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輸出點要高
-
2 # 流氓議楓
2019年第9號颱風”利奇馬要登陸中國啦!大家在談“風”色變的同時,也充滿疑惑,颱風是怎麼命名的?
颱風的名字有時很呆萌,如“小犬”“玉兔”,
有時很唯美,如“彩雲”“鴻雁”,
有時是動物,如“浣熊”“海燕”,
有時又是水果,如“榴蓮”“山竹”
……
這些腦洞大開的名字究竟是誰給取的呢?
其實,颱風一開始並沒有統一命名,同一個颱風在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稱呼。後來為了防止混亂,也為了加強防颱合作,1997年世界氣象組織就把西太平洋附近的14個國家和地區組織起來開了個會,商量把颱風收編,共同給它取名。
為什麼找這14個國家和地區商量呢?因為颱風特指誕生於西北太平洋地區的熱帶氣旋 ,它的影響範圍是亞太地區和美國,比如,平均每年登陸中國的颱風就有六七個之多。所以,颱風所影響到的國家和地區最有發言權。他們分別是高棉、寮國、越南、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密克羅尼西亞、中國、北韓、南韓、日本、美國以及中國香港和中國澳門等14個國家和地區。
這些國家和地區可以根據各自喜好或特色,每家給颱風取10個名字,共湊齊140個,製成颱風命名錶。從2000年開始,每年都按照順序命名颱風,年復一年,迴圈使用。名稱均以英文形式呈現,中國氣象局和香港天文臺、澳門地球物理暨氣象局協商確定中文譯名。
於是,華人提出了“龍王”“海燕”等名字,泰華人提出了“山竹”“榴蓮”等名字。這次將要登陸中國的“利奇馬”是由越南命名的,意思是當地的一種水果。
有了這個取名錶格後,每次颱風來的時候,只需按著順序,從表格裡拿現成的名字出來用就行了。
當然,進入命名錶的颱風,並不代表可以一勞永逸,它們也會有被除名的一天。如果一個颱風破壞性特別強,造成了巨大的財產損失和人員傷亡,那它就屬於不合格颱風,遭受損失的國家或地區就有權向世界氣象組織提起上訴,控告它謀財害命,它就會被移出名單,面臨被永久監禁的命運。
例如,2013年第30號颱風“海燕”登陸菲律賓,給當地造成重大傷亡。為此,颱風委員會根據相關規定,決定將“海燕”除名,由“海燕”命名國中國提交替補隊員“白鹿”。
又比如,2018年對中國造成重大損失的“山竹”被除名,它的前任是“榴蓮”,因在菲律賓造成數百人死亡的慘劇,而被除名。
因為一個優秀的颱風具備的素質應該是:緩解炎熱的同時,又不給大家添麻煩;登陸時間選擇得恰到好處,不佔用假期,使人安心度假;來得快去得快,不在岸上做長時間逗留,不對人們的生命財產造成危害;懂得虛張聲勢,最好能讓全國停工停課來應對,實際卻雷聲大雨點小。
比如2017年的7號颱風“洛克”,大家做好了一系列防範颱風的準備,然而它在香港虛晃一槍就撤了。
又比如2017年的17號颱風“古超”,還沒登陸,自己先“丟盔棄甲”,不斷減弱,最後下了兩次雨就不了了之。
由於表現糟糕,截至目前已有30多個颱風被颱風委員會除名。
被稱為今年“風王”的那個誰,如果還想有機會想來岸上逛逛,這次該怎麼做,你就看著辦吧!
