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毛驢講三農
-
2 # 末農
黃瓜菌核病寄主範圍廣,除危害黃瓜外,還可危害番茄、甜(辣)椒、茄子、豌豆、馬鈴薯、胡蘿蔔、芹菜及多種十字花科蔬菜,主要發生在中管棚和連棟大棚保護地栽培的黃瓜上。
菌核發病部位和症狀:
1、危害症狀黃瓜菌核病主要危害莖基部和果實,也能危害莖蔓和葉,在黃瓜苗期至成株期均可發生。莖染病,發病部位主要在莖基部和莖分杈處,發病初始產生水浸狀斑,擴大後呈淡褐色,病莖軟腐縱裂,病部以上莖蔓和葉凋萎枯死。
2、溼度高時病部長出一層白色棉絮狀菌絲體,受害後莖稈內髓部受破壞,發病末期腐爛而中空,剝開可見白色菌絲體和黑色菌核。菌核鼠糞狀,呈圓形或不規則形,早期白色,以後外部變為黑色,內部白色。果實染病,發病初始在幼果臍部呈水浸狀腐爛,果表長白色棉絮狀菌絲並形成黑色粒狀菌核。葉片染病,初呈水浸狀斑,擴大後呈灰褐色近圓形大斑,邊緣不明顯,病部軟腐,併產生白色棉絮狀菌絲,發病嚴重時產生黑色鼠糞狀菌核。
菌核病防治措施
一、種子處理播種前在50℃溫水中浸種10分鐘,立即移入冷水中冷卻,晾乾後催芽播種,即可殺死混雜在種子中的菌核。
二、清理田園及時打掉老葉和摘除留在果實上的殘花,發現病株及時拔除或剪去病枝病果,帶出棚外集中燒燬或深埋。收穫後徹底清除病殘體,深翻土壤,防止菌核萌發出土。
三、茬口輪作與水生蔬菜、禾本科及蔥蒜類蔬菜隔年輪作。
四、加強管理合理密植,控制中管棚和連棟大棚保護地栽培棚內溫溼度,及時放風排溼,尤其要防止夜間棚內溼度迅速升高,這是防治本病的關鍵措施。注意合理控制澆水量和施肥量,澆水時間放在上午,並及時開棚,以降低棚內溼度。特別在春季寒流侵襲前,要及時加蓋小拱棚塑膠薄膜,並在棚室四周蓋草簾,防止植株受凍。
五、苗床定期適時用藥防治秧苗移栽前一定要做到帶藥移栽,不移栽病、弱苗,從嚴控制秧苗帶病移栽。
六、土壤消毒每平方米用50%多菌靈粉劑8~10克,與幹細土10~15公斤拌勻後撒施,消滅菌源。
七、化學防治在發病初期開始噴藥,每隔7~10天噴1次,連噴3~4次,重病田視病情發展,必要時應增加噴藥次數。藥劑可選用43%好力克懸浮劑2000~3000倍液(每畝用藥量40~50克)、50%速克靈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每畝用藥量100克)、50%撲海因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每畝用藥量100克)、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800倍液(每畝用藥量125克)、70%甲基託布津1000倍液(每畝用藥量100克)等。
變溫管理是培育壯苗和豐產的關鍵
1、從播種至出齊苗以28~32℃較好,出齊苗後適當通風,降低溫度,白天溫度保持在25~30℃,夜間保持在20℃左右,防止溫度過高,溫差過小,造成下胚軸生長過長形成高腳苗。
2、定植前3~5天,加大通風量煉苗,白天23~28℃,夜間15~20℃,以增強幼苗的抗逆能力。春保護地定植初期,密閉溫室或大棚,儘量保持較高的地溫和氣溫,促進發根緩苗。定植5~7天后,根據天氣情況適當放風,白天保持25~33℃,不能超38℃。3、夜間不應低於13℃。進入開花結果期後,應保持儘量大的晝夜溫差,既可提高產量,又可提高瓜條的商品性狀和品質。在後期遇到極高溫時,可以採取覆蓋遮陽網降低溫度。夏秋栽培則應注意播種後的高溫天氣。
