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晏殊,從小聰明好學,5歲就能創作有"神童"之稱?
9
回覆列表
  • 1 # 博史通今

    宋詞是中國文學森林裡的參天大樹,在宋朝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而有個人,他在宋詞的歷史過程中,起了莫大的作用。同時,他的宋詞水平也非常高。這個人就是晏殊。

    晏殊是北宋早期的文學家,他官至宰相,是一代詞宗。他對宋詞的推廣尤為重要,他的門生包括歐陽修、范仲淹、王安石、韓琦、富弼等大名鼎鼎的人物。

    晏殊像

    1. 殿上換題篇: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北宋初,5歲少年晏殊能按題寫詩,被江南巡撫稱為驚世天才,14歲那年,晏殊被以"神童"名義入汴梁參加進士考試,他表現出超過成人的才思,下筆如有神,第一個交卷,金榜題名。

    那日秋高氣爽,所有的進士都要參加殿試,大殿的龍椅上,宋真宗趙恆似乎沒有為殿試做好準備,他想了一會,讓眾人以:詩、賦、論為題,眾考生作答。所有人都在沉思,從第二排擠出一個少年,氣宇軒昂,聲音清脆毫不膽怯。他直言,這道題他和在場的所有人,前天考試的時候做過,能否請皇上更換?

    宰相寇準驚訝的下巴都快掉了下來,殿試的題目是宋真宗臨時發揮的,在場的很多人都知道這個題目跟筆試的題目相同,只有宋真宗不知道。這個晏殊,果然語出驚人。宋真宗瞭解後,果然換了一題。後來晏殊對答如流,宋真宗看著這位才華橫溢,真誠坦蕩的少年,內心十分喜歡,就留在了朝中。

    2. 宦海沉浮篇: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殿內暖閣中,宋真宗還在和大臣商量事情,忽然一位小太監手捧紅木盒子,緩緩入內。真宗打斷了其他人講話,開啟盒子,看到兩張紙片,捋須頷首,非常滿意。原來宋真宗每次問晏殊問題,都會用紙片把問題寫下來,讓人給晏殊送去。晏殊回答完後,因為知道皇帝日理萬機,不一定會想起來原來的問題,所以就用木匣把問題和答案一起送來。如此心思縝密,其他大臣也不得不佩服。

    宋真宗死後,年僅12歲的宋仁宗趙禎繼位,晏殊因為提出"垂簾聽政"的建議,深得太后和老臣們的支援,後來因為氣盛,在玉清宮門前,以朝笏毆打侍衛,問罪被貶。

    3. 扭轉戰局篇: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不如憐取眼前人。

    晏殊被貶應天府,他極其重視教育,重建應天書院,培養了大批人才。應天書院與白鹿洞、石鼓、嶽麓合稱宋初四大書院,影響深遠。朝廷看到了晏殊的政績,逐步升遷為左丞相。

    公元1032年,西夏李元昊稱帝,西夏軍襲擾陝西,宋將無能,屢屢退守。晏殊當時分析形勢,找到針對原因,做了諸多改革,促使在外將領,有獨立決策權,很快宋軍反敗為勝。

    4. 恩寵離世篇:人面不知何處,綠波依舊東流。

    宋仁宗慶曆二年,晏殊官至宰相。此時晏殊門生滿天下,很多他的學生都已經身居高位。但是晏殊卻重來不自傲。12年後,晏殊病重,請求回鄉養病。宋仁宗關懷備至,不讓晏殊回家,讓京城的很多太醫來給晏殊看病。晏殊要辭去官位,宋仁宗也不準,他準晏殊不用處理政務,只需要每隔5日來給自己講課就行。

    那年六月,陰,滿天烏雲在天空中徘徊幾日,就是沒有半點雨水下來。晏殊的門生門絡繹不絕的來看望他。晏殊自知大限將至,給宋仁宗寫下絕筆奏章,說自己老了,可能要走了,感激陛下一直的關懷。當宋仁宗收到時,晏殊已經離世,宋仁宗罷朝三天,為晏殊哀悼。