-
3 # 灼之其華
現在臺風“利奇馬” 已經進入我們山東,山東各地均在下雨,首先大家一定要注意防範颱風帶來的危害。 其實,颱風的名字不是颱風出現之後才開始命名的,而是事先確定的。颱風的名字由亞太地區的高棉、中國、北韓、中國香港、日本、寮國、中國澳門、馬來西亞、密克羅尼西亞聯邦、菲律賓、南韓、泰國、美國和越南等14個國家和地區提供,每個國家或地區提供10個。颱風委員會命名錶共有140個名字,然後再把這140個名字分成10組,按每個成員的字母順序依次排列,迴圈使用。其中中國提供的名字有“龍王”、“玉兔”、“風神”、“杜鵑”、“海馬”、“悟空”、“海燕”、“海神”、“電母”和“海棠”等。
-
4 # 幼兒天天進步
給颱風取名字可是一件正經事,必須嚴肅認真,那麼颱風命名到底有哪些門道?究竟什麼名字才能襯得起颱風的頭銜?颱風可不是我們國家的私有財產,它是產生於太平洋上的熱帶氣旋,在海上汲取洪荒之力後很多臺風會選擇奔向大陸,一路可能影響中國、北韓、南韓、日本、美國等14個國家和地區,於是這14個國家和地區便擁有了颱風命名權,每個可取名十個,這140個名字便組成了一張颱風命名錶,這張命名錶大概長這樣:
颱風的名字是迴圈使用的,所以颱風一旦生成(熱帶風暴級別起編)便立刻擁有了屬於自己的名字,當然這名字不是獨一無二的,很可能之前已經有颱風用過了,而之後也將可能被繼續使用。
其實各個國家在給颱風取名字的時候套路不同,各有偏好,比如中國香港偏愛從生活中找名字,就像牛奶布丁、花草魚寵這些都可能是他們取名的靈感,而日本則是星座控,南韓人取名字可就厲害了,地上走的、天上飛的、外太空的都能成為他們名字的來源,北韓人則偏愛詩詞,還有用小語種命名的,等等。怪名字不勝繁多,但如果留心一點你就會發現,現有的颱風名中,很少有影射災難的,大都是一些文雅、好聽的名字,多取祥和之意,好像與颱風來勢洶洶的樣子略有不符,比如一隻超級彪悍的強颱風名叫“姍姍”或“玲玲”(皆為香港提出的名字),總有一種大叔賣萌的即視感,不過這些溫柔的名字也恰恰包含了人們美好的願望,大家總是希望颱風能緩解旱情卻又不傷及無辜。
接下來就是重點乾貨!咱們國家愛怎麼給颱風取名字?學好了這一點,說不定明年就會有你命名的颱風了!
咱們國家的套路實際上非常簡單,那就是神話故事!看看咱們提出來的最新十個名字就知道了:海葵、悟空、玉兔、白鹿、風神、海神、杜鵑、電母、海馬(已被除名)、海棠。大家可以數一數,這裡面有幾個是取自神話傳說的,講道理,這樣的名字讓外國友人可如何理解得了……
照此說來,呼聲最高的食物、偶像名和搞笑命名法均要被無情拋棄了。正經的,要取一個容易被選中的名字,咱們只能從神話故事中找。你們看,有了電母了,那何不再來個雷公?要不后羿、盤古都行啊,或者精衛也不錯(當然是填海的那個,不是賣國的那個……),咱們的神話故事那麼多,何愁找不到一個好名字?如果你真心想弄個自己命名的颱風,就要用心去揣摩神話故事了。
最後補充一點,為啥有的颱風會被除名?一般,颱風被除名多因為罪孽深重。當一個颱風對某個國家或地區造成重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之後,它的名字將被除去,也就是說這個名字從此被打上了烙印,就印在了這一年的這隻颱風身上,去年被除名的“海馬”就是這樣,同一年被除名的還有莫蘭蒂、莎莉嘉和洛坦皆是如此(這意思約莫有一點談戀愛被狠狠傷害過之後便不願再提起對方名字的架勢……)。當然也有的颱風被除名純粹因為自己的名字取得不好,這種情況較少。
關於颱風的名字基本說完了,簡單總結也就一句話,颱風名字來自受影響的14個國家,各國家提出10個名字組成颱風命名錶,名字迴圈使用,各國取名皆有套路,中國偏愛神話故事,颱風被除名多因為造成嚴重影響。
-
5 # 超越夢想123
首先宣告一下,颱風是怎麼命名的,我知道的也不是很多。隨著今年第9號颱風“利奇馬”的肆虐,我對這個問題也就比較的上心了。所以我就在網上搜集整理了一些資料,來了解了一下。
