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爸的茶
-
2 # 壯鄉新農
1.菇場的建立
菇場環境的好壞直接影響到香菇的產量與質量,應儘可能利用天然條件建立良好的菇場。菇場場址可根據以下幾點選擇:
(1)周圍宜種香菇的樹木多,易於砍伐、搬運而不易損傷樹皮。
(2)山勢坐北向南或東南,冬暖夏涼,有微風,排水良好,但不是風口地或避風谷。
(3)靠近水源,取水方便,場地能溼能幹。
(4)樹高葉茂,遮蔭良好,冬天不落葉,能保證有花斑狀的Sunny照入,春夏之交三陽七陰。自然廕庇度不夠的也可搭蓋人工蔭棚調節。 在栽培之前要整理菇場,先清除雜草、小灌木和落葉,然後適當平整,開好排水溝,場邊撒些石灰和殺蟲藥以防蟲蟻。
2.菇樹的選擇除了松、杉、樟、楠、桉樹等含有殺菌物質的樹種以外,其餘的闊葉樹均可用於栽培香菇,但以樹皮較厚、皮木粘連很緊、不易爆裂脫皮、心材小、邊材厚、木質較堅硬、養分豐富的闊葉樹栽培香菇較好。能種香菇的樹木很多,常見的有青岡、小葉青岡、米錐、楓香、米櫧、羊屎烏、冬桃等。直徑在12~20釐米的最好。
3.砍樹截段時間與晾乾要求總的來說,砍樹種香菇,從入冬樹木落葉至春季發芽以前都可進行。以立冬至冬至較好,這時樹木處於休眠階段,蓄積養分多,空氣乾爽,氣溫適合香菇菌絲生長,有利於香菇菌種萌發定植,而不易受病蟲雜菌侵害,成功率高。 為了保護生態平衡,保護水源林,樹不要全砍,可間伐,砍大留小,砍密留疏。低根砍樹,砍倒後不要立即削枝,經10~20天水分蒸發,葉子掉落才削枝,留椏5釐米。 去枝後即可截段,每段長1~1.2米,斷口處隨即塗上石灰漿以防雜菌侵入。將段木集中菇場,小心搬運,勿傷樹皮;按規格大小分放晾乾,待段木幹至含水量40%~50%時便可接種(此時用刀砍段木傷口不出水)。對再生能力強、易萌芽的樹宜稍幹些,不易再出芽的可溼些,但樹木組織細胞必須完全死亡。
4.接種接種宜在12月至次年1月中旬進行,砍樹後10~20天接種。
(1)菌種準備:目前主要使用木糖培養基製作栽培種。菌種必須在接種之前準備好,可根據下述兩點選擇優良栽培種: ①要選擇適合本地方栽培的“溫型”品種:按出菇最適宜的溫度不同可將香菇品種分成低溫型,15℃以下出菇好、中溫型,17~20℃出菇好、高溫型,22℃以上出菇多,這三類品種。高寒山區,冬春多寒冷宜選低溫型;桂南冬天溫暖些宜用高溫型或中溫型品種,品種選用得合適,香菇高產而質優,可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 ②要選擇生活力強的優質栽培種:菌種無論袋裝或瓶裝的,都要求菌絲白色,分佈均勻,長勢壯旺,新鮮味正;內部菌絲連結緻密不鬆散;近瓶口的表面雖有茶褐色的菌皮,但無雜菌感染,瓶底也無黃水或萎縮現象。若用無菌鐵絲鉤揭去菌皮,重新封口放置22~25℃下培養3天左右,會在傷口處長出白色香菇菌絲。菌種應放乾淨陰涼處儲存待用。
(2)接種工具:通用皮帶衝加工製成的打孔器。皮帶衝的規格為12~13毫米,直接焊接或鉚接在1.5~2.0千克的鐵錘上。也可用10毫米電鑽頭鑽孔。另外配備口徑大於打孔器2毫米的皮帶衝作取皮蓋用。
