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首席投資官丁鵬

    當年阿根廷金融危機,讓曾經的發達國家變成一個二流國家。亞洲金融危機後,泰國到現在也沒恢復元氣。就像人一旦得了大病,可能再也沒有辦法健康了,你說影響大不大?

  • 2 # 農人小熙

    一、歷次金融危機回顧

    (1)1637年鬱金香狂熱。1593年,一位荷蘭商人格納從土耳其進口首株鬱金香,由於這種花是進口貨,因此擁有鬱金香花便成為有錢人的符號。開始只有鬱金香的行家才懂得欣賞鬱金香之美,但在形成風潮後,投機客便趁機炒作,只要今天買了,明天就可賺一筆。買的人多了,交易市場也就形成了,交易場所也逐漸熱鬧起來。1634年,買鬱金香的熱潮蔓延到中產階級,更蔓延為全民運動,大家都來買賣鬱金香了,炒家只看到買低賣高,利潤就進來,於是全民都變成鬱金香的炒家。1000美元一朵鬱金香花根,不到一個月之後,它就變成兩萬美元了。到了1636年,鬱金香在阿姆斯特丹及鹿特丹股市上市。這時,一朵鬱金香花根售價相當於今天的76000美元,比一部汽車還貴。這是有名的鬱金香花根泡沫。此時,荷蘭政府開始採取剎車的行動,而由土耳其運來的鬱金香也大量抵達,鬱金香不再那麼稀罕,於是一瞬間鬱金香的價格往下滑,6個星期內竟然下跌了90%,荷蘭政府宣佈這一事件為賭博事件,結束這一場瘋狂的鬱金香泡沫事件。這就是有記錄的歷史上第一次經濟泡沫事件。

    (2)1720年南海泡沫。17世紀,英國經濟興盛。然而人們的資金閒置、儲蓄膨脹,當時股票的發行量極少,擁有股票還是一種特權。為此南海公司覓得賺取暴利的商機,即與政府交易以換取經營特權,因為公眾對股價看好,促進當時債券向股票的轉換,進而反作用於股價的上升。1720年,為了刺激股票發行,南海公司接受投資者分期付款購買新股的方式。股價由原本1720年年初約120英鎊急升至同年7月的1,000鎊以上,全民瘋狂炒股。公司的真實業績嚴重與人們預期背離。為規管這些不法公司的出現,國會在6月透過《泡沫法案》,內幕人士與政府官員大舉拋售,炒股熱潮隨之減退,並連帶觸發南海公司股價急挫,至9月暴跌回190鎊以下的水平,不少人血本無歸,連著名物理學家牛頓爵士也蝕本離場,南海泡沫破滅。

    (3)1837年美國金融恐慌。19世紀早期的美國聯邦政府沒有自己的中央銀行,因此也沒有發行紙幣。第二合眾國銀行由國會在1816年授權建立,它創立了統一的國家貨幣,一度成為美國最大最好的鈔票的發行者,創立了單一的匯率等。它實力強大,它的資本比美國政府的財政支出多出一倍,擁有全國20%的貨幣流通量,在各州設立了29個分行,控制著各州的金融。考慮到許多州銀行立法很倉促,經營不善,普遍資本金不足,監管不嚴,對未來過度樂觀,第二合眾國銀行透過拒絕接受它認為經營不善的銀行的票據來維護它自身的穩定。1829年,傑克遜當選為美國總統,他認為第二合眾國銀行的信貸問題影響了美國經濟的發展。傑克遜決定關閉第二合眾國銀行。作為毀掉合眾國銀行的策略的一部分,傑克遜從該銀行撤出了政府存款,轉而存放在州立銀行,沒想到,危機竟然就此產生。因為增加了存款基礎,不重視授信政策的州立銀行可以發行更多的銀行券,並以房地產作擔保發放了更多的貸款,而房地產是所有投資中最缺乏流動性的一種。1837年,美國的經濟恐慌引起了銀行業的收縮,由於缺乏足夠的貴金屬,銀行無力兌付發行的貨幣,不得不一再推遲。這場恐慌帶來的經濟蕭條一直持續到1843年。