據瞭解,颱風風的名字不是有了颱風才取的,是事先確定了的。颱風委員會命名錶共有140個名字,分別由亞太地區的高棉、中國、北韓、中國香港、日本、寮國、中國澳門、馬來西亞、密克羅尼西亞聯邦、菲律賓、南韓、泰國、美國和越南提供,命名錶按順序命名,迴圈使用。
第一:颱風命名規範化的時間。 1997年,世界氣象組織颱風委員會決定統一臺風命名規則,2000年起投入使用。 (下圖為世界氣象組織圖示) 步驟閱讀
第二:參與颱風命名的國家和地區。 颱風名字由14個國家和地區參與,分別是高棉、中國、北韓、香港、日本、寮國、澳門、馬來西亞、密克羅尼西亞、菲律賓、南韓、泰國、美國、越南。 每個國家或地區提出10個名字,總共140個颱風備用名字,然後用這些名字排列,迴圈使用。
第三:命名使用。 1997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在香港舉行的世界氣象組織(英文縮寫:WMO)颱風委員會第30次年度會議決定,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熱帶氣旋採用具有亞洲風格的名字命名,並決定從2000年1月1日起開始使用新的命名方法,確立一張新的命名錶,旨在幫助人們防颱抗災、加強國際區域合作。這張新的命名錶共有140個名字,分別由世界氣象組織所屬的亞太地區的11個成員國和3個地區提供,按順序分別是高棉、中國大陸、北韓、中國香港、日本、寮國、中國澳門、馬來西亞、密克羅尼西亞、菲律賓、南韓、泰國、美國以及越南。這套由14個成員提出的140個颱風名稱中,每個國家或地區提出10個名稱。編號中前兩位為年份,後兩位為熱帶風暴在該年生成的順序。例如,0704,即2007年第4號熱帶風暴。一般情況下,事先制定的命名錶按順序年復一年地迴圈重複使用。有趣的是,國際上所使用的西太平洋颱風的名稱依然很少有災難的含義,大多具有文雅、和平之意,如茉莉、玫瑰、珍珠、蓮花、彩雲等等,似乎與颱風災害不大協調。這是因為希望:如果颱風到來,可有效緩解當地的旱情,為其帶來充足的降水,一般情況下,颱風名字還是極其動聽的。 為避免一名多譯造成的不必要的混亂,中國中央氣象臺和香港天文臺、澳門地球物理暨氣象局經過協商,已確定了一套統一的中文譯名。
從2000年1月1日起,中國中央氣象臺釋出熱帶氣旋警報時,除使用熱帶氣旋編號外,還使用熱帶氣旋名字。此前,中國一直採用熱帶氣旋編號辦法。 退役原則 颱風的命名,多用“溫柔”的名字,以期待颱風帶來的傷害能小些,但是世界颱風委員會有一個規定,一旦某個颱風對於生命財產造成了特別大的損失或人員傷亡而聲名狼藉,或者是以名稱本身因素而退役的,那麼它就會永久佔有這個名字,該名字就會從命名錶中刪除,其他熱帶氣旋不再使用這一名稱,也就是將這個名稱永遠命名給這次熱帶氣旋,這就是除名。這樣,就必須要補充一個新名字加入命名錶。空缺的名稱則由原提供國或地區再重新推薦,新名稱需在第二年之前將新名稱提交至颱風委員會,颱風委員會將根據相關成員的提議,對熱帶氣旋名稱進行增補。
颱風危害巨大,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大雨,二是大風。 最直接的影響就是農作物,因為颱風是從處於熱帶的太平洋上過來的,帶著非常巨量的水汽,將給路過的地方帶來特大暴雨,降水量可以達到每小時200毫米以上,水淹農作物是跑不了的,每次登陸的颱風至少帶來數以億計的農業損失。颱風由於風大,會對人的生命財產構成威脅,特別是年久失修的房子,容易倒塌。還有就是工廠的廠房和倉庫,如果鐵皮屋頂的話,很容易被掀翻,造成貨物產品和機器的損失。
-
6 # 一生遊戲