    晏殊小令:採桑子

    晏殊,字同叔,北宋著名的文學家,政治家。也是一代宋詞詞宗,他和他的兒子晏幾道合成"大小晏",是北宋婉約派代表人物。他一生功績諸多,如政治上,舉賢薦能,門生遍天下。軍事上,力抗西夏,憂勤家國。文學上,才華橫溢,工詩善文。北宋歷史上有他的成就者,少矣,他的學生歐陽修和王安石也不能望其項背。

  • 2 # 好玩的國學

    晏殊:小園香徑獨徘徊

    晏殊,字同叔,江西臨川人。他是北宋時期的詞壇大家,被譽為“導宋詞之先路者”。他一生悠遊富貴,在政治上雖有過數次被降職使用的經歷,但每次挫折都能成為他向上攀登的基石,仕途一直是螺旋式上升,最後官至宰相,位極人臣。在文學上,晏殊著述頗豐,其詞集《珠玉詞》,南宋王灼在《碧雞漫志》中評價,“風流蘊藉,一時莫及,而溫潤秀潔,亦無其比”。他是北宋第一位大量創作令詞的重要作家,把令詞的藝術品位推向了一個新的水平,掀開了宋初令詞創作的新篇章,後人評價他是“倚聲家之初祖”,可謂是名譽地位雙豐收。

    中國古代文人從政的歷史,就是一臺充滿了悲歡離合的催淚大劇。在這個舞臺上,悲劇多,喜劇少;血淚多,歡笑少。真正登上政治舞臺,實現平生抱負的文人少之又少,但晏殊偏偏做到了。晏殊是貧家子弟,雖不至於像歐陽修一樣一窮二白,買不起紙筆,只能靠借書和在沙地上寫字,但情況也好不到哪裡去。但晏殊靠自己的勤奮努力和誠實淳樸、樂於助人的優秀品格,一生中屢有貴人相助,身歷北宋真宗、仁宗二朝,且兩個皇帝都曾對他“倍加信愛,受特遇之知”。他從八九品的科處級芝麻小官,仕途一帆風順,三十歲時就做到了廳級幹部,後相繼做過禮部、工部、刑部、戶部、兵部的領導,反正宋代六部的首腦,他做了五個,他還做過樞密使,相當於掌管兵權的國防部長,最後封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官至宰輔,封爵臨淄公,可謂是位極人臣。

    晏殊的一生,是富貴閒遊的一生,人間所有的富貴,晏殊都曾經品嚐過,被人稱為“太平宰相”。宋代黨爭尤為激烈,即使在北宋前期,朝廷內的黨爭也已漸露端倪,後來也一直沒有停歇過,我們不禁要問,在這樣險惡的環境下,晏殊何以做到享盡富貴全身而退?他的弟子歐陽修在晏殊去世後寫的挽辭中給了我們一個初步的判斷,他這樣寫道,“富貴優遊五十年,始終明哲保身全”。前一句話高度概括了晏殊幸福安然的一生,後一句話則點出了問題的答案。晏殊在數十年的官場生涯中,始終奉行明哲保身的官場哲學,大事不糊塗,小事裝糊塗,與世無爭、與人為善,這一點,和晚清名臣曾國藩有些相似。

    官場講話的藝術

    晏殊的成功,絕不僅僅是運氣好那麼簡單,而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晏殊是個天才兒童,五歲就能作詩為文,聞名鄉里,比黃庭堅等一幫少年天才還要牛。北宋名相張知白在巡視江西的時候,有人在張知白麵前推薦了晏殊。張知白就把晏殊作為神童推薦給朝廷。恰逢科考之年,十四歲的晏殊與來自全國各地的數千名考生同時參加考試,在那場決定他命運的考試中,他表現出異於常人的冷靜和從容,文章倚馬可待援筆立成,宋真宗看了他的文章後,非常讚賞,賜同進士出身,從一個十四歲的毛孩子,一下子進入宋朝的官場,相當於做了鄉科級的領導幹部,晏殊可謂是一舉成名天下知。在進入複試環節後,晏殊拿到考卷,心中大喜,原來這道題是他曾經做過的。晏殊就老老實實地告訴真宗,這道題我做過的,請求另外出題目。結果重出考題後,晏殊依然得了高分。晏殊的天真、誠實和才華深深打動了宋真宗。宋真宗一高興,授其秘書省正事,留秘閣讀書深造。相當於在中央辦公廳做秘書,一邊工作,一邊深造。