(3)接種技術: ①打洞:用打孔器直接往段木上打洞,洞深 1.5~1.8釐米,直行洞距10~20釐米,橫行洞距5~8釐米,孔洞呈梅花形排列。段木兩端及啞口處適當增加洞數,用接種優勢去抑制雜菌侵染。大徑段木打洞密些,小徑木打洞稀些;接種季節早的適當稀些,季節遲的適當密些,以保證第一年出好菇。一般接種密的出菇早、香菇個數多、菇體小,提倡適時接種,合理密植,高產優質。 ②接種:按流水作業操作,一人打完一段木後即由第二人專管接種,不讓洞孔乾燥和沾汙泥塵,可把段木墊高後填放菌種。注意保持手和取種工具的乾淨,把表面硬化的菌皮和原基去掉,取出黃白色木慷菌絲種,分成顆粒狀小心填入洞裡,使菌種儘可能貼緊孔壁,不要壓得太鬆也不要過實,更不要弄碎成粉末和壓出汁液來。空出皮部,然後加蓋預先用皮帶衝打取的樹皮蓋,用錘子輕輕拍緊,敲平密封,勿使脫落。不能用打洞時脫出的木粒作蓋。
5.發菌管理發菌管理包括接種以後至原基分化,整個過程長達8~10個月或更長,經歷冬春夏秋四季的氣候變化。俗話說的“三分種,七分管”,對香菇更為突出。管理主要是根據香菇的生理要求,圍繞季節氣候的變遷,做好溫度、溼度、通風和光照的調節工作。
(1)堆積發菌:把已接種的段木分開大小、老嫩、根尾堆架起來,集中發菌。常用的堆法有以下幾種: ①井疊式:用石頭墊堆腳,把菇木“井”字形分層排放在石腳之上,每層4~5根,每根間留空隙通風,高不超過1.5米。 這種方式適於降雨較多和山腳溼度較大、廕庇度較高的場地使用。它的優點是便於小面積堆放較多的菇木,方便保溫和遮陽,它的缺點是堆上下的溼度相差較大。 ②復瓦式:埋二根柱或木叉作支撐,其上橫一根枕木,然後斜靠枕木逐排堆放菇木,開始是粗的一端架在上,細的一端著地,段木之間上下兩排位置彼此錯開。此法適用於較乾燥的平地或向陽的斜坡,視地面乾燥程度確定斜靠枕木的高低和傾斜度,使溼度合適。 ③“人”字形:於橫槓兩邊交叉排放菇木。適合於地勢平緩而溼度較大、遮蔭較好而場地較大的情況。④牌坊式:於搭好的小橫槓上斜靠菇木,每排只有二根。此法通風特別好,適宜多溼場地和多雨季節採用。
(2)覆蓋保護,保溼保溫,防雨防曬:為了使菌種在段木裡順利萌發和生長,整個過程必須注意保10~25℃、保溼(含水45%~50%),防雨防曬,還要注意清潔環境,防止雜菌汙染。除了利用樹林或人工蔭棚外,對井疊式堆法通常還在堆頂加蓋針葉樹的枝葉或芒其草,也有蓋薄膜的,但必須時常掀動通風,以免發黴腐爛。雨季多通風,旱季多噴水,防止太陽曬,防止大雨淋,特別要注意防止產生悶熱潮溼的環境。
(3)檢查補種:接種後半個月檢查,若已在接種孔皮蓋周圍見到有白色的香菇菌絲圈,皮蓋緊實不易揭開,洞內菌種黃白色,則表示已發菌定植成活。如果菌種白色鬆散則是乾死;若為綠、黃、紅、黑色或灰色長毛則是被汙染。凡菌種死亡或汙染率高的應當在原洞旁邊另打新洞,補接菌種,確保成活,發好菌才能多產菇。
(4)翻堆養菌,去除雜菌:為了使每根段木發菌均勻,環境條件一致,要每個月翻堆1次,“井”字形堆要把上、下、內、外的菇木調換位置,其他形式堆法則把每根木調頭換面。如果菇木過幹,則適當噴水;菇木過溼則適當晾乾後重堆。生長雜菌少的菇木,削去雜菌部分,傷口塗石灰漿;雜菌較多的菇木,將香菇菌絲生長尚好的檢出,去除雜菌後隔離另堆;雜菌很多,無法挽救的檢出燒燬。翻堆後仍要遮蔭覆蓋。
