論:劉備識人,何其毒辣!關張死義,李嚴捨命!
世人昏昧,不解正方;李嚴之心,唯天地可鑑,日月可昭!
先主,臣嚴不負陛下所託也!
-
4 # f夢飛翔f
公元222年八月,劉備兵敗夷陵,四個月後,時任犍為太守的李嚴被任命為尚書令。又過了六個月,劉備白帝城託孤,諸葛亮為正,李嚴為副。同是託孤重臣,李嚴後來為何被廢黜為平民?諸葛亮:“此人誤國誤民,若在,國將不國!”
李嚴,字正方,南陽人。原本是劉表的部下,既有才華還踏實能幹,在荊州也做到了縣長級別。曹操進入荊州之後,時任秭歸縣令的李嚴投靠了西川,劉璋任命他為成都縣令。話說回來,其實劉備建立的蜀漢就是一個外來政權,而蜀國從立國以來就一直存在著三股勢力,相互制約著並一直形成一種內患。這三種勢力分別是荊州集團、東州集團和益州集團。荊州集團是劉備帶過去的,東州集團是歸降後的劉璋舊部,而益州集團則是益州本土的官僚和豪強。劉備之所以託孤李嚴,不難看出,是為了一種政治平衡,而李嚴是劉璋舊部,重任於他是為了緩和東州集團那邊的勢頭。
《彈李平表》就說道:”自先帝崩,平所在治家,尚未小惠,安身求名,無憂國之 事“(”平“即李嚴,後來改名為李平)。可以看出,李嚴成為託孤重臣之後,不但不管國家興亡之大事,反而以此身份偏安一偶,謀求自身的利益。
為了讓自己獲得更多的利益,李嚴就曾勸諸葛亮應該受九錫,慫恿諸葛亮進爵稱王,被諸葛亮加以駁斥。
建興四年(公元226年),諸葛亮在漢中準備要出兵伐魏,但是考慮到大軍一出,漢中無人可守,於是便書信讓李嚴率兵到漢中,可是李嚴卻推脫不去。李嚴還想從益州分割出巴郡、巴東郡、涪陵郡、巴西郡和宕渠郡,將此五郡設定為巴州,讓他來擔任巴州刺史。這明擺著是自己想獨立做諸侯呀,諸葛亮自然沒有同意,但是為了安撫手握重兵的李嚴,把他調到江州負責北伐的後勤工作。李嚴”性自矜高“,和魏延一樣,性格非常高傲和自大,不受人待見的李嚴早年就獲得了”難可狎,李鱗甲“的諺語,腹中鱗甲這個成語就是出自於此,比輸人兇惡苛毒,機心峻深。李嚴的同鄉陳震出使東吳前就私下告訴諸葛亮”正方腹中有鱗甲,鄉黨以為不可近“。
建興八年(公元230年),曹真、張郃、司馬懿兵分三路氣勢洶洶地攻打蜀漢,為加強漢中的防務,諸葛亮命令李嚴率領兩萬人馬來漢中阻擊曹魏。李嚴又推脫了說:”人家司馬懿可是設定了大官職來誘惑他投降了!“言外之意就是說他不滿江州後勤工作,必須再升我,否則我就投降曹魏。事態緊急,諸葛亮忍了,於是讓李嚴來漢中管理丞相府,同時也任命了他兒子李豐為江州都督。李嚴此刻即升了官,心裡想著江州那邊還是自己地,於是就奉命來了漢中。
信奉戰國時期蘇秦和張儀的縱橫術的李嚴,還故意在南中問題上挑起了內部矛盾。李嚴曾經平定過高定地叛亂,自信心爆棚,故而盲目自大,以為對南中有威懾力,瞎摻和南中叛亂。因為李嚴曾拷問並殺死了朱褒地主簿,所以朱褒以此為藉口殺掉了常房並叛亂。李嚴不摻和諸葛亮解決起來還算順暢,這一摻和倒是幫了倒忙。在南中叛亂這個問題上,李嚴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作為東州集團代表的李嚴,既不支援諸葛亮北伐,還成為了諸葛亮第四次北伐失敗的罪魁禍首。