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李依珂

    寫作系統就是:建立從輸入到加工再到輸出的一整套標準工作流程。

    第一輸入

    比如輸入,如何快速的蒐集資料,高效閱讀,然後你建立一個隨身呼叫的一個資訊庫,接著你如何對資訊進行加工,變成直接拿來就可以創作的素材,然後最後如何高效輸出、一鍵排版,不同種類的題材快速的能夠寫成文章等等。

    這一整套的流程構成了基本的寫作系統。等你有了這個寫作系統,然後你再拿起筆,不是拿起筆了,就是敲鍵盤,在遇到卡頓的時候呢,就能找出具體的原因,你是輸入不夠呢,還是加工不足,還是輸出的時候費時費力。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寫作是一個輸入-加工-輸出的過程,輸入是所有工作的前提。

    無積累不寫作。

    可以用卡片記錄概念、人物、故事、觀點、方法、金句。這樣的寫作可以降低大腦的認知負荷。

    用卡片寫作,你的創意密度和質量會更高。你想想一篇三千字的文章,我們一般寫著寫著就會湊字數,但是一張三百字的卡片,你清晰完整的表達一個觀點,字數就夠了,它不給你湊字數的機會,文章的質量自然就很高。

    卡片越積越多的話,會慢慢的形成一個知識庫,這個知識庫呢,就是你創作的源泉,就像搭積木一樣,你可以源源不斷的進對卡片進行排列組合,然後創作無數的文章。

    第二步,思考

    完整展現思考的過程也是文章的一部分。

    比如是什麼資訊觸發了你有這個想法?哪些是實際看到的資訊?哪些是你思考的?哪些是你思考的結果?哪些是用來連線這些實際資訊和你的思考的?

    比如這個資訊來源是什麼?從哪個渠道來的?真實嗎?你的理解是什麼?跟原來哪些資訊可以聯絡起來?當時有什麼疑問?在這個時候有什麼思考,為什麼?資訊足夠嗎?還有哪些資訊需要進一步補充?哪些地方需要進一步求證?接下來到哪裡去找?篩選的標準是什麼……

    文章反映的是思考的過程和思考的結果。想不清楚也寫不清楚。

    比如有的文章,邏輯不通,條理不清楚,主題不鮮明,漏洞百出等各種毛病。

    這就說明這個思考過程不流暢,有很多的模糊地帶,有很多不確定的因素。有時候為了完成任務,為了湊字數就急急忙忙趕出來了。

    好文章,最好是一氣呵成的。哪怕有一些瑕疵,但是整體價值還是有的。

    第三步,用文字翻譯出來

    整個思考過程,接下來就可以用文字整理連線這一個個的觀點和思考過程。

      

    這樣下來,文章就基本成型了,帶有自己特色的文字系統。

      

    如果想要讓文字有特色,最好能展現自己的每個思考的波動,思想直接的轉換,銜接,這樣可以體現自己的語言和文章特色。

    獨特的觀點是最有識別度,每個人的思考過程都是獨一無二的,每個人都有一套自己的話語系統,價值觀念,思考方式等等這些基本塑造了你這個獨特的個體。

    在加上自己的獨特經歷是別人沒有的,自己所見過的事物,形成的意象,情感體驗等等,所以這些是別人最難模仿的。

    這樣高效寫作的系統就建立了。

  • 2 # 唐格拉爾說說說

    剛看了李欣頻的《創意問答錄》,很受啟發。按照她的方法,平時注意蒐集素材,提高創意,然後專注於寫。這個方法值得借鑑,我總結如下:

    一、開啟潛意識,用五感接收訊息

    未來是智慧經濟的天下。曾聽一位老師說過,雖然現在還處於應試教育的階段,未來需要的人才,並不是記得的東西越多越好,而是創造力,應該儘量培養小孩的創造力。其實不僅僅是小朋友,對於成年人來說,提高創造力,也是提升我們競爭力和不可取代能力的重要方法。李欣頻作為文案天后,需要大量動用創造力和想象力,她是怎麼做到的呢?

