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南波宛

    獨佔草原的鷹

    鷹的類別很多,隼、鷹、鵟、鷲、雕等等,都屬於鷹類,在每個類別裡又包括很多種。就拿雕來說,在中國有7種,其中有一種叫“草原雕”的,是唯一棲息在內蒙中部開闊草原地帶的鷹類。它能大量獵食齧齒類有害動物,如野兔、黃鼠、跳鼠及田鼠等,在保護牧草的茁壯生長、提供牲畜足夠的飼料方面,起著積極作用,從而是發展畜牧業生產上的“有功之臣”。

    另外,由於它們捕食了那些帶有傳染疾病的和體弱的鼠類,因此,在控制疾病的蔓延、保持生態平衡上起著“清道夫”的作用。

    草原雕的雄鳥體形較小,體長約740毫米,全身羽毛褐色。雌鳥較大,體長約780毫米,羽毛的顏色較深。它們遍佈中國西部,南抵喜馬拉雅山脈,東達內蒙中部、東部及河北省。

    秋後遷到南方越冬。草原雕多見於低山和開闊的草原地帶,平時飛行較低,多見翱翔在150-200米高的草原上空,有時在地面上尋找獵獲物,站在鼠類洞外“守株待兔”。它每日取食的時間,與鼠類的活動規律恰好一致,大都在早上7-10點以及傍晚時候進行覓食,故此是鼠類的有力天故。

    營巢在樹上、巖壁上或在旱獺洞裡。樹上的巢,主要以樹枝、蘆葦等為材料,內鋪草或羊毛等物。4-5月間產卵,每次產2-3枚,卵上有紅褐和蒼灰色斑點。孵卵期45天,育雛期55天,8月底幼鳥即可出飛。

    鷹獵話獵鷹

    鷹是充滿傳奇色彩的鳥。千百年來,鷹一直被人類所神化,成為勇敢、威武的象徵,但鷹和人類的關係不只於此。

    宋代大詩人蘇東坡曾寫道:“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酒酣胸膽尚開張。”這是蘇東坡在《密州出獵》一詞中描繪他率人出獵時的情景。其中“右擎蒼”就是說右臂上站著蒼鷹。當然,這隻蒼鷹是被人馴化專門用來打獵的獵鷹。

    馴養野鷹用於狩獵活動,在蘇東坡那個時代以前就已開始了。

    我們的祖先很早發現鷹善於捕捉野雞、野兔和野鴨等動物,於是他們開始探索馴鷹狩獵的方法。歷史上,用鷹狩獵被稱為鷹獵。司馬遷在《史記》中曾記載秦朝宰相李斯被處死前仍想著“牽黃犬,臂蒼鷹,出上蔡東門”的生活。可見,當時鷹獵已是貴族的主要遊樂活動之一。

    據考證,鷹獵最早起源於東方,公元前721~705年亞述(美索不達米亞北部的王國,在今伊拉克北部)國王薩爾貢二世在位時便有鷹獵活動。後來,西方的商人、冒險家和東征的十字軍士兵在東方學會了鷹獵術,並將此術傳入歐洲大陸。起先,鷹獵是特權階級專有的消遣活動,到17世紀,鷹獵便在大眾中普及了。

    1770年,世界上第一個鷹獵者協會在英格蘭成立。鷹獵所使用的鷹種類很多,在中國主要是蒼鷹。這種鷹體形修長,雄鷹體長0。5米,雌鷹比雄鷹大,約0。56米。野生蒼鷹喜歡棲息在森林中。它們翅膀短圓,飛行時,蒼鷹可振翅疾飛,亦可在高空悠閒地翱翔,還能懸停在空中發出“滴—利利利……”的鳴叫。

    蒼鷹捕獵時,總是先落在一棵視野寬闊的大樹上尋找獵物,一旦發現目標便急衝而下,鷹獵者正是利用蒼鷹這種捕食習性。蒼鷹捕獵的成功率很高,因為它有獵人和獵犬幫助驚動獵物,當獵物驚慌失措時,蒼鷹便迅速出擊,一舉抓獲獵物。這時獵人要及時趕到,奪下獵物,給獵鷹餵食以示獎勵,否則,獵物就會成為蒼鷹的美食。