    官場就是江湖,是江湖就有刀光劍影。在充滿算計和陰謀的封建官場裡,怎麼說話是一門藝術。在官場“潛規則”的作用下,願意講真話者沒有人聽,願意聽真話者沒有人講,這是封建官場充滿謊言的主要原因。有這樣一個故事,兒子即將赴任某地一把手,臨別前,向現已退居二線的老父請教為官之道。父親以十二字相贈:不說假話,不說真話,只說空話,兒子大悟。但晏殊偏偏是反其道而行之,一句誠實的話,巧妙地展示了自己忠厚淳樸的高尚品德,又贏得了宋真宗的信任。這個才華橫溢的少年,即將成為北宋政治舞臺上冉冉升起的新星。

    宋朝是一個相當文藝的時代,它的主流價值觀就是享樂主義。特別是在王朝的前期,國家太平無事,經濟高度發達,娛樂行業高度繁榮,各級官員們自然就該吃吃該喝喝,出入高檔酒樓和娛樂場所,過著醉生夢死的生活。用現在的話就是,官員們“卡拉OK熟唱百首,賓館菜譜倒背如流,中外名勝處處遊遍,麻將骰子樣樣拿手”,大家都是娛樂高手。但當時晏殊很窮,沒錢出門遊玩宴飲,只能眼巴巴地呆在家裡看書學習。宋真宗發現其他大臣每天革命小酒天天醉,唯獨晏殊在家勤奮讀書,很是奇怪。一天,宋真宗召見了晏殊,好奇地問,你看別人都玩得花天酒地,而你卻活得清湯寡水,這是為什麼呀?晏殊再次展現了他誠實淳樸的品格和高超的語言藝術,回答說,我其實也很眼紅這種快樂的生活,但是我兜裡沒錢啊。這句回答具有一石三鳥之妙。首先,巧妙地告訴皇帝,我是一個清正廉潔的人,絕沒有貪汙受賄拿回扣的現象。其次,顧及了其他臣子的臉面。他要是說,我沒有寇準宰相那麼有錢之類的話,就相當於給自己脖子上下了個套。第三,在皇帝面前適當地裝傻和“賣萌”,這種接近於自嘲的回答方式,深深打動了宋真宗。於是年紀輕輕的晏殊去做了太子的老師,打下了以後官至宰相的堅實基礎。

    所以,誰說官場上只有爾虞我詐的謊言和欺騙,偶爾為之的誠實,也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這一點,晚清名臣李鴻章可謂深得晏殊的真傳。1898年,慈禧太后發動“戊戌政變”,維新人士死的死逃的逃瞬間作鳥獸散。此時和李鴻章有過節的人乘機到慈禧太后面前告狀,說李是維新派。為此,慈禧問李鴻章,有人說你也是維新派,有沒有這回事?對慈禧太后的問責,李鴻章巧妙地說了實話,我確實是的,但我卻從來都不過問廢立之事;如果不維新能讓國家富強的話,中國早就富強了,為什麼還要等到今日還是如此呢?如果說主張變法者就是維新黨的話,臣無可逃。慈禧聽後,對李鴻章的顧慮煙消雲散。因言取禍本是官場常見現象,但晏殊、李鴻章本著“心誠自有動人語”的原則,不僅無禍,反而有福,這就是誠實的力量。

    做官一陣子,做人一輩子

    電視劇《潛伏》中,老謀深算的站長吳敬中意味深長地說,沒有人情的政治是短命的。所謂朝裡有人好做官,肥水不流外人田,在官場靠的就是“官系網”。晏殊能從一個寒門子弟而一躍成為宋朝宰相,除了他個人的努力之外,更重要的是,他營造了一張緊密的關係網。所以,晏殊是營造官場人脈圈的絕頂高手。