首先感謝悟空問答邀請。其實所有的颱風名字其實早都已經取好了的,目前臺風名字總共有140個,按照順序依次使用。每一個颱風又是怎麼取名呢?事先由各成員國和地區提供的颱風名稱被分成了10組,每組14個名稱。同時每組的名稱各成員國和地區各佔1個,然後按照各成員國和地區的英文字母的首字母進行排序,最後在依次迴圈使用,並不是根據颱風臨時取名的。如果中國的颱風遇到外文,該怎麼命名呢?這個無需擔心,因為這一點已經被考慮進來。現在臺風的中文譯名是由中國中央氣象臺和香港天文臺、澳門地球物理暨氣象局經過協商後統一使用的中文譯名。颱風名稱的特殊規定:如果每一個颱風給“世界氣象組織”的成員國及地區造成了巨大的人員或者財產災害,則該成員國及地區可以申請將該颱風的名稱從這140個名稱的迴圈表中除名並將其賦予該颱風永久獨有。同時,需要提供一個新的名稱重新補充入迴圈表中。那可以給颱風命名的14個國家和地區有哪些呢?高棉、中國、北韓、中國香港、日本、寮國、中國澳門、馬來西亞、密克羅尼西亞聯邦、菲律賓、南韓、泰國、美國和越南。如果大家看了那140個颱風的名稱會發現這些名稱都是很美好的,這又是為什麼呢?這是因為颱風給我們帶災難的同時也會帶來豐沛的降水從而緩解旱情。同時這些名稱也寄託了人們希望該颱風不要給人們帶來太大損失的期望。
-
7 # 無敵大壯壯
以前臺風並無名字,而是按照每年發生次序編號,國際間並無統一規定。但當同時有二、三個颱風發生時,會常不明所指而發生混淆,於是自1947年起,統一由美軍駐關島的「聯合颱風警報中心」負責派飛機偵察,當達颱風強度者,即予以命名,以資分辨。命名的原則是北半球一八0度以西,按英文字母順序排列四組女性名字,週而復始,輪流使用;北半球一八0度以東,另定陣列女性名字使用。至於南半球所發生之颱風,則使用男性名字。如此則可分辨颱風所發生之區域和先後的次序而不致混亂。 1979年北半球再變更命名方式,中及西北太平洋(東經一八0度以西)至南海臺風名稱改以男、女性名字相間排列,仍分四組,共84個名字。又(1990)再度修改為每組23個男、女名字相間排列共四組. 1999年前臺風的名字是由珍珠港的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發出的,香港天文臺和臺灣中央氣象局都採納它們發出的颱風英文名,然後將它翻譯為中文名。2000年後有中文之颱風名制定,分別由各國合作制定對當地有特色之颱風名.如: 中國 China:悟空 (Wukong),杜鵑 (Dujuan)等等. 高棉 Cambodia:燦都 (Chanthu)等等. 北韓 DPR Korea:鴻雁 (Kirogi),鳳仙( Pongsona)等等. 中國香港 Hong Kong, China:婷婷 (Tingting),啟德 (Kai-tak)等等. 日本 Japan:圓規 (Kompasu)等等. 寮國 LAO PDR:凱薩娜 (Ketsana)等等. 澳門 Macau:梅花 (Muifa)等等. 其實颱風的命名是依照所定之表去命名!以下便是1979至2000年後的颱風命名錶!! 年份 命名機構 1979-1989 JTWC聯合颱風警報中心 1989-1996 JTWC聯合颱風警報中心 1996-2000 JTWC聯合颱風警報中心 2000-later JMA日本氣象臺 根據颱風委員會1998年12月1日至7日在菲律賓馬尼拉舉行的第31屆會議的決議,從2000年1月1日起,採用具有亞洲風格的名字對西北大西洋和南海生成的熱帶氣旋進行命名,旨在幫助人們對熱帶氣旋提高警覺,增強警報效果。同時,保留原有熱帶氣旋編號。該方法將用於颱風委員會成員向國際社會發布的公報中。也供各成員用當地語言釋出熱帶氣旋警報時使用。 第31屆颱風委員會透過的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熱帶氣旋命名錶,共有140個名字,分別由亞太地區的高棉、中國、北韓、中國香港、中國澳門、日本、寮國、馬來西亞、密克羅尼西亞聯邦、菲律賓、南韓、泰國、美國和越南等14個成員提供(每個成員提供10個名字)。這140個名字分成10組;每組裡的14個名字(每個成員提供1個名字),按每個成員的字母順序依次排列。命名錶按順序、迴圈使用。 根據規定,一個熱帶氣旋在其整個生命過程中無論加強或減弱,始終保持名字不變。這些名字大都出自提供國和地區家喻戶曉的傳奇故事等。中國提供的名字是:“龍王”、“玉兔”、“風神”、“杜鵑”、“海馬”、“悟空”、“海燕”、“海神”、“電母”和“海棠”
-
8 # 分享Sharing
我來談談自己的看法。
先來了解下什麼是颱風?