-
3 # 山裡的柒哥
引言:黃瓜,葫蘆科一年生蔓生或攀援草本植物。莖、枝伸長,有稜溝,被白色的糙硬毛。卷鬚細。葉柄稍粗糙,有糙硬毛;葉片寬卵狀心形,膜質,裂片三角形,有齒。雌雄同株。雄花:常數朵在葉腋簇生;花梗纖細,被微柔毛;花冠黃白色,花冠裂片長圓狀披針形。雌花:單生或稀簇生;花梗粗壯,被柔毛;子房粗糙。果實長圓形或圓柱形,熟時黃綠色,表面粗糙。種子小,狹卵形,白色,無邊緣,兩端近急尖。花果期夏季。
黃瓜餐桌上的常客,好吃又有營養。口感上,黃瓜肉質脆嫩、多汁味甘、芳香可口;營養上,富含蛋白質、脂肪、糖類和多種維生素;食用上,黃瓜可鮮食、可做鹹菜、可炒食等吃法。因此深受各華人民的喜愛。因此市場需求量非常的大,市場需求量增大,促使著種植規模的擴大。規模擴大易出現病害,菌核病就是其中一種,那麼這種病害該怎麼進行防治?猴哥將為你解答。
一、黃瓜的種植方式有那些,危害最為嚴重的是那種種植模式黃瓜的種植可以分為露地種植模式和設施種植模式,而設施種植可以分為塑膠大棚種植和日光溫室種植。露地種植黃瓜是傳統的種植方式,在市場的需求量增大後,陸陸續續的就出現了設施種植的模式出現,填補了市場供應不足的空缺,解決了受天氣的影響無法四季種植黃瓜的局面,也填補了冬季黃瓜供應的空缺。菌核病在露地種植和設施種植均可發病,但以塑膠棚黃瓜受害最為嚴重。
二、黃瓜種植對溫度和溼度的要求(瞭解種植溫度和溼度要求有助於處理病害)(一)適宜溫度
黃瓜是喜溫怕冷植物,其生長髮育溫度為10°C~32°C,最適宜的溫度為24°C,正常生長的最低溫度為10°C,低於這個溫度生長緩慢或者停止生長;正常生長的最高溫度為35°C,高於這個溫度生長緩慢或者發育不良。白天溫度在25°C~32°C生長最好,晚上在15℃-18℃生長最好,最適宜地溫為20-25℃,最低為15℃左右,最適宜的晝夜溫差10-15℃。黃瓜的種子發芽最適宜溫度為25°C~30°C,生育期最適宜溫度在25°C~30°C之間,夜間為13°C~15°C。
(二)相對溼度
黃瓜是根淺植物,葉片面積大並且薄,遇到高溫和乾燥的天氣,水分蒸發快,葉片蒸騰作用強,所以黃瓜對空氣的溼度和土壤的水分要求比較高。黃瓜對空氣相對溼度要求在60%~90%,土壤相對溼度為60%~90%。但黃瓜的每個生長階段都有所不同,發芽期、苗期和初花期相對溼度為60%~70%,開花期和結果期溼度為80%-90%。
三、菌核病是什麼,要什麼條件才會發生菌核病由核盤菌屬、鏈核盤菌屬、絲核屬和小菌核屬等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一般只侵害成熟或衰退的植物器官,侵入後迅速引起植物組織壞死。典型症狀是莖、果實、花序等腐爛,有時葉部呈壞死斑點。這類真菌的子囊孢子有強大的放射能力,分生孢子容易分散,主要透過氣流傳播。
發生這種病害的條件:溫度在0°C-30°C之間都可以生長,超過32°C不會發生,最適宜發生病害溫度為15°C-20°C,20°C最為合適。溼度要求高於85%以上才會發生。只要種植地塊存在這種病害的,達到這個適宜病害發生的條件,就會出現這種病害的發生。