    開啟自己的潛意識,保持一定的敏感度,讓五感同時接受各種各樣的訊息。李欣頻說過,她隨時隨地都在接收訊息,能夠源源不斷產生新的創意。看電影的時候,腦子也在產生各種想法,和朋友聚會聊天,哪怕是吃飯、睡覺的時候,同時也在接收各種訊息。當然,保持每天的閱讀活動,可以產生很多更深層次的想法,激發更多的創造力。

    如果不夠敏感,接受不到各種訊號,那我們首先應該做的,就是開啟自己的潛意識,提高自己的敏感度。可以透過看動人的電影以及自己喜歡的人物傳記,對自己的大腦進行刺激。看這些傳記故事的時候,要去找尋共鳴的地方,找到打動自己的地方。 這樣可以和故事中的主角產生情感的共鳴,以此為突破口,可以更加了解自己,對自己有更深層次的認識。

    有讀者提問,很多甲方客戶都不知道自己的真正需求,那麼設計師應該如何做呢。李欣頻的回答是,作為一個設計師,應該對這個世界保持敏感。在和客戶一起坐下來的時候,就應該對他有個判斷和了解。即使客戶本身不太清楚自己的需求,那麼,你也是有一個判斷的,能夠判斷出來,他真正的需求是什那麼,麼。有創意的,我們可以抓住客戶背,的、沒說出口的點。 即使他自己沒表達出來,你也已經抓住精髓了。

    二、很多東西可以同時進行

    雖然創作的過程中,書必須一本一本地寫。但是在資料收集階段,多本書是可以同時進行的。如果同時要寫七本書,李欣頻的房間裡就會放上七個箱子,分別用來蒐集素材。只要跟這個領域相關的東西全部都會塞到這個箱子裡邊。 哪怕僅僅是一句話,一個想法,都會寫在紙條上,放進箱子。

    同樣是看一本書,平時我們都用一個視角,帶著一個目的去讀書。如果同時帶著七本書的眼光去看一本書,那麼相當於一本書讀了七次,產生七種效應,七個角度。 這樣也許會在腦子中產生神奇的化學反應 。

    很多東西可以同時進行,還有第二層意思:並不是辭職才可以開始寫文章。有個學生提問,老師的要求很死板,對於我的創意沒有幫助,我該怎麼辦? 李欣頻回答說,年輕人不要跟體制去抗衡。你首先應該滿足老闆的需求,你要看清楚他真正想要的是什麼,你就去滿足他。在這個基礎上,你搭建一個更廣闊的平臺,去啟發你的創造力。也就是說,其實大腦和小腦是可以同時存在的,這兩個系統是可以共生的。用小腦去完成老闆交代的具體的任務和工作,去處理具體的事情,然後用自己的大腦來發揮想象力,創造力。

    李欣頻曾經講過她自己的經歷。年輕的時候,錢不多,於是去給誠品書店寫文案。但是誠品的工資不太高,為了掙錢養活自己,就開始給房地產寫廣告。再用其他的時間,去給誠品書店寫文案,當做自己的愛好。

    三、不寫就死,非寫不可

    在蒐集材料的階段,可以七本書同時進行。但是,到了真正的寫的時候,需要保持高度集中力,充滿激情地寫,也就是進入了“創意的流”的狀態,也就是俗稱的心流狀態。在這樣的狀態下,眼前沒有其他東西,只有寫這唯一一件想做的事情。

    李欣頻每年都會給自己設定一定的閉關時間,用來寫作。在這個階段是閉門不見客的,專心用來寫作。因此,《創意雲世紀》這本書,用了7天就可以寫好。當然,我們要知道的是,功夫其實都在平時。雖然寫作的過程只有7天,但是平時的蒐集素材階段,也是花費了一定的時間和功夫的。

    如何才能儘快進入創意的流這種狀態?很簡單,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做自己心甘情願,主動想去做的事情。放在寫作上,就是要寫“不寫就死,非寫不可的東西”。李欣頻就特別喜歡寫作,她說寫作是一種能讓人上癮的東西。很多各行各業的人會轉行來寫作,但是沒有人是寫到最後就不寫了的。

