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路遙lgy

    謝謝邀請!公元208年,曹操得到訊息說荊州劉表有病了,就決定起兵攻打荊州。曹操大軍還沒到,荊州地界,劉表就病逝了。劉表的次子劉琮見曹操勢大,就派人聯絡曹操,直接投降了。 在《三國演義》裡,劉琮是年幼無知,投降後,被封為青州刺史,在去青州的路上被殺了。這時曹操的做事風格,斬草除根,不留後患。 事實上,歷史上的劉琮,不是像小說了說的那樣無能,劉琮投降的原因是劉表死後,荊州內部有分歧比較厲害,投降派佔主流,劉琮又不想讓劉備輕鬆的拿到荊州。再有就是,當時曹操狹天子以令諸侯,曹操代表著朝廷正確的一方。所以劉琮還是投降了曹操,算是投了朝廷了。 在《魏武故事》有錄,劉琮投了曹操以後,被曹操表為諫議大夫,爵封列候。沒有說劉琮被殺的事情。歷史中的曹操是個寬容的人,他連張繡都沒有殺,還給了張繡大官來做,何況一個小劉琮呢? 劉琮其實是投了漢獻帝了,只是曹操掌權,但是,曹操是表劉琮位諫議大夫的。表的意思是表奏漢獻帝知道蓋章的啊!只是沒有封王!

  • 2 # 一隻熊貓壓海棠8899

    題主所問三個問題:

    第一,劉琮沒有被殺。《三國演義》裡為了襯托曹操奸雄形象,把劉琮寫死了。

    第二,《三國志》裡面記載很清楚,劉琮沒有被殺,人家後來被曹操奏請漢獻帝劉協做官了,有沒有實權不知道,反正沒事。

    第三,封王的事情。劉邦有規定:非劉姓不得封王,非軍功不得封侯。但是不是每個姓劉的都可以封王,漢武帝有個推恩令,不知道題主有看過沒有。

    第四,劉表自己都是個侯爵,不可能兒子封王。再說了,劉琮不過是繼承官位,為朝廷守土,曹操代表朝廷把地方政權收歸中央來管,憑什麼給劉琮封王?沒追究責任算可以了。

  • 3 # 伊耆角木

    沒有的事,曹操也沒必要殺劉琮。真實歷史對劉琮記載不多,但應該是善終。至於題主說的投奔漢獻帝,漢獻帝本來就是控制在曹操手裡,投奔漢獻帝和投奔曹操有差別嗎?要說封王,更是天方夜譚了。

    首先要給劉琮正本清源一下,因為演義對他的歪曲太多了。劉琮是荊州牧劉表之子(具體第幾子並不清楚),《三國演義》裡說他是劉表繼室蔡夫人所生。這個說法不對。史料沒有寫劉琮生母究竟是誰,但是《後漢書•劉表傳》寫了劉表最初喜愛長子劉琦,後來因為劉琮娶了蔡夫人的侄女為妻,所以蔡夫人偏向劉琮,不喜歡劉琦。蔡夫人偏向劉琮居然是因為他娶了自己的侄女,可見她不是劉琮生母。另外,說他是劉表幼子也不對,他已經娶妻,年紀不算小了。《三國志》說他“少子”只是相對長子劉琦而言年紀小而已。

    然後說說劉琮的下場,劉表死後,蔡夫人的弟弟蔡瑁和張允擁立劉琮接替劉表擔任荊州牧。曹操南征荊州,最初劉琮想讓劉備抵抗曹操,但謀士們都建議投降曹操,傅巽認為如果劉備抵抗曹操失敗,那荊州就完了,如果劉備成功,那一定不願意繼續屈居劉琮之下,所以無論輸贏都不行。於是,劉琮歸順曹操。曹操以劉琮為青州刺史,封列侯。曹操這麼做,當然是因為荊州戰略地位重要,必須要放有能力且信得過的親信,而青州歸附曹操已久,把劉琮放過去沒什麼問題。

    關於劉琮到青州之後的結局,陳壽的《三國志》原文沒有明確記載。不過裴松為《三國志》作注時引用了《魏武故事》中的說法,後來劉聰入朝,改任諫議大夫,參同軍事。這個記載是有可能的,畢竟給劉琮一個閒職養老,是符合各方利益訴求的。《三國演義》裡寫曹操派于禁追上前往青州赴任的劉琮,將其殺死以絕後患。其實這個邏輯是不通的,這樣寫只不過是羅貫中為了描繪曹操奸詐而已,歪曲事實。