    歐陽修在《晏公神道碑銘》中說:“公為人剛簡,遇人必以誠,雖處富貴如寒士,樽酒相對,歡如也。得一善,稱之如己出,當世知名之士如范仲淹、孔道輔等,皆出其門,及為相,益務進賢材。當公居相府時,范仲淹、韓琦、富弼皆進用,至於臺閣,多一時之賢。”晏殊不僅是個老實人,對待別人也是“一片冰心在玉壺”,他豁達大度,待人以誠。遇到心儀的人才,比親兒子還親。他兒子晏幾道也是個大才子,與他並稱“二晏”,詞作水平猶在其父之上,與秦觀一起號稱“古之傷心人”,但在晏殊死後家道敗落潦倒一生。這一點,晏殊是“有責任”的。俗話說,有權不用枉做官,但晏殊把慧眼都聚焦到其他青年才俊身上,對他們關愛有加,但沒聽說他利用個人關係,給兒子們謀個一官半職。這一點,在裙帶政治盛行的中國封建官場,是很少見的。大奸相蔡京的兒子蔡絛的《西清詩話》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宋祁乃當時年輕詞人中的佼佼者,人長得帥,詞寫得妙,因《玉樓春》詞中有“紅杏枝頭春意鬧”句,世稱“紅杏尚書”。晏殊很喜歡他,邀他終日一起飲酒賦詩,為了達到朝夕相處的目的,竟然在自己府邸附近幫宋祁搞了幾間房子讓他住,方便往來。雖然據說後來宋祁以怨報德,但晏殊也沒有睚眥必報,只是寫了一首詞諷刺這個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弟子而已,可見晏殊的度量很大。

    晏殊的門生故吏遍天下,當時許多手握重權的達官顯宦,如王安石、歐陽修、范仲淹、孔道輔、韓琦等皆出自其門下,他的女婿富弼同樣官至宰相。在他一生的官場生涯中,他親手提拔的各級各類官員,更是如過江之鯽不可勝數。以致有人在晏府庭前貼了一副對聯,“門前桃李重歐蘇,堂上葭莩推富範”。這一點,遠勝同樣門生眾多的曾國藩。因為,受到曾國藩知遇之恩的一些學生,後來對曾國藩是一肚子意見,甚至公開決裂,比如左宗棠,而晏殊則一直享受著學生們對他的尊敬和愛戴,哪怕是耿直的歐陽修,雖然對老師晏殊頗有微詞,還是一生以師禮相待。晏殊的經歷告訴官場中人,“為官一陣子,做人一輩子”的道理。

    官員的擔當

    後人評價晏殊是“太平宰相”,一生吃喝玩樂,熱愛歌女舞姬,醉心於宴樂之中,沒幹過什麼正事。現在看來,是很不公平的。晏殊能執掌宰輔之位十餘年,頗受真宗、仁宗二帝的信任,不是隻會拍馬屁、和稀泥就可以的。他學識淵博,辦事幹練,真宗每遇疑難事,常常偷偷地寫在小紙條上,向晏殊請教,晏殊也將自己的答奏慎密封呈,多獲真宗採納,被看成皇帝最得力的左膀右臂。這一點,遠勝奉行“多磕頭,少說話”官場秘訣的清朝三朝大學士曹振鏞。

    乾興元年,年僅12歲的仁宗繼位,宰相丁謂、樞密使曹利用想獨攬大權,晏殊提出請劉太后“垂簾聽政”的反制之策,得到大臣們的支援。晏殊後來因違反劉太后的旨意,反對張耆任樞密使,遭貶到應天府。但晏殊沒有被挫折擊倒,本著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理念,高度重視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開創大辦教育之先河。他大力扶持應天府書院,力邀范仲淹到書院講學,培養了大批人才,使應天書院和白鹿洞、石鼓、嶽麓等三大書院並駕齊驅,合稱宋初四大書院。後來晏殊因得罪太后,幾次被降職使用。但他能夠堅持以柔克剛、以靜制動,在時機成熟時,在軍事上屢出良策。當時李元昊稱帝,建立西夏國,並出兵陝西一帶,而宋軍屢屢敗退。晏殊全面分析當時的軍事形勢,從失利中找原因,針對存在的問題,奏請仁宗後,辦了四件加強軍備的大事,由此,宋軍很快平定了西夏的進犯。