    四、記事本是最好的造命師

    很多人會有一種錯誤認知,不喜歡現在的專業或者工作,總以為辭掉現在的工作,才可以發展自己的愛好。但是,正如前文所說,兩個系統可以共存,我們需要的,只是一些時間管理的技巧。李欣頻名副其實是一個“大忙人”,但是同時又能夠保證高產,而且出版的書籍都很熱賣和暢銷,秘訣就在於自己的時間管理技巧,用手賬來進行時間管理。

    具體來說,筆記本分為三個部分:年計劃,周計劃和每日行程。在宏觀的年度計劃中,把一年的時間分為三種狀態:閉關,出關和旅行。在閉關狀態,是不出門見客的,只是待在家裡寫作。這個時候需要保證能夠集中注意力,進入創意的流的狀態。在出關階段,就會和朋友見面,聊天,以及進行演講等活動。當然,也會存在半閉關狀態,比如說,上午出去和朋友聊天,下午和晚上閉關寫作,這種情況也是存在的。在周計劃當中,要寫清楚這周的任務,以及需要完成的事情。在每日行程單子上,大概分為三類:to do,今天日記,睡前讀物。to do清單上,最重要的事情用紅色的筆來寫。

    除了時間規劃,在寫作的過程中,也必須養成習慣,逐級向上。如果你有出版圖書的計劃,或者像我一樣,有寫文章的需求。首先要確定的是出版日期,定下這個日期,然後逐步往前推算,什麼時候要完成稿件,什麼時候要完成初稿,什麼時候開始寫作,什麼時候開始蒐集素材,要做到心中有數,有一個大概的估算。在這樣的情況下,大概提前一年的時間,你就需要開始動手寫書了。

  • 3 # 子墨書坊

    如何構建穩定的寫作系統?我覺得我能回答一二吧。

    我曾經看過作家周國平寫的《風中的紙屑》,作者說在他的桌上、床頭、手邊,總是備著一些小紙片,腦中閃過了自以為有點兒意思的念頭,就趕緊記下幾個字來,空閒時便據此寫成連貫的句子。這些句子成了他創作的靈感。很多時候我們無從下手,是因為我們沒有內容可寫,沒有積累的素材,不妨試試這個辦法。

    有時候夢境也是一種很好的素材,做夢的時候你總能夢到很多天馬行空的事情,但是夢境很容易忘掉,當你記得的時候一定要馬上記下來。

    當然,你也可以從自己身上挖掘,生活在這個世上,你身上一定也有很多故事,那些難忘的、令人沮喪的、開心的、快樂的都可以當成素材。而且寫自己的話更加得心應手,因為你對自己是很瞭解的。

    也可以從身邊的人身上挖掘,那些值得你學習的,厲害的人物;也可以是那些弱勢群體,他身上有什麼閃光點,總之,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人生故事,只要你善於觀察,一定會發現很多可以寫的東西。

    我採訪過一個人,她在我們這裡的菜場擺攤,賣一些小百貨。她把十多年來擺攤中遇到的人和事寫成了一本書,書中由33個溫情又殘酷的人生故事串成,描寫了每個平凡人都要面對的生活。書中內容包括童年往事、生活趣事、身邊普通人的故事以及作者在菜市場裡混生活時的所見所聞,帶有濃濃的“鄉愁”。作品文字通俗清新,人物刻畫鮮活生動,故事情節平實感人。

    一個人無論是渺小還是偉大,她都有屬於她自己的故事,當你學會了講述他人的故事,寫作就不是一件太難的事了。

    你也可以從新聞裡挖掘,從影片中尋找,從名人名言中拓展,從音樂裡尋找,從書籍裡尋找,還可以透過網路找熱點......

    總之,你要360度無死角地挖掘一切可挖掘的素材,從不同的角度去寫,你會發現,越寫你可寫的東西就會越多。一開始不要怕寫不好,先完成再完美,誰都是一步一步過來的,沒有什麼事是一蹴而就的,成年人的世界沒有容易二字!

    很多事情或許短時間內看不出效果,但只要你堅持去做,長此以往,總能收穫意想不到的效果。一旦確定了目標,你就要有不撞南牆不回頭的勇氣,要有一條道走到黑的果敢!未來的路很長,你只管努力,剩下的交給時間!

    卡瑪在《人生是一場獨自的修行》一文裡寫道:人生是一場與任何人無關的獨自的修行,這是一條悲欣交集的道路,路的盡頭一定有禮物,就看你配不配得到!