    據說雌鷹的捕獵本領比雄鷹高,因而馴鷹人喜歡誘捕雌鷹馴養。

    馴鷹主要是馴化幼鷹。不過,一般蒼鷹都在高大樹木的頂部做巢,很少有人敢到鷹巢中掏雛鷹。如果那樣,偷竊者會受到雌雄蒼鷹的攻擊,輕則被抓傷,重則被抓傷雙眼,甚至喪命。由於近幾十年來大量使用農藥,森林被過度開發,蒼鷹已不多見了。

    鷹獵活動也或多或少地影響蒼鷹的存活數量,這一問題如何解決還有待研究。在世界上很多國家,遊隼也是常用的獵鷹。中世紀時,在英國,只有伯爵以上的貴族才有擁有遊隼的權力,一般貧民百姓只能馴其他的鷹。嚴格他說,遊隼不是鷹而是隼。隼的體型一般比鷹小,它翅膀尖長,善於疾飛,有鳥中殲擊機的美稱。

    中國古代稱隼為鷙,是疾飛之鳥的意思。隼跟鷹的重要區別在嘴上,隼上頜邊緣有一個銳利的齒突,而鷹沒有。

    遊隼在它同類中算較大的一種,它體長約0。5米,雙翅展開可達0。7米左右。遊隼主要在開闊的原野上活動,農田、草地、河谷及山地丘陵都是它們大顯身手的地方。

    遊隼飛行很快,在捕捉獵物時,最快可達每小時360千米。遊隼主要以鳥類為食,而且大都在空中捕食。它們以高速追上獵物,伸出利爪猛擊獵物。獵物受傷後直落到地上,有時遊隼不等獵物落地,便在空中將它們截獲。然而,有時遊隼也會失手,不能一舉擊中獵物。遇到這種情況,遊隼是從不放棄獵物的,它會再次升空攻擊,直到捕獲獵物為止。

    捕獵時,遊隼一般先用利爪刺穿獵物的頸椎骨,再用嘴啄破獵物頸部血管,有時甚至啄斷獵物的脖子。然後,它撕掉鳥的羽毛,撕食獵物的肌肉。這種本領即使是剛出窩的小遊隼也運用自如。一窩遊隼在一個夏天能吃掉300只中等大小的鳥。它們的食譜中包括針尾鴨、赤頸鴨、綠頭鴨、銀鷗、斑鳩、野雞、野兔、鼠和昆蟲等。

    正因如此,遊隼才廣受馴鷹者賞識。

    遊隼分佈廣泛,從寒冷的北極到非洲的南端都有它們的蹤跡。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曾馴養大批遊隼,用它們在空中截擊同盟國用於傳遞訊息的信鴿。這樣做,確實破壞了協約國的情報系統。但是,遊隼不能識別敵我,它們也不會放過德國的信鴿,德華人這才被迫停止使用遊隼。

    中國也有遊隼,但主要是冬候鳥,而且數量十分稀少。目前,在世界範圍內,遊隼受到嚴重的威脅,數量正在急劇下降。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世界範圍的濫用農藥。遊隼捕食體內積存農藥的獵物後,它們的生殖系統受到損害,就會降低產卵率和胚胎的成活率。更嚴重的是,在包括遊隼在內的許多猛禽腦部血液中檢測出微量的農藥,這對遊隼高度發達的運動調節系統無疑是一個潛在的威脅。

    一旦腦部的農藥量達到中毒水平,遊隼不僅不再是捕獵能手。而且很可能連飛翔都困難了。在美國,遊隼被認為已瀕臨絕跡,許多科學家正全力以赴,投入拯救和保護工作。這種風靡一時的獵鷹還能重振雄風嗎?人們拭目以待。