四、菌核病發生後如何識別菌核病主要危害黃瓜的果實、莖蔓和葉片,發病症狀主要有,一是葉片初期危害部位會慢慢的褪色變白枯萎,病害部位表面形成一層白白的細毛而且帶有水浸狀的病斑;二是莖蔓受害,莖蔓開始會產生褪色並帶有水浸狀的病斑,慢慢的擴散變成淺黃色並腐爛枯萎,病害部位長出白色的棉絮狀菌絲體。三是果實發病,果實發病先開始是在黃瓜的蒂出現水浸狀的病斑,然後慢慢的變軟腐爛,腐爛後黃瓜表面會長出白色的棉絮狀菌絲體。我們可以透過發病的症狀判斷是否是菌核病。
五、菌核病是怎麼進入種植地塊的1、前茬作物種植葫蘆科、十字花科和茄科蔬菜作物,發病形成菌核落土泥土中越冬或者越夏,在合適的條件菌核萌發在表土形成囊盤,放出子囊孢子,隨空氣傳播蔓延。
2、混在種子中的菌核,隨播種帶病種子進入田間傳播蔓延。
3、人攜帶進去,在人進去田地的時候,腳底上附著的泥土帶有這種病害。
4、附近田地有這種病害的發生,透過空氣傳播過來。
六、菌核病怎麼進行防治農業措施:①種子在播種前要進行消毒處理,使用10%的鹽水清洗種子,除去種子中的菌核。②採用高畦覆膜的栽培方式抑制子囊盤的出土及子囊孢子的形成,減少菌源。③棚室栽培的,上午密閉棚升高溫度,是溫度達到28°C,下午再通風,降低棚內的相對溼度,溼度維持在65%以下。④及時進行中耕,清除種植地塊的雜草和落葉,保持良好的通風環境。⑤進入種植黃瓜田地時,更換鞋子,準備好耕作用鞋。⑥合理澆水,土壤溼度大時,適當的延長澆水間隔,溼度保持65%。⑦做好排水,合理施肥。
藥物防治:棚室發現病害時,病害輕的採用煙霧法或者噴霧法防治。因為菌核病是透過空氣傳播的,要從它的傳播途徑遏制。藥物使用10%腐黴利煙劑或者45%百菌清煙劑250G每畝煙燻一夜,或者使用50%腐黴利可溼性粉劑1500倍液兌水噴灑,以每5天預防一次,使用3次即可。
結語:病害的防治還要在管理上把關,瞭解病害發生的條件,從根本上防治病害的發生。在育苗上要以培育壯苗為標準,好的幼苗可以有效的防治病害的發生。
-
4 # 愷易物聯網
黃瓜菌核病在黃瓜的整個生育期過程中都有可能發生,這種病害通常是對大棚種植的黃瓜危害比較重。一旦病害在田間流行起來,將會對黃瓜的莖蔓、瓜條帶來危害,出現爛蔓、爛瓜的現象,給黃瓜的產量和品質帶來嚴重的影響。
黃瓜菌核病的這些防治方法要掌握:
1、減少土壤病菌:
在黃瓜採收以後要把田裡頭的植株都清理乾淨,不能把病殘體遺留在田間,並且可以把土壤做個深翻,深度為20~25釐米,把表面帶有病菌的土壤翻到下面,可以有效的控制子囊盤的形成。趁著夏季農閒時刻,把種植地塊灌滿水,用黑色薄膜蓋上,讓高溫進行暴曬,蒙15~20天。不要進行連茬種植,最好能夠進行水、旱輪作的模式,交替更換種植。在黃瓜定植之前進行精細整地,可以在用覆膜栽培,覆膜時要用土把兩邊壓緊實。
2、避免種子帶菌:
①要先對種子進行精挑細選,剔除不合格的種子,把優良的種子拿到Sunny下曬7~8小時。
②可以先將種子放到淡鹽水中,把漂浮在表面的種子和雜質物撈出,反覆弄2~3次。
③在播種之前給種子消毒殺菌,可以用把種子放在55℃的溫水中,浸泡15分鐘,水和種子的比例為4:1,浸泡時拿工具在水裡攪一攪,怕水溫下降的話,可以在中途加溫水。到了浸泡時間可以讓溫度自然下降,也可以往裡面加冷水,接著再泡3小時左右就可以了。
④除了上面說的比較安全、常用的溫水浸泡,也可以用藥劑來浸泡,比如:高錳酸鉀、多菌靈等殺菌劑,不過要注意需用清水反覆清洗乾淨為止,以免產生藥害。
3、大棚內保持良好的環境