    當然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不斷地輸入你才能輸出,你要去看書,看各種領域的書。為什麼很多人能出口成章,臨場的反應能力這麼強,因為他們看過大量的書,有各種各樣的積累。你看的書,你的人生閱歷,你走過的路,你遇見的人,都是你的寫作素材。

    當你積累了足夠多的素材,寫作就會像燒菜一樣,每天從這麼多的食材裡挑出幾樣,把他們燒成一碗碗大家都喜歡吃的小菜就可以了。

    陳子墨:曾做過外貿、會計、半路出家的媒體人。左手文字,右手工作,有生之年想把遇到的事見過的人統統記下來。

  • 4 # 蔡蔡早安

    一,首先,在我看來,一個穩定的寫作系統,是要由建立目標—分解目標—行動——覆盤總結——再最佳化——再行動的過程。

    在這一系列過程中,由輸入知識,到寫作輸出,到打磨出自己的寫作系統。

    二,構建目標,就是先想清楚自己寫作的目的或意義,是個人生活記錄,還是以寫作變現,這是兩個不同的領域,隨筆記錄可以自由散漫,依心情而定。寫作變現就要有高標準,考慮輸入平臺和讀者需求。

    這是兩套不同的寫作標準,受眾不一樣,對自我建立的寫作系統也不一樣。

    有持續性輸入才能為持續寫作做支撐。

    四,要持續性寫作。只有不斷的寫,才能一點點提升寫作能力。養成寫作習慣很重要,記得在一本書看到,不知道寫什麼時,就硬寫。確實如此,讀書筆記,社會熱點,靈感筆記……這些都可以成為寫作題目

    尤其對想用寫作打造個人品牌,更要在自己感興趣或稍長的領域持續不斷的寫,才能提高文章影響力

    六,將寫作與生活、工作實踐結合。就如如何把知識打磨為自己的,是在實踐中使用,寫作也是,多觀察,多思考,多反思,多總結,成為一套穩定的寫作系統。

  • 5 # 笑學讀書會

    寫作系統,是個較為複雜的概念。涉及知識儲備系統、題材儲備系統、選材運用系統、組織材料系統、語言表達系統、思想提煉與價值挖掘系統、讀者媒體反饋系統。每個子系統各自有各自的要求和操作辦法。都離不開人的觀察與思考。所以觀察和思考是打造理想寫作系統的核心,貫穿寫作過程始終。綜合概括,寫作系統的構建,就是儲備與輸出,是價值發現與價值表達的過程。因此,做一個有心人,保持生活的熱情,用心生活,用心體味,用心積累,用心提煉,用心表達,用心交流,理想寫作系統構建便水到渠成。用心,是個比較寬泛的概念,是對事物的敏感與專注的核心表達,是個人內心對事物的感應,是對事物保持高度專注力的心理反映,源於態度,始於認識,成於境界。所以用心程度,決定了了寫作系統的穩定性。系統構建核心點還在自己,自己才是建立穩定寫作系統的關鍵所在,外界環境的影響也只會透過自己內心作用,才產生相應反應。當然這種外界環境的影響也是客觀存在的,會對自己穩定寫作系統建立產生積極或消極影響,會加速或者阻礙寫作系統的豐富性。

    需要說明的是,寫作系統的建立還涉及到寫作者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問題,不同的價值取向往往影響著寫作者的創作動機,直接影響到寫作系統偏好。

    此外,穩定的寫作系統也只能是個相對概念,穩定不穩定會隨著時間和寫作者思想境界的變化而相應變化,所以一勞永逸的穩定寫作系統是不存在的,一定時間段對寫作者創作相對有利的寫作系統就是比較理想的穩定寫作系統。