6.出菇期的管理(1)菇木成熟度的鑑別:一般段木栽培香菇經8~9個月養菌,菇木表層的菌絲會相互扭結,當天氣轉冷、溫差增大,就分化為顆粒狀原基,使樹皮表面有許多瘤狀突起,甚至突破錶皮呈“十”字狀裂口或半圓形裂紋,手按樹皮感覺有彈性,這是菌絲髮育良好、菇木已成熟的徵兆。如果菇木皮色新鮮,菇木變輕,雖見洞中菌絲在生長蔓延,但未有原基突出樹皮的特徵,表示該菇木尚未生理成熟,不能急於催菇。
(2)浸水催蕾:秋末冬初,氣溫下降,日夜溫差增大至10℃以上時,如果天旱無雨,出菇季節來到,可用人工浸水或淋水的方法給菇木補充水分,催促已成熟菇木整齊現蕾。對“井”字形堆的菇木可先散堆在菇場內排架一段時間,使菇木受到均勻的環境條件影響,菇木上均勻地發生許多原基,此時如果無雨,即用噴水或浸水催蕾。但對未成熟的菇木過早地催蓄反而有害。 浸木用的水要求清潔、無汙濁,越冷越好。最好先在Sunny下曬木2~3小時,於下午3~4時浸水效果較好。菇木應壓入水中,防止上浮,使吸水均勻。經過12~24小時浸水,菇木含水量應升至60%,撈起順堆,表面幹水後可臨時蓋些東西(如薄膜),保溫保溼,晚上揭開薄膜降溫,加大溫差,現蕾即把菇木排成“人”字形堆架出菇。 浸水有困難的可以用噴淋方法補水。每天按少量多次噴淋,儘可能淋得均勻,使菇木吸水快而一致,不要用飄潑。要求在3~4天內菇木中含水量上升至60%,然後停水,進行催蕾和出菇管理。 浸水或淋水以後,如果氣溫仍在10℃以下,可以按順序或“井”字形堆好,其上覆蓋樹枝樹葉或乾淨的草蓆和薄膜,以保溫保溼,“悶筒催蕾”,每天掀開薄膜透氣1~2次,待菇蕾成批長出時再散堆排“人”字架。
(3)出菇後的管理:出菇後,主要是加強菇場的噴水和通風管理,使菇場的空氣相對溼度保持85%~90%。晴天一般早晚噴水各1次,多噴菇場,適當噴菇木,不要將水直接噴在菇上,使菇木保持表幹內溼;陰天少噴,小雨不噴。防止大雨淋和大風吹,防止太陽正照和西曬,還要注意防止蟲害鼠害,除去雜菌。
每批香菇收完以後,要停止噴水15~20天,讓菇木逐步乾燥,有利於菌絲深入木質部,吸收更多養分,以孕育下批菇。如果發現有的菇木,上出下不出或下出上不出;底出面不出菇,表明水分不勻,應當把它調頭換面,使下批菇能出好。天氣特別乾燥時,可適量往菇木噴水,直至新的一批菇蕾出來,才重新恢復噴水,按上述出菇要求管理。一般每年度的產菇季節,可產香菇3~4潮,有些地方可達5潮。
為了多產花菇,必須把握花菇形成的條件。當冬季菇蕾長大到2~3釐米時,天氣晴朗,日夜溫差大,例如白天17℃,夜裡7℃,溫差與乾燥交替影響,菌蓋表面龜裂,逐步形成花菇,如突逢陰雨應及時加蓋塑膠防雨棚,以防花菇淋雨變色(褐色),品質降低。為避免中間淋水的影響,可在出菇前給菇木補足永分,出菇時不再噴淋,以便形成白色裂紋的優質明花菇。
7.越夏管理一般出菇到4~5月份,以後氣溫升高,日夜溫差變小,菇木就不再出菇了。應抓緊做好越夏管理工作,就是將菇木集中重新堆放,適當覆蓋,加強遮蔭,防止雨淋日曬。給菌絲生長創造休養生息的環境條件,並經常檢查,過干時要適當噴水,勿使樹皮爆裂。注意防除雜菌和害蟲,待到秋末冬初出菇季節到來,再催蕾出菇。
