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那些珍貴老照片

    “莫道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這是一句元朝末年民間廣為流傳的話。然而,公元1344年,大元帝國發生的一件事,讓這句謠言一語成讖。這件事情其實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就是黃河決堤了!

    黃河決堤,按照正常的做法,不外乎兩種處理方式,要麼治理,要麼放任不管。元朝也不例外,主張治理黃河的是丞相脫脫,他認為放任不管會失去民心,引發暴動,從而導致王朝的覆滅。而主張不修的官員,則是深諳元朝的腐敗,無論下多大的力氣治理,都會被裝進各級官員的口袋裡。這樣會導致更大民怨。

    於是,當時朝廷就出現了一個很詭異的現象。一群洞悉元朝政治,有著深遠眼光的漢人忠臣極力反對治理黃河,然而喊著治理黃河的,卻是以脫脫為代表的部分蒙古王公貴族。也許脫脫真的是為了治理,但其他蒙古貴族就不得而知了。經過一番激烈爭辯後,元順帝妥歡帖木兒決定治理黃河,並派脫脫全權負責。

    治理黃河,有兩樣東西必不可少,分別是錢糧和人力。錢糧好說,當然是元朝政府出,而人力則主要發動災區的漢人百姓和部分的蒙古百姓。然而,這是因為這兩樣東西的處置不當,卻成為了壓垮元朝的最後一根稻草!

    先說錢糧,當中書省的官員拿到賑災銀子後,在貪墨一部分銀兩後,又會拿出了一部分銀兩送給了蒙古的皇親貴胄。然後,當中書省把餉銀分發到下級。各個下級官員又會必然從中剋扣。等最後到百姓手裡,要籌備治河工具,準備糧食的時候,這些治河的錢糧已經所剩無幾了。

    再說人力,當賑災銀子幾乎落不到實處,沒有工具和糧食治理黃河時,官員這時就把魔爪伸向老百姓。把沿岸百姓能用的能吃的都搜刮一空。家裡沒有青壯的,無論老幼,都要出力。什麼?你年老體弱?不去可以,交錢!這樣一來,治理黃河就徹底成為一句口號了,老百姓不僅要出力,還要出錢!

    在黃河氾濫的這六年期間,中原大地是餓殍遍野,妻離子散,哀鴻遍地!每天因為飢餓所失去的人數,早已經遠遠超過被大水淹死的人數。其中安徽鳳陽就有個叫朱重八的小男孩,父母大哥等至親都被活活餓死。這簡直是當時民間的一個縮影和真實寫照。

    終於,上天也憤怒了!一天,一個叫韓山童的人和工友在疏通河道時,挖掘出了一隻眼的石人,民間正流傳著一句謠諺:“莫道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真是“一語成讖”。老百姓都認為石人現世,元朝好日子到頭了。於是,大元至正一年(1351年),韓山童、劉福通在白鹿莊聚眾三千人起義,以紅巾為號,稱“紅巾軍”,正式揭開了元朝末年浩浩蕩蕩的農民大起義。

    公元1368年,一個來自安徽鳳陽的人帶領一班安徽老鄉,推翻元朝,建立了明朝,他的名字是朱重八。元朝又怎麼料到,當時再普通不過的一場黃河決堤事故和治理黃河事件,會成為壓垮元朝的最後一根稻草。這還真是讓人始料不及啊!

  • 2 # 鄭說豫見

    治理黃河只是直接原因,長期的民怨,經濟崩潰,民不聊生才是最根本的原因。

    元朝的治理比較簡單粗躁,貴族忙著圈地爭奪資源,收稅權承包給色目人,統治者爭權奪利互相攻伐,錢不夠用就發行紙幣,導致通貨膨脹物價飛漲,停止科舉取士導致讀書人無所事事,百姓流離失所生不如死。貧極江南,富誇塞北,所有資源都要從南方轉運蒙古本部。