  • 6 # 石首市劉國林

    什麼是寫作體系?目前無權威定義。我想無非是主題、素材、語言、結構、流程等方面的東西。主題就是文章的主要觀點,可以反映在標題上。標題要能概括全文,還要簡短並吸引眼球,要有讓人一睹為快、不睹不快的效果。主題的表達要靠素材支撐,它既可來源於素材,也可以引領聚攏素材。寫文章掌握的素材越多越好,但在具體應用時則要精挑細選。每一個觀點,用2到3個素材即可。這些素材既可以來源於“古今中外”,也可以來源於“上下左右”,思路一開闊,素材就會多,要用最有代表性、最對路的素材去支撐文章想要表達的觀點。主題和素材的表現都要依靠語言,語言是思想的外在形式,也是內在的風格。按照一般要求,語言要做到準確、生動、形象、深刻,不要死板,不要花哨。這裡特別要強調的是,不要寫長句子,要多用短句。要多用群眾語言,做到通俗易懂,語言樸實。語言還要言之有物,資訊量大,不要空洞,語言寫得越具體越好。關於文章的結構問題,一般來說就是文章的邏輯關係所決定的文章的構成方式。比如,“總——分——總”結構,並列式結構,遞進式結構,因果式結構等等。有的是條文式的,有的不分條文,要視具體情況和個人習慣而定。理解了主題、素材、結構上的要求,寫作流程的問題就不難掌握了。我這裡強調這麼幾個環節,一個是要有創作寫作的衝動,沒有寫作的衝動寫不出好文章。二個是要有個大致提綱,可以寫出來,也可以不寫出來,心中有數就是了。三是要反覆修改,好文章是改出來的。四是要敢於發表,不發表寫的東西不能產生影響,沒有用處。對於文章的寫作體系,我就寫這麼多。供參考。

  • 7 # 空巢歲月

    獻醜了。

    我體會的寫作體系只有四個字:多看,多寫。

    有句話說:"書到用時方恨少",意思是說當你提筆想寫點東西時候,才會覺得自已書讀少了,才會知道肚子裡的學問不夠,提筆重千斤,不知從何起。所以只有多看書才能充實自己的知識面,寫作時才會水到渠成。

    看書多了,才會懂得書海是多麼博大精深。看書多了,就會積累許多無形知識,人的胸懷也會變得開朗明亮,寫作起來就會得心應手,將學到的東西源源不斷輸送出來。

    第二步就是多寫,刀不磨,會生鏽,字不寫,會忘記。如果堅持天天寫,久而久之就會發現自已想表達意思容易表達了,詞句也流暢起來,再也不會出現寫了上句愁下句的嘆息局面,那種"江郎才盡"的窘境也會隨此而消失了。

    當然,如果細緻一點總結寫作體系,可以自定義寫個提綱:1,想好寫什麼內容,2,想好有意義的主題思想,3,想好開頭和結尾,4,最後從整篇結構中尋找最適合的標題

  • 8 # 銳智多謀英語

    寫作是一個複雜、高階的大腦活動及行為過程,它需要有積極的知識獲取為積澱,需要很強的消化能力作支撐,需要極強的邏輯思維作鋪墊。在創作過程中,閱讀習慣、素材積澱、知識積累、眼界視野、邏輯能力和創新能力是構建穩定的寫作系統的一個互動的迴圈。一、閱讀習慣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說,“生活、工作和學習倘使都能自動,則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所以我們特別注意自動力的培養,使它全部關注於全部的生活工作學習之中。自動是自覺的行動,而不是自發的行動。自覺的行動有需要適當的培養後才能實現。”閱讀就是一個需要自覺的行動。它涉及到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閱讀題材的選擇。這是一個十分關鍵的專案,積極的、大師的、跨界的、中外的以及古今的著作及讀物要有個人的閱讀清單。

    第二、閱讀時間的調配。這是長期形成的習慣,好的習慣要堅持,不好的習慣要糾正。可以為自己制定閱讀計劃,不同的時段閱讀不同的讀物。

    第三、讀書筆記的整理。如何消化及記下讀書筆記,都是一個讀書人必須的功課。可以分門別類,也可以在書籍上眉批。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二、素材的積澱

    閱讀是一個愉悅的心靈之旅,就像在大自然中徜徉一般。所以我們會在閱讀過程中遇到大量扣人心絃的情景、美輪美奐的描述、醉人的言辭和話語。這些都是你以後寫作所需要的素材。同時,作家及大師的行文風格、作品框架都可以作為素材牢記在心或記錄在案。程頤有以下的讀書感悟,“外韌之味,久則可厭;讀書之味,愈久愈深。”意思是, 其它東西的滋味,時間長了就會讓人厭煩;讀書的滋味,卻是時間越久越覺得深厚。讀書有如此怡然之味,素材積累何不甘之如飴?