    (4)1907年銀行危機。1907年,美國銀行業投機盛行,紐約一半左右的銀行貸款都被高利息回報的信託投資公司作為抵押投在高風險的股市和債券上,整個金融市場陷入極度投機狀態。當年10月,美國第三大信託公司尼克伯克信託公司(Knickerbocker Trust)大肆舉債,在股市上收購聯合銅業公司(United Copper)股票,但此舉失利,引發了華爾街的大恐慌和關於尼克伯克即將破產的傳言。導致該銀行客戶瘋狂擠兌,並引發華爾街金融危機。銀行要求收回貸款,股價一落千丈。時任摩根財團Quattroporte的約翰-皮爾龐特-摩根聯合其他銀行共同出手,籌集流動資金,才使市場重歸平靜。很快,美國財政部長喬治·科特留宣佈,政府動用3500萬美元資金參加救市。隨後,市場恢復正常。此次救市導致了1914年美國聯邦儲備系統的誕生,金融體系的穩定性得以增強。

    (5)1929年大蕭條。1922年至1928年,美國的股票市場一片繁榮,工業市場增長了40%,耐用消費品增長了56%,而非耐用消費品增長了17%,股票市場被嚴重高估,通貨膨脹處於最低水平,市場上充滿了各種財富的故事。但當時的國際貿易不平衡,貿易壁壘很高,很多國家逐步減少了從美國進口商品,美國經濟的不平衡與國際經濟的不平衡一樣嚴重,其根本原因在於工資落後於不斷上升的生產率,底層民眾工資漲幅很低。為了糾正過熱不正常的經濟,美聯儲從1928年採取了緊縮的貨幣政策,開始提高利率,到1929年4月利率已經提高到20%。1929年10月24日,紐約股票交易所的股票價格突然從高峰暴跌,正式拉開了大危機的序幕,緊縮開始之時,許多家庭都努力保有資產,但隨著局勢的極限惡化,人民不得不賣出搜所有的東西——只要能賣得出去,由於當時政府信奉自由經濟政策,政府並沒有採取注入流動性,擴大財政支出等政策刺激經濟,經濟危機並沒有緩解,到1933年,股票市值損失達到85%。金融恐慌傳導到實業,生產過剩但又賣不出去,只能把剛種的小麥除掉,將擠出的牛奶傾入密西西比河,將咖啡豆投入爐子中當燃料,各種匪夷所思的怪狀層出不窮。在危機發生後的4年內,美國國內生產總值下降了30%,投資減少了80%,1500萬人失業。這次大危機不僅在經濟上造成巨大損失,而且帶來了極慘重的政治後果---法西斯主義在興起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同時也促使凱恩斯主義經濟學理論的上臺,並結束了危機。

    (5)美國戰後經濟危機。美國經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得到巨大發展,生產能力有了顯著提高。為時不久,美國首先發生了1948~1949年經濟危機,這次危機是由戰爭時形成的高速生產慣性同戰後重建時,國際國內市場暫時縮小的矛盾造成的,危機導致了著名的馬歇爾計劃的出臺。接著,侵朝戰爭給美國帶來戰時繁榮,但戰事一停就發生了1953~1954年經濟危機。此後,在1957~1958年和1960年發生了兩次經濟危機。60年代中期,美國擴大侵越戰爭,使國內經濟危機推遲到1969~1970年才爆發。侵越戰爭停止後不久,1973~1975年間一次規模較大的經濟危機接踵而至。到了70年代末,美國工業生產從1979年4月到1980年7月連續下降,其後短暫回升,1981年 8月起又告下降,到1982年12月尚未恢復上升。為了對付頻繁發生的經濟危機,歷屆美國政府採取了一系列"反危機"措施(或稱作“反週期”措施),包括金融方面的調整貼現率。在金融市場上買賣證券,採取放鬆抵押貸款等措施,以及財政方面的增加軍費開支、加速固定資產折舊、實行“補償性財政政策”(即減稅、免稅、退稅和“高漲”期間增稅)等措施。在私人經濟方面,壟斷資本企業為了推銷過剩商品,採取大量推行消費者信貸、住房建築抵押貸款等辦法。實行這些措施的結果,使戰後美國經濟危機發生了一些變形。即危機期間生產下降幅度較小,最嚴重的1973~1975年危機期間工業生產只下降15.1%。其次為1957~1958年下降13.5%和最近一次下降12.0%。美國政府採取的上述“反危機”措施以及私人企業的信貸擴張,造成日益加重的通貨膨脹。消費物價指數平均每年增長率從1960~1970年間的 2.8%增至1970~1980年間的 7.9%,而國民生產總值(按1972年價格計算)平均每年增長率在同期從4.0%降低至3.1%。一面物價加速上漲,一面生產增長速度放慢,而同時,失業人數又不斷增長。這種情況形成了所謂“滯脹”的局面。