建興九年(公元231年),諸葛亮第四次北出祁山,李嚴負責運輸糧草。前方大軍形勢一片大好,對戰司馬懿那叫個連戰連捷。適逢夏秋季節,陰雨綿綿,導致糧草無法正常運輸。魏蜀雙方其實都遇到了同樣地問題。而諸葛亮在下大雨地時候就給李嚴設計好了上中下三計:上計是身在漢中地李嚴率軍截斷魏軍的糧道,中計是北伐大軍持續和魏軍對峙,下計是撤軍駐守。李嚴還是不想讓自己手中的兵去賣命,結果什麼都沒做,直接用了下計,直接喊諸葛亮回家了。李嚴沒有出兵截斷魏軍糧道,導致魏軍後來糧草供應及時,蜀軍卻糧草供應不足,諸葛亮只能退兵。
李嚴不用諸葛亮的上計已經是重大的錯誤,為了推卸自身的責任,更嚴重的是他還編造謊言欺騙劉禪說諸葛亮撤軍是誘敵深入的策略。這樣虎頭蛇尾的行為既失信於君前,還離間了劉禪和諸葛亮之間的君臣關係。
由此看來,治李嚴之罪也便順其自然了。
後來由諸葛亮、魏延、楊義、鄧芝、姜維等二十餘人聯名彈劾李嚴,上書《彈李嚴表》,表曰:”平為大臣,受恩過量,不思忠報,橫造無端,危恥不辦,迷罔上下,論獄棄科,導人為奸,狹情志狂,若無天地。自度奸露,嫌心遂生“。蜀漢政權的二把手李嚴於是被廢黜為平民,流放梓潼。
建興十二年(公元234年),李嚴聽說諸葛亮去世,考慮到除諸葛亮之外,其它的大臣不可能再用他,故此激憤發病,不久便去世了。
-
5 # 蘇州小文
諸葛亮的才能更加厲害一點,主要是政治方面的才能,後來李嚴因為在諸葛亮北伐過程中,犯了錯誤,被貶為平民,最後鬱鬱而終。
-
6 # 使用者1653783854689
李嚴太丟雞了。白帝城同為託孤重臣,犯毛病了。和諸葛亮比,他差太遠了。軍政一把抓,皇帝沒辦法。去打仗糧運不上,推諉責任還殺人滅口,沒殺李嚴夠意思了,還用他孩子李豐,夠了。
回覆列表
公元222年八月,劉備兵敗夷陵,四個月後,時任犍為太守的李嚴被任命為尚書令。又過了六個月,劉備白帝城託孤,諸葛亮為正,李嚴為副。同是託孤重臣,李嚴後來為何被廢黜為平民?諸葛亮:“此人誤國誤民,若在,國將不國!”
李嚴,字正方,南陽人。原本是劉表的部下,既有才華還踏實能幹,在荊州也做到了縣長級別。曹操進入荊州之後,時任秭歸縣令的李嚴投靠了西川,劉璋任命他為成都縣令。話說回來,其實劉備建立的蜀漢就是一個外來政權,而蜀國從立國以來就一直存在著三股勢力,相互制約著並一直形成一種內患。這三種勢力分別是荊州集團、東州集團和益州集團。荊州集團是劉備帶過去的,東州集團是歸降後的劉璋舊部,而益州集團則是益州本土的官僚和豪強。劉備之所以託孤李嚴,不難看出,是為了一種政治平衡,而李嚴是劉璋舊部,重任於他是為了緩和東州集團那邊的勢頭。
《彈李平表》就說道:”自先帝崩,平所在治家,尚未小惠,安身求名,無憂國之 事“(”平“即李嚴,後來改名為李平)。可以看出,李嚴成為託孤重臣之後,不但不管國家興亡之大事,反而以此身份偏安一偶,謀求自身的利益。
為了讓自己獲得更多的利益,李嚴就曾勸諸葛亮應該受九錫,慫恿諸葛亮進爵稱王,被諸葛亮加以駁斥。