    劉琮本來就沒有父親劉表的能力,在荊州或許還有些資本,被送到青州曹操的後方,還能有什麼作為?用得著殺嗎?何況,《三國志•陳思王傳》記載:“劉季緒,名修,劉表子,官至東安太守。著詩、賦、頌六篇。”說明劉表還有一個兒子劉修也做了太守,要以絕後患,為什麼曹操不殺他?曹操在天下未平的情況下,就要做出接納諸侯投降的誠意,比如後來降而復叛,並且殺死他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愛將典韋的張繡再次歸降,曹操都能封官封侯,怎麼就容不下一個好不抵抗的劉琮了?另外,後來以漢中投降曹操的張魯,曾經對抗曹操,還支援曹操的死敵馬超,歸降後也官拜鎮南將軍,封閬中侯。為什麼曹操可以容忍抵抗自己的張繡、張魯,卻不能容忍一個劉琮?

    最後說說題主說的投奔漢獻帝,這就荒唐了。漢獻帝本來就控制在曹操手裡,所在的許昌也是曹操勢力範圍。你不投降曹操怎麼跑到許昌見漢獻帝?你投降了曹操,曹操的意思就代表漢獻帝的意思,去不去漢獻帝那裡有什麼分別?還有封王,哪那麼容易?劉琮雖然是漢室宗親,但關係很遠了,哪裡輪得到他封王?而且漢朝封王要有封國的,漢獻帝拿什麼地方封給他。這真的是天方夜譚了。

  • 4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事實上,劉琮無論是英明神武,還是昏庸無知,都逃脫不了投降的命運。

    劉琮是劉表的次子,劉表的長子是劉琦,劉琮之所以能夠接管荊州,是因為得到荊州大族蔡瑁和蔡瑁外甥張允的支援,蔡瑁是劉表妻子的弟弟,荊州名門望族,名士蔡諷的兒子。

    就連劉琮的父親劉表,當年隻身一人進入荊州,能夠在一年內迅速掌控荊州,也是得到了荊州大族蒯氏兄弟和蔡瑁的支援,可以說沒有蒯氏兄弟和蔡瑁的支援,劉表都不能在荊州紮根,更別說劉琮了。

    赤壁之戰前夕,曹操率大軍南下,劉琮在蔡瑁和張允的勸說下,或者說挾制下,投降於曹操,曹操兵不血刃拿下荊州,對於曹操來說,只要拿下荊州就行,至於之前誰是荊州的主人,已經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荊州在曹操手中。

    之後,劉琮被曹操封為青州刺史,後改為諫議大夫。青州刺史仍然主政一方,但諫議大夫只是負責朝廷議論的官員,已無實際權力,根本就不如青州刺史或者荊州牧有實權,這個時候的劉琮就是一個虛職,對曹操毫無威脅可言,曹操不可能讓于禁殺了劉琮,這沒有必要,真實的歷史上,劉琮之後的事蹟就沒有記載了。

    為什麼沒有記載了?

    一是可能劉琮之後毫無作為,歷史上發生的重大事情,都與劉琮無關,也就是默默無聞;二是可能不久之後,劉琮就去世了,可能是病死的,但反正不可能是曹操殺的,曹操還沒有平定天下了,況且劉琮對曹操又毫無威脅,實在沒有必要殺劉琮。

    劉表死於208年,時年67歲。劉表的長子劉琦死於209年,劉琦死的時候可能年近50歲,古人一般結婚較早,劉琦又是長子,至少有50歲。而劉琮又是劉表的第二個兒子,很可能就有45歲左右,不會低於45歲,之後再任青州刺史,諫議大夫,三國時期的人平均壽命也就30來歲,劉琮在這個年紀去世也不算奇怪。

    那麼劉琮能投奔漢獻帝嗎?

    當時的情況下是不能。除非你能穿過曹操的軍隊,當然這也不可能。當時的漢獻帝在許昌,那裡是曹操的大本營,曹操在208年,基本上統一了整個北方,佔據幷州、冀州、幽州、青州、徐州、兗州、司隸、豫州,成為天下最大的勢力,漢獻帝已在曹操控制當中,當然了,如果劉琮隻身一人,去投奔漢獻帝,也是可以的,但是無論劉琮怎麼投降,都是不可能封王的。

    連曹操自已都沒有封王,你一個降將能封王?

