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缺失
-
2 # 炒米視角
在《雍正王朝》裡,田文鏡和鄔思道相交,和男女感情關係類似,先從蜜月期開始,然後開始逐漸寡淡、生疏,然後再到厭惡的一個過程。但這一切都是鄔思道安排的。
對於鄔思道選擇投靠田文鏡,這裡也有不得已之處。因為從雍王府出來之後,他要逐步逃離雍正的視線,必須有一個由近及遠的過程。
鄔思道先是在雍正的親信李衛處接受考察。但是有一點,李衛這人不同旁人,本身就是一個有能耐,滿是鬼點子的主,鄔思道實際上在李衛處,對李衛根本起不到太大的用處。
所以鄔思道整天關在屋裡,陪如月練字。這樣一來雍正是對鄔思道放心了,但是鄔思道實際上存在的意義也就更小了。在職場關係裡,光吃飯不幹活,是遲早挑戰老闆的容忍底線的。
所以呆了半年,鄔思道僅靠一份朝廷給不夠級別的李衛(當時還只是個陝西布政使)的邸報,就發現了轉會的商機。
那就是諾敏山西蕃庫追欠受表彰的事情。所以等李衛被提拔為江蘇巡撫的時候,鄔思道就慫恿李衛進京謝恩的時候,路過下山西,去看個究竟。
在山西,恰恰遇到了當時查訪蕃庫的欽差田文鏡。鄔思道終於抓住了極佳的轉會機會。
田文鏡雖然是雍正早年挖掘的幹吏,但畢竟田文鏡一直處於基層,對權謀心術,一竅不通。而且資質平平,唯一最大的優點就是“肯幹事,認領導”。最最關鍵的是田文鏡並不知道鄔思道底細。
田文鏡查蕃庫,明知道有問題,但是把腦袋挖空了,他也看不出來問題所在。所以他需要一個智囊。
鄔思道其實就是看準了,田文鏡加鄔思道的組合去替雍正“推廣新政”,能夠被雍正接受,並認可。他才故意慫恿李衛將自己轉會給田文鏡的。結果也如鄔思道所料,雍正同意了這個方案。
而在和田文鏡初次接觸的那一刻,鄔思道實際上就已經考慮到了自己將來怎麼離開田文鏡了。一年8000兩幕酬,把田文鏡未來河南巡撫的火耗銀子全算進去了。
鄔思道只是稍作提示蕃庫銀兩究竟是哪種型別的銀子,田文鏡便恍然大悟。但是鄔思道考慮得更細緻,讓他借兵封了蕃庫,等朝廷另派欽差,再通知商號領銀子,前前後後可謂如何把此案做成鐵案,考慮得可謂算無遺策。
田文鏡也因此對鄔思道簡直就是奉若神人,對於鄔思道提出的任何要求,根本不用過腦,全盤答應。
這個就和很多小夥子相親看中了一個如花美眷一樣。對女方提出的彩禮,根本不需要過腦子。只要你肯嫁,就是不惜一切代價要娶。
蜜月期是挺好的,田文鏡覺得跟鄔思道談上幾天幾夜,都是受教的,也都是不知疲倦的。
但是當鄔思道跟著田文鏡到了河南巡撫任上之時,便開始了柴米油鹽的日子。逐步田文鏡就不再覺得鄔思道好了。
原因很簡單,鄔思道“光拿錢,不幹活”。鄔思道拿著8000兩幕酬,卻一不抄寫文案;二不點算稅賦錢糧;三不判罰刑獄。這些本該師爺乾的活,他一概不幹。
可是田文鏡的一年的各種總收入加在一起也就萬1兩銀子。被鄔思道搞去8000,自己還得在著2000兩裡,擠出錢來養活一個巡撫衙門。這種憋屈氣,簡直無處可出。這畢竟是自己請回來的爺啊。所以這個錢就給得不敞亮,總是給個千把兩千兩,然後再打個白條。
不過鄔思道倒是也不怎麼計較,欠著就欠著吧,反正你田文鏡認賬就行。但是要說鄔思道什麼都不幹,那也是冤枉鄔思道了。
因為鄔思道乾的都是“通天的大活”。西北打仗,河南差西北兩萬石糧食,結果只湊足了五千石。誰都不敢押送糧草。鄔思道突然跑出來說,自己可以送一趟,而且運氣好,剩下的一萬五千石,也可能會免了。但是有個要求,回來後你得把欠我的幕酬給補上。
再來看此刻的田文鏡,滿口答應。也不嫌鄔思道煩了,也不嫌幕酬貴了。
鄔思道要去押送糧草,實際上目的是為了去提醒年羹堯該決戰了,並且指出了叛軍的位置。但是這些事情,田文鏡是不知道的,就算知道了,也更不會懂自己身邊拿著8000兩幕酬的人,為什麼要去管拿著事情?
