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如何選擇快門速度?
11
回覆列表
  • 1 # 網際飛俠

    很多同學在日常拍攝中,時常會遇到想拍清楚但是就是拍不清楚的問題,有些是照片中的人不清楚而環境清楚,有些是整張照片都不清楚。

    遇到這種情況時,有些同學就以為是自己的相機不好,吵著要換更貴的機器;也有些同學會以為是自己對焦不好,各種對來對去,對的自己都不知道對哪裡了。那麼真的是機器不夠好還是對焦沒對準的問題?

    像下面這張照片中老闆倒水的瞬間,這麼暗的情況下,水氣,水流,人物,都清晰的定格在了底片上。怎麼就能這麼清晰的定格這麼多運動著的東西呢?

    其實多數情況裡,這些問題都是出在了快門這個引數上了。

    比如我們一到哪裡去就喜歡拍跳起來的片子,各種的跳,左跳,右挑,伸直了腿跳,盤腿跳,等等等等各種跳,結果人累個半死,照片中的人卻還是是模模糊糊,腿和手都是虛的,這是為什麼呢?

    其實是因為你的快門不夠快,沒能把人在空中的那短暫而即逝的停頓在空中的一瞬凝固下來。

    怎麼辦?簡單,把快門數值提高就可以了。當人處在空中時,就是一個自由落體,那麼它的下降速度就會很快,所以我們可以用1000分之一秒左右或更快的的快門速度來凝固這一瞬間!於是,人清楚了,當然,對焦對準是前提。

    說了自由落體,那麼就有同學想到了拍雨滴,想把雨滴凝固在空中,讓雨滴一粒粒的懸浮在空中!怎麼做?還是用1000分之一左右或更快的快門來拍攝。

    比如下面之張,水珠是濺射出去的,運動速度要比自然下雨快很多,所以用到了2000分之一秒的快門。

    那麼同樣是從天上掉下來的雪花呢?怎麼拍?1000分之一秒的速度當然可以把雪花凝固在空中了,不過,需要這麼快嗎?

    雪花落下的速度遠比雨滴要慢的多,相對應的,凝固它所用到的快門也就可以慢下來很多,跟據現場情況,多試試,常用的是400-800分之一秒。

    有同學不想把雨滴拍成一粒粒的水珠,而是想拍出來雨的下落的動感來,那怎麼做?放慢一點點快門速度,雨滴就會在照片的曝光過程中劃過一段距離,從而在照片中顯現出水線的效果。

    把快門放的越慢,那麼這條水線就會拉的越長。但是,如果太慢了,就只能看到白茫茫的水霧了。說到水霧,看看下面這些照片:

    疑似銀河落九天的瀑布,“大師”是怎麼把瀑布流水拍的如此夢幻的?這也是快門的功勞,只要你把快門放的足夠的慢,就可以把流水虛化成水霧,越慢動態虛化效果越明顯。像這樣的效果,通常要把快門控制在1秒左右或更慢了。在光線很強的情況下,如果要實現長時間曝光的慢門,就需要藉助ND濾鏡了。這個我們在以後的分享中和大家說。

    同樣,像這樣的車燈劃過夜空的車軌照片,也同樣是很慢的快門來拍攝的了,快門越慢,車燈留下的軌跡就會越長。

    說了這麼半天,大家應該多少了解了一些所說的快門的作用了。那麼快門到底是什麼呢?快門其實就是一個裝在相機內部的一個控制光線進入相機時間長短的一個小裝置。

    工作原理很像拉窗簾,拉開快門,光就會從快門的通光孔進來,關閉快門,光線就不會再進來。一開一合間,就控制了光線進入相機的時間長短,也就是控制了曝光時間。曝光時間越長,照片就會越亮,反之,曝光時間越短,照片就會越暗。

    我們把快門開合的時間間隔長短,稱為“快門速度”,單位是秒。但是平時,我們都把快門速度簡稱為“快門”。快門越快,則曝光時間越短,照片就會越暗,但凝固運動體的能力越強。反之,快門速度越慢,曝光時間就越長,照片就會越亮,運動體被拉虛的效果越明顯。

