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奧國那些事兒
-
2 # AugustusDeSPQR
看了下前面的回答,我真的無力吐槽。。。
法華人從來都沒有自己吹為歐洲第一陸軍。。。
英美資料裡面對1940年以前,法國陸軍的評價。。真不是吹的。。
On 7 September,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alliance with Poland, France began the Saar Offensive with an advance from the Maginot Line 5 km (3.1 mi) into the Saar. France had mobilised 98 divisions (all but 28 of them reserve or fortress formations) and 2,500 tanks against a German force consisting of 43 divisions (32 of them reserves) and no tanks
在馬奇諾防線上法軍部署了98個軍團,以及2500兩坦克。。
根據德國曆史學者Karl-Heinz Frieser在1995年R. Oldenbourg社出版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作戰行動第2卷,閃電戰傳奇:1940年西線戰役》(Blitzkrieg-Legende: der Westfeldzug 1940)第257頁記載,一名德軍軍官甚至把斯通尼跟斯大林格勒與卡西諾山之役相提並論!
德軍此役傷亡達26500人,其中3000人陣亡;法軍傷亡7500人,陣亡數約1000,其餘為受傷和失蹤。如果說上面的數字令人難以置信,有待確認的話,大德意志團在斯通尼之戰頭兩天的傷亡數字則可以基本肯定為103陣亡、442受傷和25失蹤,約佔該團法國戰役總戰損一半!6
德文為Alleine das IR „Großdeutschland“ erlitt in Stonne innerhalb von nur 2 Tagen etwa 50 % seiner Verluste während des gesamten Frankreichfeldzuges (103 Tote, 442 Verwundete und 25 Vermisste
戰鬥中被摧毀的德軍坦克。。
赫爾曼·馮·施派克(Hermann von Speck),1888年8月8日生於慕尼黑,1914年獲騎士(Ritter)貴族頭銜,魏瑪時期在炮兵部隊服役,1927年11月晉升少校(Major),1931年晉升中校(Oberstleutnant),1934年4月晉升上校(Oberst),1937年8月1日晉升少將(Generalmajor),1938年起任第33步兵師(33.Infanterie-Division)師長,1939年6月1日晉升中將(Generalleutnant),1940年6月5日執行“紅色方案”入侵法國腹地時接任第18山地軍軍長(Generalkommando 3XVIII.Gebrigskorps)。按德文網站的記載,他於6月15日驅車偵察約納河畔蓬鎮(Pont-sur-Yonne)的一座橋樑時被法軍機槍火力擊中,次日傷重不治,7月1日追晉炮兵上將(General der Artillerie),10月17日追授騎士十字勳章(Ritterkreuz des Eisernen Kreuze),他是德軍1940年西線戰役期間陣亡的最高級別軍官
5月12-14日,法德兩軍在比利時阿呂(Hannut)進行了一場規模空前的裝甲對決。法軍411輛坦克、147輛裝甲車、104門炮(含40門反坦克炮)和12門防空炮參戰;德軍674輛坦克、112輛裝甲車、397門炮(含159門反坦克炮)與72門防空炮參戰,德國裝甲部隊的行動得到了空軍第8航空軍有力支援。幾天激戰下來,法方有105輛坦克因毀傷而遺棄,其中近一半是德國空軍的功勞;德方付出的代價是160-164輛坦克或毀或傷,至少60名裝甲兵陣亡、80人受傷。法軍按照預定的“迪爾方案”(Plan Dyle)成功阻滯了對手2天,取得了戰術性勝利;德軍使盟軍這支強大的裝甲部隊在右翼戰線消耗了2天,為己方A集團軍群在阿登地區的戰略性突破提供了條件。