    兩漢非劉不王,但也不是劉姓的就能隨意封王。一般是皇帝的直屬兄弟和劉姓諸候王的長子才能封王,還得有特別的功勞,至於劉琮,還是算了吧。

  • 5 # 南方鵬

    劉琮是劉表少子,與幼子不同,只能說明不是長子。在演義中,由於年幼繼位,曹操大軍南侵荊州,驚惶不知所措,在主降派蔡瑁張允蒯越等的堅持下,與母親蔡夫人商議後不戰投降曹操,曹操大收荊州人心,對降將封侯賜爵,並對主降派蒯越說,吾不喜得荊州,喜得異度也。又封劉琮為荊州刺史,卻又遣他遷居青州,有調虎離山之意,劉琮母子大驚,只得啟程,又被曹操派出于禁中途截殺。

    而劉琮之降,嚴格說應該是歸順朝廷,不管如何,曹操代表的是大義名份,是漢獻帝親封的丞相,不比孫權劉備是武力割據一方的亂臣。劉表在獻帝時接受李傕郭汜控制的朝廷之命入荊州,依賴蒯良蒯越和蔡瑁而輕取荊州,他的開始,就與荊州大族結下不解之緣,劉琮的降與戰,必然受到他們的重大制肘,由不得本人。或許也是因為這一原因,劉表全據荊州後不思進取,無法前進一步,才有了自守之賊之名。而東漢的王侯爵制,還受到劉邦的白馬之盟所約束,畢竟光武帝劉秀是承祀西漢元帝的衣缽,必須遵守。除了皇親,其他人不能封王,最大隻能封侯,所以,封劉琮為侯算對得起他了。

  • 6 # 陶短房

    首先,曹操並沒有殺死劉表幼子劉琮,當然更談不上具體被于禁殺死,歷史上劉琮被改封青州刺史後的確平安抵達青州,《後漢書.袁紹劉表列傳》說劉琮任青州刺史、封列侯,《三國志.魏志.六董二袁劉傳》裴注引《魏武故事》所載曹操表奏劉琮“青州刺史琮,心高志潔,智深慮廣,輕榮重義,薄利厚德,蔑萬里之業,忽三軍之眾,篤中正之體,教令名之譽,上耀先君之遺產,下圖不朽之餘祚;鮑永之棄幷州, 竇融 之離五郡,未足以喻也。雖雖封列侯一州之位,猶恨此寵未副其人;而比有箋求還州。監史雖尊,秩祿未優。今聽所執,表琮為 諫議大夫 ,參同軍事”,這則記載表明,第一,劉琮任青州刺史後並不自安,惟恐曹操生疑就主動請求離開州任去朝中擔任文職;第二,此舉令曹操十分滿意,就否決了幕僚原本建議的、讓劉琮擔任地位清要但級別和爵祿不高的御史臺諸官,讓他擔任秩祿較豐厚的諫議大夫,並加了個象徵性的“參同軍事”表示親暱(“不是外人”才能參同軍事),同時在給漢獻帝的奏章中把劉琮投降比擬為東漢初主動歸附劉秀的更始部將鮑永和河西地方勢力竇融,這在後漢是很高的評價,很顯然,曹操有意將劉琮樹為“識時務為俊傑前途光明”的典範,沒必要殺、也的確沒殺,所謂被殺不過是小說和平話的藝術創作,事實上不但劉琮,連蔡瑁也沒殺(歷史上不是蔡瑁奪了劉表父子的權,而是劉表父子依靠蔡瑁才能真正掌握荊州,而且蔡瑁和曹操年輕時就是好友)。

    其次,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在舉兵南下前兩個月的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六月廢三公,立丞相、御史大夫、五官中郎將總理全國軍政人事大權,而總成於丞相,丞相是曹操自己,御史大夫是唯曹操命是從的華歆,五官中郎將是曹操的兒子曹丕,也就是說,漢獻帝封官授爵,名義上是自己拿主意,實際上是曹操說了算,而更具體的事務則完全由曹操的丞相府(霸府)來裁決,劉琮就算一個人活著跑到曹操腹地的許都,見到漢獻帝,漢獻帝敢或能封他什麼王?就算敢,他能活著走出許都麼?

    《三國演義》裡說到“屯土山關公約三事”,其中腦補和虛構的地方很多(如此時曹操還不是丞相而是司空、驃騎將軍),但有一句話道理是不錯的——關公要求“降漢不降曹”,曹操大笑“我即是漢,漢即是我,降漢即降我”,劉琮的處境還不如當年的關羽(曹操官更高,勢力更大),“降漢即降曹”,他不在曹操跟前“降漢”,卻跑去曹操老家邊上的許都“降曹”,是活膩味了麼?