    (6)70年代開始的三次“石油危機”。1973年,爆發了第四次中東戰爭,阿拉伯國家運用石油武器來對支援以色列的國家實行石油禁運,削減石油產量。結果是石油價格暴漲,第一次石油危機爆發,原有價格上漲了兩倍多。到了1978年,伊朗發生政治局勢的變換,造成了石油生產的不穩定,生產一度從每天600多萬桶降到了70萬桶。這樣,第二次石油危機也出現了。1990年8月初伊拉克攻佔科威特以後,伊拉克遭受國際經濟制裁,使得伊拉克的原油供應中斷,國際油價因而急升至42美元的高點。美國、英國經濟加速陷入衰退,全球GDP增長率在1991年跌破2%,這是第三次石油危機。石油危機主要透過油價的上漲拉高發達國家的生產生活成本,給發達國家的經濟造成衝擊。

    (7)80年代南美債務危機。70年代,資源價格大漲以及在低利率資金的誘惑下,阿根廷、巴西、墨西哥和秘魯等拉美國家借入了大量以硬通貨計價的債務,拉美國家的債務迅速膨脹,到了1981年,危機從墨西哥開始,其到期的公共債務本息達到268.3億美元,墨西哥無力支付本息,要求國外銀行准許延期支付,但是遭到拒絕。政府不得不在1982年夏宣佈無限期關閉兌匯市場,暫停償付外債等措施,從此爆發了債務危機,最終是透過債務重組的方式來結束危機。

    (8)1987金融地震。1986年,美國經濟已經從高速發展變為緩慢發展。直接導致經濟放緩爆漲停止的“軟著陸”。1987年緩慢地過去了,似乎經濟衰退的恐懼並沒有馬上爆發,股票市場在1987年8月到達了頂峰。。1987年10月19日,美國的道·瓊斯工業股票下跌了508點,跌幅為22.6%。全國損失5000億美元。這一天被稱為“黑色星期一”,隨之而來1980年代末的經濟衰退。10月20日,倫敦股票市場下跌249點,損失達11%,約為500億英鎊。香港股票停止交易。巴黎股票市場下跌9.7%,東京股票市場下跌14.9%。造成美國股票市場發生劇烈振盪的直接原因是金融投機,導致了股票市場的不穩定,美國連年出現的鉅額財政赤字和貿易赤字是引發這次股票暴跌的罪魁禍首。在1987年暴跌以前,美國連續5次提高利率,投資股票的利潤相對較低,導致了相當一部分資金持有人的投資方向發生了變化。這次股市暴跌,對世界經濟有著非常大的影響。首先,使投資者和消費者的信心大受損傷。其次,股市暴跌引起了債券市場和黃金市場的價格上漲,同時使匯率下跌,對各個國家之間的經濟關係造成了破壞。80年代初,日本經濟高速發展,當時東京的地價相當於整個美國土地價格的四倍。後來,也就是1990年,美國和日本發生貿易爭端,美國逼迫日本簽訂了“廣場協議”,然後就是日元急速升值,資產價格泡沫破滅,日本進入失去的20年。