。
向比利時前進的法軍第3輕機械化師S35坦克,這種坦克在阿呂裝甲戰“直接對抗”(即坦克與坦克之間的較量)中的表現要優於德國坦克。根據美國《The Journal of Military History》雜誌1992年4月的文章《The Battle of the Belgian Plain, 12–14 May 1940: The First Great Tank Battle》德軍在享有空中支援的情況下仍有49輛坦克被徹底摧毀(無法修復)。我目前能找到的德方最高損失記錄為164輛坦克被擊毀,另30輛被擊傷。 《The Battle of the Belgian Plain, 12–14 May 1940: The First Great Tank Battle》中記載(P.237):德軍有49輛坦克遭遇了不可修復性的損毀,另111輛坦克蒙受了可修復性的損毀。 庫爾斯克戰役中的普羅霍夫卡之戰德軍投入坦克300輛左右、別爾哥羅德投入的坦克不足300輛,而且裝甲損失數量要比阿呂之戰小得多~~
5月14-15日。德法兩軍裝甲部隊和步兵在比利時讓布盧地峽(Gembloux Gap)展開激戰。截止16日,德軍已有234輛坦克無法行動,佔阿呂-讓布盧戰線參戰坦克總數的33%-37%,根據美國《The Journal of Military History》雜誌2000年1月的文章《The Battle of Gembloux, 14–15 May 1940: The "Blitzkrieg" Checked"》,德軍霍普納(Erich Hoepner)所部有304人陣亡、413人受傷、29人失蹤(不算第4軍)。上圖為讓布盧之戰中被敵反坦克炮徹底摧毀的四號坦克,隸屬德軍第36裝甲團,此戰法軍非直瞄炮火就擊毀了約50輛德國坦克,其中有32輛坦克屬於第35裝甲團讓布盧之戰,法軍炮兵部隊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期間的第二次佩貝之戰(Second Battle of Perbais)中挫敗了德軍步坦協同進攻;德軍第3裝甲師於科爾貝(Corbais)遭擊退;法軍裝甲部隊還在厄納熱(Ernage)展開反攻。但由於色當方面告急,法軍第1集團軍在15日夜間接到命令向南重新部署。截止雙方脫離接觸,德軍沒能刺穿讓布盧戰線上的任何法軍炮位,施維德勒的第4軍也沒能攻過迪爾河。值得注意的是,德軍得到了“斯圖卡”強有力地支援。
Along the front the German assault had been checked. At no time did the German thrust reach the French artillery positions, the backbone of their defences. They remained intact. Meanwhile, Von Schwedler"s IV Corps had been prevented from crossing the Dyle River to the north
5月11日,為貫徹執行“迪爾-佈雷達變通計劃”,加大戰線縱深,法軍第7集團軍從水陸兩路進入荷蘭。開始較為順利,第7集團軍屬下的第1輕機械化師首度接敵消滅對方20人,俘虜4人,己方僅數人受傷;12日,受比利時軍隊退卻和空中威脅增大的影響,法軍不再向佈雷達前進,改為防禦態勢企圖穩固陣線;S35坦克部隊在13日的戰鬥中冒著空中打擊逼退了德軍步兵,但己方步兵卻沒有及時跟進,坦克只得回撤;14日,第1輕機械化師採取攻勢防禦,於Berg op Zoom以南擊敗了德軍,當時色當的情況已開始惡化,第7集團軍因位置過於靠前而朝安特衛普方向撤退,德第9裝甲師遂在步、炮兵配合下奪取Berg op Zoom,幷包圍和殲滅了一些法軍。
5月15日,荷蘭陸軍投降,法軍主力開始撤離荷蘭,負責殿後阻滯任務的第1輕機械化師在之後1周內執行的機動路程超過600公里,挫敗了德軍多次包圍的嘗試,直至敦刻爾克。法軍餘部在澤蘭(Zeeland)的戰鬥持續到17日。德軍在澤蘭的戰鬥中死傷至少400人。