從發病原因裡面我們已經看到溫度、溼度是菌核病易發的兩個關鍵因素,所以平時對大棚的管理一定要多用心。現在天氣比較涼爽,早晨時刻可以先不開棚換風,讓棚內的溫度上升,中間可以小時段小面積的開一兩次,等到了下午就可以長時段大面積的進行放風排溼了。
這裡要特別提醒一下,不要讓大棚漏雨、積水,不可胡亂澆水以免土壤忽幹忽溼,更不可以用大水來漫灌,可以用小水來滴灌。總之,不要讓棚內的溫度在15~22℃,儘量讓溫度升高一點,同時大棚內的相對溼度儘可能的保持在70%以下。
要安排好時間給棚內的植株做修剪,老葉、病葉、徒長葉、重疊葉、病花、病果等,總之就是讓植株不通透的不利因素要減少,讓養分可以合理的供應,同時還可以減少病害之間相互傳播的機會。
除去上面這些方法,給大家介紹一個綠色防控黃花菌核病的方法。
現在都講究綠色生態種植,提倡不打農藥,大棚蔬菜種植種建議採用綠色防控的手段來防止病蟲害。
綠色防控是持續控制病蟲災害,保障農業生產安全的重要手段,透過協調運用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生態調控等手段,科學、合理、安全使用農藥,有效控制農作物病蟲害。愷易綠色防控系統採用彌霧式臭氧氣體殺菌器,充分運用臭氧的強氧化性,達到殺蟲滅菌的目的。
1.一鍵操控,無需人工干預內建專家系統及臭氧檢測系統,擁有大量常見作物病蟲害防治資料庫,可實現自動控制,避免臭氧濃度過高而引起作物受害或過低而無殺菌效果,無需人工干預,簡單易操作。
2.廣譜殺菌、經濟高效,綠色、安全臭氧具有強氧化性,能殺滅幾乎所有病原體,並能驅趕、殺死大部分的蟲害。殺菌過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碳氣體又能被植物吸收當作碳肥,實現增產。
3.隨制隨噴,連續性好採用超強制造臭氧模組和超強風量擴散風機設計,可以連續產生高濃度臭氧,啟動後,可迅速製備出臭氧氣體,並在結合環流風機系統擴散到農作物上進行消毒殺菌。
4.單位空間投入成本更低臭氧分散均勻、迅速,能實現大面積、大空間滅菌殺蟲,單位面積投入成本低,價效比高,易於複製化推廣。
-
5 # 三農記事本
黃瓜,清脆爽口、營養豐富,烹調方式簡單快捷,深受大家的喜愛,已經成為老百姓餐桌上的常見菜品,也正因為此較強的市場需求,很多種植戶願意去投資種植。常言道:“黃瓜好吃病難防”,致使很多農戶在種植黃瓜過程中一遇到有關黃瓜的疾病都很頭疼,今天我就給大家分享下關於黃瓜的一個常見病,也是一個防治較有難度的植物病害:黃瓜核菌病。
一、核菌病概述及危害黃瓜核菌病也稱為“爛尖病”,是一種植物真菌病,能發病於黃瓜種植過程中的苗期與成株期,棚栽黃瓜多常見此病。以我們豫南地區黃瓜種植經驗來講,黃瓜一旦感染核菌病如果沒有及時做好防治工作,苗期易折損瓜苗,因補種和重新定苗帶來的經濟損失可達整個種植成本的15%-25%,成株期(含坐果期)患此病保守損失可達70%-85%,嚴重者可致使本輪種植產品的商品性降低60%左右或減產甚至有絕收的風險。
二、核菌病發病位置與症狀表現黃瓜核菌病對於植物發病期並無特定規律,在苗期至成株期皆可發病,常常危害黃瓜的莖蔓、葉片,果實。豫南地區氣候及地理位置相對溼潤,以距地面6-30cm處發病較常見。2.1、莖蔓發病症狀