    由於黃河決溢,千里蒙害,浸城郭,飄室廬,壞禾稼,百姓已其毒”,沿河人民背井離鄉,賣兒賣女。但可不是因為要安頓百姓,恢復經濟才治理黃河的,老百姓的死活,根本沒人關心。由於黃河決堤,洪水氾濫,山東的運河被堵塞,導致南方的資源無法運到北方,影響蒙元的利益,元庭才不得不治理黃河。治河大臣為賈魯,其治河方略賈主張“河必當治”、“必疏南河、塞北河,使復故道,役不大興,害不能已”。

    但正是要治理黃河,徵調了十幾萬大量民夫。這些民夫身強力壯,有比較集中,帶有工具直接可以作為武器,是最容易組織的反抗力量。

    白蓮教果然沒有放過這個大好機會,由於官府的簡單粗暴的統治方式,民間的教會代替了許多官府的職能,比如訴訟、救濟、生老病死,形成了強大的勢力。廣泛宣傳黃河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彌勒轉世,明王降生等思想。並利用廣大群眾思念宋朝的心理,劉福通宣傳韓山童為宋徽宗八世孫,自己是劉光世後代,要輔佐韓山童光復大宋,拯救萬民。

    當河工果真挖出一個一隻眼的雕像時,事態已經不可遏制了。劉福通組織紅巾軍起義,打出“虎賁三千,直抵幽燕之地;龍飛九五,重開大宋之天”的戰旗,表示推翻元朝,恢復大宋的決心。紅巾軍起義後迅速佔領大片區域,定都汴梁,並組織三路大軍北伐,雖然最後失敗。但天下鼎沸,群雄並起,元朝的覆滅只是時間問題了。

  • 3 # 十點烏托邦

    這道題,我來答。

    治理黃河可以是導致元朝滅亡的導火線,拉開了紅巾軍起義的序幕。但是,其滅亡的根本原因是統治階級的腐敗無能,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社會階級矛盾的加劇。

    自元順帝即位後,黃河水患不斷,民不聊生,丞相脫脫一心想組織治理黃河。

    朝廷中的官員擔心組織人員治理黃河,一旦管理不好,會造成更大規模的反抗,難以控制。但是,脫脫不聽,還是派人在組織人員,調發汴梁、大名等地民夫十五萬人,還有廬州戍軍兩萬人來開挖黃陵崗至白茅口一帶。

    元朝末年,元朝統治者的殘酷壓迫和民族歧視,百姓沒有生路。只需要一點火星,就可以成燎原之火,百姓起來反抗元朝。

    在這群民工當中,有不少明教的教徒。他們在民工間宣傳彌勒佛降生人間,天下就要大亂了,明王出世,還流傳起了一支民謠“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

    後來,這支民謠應驗了,民工在黃河邊挖到刻著“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的石人。這訊息在周邊傳開了,韓山童在白鹿莊聚集三千人馬,斬白馬烏牛起義。

    雖然這次起義被元軍鎮壓了,韓山童被殺,但是劉福通逃出重圍,整頓隊伍,攻下了穎州、上蔡、舞陽等地。沒過幾天,義軍人數發展到數萬人,幾個月後更是有數十萬

    這次黃河治水,給了民工起義的機會,拉開了亂世群雄的序幕。面對義軍四起,有燎原之勢,元朝此時可以依賴的將領屈指可數,內部矛盾也加劇。治理黃河是元朝滅亡的導火線,但根本原因還是在於統治者的殘酷和歧視。

  • 4 # 淺談古今歷史

    元朝的滅亡根本原因是政治腐敗,橫徵暴斂。直接原因是天災。治理黃河只能說是加速了元朝的滅亡。為什麼這樣說呢?

