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奔跑z者

    東晉末年,士族豪門憑藉特權,過著貪婪腐朽的生活,不斷加強對人民的壓迫和剝削,於是浙江東部的孫恩揭竿起義。此時的劉裕經過孫無終的舉薦,在劉牢之的麾下任一名參軍,跟隨劉牢之徵討孫恩。劉牢之大軍進發時,派遣劉裕率領數十人做為先鋒前去查探敵情,結果非常不幸遭遇了數千起義軍,劉裕率領數十人與數千敵軍浴血奮戰,雖然劉裕的部眾勇不可擋,終究因為人數上差距懸殊而紛紛陣亡,而劉裕也失足掉入了河裡,岸上的敵人起義軍聚集過來,試圖斬盡殺絕。正當這個時候,劉裕突然一聲大喝,從水底下猛得躍將起來,手持一把大砍刀如天兵下凡般一邊大喊,一邊砍殺,起義軍哪裡見得這般仗勢,只有為首幾個主將膽敢接近劉裕。憤怒的劉裕揮舞著大砍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砍翻為首主將,餘下的起義軍嚇得膽戰心驚,紛紛丟盔卸甲,狼狽逃竄。而此時的劉裕卻根本停不下來,手持大砍刀獨自一人追砍數千人!而這一幕剛好被趕來支援的劉牢之的兒子劉敬宣看到,驚歎不已。劉敬宣率眾趁勢掩殺倉皇逃竄的起義軍,斬殺一千餘人。自此劉裕聲威大震,並升了官職。此後劉裕率軍繼續征討,數次擊敗孫恩,最後無路可走的孫恩跳海自殺。

    掌握朝政,統一南方,率軍北伐

    孫恩的起兵沉重地打擊了東晉的統治,雖被平叛,但卻只是治標不治本。孫恩之後,東晉將領桓玄舉兵反叛朝廷,率軍攻入建康,殺死了東晉權臣司馬元顯,奪了劉牢之的兵權,後來劉牢之自殺身亡。桓玄還將朝廷要職都安排給了自己的宗室,將兵權給了自己的堂兄桓修,一時間權侵朝野,無人能出其右。此時的劉裕審時度勢,暫且投靠桓玄韜光養晦。公元404年,劉裕以打獵為名,聚集了數百人殺死了桓修,之後率兵入建康,坐鎮京師。桓玄眼見大勢已去,仍挾持天子向西邊江陵逃去。劉裕指揮各路人馬西進追殺,桓玄又被逼逃往西川,後被部將所殺。公元405年,劉裕迎晉安帝復位。為獎勵劉裕再造晉室之功,晉安帝封劉裕為車騎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事,至此劉裕掌握了朝政,成為東晉政權的實際掌控者。此後劉裕南征北討,一改之前東晉朝廷氣象,親率大軍破南燕,擊盧循,克劉毅,滅譙縱,驅司馬休之,統一了南方。緊接著劉裕又率軍北伐南燕,斬慕容超,之後破北魏,亡後秦。

  • 2 # 噼裡啪啦嘞

    熟悉歷史的朋友都知道,東晉可是世族大家的天下,而作為草根的劉裕,在成長的過程中學會了政治眼光,以及不斷學習掌握了卓越的軍事能力,這是非常厲害的人物。其實他當年就是從小兵做起,最後實現了逆襲,成為東晉時權力最大的權臣。為什麼他能夠得到這個機會呢?其實是有原因的。第一個原因是當時的皇帝,也就是晉安帝是一個白痴,不識冬夏,說話也不清楚。所以當時社會是非常混亂的。

    既然皇權沒有了威信,那必須就會出現將軍自立,而權臣出來當道了。而另一個方面則是當時的內亂經常發生,國家已經處於相當危險的地步。古話說得好,亂世會出英雄,對於劉裕而言就是這樣,他能夠把握機會,而且本身又有這樣的能力。據史料記載,劉裕不僅會治軍打仗,而且很會安撫民心,所以名聲非常大,很多人都來投靠他。