    車的動感十足,我們用了很快的快門速度,可以捕捉到冰雪飛濺的瞬間。

    川西折多山的霧氣,30秒的曝光,讓霧氣更加夢幻。車流的燈光,也點綴了畫面。

    書寫和顯示快門速度時,我們用”代表秒,而用一個整數來代表幾分之一秒。例:30”就是30秒;125就是125分之一秒。

    常見的完整快門值如下: 30”,15”,8”,4”,2”,1”,2,4,8,15,30,60,125,250,500,1000,2000,4000,8000。

    還有一個比較特殊的快門“bulb”簡稱B門,就是手動控制快門開合時間,所以曝光時間可以超過30秒的機選,跟據意圖,控制曝光時間。

    四姑娘山的雲彩成霧狀了,我用了很慢的快門速度,150秒的曝光。採用了B門拍攝。

    快門是攝影中重要引數之一,之所以重要,是因為他起到了兩個重大的作用:

    控制曝光時間長短,從而控制照片的亮暗;

    控制曝光時間長短,從而控制運動物體在照片中的形態,是被凝固了,還是被拉虛了。

    快門其實很簡單,總結下要記下來的就是:

    快門越快,曝光時間越短,照片越暗;

    快門越快,運動物體越清晰;快門越慢,運動物體將被拉長變虛。

    文字:睿老師

  • 2 # 行攝寫天下

    快門速度是指相機快門開啟和關閉的時間。快門簾設定在有感光功能的感測器前面,關閉時擋住從鏡頭進入的光線。它與光圈配合,讓適當的光線照射在感測器上形成影像。現在一般相機的快門速度在30秒至4000分之一秒範圍內,高階頂級單反和無反的快門速度,在30秒至8000分之一秒。攝影師在拍攝時,要根據現場的光照強度和所拍攝景物與物體的運動或靜止狀態,來選擇快門速度。一般在通常情況下,光照度暗,需要快門速度慢一些,光照度明亮,快門速度就要高一些。拍攝運動物體,要把動作拍清楚拍出凝固效果,就用高速快門,反之,要拍出虛化動感效果,就用慢速快門。

  • 3 # 李明殊

    快門是什麼?關於快門的前世今生

    【閱前提示】

    看了很多關於快門速度介紹的文章,大家都寫得太淺了,無非就是高速凝固瞬間或者長曝光表現柔順,那些老生常談的知識,要麼就是很散,本文大概6000字,有可能是中文網際網路,你看到關相機快門比較全面的介紹了

    快門是什麼?

    快門,是照相機或者鏡頭中控制曝光時間長短的裝置。

    英文名為Shutter,粵語中直接音譯了,失打。

    我們都知道了,快門不僅可以實現『高速拍攝』,也能夠完成很長時間的曝光,那『快門』這個翻譯,是不是有點不準確呢?因此,也有人把快門稱之為『光閘』,既形象又準確,但是為什麼這個說法並不如『快門』流行呢?

    一些看似謬誤的背後都有歷史的因素。

    早期感光材料的的感光效率很低,比如達蓋爾的銀版攝影,曝光時間往往需要幾分鐘甚至幾十分鐘,即使後來人們將溴用於銀版的光敏過程,曝光時間大幅縮短,但是也得幾秒鐘。

    這個曝光時間壓根就不需要快門,把鏡頭蓋摘下來,開始拍攝,然後再蓋上就行了。

    巴黎神廟大道,第三區,路易·達蓋爾,這是公認為史上第一張有人的照片。

    實際上這是一個很繁華的街道,但因為曝光持續了幾分鐘,移動的車輛沒有留下任何痕跡。只有靠近左下角的兩個人,顯然一個人正在給另一個人擦靴子,因為在一個地方停留了很長時間,你才能看到。

    後來感光度更高的乳劑材料被髮明出來後,曝光時間來到了幾分之一秒,這時候用手來摘鏡頭蓋這種方式已經不行了,急需一種精確控制『短時間』曝光時間的手段。

    於是,這種可以控制曝光時間開合的裝置誕生,人們直接稱他為快門。

    我們經常用『咔嚓』來形容快門的聲音,就是因為這是兩個過程,咔-開啟快門,嚓-關閉快門。

    但是一般情況下,由於曝光時間較短,這兩個聲音是不容易分辨的,一旦很容易分辨出這兩個聲音,若是你沒有一個穩定措施,那麼多半糊片了。

    那麼,既然有了快門這個裝置,把它放到哪裡呢?