5月15日,法軍第1後備裝甲師(1re division cuirassée reserve,縮寫1re DCR)與德第5、7裝甲師,霍特叢集所部圍繞比利時弗拉維永(Flavion)和弗洛雷訥(Florennes)周圍地區爆發激戰,戰鬥一直持續到夜晚,法軍最初有144輛坦克參戰,65輛坦克因毀傷而遺棄;德軍100輛坦克或毀或傷,其中30-60輛完全毀壞,以第5裝甲師31團損失最大,此外,德方還有20多輛裝甲車被毀,約20門反坦克炮遭摧毀。此戰後,由於擔心對方裝甲部隊從側翼發起反攻,德軍統帥部令霍特裝甲軍暫停前進至16日下午,隆美爾第7裝甲師也差點被叫停,這一仗使第5裝甲師的進度嚴重滯後於預定計劃
從5月10日起,隨著德軍的推進,法軍第1、2、5輕騎兵師(Division Légère de Cavalerie,縮寫DLC)等部按“迪爾方案”進入低地國家,5月10日當天,第2輕騎兵師的哈奇開斯坦克分隊於比利時厄塔勒(Etalle)擊毀多輛德軍坦克,“大德意志”團第2營營長薛斯特(colonel Föst)在這次戰鬥中陣亡。截止阿登突破戰於13日爆發,法軍輕騎兵部隊(裝備輕型坦克和裝甲載具)已在阿登高原執行了一系列機動作戰,但它們沒有與德A集團軍群的裝甲部隊主力遭遇
自5月12日黃昏起,德軍A集團軍群開始向色當及其附近區域發動著名的穿刺作戰,德空軍540架轟炸機對法軍第55步兵師(三線師,很多是30多歲的預備役人員)陣地展開了持續4小時的集中轟炸,隨後“大德意志”團等步兵和工兵單位渡過默茲河,在跟法軍士氣低落的三線部隊零星交鋒中,截止13日晚,德軍陣亡約150人,受傷不詳,但成功建立起了寬6公里、深3公里的橋頭堡區域。12-13日,德第5、7裝甲師一部分別從烏鎮(Houx)和迪南(Dinant)區域渡過默茲河,他們在後來針對以二、三線步兵和輕型裝甲部隊為主的法軍交戰中付出了一定代價,例如:
5月13日,第5裝甲師在上瓦沙(Haut-le-Wastia)陣亡24人(含2軍官),戰傷110人(含11軍官);
13日,第7裝甲師(師長隆美爾)陣亡60人(含4軍官),戰傷222人(含15軍官);
14日,法軍一支小部隊反攻並奪回了上瓦沙,俘虜德第7裝甲師47人(含1名軍官)。
5月14日,德軍在上瓦沙失守後迅速展開反攻,激戰中,法軍使用繳獲的MG機槍壓制住德軍1門37毫米反坦克炮的射手,迫使其放棄炮位;1門25毫米反坦克炮接連癱瘓了7輛德軍坦克,德軍憑藉優勢兵力和“斯圖卡”的支援奪回了上瓦沙
14日,第7裝甲師在翁艾(Onhaye)與法軍第18步兵師展開激戰,法軍反坦克炮火擊毀了多輛德方坦克,隆美爾乘坐的三號指揮坦克也被打廢,本人負傷。法軍有13輛S35坦克還曾支援步兵發起反衝擊。由於坦克數量少加上使用分散,翁艾的抵抗力量最終被德軍步坦攻勢與空中支援挫敗;不過法軍第22步兵師跟第5摩步師所部仍頂住對方壓力守住了陣地。上圖為1940年西線戰役期間完全損毀的四號,中圖為“底朝天”的38t,隸屬第7裝甲師5連,上圖是英文書中對隆美爾在翁艾負傷的描述~~
1940年,德軍悼念在阿登作戰中陣亡的戰友。國際友人對此的評論是“ARDENNES (or Ardennen) 1940 !!!!! Awesome! This would have obviously been before the "Bulge"”
獲悉德軍在默茲河一側建立橋頭堡後,之前已經進入阿登高原作戰的法軍輕型裝甲單位、部分一線步兵單位以及一些零星的坦克部隊開始朝橋頭堡方向進發,但主力位於比利時西北的第1後備裝甲師被德軍B集團軍群拖住,加上後勤問題,難以作有效支援;法第9集團軍在該區域的精銳步兵師因戰線分散也很難起到有效的阻擊作用
5月13日晨,在空軍支援下,德第6裝甲師開始從蒙特爾梅鎮(Monthermé)附近渡過默茲河,據守此地的法軍第102要塞步兵師所部憑藉機槍堡壘與炮兵壓制,多次挫敗對方推進,法軍步兵不斷對敵人展開反衝擊;至14日夜間,蒙特爾梅橋頭堡尚未得到穩固。15日上午,隨著德軍在其他地段上的突破和第8裝甲師加入戰鬥,法軍陣地被迂迴,部隊遭到擊潰。
