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教堂

    知人善用,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三國時期的諸葛亮在知人用人方面有這樣一段精闢的論述:“夫知人之性,莫難察焉。美惡既殊,情貌不一。有溫良而為詐者,有外恭而內欺者,有外勇而內怯者,有盡力而不忠者,然知人之道有七焉:一曰問之以是非而觀其志(故意用各種是是非非的問題來考察其是否有堅定的志向和主見,屬於操守);二曰窮之以辭辯而觀其變(用各種辯論來考察其隨機應變的能力,屬於才幹);三曰俗語云:人無完人,金無赤足。”

    當今社會經濟飛速發展,人們思想觀念不斷變化,市場經濟法則對社會各個領域的影響和滲透,加上現代社會資訊化、網路化程度持續提高,社會利益多元化,都給新時期需要的人才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必須跟緊時代步伐,不斷改革和創新,培育新的人才,在實踐中有目的、有重點的鍛鍊,加強跟蹤考察,並根據個人的現實表現,適時調整其工作環境、工作崗位。正真做到、做好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善用人才。

    今天,人才更是人類所有資源中最寶貴、最有決定意義的資源。個人、組織、企業或者國家的發展,最需要的就是具有相對高素質的人才。如果能擁有所需要的高素質的人才,那麼繁榮發展就不是難事了。可是在現實的社會生活中,受地域、文化、經濟、政治等諸多因素的制約和影響,人才資源必然是有限的,更應該避免用人方面走入的誤區:將一些業務上、學術上有優秀成果的人提升為行政管理主管;在繁忙的行政工作中可能就會限制這些人在學術業務上的發揮,而學術業務上的優異表現不一定保證其有管理的經驗和才幹;結果不僅妨礙了其個人的進步成長,也不利於集體事業發展。

  • 2 # 牛尾河的農村菇娘

    回答:大家好我是藍妮在成都,我從幾個方面來回答就邦有哪些為人處世的方法,值得現代人學習:1.劉邦在很多人心目中的形象:是一個混混,當上皇帝都是個偶然,劉邦在年輕的時候在沛縣做了很多蠢事,一直都想出頭,但是一身混不吝的氣息,讓人看著煩,在自己的家鄉都被人看不起,但是劉邦在當時就是一個亭長也是很了不得了,在現在也是個大官了。

    2.劉邦這個樣子他還是娶到了名人大家的女兒:呂雉,呂雉的父親一直都看不起劉邦,覺得這個人沒有什麼出息,還非常討厭,又好色。

    3.劉邦很會用人,他總會找到辦法把你馴服,就拿韓信來說,韓信在項羽軍中的時候,一直就得不到重用,處於邊邊角角的位置,到了劉邦身邊就不一樣,劉邦隨便的調教了一番,他就能獨檔一面,成為非常厲害的大將軍。

    4.他有包容心:劉邦之前的社會地位,大家都非常的清楚,身邊也都是和他差不多的混混,他從不在意這些東西,只要能為我所用,並能發揮到作用就是很好的事情,劉邦曾經做過的殘忍事情也不在話下,因此周昌就經常罵劉邦是個暴君,不會有好果子吃,但是劉邦不在意,他明白周昌的用心,不過他也是希望他能長久的治理國家,劉邦還把幼子交給了周昌,可見劉邦是一個不計較的小恩小怨的人!

    總結:劉邦的這些才能都是後人非常值得學習的地方,內心有天有地,就不會在意平時的得與失,遇到大事情才能輕鬆應對!

  • 3 # 馮阿元

    劉邦是一介草民,農民出身的他年過四旬才勉強當上了泗水亭的亭長,相當於現在的鄉鎮公務員,但是卻憑藉自身的努力,一步步化險為夷,最終打敗了不可一世的項羽。在54歲的年紀平步青雲,一舉奪得了天下。一、善於處理人際關係,人緣好

    劉邦在地方當小官吏的時候,能夠和其他人打成一片,對手下弟兄非常慷慨大方,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很多人喜歡和他交朋友,所以能夠籠絡到各種人才,這為他日後組建一支優秀的團隊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在職場中,如果光靠一個人單打獨鬥是不行的,必須藉助團隊的力量才能發揮每個人最大的價值,這樣才能取得事業上的成功,所以在日常工作中,我們應該處理好上下級之間的人際關係,只有維持一個好的人際氛圍,對於工作未來的發展才會如虎添翼。