    鷹絕不僅僅是供人類狩獵用的獵禽。更重要的是,它們在維持生態平衡中是不可替代的角色。

    50年代初期,法國兔子成患。為了控制兔子的數量,保護農牧場,法華人故意使兔粘液瘤病在野兔中流行。這樣,法國確實有效地控制兔子的數量,但歐洲其他國家卻因此遭殃。因為這些國家兔子的數量維持在正常水平,而兔粘液瘤病的流行造成90%兔子死亡。可是,在西班牙南部馬裡馬斯生活的兔卻一直保持相當的數量,這是為什麼呢?原來,馬裡馬斯地區捕食猛禽較多,而感染粘液瘤病的病兔又較易被猛禽捕殺,染病的兔子不斷被淘汰,於是粘液瘤病並沒在馬裡馬斯兔群中流行。

    如果沒有猛禽,誰又能使馬裡馬斯兔群兔於瘟疫之災呢!這是一個極端的例子,但它說明,在自然生態系統中,鷹這種捕食鳥類能對它捕食物件的群體起控制或保護作用。實際上,它們是在幫助捕食物件的群體淘汰體弱多病、無生存競爭能力的個體,從而保證獵物群體的健康及競爭能力。

    當然,它們也在一定範圍內控制獵物的數量,如一隻雀鷹每年要吃290只老鼠,這相當於16對老鼠一年所能繁殖的小鼠數。可想而知,雀鷹對鼠類的數量具有強有力的控制能力。因此鷹類是生態平衡中一個不可缺少的環節,讓我們努力保護這些猛禽吧。

    雕和海雕

    金雕素以勇猛威武著稱。

    古代巴比倫王國和羅馬帝國都曾以金雕作為王權的象徵。在中國忽必烈時代,強悍的蒙古獵人盛行馴養金雕捕狼。時至今日,金雕還成了科學家的助手,它們被馴養後用於捕捉狼崽,對深入研究狼的生態習性起過不小的作用。當然,在放飛前要套住它們的利爪,不至於把狼崽抓死。

    據說,有隻金雕曾捕獲14只狼,它的兇悍程度可見一斑。

    金雕並非金色的雕,儘管它源於希臘語的名字直譯是金色的鷹。這裡提到的金色,可能是就它頭和頸後羽毛在Sunny照耀下反射出的金屬光澤而言,因為它全身的羽毛呈慄褐色,跟金色相距甚遠。金雕體長近1米,體重4千克左右,是雕中最大的一種,它們的腿除腳趾外全被羽毛覆蓋,看上去確實儀表堂堂。

    金雕翼展達1。5米,飛行很快,在追擊獵物時,它的速度不亞於猛禽中的隼。正是因為這一點,分類學家最初將它們列為隼的一種。金雕飛行快捷,它有機智靈活的捕獵方式。在搜尋獵物時,金雕是不會快速飛行的,它們在空中緩慢盤旋。一旦發現獵物,它們便直衝而下,抓住獵物後便扇動雙翅,疾若閃電般飛向天空。

    剛剛出窩的狼崽常常遭到這種襲擊,待母狼趕來營救已為時過晚。在空中,金雕也能隨心所欲地捕食。有人記述過金雕從地面衝上天空,捕食飛過的野雞的情形:金雕衝上天空,當飛到野雞下方時,突然仰身腹部朝天,同時用利爪猛擊野雞。野雞受傷後直線下落,金雕又翻身俯衝而下,把下落的野雞凌空抓住。

    這簡直是一位卓越的Aviator在表演。

    金雕的巢都建在高處,如高大樹木的頂部、懸崖峭壁背風的凸巖上,因為這些地方人和其他動物很難接近。一對金雕佔據的領域非常大,有近百平方千米,對接近它們巢的任何動物,它們都會以利爪相向。因此,研究金雕巢是一項冒險的活動。

    然而,一位瑞典女鳥類學家卻成功地進行了一次冒險活動。她發現了一個金雕巢,並想接近它。由於她的冒犯,金雕立刻發起攻擊,在“嘰—嘰—”的尖利叫聲中,金雕一次次向她俯衝,但每次她都敏捷地避開金雕的攻擊。最後,金雕無可奈何,只好放棄攻擊,盤旋著飛走了。