時任A集團軍群司令的龍德斯泰德評價此役稱(德文沒找到,英文如右)“at Monthermé, the French troops offered a resistance worthy of the "Poilus" of Verdun in 1916. They defended their position and even counter-attacked despite our superiority in number and armament. During my military career I rarely met so courageous soldiers”(在蒙特爾梅,法軍表現出如同1916年凡爾登“Poilus”—一戰法國士兵的綽號,意為‘毛孩兒’含有英勇頑強的敬意—一般的抵抗強度。他們捍衛著自己的陣地,甚至不管我方的數量和武備優勢發動反攻。在我的軍事生涯中,如此勇敢計程車兵實屬罕見。)當德軍進攻時,蒙特爾梅河岸的法國守軍連1門可用的反坦克炮都沒有
截止14日,色當附近戈利耶(Gaulier)的工程橋是德軍工兵在默茲河上架設起的唯一一座大型橋樑;為摧毀這座工程橋,盟軍加大了空襲力度。14日一天,默茲河周圍空域爆發大規模戰鬥,雙方均損失慘重: 根據Patrick Facon的記錄,14日法軍護衛轟炸機的戰鬥機群確認擊落敵機46架,皇家空軍確認擊落德機12架;盟軍《Batailles aériennes n°7》(第7號空戰報告)記載法軍確認擊落德機46架,含10架Me 109和26架Me 110,皇家空軍確認擊落德機60架;德軍的記錄確認損失飛機52架。5月10-18日,共有約180德軍飛機在默茲河區域被擊落。盟軍炸燬工程橋的企圖以失敗告終。
14日空襲期間,德軍曾將約500名法軍俘虜安置在戈利耶工程橋旁邊阻止盟軍空襲,並取得了效果。
About 500 French POWs are parked directly at the immediate southern exit of the Gaulier bridge, a primary military target. Several of these POWs (lieutenant Devie, soldier Pichonnat, sergent Léger) witnessed the allied air attacks and testified that several aircrafts aborted the attack, probably after having recognized the French POWs. One can really ask about the reason why the Germans placed the French POWs just next to the bridge
經過幾次延誤後,5月14日,法軍第7戰鬥坦克營(7e BCC)所部在營級步兵隊支援下,冒著德國空軍的襲擾朝佈列松(Bulson)和謝厄裡(Chéhery)方向發起反攻,指向佈列松的反擊一開始摧毀了對方3個機槍陣地,隨後,德軍約100輛坦克、3個步兵營與法軍26輛FCM36輕型坦克(裝備37毫米炮)、2個不滿員的步兵營展開戰鬥,最終法軍撤退,德方也付出一定代價。圖為14日在佈列松之戰中被毀的四號坦克,隸屬德第1裝甲師1營。
佈列松之戰中至少有12輛德軍坦克被擊毀或重創,輕創不計在內
5月15日,法軍第3“斯帕伊”騎兵旅(3e Brigade de Spahis)不足2000人在法國境內拉奧爾涅(La Horgne)附近阻擊德軍第1裝甲師(1.PzD)一半的兵力達10小時之久,期間法軍還數次發起反突擊。第3“斯帕伊”騎兵旅傷亡約700人,德軍也付出了數百人的代價(一些地方給出的資料高達1000人),約20臺載具被擊毀,包括16輛坦克,大部分毀於手榴彈。“斯帕伊”騎兵曾對敵人發動過自殺式衝鋒~~Un escadron de spahis se lance dans une charge à cheval suicidaire
5月17日,主要由德軍第21、23步兵師發起的兩次主攻被法軍第14步兵師152團在3輛B1改支援下挫敗;
19日,德軍在炮兵支援下發動大規模攻勢,試圖於拉特勒以東越過埃納河,被法軍的反攻阻止;