    二、善於發現人才,利用人才

    劉邦在歷史的記載中,可謂是能力相對比較平庸的一個人,但是他卻有一個別人沒有的才能:能夠知人善用。

    比起項羽的自負善妒,這就很了不起了。劉邦能夠發現欣賞每個人的優點,並且善於利用這些人的長處,發揮各自的優勢,這樣形成的綜合力量就很強大了。並且能夠用人不疑,敢於放權,最終贏得了手下的認可和信任。

    這點對於公司部門的領導來說,是非常值得學習的。作為領導,如果什麼事情都親力親為,不敢放權,那麼會把自己搞得很疲憊。能夠藉助外力,共同發力才是一個公司領導正確的做事方法。

    三、心態好,關鍵時刻臨危不亂

    劉邦和項羽在逐鹿中原的時候,項羽拿劉邦的父親威脅他,面對這種危機時刻,劉邦沒有一絲慌亂,十分淡定地說了句:“願與你分一杯羹。”這種臨危不懼、敢於放手一搏的魄力是沒有幾個人能夠擁有的。

    要知道,在那個兵荒馬亂的戰亂年代,這種危難的時刻還有很多很多,這就需要一個優秀的將領擁有良好的心態,遇事能夠當機立斷,帶領戰士直面問題,迎難而上。

    在職場中的我們也是如此,每天會面對形形色色的問題和挑戰,如果遇事慌亂,沒了手腳,那麼就會鬍子眉毛一把抓,讓自己陷入混亂之中。

    這時,我們就應該向劉邦學習,關鍵時刻臨危不亂、讓自己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找到問題的要害。

    也是因為上面三個過人之處,讓劉邦在那個英雄如雲的年代脫穎而出,成為一代梟雄。

  • 4 # 笑看東籬

    鑑往明今,古為今用。劉邦,公元前202年建立了西漢,稱為漢高祖。他原本是秦朝沛縣的一界布衣,後來當上了“亭長”。亭長是幹什麼的?在交通要道上,十里設一亭,亭長負責抓捕盜賊等工作。

    漢高祖劉邦,至少下列幾點值得借鑑與學習:

    [愛惜人才,知人善任]

    漢高祖劉邦,在古代494位皇帝群體中,愛惜人才,會用人、善用人,那是首屈一指的史實之一。

    公元前202年5月,為慶祝大漢王朝建立,漢高祖在洛陽大宴群臣。宴會上,劉邦要求大臣們談談戰勝項羽的原因。大臣們各有各的說法。劉邦認為他們都沒有說到點子上,就直接說道:“軍事謀劃,我不如張良;治理國家,我不如蕭何;統軍作戰,我不如韓信。這三人是當代的豪傑,我能任用他們,這是得勝的主要原因。項羽連一個多謀善斷的范增都不肯用,所以失敗了。”

    劉邦麾下集合了一批各方面的人才,使得劉氏天下得以鞏固和延續,出現了中國封建社會第一個清明統治時期——文景之治。“會用人”,“善用人”成為皇室劉氏家族的傳統,由西漢傳至劉秀的東漢,又傳到三國時期蜀國的劉備:“桃園三結義”;“三顧茅廬”等。

    [體恤民情,休養生息]

    西漢初年,經濟蕭條,到處一片荒涼景象。那時候牲畜奇缺,皇帝的馬車都配不上毛色一樣的四匹馬,將相有的只能乘牛車。劉邦親自參加過農民起義,吸取了秦亡的教訓,從一建立漢朝就開始實行了一系列的“休養生息”政策。減輕農民的徭役、兵役和賦稅負擔,實行十稅一、十五稅一,有的年份乾脆不收稅。釋放奴俾,安置戰亂時逃荒的人口返鄉回家等一系列有利於發展生產、有利於社會安定的“休養生息”政策。

    [提倡節儉,反對浪費]

    劉邦出身農家,經歷了勞動人民創造財富的艱辛。劉邦獎勵努力耕作的農民,勸誡百官關心農桑。每年春耕時節,皇帝和官員們親自下地耕作,給百姓做榜樣。他們一開始就提倡節儉,並以身作則;從皇帝做起,從朝廷做起。提倡節儉,反對浪費很快成為西漢社會的風尚。

    [作者歷史課教學筆記整理而文;圖片源於網路]

  • 5 # 管理方程式

    一介屌絲逆襲成為帝王,可謂傳奇人生。俗話說,性格決定命運,的確如此。首先,劉邦處世之道最大的優點在於,劉邦志向遠大,冷靜沉著,而項羽鼠目寸光,浮躁狂暴。這是在戰場和職場都非常忌諱的,說到底拼的是心態,是謀略。