    他平定了恆玄,將晉安帝接回來了,軍功非常顯赫。所以對於朝廷而言,劉裕的功勞非常大。所以還被封為宋王。可以說當時在朝廷,他是一人之下的地位,高得令人羨慕。當然,此時的劉裕已經是權大勢大,不可能甘心被白痴皇帝所驅使,他想法子殺了皇帝。按道理說,輪到他當皇帝了,不過意外的是,他竟然沒有坐這個位置,反而是擁立了原晉安帝的弟弟為皇帝。

    難道這位劉裕不想自己當皇帝嗎?其實不是,他確實是當皇帝,不過當時的他非常迷信,相信會有兩個皇帝的故事,所以再擁立了另一位為皇帝。這時候有了兩個皇帝以後,劉裕就馬上命人寫好禪讓詔書,讓新上任的司馬德文寫出來。這個人可是聰明人,雖然知道只是一個傀儡,不過他非常配合對方,表示自己自願的。

    最後,劉裕終於坐上了帝位,他學習當年的司馬炎,將這位司馬德文封王,安排他到封地去生活。劉裕真的這麼好心嗎?其實不是,在對方往封地出發的時候,他已經安排了大將帶兵在對方的封地上,為什麼這樣?原因很簡單,就是透過自己的兵盯住對方的一舉一動,防止司馬德文造反。所以在自己的封地裡,這位零陵王過得非常悽慘,平時也很小心,看來風險隨時都有。最後他還是被劉裕下令殺死了。

  • 3 # 甘小迪吖

    劉裕出生時,家裡很窮,窮到差點養不活,他的母親因難產去世,父親實在沒錢請乳母,本想將他遺棄,幸虧其他婦女伸出援手,才撿回一命。

    長大後,劉裕和兩百年前自稱漢室宗親的前輩劉備一樣靠賣草鞋為生,同時還躬耕于丹徒田間他幹活用的農具後來還被珍藏在宮中,供子孫瞻仰,以紀念這段艱苦歲月。

    北府兵是發源於京口一帶的一支勁旅,由謝玄所創,軍中多是北方僑民中的驍勇之士,在肥水之戰前秦百萬雄獅壓境的危機中,北府兵負責長江防務,力纜狂瀾,是東晉朝廷的頂樑柱。

    劉裕初入軍營就被將軍孫無終看中任何命為司馬(軍事參謀)。

    晉安帝隆安三年(399年),五斗米道首領孫恩以鬼神符籙忽悠老百姓發起起義。孫恩起義軍迅速佔據江東八郡軍隊一度增長到數十萬,並大肆屠殺土族地主,兵鋒直指京師健康,平定搗亂的重擔落在了北府兵名將劉牢之身上。在平定孫恩起義的戰爭中,劉裕初露鋒芒,被劉牢之看中……

    劉裕帶兵,同行戰友全部戰死,孫恩軍緊追不捨,劉裕獨自奮戰,手持長刀,殺傷甚眾,上司許久等不到劉裕歸隊,帶病尋找,看見劉裕與數千敵軍周旋,在他來之前就已斬殺數人,不禁為他折服……

    與孫恩軍作戰的短短几年間,劉裕戰功卓著,成為北府名將,帶兵鎮受一方!

    義熙元年(405年)晉安帝在劉裕的扶持下重登帝位,劉裕取代恆玄總攬朝政授侍中車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揚州刺史。整個晉朝,從此由劉裕做主,而劉裕的野心不僅如此。對敵人的仁慈就是對自己的殘忍,劉裕對昔日的反楚同盟舉起屠刀。

    義熙八年(412年),佔據荊州的劉毅對劉裕心生不滿,揚言“恨不遇劉邦、項羽,與之爭中原”,要與劉裕奪權。 劉毅當年是反桓楚聯盟的二號人物,如今中央卻沒他的位置。 論文化,劉裕泥腿子一個,大字不識幾個,劉毅好歹還可以吟詩作對,論資歷,兩人都是北府兵出身,都有復興晉室之功。劉毅表面上對劉裕客氣,心中早已不滿。 對於這樣一位不安分的老戰友,劉裕態度很明確,在劉毅暴露後,親率大軍西征,將其黨羽剷除殆盡。