建興四年(公元226年),諸葛亮在漢中準備要出兵伐魏,但是考慮到大軍一出,漢中無人可守,於是便書信讓李嚴率兵到漢中,可是李嚴卻推脫不去。李嚴還想從益州分割出巴郡、巴東郡、涪陵郡、巴西郡和宕渠郡,將此五郡設定為巴州,讓他來擔任巴州刺史。這明擺著是自己想獨立做諸侯呀,諸葛亮自然沒有同意,但是為了安撫手握重兵的李嚴,把他調到江州負責北伐的後勤工作。李嚴”性自矜高“,和魏延一樣,性格非常高傲和自大,不受人待見的李嚴早年就獲得了”難可狎,李鱗甲“的諺語,腹中鱗甲這個成語就是出自於此,比輸人兇惡苛毒,機心峻深。李嚴的同鄉陳震出使東吳前就私下告訴諸葛亮”正方腹中有鱗甲,鄉黨以為不可近“。
建興八年(公元230年),曹真、張郃、司馬懿兵分三路氣勢洶洶地攻打蜀漢,為加強漢中的防務,諸葛亮命令李嚴率領兩萬人馬來漢中阻擊曹魏。李嚴又推脫了說:”人家司馬懿可是設定了大官職來誘惑他投降了!“言外之意就是說他不滿江州後勤工作,必須再升我,否則我就投降曹魏。事態緊急,諸葛亮忍了,於是讓李嚴來漢中管理丞相府,同時也任命了他兒子李豐為江州都督。李嚴此刻即升了官,心裡想著江州那邊還是自己地,於是就奉命來了漢中。
信奉戰國時期蘇秦和張儀的縱橫術的李嚴,還故意在南中問題上挑起了內部矛盾。李嚴曾經平定過高定地叛亂,自信心爆棚,故而盲目自大,以為對南中有威懾力,瞎摻和南中叛亂。因為李嚴曾拷問並殺死了朱褒地主簿,所以朱褒以此為藉口殺掉了常房並叛亂。李嚴不摻和諸葛亮解決起來還算順暢,這一摻和倒是幫了倒忙。在南中叛亂這個問題上,李嚴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作為東州集團代表的李嚴,既不支援諸葛亮北伐,還成為了諸葛亮第四次北伐失敗的罪魁禍首。建興九年(公元231年),諸葛亮第四次北出祁山,李嚴負責運輸糧草。前方大軍形勢一片大好,對戰司馬懿那叫個連戰連捷。適逢夏秋季節,陰雨綿綿,導致糧草無法正常運輸。魏蜀雙方其實都遇到了同樣地問題。而諸葛亮在下大雨地時候就給李嚴設計好了上中下三計:上計是身在漢中地李嚴率軍截斷魏軍的糧道,中計是北伐大軍持續和魏軍對峙,下計是撤軍駐守。李嚴還是不想讓自己手中的兵去賣命,結果什麼都沒做,直接用了下計,直接喊諸葛亮回家了。李嚴沒有出兵截斷魏軍糧道,導致魏軍後來糧草供應及時,蜀軍卻糧草供應不足,諸葛亮只能退兵。
李嚴不用諸葛亮的上計已經是重大的錯誤,為了推卸自身的責任,更嚴重的是他還編造謊言欺騙劉禪說諸葛亮撤軍是誘敵深入的策略。這樣虎頭蛇尾的行為既失信於君前,還離間了劉禪和諸葛亮之間的君臣關係。
由此看來,治李嚴之罪也便順其自然了。
後來由諸葛亮、魏延、楊義、鄧芝、姜維等二十餘人聯名彈劾李嚴,上書《彈李嚴表》,表曰:”平為大臣,受恩過量,不思忠報,橫造無端,危恥不辦,迷罔上下,論獄棄科,導人為奸,狹情志狂,若無天地。自度奸露,嫌心遂生“。蜀漢政權的二把手李嚴於是被廢黜為平民,流放梓潼。
建興十二年(公元234年),李嚴聽說諸葛亮去世,考慮到除諸葛亮之外,其它的大臣不可能再用他,故此激憤發病,不久便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