    (9)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20世紀90年代,依靠代工出口,東南亞國家經濟社會高速發展,1997年7月,泰國中央銀行在無奈之下,宣佈放棄實施14年之久的泰銖與美元掛鉤的匯率體制,改由市場浮動決定匯率。泰銖對美元的匯率隨即大幅下跌,而由泰銖貶值為序幕的金融風暴迅速席捲東南亞各國,並觸發了南韓的金融危機。日本、香港等金融市場和全球股市激烈動盪,中國經濟也承受了巨大的壓力。從表面上看,亞洲金融危機的直接導火索是國際金融投機商的興風作浪。實際上,導致這場金融危機的深層原因則是這些國家的經濟結構性失調;金融調控不力;經常專案赤字過高;負債率過高;過分依賴外國遊動資本等眾多原因。亞洲金融危機持續兩年多,它使一些國家經濟一度衰退,世界經濟增長放慢,1998年世界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率將只達1997年的將近一半。東南亞金融危機造成的區域性通貨緊縮,以及對全球經濟的負面影響,在相當一段時間內都難以解除,1999年亞洲金融危機結束。這次金融危機反映了世界和各國的金融體系存在著嚴重缺陷,包括許多被人們認為是經過歷史發展選擇的比較成熟的金融體制和經濟執行方式。

    (10)2008年的環球金融危機。是一場在2007年8月9日開始浮現的金融危機。在截至2006年6月的兩年時間裡,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連續17次提息,將聯邦基金利率從1%提升到5.25%。利率大幅攀升加重了購房者的還貸負擔。而且,自從2005年第二季度以來,美國住房市場開始大幅降溫。隨著住房價格下跌,購房者難以將房屋出售或者透過抵押獲得融資。受此影響,很多次級抵押貸款市場的借款人無法按期償還借款,次級抵押貸款市場危機開始顯現並呈愈演愈烈之勢。自次級房屋信貸危機爆發後,投資者開始對按揭證券的價值失去信心,引發流動性危機,更為嚴重的是,隨著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市場危機擴大至其他金融領域,銀行普遍選擇提高貸款利率和減少貸款數量,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場隱約顯出流動性不足危機。即使多國中央銀行多次向金融市場注入鉅額資金,也無法阻止這場金融危機的爆發。直到2008年,這場金融危機開始失控,並導致多間相當大型的金融機構倒閉或被政府接管。

    (11)2018年新興市場危機。2016年開始,各種超出常理的事件層出不窮,英國脫歐,民粹政府上臺,特朗普當選,貿易保護主義抬頭,2018年開始,隨著美元加息與美國發動貿易戰與制裁,土耳其、委內瑞拉、阿根廷的貨幣相繼奔潰,美元開始強勢週期,全球經濟開始放緩。

    二、金融危機的型別與發展路徑

    (1)投機炒作型金融危機。金融擠壓實業,最終基本面無法支撐投機成就的虛擬財富,促使財富快速向先知先覺者轉移與集聚,多數人的財富被洗劫,社會動盪,生產生活偏離正常軌道,最終由政府頒佈法令或改革來結束此類金融危機。1630年鬱金香狂熱、1720年南海泡沫屬於這一類。

    (2)流動性缺乏型金融危機。某些經濟實體過度舉債發展,社會投機盛行,人們預感到不合理的繁榮但又沉迷於其中,或者由於金融體制機制的改變,導致民眾對於某類資產變得悲觀,並且悲觀情緒快速傳播,導致某類資產擠兌,流動性匱乏,價格暴跌,進而帶動整個金融系統的恐慌,最終政府透過注入流動性以及變革體制來度過危機。例如,1837年美國金融恐慌,1907年的美國銀行危機屬於這一類。

    (3)監管缺失型金融危機。主要原因是金融市場缺乏必要的監管,投機狂熱,甚至舉債投機,對於交易行為沒有必要監督和管控,造成金融市場踩踏,從而一發不可收拾。比如,1987年金融地震。