    另一個盟友諸葛長民,一度都督豫州、揚州之六郡軍事,被劉裕委以重任。劉裕出兵討伐劉毅時,將其留在後方。 劉裕如此信任,諸葛長民很慌,私下跟親信說:“昔日醢彭越,今年殺韓信,我也要遭殃了。” 其部下很納悶,劉裕西征荊州,把一家老小都託付給你了,怎麼可能害你呢? 諸葛長民的弟弟勸他趕緊先發制人,以免和劉毅一樣悲劇。 正當諸葛長民舉棋不定,不敢貿然出手,劉裕已經班師,秘密潛回建康。 諸葛長民得知,驚訝之餘急忙入朝求見。 劉裕走下堂來,握住諸葛長民的手,和往日一樣談笑風生,說道,老哥別來無恙,當初我將府中大小事都託付給你,現在也還當你是兄弟,你肯不肯繼續為我效力呀? 話剛說完,沒等諸葛長民表態,事先埋伏好的壯士已經跳出來,將諸葛長民拉倒,當場杖殺。

    在消滅反桓楚聯盟的同時,劉裕徹底平定孫恩、盧循之亂、滅南燕 、滅後秦、滅譙縱收復四川,鮮血和征服成就了劉裕的霸業,昔日以門閥士族主導的東晉朝廷也被徹底架空。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熙二年(420 年),劉裕見時機成熟,逼迫晉恭帝司馬德文禪讓,稱帝建國,國號為宋,史稱宋武帝。

  • 4 # 阿梁遊戲介紹

    只要夠狠,階層的鎖鏈是可以打碎的。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劉裕的祖先,據說可以追溯到漢高祖劉邦的弟弟楚元王劉交。永嘉之亂時,家族隨晉室南遷至京口,淪為陳寅恪先生所說的“次等士族”。

      他的乳名叫“寄奴”,有寄人籬下、身如浮萍之意,一聽就是個苦命人。

    宋武帝劉裕。

      劉裕出生時,家裡很窮,窮到差點兒養不活,他的母親因難產去世,父親實在沒錢請乳母為他哺乳,本想將他遺棄。幸虧其他婦女伸出援手,這才撿回一命。

      長大後,劉裕和兩百年前自稱漢室宗親的前輩劉備一樣,靠賣草鞋為生。同時還躬耕于丹徒田間,他幹活用的農具後來還被珍藏在宮裡,供子孫瞻仰,以紀念這段艱苦歲月。

      劉裕本人更忘不了的,應該還有因賭錢而被人毒打的青蔥歲月。

      東晉時,流行一種叫樗蒲的賭博,類似於後世的擲骰子。

      年輕的劉裕沉迷其中,無法自拔,技術卻菜得很,有一回竟然欠了當地世家大族刁逵三萬錢的賭債。

    樗蒲石刻畫。

      劉裕家裡都窮得揭不開鍋了,自然無力償還,被刁逵綁在馬樁上當眾鞭打,忍受鄰里鄉親的譏笑嘲諷。

      劉裕一向好舞槍弄棒、騎馬射箭,長得身強體壯,任憑皮鞭如雨點打在身上,咬緊牙關不肯低頭,倒是條好漢。

      此時,劉裕的好友、出身琅琊王氏的王謐恰好路過,替他還了賭債,將他解救下來,他也是鄉里少數還敬重劉裕的人。

      王謐曾對劉裕說:“卿當為一代英雄!”

      劉裕一直記著這句話,儘管一無所有,但他從不焦慮。

    與劉裕不同,他的同齡人桓玄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

      一個劉寄奴,一個桓靈寶,光看乳名就帶著鮮明的階級色彩。

      東晉時,琅琊王氏、陳郡謝氏、潁川庾氏與譙國桓氏輪番登場,分庭抗禮,和司馬氏共治天下,將門閥政治推向頂峰。

      桓玄出生於太和四年(369年),是大司馬丞相桓溫的幼子。

      當時正是桓溫的事業巔峰,他帶兵平定蜀地、三次北伐,獨攬朝政十餘年,甚至擅行廢立,儼然是東晉的話事人。

      位高權重的桓溫野心膨脹,甚至有誅滅王、謝,自立為帝的想法。

      有一天,桓溫躺在床上對親信說:“如果一直這麼默默無聞,死後一定會被文、景二帝(司馬師、司馬昭)所恥笑。”

      說到此處,他霍然起身,說出那句千古名言:“既不能流芳後世,不足復遺臭萬載邪!”