  • 7 # 手機使用者德友之書齋

    一、劉表幼子劉琮投降後被殺是《三國演義》小說裡面的情節。《三國演義》:曹操遷劉琮為青州刺史,在劉琮與其母親前往上任的途中,曹操派于禁領輕騎於半道劫殺,劉表故將王威,死戰仍不得脫,主僕三人皆死 。

    二、真實的歷史

    (1)赤壁大戰前,經營荊州十幾年的一代梟雄荊州牧劉表病逝,由其幼子劉琮掌管荊州。

    此時,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丞相曹操大兵壓境,劉琮在屬下的勸說之下,經權衡利弊最終放棄了抵抗。

    (2)劉琮投降的主要原因在於荊州內部。當時抱有投降曹操想法的人佔據主流,最為代表的有劉表舊臣傅巽、蒯越、王粲等在荊州是舉足輕重的實力派,除此以外,劉琮還面對著強勢的劉備,劉備既是可以幫助劉琮抵禦曹操的重要外援,亦是可以吞併荊州的猛虎。最為關鍵的是,一旦荊州城破 ,除了殃及百姓外,就連劉琮都有被滅族的危險。

    (3)因劉琮不戰而降,曹操兵不血刃得到了荊州和眾多兵馬,曹操在《表劉琮令》中稱讚劉琮心高志潔、智深慮廣,明大義、識大體,寧願放棄父親的基業,顧全大局。曹操還說劉琮雖然爵封列侯,做了一州的刺史,但仍不足以表彰他,又提升他做了諫議大夫。

    (3)識時務者為俊傑,劉琮在抵抗和投降之間的選擇,就是‘兩害相權取其輕’,投降曹操確實是他一個不錯的選擇,使荊州免遭生靈塗炭,亦使劉琮自己也能安穩的度過餘生!

    三、劉琮為什麼沒投奔漢獻帝、封王

    (1)劉琮沒有機會或根本就沒有可能去投奔漢獻帝。當時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是朝廷大權在握的丞相,而漢獻帝只是個傀儡。所以所謂封王一說,那要看曹操是否願意。

    (2)別說劉琮封王,就是一代梟雄曹操經營多年,爪牙遍佈朝野,一直到建安21年(216年)平定漢中張魯歸降,並且在張遼於合肥以少勝多擊敗孫權之後,獻帝因而下昭,曹操才由魏公進爵魏王。

  • 8 # 大飛熊騎士

    正史上劉表的兒子劉琮投降曹操後,就被任命為青州刺史,封列侯。後來根據《三國志》注引《魏武故事載令》,大意是:曹操認為劉琮獻地有功,雖監一州之史,工資卻太低,於是表劉琮為諫議大夫,參同軍事。然後,劉琮就沒有記載了,其實這也正常。因為,無論劉琮個人能力如何,曹操是不可能重用他的,畢竟他曾經代表著荊州之主。更何況,劉琮在母親蔡氏,舅舅蔡瑁的庇護下,才接任的荊州之主,而非才能。所以,此後的劉琮不見正史了,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曹操是不可能殺劉琮的,因為既不能殺,也沒必要殺。

    實際上,曹操也確實得感謝劉琮,要不是他獻了荊州之地,許都的西南面就沒有了屏障,一旦襄樊被突破,就剩下一馬平川的平原之地了。另外一方面,曹操對劉琮好點,也是在收買人心,所以沒有必要殺他。但是為什麼說不能殺呢?曹操舉大軍南下的之際,荊州“親曹派”的代表蔡瑁,蒯越,韓嵩,傅羲等人是勸著劉琮歸降,如果曹操殺了劉琮,豈不是讓這些“親曹派”計程車人背上“不忠不義”之名?當然,他們勸劉琮歸降,本就多少冒著不忠的風險。但是畢竟曹操代表漢獻帝,而且只要劉琮好好的,他們就有了“遮羞布”,就算那些被迫加入曹營的,也能安心的效命了。