    找到自己的位置

    把鏡頭蓋改改吧

    既然最早的快門是鏡頭蓋,直接改改不就行了麼?

    是的,人們也是這麼做的,於是就有了『鏡前快門』,當時比較常用的鏡前快門叫做『氣動二葉快門』,由於是二葉,稱之為『門』,你看這個翻譯還是特別形象的。

    形態類似於鏡頭蓋,所以早期的快門也更像是一個附件,也許當時的人們也有『快門丟了』,『快門忘帶了』了的苦惱。

    一個理想的快門,是什麼樣子?

    瞬間開啟;開始曝光;瞬間關閉。

    但是問題來了,由於要放到鏡頭前方,不能遮擋光路,所以這個『鏡頭蓋』的口徑要做得儘量大。

    做的大了,葉片要行進的路程就變長了,開合的時間就變長了,這樣是會影響曝光的準確度的。

    但是鏡前快門,也有自己的優點,結構簡單,容易裝配,套上去就行了。

    所以後來有些採取了機械快門的手機,幾乎都是鏡前快門。不過具備『機械快門』的手機並不是很多,只用在了少數的拍照旗艦上,比如諾基亞的N系列,以及大名鼎鼎的諾基亞preview 808,和後來的繼任者1020。

    帶來的結果就是,體積和厚度直接放飛自我。

    正是因為這個致命缺陷,所以現在手機幾乎都採用了『電子快門』,這個我們下文會詳細說明。

    塞到鏡頭裡邊去

    既然鏡前不太行,那我們把快門裝到鏡頭裡邊不就行了麼?

    是的,於是就有了鏡間快門,一段時間內,鏡間快門這種結構幾乎是相機市場的主流,不論是135還是中畫幅,不論是雙反還是旁軸,都採取了鏡間快門。

    而且葉片也從兩葉變成了3片,到後來最為普遍的5片。

    原理也很簡單:

    每個葉片上有一個點,作為旋轉的軸點(圖中的黑點);還有一個點在環的推動下,繞著軸點旋轉,就打開了快門,反方向就是關閉快門;快門葉面是有重疊的,一片壓一片,防止漏光。

    為了便於大家理解,我畫了一個動圖:

    順便說一句,光圈葉片也是同樣的原理,只不過鏡頭的光圈葉片往往會更多。

    光圈和快門很好區分,快門需要完全閉合,但是光圈始終會有一個『洞』,此時就是最小的光圈。

    而且聰明的你肯定也發現了,既然鏡間快門的原理光圈很類似,那麼鏡間快門是不是也會影響景深?

    是的,鏡間快門的的景深,確實會更深,而且,動作越慢,景深會越深。

    從理論上講,由於葉片開啟閉合總需要時間,中間的曝光時間大於邊緣的曝光時間,所以就會產生暗角的現象,不過實際使用中,並不明顯。你在照片上看到的暗角,多半是因為鏡頭引起的,主要因素並不是快門。

    由於快門結構設計在鏡頭中,所以每一個鏡頭都需要一個快門結構。對於可換鏡頭的系統來講,這其實是一種『浪費』,對於不可換鏡頭的相機來說,那就無所謂了,比如富士的X100s。

    還有一個致命缺陷,鏡間快門基本上都是用彈簧這種方式驅動的,彈簧的特性導致了鏡間快門的速度做不到很高,1/1000秒已經算是很快的速度了。對於一些運動場景來說,並不太夠用。