    於是,她在金雕巢對面的懸崖上建起觀察點。她發現她所觀察的巢中已經有兩隻渾身長滿白色絨羽的幼雛,金雕每天都要飛出很遠為幼雛尋食。久而久之,金雕就不再注意她。有一天,她換了一頂帽子,沒想到此舉又招來金雕的輪番攻擊。她只好又換上原來的帽子,金雕才安然地飛去。

    金雕的這一舉動引起她的興趣,於是,她製做了一個假人,併為它穿上一身跟自己不同的衣服。她把假人背在背上走出來。金雕立刻又發現了這個攻擊目標。這次金雕成功了,它抓起假人,飛到離巢不遠的一片空地上,丟下假人便飛走了。原來,這片空地是金雕的“糧庫”,那裡還貯存著一些金雕沒吃完的動物屍骨。

    時間一天天過去了,小金雕漸漸長大了。一天,一隻不安分的小金雕走出巢來,一失足跌到巢下的山坡上。女鳥類學家趕忙前去搭救,捕食歸來的金雕見狀尾隨而來。也許是由於女鳥類學家懷中抱著它們的“愛子”,這次金雕並沒有發起攻擊。待女鳥類學家把小金雕放口巢中,安然離去後,金雕才迫不及待地落到巢裡。

    中國是盛產海雕的國家,產地集中在西部和東北部。玉帶海雕是一種廣泛分佈於中國西部高原的海雕,它們體型巨大,翼展達2米。它們特別愛吃旱獺幼崽和鼠兔。它們常靜棲在距旱獺洞和鼠兔洞十幾米的地方,當獵物探頭出洞四處張望時,碩大的玉帶海雕便猛撲過去。

    它們起飛時的聲響很小,因此捕食的成功率很高。在蘇聯外貝加爾地區生活的玉帶海雕主要以魚為食,兼吃一些鼠免和鴻雁。玉帶海雕的尾羽黑褐色,尾羽中部還有一條白色的寬頻。玉帶海雕的尾羽是非常珍貴的羽飾,因此它常遭到人們捕殺。白尾海雕跟玉帶海雕大小相近,它尾羽是純白色的,非常顯眼。

    白尾海雕生活在沿海地區,繁殖時它們遷徙到東北及長江下游一帶,冬季在長江以南越冬。白尾海雕的食物除魚外,還有野兔、鼠、幼鹿。在冬天,它們還偶爾捕食狗和貓,甚至能以屍體腐肉和漁場附近的垃圾為食。白尾海雕的食量很大,但它們也很耐飢餓,它們可以45天不吃東西而安然無恙。

    白尾海雕的全身羽毛幾乎都有經濟價值,翼羽、尾羽可制扇,尾下覆羽可作裝飾羽。白尾海雕和玉帶海雕在中國都很稀少,已列為國家二類保護動物。白頭海雕是最著名的一種海雕,它們只生活在北美。18世紀,美國國會將白頭海雕定為國鳥。從那時起,美國的國徽和軍服上全都印有白頭海雕腳握橄欖枝的圖案。

    在這個圖案中,橄欖枝象徵著和平,白頭海雕則意味著戰爭,兩者結合在一起象徵著集和平和戰爭兩大權利於一身的美國國會。

    白頭海雕最突出的特點是頭和尾都潔白如雪,身體其餘部分為棕色。它們的幼鳥跟成鳥不同,出生時全身羽毛都是慄褐色,跟金雕相似。隨著年齡的增長,小白頭海雕頭部和尾部的羽毛逐漸變白。

    一般幼鳥需要7年才完全成熟,那時頭尾才變得跟父母完全一樣。白頭海雕以捕食魚類和其他一些小動物為生,它們也食腐肉。它們還常常倚仗武力奪他人口中之食。有時它們逼著鷗等弱小的捕魚鳥吐出獵物;有時則強行搶食,弱小的鳥迫於它們的強大而讓出食物。甚至體型較大的美洲鷲也得在它們的威逼下,乖乖地吐出已吞入嗉囊中的腐肉,否則美洲鷲就會遭到白頭海雕的猛烈攻擊,輕則受傷,重則喪命。