    這就和《三國演義》不一樣了,小說裡劉琮歸降曹操後,確實是被于禁所殺。當然,劉琮之死,是羅貫中的尊劉抑曹所帶來的。首先,小說裡蔡瑁,張允的人設,就被荀攸形容成“諂佞之士”,曹操也認同(歷史上,蔡瑁年少就認識了曹操,關係還很不錯)。所以,曹操取荊州時,欺騙了這兩貨,讓他們跟劉琮說,歸降後,依然為荊州之主。因此,荊州方面中計,劉琮第二天就屁顛屁顛把印信,兵符獻給曹操。結果,曹操變卦了,讓他去青州上任刺史,劉琮再三請求留荊,曹操不準,還說怕劉琮留在荊襄會被人所害。其實,曹操之所以命于禁殺劉琮,是發現劉琮被騙後,心生不甘,日後可能聯絡舊部造反,必須要絕了後患。

    值得一提的是,無論是小說還是正史,劉琮身邊都有一個將領王威,是不願就此投降曹操的,小說中,他還為護衛劉琮戰死。王威曾經勸劉琮,將軍既降,劉備又走,曹操輕裝冒進,所以如果伏兵險要處,曹操可擒。只是,王威此計最終沒有得到施行,否則誠如所言,恐怕會改變一些歷史走向。至於問題中提到劉琮如果投靠漢獻帝,會不會封王?答案太簡單,肯定不能,當年劉表鎮守荊州時,也不過是侯爵,怎麼可能換成劉琮就變成了王呢?再說,漢獻帝控制在曹操手裡,曹操此時連公爵都不是,劉琮又怎麼可能凌駕於曹操之上,成了王呢?

  • 9 # 我是趙帥鍋

    公元208年,曹操率大軍南下奪取荊州,劉表的兒子劉琮不戰而降。曹操在入主江陵後,任命劉琮為青州刺史。受演義的影響,很多人覺得曹操為永除後患,所以在劉琮在赴任青州的路上,派于禁率領輕騎追擊,並將其全家都給殺死。

    但事實上,這不過是羅老爺子杜撰而已,劉琮最後的結局,雖然史書上沒有明確記載,但有一點可以很明確,劉琮絕對是善始善終。

    雖然,因為劉琮身份的特殊性,曹操肯定不會給他任何實權,但是,他一定會在曹操集團中擁有非常高的榮譽,而且自始至終在前排位置就坐。因為,這就是曹操統戰工作中的樣板。

    試想,如果劉琮這樣的人,最後都沒有好下場。那曹操,以後還再怎麼進行統戰工作?

    一個人,擁有荊州全境,麾下十幾萬大軍,完全有機會與你對抗,卻放棄了大量的既得利益,乖乖選擇向你投降,最後如果混得欲哭無淚,甚至還不能善終。那以後,只要有機會抵抗,除了腦子進水的人,誰會沒事投降你呢?

    更不用說,劉琮投降曹操時,江東的孫權、劉備、西涼的馬超、益州的劉璋,以及漢中的張魯,都還沒有被征服,如果這個時候曹操將劉琮給殺掉,那這些人還敢投降嗎?曹操還有能力勸說他們投降嗎?就是他們的手下,也不敢再勸自己的主公投降。

    比如,如果劉琮投降被殺後,張昭再去勸孫權投降,孫權心裡會怎麼想?我相信如果孫權脾氣暴躁點,肯定會直接一刀砍了張昭,因為你這就是典型的盼我早死。

    就算孫權脾氣好,不直接拿刀砍,恐怕也會立馬懟回去,總而言之,你是想讓我成為第二個劉琮嗎?

    所以,劉琮以後的結局,那是顯而易見的,肯定要級別有級別,要地位有地位,錢夠花、覺夠睡,美女也不缺,還不用操心,總而言之,會當一個政治花瓶養起來。

    這種結局,對於一個有雄心、有壯志的人而言,實在是不一種不幸的結局。但是,對於一個缺乏雄心的人,在亂世之中,能取得這種結局,實在也算是平穩著陸。而且,對於我們大多數普通人來說,這種結局實在是太讓人羨慕不已。

  • 10 # 三國逐鹿

    公元208年,劉表病逝,他的幼子劉琮繼承荊州。不久,曹操率領大軍討伐尚未歸附朝廷的荊州及依附荊州的劉備。劉琮舉全州投降曹操,被封為青州刺史,他在上任途中被于禁所殺,這在演義中很有必要。根據《三國演義》中相關內容,結合自己的見解,簡要分析如下。