    蒙古統治者實行民族分化政策,漢人和南人處於社會最低層。蒙古統治者變本加厲地向漢人和南人徵收各種名目繁雜的賦稅,民族壓迫十分嚴重。在泰定二年(1325年)就發生了河南趙醜廝、郭菩薩領導的起義。

    蒙古統治階級內部也為爭權奪利而互相爭戰。成吉思汗時期把蒙古軍隊掠奪了土地人口分割給他們的兒子們,這種方式很容易助長他們的野心。果不其然,惡果就來了,首先是忽必烈和他的弟弟爭奪汗位,導致蒙古分為兩大陣營,後來四個汗國相互之間也打的熱火朝天,有一點精力都用在了內耗上,以至於後來被敵人各個擊破。

    在整個元朝的歷史中,連續沒有發生戰爭的時間最長都沒有超過三年。元朝對日本、安南、緬甸征戰,抵抗“復宋”的起義,加上元朝內訌的爭鬥。常年維持戰爭也是元朝滅亡的因素。

    蒙古軍隊的軍事力量的確是世界一流的,但後來的蒙古軍隊腐化了,元朝的皇子皇孫從小就享受著安逸奢侈的生活,自然就喪失了鬥志。這個馬背上的民族,到後來很多人竟然騎不上馬,更多的蒙古人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

    很不幸的是元朝在14世紀遇上了自然災害頗多,元朝宰相脫脫很是個聰明的人,為了便於統治,所以就對災區發放救濟,但是經過元朝各級官吏的層層盤剝,真正到了老百姓手裡的也所剩無幾。

    在公元1343年,黃河決口,500多萬人淪為了災民,要徹底解決這個問題,就得將黃河修建好。本來修建黃河是一件好事,但是將十幾萬老百姓抓起來,一起來修黃河。這就引起了民怨。

    一時間天下到處都是起義的旗幟。白蓮教首領韓山童、劉福通等人決定在5月率教眾發動起義,但事情被洩露,韓山童被捕殺,於是劉福通帶領韓山童之子韓林兒殺出重圍,指韓山童為宋徽宗八世孫,打出了“復宋”的旗號,以紅巾為標誌,其後郭子興等人也紛紛加入。彭和尚亦在湖北扶助徐壽輝起義,至此起義揭開了大元滅亡的序幕。

    朱元璋加入了郭子興的部隊,並不斷的擴充自己的勢力,攻佔了江南的半壁江山。在1368年朱元璋命令徐達直接逼向元朝的首都北京城,當時的皇帝元順帝嚇得直接帶著后妃和子女倉皇出逃。從此以後,元朝開始逐漸的退出了歷史舞臺。

  • 5 # 之鑫讀史

    有人說元朝的滅亡是因為治理黃河導致的。不是有人說,還是有很多人這麼說。為什麼呢?因為有歷史書這麼記載。

    至正四年西曆一三四四年夏五月,大雨二十餘日,黃河暴溢,水平地深二丈許,北決白毛堤。六月又北決金堤,並河郡邑濟寧、單州、虞城、碭山、金鄉、魚臺、豐、沛、定陶、楚丘、武城以至曹州、東明、鉅野、鄆城、嘉祥、汶上、任城等處,皆罹水患,民老弱昏墊,壯者流離四方......十一年西曆一三五一年四月初四日,下詔中外,命魯以工部尚書為治河防使......發汴梁、大名十有三路民十五萬人,廬州等戍十有八翼軍二萬人,供役一切......是月二十二日鳩工,七月疏鑿成......十月水土工畢......先是庚寅,河南北童謠雲:”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及魯治河,果於黃陵岡得石人一眼,而汝、潁之妖寇,乘時而起。議者往往以謂天下之亂,皆由賈魯治河之役,勞民動眾之所至。【《元史》卷六六《河渠志二.黃河》】

    按照《元史》所述是因為賈魯治理黃河,勞民動眾,役使黃河兩岸民夫十五萬,而汝、潁之妖寇乘時而起,掀開了元末農民大起義的序幕。筆者認為治理黃河只是一個誘發因素,因為治理黃河聚集起來的十幾萬民夫都是災民,他們吃不飽飯,平時又受官府和地主的百般欺壓和殘酷剝削,只要有人稍微發動就會折杆而起。治理黃河之前,大河兩岸本已有童謠傳唱“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當有人在治河工地真挖出一頭石牛,牛身居然而刻有童謠歌詞,其鼓動效果可想而知。其實小規模的起義早已發生,治河本身並沒有錯,真正的原因並不在治河。