    (4)經濟內生缺陷型金融危機。主要由於經濟增長缺乏統一的宏觀調控,政府只關注當前的經濟增長情況,而不在乎長遠的考慮,隨著前期經濟發展,產能越來越大,利潤越來越薄,開始舉債發展,而需求並沒有發生太多變化,一旦貨幣環境發生改變,債務危機、流動性危機開始顯現,如果處理不好,就會 發生大的金融危機,從而進一步擴充套件到實體經濟層面,經濟開始蕭條並自我加強。比如,1929年的大蕭條,80年代南美債務危機,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2008年的金融危機,2018年新興市場危機。

    (5)外部事件型金融危機。由於外部環境改變,導致生產成本、供需環境發生改變,從而原有的發展模型難以持續,造成危機。比如,70年代開始的“石油危機”。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類對於金融危機的認識越來越多,各種防範風險的機制開始建立起來,各種調控措施越來越精細,金融危機的發展形態也會越來越複雜與突然。但是整體而言,蒼蠅不叮無縫蛋,金融危機都是社會病態發展到一定程度的臨界爆發,而病態的形成與發展有時候也是迫不得已。比如1929年的大蕭條,國際需求不足,國內收入差異過大,生產過剩,導致企業開始盈利顯著下降,從而出現了負反饋迴圈。比如2008年的金融危機,資產價格過高,全民舉債過高,投機過渡,從而導致了後面一系列的問題。股票市場、匯率市場的漲跌只是基本面的一個反應,同時也會加速基本面的惡化或者好轉。對於民主資本主義社會,或者獨裁社會由於互相制約以及非理性因素的影響,經濟仍然會呈現出一定的週期性,但是對於China這樣的民主集中制過來來說,我們的政府既強權又有一定的“民主”能否打破經濟週期的定律,也不好說。

    四、金融危機的訊號

    (1)產能過剩,需求不足。經濟的週期是客觀存在的,總是沿著復甦、繁榮、過熱、蕭條往復迴圈,繁榮時期社會生產容易過於樂觀,從而無節制擴充產能,從而導致經濟過熱,產能過剩,而社會財富的分配從來不是均衡的,大多數人的收入和消費能力提高的速度並不會同步,經濟過熱一般是過渡舉債債發展的結果,此時債務高企,財務成本負擔重,競爭壓力大,由於並沒有新的需求消化掉過剩的產能,最終一般性企業只能連續虧損,進一步造成失業率上升,造成需求不足,企業破產造成債務違約風險劇增,金融危機變成經濟危機,社會生產進入蕭條期,經濟危機倒逼社會就像經濟理論創新,倒逼政府改革舊有體制。

    (2)債務劇增,利率提高。就全球來看,美元的強勢週期和新興國家的經濟危機具有很強的相關性。當前國際局勢的分工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國家承擔著消費者和研發中心的角色,以亞太新興市場的發展中國家充當製造業中心的角色,以澳洲、中東等資源過充當資源提供者的決策,世界如此分工得以讓世界這幾十年正常運轉。而任何危機的發生都是離不開債務違約、資本流動的原因。隨著美元啟動寬鬆週期,美元從美國流向世界各地,世界各地資金充沛,出口旺盛,開啟了世界各國的尤其是新興市場的製造業or資源出口的繁榮,但是隨著經濟財富效應的加劇,金融投機開始盛行,債務也隨著加劇,房地產、股票等市場出現泡沫,隨著美元加息週期的到來,美元迴流美國,導致新興市場的資產被拋售,價格暴跌,資本短缺,流動性陷入危機,新興市場也被迫加息防止資本大量外流,本幣貶值嚴重,但是事與願違,最終還是債務無法順利按期償還,資產價格暴跌,債務違約嚴重,引發一系列金融經濟問題,發生經濟金融危機。