    晏殊在壯年時,相繼遭遇喪父喪母之痛,也曾希望按照習俗辭官歸鄉守喪三年,卻被宋真宗以國事繁多為由,提前召回,對此,晏殊毫無怨言,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宋真宗也對晏殊非常倚重,達到了“事無鉅細,皆諮訪之”的程度。用今天的標準來看,晏殊是個克己奉公、兢兢業業的優秀公務員。

    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遊

    “因為曾經擁有,所以害怕失去”。“太平宰相”晏殊日子過得相當滋潤,幸福指數爆棚。但在晏殊的心裡,總有陶淵明“盛年不再來,一日難再晨”的恐懼。這一點,在他的“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的名句中體現得尤為明顯。他哀嘆人生苦短,感慨花開總是伴隨著花落,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晏殊開始了他及時行樂的人生歷程。

    葉夢得《避暑錄話》記載:“晏元獻公雖早富貴,而奉養極約,惟喜賓客,未嘗一日不宴飲,而盤饌皆不預辦,客至旋營之。”每天過著呼朋喚友、大宴賓客的豪奢生活。有一種說法,世界上的優秀藝術品都是無所事事的人創造出來的,所以他的詞多表現詩酒生活的悠閒情致和貴族的無所事事的閒愁。晏殊生活豪奢,更是個炫富高手,但他的詞中絕不會出現金玉之類的富貴之詞,認為這是典型的土豪氣息,他追求的是富貴的意境和氣象,所謂“不著一字盡得風流”。詞人李慶孫填了闕《富貴曲》,裡面盡是諸如“軸裝曲譜金書字,樹記花名玉篆牌”之類的描述。晏殊看後極為鄙視,淨扯些金玉之類的,完全是沒品位的“土豪金”,骨子裡透著一股窮酸寒傖氣。而晏殊的炫富之作要高雅的多。“樓臺側畔楊花過,簾幕中間燕子飛”、“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窮人家哪裡會有樓臺、簾幕和梨花院落,所以我敢說,僅靠那點工資,晏殊算不上最富的,但晏殊的炫富方式是最有文化品位的。

    晏殊仕途一生雖然輝煌,但也曾經三次被貶。人生的旅途無法預測,但眼前的快樂可以把握。所以,“人生不滿百,常懷千歲憂”的人是愚蠢的,眼前的快樂是現實的,是可以把握的。這首《浣溪沙》充分反映了晏殊立足現實及時行樂的精神追求。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閒離別易銷魂。酒筵歌席莫辭頻。

    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不如憐取眼前人。

    “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你的眼淚歡笑全都會失去”,鄭鈞的這首歌,在我們讀大學的時候曾經流行過,他讓還處在青春年少的我們,心裡含著淡淡的憂傷。但對於經歷過風雨、創傷和富貴榮華的詞人來說,這種憂傷會更加明顯。時光易逝、酒筵易散、美景不再,既然“落花風雨更傷春”,那“不如憐取眼前人”。還是《浣溪沙》。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上闋似乎是懷舊,但是在懷舊中讓人有物是人非的傷感。下闋中的“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乃千古名句,和唐代詩人劉希夷的《代悲白頭翁》中有“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一樣,寫盡了青春易老、時光無法挽留的傷感和無奈。當享盡了榮華富貴之後,晏殊身上也瀰漫著淡泊功名、樂天知命的情懷。《酒泉子》:

    三月暖風,開卻好花無限了,當年叢下落紛紛,最愁人。

    長安多少利名身。若有一杯香桂酒,莫辭花下醉芳茵。且留春。

    暮春花謝,感人生之易逝,名利之虛逐,絕非僅僅嘆老嗟傷之閒愁,這一點,頗似李後主的“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的意境,只不過沒有了李後主的血淚悲憤。《喜遷鶯》:

    花不盡,柳無窮,應與我情同。觥船一棹百分空,何處不相逢。

    朱弦悄,知音少,天若有情應老。勸君看取利名場,今古夢茫茫。

    在晏殊看來,名利已然成為身外之物,古往今來名利場好似大夢一場。《紅樓夢》中說,“欲知命短問前生,老來富貴也真僥倖。看破的,遁入空門;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這一段警語,正合這首詞的意境。