    這也就是現代數碼相機,不論是單反還是無反,幾乎很少採用鏡間快門的原因了,說到底,還是太慢了。

    鏡間快門多由很薄的鋼片製造,厚度還有體積都可以做到很小,所以幾乎很多ps機都是使用的鏡間快門,閃光燈可以在所有快門速度下同步。

    p.s關於閃光燈同步這個問題,將在焦平面快門中進行詳細解釋。

    鏡後快門

    把快門裝置再朝後邊挪一點,這就是鏡後快門了。原理上並無太大的差異,採用的機器並不多,這裡就不過多介紹了。

    蔡司伊康 TENAX II相機的鏡後快門

    焦平面快門

    如果以鏡頭作為參照的話,其實焦平面快門也算是一種『鏡後快門』。

    但是這個鏡後的位置比較特殊,快門的結構是安裝在膠片或者感光元件的前面,離焦平面很近,故得此名。

    原理也比較簡單,就是一塊黑色的長方形擋住膠片或者感光元件。

    觸發快門時,移開這黑色長方形,曝光結束後再拉回來。運動方向從左到右,或者從上到下都行。

    很簡單是吧,但是問題來了:

    比如快門簾是從左向右運動,那麼這種方式註定了,膠片/感光元件的左邊比右邊曝光的時間要長一點,導致曝光不均勻。如果鏡間快門導致的不均勻是暗角,那這種方式導致的不均勻也許就是『漸變』。

    人們很快就給出了改進方案,一塊簾幕不夠的話,用兩塊不就行了。前簾剛走,後簾立馬跟上就是。光線透過兩個簾幕之間快速移動的窄縫,來進行曝光,如圖所示。

    簾幕的機械運動速度總有上限,那麼怎麼實現超高的快門速度?比如1/8000s這種。

    關鍵就在於這個『窄縫的寬度』,比如上邊這個示意圖的縫隙表示的是1/100s的進光量,那麼只要將窄縫的寬度縮小一半,以相同的速度移動快門簾,就可以或者等效於1/200s的進光量,所以,快門速度的調整實際上是調整窄縫的寬度,也就是前後簾啟動的時間差。

    實拍了一段潘太康6相機觸發快門後,快門簾幕的運動(使用960FPS拍攝),設定的快門速度是1/60s。

    可以看到這個快門簾是用布做的,到了後來,出現了金屬的簾幕,由多片的狹長金屬薄片組成,大多數的都採用了鋁合金的材質,當然稍微土豪一點,直接就上了鈦合金。

    比如1981年釋出的尼康FM2,使用了印有蜂巢形狀的鈦合金葉片,是世界上第一款快門速度直接達到了1/4000秒的全機械單反相機。

    現在絕大部分的單反和微單採用的就是焦平面快門,結構可靠,也能達到很快的快門的速度,一般的相機都能達到1/4000秒,旗艦的相機可以達到1/8000秒。

    如果你細心觀察,會發現一個問題,焦平面快門的曝光過程,其實透過前後簾幕間的『窄縫』運動而達到等效快門速度的效果,所以快門時間內任何一個瞬間,曝光的都是一部分,而不是一瞬間整體曝光。

    所以這種快門也叫做,縱走式焦平面快門。

    新的問題又出現了。

    閃光燈與高速快門不可兼得?

    使用閃光燈,如果在高速快門下進行拍攝,有可能照片會出現黑條的現象。

    使用離機引閃,快門速度1/350s,照片上半部分出現黑條。

    這就是縱走式焦平面快門帶來的結果。

    為什麼呢?

    你也可以這麼理解,假設快門速度是1/400,閃光燈的同步速度是1/200秒,也就是說閃光燈需要1/200秒的時間才能將光的能量全部輸出,但是你們快門速度是1/400s,也就是剛放出一半的能量,就被掐斷了。自然就會出現畫面區域性是黑條的情況。

    一個快門簾能維持快門全開的最高的最高速度稱之為閃燈同步速度上限。

    最常見的一種情況,就是當你裝上閃光燈後,快門速度就會被限制,這是相機為了防止你拍出廢片的自動化設定,一般來說,這個速度多在1/200左右。

    當使用普通熱靴閃光燈的時候,佳能6D的最高快門速度被限制在了1/180s.

    那麼如何在高速快門下也使用閃光燈呢?