    但是,就是這樣一種強悍的猛禽也沒能逃脫被人類捕殺的厄運。即使在它們被推崇為國鳥的美國,從1922年到1940年就有103454只白頭海雕被槍殺。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仍有1000餘隻白頭海雕喪生於獵人的槍口下。但白頭海雕的厄運不止於此,近來,科學家們發現,白頭海雕血液中有毒化學物質的含量明顯高於其他猛禽,許多白頭海雕的生殖器官和腦組織都因而受到損傷。

    更為嚴重的是,大量的胚胎常常死於體內過量的有毒化學物質的毒害。白頭海雕的數量因此而急劇減少。目前,美國正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來拯救瀕危的白頭海雕。真是早知如此,何必當初!

    鳶類種種

    提起老鷹,大概無人不曉,因為無論在城鎮郊區還是鄉村山野,幾乎處處可見它們的蹤跡。

    它們時而振翅直飛,時而高空盤旋,飛行姿態之輕盈,令人羨佩。清代詩人高鼎有一首詩:“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這裡紙鳶就是風箏,而鳶是老鷹在分類學上的稱謂。古人把風箏稱作紙鳶,說明人們對鳶那種輕盈優美的飛行姿態多麼熟悉。

    在英語中,鳶也被稱作kite,而kite的中文意思就是鳳箏。由此可見,古今中外對鳶的認識是非常相似的。

    鳶是鷹的一種,辨認它們很容易:它們全身羽毛呈暗褐色,在飛翔時,翅上左右各顯露出一塊白斑,尾是中間凹的叉形,跟其他鷹中間凸的圓形尾截然不同。

    “老鷹抓小雞”盡人皆知,甚至成了小朋友們常玩的一種遊戲。那麼,鳶是不是嗜雞成性呢?實際上,鳶的食性很雜,它們常在田野間捕食兔、鼠等小哺乳動物,也吃小鳥、蛇、蛙、魚、蝗蟲、螞蟻和蚯蚓,有時它們甚至吃一些五穀雜糧。在海濱,鳶時常以垃圾、腐魚、小動物屍體為食,因此被人稱作清道夫。

    相對來說,小雞在鳶的食譜中只佔很小一部分。

    赤鳶是廣泛分佈於歐洲、北美和中東的一種鳶。它跟中國常見的鳶的不同之處,在於它的羽毛呈紅褐色,因而得名“赤鳶”。赤鳶體長0。6米左右,雙翅展開達1。6米,尾也是叉形。每到繁殖季節,雌雄赤鳶在天空中比翼齊飛,萬里晴空像一個巨大的“舞場”,雄赤鳶盡情地上下翻飛,向雌赤鳶展示自己的飛行本領。

    “互訂終身”之後,雌雄赤鳶便一同“嘰嘰嘰嘰嘰……”地歡叫著飛到它們中意的巢址,“安家立業”。赤鳶的巢大部分是舊巢,很大的可能是它們這一對前一年用過的。巢一般建在接近森林邊緣的高大樹木上,這使巢不僅成為它們的孵卵“場”,還成了它們的瞭望塔,非常便於搜尋獵物。

    當然,舊巢必須經過修理才能使用,於是“夫妻”雙雙忙碌起來,它們用嘴叼來小樹枝、苔鮮、各種各樣的紙條、獸毛、爛布頭,甚至還從附近人家晾衣繩上叼來衣服,真是“不拘一格選巢材”。