黃瓜莖蔓部位染病前期,在主莖中、下部位或者主側枝分叉處稍微凹陷的淡褐色病斑,後漸變為白色。在氣溫較高條件下(一般正午前後)前期易出現:“萎而能復”,恢復多在早、晚,莖蔓發病後期;莖部有軟腐出現,發病部位易長出白色毛狀菌絲,有時會有流出膠液現象,植物學中也稱“流膠”,後期莖呈豎裂乾枯狀、病部以上部位的蔓葉萎蔫致死,嚴重時整個植株全部枯死;
2.2、葉片發病症狀
如果核菌病囊孢子或發病部位的病殘體隨意落至黃瓜葉片,即可傷害黃瓜葉片。病初期在葉片上形成不規則狀的黃褐色病斑,進而向葉片中心位置蔓延,葉邊緣多呈黑褐色,葉背漸變淺灰,後期葉片可呈現水漬狀腐爛病斑。若不及時採取防治措施,將會長出高密集白色菌絲,有時可伴隨灰黴病同時出現,最終葉片導致腐爛殘落。
2.3、果實發病症狀
黃瓜在坐果期染病,多數從果實殘花部位的臍部入侵果實,呈現出水浸狀軟腐,產生高密度白色菌絲覆蓋莖、果,最後菌絲上長出黑色菌核,果實因此而終止生長腐爛而落。
三、發病條件及原因3.1、黃瓜連作
在黃瓜種植中,棚種方式較多,大棚作物大都喜歡單品多輪種,此方式由於茬口更換困難,所以就出現了連作耕種方法。經常使用此耕作模式可使土壤地力下降、肥力消耗過多,土壤中的病原微生物、病原菌就易產生甚至堆積,一遇到低溫、高溼環境影響,菌核病就易爆發。因此,輪作(連作)地塊發病率較高,有時候新田肥力及地力相對較弱,對病菌及疾病的抵抗能力有限,也易發生此病。
3.2、農事操作存在誤區
3.2.1、植株間距問題
很多種植朋友為了節省地塊利用率會讓黃瓜苗株間距過密,“密則閉,閉則病;密易互招,互招易染疾”,這句話來形容因株距過密的危害再好不過。①間距太密,爭奪地力肥力及水分營養,密閉的環境下,氧氣得不到充分供應,光合作用發生較難,容易導致植株生長緩慢、易感染病菌;
②傷口易感染病菌,若植株彼此生長旺盛,本來間距不大的黃瓜苗及植株就會彼此互相接觸產生摩擦,莖、葉位置易造成植物傷口,這就大大增加了菌核病原體侵染的機率。
3.2.2、人為操作不當
如果田塊面積較大,有的農戶在含有病原菌的田塊進行過農事耕作時沒有對自身鞋子、手套,衣服,農具進行消毒,一旦去正常地塊進行耕種操作時就把病源菌直接帶到新的地塊了,這種不必要的病菌傳播實在可以避免,據湖南農大趙慶肇教授觀點:“農事操作傳播佔發病機率的28%”,可見操作誤區帶來的影響之大。
3.3、低溫、相對溼度過大
菌核病有一個突出的環境要求那就是頗喜:低溫、高溼,這同時也意味著菌核病也是一種“低溫高溼病”;在此環境下,存在於土壤中的菌核最初生成的囊孢子在雨水抑或田間灌溉可進行交叉傳播。一般在多雨之季、灌溉,冬季低溫狀態下,當田間或者棚內相對溼度達到75%-80%左右,可極大促進病菌生長髮育,反之則不然。所以我們豫南地區也形象地把菌核病的產生和幹/溼度計的表現總結為一句諺語:“溼超8(指溼度超過80%)菌來到”。
3.4、空氣氣流傳播病原
病菌的傳播和空氣流也有莫大關係,露地黃瓜最為明顯,當然棚栽黃瓜也會有影響,比如棚栽黃瓜若棚內溫度過高情況下,很多種植戶會將棚膜掀開或者挖洞使空氣對流散溫。這一過程就產生了空氣流,要知道菌核病病原子囊孢子會隨空氣氣流在田間或棚內進行傳播的。
3.5、施肥不當因素
“黃瓜好不好,就看施肥巧不巧",很多種植戶覺得黃瓜要高產就不能吝嗇加肥,但是錯誤的施肥方式比不用肥料帶來的影響還巨大。比如在成株期的黃瓜,採取偏施或過量使用氮肥的施肥方式,會使黃瓜植株枝葉徒長、猛長,看似枝繁葉茂,其實連下腳的地都不留了。這樣盲目施肥勢必會造成棚內通風透光不良,溼度加大,促使菌核病的產生。