    使用具有高速同步閃光功能的閃光燈。

    既然一次閃光不能照亮,那我讓閃光燈連續不停地閃,直到這個簾幕窄縫掃過整個畫面不就行了麼,是的,這就是高速同步閃光的原理,把原本閃一次的亮度按照頻閃的方式輸出,從而達到在高速快門下使用的目的。

    還有一種方式,就是使用鏡間快門,我們之前提到過。

    當然還有一招最有效的,就是別用閃光燈了,換恆亮燈。

    快門是怎麼動起來的呢

    機械的浪漫

    彈簧,發條,齒輪,都是用作驅動快門的方式。

    而這裡邊,用的最多的就是彈簧,需要手動『上弦』來壓緊或者拉伸彈簧。

    徠卡相機M10-D上的過片扳手,但是由於這是款電子數碼相機,所以這個扳手完全是個裝飾品,但是作為過片扳手作為相機的經典元素,保留下來更多是為了情懷吧(順便多騙點錢)

    除了彈簧,還有發條這種形式,理光有很多機器採用了這種形式完成過片和上弦,原理的話,就跟這個東西差不多。

    發條青蛙

    快下快門的一瞬間,彈簧能量釋放,配合其他的齒輪和彈簧的結構,能夠調節釋放的速度,從而驅動快門動作。

    但是機械的東西,過一段時間之後,由於磨損,汙漬,腐蝕等原因的影響,效能是會下降的,所以很多老舊相機的快門不準,也正是由此導致的。

    而且受制於彈簧或者發條的特性,機械快門是有上限的,這明顯滿足不了人們日益增長的快門速度的需求。

    電力驅動一切

    進入電力時代後,人們直接把驅動的動力由機械改成了電子驅動,比如馬達或者電磁鐵,更加耐用;快門速度由石英計時電路控制,更加精準。

    而你要做的,只是備好一塊電池。

    而電子快門的弊端也正是來自於電:

    電量不足時,是無法驅動的,即使是再高階的相機,沒電了也只能是一堆廢鐵。所以早期的很多電子快門的機器,往往還給你了一個不需要電力驅動的機械快門速度(最常見的是1/60s或者1/30)提供備用。

    電子驅動的方式也更容易受到溫度,溼度的影響,由於整合度高,一旦壞了,維修方法只能是更換。

    『門』也可以不用實際存在

    數碼時代,感光元件換成了CCD/CMOS。

    所以開啟快門接收光,關閉快門這個動作可以直接等效成:開電讀取訊號,拔電停止讀取訊號。

    這種方式也被稱之為電子斷流快門。

    本質上就是電路控制,沒有任何機械結構,也就無所謂體積和重量了,也沒有什麼成本而言,對於一些小型的裝置來說,幾乎是唯一的選項,比如手機。

    既沒有什麼震動,也可以做到很高的快門速度,1/1000000s也不在話下。也沒的機械效能衰減的隱患,理論上只要有電,可以做到無限次。

    所以,使用電子斷流快門的拍攝裝置,從原理上來說,是沒有『快門聲音』這個東西的,你聽到的,只不過是相機給你放了一段音效而已。

    看起來電子快門全是優點,那為什麼現在的相機,大多數還是保留了機械快門呢?

    由於沒有物理『門』的存在,只要是開機,感光元件就一直暴露在光下,當快門動作執行時,感光元件上還有殘留的電荷,這個殘留的電荷會影響畫質,最為常見的就是高光溢位。

    為了緩解這個情況,有的元件在快門動作前會有一個『電荷清零』的操作,但是這個操作是需要時間的,這也就是電子快門會有一定的『時延』的現象——雖然快門速度很快,但是執行的時候卻慢了半拍。這也就是為啥手機抓拍總沒有相機好用的原因之一。

    另外機械快門可以防塵,除此之外,一個目前應用的電子快門的裝置必須面臨的問題——果凍效應。

    像果凍一樣Q彈並不是好事

    如果你在高速行駛的汽車上拍過窗外的風景,就會發現不論是路燈或者樹,都變『斜』了。

    這種現象被稱之為果凍效應,你可以晃動一個果凍試試看,效果十分類似。

    原因是目前的感光元件大多采用的是捲簾快門,順便說一句,果凍效應的英文是Rolling shutter effect,而不是Jelly effect。

    在解釋卷簾快門之前,我們先來複習下,影象感測器的作用-光電轉換。

    接收光訊號將光訊號轉換為電訊號。

    因此就誕生了兩種快門方式:

    全域性快門:同一時間,所有畫素接受光源,然後再轉換成電子訊號;

    捲簾快門:類似於隔行掃描的方式來讀取。接收一行,轉換一行。

    使用捲簾快門時,讀取方向由上到小,同時你的相機(汽車)也在快速地從右向左運動。自然就會產生這樣的效果。

    同理,使用『縱走式焦平面快門』也會有果凍效應這個問題

    那既然如此,為啥不用全域性快門呢?