      如果不是王、謝兩家屢次從中阻撓,朝廷就該改姓桓了。

      桓溫病重去世時,桓玄才5歲,承襲其封爵南郡公,桓溫的弟弟桓衝接過桓玄的兵權。

      由於桓溫晚年的悖逆之舉,桓氏被定為“反.革.命”,為朝廷所疏遠,不再執掌權柄,但是他們的老底依舊強大。

      當桓衝離任揚州刺史時,地方的文武官員都來相送。

      桓衝對一旁的桓玄說:“這些都是你家的門生故吏呀。”

      年少的桓玄當即掩面哭泣,讓在場的所有人感到詫異。

      或許,桓衝的話可以有兩種解釋。一是桓氏沒落,舊官屬雖多,卻挽不回朝堂上的頹勢;二是桓氏門生故吏遍天下,捲土重來還未可知。

      在以雄豪自處的桓玄眼中,叔父的意思是後者。帶領桓氏奪回大權的理想,像一顆種子深深埋在他的心裡,也讓他從小就養成了自負的性格。

      因受朝廷猜忌,桓玄直到23歲才被任命為太子洗馬,之後又出任義興太守,與當年的桓溫不可同日而語。

      桓玄滿懷憂憤,登高俯瞰,嘆道:“父為九州伯,兒為五湖長!”

      老爹當年是國務院總理,我現在就做個市委書記,實在不甘心啊!

    當桓玄還在為官職低微抱怨時,劉裕連正經工作都沒著落。

      此時,這個窮困潦倒的賭徒結婚了,其妻臧氏的父親是郡裡的功曹。

      當男人有了自己的家庭,自然會變得成熟一些。劉裕不忍心讓妻兒跟著自己受苦,決定謀一份正當差事,於是投身北府兵,開始他的戎馬生涯。

      北府兵是發源於京口一帶的一支勁旅,由謝玄所建立,軍中多是北方僑民中的驍勇之士。在淝水之戰,前秦百萬雄師壓境的危機中,北府兵負責長江防務,力挽狂瀾,是東晉朝廷的頂樑柱。

      劉裕身材高大魁梧,天生就是當軍人的料。初入軍營,劉裕就被冠軍將軍孫無終看中,任命為司馬(軍事參謀)。

      一直到而立之年,劉裕都是北府兵的中下級軍官,雖然看不到什麼前途,至少可以吃飽飯,老婆孩子也不用跟著捱餓。若無戰事,他沒有機會建功立業,就將安穩地度過一生。

    魏晉南北朝戰火頻仍。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

      晉安帝隆安三年(399年),五斗米道首領孫恩以鬼神符籙忽悠老百姓,發動起義。

      孫恩起義軍迅速佔據江東八郡,軍隊一度增長到數十萬,並大肆屠殺士族地主,兵鋒直指京師建康,東晉朝廷為之震懼。

      平定叛亂的重擔,落在了北府兵名將劉牢之身上。

      劉牢之是員猛將,出生於尚武世家,成名於淝水之戰,曾率五千精兵在洛澗大破前秦軍隊。軍事才能一流,政治意識有點兒欠費,這也成為其致命弱點。

      公元4世紀,最貴的也是人才。劉牢之聽聞劉裕在軍中有口皆碑,是個好員工,就將他提拔為自己的參軍府事。

      劉牢之和劉裕一樣,祖上都是南渡京口的彭城人,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而劉裕這個小老鄉,確實沒讓劉牢之失望。

      在平定孫恩起義軍的戰鬥中,劉裕初露鋒芒。

      剛剛隨軍抵達吳地,劉裕率領數十人到前線偵查孫恩軍的動向,沒想到偶遇起義軍數千人。

      若是別人,遇上這種情況撒腿就跑,劉裕卻不這麼幹,帶著這數十人勇猛迎擊。

      結果,同行的戰友全部戰死,劉裕自己也被擊退到岸下。孫恩軍緊追不捨,劉裕獨自奮戰,手持長刀,大聲呼喊,殺傷甚眾。

      上司許久等不到劉裕歸隊,才帶兵前來尋找。正好看見劉裕與數千敵軍周旋,在他來之前就已奮長刀斬殺數人,不禁為他深深折服,驚愕之餘急忙帶著手下前去救援,此役斬獲千餘人。