四、防治措施針對上述黃瓜菌核病的發病情況、危害及發病條件,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制定防治策略,從而防止菌核病的發病、傳播。4.1、輪作種植方式
輪作種植的最大優勢能改變病菌寄生宿主,抑制打壓病菌生長,從而防止疾病的產生於蔓延。針對黃瓜種植大戶,若投資條件允許,不妨與水生作物施行輪作種植;水旱輪作不僅可以預防菌核病原體的產生還可以改變雜草的生長環境,優點較多,既有生態效益,也帶來經濟效益。比如黃瓜和蓮藕輪作就是一種方法。
4.2、定植前預防
① 病田處理,如果上一輪種植過程感染或者受到菌核病的危害,那麼下輪在種植前就要做好必要的病田處理工作了,由於溫度及操作的難易程度,一般建議在夏季處理病田,首先把病田大面積灌水浸泡15天-20天左右;此操作可將病原菌製造缺氧環境而將之悶死,抑或黃瓜在收穫完成後迅速深翻。深翻時可將40%五氯硝基苯配成藥土耙入土中,每667平方米用藥1千克兌細土20千克,拌勻撒入定植穴。注意:翻耕深度不低於20公分,這樣操作可將菌核埋入深層,抑制子囊盤出土。從效果上建議用灌水法,從操作繁易程度上可選取深耕法,兩種方法可依照實際情況決定。
② 種子處理,雖說現在市面上已有包衣黃瓜種子了,但是無包衣種子仍佔市場主流,為預防菌核病菌的滋生,無包衣種子在播種前可用10%鹽水漂洗2-4次,將菌核利用水的特性將之淘除,也可將種子用55℃溫水浸種10分鐘,可有效殺死菌核。
4.3嚴守溼度
① 溼度控制,針對棚栽黃瓜來講,多采取上午閉棚升溫,時刻記得溫度高於30℃-35℃放風,不超不放;溫度較高反而有利於提高黃瓜產量及產品的商品性,下午及時放風排溼,相對溼度要低於65%。若出現發病情況,有必要提高夜溫來減少植株結露或結霜。注意:澆水過量不可取,注意適當,澆水量時刻觀察棚內溼度計,土壤溼度大時應適當延長澆水間隔期。
② 溼度過下的物理防治,假如棚室溼度過高超過80%,並且溫度較低的情況出現,立馬將棚實施“放風處理”,可將棚膜處挖10公分直徑的孔使棚內外產生對流風,適當降低溼度;也可向棚內地面撒草木灰、生石灰來降低溼度,這樣可及時預防菌核病的產生。
4.4藥物防治
菌核病是黃瓜在種植過程中全程都可能會得的病,一旦植株遇到菌核病的出現,物理方式防治無明顯效果的話,建議將藥物治療放在首位,今天給大家幾個通用型藥物防治措施。① 發病初期,無論黃瓜菌核病發病於何期何地,第一要務就是要及時清理植株上的灰毛、菌絲,軟腐物,甚至將病株移除,做好剪護;可用40%嘧黴胺可溼性粉劑600倍液用毛刷塗抹病部,抑制病情。
② 發病重、晚期,一萬單位的高錳酸鉀和1.5兩小蘇打聯合噴施莖基部、葉片及地面,4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800倍液噴施,7-10天一次,連續噴施2-3次;
菌核病藥劑噴施要注意一個噴施技巧:陰天打菌劑,晴天打化學藥劑。
總結:黃瓜種植過程中的菌核病危害程度很大,這就要求我們種植戶在種植過程中,細心、專心,用心,從播種到定苗到成株,收穫,每一個環節都做好把控,掌握菌核病的發病原因、傳播特點,時刻做好預防,我相信您的種植收益絕不會差。
-
6 # 農學博士教種植