20日晨6時,攻擊再度開始,德軍步兵部隊成功地在埃納河南岸建立起橋頭堡,法軍於下午4時發起反攻,拔除了這個橋頭堡;
22日0時,德軍步兵部隊在安布利-弗洛裡(Ambly-Fleury) 方向發動攻勢,攻勢於3小時後被法軍機槍和炮兵火力完全瓦解
6月9日晨,德軍4個裝甲師(約1200輛坦克)、14個步兵師對法軍5個步兵師(約160輛坦克支援)在拉特勒(Rethel)及其周邊區域(55樓提及的香託-博希翁也在其中)的陣地發起猛攻,德軍炮兵使用了不少重炮,包括5門繳獲的法制220毫米臼炮;根據David Lehmann的論著,在接下來兩天非常激烈的戰鬥中,德軍陣亡約3500人,負傷無算。
6月9、10日兩天的激戰中,法軍多次發起反突擊和頗具規模的反攻,給德軍一些單位造成重創。除54樓提到的法軍第14步兵師外,第36步兵師在這兩天捕俘714人、第2步兵師俘虜約500名德軍、法軍第6步兵師給德第36、299步兵師造成了2500餘人的損失、法軍第1輕騎兵師(Division Legere de Cavalerie,縮寫DLC,摩托化部隊)給德第58步兵師造成了1600人的損失。圖為1940年西線戰役期間被法軍俘虜的國防軍成員。上面這些數字只是德軍6-9日在在拉特勒(Rethel)及其周邊區域的一部分損失(含傷亡、被俘,不含失蹤)。由於雙方在此戰的兵力對比懸殊。足以說明1940年法軍步兵的戰技~~另外提一句,波蘭戰役結束後,有德軍將領抱怨說德軍步兵的戰鬥素質“不及1914年”。The German divisions have endured considerable losses (6000 vs 2000 for the 36th DI)這裡說,第36步兵師給幾個德軍師造成了2000人的損失,佔其兩天人員損失的三分之一~~
6月11日,在裝甲力量和步兵的反攻失敗後,堅守的法軍步兵部隊開始撤退,以避免遭過河的德軍裝甲、步兵單位攻擊側後。埃納河防禦戰的失敗主要歸咎於法軍反攻協調不力、時機不佳與古德里安等德軍將領的傑出指揮。事實上,法佬主要憑藉優異的步兵戰技,差點就擋住了佔絕對優勢之敵深入腹地
1940年西線戰役,德軍第4裝甲師人員至少損失了(死+傷+失蹤)6分之1
[有效] http://pan.baidu.com/s/1si9Oy
1940年5月10號,西線戰役爆發的時候,盟軍坦克為2938輛,坦克+裝甲車為3642輛;德軍坦克為2803輛,坦克+裝甲車為3720輛.
以下是有人根據統計學抽樣計算法軍1940年5-6月陣亡人數在4萬5千到5萬人之間,14萬人負傷。Which put the intervall at 45,000-50,000 KIA during the May-June 1940 Campaign. Soldiers dying later of their wounds will compensate for the non-campaign losses accounted during the first 9 days in May and last 5 days in June
The number of 140,000 WIA will fit pretty well also with the recorded 123,000 evacuated by the French Health Service which I quoted above. Dr Azalier"s estimation quoted seems to be supported fairly well by the real data, but the real number of wounded is of course higher due to those which were taken in charge by the Germans. A look at the "Mémoire des hommes" MOD site will show that the official number was also officially revised from 90,000 down to 55,000 "killed" between 10 May and 20 June.