    其次,劉邦態度謙遜,察言觀色,樂於聽人之勸。史記中記載劉邦率軍進入南陽城曾經遇到過一個叫酈食其的看守,從剛開始的傲慢到整理好儀容請其上座,面帶笑容,願意聽其勸說攻守策略,氣度決定格局,以致後來劉邦能夠封其為侯,劉邦部隊所到之處無不聞風而下。

    最後,劉邦有責任有擔當,這是做大事之人所具備的品質。劉邦在蕭何手下做事時,敢於冒險,敢於擔當,出任頭領。

    當然,從缺點來看,劉邦是一個心狠手辣之人,做人做事中不泛有此舉。正因為如此,劉邦最終才能成就一番大業。

    職場如戰場,作為職場人是要學會有長遠的目光,謙遜的心態,有責任有擔當,敢於創新敢於挑戰的魄力,方能成就自己。

  • 6 # 向陽花開7290

    感謝提問,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劉邦身上值得我們現代職場人學習的品質很多,比如

    1.廣泛積累人脈資源。劉邦交友很廣泛,他不分高低貴賤都結交,殺狗的樊噲、小小官員蕭何、吹鼓手周勃、賣布的灌嬰,劉邦都能一視同仁,各取其長。

    2.知錯就改。公元前200年,劉邦對形勢和軍情作出錯誤判斷(實則中匈奴誘兵之計),不聽婁敬的極力勸阻,親自帶兵挺進;深入敵方腹地,結果被匈奴圍困在白登(白登是平城附近的一個小城。平城即今山西省大同市。此役又稱“白登之圍”或“平城之圍”),幸虧用陳平密計才能脫離危險。劉邦班師回到廣武,立即釋放關押在那裡的婁敬,向他賠禮道歉,承認錯誤,並封婁敬兩千戶,升關內侯。

    3.該做就做,做事果斷。

    當初在劉邦當亭長的時候,就能夠看出來他的這種風格,去參加為呂公準備的接風宴。一文錢也沒有就敢報禮萬錢,結果娶了呂公的女兒呂雉。押送人去驪山的時候,說放就放了。而後陳勝吳廣起義,劉邦也是說起義就起義了。還有後來鴻門宴之後,回去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誅殺向項羽告密的小人曹無傷。凡此種種,無一不透露著劉邦做事果斷的性格。

  • 7 # 1558吾愛家

    做事學劉邦,做人學項羽!史海鉤沉,豪傑無數,論會做事,劉邦絕對在超一流行列,可謂到達一定的化境。

    劉邦這人類似今天的問題青年加社會青年,無背景無學歷,和賢達幾乎搭不上邊,甚至被後世稱為很有無賴氣質的一個屌絲,卻一步步逆襲,開創大漢王朝的基業,被後人銘記,靠的是三大法寶:。

    首先他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且目標堅定。

    劉邦的帝王夢是從那個見識到秦始皇出遊盛景的下午開始,一句“大丈夫當如此”將其野心和嚮往表達的恰如其分。於是趁著秦末天下反秦起義的大好時機,從帶著自己籠絡的幾百人開始,劉邦能屈能伸,一步步潛伏,一步步躍遷,在和一個個對手的糾纏中,不斷勝利,不斷成事。

    劉邦的強大,在於任何處境下的事都能做對。終其一生,波瀾不斷,卻始終處於不敗之地。

    其次,他善於借力。

    他雖然是集團領袖,但是無比重視人才,月夜追蕭何,拜印韓信都是千古佳話。對人才給予高官厚祿,裂土封侯。軍事上重用韓信、樊噲這些能征善戰之人,謀略上信任張良、陳平、劉敬這些資深謀士,後勤上依賴蕭何。很多人也許會說,這些人才都是人傑,輔佐誰,誰都會得天下。但是前提是你要識別出這些人才,還要捨得放權讓利,給予充分信任,這一點就很難。

    第三,也是最讓人讚賞的,就是劉邦的通達機變。

    劉邦是做事不執拗的人,他很善於學習,這裡的學習不是讀書,而是閱世,從一個個事上不斷學習。錯了立馬就改,而且能放下架子,不會礙於面子。他不拔高自己,不以細節為恥,為了做成事可以放棄一些面子。他生氣韓信趁機求假齊王的分封,卻能在怒罵之後真滿足他。他時時有無賴出身的作風,傲慢侮人,但在酈食其責備他後,也能立馬認錯,因為他想說服那些叛逆勢力歸順自己,酈食其是個好人選。

    劉邦的機變,不是善變,是建立在豐富的經驗和敏銳的判斷力上的一種認知活泛。一旦發現更好的方法,聽到別人好的建議,立馬能改正自己。

    綜合說來,劉邦對事認真,從不得過且過。也許無賴,也許無禮,但是他有最好的做事態度,還有以上的那些做事方式。這是一種高度,也是一種境界,更是我們應該學習的為人處事哲學!