    捲簾快門可以獲得更好的幀速率。

    舉一個不恰當的例子,你現在要運送10000塊磚到工地蓋房子,但是你的車每天只能拉1000塊,目前有兩個方案:

    先運磚,10天之後磚全部運到,再開始蓋房子;運1000塊,就開始蓋,之後邊運邊蓋。

    那種效率更高呢?答案是很明顯的。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全域性快門很難做到高畫素,因為畫素增加,意味著需要處理的資料量也變大,對於功耗,處理器速度,成本都提出了要求。

    還是上邊那個例子,能一次拉10000塊磚的車即使能造出來,肯定也要比能1000塊的貴得多,而且更加費油。

    一般來說,CCD多采用全域性快門,CMOS多采用捲簾快門。CCD也為幀速率和畫素的問題,而慢慢被CMOS淘汰掉了。

    不過目前也有一些採用全域性快門的CMOS面世,比如索尼的 Pregius S感測器。

    如何表述速度?

    通常情況下,我們是以時間來描述快門的速度的,比如1,1/2,1/4,1/8,1/15,1/30,1/60,1/125,1/250,1/500,1/1000,1/2000等。

    如果你想曝光的時間,不是這些固定的值呢?

    B門,BULB模式,快門按下,開始曝光,鬆開,結束曝光,快門速度取決你按壓快門的時間。

    T門,快門按下,開啟快門,再按一次,關閉快門,曝光時間取決於你兩次按壓的間隔的時間。不過目前的大部分相機已經沒有這個選項了。

    由於按壓快門會產生震動,所以在進行長曝光的時候,可以不直接接觸相機的快門,比如使用快門線或者手機無線控制來進行對於快門的操作。

    安全快門

    手持拍攝,能夠使得畫面不糊的快門速度,通常就是安全快門。

    通常的說法是,安全快門的速度是焦距的倒數,比如你使用50mm的鏡頭,那麼安全快門的速度是1/50s。

    這裡的焦距是等效焦距,如果你使用APS-C的機器,還需要乘上等效係數,比如你使用索尼的A6X00系統,裝上一顆50mm的鏡頭,等效焦距就是1/(50*1.5),大概是1/75s。

    其實安全快門是一個『經驗公式』,並沒有嚴格的規定。

    而且照片糊不糊,除了快門速度之外,畫素的高低,相機防抖強不強也很重要。

    最重要的是你自己,練就一個無情鐵手其實也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速度是如何影響形態的

    拍攝的是固定的物體,那麼快門速度的影響不是很大。

    拍攝的是動態的物體,由於快門速度拍攝的是“一段時間”內的事物,由於時間的不同,物體的動態記錄的長短也不同。

    如果想凝固瞬間,使用較快的快門速度;

    如果想展示物體運動的痕跡,則使用一個較慢的快門時間。

    不過,過長的曝光時間,也會出現噪點。

    拍影片時調節快門速度

    對於影片來講,如果快門速度過快,會出現卡頓感(缺少運動模糊),如果快門速度過慢,過多的運動模糊,又缺失了畫面的細節。為了讓動態模糊和細節都能達到一個平衡,通常拍攝影片時,快門速度建議為兩倍幀率的倒數。

    比如,

    使用24幀拍攝時,建議使用1/50s(為啥不是1/48s?因為大多數相機沒有這個選項啊)

    使用120幀拍攝時,建議使用1/250s。

    結語

    我們用快門來『擷取』光線,來完成『瞬間』的記錄。

    本質上是在按照自己的慾望,在斷章取義的理解這個世界。而快門,不過是你實現這個過程的一個載體。

    快門從機械到電子,從有形到無形。

    也許之後,你壓根也不用考慮快門速度這個問題了,比如你用以觀察這個世界的眼鏡,你從未關心過他的速度。

    沒有什麼比快門更加自私的東西了。

    以上。

    相關閱讀:

    https://www.toutiao.com/i6918934697980674564/

  • 4 # 景中景

    1、什麼是快門速度?