    當舒適的巢修好後,雌赤鳶便產下2~4枚卵。4月中旬,渾身長滿灰色絨羽的小雛便出殼了,它們張開大嘴,不停地鳴叫討食。

    雄赤鳶便急忙外出為雛鳶捕食,這時,雄赤鳶每天出獵多達6次,每次行程至少也有20多千米。

    赤鳶的食譜跟鳶一樣龐雜,它們吃田鼠、家鼠、旱獺、蛇、蠕蟲、動物屍體及腐肉等等。在食物緊缺時,赤鴦還會為“孩子們”去“討飯”。當然,嚴格他說它們並非真正地“討飯”,它們只是悄悄地站在正在撕食食物的大型猛禽或猛獸身邊。

    如果食物的主人“大發慈悲”,就會剩下一些吃不完的食物,赤鳶便把這些剩食“收拾回家”。

    在幼雛孵出的第一個星期裡,雄赤鳶總要單獨外出,為“全家”捕食。一個星期之後,雌赤鳶才跟“丈夫”一同出獵。

    小赤鳶出世後45天左右開始“鍛鍊”翅膀,它們站在巢邊,不斷地扇動翅膀,但不能起飛。

    “父母”對小赤鳶的練習漠不關心,每天仍不斷出獵,全憑小赤鳶自己不斷摸索。練習4~5天之後,強壯的小赤鳶就試著做第一次飛行了。在小赤鳶練飛的這段時間內,“父母”格外地忙碌,因為練飛的小赤鳶總是吃不飽。赤鳶“父母”一次次出獵,回到巢中把食物往巢裡一放,便又急忙飛向狩獵場”。

    而巢內,隨著它們一次次地飛回,發生一次又一次的“搶食鬥爭”。飢腸轆轆的小赤鳶們互不相讓,爭先搶食。當然,強壯的小赤鳶總是佔上風,生存競爭即使在“兄弟姐妹”之間也無例外!幾個月後,翅膀練硬了的小赤鳶們離開了“家”,開始了獨立生活。

    鳶類中,有不少奇特的種類。

    例如,有一種分佈在美國佛羅里達州以及南美洲地區的鳶,它叫做蝸牛鳶。很久以前,人們就知道這種鳶專以蝸牛為食,但怎麼個吃法卻鮮為人知。後來,一位名叫赫伯特。朗的美國探險家根據他在英屬蓋亞那的觀察,詳細地描述了蝸牛鴛吃蝸牛的方法。原來,當蝸牛鳶拾到一個蝸牛時,它並不急於行動。

    它用爪握住蝸牛殼,靜靜地耐心等待。當蝸牛認為萬事大吉,身體緩慢伸出殼時,蝸牛鳶使用尖利的嘴準確地刺中蝸牛的肉身,2分鐘後,蝸牛便癱瘓了。然後,蝸牛鳶搖動硬殼,甩出蝸牛的肉身。這時,它們才迫不及待地吞下蝸牛肉,連蝸牛封閉硬殼的角質化厴也一同吞下去。

    蝸牛鳶的這種取食方法的確獨特有趣。然而,更有趣的是分佈在印度—馬來亞地區叢林中的另一種鳶——鵑隼。它們可以用腳掏取藏在樹洞中的動物。它們的腳如同猴子的“手”一樣靈活。它們的腳踝,就是一般人們印象中鳥的“膝關節”,不僅可以向前彎曲,而且還可以向後彎曲,如同人的手腕那樣。

    蜂鷹也是一種鳶。它們體長約0。6米,背部羽毛深褐色。臉部呈有小而致富的羽毛,看上去像鱗片一樣。蜂鷹經常棲息於稀疏的松林中,常到鄉村田野和草原上活動。蜂鷹挖掘蜂巢,吞食蜂卵、蜂幼蟲甚至長有毒刺的成年蜂。它們臉部鱗片一樣的緻密羽毛像頭盔一樣,使蜂群奈何不得。

    蜂鷹在夏季常隨蜂群移動而轉移棲息地。冬天,它們則又回到較溫暖的地區。蜂鷹不僅吃蜂,它們也吃蟈蟈、蝽象、鼠類、蛙及蛇等小動物。據記載,蜂鷹在中國東部丘陵和南方很常見。蜂鷹嗜食蜂類,給養蜂業帶來一定的損失,但在另一方面,蜂鷹也啄食害蟲,給農林業生產帶來一定益處。