    個人認為造成元朝滅亡的主要原因是:一、殘暴的統治。元朝開國伊始,就制定民族歧視政策,將人分為四等,人為製造民族對立,將最後征服的南方漢人及少數民族稱為南蠻,治行殘暴統治。元朝法律公開規定縣以上的主官只能由蒙古人或色目人擔任,漢人不能執兵器,北人歐打南人南人不得還報,南人打死北人必須處死,北人打死南人只需責杖八十,負擔燒埋銀後就可無事。二、帝位之爭,統治階級的權力鬥爭分化消弱了元廷的統治力量。從武宗至順帝元年(1308-1333年)25年間頻煩換了八個皇帝。基於帝位之爭的是內鬥、內戰不斷,給人民的生命財產造成了巨大的傷害和損失,政治更趨腐朽。三、統治階級貪汙腐敗,賄賂公行,元朝貴族和地主階級大量兼併大量土地,廣大農民失去土地。他們再將兼併來的土地高價租給農民耕種,平均每畝收租達四擔之多。平富不均的現象日益嚴重,廣大農民掙扎在死亡線上,一遇天災,只能流離失所,四去逃荒。四、賦稅越來越高,通貨膨脹越來越嚴重,廣大人民群眾一貧如洗。元朝歷代皇帝揮霍無度。皇帝為了攏絡蒙古貴族,熱衷於賞賜、做佛事。武宗時年入二百八十萬錠,即位不到一年就用去八百二十萬錠,仁宗即位後年支出更是達到二千萬錠,其中大部分都是用於賞賜、敬神和修廟。元朝為了保證無節制的奢侈用度,一是無限加重人民的稅收負擔,二是不停的印發紙幣,進行所謂的幣制改革,結果是造成巨大的通貨膨脹,大量金銀流向了朝廷,人民生活更加困苦。最後,連年的水旱天災成了壓垮元朝的最後一根稻草。農民起義的星星之火終成燎原之勢,將元王朝送入了一片火海。

  • 6 # 傳承純中醫

    治理黃河與元朝滅亡非因果關係,卻有一定的相關性,也就是說:元朝的滅亡是歷史的必然,由其內部矛盾所決定,而黃河的治理則加速了元帝國的滅亡。

    生活於瀚海沙漠群的十三至十四世紀蒙古人,發揮出驚人的軍事才能,締造一個橫跨歐亞大陸,面積約三千萬平方公里的空前龐大帝國——蒙古帝國。帝國下分六個子國,其中的元帝國是其中之一。公元1271年,蒙古帝國大汗忽必烈把西夏、金、宋、大理四國的土地及蒙古本土合併組成一個元帝國。

    在元朝統治的近一百年裡,漢人地位極為低下,跟奴隸差不多,並中止了科舉取士,天下讀書人前途渺茫,毫無出路,儒家知識分子社會地僅比乞丐稍好,比娼妓都不如。隨著元朝統治者貪汙腐敗的加深,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全國處處發生抗暴民變,人禍加上天災,先是旱災,後又黃河決口引發水災,數十萬饑民無處安生,暴亂一觸即發。

    正當漢人抗暴排山倒海而起之際,蒙古帝國政府卻在決策上犯了一項錯誤,即引使黃河恢復故道。工程由宰相脫脫親自主持,於1531年徵調民夫17萬人,用5個月時間堵塞決口,使黃河仍流入渤海。完工之後,不妥善安置,而任由他們四方流散。結果“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大多數民工苦力皆集結在劉福逼的紅巾之下,成為主力。

    於是元朝帝國在200餘起民變中走向滅亡!