颱風(英語:Typhoon)是赤道以北,日界線以西,亞洲太平洋國家或地區對熱帶氣旋的一個分級。 在氣象學上,按世界氣象組織定義,熱帶氣旋中心持續風速達到12級(即64節或以上、每秒32.7米或以上,又或者每小時118公里或以上)稱為颶風或其他近義字。西北太平洋地區採用之近義字乃颱風。(以上內容來自百度百科)
那我們來說下,颱風的命名規則吧!颱風的名字並不是颱風出現之後才開始命名的,而是事先就已經確定的;
颱風的名字由多個國家一起取名的。其中包括(高棉、中國、北韓、中國香港、日本、寮國、中國澳門、馬來西亞、密克羅尼西亞聯邦、菲律賓、南韓、泰國、美國和越南等14個國家和地區提供,每個國家或地區提供10個);
像這次的颱風“利奇馬”,是2019年太平洋颱風季第9個被命名的熱帶氣旋,“利奇馬”一名由越南提供,意為一種水果;
-
9 # 創至堃科技
命名由來編輯西北太平洋地區是世界上除美國所處的墨西哥灣、加勒比海和北大西洋地區外(美國稱熱帶氣旋為颶風,達到一定強度就稱之為一級颶風,隨著熱帶氣旋的增強而稱之為二級颶風或更高)熱帶氣旋活動最頻繁、平均強度最大的地區,每年登陸或影響中國及其海域最多就有十幾個之多。在有國際統一的命名規則以前,有關國家和地區對出沒這裡的熱帶風暴叫法不一,同一颱風往往有數個稱呼。中國按其發生的區域和時間先後進行四碼編號,前兩位為年份,後兩位為順序號。設在日本東京的世界氣象組織屬下的亞太區域專業氣象臺的颱風中心,則以進入東經180度、赤道以北的先後順序編號。美國關島海軍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則用英美國家的人名命名,國際傳媒在報道中也常用關島的命名。還有一些國家或地區對影響本區的颱風自行取名。超強颱風衛星雲圖(9張)人們對臺風的命名始於20世紀初,據說,首次給颱風命名的是20世紀早期的澳洲預報員克里門蘭格,他把熱帶氣旋取名為他不喜歡的政治人物,藉此,氣象員就可以公開地戲稱它。在西北太平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正式以人名為颱風命名始於1945年,開始時只用女人名,以後據說因受到女權主義者的反對,從1979年開始,用一個男人名和一個女人名交替使用。1999年及之前的颱風的實際命名使用工作由聯合颱風警報中心負責,但2000年之後西北太平洋颱風的命名工作由西北太平洋的區域專業氣象中心(英文縮寫:RSMC)——日本氣象廳東京颱風中心(以下簡稱“日本氣象廳”)負責,當日本氣象廳將西北太平洋或南海上的熱帶氣旋確定為熱帶風暴強度時,即根據列表給予名稱,並同時給予一個四位數字的國際編號。根據規定,一個熱帶氣旋在其整個生命過程中無論加強或減弱,始終保持名字不變。如0704號熱帶風暴、強熱帶風暴和颱風,其英文名均為“Man-Yi”,中文名為“萬宜”。命名方法編輯命名使用2019年6月12日後的命名錶1997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在香港舉行的世界氣象組織(英文縮寫:WMO)颱風委員會第30次年度會議決定,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熱帶氣旋採用具有亞洲風格的名字命名,並決定從2000年1月1日起開始使用新的命名方法,確立一張新的命名錶,旨在幫助人們防颱抗災、加強國際區域合作。