    鳥中“清道夫”——禿鷲

    在廣闊的非洲大草原上,大群的食草動物不論走到那裡,都尾隨著一些垂涎欲滴的動物。在這些覬覦者中,禿鷲隨時可見,它們緊追目標,不停地在獸群上空盤旋。突然,其中一隻禿鷲發現一具屍體,它在空中盤旋幾圈後,準確地落在屍體旁邊,剎那間,二三十隻禿鷲相繼降落,於是,屍體被撕裂,內臟被吞食,肌肉被成條地撕下。

    在南美安第斯山脈,安第斯神鷹正翱遊碧空、俯視丘陵,期望能遇到一隻死羊以飽飢腸。從外表看,安第斯神鷹跟非洲草原上的禿鷲非常相似:頭和脖子都只生著短短的絨羽,彷彿是裸露的。但是,鳥類學家指出,它們並無共同的祖先,也沒有親緣關係。非洲草原上的禿鷲是舊大陸鷲的後裔,是鷹的近親。

    而安第斯神鷹是新大陸鷲。

    大約在2000萬年前,舊大陸鷲曾駐足美洲新大陸。後來,由於某種目前尚未確知的原因,它們徹底從新大陸上消失了。隨著舊大陸鴛的消失,新大陸鷲的祖先興起了,成了新大陸上以屍體、腐肉為食的鳥類。據研究新大陸鷲的祖先在生存歷史上較舊大陸鷲還要久遠,它們是單獨進化的一類鷹鷲類鳥。

    跟舊大陸鷲不同,新大陸鷲的鼻孔是相通的,有些種類有根發達的嗅覺器官;新大陸鷲的爪很細弱,不像舊大陸鷲有雕一樣強勁的利爪。另外,新大陸鷲的鳴管很不發達,因而近乎“啞巴”。

    現存的新大陸鷲只有7種,因為它們全部分佈在美洲,所以又稱美洲鷲,安第斯神鷹就是其中之一。

    這種鷲體羽黑色,雄鷲前額有一個大肉垂,裸露的頸基部有一圈白色的羽領,裸露的頭、頸和嗉囊都呈鮮紅色,因它們主要棲息在安第斯山脈中溫尼佐拉至苔拉德福格的高山上,又因它們展翼達3米,體重達12千克,被認為是可飛行的最大的一種鳥,所以,人們稱它們為“安第斯神鷹”。

    安第斯神鷹善於翱翔,能借助山間的上升氣流升高,並悄無聲息地飛越溝壑大川。它們可以以任何動物的屍體為食,尤其愛吃牛羊的屍體。跟許多舊大陸鷲不同,安第斯神鷹很少聚成幾十只的大群一起進食。安第斯神鷹十分貪食,不吃完屍體,是絕不會離去的。安第斯神鷹常常在吃食後飛到高高的懸崖上久“坐”,因為它們吃得太多太飽。

    不過,它們的消化系統肌肉發達,消化力強,即使所食過多也能順利消化。目前,因為得到了嚴格的法律保護,安第斯神鷹在安第斯山區和南美太平洋沿岸比較常見。

    舊大陸鷲大約有13種,廣泛分佈於非洲、亞洲和歐洲,肉垂禿鷲就是其中一種。肉垂禿鷲是生活在非洲荒漠草原上的一種數量非常多的大型舊大陸鷲,它體長約1米,展翼可達2。

    7米,它因裸露的頭部兩側懸垂著粉色肉垂而得名。

    肉垂禿鷲背部羽毛黑色和褐色間雜,尾楔型,腹部長有大量白色絨羽,使它們看上去像一個領系餐巾、衣衫不整的嬉皮士。說起它們的行為,人們常用兩個字形容——“貪婪”。原來,肉垂禿鷲非常霸道,不論是不是它們先發現的屍體,在爭鬥中它們總是佔上風。