      劉裕的威名一時傳遍江東,從此成為孫恩起義軍的剋星。

      劉牢之將孫恩趕出會稽後,起義軍只能退入海上,以海島為根據地,成了“海盜”。

      隆安五年(401年),孫恩大軍從海上進攻海鹽城(在今上海松江縣),劉裕築城迎戰。

      當時,劉裕手下兵微將寡,根本無力抵抗起義軍。但劉裕再次展現英雄虎膽,以少敵多,死守城池。

      劉裕命將士在夜間偃旗息鼓,精銳部隊全部埋伏起來。第二天早晨,又大開城門,讓幾個老弱殘兵登上城牆打打醬油。

      城下的起義軍問城上老兵,劉裕何在?

      老兵們答曰:“夜已走矣。”

      這招空城計果然奏效。起義軍信以為真,爭相入城,遭到劉裕的伏兵痛擊,大敗而歸。

      此次吃癟後,孫恩多次攻城,都被劉裕擊退,只好帶兵撤退。

      與孫恩起義軍作戰的短短几年間,劉裕戰功卓著,成長為北府兵名將,帶兵鎮守一方,而年輕時成為一代英雄的理想此時再度浮上心頭。

    劉裕在北府兵嶄露頭角的時候,桓玄也在一步步奪回桓氏的權力。

      當時在位的晉安帝司馬德宗是一個白痴皇帝,分辨不清飢餓寒暑,飲食起居不能自理。朝中大權掌握在宗室司馬道子、司馬元顯父子手裡。

      桓玄年輕時到建康拜見司馬道子時,還受過他羞辱。當時,司馬道子喝多了,當著桓玄的面問他,你爹死前想當反賊,你怎麼看?

      桓玄聽完,嚇出一身冷汗,當即跪地不起,幸虧有人在旁為其解圍,才緩解了這一尷尬局面。

      對桓玄如此自負的人而言,這樣的經歷絕對是奇恥大辱。

      更別說,司馬道子父子偏偏還是一對草包,引發孫恩起義的導火線正是他們釋出的一道糊塗政令:“發東土諸郡免奴為客者”服兵役。

      “免奴為客者”是剛從奴婢升上來的佃客,讓他們充兵役,不僅侵犯了士族地主的利益,也激起了農民的反抗,兩邊都不討好。

      司馬道子父子不得人心,正好給了桓玄可趁之機。

      在得到其父桓溫當年的根據地荊州後,桓玄相繼消滅殷仲堪、楊佺期等地方勢力,都督荊、江八州軍事,威名遠揚。

    元興元年(402年),桓玄上奏司馬道子父子之罪,起兵造反。

      為了和中央抗衡,桓玄派人勸說劉牢之率北府兵倒戈。

      正好劉牢之也看司馬道子不爽,早就想和他們幹一架。劉裕得知此事,感到事情不妙,與劉牢之的外甥何無忌苦勸劉牢之按兵不動。

      劉牢之不聽,反而勃然大怒道:“我怎不知今日討伐桓玄易如反掌?但是,桓玄若滅,朝廷有司馬老賊在,他們嫉賢妒能,我們能保全自身嗎?”

      桓玄集合八州兵力,又有北府兵相助,建康毫無抵抗之力,迅速被攻陷。

      桓玄進京後,將司馬道子父子一黨一網打盡,自任丞相,獨攬大權,終於恢復昔日桓氏的權勢。

      之後,桓玄為絕後患,奪取劉牢之兵權,改任其為會稽內史。

      劉牢之這才知道,自己已禍在旦夕。

      劉牢之找來劉裕商量:“我實在是後悔沒有聽卿言,被桓玄收買。現在若是到廣陵舉兵匡扶社稷,卿願追隨我嗎?”

      劉裕的回答,極富政治遠見:“將軍昔日率兵數萬,不去討伐叛逆,反而為虎作倀,朝中文武已經對你失望,你如何奪取廣陵?”