這張新的命名錶共有140個名字,分別由世界氣象組織所屬的亞太地區的11個成員國和3個地區提供,按順序分別是高棉、中國大陸、北韓、中國香港、日本、寮國、中國澳門、馬來西亞、密克羅尼西亞、菲律賓、南韓、泰國、美國以及越南。這套由14個成員提出的140個颱風名稱中,每個國家或地區提出10個名稱 [3] 。編號中前兩位為年份,後兩位為熱帶風暴在該年生成的順序。例如,0704,即2007年第4號熱帶風暴。一般情況下,事先制定的命名錶按順序年復一年地迴圈重複使用。有趣的是,國際上所使用的西太平洋颱風的名稱依然很少有災難的含義,大多具有文雅、和平之意,如茉莉、玫瑰、珍珠、蓮花、彩雲等等,似乎與颱風災害不大協調。這是因為希望:如果颱風到來,可有效緩解當地的旱情,為其帶來充足的降水,一般情況下,颱風名字還是極其動聽的。 [4] 以下列出了中國三個地區最新提供的十個名稱: [3] 中國大陸最新提出的10個名稱是:海葵、悟空、玉兔、白鹿、風神、海神、杜鵑、電母、木蘭、海棠。中國香港最新提出的10個名稱是:鴛鴦、珊珊、萬宜、玲玲、鳳凰、白海豚、彩雲、獅子山、馬鞍、榕樹。中國澳門最新提出的10個名稱是:三巴、貝碧嘉、蝴蝶、琵琶、黃蜂、蓮花、煙花、瑪瑙、梅花、珊瑚。為避免一名多譯造成的不必要的混亂,中國中央氣象臺和香港天文臺、澳門地球物理暨氣象局經過協商,已確定了一套統一的中文譯名。從2000年1月1日起,中國中央氣象臺釋出熱帶氣旋警報時,除使用熱帶氣旋編號外,還使用熱帶氣旋名字。此前,中國一直採用熱帶氣旋編號辦法。退役原則颱風的命名,多用“溫柔”的名字,以期待颱風帶來的傷害能小些,但是熱帶氣旋等級劃分世界颱風委員會有一個規定,一旦某個颱風對於生命財產造成了特別大的損失或人員傷亡而聲名狼藉,或者是以名稱本身因素而退役的,那麼它就會永久佔有這個名字,該名字就會從命名錶中刪除,其他熱帶氣旋不再使用這一名稱,也就是將這個名稱永遠命名給這次熱帶氣旋,這就是除名。這樣,就必須要補充一個新名字加入命名錶。空缺的名稱則由原提供國或地區再重新推薦,新名稱需在第二年之前將新名稱提交至颱風委員會,颱風委員會將根據相關成員的提議,對熱帶氣旋名稱進行增補。 [4] 比如2004年的颱風雲娜,意為“喂,你好”,但據統計,“雲娜”颱風在浙江造成164人死亡,24人失蹤,直接經濟損失達到181.28億人民幣,它被永久性除名,退出了國際臺風命名序列。2005年19號颱風輪上“龍王”的名字,它一路肆虐,給華東地區帶來巨大的威脅,據中國氣象局提供的資料資料顯示,龍王的到來給華東地區帶來了強降水,其中福州地區一小時降水量突破了歷史極值,超過了152毫米,這是歷年來颱風影響最嚴重的。由於它的到來,在福建造成了74.78億元的經濟損失,導致近百人死亡。於是,國際臺風委員會決定將中國颱風名稱“龍王”從命名錶中刪除,這是中國大陸提供的颱風名稱中最先退役的一個名稱。[5] 再比如“Vicente”(中文譯名:韋森特),於2015年第47屆颱風委員颱風之最會年度會議上遭到退役,並透過由“Lan”(中文譯名:蘭恩)取代;但退役原因與韋森特所引發之災情無關,而是與東北太平洋熱帶氣旋命名錶產生同名衝突。類似的例子還有韋森特(1208號)是繼翰文(從未被使用)、庫都(從未被使用)、欣欣(0301號)、婷婷(0408號)、彩蝶(0514號)、清松(1301號)等等。需要注意的是,儘管臺灣每年皆會受熱帶氣旋吹襲,但由於臺灣省氣象臺不是世界氣象組織的成員,不僅無法提供颱風名稱,更無法提出退役要求。