所以鄔思道回來後,田文鏡再一次賴賬,給了一半,欠一半。兩人就又逐步回到了看一眼就夠夠的關係。
直到次年的天降大雨,黃河暴漲。田文鏡急得火燒炕,派兵讓官紳家派人上堤抗洪。自己忙的也是顧頭不顧腚。而此刻看到鄔思道閒在那裡,就一肚子火。
鄔思道這次沒有躲著他,反而跟他要錢。田文鏡說自己是清官,沒錢。鄔思道說你前幾天還進了火耗銀子,別以為我不知道。
這下田文鏡惱羞成怒了,趕緊拿著銀子滾蛋吧。鄔思道等的就是這句話,開溜了。不過鄔思道覺得畢竟拿了銀子,還是要給點肺腑之言的。
“可疑之利不可受,得之易時失之易!”這句話不正是對田文鏡和鄔思道之間關係的總結麼?
鄔思道當初要幫田文鏡,田文鏡也不會摸清楚鄔思道底細,那麼巨大的利益就這樣落到了田文鏡的頭上;而如今就因為心疼幾千兩的銀子,把雍正的謀國幕僚就這麼丟棄了。
-
3 # 達摩說
從雍正那裡死裡逃生出來後,鄔思道答應雍正要“半隱”,而他後半生的最大目標就是擺脫雍正的控制。
鄔思道最開始只好委身在李衛幕府。李衛是雍正的親信加奴才,是雍正的核心人物。鄔思道之所以選擇李衛幕府作為他的第一站,就是基於李衛和雍正之間的親密關係,便於雍正就近監視自己,打消他的顧慮。
但鄔思道是不甘心總是被雍正控制的,他必須想法子逃出雍正的核心圈,這樣才能慢慢擺脫雍正。當山西藩庫案發後,得知田文鏡前去山西查案時,鄔思道便慫恿李衛到山西,達成他跳槽到田文鏡幕府的意圖。
田文鏡也是雍正朝的重臣,但他與雍正之間的關係就是君臣關係,他並不屬於雍正最核心的圈子,但雍正又願意利用他去實現自己的一些政治意圖,而且雍正一直打算放田文鏡任河南巡撫,助自己推行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的新政,他也確實需要一個幫手。所以,鄔思道選擇田文鏡作為自己的下一站,既不會讓雍正疑心,又讓自己逐漸遠離了雍正的核心圈,一舉兩得。
下一步就是讓田文鏡見識自己的本事,沒有真本事田文鏡也不會接納他的。所以,他指導田文鏡破解了山西藩庫案,一舉贏得了田文鏡的賞識,田文鏡想都沒想,便答應了鄔思道一年八千兩的幕酬。但實際上,鄔思道很清楚,田文鏡是出不起這筆錢的。
但田文鏡已經顧不上了,他迫不及待地將鄔思道迎進了自己的幕府,希望鄔思道能夠輔佐自己成為凌煙閣名臣。可後來鄔思道的表現令田文鏡失望,他除了幫田文鏡去西北運了一次軍糧,順便幫雍正解決了西北戰事的問題,其餘時候都是啥都不幹,還天天催促田文鏡趕快結清工資,這也讓田文鏡逐漸失去了耐性。