研究二戰的專業學者Lormier大神在上面這本書的131頁所列德軍1940年西線戰役傷亡是63682人死,11萬1千零34人傷,1158輛坦克失去戰鬥力。法軍有1875輛坦克失去戰鬥力。
63 682 tués 111 034 blessés et 1 158 blindé hors de combat. La France à eu 1 875 blindés hors de combat
他專門去德國檔案館裡查過德軍損失情況
BBC在2015年對法國戰役的新聞。。其中裡面有法國戰役期間德軍傷亡。。
二戰開戰前法蘭西殖民帝國總人口,實際上法軍動員了200多萬~1940年的法軍失敗原因是高層戰略思想不如德國,以及整體軍官素質也不如德國。。
在一戰後,魏瑪共和國就重整了德國軍備。。。保留了大批容克軍官團成員。。20多年的重振。。是德國軍隊的精銳力量得以儲存並提升。。
而且1940年法國戰役初期,德軍原本是進攻比利時 荷蘭 盧森堡 法國東北部一線,但由於計劃洩露,而臨時改變為阿登地區。。法國參謀部是在一週以後,得知德軍從阿登地區,大規模進攻。。而且據說是第二集團軍司令安其熱知情不報,才導致整個法軍戰略判斷失誤。。。
(關於二戰中的法軍其他戰績,我會在其他回答中呈現)
-
3 # 紅色手電筒
首先一件事,不是法華人誤認為自己是歐洲陸軍第一,而是當時大部分人都認為,法國是歐洲最強大的陸軍。
法國是傳統的歐洲陸軍強國,其輝煌的戰史一直要追溯到拿破崙戰爭以前,咱們都是聽到拿破崙的輝煌成就,都以為法軍是被拿破崙帶到歷史最輝煌的時代,可以說拿破崙使法軍達到了巔峰,但是在此以前,法國陸軍在歐洲已經是打遍歐洲無敵手了。
現代陸軍的很多開創性的制度比如義務兵役制,軍師旅的陸軍編制體制,散兵戰術都是法華人首創的,而19世紀的稜堡,包括後來的流線型子彈頭,使用無煙火藥的子彈,第一種管退火炮,刺刀,包括開創了現代坦克佈局的雷諾17都是法華人的傑作。
到二戰時期,法軍的實力從紙面上不比德軍遜色,坦克法軍好象是3000輛,比德軍還多,而且法軍的坦克不比德軍差,同時法軍的空軍戰鬥機數量也不少。但是法軍當時比德軍落後的是軍事思想,法軍還是死守著一戰的成功經驗,使用陣地防禦來和德國進行塹壕戰,重複一戰的故事。
戰爭的結局大家都知道,二戰時期的法軍成了墨守陳規的典型反面教材,這一仗也把法國陸軍從歐洲第一陸軍的寶座上拉了下來。但是,套用一句說波蘭的話就是,法國陸軍祖上是真的很牛,不是吹牛。
回覆列表
二戰時期,法國軍隊約有300萬人,其中陸軍號稱世界第一。其實不存在法國誤以為自己是歐洲第一陸軍,如果我們紙上談兵的話,法國的紙面實力到底怎樣呢?
法國陸軍的裝備基本實現全機械化,擁有大量摩托化單位,大口徑火炮10000多門,而德國只有7000門,步兵更是戰整個軍隊的百分之八十,有250多萬人,幾乎每個營都配有機槍連、火炮連。裝甲部隊相比德國也完全不落下風,陸戰之王坦克更是比德國還多出幾百輛,當時的法國主戰坦克索瑪S-35中型坦克是世界第一輛用鋼鐵製造的坦克,效能還優於德國的3號坦克。如此法國確實有很強的“紙面實力”。
天性浪漫的法華人似乎把戰爭也想的過於浪漫主義,在希特勒下令閃擊波蘭後,法國隨即向德國宣戰,然而僅僅是宣戰,整個西線法軍全部坐守陣地,等待德軍的到來,來自一位德軍將軍的自白,“如果法華人選擇進攻,那麼結果毋庸置疑,法國將拿下德國”。其次法國過於信賴馬奇諾防線,是的,馬奇諾防線確實固若金湯,德軍強攻一定會被法軍擊敗,但是德軍採用了曼施坦因計劃,佯攻荷蘭比利時,吸引法軍前往防守,然而德軍卻派遣5個裝甲師穿插阿登山,直擊30萬法軍。全線潰敗的法軍在德軍抵達巴黎前就宣告投降(一方面也是為了保護巴黎的眾多文物),強大的法國還被人事後吐槽沒有軍隊可以在法國投降前佔領巴黎。可以說,法國手握四個二加倆王,卻輸的一塌糊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