黃瓜菌核病屬於一種真菌性病害,在整個生育期都有可能發生,特別是日光溫室黃瓜種植中危害極其嚴重的病害之一。菌核病會危害黃瓜莖蔓瓜條,引起莖蔓軟腐、瓜條腐爛,造成嚴重的減產。致病的病菌主要以菌核形式跟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也會隨著種子進行傳播,當環境條件適宜的時候,菌核就會萌發進行傳播蔓延。黃瓜菌核病防治難度很大,必須實行綜合防治措施。
黃瓜菌核病的防治方法
輪作深耕:在有條件的地塊,最好是與禾本科作物實行2-3年的輪作,在保護地栽培的黃瓜,蔬菜拉秧後要進行一次深耕,將病菌深埋入土下,使其不能正常萌發產生子囊盤。
種子土壤消毒:種子可以用溫水浸泡15-20分鐘,在用清水冷卻後,及時進行催芽播種,能夠有效殺死菌核。在定植之前,我們可以用五氯硝基苯對細土製成藥土,耙入土壤或者是撒入定植穴中。
栽培防病:在定植前的3天,黃瓜苗床及時噴灑25%粉鏽寧可溼性粉劑500-800倍液,進行帶藥定植。另外呢,我們需要施足底肥,避免偏施氮肥,並適量增施磷鉀肥,千萬不能使枝葉出現徒長,有效提高植株抗病能力,摘除病、黃、衰老葉。
藥劑防治: 當棚室、地裡出現子囊盤的時候,及時用10%速克靈煙劑、45%百菌清煙劑燻蒸,間隔8-10天進行1次。常用的防治農藥還有50%速克靈可溼性粉劑1500-2000倍液、50%農利靈可溼性粉劑1000-1500倍液、60%防黴寶超微粉600-800倍液、20%甲基立枯磷乳油1000-1500倍液、50%撲海因可溼性粉劑1500-1800倍液,間隔8-9天防治1次,連續用藥3-4次即可。
回覆列表
黃瓜菌核病主要危害植株的莖蔓和果實;植株莖蔓染病後,會出現水漬狀斑,擴散後變成褐色呈軟腐狀,皮層縱裂,病故以上的葉、蔓調謝、枯死;果實染病後,從果實頂端殘花部開始發病,據兒像瓜果不擴充套件,發病後期果實開始腐爛;發病的部位,均會發生白色棉毛狀菌絲或黑色鼠糞狀菌核。
二、發病規律;
黃瓜菌核病是由真菌核盤菌侵染所致;菌核病病菌主要在土壤中越冬、越夏,也可透過種子帶菌傳染髮病;適宜環境下會萌發長出子囊盤,只能盤會放散出子囊孢子,孢子隨氣流進行傳播,侵染衰老的花瓣和葉片,長出菌絲後危害果實;Robin的花朵落在植株的莖葉上與認識接觸發病,重複侵染使病害流行;植株根莖基部發病,多是由菌絲體直接接觸致使病害發生;溫度範圍在15至20℃、空氣溼度在85%以上適宜該病發生;另外,重茬種植、澆水過量、通風不良,黃瓜發生凍傷都易引發該病發生。
三、防治方法;
1、土壤處理;黃花收貨後要徹底清掃田間的病株、雜草以及雜物,深翻土壤將軍和埋入深土層中,你也可以在下地利用Sunny進行土壤高溫消毒,發生病害的農田夏季用水徹底澆透,可促使菌核腐爛;黃瓜定植前每畝用50%腐黴或異菌脲可視性粉劑1.5kg,拌入20kg的過篩細土,攪拌均勻後耙於土壤中;2、種子處理;挑選優質抗病性強的種子,播種前用10%食鹽水浸種兩至三個小時,然後放入50℃的溫水中浸泡15分鐘,可以有效殺死混雜在種子中的病菌,經過催芽後再進行播種。
3、藥劑防治;病害發生時可用45%菌清煙劑每畝250克。等用量燻煙防治;或用5%萊菌克可溼性粉劑兌水配製800倍液、70%甲基硫菌靈可溼性粉劑兌水配製600倍液噴霧防治,每十天噴霧一次,連續噴施三次,視病情防治效果,可適當增加施藥次數。歡迎大家留言,一起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