    三、知識積累

    素材積累只能解決結構、修辭,佳句之需,知識的積累是讓寫作者在厚度和寬度上出類拔萃。文學使我們感性和平和,科學使我們理性和縝密,美學使我們達觀和優雅,哲學使我們智慧和深沉,社會學使我們通達和善良,政治學使我們睿智和剛毅。這些書籍閱讀使我們能知天下事,能寫萬卷文。有了素材的積澱,知識的積累,就像我們建高樓具備了鋼材和磚石。構建作品大廈只欠東風了。

    四、眼界和視野

    光讀書是不能成為一個好的寫作者的。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明·董其昌《畫旨》"畫家六法,一曰"氣韻生動"。"氣韻"不可學,此生而知之,自然天授。然亦有學得處,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胸中脫去塵濁,自然丘壑內營。成立郛郭,隨手寫去,皆為山水傳神。"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中有詩句:"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古人都知道讀書和開闊事業的辯證關係。所以,走出去,將祖國的全球的大好河山裝在心中,民風民俗化為寫作的靈感,則美文可成矣。

    五、邏輯思維。

    寫作不只是將漢字或其他語言碼在一起。雜亂無章的堆砌是動物的行為。而寫作,是一種高智商的思維活動。一篇好的作品有以下幾大要素:主題明確、條理清晰、風格獨特以及語言精準。主題是作品的命脈,沒有主題,文章一盤散沙,所以寫作之前要將寫作主題了然於心;條理,即明確主題後應有寫作提綱或框架,將各段的寫作目標予以明確,開頭引人入勝之點及結尾的點睛之筆也用一下功夫。用詞精準,語法正確,層次分明可讓文章耐讀,完美;個人獨特的寫作風格更會讓自己的作品獨樹一幟、個性張揚。

    六、創新能力。

    寫作是一個推陳出新的過程。之所以稱為創作,就是不落窠臼,就是發常人沒發之言,思常人沒思之所想。創新有時需要離開常走的大道,潛入森林,你就肯定會發現前所未見的東西。有很多偉大的作品,是在作家離世之後才為人所認可。就是因為他們超前的意識,創新的思想為當代人所不理解。當然,離經叛道、光怪陸離的所謂“創新”是不會有人認可的。

    穩定的寫作系統是適合個人的寫作方式和習慣。這是在個人寫作實踐中積累和形成的。莫言的作品,陳忠實的作品都是在沒有經過經院式薰染後形成的,他們照樣成為大師。所以,適合自己的寫作系統是最穩定和科學的。

  • 9 # 天天聊情感

    那麼,如何來提升你的寫作水平呢?

    我覺得,正在寫作的你,需要建立一個穩定寫作系統。

    怎麼建立呢?根據我個人一點點小小的經驗,

    最基本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學習。包括收集資料,閱讀,建立素材庫。

    二、首先要把重點放在閱讀上,多輸入,多積累,儲備足夠的食糧,才能為自己以後的寫作服務。

    三、勤寫,多寫,保證日更不輟,把每一次寫作當做一次高考。

    四、資訊要具備唯一性。如果你的文章要打動別人,首先要打動自己。做到這一點,一篇好文就出爐了。

    所以,我們不要單純的為了寫作而寫作,而是要有條不紊打造一個穩定的寫作系統,有了這套系統,當你遇到寫作卡殼時,就能快速找到問題的根源,對症下藥,迎刃而解,一篇篇好文就會從你的心底流向筆尖……

  • 10 # 老李的每週讀物

    當然是多讀才能多寫。

    第一,要有足夠的閱讀量腦子裡才會有知識儲備。

    第二,寫作之初也講究一個量,那就是多寫。但是多寫不代表亂寫或者口水話連篇。

    第三,寫作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一味地求快似乎有點急功近利。所以寫作有時也講究靈感,沒有靈感硬憋出來的文不說讀者恐怖連作者本人也難以下嚥。

    第四,(寫作也是需要一定天賦的,所以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有一種“你不理財,財不理你”的說法,理財一定是上班族唯一的出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