    首先,曹操素有殺一方諸侯的傳統,當然不會放過劉琮。曹操雖然愛才,那是針對投奔自己的部將和謀士,對於投降自己的一方諸侯,不一定容得下。如呂布白門樓乞降仍然殞命、袁譚投降曹操夾擊袁尚後被其亂軍所殺。投奔曹操的一方諸侯,大都是迫不得已,暫時臣服,一旦遇到機會,輕則揚長而去,重則反咬一口。

    如劉備顛沛流離,投奔過曹操、呂布,依附袁紹、劉表等,與曹操、呂布反目成仇,欺瞞袁紹不辭而別,蠶食劉表的荊州。曹操收留走投無路的劉備,卻被其反咬一口,騙走了五萬大軍和徐州。《三國演義》中記載:

    次日,玄德面奏君,操令玄德總督五萬人馬,又差朱靈、路昭二人同行。

    此後,曹操吃一塹長一智,力求穩妥,斬草除根。面對實力並未受損的荊州牧劉琮的投降,曹操怕其反叛自己,再次割據荊州。因此,曹操是有可能為了徹底解決荊州問題而斬殺劉琮和蔡夫人的。至於荊州的其餘文武大員,曹操用高官厚祿,即可籠絡人心。

    如曹操封蒯越為江陵太守樊城侯,傅巽、王粲等為關內侯,後還重用不願歸附的文聘大將。曹操只要斬殺荊州名正言順的主人劉琮,稍加時日,便可完全掌握荊州,放心大膽地使用荊州的能人異士。

    其次,羅貫中為了突出曹操的奸雄形象,先誆騙劉琮,再斬草除根。曹操先誆騙蔡瑁、張允,諾讓劉琮永鎮荊、襄,將其騙到樊城,奪取荊州的印綬兵符,絕口不提允諾之事,而是讓劉琮速速去青州上任。

    劉琮表達自己不想當官只想守護父母的意願,而曹操以關心的口吻勸其赴青州上任,怕其在荊州被害。古代歷來重視誠信,刻畫的曹操說變就變,絲毫不守信諾,儼然一副奸雄形象。《三國演義》中記載:

    琮聞命大驚,辭曰:“琮不願為官,願守父母鄉土。” 操曰:“青州近帝都,教你隨朝為官,免在荊襄被人圖害。”

    再次真實歷史:曹操沒有必要也沒有理由殺害已經投降自己的劉琮。《三國志》中記載:劉琮是荊州牧劉表次子,他的母親也不是蔡夫人,而是娶蔡夫人的侄女為妻。劉琮已經娶妻,說明已經長大了,並不是孩子,有能力執掌荊州。

    劉表寵幸繼室蔡夫人,連帶著也寵幸劉琮遠離長子劉琦。劉表臨終前,和蔡夫人商量立劉琮為繼承人,以蔡瑁、張允為其黨羽。從這裡可以看出,劉琮是劉表的接班人,並不是蔡夫人和蔡瑁篡改遺囑的。劉琦不得劉表的寵幸,依從諸葛亮的計策請求出鎮江夏。

    劉表去世不久,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討伐荊州。面對曹操大軍壓境,荊州本地士族如蒯越、韓嵩及東曹掾傅巽等遊說劉琮歸降曹操。劉琮本想繼承父親遺志,與眾將保境安民,無奈大勢已去,只得投降曹操。曹操以劉琮為青州刺史,封列侯。《三國志》中記載:

    太祖軍到襄陽,琮舉州降。備走奔夏口。太祖以琮為青州刺史、封列侯。

    裴松之注引《魏武故事》中記載:劉琮不但在青州活得有滋有味,後來還被曹操向漢獻帝保奏為諫議大夫,參同軍事。劉琮升任為諫議大夫之後的事情沒有記載,可以肯定的是劉琮沒有被曹操所殺,有可能壽終正寢的。《魏武故事》中記載:

    今聽所執,表琮為諫議大夫,參同軍事。

    漢朝,劉邦先後剪除燕王臧荼、楚王韓信、趙王張敖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等異姓王,後漢武帝“推恩令”將劉姓諸侯國分化瓦解。此後,只有漢室皇帝血脈濃郁之人才可能被封為王。如劉表成為鎮守一方的封疆大吏,僅僅為鎮南將軍、荊州牧、假節,封成武侯。像劉琮也只能繼承他的父親劉表的爵位,距離封王差的太遠了。因此,劉琮“歸附”漢獻帝,也不可能被封王。

    你們怎麼看待劉琮投降曹操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本賽季的NBA大家看好哪個球隊呢,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