    快門速度就是快門從開啟到關閉的時間,單位為秒(s),常見的快門速度範圍為30s至1/8000s,由慢到快到還可以分為若干檔,如15s、 8s、4s、2s、1s、1/2s、1/4s、1/8s、1/15s、1/30s等,相鄰兩檔的快門速度大致相差一倍,進光量也相差一倍。快門速度越快表示進光量越少,反之就表示越多。

    2什麼是高速快門,什麼情況下使用高速快門?

    高速快門能清晰地定格快速移動物體的某一精彩瞬間。如果物體的移動速度越快,則想記錄瞬間影像的快門速度必須越高。一般情況下,1/250s以上的快門速度就可以稱為高速快門了。這個速度可以拍攝運動較慢的運動物體。像汽車等運動速度很快的物體,通常情況下要用到1/1000S以上的快門速度。而高達1/8000s的快門速度,則可以清晰地記錄下子彈的運動瞬間。我們在拍攝飛鳥的時候,快門速度一般要設定在1/640s以上。

    3.什麼是中慢速快門,什麼情況下使用中慢速快門?

    中速快門是指快門速度低於1/250s以下時的快門。如果快門速度低到1/30s以下,則被稱為慢速快門。慢速快門可把運動的物體拍攝出絲綢般的質感。如果追拍運動中的物體,則會造成背景虛化;如果相機固定不動,則會讓主體模糊,背景清晰,或者主體一部分清晰另一部分模糊等動靜結合的照片。

    在弱光下拍攝時,如拍攝夜間汽車和星空等場景時,要使用慢速快門進行拍攝。在使用較低的快門速度進行拍攝時,要把相機固定下來,最好使用三腳架。

    4.安全快門。

    這個概念,大家瞭解一下就可以了。所謂的安全快門,就是快門值不低於鏡頭焦距的倒數。假如我們使用的焦距是50mm的鏡頭,則安全快門值就是1/50s。通常情況下,安全快門只是理論上的安全值 ,對於一般的攝影愛好者來說,使用安全快門並不安全,因為即使在安全快門下,我們也很難拍攝出清晰的照片來。在實際拍攝中,我們可以以安全快門為起點,試點不斷提高快門速度,直到拍攝出清晰的照片來,就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快門速度了。

    以上分析,供各位參考。不足之處,請批評指正。

  • 5 # 百姓圖文

    所有的單鏡頭反光照相機(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單反)至少都有以下的快門速度;

    1/15、1/30、1/60、1/125、1/250、1/500和1/1000秒。

    從我的十三年經驗來看的話,要想把人物拍實,一般用1/30、1/60、1/125、1/250的速度就夠了,最保險的快門速度是1/125、1/250。

  • 6 # 傑190920362

    快門速度=曝光時間。手持拍攝沒有防抖的話,一般要求快門速度不低於焦距的二倍,即50定不低於1/100,200定不低於1/400。風景類一般用光圈優先,拍流水瀑布車軌等可以設定慢門(可選用減光鏡),體育類一般都是快門優先。

  • 7 # sx666

    快門速度是指開啟關閉感光元件幕簾的時間單位,一般人手持相機拍照,1/60以上是保證照片清晰的,低於1/60可用三腳架拍攝。如何選擇快門是一個很大的話題,幾句話是講不清楚的,總的說,快門的速度根據拍攝者的需求所決定。

  • 8 # 遇鏡520

    我是一個自由攝影師,玩轉攝影已三年有餘了,已按下過幾萬次快門,各種題材都有所涉獵。能回答自己專業並擅長的問題讓我覺得充滿樂趣,能幫到有需要的人讓我覺得很有價值。

    下面是我對這個問題的回答,供參考:

    快門速度簡單的來說就是相機控制曝光的時間,一般來說用一個分數表示,分母越大表明快門越快,分母越小表明快門越慢,快門低於1/80以後的建議用三腳架拍攝,當快門為1秒、5秒直到30秒之間的稱為慢門,如果運用得當可以產生特別棒的藝術效果。