    (3)投機狂熱,監管缺失。投機狂熱,導致投資不再看內在價值,而只看未來會有多少人來接盤,匆匆而導致投資標的估值過高,最終流動性一旦變弱或者枯竭,直接導致投資標的雪崩。股票市場、外匯市場、利率市場等金融市場是經濟的晴雨表,和實體經濟血肉相連,一旦金融市場發生重大動盪,則實體的金融支援將會受到極大的影響,從而導致經濟危機。而金融市場的投機狂熱與不規範正是監管缺失的原因,如果有完備的監管措施,投機也會受到一定約束,不會發生巨大的動盪。

    (4)外部突變,內防虛弱。一個經濟實體按照原來的軌道發展,如果外部環境不變,一般不會發生巨大的轉變,這是趨勢的力量,但是一旦外部環境變化,比如美元加息,貿易戰,油價大幅度上漲,本幣被迫升值,有人蓄意做空等發生,如果國內經濟發展方式單一,沒有可靠的緩衝的方式,那麼本國經濟將會遭受巨大的打擊,這意味著原來賴以發展的基本面發生了轉變。

    (5)突發事件,恐慌蔓延。所有的經濟金融危機發生之前,都是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沒有人會相信經濟危機的到來,知道某一個突發事件,引起了市場的恐慌,並且蔓延,最終導致了金融市場大的大雪崩,但是隨著參與者越來越理性,沒有基本面支撐的突發事件,恐慌的蔓延能力將越來越弱。

    (6)週期節點,稟賦變化。康德拉季耶夫週期是資本主義發展的大週期,大約60年為一個週期,其次是庫茲涅茨週期為建築週期,大約20年為一個輪迴,朱格拉週期大約為10年一次輪迴的經濟發展週期,另外基欽週期為存貨週期,大約3-4年為一個輪迴。週期並不是上天註定的命運,但卻是人類協調合作發展的必然的命運,週期是底層發展機理的時間層面的歸納和總結,在週期節點往往意味著發展環境、發展稟賦的變化,需要尋求新的方向繼續發展,由此經濟金融危機開啟了出清和變革的模式。

    五、金融危機的一點思考

    現在社會的經濟危機必然起始與金融危機,最終如果不加以控制就會演變為社會危機,爆發大規模的戰爭。經濟的發展需要自由市場,市場自由的發展在最佳化資源配置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將特定高利潤的行業帶入過度發展的大溝,從而反而造成了對其它行業的吸血,造成資源配置的浪費,金融的助力,造成對未來發展的過度變現,從而讓經濟變得脆弱,金融危機的風險提高。但是,所有的金融危機最終都是人禍,而非天災,關鍵是人類對於危機的認識,隨著認識的深化與全面,金融危機是可以被管控的。

    2018年已經開始顯示出危機開始小範圍爆發,會不會累及全球主要經濟體,目前還不好說,但是形勢不容樂觀,2019年是否會遵循週期的命運?我想,沒有人能預測未來,但是每個人都可以去賭未來。

  • 3 # 天道即人

    這個問題有點大。

    1,經濟危機與經濟週期,經濟危機是市場經濟國家經濟週期中衰退階段矛盾的集中表現。馬克思當年就說過,這是資本主義自身矛盾無法克服的表現。經濟週期在曲線圖上四個階段是,衰退,谷底,擴張,頂峰。經濟週期迴圈往復,週而復始。

    2,美國曆史上典型的經濟危機。

    ①1929年美國經濟危機。前期繁榮是因為一次大戰美國未遭受戰火洗劫,戰後生產力很強,需求不足。股市泡沫於當年10月破滅,導致危機暴發,銀行倒閉,工廠倒閉。後有凱恩斯宏觀經濟理論,政府建立了調控體系。

    ②上世紀70年代美國經濟滯脹。起因於中東戰爭,石油由13美元/桶,漲至34美元/桶。而70年代初,美元作為與黃金掛鉤唯一的充當國際貨幣,由於美元在國際市場上過剩,美總統尼克松宣佈停止各國用美元向美銀行兌換黃金。因此美國內通脹高啟,經濟增長停滯。宏觀調控由於沒有新興產業產生而失效。後至80年代初,由建設資訊高速公路有針對性基礎設施的大投入,激起了網際網路經濟,才得以擺脫困境。

    3,金融危機影響有多深?