    晏殊一生的感情經歷很簡單,他的前兩任妻子都早早離他逝去,最後一任妻子據說擅“河東獅吼”,是個彪悍無比的“女漢子”,跟文藝多才、多愁善感的晏殊不是一路人。晏殊家裡歌女舞姬扎堆,但晏殊沒有“近水樓臺先得月”,和她們並無緋聞出現,一方面說明晏殊自律甚嚴,或許也有可能是這位妻子管得嚴吧。但晏殊還是寫了很多千古傳名的相思詞,真的不知道晏殊在憑空思念誰。《蝶戀花》: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這首詞字字珠璣,全是名句。“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此二句最為神奇,不見愛人的相思之苦,竟然怪到了明月的身上,嗔怪明月不懂我的心思,竟然穿堂過戶照到我的內心最隱秘的傷痕,可稱得上是精妙。“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被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稱為“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境界之第一境界也”。此句是寫一想到愛人在天涯之外而無法見面,心中生出幾多惆悵、悲壯滋味。“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想寫封信給她或他,但山高水長,愛人在哪兒呢。整首詞溫婉多情意境悠遠,粗豪如我的北方大漢,也已經被這綿綿情思所感染。

    晏殊一生踐行圓融無爭、與人為善的生存哲學,身上承載了中國傳統文人深刻的憂患意識和社會責任感。他公忠謀國兢兢業業,是傳統儒家修齊治平的典範。但在傳統中國極權體制下,包括晏殊在內的知識分子如履薄冰戰戰兢兢,生命朝不保夕的恐懼始終是他們揮之不去的夢魘,因此,藏鋒隱智、以退為進的生存哲學就成為他們恪守的另外一套人生準則。這兩套準則時隱時現或明或暗,深刻影響了晏殊的一生。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如何走出困境?晏殊用他一生寫下了一本奇書《解厄學》,可以看作是一部中國版的《人性的弱點》。他提出“馭情為先,而後可馭人生”的論述,在這個紅塵滾滾物慾橫流的世界,不啻一管清醒劑,時時提醒我們,無論是做人還是為官,要先駕馭好自己狼奔豕突的內心。

  • 3 # 史河奇談

    導讀

    想必大多數人認識晏殊,還是從那首《浣溪沙》開始:“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既然樓主提到了“神童”,那麼我便以“神童”這個領域作為切入點,拿另一位與晏殊密切相關的“神童”做對比,讓大家對晏殊有一個直觀的瞭解。

    神童亮相

    古代的科舉制度下,常常設有一門“童子科”,如其字面意思,就是為古代聰明過人的小朋友而量身打造的“科舉”,發展到宋朝時,參加童子科的門檻只需滿足兩個條件:一、年齡小於15歲;二、聰慧過人,具體體現在具備優良的記憶能力,熟練背誦詩詞,並且具備一定的創作能力。

    如此一來,這項制度簡直是為晏殊這位神童量身定做。他5歲便能吟詩作賦,輕鬆便符合了應試的兩個條件。但他此時也許尚不知自己的過人之處,晏殊的知遇之恩要談到當時被貶的宰相張知白,他被貶江南時聽聞了晏殊的事蹟,親自對小晏殊進行了一番考核,果然名不虛傳,於是建議晏殊前往汴京參加童子科。

    1005年,正是宋真宗趙恆當政時期,這一年晏殊14歲,在汴京參加童子科考試時還發生了一個小插曲。當時這位神童分到的考題,剛好是此前他做過的,按理說這種情況應該偷著樂才對,但晏殊卻義正言辭地向皇帝說明了緣由,並要求更換考卷,由此可見晏殊雖是神童,但更是個有原則的人。

    宋真宗很滿意晏殊的才學品德,賜予了他進士身份,任職秘書省正字(從八品),晏殊從神童的角色搖身一變,成為了一名少年“官老爺”。

    花開二度

    本來出現這麼一位神童已經是殊為不易了,偏偏過了些年頭後,又一個3歲神童問世了,1016年的童子科考試,虛歲4歲的蔡伯俙一路殺到殿試,再次驚豔了宋真宗,他同樣被賜予進士身份,任職秘書省正字。因為兩位神童的起跑線差不多,因此常常被列在一起比較。

    花落誰家?