    (快門10秒,f5.6,贛州楊梅度公園)

    正常手持拍攝建議安全快門在1/100以上,如果是長焦一定要在焦段的倒數之上,比如:用200的長焦打鳥,快門則應在1/200之上。

    下面簡單介紹幾種快門運用特例:

    如果要凝固高速濺起的水花,或者突然飛起的鳥,快門要在1/1000以上;

    (快門1/1000,f6.3,深圳大梅沙)

    如果要拍霧化的水流或瀑布,快門要在1/5左右,快門越低霧化效果越明顯;

    (快門1/5,f8,贛州中央公園)

    如果要拍晚上的星軌,則要用到B門;

    如果想同步運動的物體,主體清晰但背景模糊,則要根據運動物體的速度進行調整,並且反覆嘗試,一般來說拍攝騎腳踏車的行人快門可以設定在1/30左右,騎摩托和汽車可以設定在1/50左右,速度特別快的可以提高一點快門,並且要與運動物體的方向保持一致平行移動相機;

    (快門1/15,f1.8,贛州文清路)

    再分享一張個人創意作品:

  • 9 # 南方之南

    我又忍不住了,恰.

    快門速度得這樣去理解:快門是一個裝置,就像一扇門(實際是個簾),開啟,就能讓光線透過鏡頭投射到cmos進行曝光,這扇門開啟的時間長短就是快門速度。

    快門速度以秒為單位。

    快門速度是曝光三要素之一:感光度,光圈,快門。

    相機上一般都會有快門先決(S)模式,選擇此模式的時候,由人選擇一快門速度,相機自動給出光圈大小。該模式一般適用於被攝體是移動的,比如體育、採訪、動物等,有時候還會故意將快門調整到很慢,比如拍夜景、流水等。

    快門速度的快慢,除了拍攝物件,還受客觀條件約束,比如手持最好不低於安全快門。

    手持相機時,需要快門速度高於安全快門(焦距的倒數),保證清晰度。

    室內光線較暗時,快門速度會較慢,則需要三角架或其它支撐物穩定。

    上架的情況下,可使用較慢快門,不但可以得到平時看不到效果,還能用到更低的感光度,得到更好畫質.

  • 10 # 光影的光陰社

    【快門速度】在江湖中乃赫赫有名的《光影三劍客》之一。它行蹤飄忽不定、性格古怪!能助人 亦能害人....

    下面我們先來簡單的瞭解一下它的兩個基本特徵

    第一個:曝光能力

    快門,既然有個門 那麼這個門就能開能關!

    這裡我們把門內的空間 比做相機的coms,門外面的空間 比做我們看到的光線。

    那開門或者關門、主要作用就是允許或者阻止光線進來。只要門一開,門外的光線就會不斷湧入、直到你關上門 阻止它們進來為止!

    開門的時間越長、進入的光線越多、畫面的整體亮度就會越大!反之則越暗!此乃這扇門的第一個特徵。它能助你於黑暗中獲得光明,亦能讓光線炸曝你的照片。

    它的第二個特徵;定格能力

    這個主要是針對“移動”的拍攝目標來說!

    什麼是移動的拍攝目標呢?比如奔跑著的人、飛馳著的車!飛行的鳥!透過快門速度的調整、如果夠快、就可以讓它們的動作定格在你按下快門的那一瞬間!

    如果快門速度過慢,記錄下來的就不是某一瞬間了,而是它的移動軌跡!也就是我們常說的 拍糊了......它可以讓你擷取某一瞬,也可以讓你把時間堆積在一起 形成一段時間軌跡!此乃這扇門的第二個特徵。

    最後總結一下:排除光圈和iso這兩個劍客、快門速度這個劍客,要掌握的技能就是“時間和光線”的控制能力。光線影響明暗 時間影響虛實!

    這個虛實和明暗,並非一種絕對關係!並不是說明就一定好 暗就一定差。只要能合理的運用它的特徵、再配合ISO和光圈這兩個朋友,三劍客一起行動 就能完成一場完美的刺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請問有些地方水稻可以一年4熟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