    對一些國家來說,起"定格"的作用。南美洲幾大國上世紀80年代債務危機,一直就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再發展也進不了發達國家行列。

    亞洲有四小龍四小虎,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四小龍已成發達經濟體,而四小虎至今20年過去了,未跨入發達國家俱樂部大門。

    日本作為已經是發達國家,1991年股市樓市泡沫破滅崩盤,經濟停滯 20多年。

    4,美國現在會暴發債務危機嗎?

    南美洲的債務危機是外匯奇缺,沒有外匯還外債。美國呢,借外債借的是本幣。別的國家用到期的美國債券,要收回的也是美元。而債務是按期限歸還的,最長的30年。每期還債時美聯儲多為美國政府印一些美鈔。對內各負其責,對外是一致的。

    美國的債券還沒有到增發不出去的時候,只是發行債券的利息提高了些。而這些情況也許是美聯儲加息導致的。

    至次貸危機開始,美國就有將危機向外轉嫁的習慣,而且都是機制預設的。那麼美國政府的近22萬億美元的內外債,是要與美元被各國都拋棄,而美聯儲又無法調控通脹泡沫情況下,危機才會總暴發。

    美國前財長約翰-康納利有句名言 : 美元我們的貨幣,卻是你們的問題。

  • 4 # 寡言的夜月

    金融危機對一個國家影響很大,打個比方所有人都在拉著大車往前跑,繩子突然斷了,要麼車停了,要麼人摔倒了,要麼就是車沒停,人摔倒了,車朝著人群碾了過去,一個社會的保障,商品,生產工作秩序背後,是有序且穩定的市場供給,高效合理的資源調配。

    金融危機為什麼有這樣的破壞力?首先金融危機說白了就是發展方向跑偏了,導致原來的目標不可持續,好比大家都要吃,那麼錢就去湧向餐飲,當餐館遍地一天四頓,胖子扎堆的時候,產能過剩的泡沫就出現了,需求銳減無以為繼,大家都去健身減肥為了活久點,於是健身館興起,餐飲開始蕭條,只有味道最好名氣最大的餐飲店扛著,其他小餐館大面積倒閉,很多人又一窩蜂去搞健身館,這就是結構調整。

    但是金融危機則不止這麼簡單,金融危機是透支了未來在錯誤的發展方向上,比如美元美債和中國房產,美國透支了美債美元的信用,我們則透支了未來幾十年房價預期,當如此大體量的資金未來被透支,需要找到一個支撐其的轉型目標可不是開健身房那麼簡單,找不到就意味著要重新定位其本來價值,如果是餐館和健身房還可以打折賣了,但是美元美債和房地產怎麼打折賣?沒人接盤的結果就是拋售,那將形成史上最大金融危機,所有人都被動承擔資產重新定價。

    比如歐洲鬱金香危機中的鬱金香價格崩盤,美國黑色星期五股市崩盤企業破產,90年代日本金融房產崩盤,金融機構和房產公司倒閉潮,08年美國次貸危機衍生品崩盤,導致雷曼兄弟百年銀行到倒閉,延續至亞洲金融風暴,亞洲各國股市及貨幣遭遇做空,崩塌。直到如今貨幣危機債務危機仍然在蔓延。

    到底是什麼出了問題?是因為人性貪婪,資本貪婪,不斷擴張是經濟發展的需求,這是社會自帶屬性,每個人都有追求權利和享樂的權力,這無可厚非,但是資源壓根不夠大家浪,於是分配體系出現了,體系一旦出現就需要定價,一旦開始定價,每個階段人們的需求就會改變,發展和改變如果是良性的那麼所有人吃著火鍋唱著歌,可惜發展和改變必然存在不均衡,總有人要先人一步,於是差距就出現了,沒有差距發展速度就會變慢,所以經濟週期就出現波峰波谷不管是康波週期什麼的各種理論也就出現了,金融危機難以避免,政府只能宏觀調節控制在最小損失範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agm電池虧電後壽命還有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