    所以說治理黃河加速了元朝的滅亡。

  • 7 # 趣談唐宋元明清

    趣談答案:元朝滅亡和治理黃河沒有直接聯絡,卻有間接聯絡。治理黃河更像是催化劑和導火索,眨眼之間把元朝推向了深淵,並且拔掉了最後一根稻草。

    一場罕見的大雨至正四年西曆一三四四年夏五月,大雨二十餘日

    這句話記載於《元史》卷六六當中,我們單純的把這句話摘出來,無非就是一個天災罷了。但是請注意:天災的年代是元朝,而不是擁有高科技的現在。這就意味著在封建王朝老百姓需要憑藉單純的人力,來抵抗二十天的大雨。

    可能大家很難想象:一個地區下二十天的大雨是一個怎樣的場景,於是我們再次摘錄《元史》章節當中的一段話來詳細看一下。

    黃河暴溢,水平地深二丈許,北決白毛堤

    簡單翻譯一下:黃河水突然漲了起來,這些都不是關鍵點,關鍵點在於決堤了。在此之後又有若干次決堤,決堤的形式相差不大,我們不做過多闡述。

    可以這樣說:因為下了一場大雨,所以黃河水暴漲,因為黃河水暴漲,所以決堤了。而與之相對應的,黃河水並沒有流到渤海灣,為什麼沒有流到渤海灣呢?因為這個時候已經流向了四面八方。

    並河郡邑濟寧、單州、虞城、碭山、金鄉、魚臺、豐、沛、定陶、楚丘、武城以至曹州、東明、鉅野、鄆城、嘉祥、汶上、任城等處,皆罹水患

    這些城市是元朝的城市,如果我們把這些城市與當時的地圖對等的畫一個圈,就會發現:有那麼大(自行腦補)。而這麼一個大的區域全都遭受到了水患,以至於老弱百姓全都流離四方。

    治水很出力

    既然有了水患就需要治理,而在治理的之前就出現了一個小問題,這個小問題我們下一個章節繼續說。

    我們先要把治水的總體資料拿出來看一看,整個元帝國對於這一次水患一共出動了多少人?又用了多長時間?當我們拿出對應的歷史文獻發現:先後動用十五萬的民工,並且用了數月才完工。

    十有三路民十五萬人

    把十五萬人聚在一起是一個大工程,尤其是在元帝國執政的時候。

    一來元帝國執政之初展開了大殺戮,很多百姓並沒有參與反元戰役,但依舊被元帝國給殺掉了;二來元帝國對於百姓的奴役制度是從自己之前在草原上的奴役制度拿過來直接借用的,根本沒有和咱們華夏文明做對接,也就是說這個時候元帝國和當時的農民處在兩條線路的狀態。

    可即便如此,緊趕慢趕,終究是把這個黃河水患給解決完畢了。

    詭異的一次對話

    還記得在上一章節當中我們曾經提到過:元朝在面對水患的時候,突然之間出現了一個小插曲嘛?那麼這個小插曲究竟是什麼呢?

    簡單講,元朝有一個丞相,這個丞相的名字叫脫脫,他發現黃河水患便積極主動的要求治理,而這個時候元朝有另外一批官員(請注意,另外是一批官員)他們阻止脫脫治理水患。

    如果大家作為一個普通人,並且用普通人的思維延續到元帝國的時候,大家就會發現:脫脫真的是為民著想、為皇帝著想、為天下著想,而那一批臣子狗屁不如,他們拿著俸祿不幹任何人事。畢竟黃河都決堤了,如果短時間之內不趕緊把黃河水流引入渤海的話,對於黃河兩岸的人來說,無疑是一個天大的災難。為朝為政的官員,怎麼可以不為老百姓著想呢?

    但真實的歷史給我們上了一課,因為有的時候為老百姓著想就是不為老百姓著想,而不為老百姓著想,就是為老百姓著想,在元朝尤其是這樣。

    我們需要做出一個具體規劃的教程,這個教程告訴我們:元朝是怎樣治理水患的。

    首先治理水患需要三種東西,第一種東西叫做人,第二種東西叫做錢財,第三種東西叫做糧食。為什麼我們把人叫做是一種東西呢?主要源自於元帝國的統治思想,把所有的老百姓分成了一二三四等,而漢人和南人分別是第三等和第四等。針對於此,可能某些老百姓在元帝國的思想認知當中連東西都不如。

    所以接下來我們就需要詳細闡述,元帝國是怎樣解決這三個物件需求的。

    缺人怎麼辦?