8.病蟲害的防治除香菇以外,凡在菇木上生長的其他菌耳類及黴菌都屬害菌;蛙食菇木和危害菇體的蟲子都屬害蟲。應防止病蟲害發生,一旦發生則要想辦法及時除去,主要是貫徹“以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以防止或減少危害。 首先要注意菇場的清潔衛生,要除淨菇場內的枯枝、落葉和雜草,集中燒燬,保持乾淨,常撒些石灰消毒。 如果發現害菌立即摘除,削去病部燒掉,傷口塗上石灰漿。病害嚴重的整棒燒掉,其中尚能出菇的可放在隔離區,防止傳染。 如果是天牛等蛙食段木的害蟲,可把蘸敵敵畏的棉球塞入駐洞裡,用黃泥漿封死洞口,悶死害蟲。
-
3 # 鄉村新雨
香菇又名香蕈、香菰、香菌;屬擔子菌綱、傘菌目、口蘑科、香菇屬;香菇起源於中國,是久負盛名的珍貴食用、藥用菌。其味鮮香,營養豐富;香菇之所以深受消費者喜愛,與其自身含有的豐富營養成分是分不開的。權威檢測資料表明:香菇中還含有30多種酶和18種氨基酸、人體所必需的8種氨基酸等等。
一、經濟效益分析香菇的人工栽培歷史悠久,中國浙江省西南部的慶元縣是世界人工栽培香菇的發祥地,”慶元香菇“是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早在800多年前,慶元農民吳三公發明了“砍花法”、“驚蕈術”等一整套人工栽培香菇的技術。香菇生產經歷了原木“砍花法”栽培、段木純菌絲接種栽培、人造菇木露地栽培、高棚層架栽培等四個階段。
香菇生產投資小、收益大。一般投入產出比為1:4—1:6。生產週期短,技術較容易易掌握,風險較低,只要掌握好生產技術,防止雜菌感染,即可獲得相應的經濟效益。香菇生產是一項高效迴圈、可持續發展的優質專案。菇區種植戶普遍認為:香菇生產是“不用油不用電家家戶戶都能幹”的庭院經濟致富專案,既不與農業爭水、爭地,又可大量利用農村閒散勞動力,是一項利國、利民、利社會的致富好專案,何樂而不為呢?
眼下,雖然中國已進入12月寒冬季節,但主產區食用菌基地裡朵朵香菇依然無懼嚴寒,長勢喜人,菇農喜笑顏開。現在,正值“二茬香菇”的採收季節。1萬袋代料香菇大棚一般可收入7-8萬元,扣除成本費用3.6--4萬元,淨掙3.4--4萬元,出菇結束(一季四茬)收入在8萬元左右。
二、全年四季產菇栽培技術 (南方—北方)香菇是腐生性真菌,不含葉綠素,無法像綠色植物那樣進行光合作用,供給自身所需的營養物質,靠分解吸收無生命的有機物質(如栽培基質)從中吸收碳源、氮源、礦物質和維生素等,作為新陳代謝的能量和繁殖生長的物質基礎,維持其生長髮育。
全年四季產菇栽培技術,即不管春、夏、秋、冬都可以實現生產香菇。這一栽培技術依賴於搭棚控溫,使整個菇棚處於夏陰、冬暖狀態,再加上實時通風,就可以實現四季產菇。下面對南方採取特殊方式產菇及北方主要採取溫室產菇情況進行詳細介紹。
▲ 南方低海拔地區產菇栽培
低海拔地區四季產菇,主要是解決夏季產菇的侷限性,實現夏菇高溫期正常出菇。
(1)菇棚構建。菇棚採用“人”字型高棚搭建,利於隔熱、散熱,(圍護材料為茅草),棚頂加厚遮陰物,以“一陽九陰”即可。這種菇棚的溫度可比自然氣溫降低3℃-4℃,而且保溼效能好,增溼後相對溼度從85%-90%的時間可長達2小時。同時菇棚在構建時要設定霧灌增溼系統。
(2)菌種選擇。春季栽培,夏季溫期長菇的菌株,應以ZL01、廣香47、8500、8001等高溫型菌株為宜,其抗逆力強,出菇溫度在20℃~30°C;而常規秋季栽培,要選用中溫偏低型菌株Cr-02、087、856、LC-1等菌株。菌袋的配製工藝流程與常規的香菇栽培技術基本相同。