    晏殊與蔡伯俙兩位天才神童都是天資聰穎的少年,他們有一份共同的工作,那就是作為太子趙禎的伴讀。這可就相當於與未來的皇帝有了一份“青梅竹馬”的交情了,但是兩人最後取得的成就卻千差萬別,中間發生了什麼?

    童年時期的太子趙禎對蔡伯俙青睞有加。究其原因,就是蔡伯俙“太會做人”了。每逢太子進行學業測試時,常常會求助於兩位伴讀,但這種行為卻被晏殊十分果斷的拒絕了,反而是蔡伯俙常常幫助太子“作弊”。在處理與太子的情感關係時,蔡伯俙雖是孩童,卻頗懂人情事故,甚至當太子邁不過去門檻時,蔡伯俙還會彎下腰來讓太子踩著自己過。反而“古板”的晏殊不怎麼討太子歡心。

    按照劇本,太子趙禎成為皇帝后恐怕便是蔡伯俙扶搖直上之時,然而結果卻恰恰相反。趙禎成為皇帝后,晏殊在仕途上平步青雲,最終已經到達出將入相的地位。而另一位神童蔡伯俙卻一生碌碌無為不受重用,最高的職位也止步於四品官司農卿。

    原來小太子長大成皇帝,他知道秉持原則,踏踏實實的晏殊才是能堪重用的人才,而蔡伯俙善於投機倒把,則無法重用。

    結語

    想必大家也看出來了,“神童”雖然是晏殊的一道光環,但最終決定成就高度的,卻是他的品德。我想,這個道理放在現在也是不過時的。

  • 4 # 萬卷縱橫眼欲枯

    晏殊,字同叔,撫州臨川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政治家。在北宋文壇,晏殊以詞著稱,他的小令含蓄婉麗,上承晚唐五代,下啟宋代新聲,被稱為“北宋倚聲家初祖”。

    晏殊從小就聰明好學,據說五歲就能寫文章,是遠近聞名的“神童”。所以,景德元年(1004年),江南按撫張知白就把這個神童推薦給了朝廷。第二年,只有十四歲的晏殊和來自全國各地的數千名考生一起參加了殿試。

    宋真宗親自出題,讓晏殊寫詩、賦各一首。年紀輕輕的晏殊毫不怯場,很快完成了答卷。他的詩賦文采飛揚,真宗皇帝大加讚賞,賜他同進士出身。這時,宰相寇準卻說道:“晏殊是南方人,不可重用。”因為當時宋朝建立不久,許多人都有偏見,認為只有中原人才值得信任。皇帝回答道:“朝廷取士,唯才是舉,豈能有地域偏見?唐朝的張九齡,不也是南方人嗎?”故而,晏殊小小年紀就高中進士。

    幾天後,晏殊又一次參加朝廷舉行的詩、賦、論考試,拿到試卷後,晏殊起身上奏說:“這個題目臣在家中做過練習,請用別的題來測試我。”換了題目以後,晏殊的答卷依然遠在他人之上。他的真誠和才華使得真宗皇帝對他另眼相看,授予他秘書省正事之職。

    少年得志的晏殊從此官運亨通,一路做到了宰相。生逢盛世,晏殊幾十年高居廟堂,他雖然在政治上沒有特別突出的成就,但能慧眼識人,提拔後進,范仲淹、韓琦、富弼、歐陽修等人都是出自於他的門下。

    北宋都市文化發達,歌舞昇平,一眾朝臣過著優雅的貴族生活,他們以詩詞酬唱,形成了著名的“江西詞派”。晏殊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世稱“富貴閒人”。他瞧不起別人在詩文裡堆砌金玉來顯示富貴,嘲笑說:“有人寫‘軸裝曲譜金書字,樹記名花玉篆牌’,富貴哪裡是這種寫法?分明是乞丐對富貴人家的想象。”他認為,像他的詩句“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才是真正的富貴氣象,窮人家怎能有這種景緻?這兩句出自於他的一首《無題》詩:

    油壁香車不再逢,峽雲無跡任西東。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

    幾日寂寥傷酒後,一番蕭瑟禁菸中。

    魚書欲寄何由達,水遠山長處處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高中英語文章單詞認識了,但是不會翻譯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