  • 8 # 希望星晨58298869

    小編罵了劉邦沒為戚姫母子安排好後路、罵了劉邦把儒生的帽子當夜壺撒尿、罵了劉幫為逃命把一雙兒女踹下馬車、罵了劉邦在項羽要烹他父親的時候還漠然喊出分一杯羹………。但畢竟史有“做事學劉邦,做人學項羽”的說法。劉邦作為開創西漢的皇帝,閃光點是很多的!

    劉邦不喜歡稼穡,夜敲曹寡婦家門行苟且事,身無分文吃白食喊出賀一萬,成天與一群狐朋狗友東遊西逛,不務正業,連他親爹就看不起他!拿現在的話來講他就是一個二流子!作為混跡社會的大齡青年,無文化無學歷,上面又沒人,幾乎被社會邊緣化了!但就是這樣的一位有無賴氣質的屌絲,卻成功逆襲為帝王,靠得是什麼?1.為帝王夢建立“人和”關係,願意歸功它人。

    有道是: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項羽坦率,遇秦始皇豪華的出遊場面就想取而代之,他是想憑武力走上皇帝崗位!可意念不堅定,沒為此變得高深莫測和放棄婦人之仁等,顯然,無毒不丈夫這話項羽顯然沒理解透!

    劉邦不同,見識到秦始皇出遊盛景的萌發了帝王夢!一句“大丈夫當如此”體現了捨我其誰的勇氣與無限膨脹的野心!他能身體力行,審時度勢,趁著秦末天下反秦起義的大好時機,籠絡了一批發小,締造了一支幾百人的隊伍開始,慢慢發展狀大。

    為實現帝王夢,劉邦勇於改變自己,他廣納諫言,能屈能伸,建立人緣。他苦心孤詣、身體力行,自己開創了的人和優勢,這個優勢是他創立西漢基業的法寶,為了人和,他可以不建立威信,把榮譽歸為屬下:

    “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這話沒有胸襟的人是說不出來的!

    其實,劉邦之所以用此話安慰功臣,還是在進一步建立人和關係,為的是帝王夢!

    劉邦由弱而強,是由於能給予部下以充分的信任,善於聽取它人意見。所以,在任何艱難的處境中,他的事都能做對。如:封韓信為齊王、為雍齒封侯、聽蕭何的話重用韓信等等!終其一生,波瀾不斷。但,由於目標在胸,他一直建立人和優勢,為了人和他願意聽取別人的意見。2.善用雙贏策略。

    作為集團領袖人物,它注重雙贏。蕭何月下追韓信彰顯了蕭何慧眼識珠,也表明韓信有過人之處!但劉邦懂得用利益籠絡人才才是關鍵。韓信回來後,他築壇拜將給其地位和榮譽!其它如盧綰、樊噲、彭越等只有有功勞,他都願給其高官厚祿,甚至不惜裂土封侯。這讓人家有盼頭。

    謀略上信任張良、陳平等人,後勤上依賴蕭何等,衝鋒陷陣自有周勃、灌嬰等。風雲激盪的年代,多少英雄人物都自願歸於其麾下,為他效力啊!原因在於:劉邦大方,他捨得給部下利益,此為雙贏策略!項羽一生沒學會。3.與時俱進,不斷地改變自己。

    劉邦不剛愎自用,做事不執拗。處世閱世中善於學習他人。漢軍由弱小到強大的過程也是劉邦刻苦努力、與時俱進不斷學習的過程。

    他杜絕虛榮,智錯能改。放下架子,不要面子。不建私威,注重部下謀略!還不以細節為恥,為了事業成功,一而再、再而三地放低身段,聽取別人的意見與教誨。

    典型的例子,他生氣韓信趁火打劫要求“假(代理的意思)齊王”的分封,於是破口大罵,無賴作風閃現。但聽了張良、陳平對時局的分析後,立馬轉變。作為領袖這變化是艱難的,而他能改變自己,只是因為他聽取了陳平張良的正確判斷。這接納它人對形勢的評判就是學習知識的過程,也說明他是願意學習的人。

    劉邦機變、善變,是建立在自己的認知經驗和敏銳的觀察力上的。他認知活泛,從沒一成不變!顯示了自己旺盛的、與時俱進的學習力。綜合說來,劉邦對事認真,腳踏實地,從不敷衍!面對任何事懂得集思廣益,慣用雙贏策略讓人才為己所用。他無賴而無禮,但他做事有最好的態度。尤其是面對新情況,原意學習新知識,這值得我們學習。