(3)出菇管理。菌袋發菌2個月後,進入野外脫袋排場,噴水轉色。高溫型菌株不需較大的溫差刺激,任憑自然溫差即可促使原基分化菇蕾。夏季氣溫高時,出菇要防高溫,除加蓋遮陰物,還要利用好霧灌系統,達到降溫、增溼的效果。
▲ 北 方地區產菇栽培
北方氣溫春、夏、秋均有利於長菇,而冬季寒冷,靠自然溫度長菇難度大,所以當地採取日光溫室栽培香菇,實現全年栽培產菇的理想效果。冬季無取暖的條件下,大棚最低溫度達到5℃以上,白天透過日光增溫,日平均氣溫11℃--13℃。
1、日光溫室栽培
(1)場地選擇與溫室結構。場地應選擇背風向陽、地勢較高的地方。先挖兩邊長50米,寬10米,深60釐米~80釐米的地坑。然後在四周砌牆,南牆高1米,北牆高2.5米,在地坑內距北牆3米的地方,每隔3.5米豎1根高3米的立柱;上固定橫樑,修泥灰屋頂。橫樑向南側牆架角鋼架,並焊接成整體,在鋼架中間,每隔3.5米豎立1根柢柱,以支撐鋼架。鋼架上面覆蓋塑膠溥膜和草簾。
(2)增溫設施。溫室兩頭各建1間取暖室,室內再元建地下火道1條,煙道沿北牆內側地面各向溫室內延伸20米,用直徑20釐米~25釐米瓷管接好;在北牆上砌排煙煙囪,高出屋頂3~5米。
(3)通風系統。日光溫室需設通風系統。在溫室前牆角外,從地表向下挖一條長43米,深1米的縱溝,用磚砌起下寬25釐米、下寬50釐米~80釐米、高60釐米的通風道。在後牆中間築排風管,管內側壁上部安裝一個普通換氣扇,自然通風時,排氣扇處於關閉狀態,室內空氣從排風管上口排出。通風系統中增設通風道,在多風乾燥時節可向通風道內適當灌水,以溼潤風道內壁。當寒冷空氣經過通風道進風后變得溫暖溼潤。
(4)噴水管道。溫室鋼架柢柱上方安裝1根縱向自來水管,每隔10米裝1只自動噴水器,共4個。溫室內的溼度可透過噴水進行調節,以達到出菇的溼度要求一般噴1次水,兩天相對溼度保持在85%左右。
(5)光照調節。一般透過塑膠薄膜棚頂用草簾的揭開或覆蓋來調節光照,以達到控溫的效果。
2.生產季節安排
四季產菇栽培法雖然全年都可選擇制袋,但也要講究科學安排。如果安排早春3月初制袋,月中旬至10月產菇,配套菌株為中高溫型;安排夏季4月中旬制袋,9月上旬至翌年5月產菇,配套菌株為低溫型;如果安排秋季8月中旬制袋,10月上旬至翌年5月產菇,配套菌株為中溫偏低型;如果安排冬季10月下旬制袋,翌年4月下旬至10月產菇,配套菌株為中高溫型;菌種生產應按上述制袋月份,提前80天開始製作原種和栽培種。
3.制袋接種
栽培袋應選擇耐寒、耐高溫、耐熱的高密度低壓聚乙烯袋,遇冷易破裂的薄膜袋不宜在北方地區使用。培養基的原料因地制宜,選用上可以是雜木屑、棉籽殼秸稈等,配方、製作與常規的香菇栽培法基本相同。注意的是含水量,北方地區乾燥,配料時含水量要達到60%左右,拌勻後用手抓起緊握3~5下,聽其中有水聲,指縫間有水滴下為宜。高溫期配料水分略少些,低溫期配料可大些。拌料均勻後悶堆30分鐘以上進行裝袋。套袋後進鍋滅菌。根據四季產菇的順序,選擇適合溫型的菌種。秋冬春產菇應選擇中低溫型的菌株,如Cr-66、Gr-62、I856、I087等,接種兩個月長菇。若4、5月制袋,應選用241-4、139、939等低溫型、長菌齡的菌株,接種後菌袋渡夏養菌,9月上旬開始出菇。春夏秋產菇應選擇中溫偏高型的菌株,如Cr-04、Cr-20、L26、廣香47等,培養菌齡60~80天。
4.出菇管理技術