      果不其然,當劉牢之打算討伐桓玄時,北府兵舊部相繼離散,就連他的外甥何無忌也不願跟從。

      萬念俱灰之際,劉牢之懸樑自盡,之後被桓玄開棺斬首,暴屍街頭。

    劉牢之失勢時,劉裕暗地裡曾對何無忌說:“我看劉牢之早晚會出事,你不如和我一起回京口。桓玄若能恪守臣節,咱們北府兵就跟著他混。否則,我們起兵除掉他,也為時不晚。”

      劉裕早已看出桓玄的野心。當初,桓溫權傾朝野,差一步就能推翻晉室,而桓玄一生都在追隨父親的腳步,如今只有一步之遙,怎會輕易罷休?

      第二年,桓玄果然廢晉安帝為平固王,遷都潯陽,自立為帝,改國號為楚。

      桓玄篡位後,劉裕入朝拜謁。

      桓玄一見劉裕,對其器重有加,他對司徒王謐說:“我看劉裕,風骨不凡,果然是人傑。”這個王謐,就是當年幫劉裕還賭債的那個好友。

      之後每次宴會,桓玄都會召劉裕入座,殷情款待,並賞賜寶物。

      桓玄的妻子劉氏卻不以為然。她見劉裕英武不凡,一看就不好惹,於是對桓玄規勸道:“我看劉裕龍行虎步,膽識不凡,恐怕終究不在人下,不可不防。”

      驕傲的桓玄一聽,大笑道:“若要平蕩中原,正需要劉裕此等人才。等到關、隴平定,再對付他即可。”

      桓玄和劉裕都是勵志典範。

      一個是失意的貴族公子,收復舊部,一手重建家族企業,一個是貧困的寒門子弟,白手起家,憑藉軍功進入政壇。

      然而,桓玄對劉裕的仁慈,最終斷送了自己的事業。

    有些事,一旦錯過就不再。

      元興三年(404年),劉裕回到京口,與何無忌等北府兵舊將密謀討逆。

      何無忌與劉裕商定後,就去勸說另一位北府兵將領劉毅。

      兩人都是心機boy。何無忌先假意問劉毅,桓氏現在強盛,可以討伐嗎?

      劉毅也和他繞彎子:“以正討逆,不怕失敗,可是我們連一個領袖都沒有。”

      何無忌特意不提劉裕,試探道:“您太低估自己了,難道天下之中沒有英雄嗎?”

      劉毅也知道何無忌的意思,當即表示,依我所見,只有一個劉裕可成大事。

      何無忌點頭稱是,這事兒就這麼定了。

      因此,劉裕被推為討伐桓楚的盟主,和何無忌、劉毅、諸葛長民等27名將領歃血為盟,起兵勤王。

      桓玄一向自命不凡,若是別人造反他也不怕,可聽說起事的是劉裕,嚇得連日驚慌。

      大臣們說:“劉裕軍隊都是烏合之眾,勢必無成,不足為懼。”

      桓玄卻嘆息道:“劉裕足以稱為當世英雄,劉毅也是個不要命的,何無忌酷似他舅舅劉牢之,他們共舉大事,何謂無成?”

      桓玄不敢與北府兵硬碰硬,而是退守兩百里,屯兵於覆舟山(玄武山,今南京城區東北),準備以逸待勞。

      這一招看似高明,其實是坐以待斃的昏著。劉裕的軍隊勢如破竹,桓玄不加以阻擋,使其氣勢更盛。

      部下再三請戰後,桓玄只好派出頓丘太守吳甫之、右衛將軍皇甫敷等將領迎擊。

      吳甫之是桓玄手下驍將,英勇善戰,率兵與劉裕軍相遇於江乘(今江蘇省句容市)。

      狹路相逢勇者勝。

      劉裕手持長刀,身先士卒,大呼迎戰,將吳甫之斬於馬下。

      之後,劉裕軍進兵至羅落橋(今南京市東北),又與皇甫敷的數千精銳交戰。

      皇甫敷設下包圍圈,將劉裕困在其中。兩軍陣前,皇甫敷挑釁地問劉裕,你想怎麼死?