  • 9 # 王安說

    大家好,我是歷史愛好者,我喜歡分析研究歷史。喜歡遠古歷史,古代歷史,還有近代歷史,我對歷史深有研究並且很感興趣。以下是我的分享:

    劉邦有一個很大的長處,便是

    他形形色色的運用人才,所以劉邦的部隊裡邊什麼人都有,張良是貴族,陳平是遊士,蕭何是縣吏,樊噲是狗屠,灌嬰是布販,婁敬是車伕,彭越是匪徒,周勃是吹鼓手,韓信是待業青年。

    可以說是什麼樣的人都有。劉邦把他們組合起來,各就其位,毫不在乎人家說他是一個雜牌軍,他要求的是,所有的人才都可以最大極限地發揮作用。前史證明,劉邦的用人戰略是對的。

  • 10 # 看經典品百味人生

    劉邦在用人方面有五大特點:一雙好眼睛,一對好耳朵,一副好頭腦,一支好隊伍,一個好心態。“五好”男人。

    用人的前提是識人,識人需要一雙慧眼,例如劉邦識別韓信,劉邦相信蕭何,首先找韓信談話,之後就完全相信韓信的才能。

    劉邦識人的方法:一是將人才分級,才德為標準,劉邦判定一個人是否可靠就是看對方能付威脅到自己,例如劉邦不信任韓信:大用大疑;劉邦一生三次猜忌蕭何:大用小疑;對待張良:大用不疑。疑和信取決於劉邦的判定,劉邦的判定又取決於劉邦的標準。

    二是用其所長,張良會出謀劃策劉邦就派他當謀士,蕭何會治理後方於是被派到了關中之地。

    但劉邦卻看不懂呂后,看得懂男人卻看不懂女人,尤其是呂后在後期建立的“呂家王國”無疑肯定了劉邦的這一點。雖然有呂后,但是劉邦在識人這一方面仍然是一個大家。一對好耳朵:善聽下級的意見,善聽不同的意見,善聽正確的意見。例如劉邦對待婁敬,當時婁敬只是一個戍卒,想要見劉邦,劉邦並沒有因為婁敬的身份而不見,婁敬說了一番洛陽不適合做都城,而長安則適合建都的話,劉邦聽後將信將疑,後來張良支援婁敬的做法,於是劉邦當天就決定遷都。當然婁敬並不是一個特烈,在劉邦的一生當中發生了很多這種情況,例如當初攻打南陽之時,劉邦聽從了南陽郡守的一個門客的建議,用“約降”的辦法拿下南陽。

    二是善聽不同的意見,最為著名的就是“還軍霸上”,聽從樊噲的建議,劉邦從秦宮中撤了出來,贏得了民心。三是善於聽從正確意見。一副好頭腦,專注“放和收”。

    例如對待韓信的態度,讓韓信打仗時,派大量軍隊給韓信,一旦仗打完了,就立刻將兵權收回或者減弱韓信的兵力,雖然劉邦對待韓信的態度有點不堪,但是對於劉邦來說只要大權在握就可以。

    一支好隊伍,隊伍中種類齊全,既有軍事家,像是韓信彭越周勃夏侯嬰等人,還有政治家,例如張良蕭何陳平等人,所以評價劉邦的隊伍可以用群英薈萃來形容。當然劉邦對待這些人的態度也是不一樣的,有的憑藉功勞,有的是沾親帶故,有的是半路追隨,但劉邦最看重的依然是豐沛故人集團,並且也十分信任和重用豐沛故人集團,這個集團中的人物大都是一路跟隨劉邦的人。劉邦將這個集團視為自己的主心骨,視為自己隊伍中的核心力量,無論隊伍外圍怎樣變化,劉邦隊伍中的主心骨仍然得以保持。

    一個好心態,劉邦勇於向臣子認錯,這一點值得後世的君主學習,舉一個例子,婁敬曾勸說劉邦不要上了匈奴的當,但劉邦不僅不聽勸,而且還將婁敬抓了起來準備打完仗回來後殺死婁敬。之後劉邦果然上了匈奴的當,並且敗的十分難堪,回來後,劉邦放了婁敬,並且向婁敬認錯。這在劉邦的一生當中發生過很多次,由此可見劉邦雖然貴為君主,但是能夠放下面子和自尊,這對皇帝來說是一個十分難得的優點。並且劉邦還在於敢於承認自己能力有限,這一點在他誇“漢朝三傑”的名句中就可以得知。

    由此可見,劉邦的用人之道非常高明,是不僅值得古代的帝皇學習,更值得當下的人們學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最新訊息!泰國7黨組新民主政府,能改變泰國目前軍政府的政治格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