(1)菌筒轉色管理。北方地區乾燥多風的氣候下,可以採用邊轉色邊脫袋出菇,這種方法雜菌汙染機會小。脫袋時,挖掉接種穴的原菌種塊,使菌絲恢復。
(2)低溫期出菇管理。北方秋栽一般在10月下旬至2月開始出菇,此時氣溫低,空氣乾燥,多為帶袋出菇。白天氣溫低於10℃,棚溫10℃~20℃,中低溫型菌株一般能正常出菇。根據天氣與棚內實際溫度,管理時調整覆蓋草簾的揭開比例,調節進光多少。棚溫達不到子實體生長需求時,使用蒸汽爐通入蒸氣增溫、保溼。菇蕾對外界的適應性差,其最適宜生長溫度為8℃~16℃,當氣溫降到5℃以下時,要採取防凍方法火道加溫,以提高溫度,以防菇蕾凍死。注意保溫時由於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導致菇蕾中毒而死,所以不能用明火,最好用火道加溫,避免廢氣進入棚內,並定期通風。
(3)高溫期出菇管理。華北、西北地區夏季氣溫雖然比南方低些,但有時自然溫度往往超過香菇菌株生長的最高溫度,所以在夏季高溫時採取降溫措施。如增加通風次數、遮陽率大於90%,多層棚頂、地面噴水降溫等。
三、成品加工香菇幹多采用烘房烘製。烘乾的香菇香氣濃郁,質量上乘。 香菇通常在菇傘開展約八成、菌蓋邊緣稍內卷時採收為宜。採收應在晴天進行,可摘採或用小刀割採,要輕拿、輕放,勿使菇傘破碎。採後小心清除菌柄下端粘連的土壤,保留根狀菌束,剔除病蟲菇、黴爛菇和畸形菇,立即送往烘房乾燥。先將香菇按大小分別擺放於烘盤中,擺放時菌蓋向上、菌褶向下,不可重疊。放入烘房後升溫至45℃左右,維持1~2小時,並注意通風排溼。當烘至五成干時,將溫度升至60℃左右,繼續幹燥,適當翻動,直至香菇含水量降至10%左右,即可結束乾燥。取出散熱,分級包裝貯存。
四、病蟲害及其防治(袋料為主)▲ 主要雜菌及其防治
袋栽香菇菌種生產和菌袋培養中,前期在菌袋錶面和接種口上,常可見到花斑、絲狀、點狀、塊狀等的生長物,顏色多為紅、綠、黃、黑不等,這些都屬於雜菌汙染,其病原有真菌、細菌、病毒等,其中以青黴、麴黴、木黴及鏈孢黴等真菌類雜菌危害為重,繁殖速度快。這些真菌與香菇菌絲親緣關係很近,能防治這些真菌的化學藥劑,也能抑制香菇菌絲的生長。引起雜菌汙染的原因:培養基(培養料)滅菌不徹底;原種、母種帶雜菌;生產者對接種室、接種箱、冷卻室滅菌不重視,接種時操作不嚴格,將雜菌孢子帶入培養物中;環境衛生差等。
防治方法:堅持生態防治法,即儘量創造能使香菇菌絲快速生長而不利於雜菌繁殖的環境條件;對接種場所認真進行燻蒸殺菌,每立方米空間用20毫升福爾馬林溶液,加入10克高錳酸鉀混合燻蒸,或將強氯消毒劑溶於水中進行噴霧,每立方米空間用藥20毫升。工作場所使用久了,應用20%左右的石灰水噴刷牆壁、地面及桌面等;菌種、菌袋等的培養期間,要進行早期檢查,以便儘早消除或處理菌袋;脫袋時,要挖淨接種孔菌種塊。染雜菌時,及時塗抹0.15%的克黴靈,並保持2~3天內不噴水,讓菌絲恢復;建立科學的生產流程,正確進行滅菌、消毒及無菌操作等;接種、培養環境應遠離原料倉庫、垃圾堆及一切汙染源,如釀酒廠、飼料廠、醬製品廠等。
▲ 主要蟲害及其防治