    如果其他禿鷲不肯讓出屍體,它們就會用武力驅趕。肉垂禿鷲取食時也有嚴格的順序,總是個體大、身體強的禿鷲先進食。進食時,它們原來粉紅色的臉和頸因興奮會漸漸變成紅色,極度興奮時甚至可以變成紫紅色。可笑的是,霸道的肉垂禿鷲在鬣狗來奪食時,卻不敢出聲地乖乖退到一旁,等待著吃一點“殘羹剩飯”。

    在中國生活的最著名的鷲是胡兀鷲,即人們常說的鬍子雕。它們的頭頸不像其他禿鷲,而是生滿羽毛。在它的眼前方、眼前上方、鼻子基部及頦和下頜相連的地方,都長著黑色剛毛,看上去像長著一臉“絡腮鬍須”,鬍子雕的綽號由此而來。跟其他禿鷲相比,胡兀騖不僅食屍體腐肉,而且還捕食活物,特別是山羊。

    它們也捕食野兔、野雞和旱獺等。它們不但吃肉,還嗜食骨頭。它們能咬碎羊骨,並能把咬不動的骨頭叼上天空,然後一鬆嘴,讓骨頭掉在岩石上摔碎後再食用。據說,胡兀鷲能用同樣的方法將捕到的龜摔碎吃掉。在非洲,胡兀鷲還會叼起石頭砸碎鴕鳥蛋吃,這種本能令動物行為學家大力吃驚。

    在人們的印象中,禿鷲似乎只吃肉,不論鮮肉還是腐肉,孰不知,生活在中非和西非的一種舊大陸鷲——棕澗鷲卻主要以棕澗果實為食。不過,它的外表倒是跟大多數禿鷲相似,它頭部棵露,裸露的部分只生有桔黃色的絨羽,同它的黃色的鉤狀嘴十分協調。

    過去人們對禿鷲的功過褒貶不一。

    以前,很多人認為禿鷲常食腐屍,跟肉體接觸,很可能是傳播疾病的媒介,因而主張捕殺。動物學家後來發現,事實並不如此。首先,它們的消化系統能有效地殺死吃進去的細菌。其次,它們在吃完食後,常吐出一種粘液狀物質塗刷雙腳。這種分泌物是一種有效的消毒劑,能殺死腳爪上的細菌。

    第三,禿鷲的頭頸裸露,有利於它們把頭伸人屍體體腔,掏食內臟。它們吃完食後,喜歡在Sunny下曬。由於頭頸沒有羽毛的遮攔,在Sunny中紫外線的強烈照射下,沾在頭頸上的細菌和寄生蟲卵就被殺死。實際上,禿鷲吃掉死動物的屍體,不僅沒有傳播疾病,還能減少動物疾病的傳播。

    如果沒有這些起淨化作用的鳥類,自然界將會是怎樣一種情景呢?

  • 2 # 阿T好帥

    鷹是隼形目鷹科統稱,體型中等或偏小的晝行性猛禽,特徵是喙側有刀刃狀圓突,體普遍較大,撲翼慢,翼型寬,雌鳥比雄鳥大。捕捉活食,每次繁殖數量超過2只;鷲為鷹科部分腐食性種類和美洲鷲科的通稱,過去有時也雕鷲不分。是一類大型猛禽,有很強的嘴勾,趾爪不銳利,適合吃死亡動物;隼是隼形目隼科鳥類統稱,中小型猛禽,特徵是喙側有鋸齒突,臉上經常有深色斑紋。撲翼頻率快,翅膀尖長,翅型與其他三者不同,尾長而靈活,飛行靈活而迅速。雕是鷹科雕屬、鷹鵰屬、海雕屬和林雕屬大型猛禽的統稱。比鷹更大的晝行性猛禽,同樣具銳利的嘴和趾爪,捕食更大的獵物(包括獸類),每次繁殖數量不超過2只;其實對於猛禽的區別不能光根據簡單的中文名,有些情況下鷹和雕的區別還要看解剖方面的細節特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黃金分割被稱上帝之美?黃金分割廣泛被應用的依據和本質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