回覆列表
據專家介紹,西北太平洋地區是世界上臺風(熱帶風暴)活動最頻繁的地區,每年登陸中國就有六、七個之多。多年來,有關國家和地區對出沒這裡的熱帶風暴叫法不一,同一颱風往往有幾個稱呼。中國按其發生的區域和時間先後進行四碼編號,前兩位為年份,後兩位為順序號。設在日本東京的世界氣象組織屬下的亞太區域專業氣象臺的颱風中心,則以進入東經180度、赤道以北的先後順序編號。美國關島海軍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則用英美國家的人名命名,國際傳媒在報道中也常用關島的命名。還有一些國家或地區對影響本區的颱風自行取名。為了避免名稱混亂,有關國家和地區舉行專門會議決定,凡是活躍在西北太平洋地區的颱風(熱帶風暴),從去年起一律使用亞太14個國家(地區)共同認可、具有亞太區域特色的一套新名稱,以便於各華人民防颱抗災、加強國際區域合作。
這套由14個成員提出的140個颱風名稱中,除了香港、澳門各有10個外,祖國大陸提出的10個是:龍王、(孫)悟空、玉兔、海燕、風神、海神、杜鵑、電母、海馬和海棠。專家們介紹說,第5號颱風威馬遜,是泰國命名的,含義是“雷神”;第6號颱風查特安是美華人給取的名,意思是“雨”;而今天登陸臺灣的第8號熱帶風暴“娜基莉”,是高棉一種花的名字。據悉,熱帶風暴加強後就會成為颱風。
專家們說,早在18世紀,澳洲氣象學家突發奇想,開始用女性名給颱風起名,作為一種榮譽或紀念,贈予自己的女友、愛妻或是受冷遇的政治家。這一做法在歐美各國迅速流行。1949年,大西洋第一個颶風被命名為“哈里”,因為颶風襲擊佛羅里達州時,美國總統哈里斯·杜魯門正在那裡視察;不久,又一更瘋狂的颶風掃蕩了佛羅里達,人們便把她尊稱為總統夫人“貝斯”。某年臺風季節,墨西哥灣同時跳出兩個颱風,分別取名為“艾麗絲”和“巴巴拉”。這對小姊妹引來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大洪水。結果,反對用女性名給颱風取名的運動風起雲湧,信件和呼聲幾乎淹沒了報界和天氣局。儘管如此,但是固執的氣象學家們仍堅持這一做法,許多國家一直沿用到70年代末。1979年的賽西爾颶風,則是美國曆史上第一次用男姓名字命名的颱風。
有趣的是,目前所使用的西太平洋颱風的名稱依然很少有災難的含義,大多具有文雅、和平之意,如茉莉、玫瑰、珍珠、蓮花、彩雲等等,似乎與颱風災害不大協調。有關專家認為,颱風不僅僅會帶來狂風驟雨,有時也會造福人類。高溫酷暑季節,颱風的光臨可解除乾旱和酷熱,因此起個文雅的名字也無妨。不過,颱風委員會另有規定,如果某個颱風確實犯下滔天大罪,有關成員可以提出換名申請,從而把這個惡魔永遠釘在災難史的恥辱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