    大家要知道,但凡是動用大型的工事、大型的建築都需要大量的人,而這一部分人有有一部分是直接從監獄裡面拉過來的,而另一部分則是就地徵調。

    那麼我們單純的探討就地徵調,元帝國是怎麼徵調呢?答案是直接徵。元帝國似乎沒有想過這樣做的後果,單純的是把所有的老百姓歸納歸納、收攏收攏放在一個地方,並且告訴他們:從今天開始你們每天要幹什麼,每天要工作多久,至於薪酬福利等等問題從來沒有談過。

    簡單講的話,這一群老百姓全都是被迫來到這裡去修黃河的,而元帝國並沒有給他們應有的福利,也沒有應有的報答。

    缺錢怎麼辦?

    我們在上一個小環節當中講到了缺人怎麼辦?而在這一個環節當中則會告訴我們:缺人的同時能夠帶來錢財的額外盈利。

    很簡單,大家都要去徵徭役,而很多人又知道一旦去徵徭役,很可能是活著回不來了,既然活著回不來,就得想盡一切辦法去逃命。

    有一部分人背井離鄉,直接一溜煙兒的跑到大山溝子裡面過原始人的生活,只不過這一部分人一旦被抓住下場是很慘的,而另一部分人則動起了歪心思,透過賄賂元帝國的官員、透過賄賂元帝國的執法者,然後讓自己的家族、讓自己家裡面的男丁不用去做徭役。

    於是元帝國之前缺的錢有了,而且這一部分錢還可以補貼上下官員,大家都有的撈。

    缺糧食怎麼辦?

    針對於缺糧,元帝國做了兩個舉動,第一個舉動是把老百姓家裡面的糧食通通的拿過來,咱們見過朱元璋這部電視劇或者與朱元璋相關的傳記就會發現:朱元璋的父母都是餓死的。可即便是餓死的,在餓死的前一天,當地的官員還要讓他們強行納糧,如果不納糧的話,把他們的種糧都要搶去。

    這樣的電影或者電視劇有那麼一點點的誇張,可也僅僅是一點點的誇張而已。部分元帝國的執法者甚至比這些人還要過分,還要令人作惡。

    層層剝皮

    元帝國對於黃河進行大範圍的修繕,進行了大力度的撥款,而這一部分金銀錢財,從上級官員到中級官員到基層官員:層層剝皮。

    至於到最後究竟有多少銀兩是用在修整黃河上,誰也不曉得。但是老百姓們很難過,為什麼老百姓很難過呢?因為他們沒有糧食吃了。

    讓老百姓餓著肚子幹活,這就已經成了一個導火索。

    這一次我們就不難理解,如果在我們再一次回到元帝國,再一次面對這樣困境的時候,不得不發出一個感嘆:不修黃河要比修繕黃河更好。因為脫脫盡管是一位優秀的政治家,卻不是一位優秀的實踐家,他根本不知道元帝國已經腐朽得不像樣子了。

    一個民謠的誕生

    可憐的老百姓

    在前文當中我們已經講過,老百姓們是被強行徵調過來的,他們沒有話語權,沒有自由決策權,甚至連來或者不來都沒有選擇權。

    更可怕的是這一部分老百姓是被隨機拉攏過來的,一抓就抓了十五萬,把這十五萬人安排在這樣的破地方,就很有可能發生動亂。但是元帝國從來沒有想過這樣的事情,因為他們有足夠的魄力,有足夠的能力去應對這些複雜的現象。

    之所以他們有足夠的魄力,是因為他們一直認為自己是馬背上的民族,哪怕這個馬背上的民族已經腐朽,哪怕騎了若干年已經變得老朽不堪了,但是他們仍然認為:這些普通老百姓是不敢反抗的。