      劉裕身陷重圍,毫無懼色,對其怒目而視,嚇得皇甫敷不敢直視他的目光。

      正在此時,劉裕援軍趕到,一箭射中皇甫敷的額頭。皇甫敷應聲倒地,劉裕帶兵上前,將其斬殺,隨後乘勝追擊,進攻建康。

      吳甫之、皇甫敷相繼戰敗,建康即將失守,桓玄自知大勢已去,不得不乘船逃走,桓氏基業毀於一旦。

      兩年前,劉裕是桓玄的座上賓,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如今,桓玄如過街老鼠人人喊打,一路逃竄,最終在益州被殺,傳首建康。

    義熙元年(405 年),晉安帝在劉裕的扶持下重登帝位,劉裕取代桓玄,總攬朝政,授侍中、車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揚州刺史、錄尚書事、徐兗二州刺史。

      整個晉朝,從此由劉裕做主。他以一個寒門士族的身份,打破了士族門閥對東晉政權的壟斷。

      歷史的天平在這一刻悄然傾倒,而劉裕的野心還不僅如此。

      對敵人的仁慈,就是對自己的殘忍,在站穩腳跟後,劉裕對昔日的反楚同盟舉起了屠刀。

      義熙八年(412年),佔據荊州的劉毅對劉裕心生不滿,揚言“恨不遇劉邦、項羽,與之爭中原”,要與劉裕奪權。

      劉毅當年是反桓楚聯盟的二號人物,如今中央卻沒他的位置。

      論文化,劉裕泥腿子一個,大字不識幾個,劉毅好歹還可以吟詩作對,論資歷,兩人都是北府兵出身,都有復興晉室之功。劉毅表面上對劉裕客氣,心中早已不滿。

      對於這樣一位不安分的老戰友,劉裕態度很明確,在劉毅暴露後,親率大軍西征,將其黨羽剷除殆盡。

    劉裕西征劉毅。

      另一個盟友諸葛長民,一度都督豫州、揚州之六郡軍事,被劉裕委以重任。劉裕出兵討伐劉毅時,將其留在後方。

      劉裕如此信任,諸葛長民很慌,私下跟親信說:“昔日醢彭越,今年殺韓信,我也要遭殃了。”

      其部下很納悶,劉裕西征荊州,把一家老小都託付給你了,怎麼可能害你呢?

      諸葛長民的弟弟勸他趕緊先發制人,以免和劉毅一樣悲劇。

      正當諸葛長民舉棋不定,不敢貿然出手,劉裕已經班師,秘密潛回建康。

      諸葛長民得知,驚訝之餘急忙入朝求見。

      劉裕走下堂來,握住諸葛長民的手,和往日一樣談笑風生,說道,老哥別來無恙,當初我將府中大小事都託付給你,現在也還當你是兄弟,你肯不肯繼續為我效力呀?

      話剛說完,沒等諸葛長民表態,事先埋伏好的壯士已經跳出來,將諸葛長民拉倒,當場杖殺。

    在消滅反桓楚聯盟的同時,劉裕徹底平定孫恩、盧循之亂、滅南燕 、滅後秦、滅譙縱收復四川,鮮血和征服成就了劉裕的霸業,昔日以門閥士族主導的東晉朝廷也被徹底架空。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熙二年(420 年),劉裕見時機成熟,逼迫晉恭帝司馬德文禪讓,稱帝建國,國號為宋,史稱宋武帝。

    兩晉(266-420)共傳15帝,歷時155年。

      司馬德文禪位後,劉裕為絕後患,派郎中令張偉送去毒酒一罈,將其毒死。

      張偉是個好人,認為“鴆君以求生,不如死”,自飲毒酒而死。

      司馬德文自知劉裕不懷好意,日夜和褚妃同處一室,一切飲食由褚妃打理。

      劉裕沒法從飲食下手,便策劃暗殺。

      他命褚妃的兩個哥哥前去拜訪,趁褚妃外出和哥哥相見之際,劉裕的刺客越牆而入,給司馬德文送上毒藥。

      司馬德文知道是劉裕的命令,仍寧死不從,和刺客講起了哲學,說:“佛教有云,自殺者不復得肉身。”鴆殺不成,刺客就用棉被將其活活悶死。

      胡三省評曰:“自是之後,禪讓之君,罕得全矣。”

      劉裕首開惡例,殺禪讓之君,可和桓玄相比,這個皇位坐得實在高枕無憂。

      本質上,劉裕和桓玄就是同一類人,有同一個創業目標,只是劉裕完成得更加完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95的車加92的油會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