袋栽香菇因高溫、高溼環境,或通風不暢,易發生線蟲、蟎類危害菌筒。高溫期雜菌與害蟲易入侵,要加強防治。每潮菇前噴灑生長素,提高菇質和抗雜菌能力。也可以將菌筒平臥於菇床,借土氣降溫。 線蟲體小,無色透明,呈絲狀,多發生在潮溼、腐殖質多的高溫環境,主要取食菌絲,後期為害菌褶,使子實體殘缺不全。蟎類又稱菌蝨,體小,肉眼多不易發現,為一種有害動物,主要為害香菇菌絲。養雞(鴨)場、飼料間、倉庫及原料庫等為傳染源。
防治方法:搞好生產場所的清潔衛生,加強菇房通風,防止室溫及出菇環境氣溫升高;生產場地遠離倉庫、飼料間、雞(鴨)舍等;在視窗、門口安裝紗窗、紗門,防止害蟲進入;使用菌類常規藥劑防治即可。
五、其 他▲ 購買香菇菌種“防範四原則”
(1)認清楚兩證齊全(菌種生產許可證和菌種銷售許可證)的生產單位。
(3)購買純正的菌株,應設法到所需品種的正宗選育、正宗引種的單位或個人菌種場訂購菌種。
(4)購買適宜菌齡的菌種,根據生產季節的安排,提前訂購。防止菌齡生長時間過長老化、汙染或菌齡過短,未長透菌瓶或菌袋。
綜上所述,中國的香菇生產模式歷經數次變革——從椴木香菇資源消耗型轉變為袋料香菇資源節約型;從單一秋栽發展為規模化一年四季出菇;從簡單賣幹菇原料升級為鮮菇、幹菇、精深加工產品多輪驅動。一般的香菇主產區(大多是政府積極引導推動)香菇產業轉型升級,實施菌種優良化、栽培標準化、加工廠精深化、產業融合化、市場品牌化“五化內驅”發展。構建了從菌種繁育、基地建設、精深加工到原輔料生產、副產物利用、機械製造、三產融合的全產業鏈發展模式。這也正是香菇種植戶能夠做大做強做精做深發展的前景走向。希望更多的貧困地區,可以積極因村制宜發展食用菌香菇產業,依靠先進栽培技術讓香菇真正成為撐起貧困地區群眾的“致富傘”。
回覆列表
農村專案多,且聽茶哥說
香菇想必大家都非常熟悉,香菇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深受大家喜愛。
香菇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氨基酸。人體必需的8種氨基酸裡,香菇就佔了7種,並且多為L型氨基酸,活性高,而且容易被人體吸收。
那麼,對香菇種植有什麼要求呢?
第一,香菇種植前的要求。1,對基質的要求
在北方種植香菇,常見的基質原料及配比如下:
雜木屑58%,麥麩18%,玉米20%,石膏粉2%,蔗糖1.2%,尿素0.3%,基質料與水的比例為1:1.25。基質配比拌料中,必須注意杜絕雜菌汙染源,配好後立即轉入裝袋工序。
2,對品種的要求
要選擇優良的香菇品種,適應性好,個頭大,渾圓,灰褐色的。
3,接種和培養
接種過程中要注意嚴格無菌操作,接種後放入大棚中進行培養,要求乾淨,乾燥,通風,散射光,防曬。培養室溫度保持在30度左右,溼度在65%左右。
第二,種植過程中的要求最需要注意的是香菇轉色脫袋。
香菇轉色是指菌絲體由營養生長向生殖生長的轉化,轉色過程中對水分要求極高,菌絲體的含水量必須大於65%,否則不會轉色,平時緩解的溼度也必須保持在80%以上,過於乾燥也不會轉色。轉色溫度在17-23度之間,光照強度在800-2500lks,過亮過暗都不會轉色。
第三,總體要求總之,在香菇種植過程中,要根據不同生長階段,嚴格控制好光線,溫度,溼度,營養基,只有這樣,才能保證香菇質量和產量。
朋友們,你們那裡怎麼種植香菇的?
有什麼美味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