    一個小小的歌謠

    就這樣,老百姓被抓起來,並且強迫他們進行勞動。而在黃河修繕完畢之後又把他們隨意的安置,根本不去管理他們,就導致這一部分老百姓變成了流民。

    歷史上的流民有多可怕,我們可以看一下明朝末期崇禎執政的時候:一大夥一大夥的流民,就不難發現元帝國正在犯一個致命的錯誤。

    但是在這致命的錯誤之上,還有一個小歌謠,這個歌謠叫: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

    而這個民謠如果往前追究的話,主要是彌勒佛降生人間,天下大亂的宣傳語。而彌勒佛降生人間天下大亂的宣傳語,與此同時伴隨著另一個物件的誕生,這個物件叫做明王。而明王又不是單獨出現的,它有著自己的教派叫做:明教。

    好了,封建王朝的老百姓就稀罕這玩意兒、就迷信這玩意兒,現在這玩意兒主動的擺在了明朝老百姓的面前,老百姓們即便不躁動也難了。

    緊隨其後的便是斬白馬烏牛起義,在緊隨其後,就是韓山童發動了一次又一次的叛亂。當然,這件事情最終以一個不可預測的方式走向了歷史的拐點,並且最終的勞動果實是被朱元璋拿到的。針對於這一點,咱們不作過多的闡述。

    歷史的真相透過上面的闡述和詳細的論證,我們不難發現:因為修黃河,所以把老百姓強行會聚在一起,把老百姓強就會聚在一起,就有了油水可撈。而撈完油水之後便不管這些老百姓,於是就出現了明教、就出現了義軍、就出現了小明王,所以當這一連串的變化出來之後,整個元帝國已經扛不住了。

    但是真實的情況是這樣嗎?並不是。我們之前也說過:這僅僅是一個催化劑,這僅僅是一個導火索,在這個催化劑和導火索之前還有著一個致命的問題,這個致命的問題就是元帝國本身已經腐朽落寞了。

    皇帝頻繁更換

    大家都知道元帝國執政也就90餘年,可是在這90餘年裡面皇帝頻繁更換。

    這樣的皇帝頻繁更換,這樣的皇帝短時間之內大範圍的調換,往往就會造成政局的不穩、政局的動盪。而這種政局的動盪在元帝國末期的時候越發頻繁,皇帝的更換也越發的快。

    之前我們曾經做過一個皇帝權力的分散圖,會發現:正常情況下,皇帝手中是牢牢掌握著權力的,但是把正常情況刨除在外,還有一部分非正常情況,那就是權力並沒有在皇帝手中,而是在其他的臣子手中。一旦皇帝的權力在其他臣子手中就會出現權力的爭奪,包括皇帝和臣子、皇帝和後宮、皇帝和宦官之間的權力爭奪,一旦出現了權力爭奪,就很容易出現大混亂。

    老百姓的等級劃分

    在元朝執政的時候,我們會發現老百姓並不是平等的,也不是獨立的,恰恰相反老百姓是附庸於元帝國的,而且元帝國把老百姓分成了一二三四等級,最高等級為蒙古族,其次為色目人,在最後才是漢人和南人。

    這樣的等級劃分有問題嗎?有很大的問題,比如一個蒙古人殺掉一個南人,只需要賠償幾個牲畜就可以解決,可是如果一個南人去罵一個蒙古人、去得罪一個蒙古人,很有可能招來殺身之禍。

    而在元帝國執政的時候,有著這樣一個極其糊塗的規定:一旦蒙古人欺負南人的時候,南人絕對不可以積極主動的反抗,只能透過官府來維護自己的權益。而這個時候官府又被蒙古人控制的,所以很多南人根本沒有辦法直接維護自己的權利。

    歷史啟示錄

    元朝的滅亡可以說是:由治理黃河所引發的導火索,以及在這個導火索的運作當中,元帝國所表現出來的諸多愚鈍、糊塗的做法帶來的。

    但是治理黃河本身是一件好事,也沒有辦法成為決定性因素,真正的決定性因素則是:元帝國的統治出現了大問題,元帝國的制度出現了大問題。

    曾經有一位哲學家說:元帝國的統治從來沒有把咱們華夏的土地當成他們自己的土地那樣珍惜,僅僅是當成了後花園:玩夠了,糟蹋夠了,拍拍屁股,扭頭就走了。這樣的一種統治風格,就註定了元帝國的統治不持久、不長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插畫藝術有哪些熱門留學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