其實這都在鄔思道的預料之中,他就等著田文鏡失去耐心,進而轟他離開。畢竟是別人轟他離開,這對雍正也是有個交代。而且此時雍正已經度過了最初的艱難,逐漸站穩了腳跟,對鄔思道也不需要嚴格的監視了。終於,在一個大雨紛紛的夜晚,田文鏡在支付了他五千兩幕酬之後,對鄔思道下了逐客令。鄔思道趕緊打點行裝,趕在雍正到來之前徹底離開了。
-
4 # 宋安之
一、鄔先生去不知道他身份的田文鏡處,需要過渡一下,然後藉此完成自己的徹底歸隱計劃。
二、鄔先生除了幫田文鏡去西北押了一趟糧,平常壓根不幹事,普通幕僚一年300兩工資,鄔先生一年卻要開8000兩的高工資,田文鏡能待見他才怪了。
首先我們先來看看鄔先生在雍正登基以後的情況,然後再說說鄔先生為什麼要去田文鏡處。
在雍正登基當晚鄔先生可謂是險象環生,當時雍正急匆匆返回潛邸,第一個要見的就是鄔先生。雍正為什麼要見鄔先生呢,其實已經起了殺人滅口的心思了,畢竟從康熙四十六年起,鄔先生全程參與了雍正的奪嫡之路,知道的秘密太多太多了,但鄔先生很聰明,馬上表示自己不要任何回報,還提出方便雍正監督的半隱方式,加上雍正對於鄔先生也是有感情的,並非是冷血無情之人,所以最後放了鄔先生。
但雍正並不是很放心鄔先生,畢竟鄔先生神機妙算不說還知道他的諸多秘密,這樣一個人如果起了異心或者為他人所用,那麼無疑是可怕的,所以在鄔先生身邊安插了一個棋子,那便是老十三和皇后商量以後,送給鄔先生的侍女如月。既然皇后破天荒的與老十三商量,還主動送其侍女,說實話,如果這個侍女不是監視鄔先生的棋子,那才是不正常了。
鄔先生自然明白當時的局勢,所以小心翼翼的,選擇半隱的第一站就是去尋找雍正當時最信任的李衛。
那麼鄔先生為什麼要選擇李衛呢?
其實說起來鄔先生的選擇有三個,一是年羹堯。二是李衛。三是田文鏡。這三個人都是雍正當年的潛邸舊人,但很明顯年羹堯身為邊關大將,擁有兵權,身份太過敏感了,鄔先生肯定不能過去。
剩下的田文鏡和李衛,田文鏡不知道鄔先生的身份,所以鄔先生過去,雍正少不了交代田文鏡一番。所以聰明的鄔先生開始謀劃,第一時間選擇了雍正信任的李衛,而且李衛也知道鄔先生的身份,雍正自然不會特意交代李衛。
這樣一來,鄔先生過去,聰明的李衛肯定猜到需要監視鄔先生,但李衛和鄔先生在潛邸時關係就很不錯,鄔先生的待遇肯定不會差的。
當然到了李衛處,只是鄔先生的第一步計劃,畢竟鄔先生這種人,當年因為科場的不公平現象,都敢不要前途,甚至不顧性命之憂都要諷刺朝廷,可見也是一個很有風骨的人,現在又怎麼可能甘心這樣一輩子被人監視,成天提心吊膽呢?
所以當田文鏡查山西藩庫虧空案的時候,鄔先生跟著李衛路過的時候,見到田文鏡的時候,鄔先生不只是為田文鏡指點迷津道出了其中的門路,更是主動提出自己想要尋找一座靠山安度晚年,因此想去田文鏡處,每年八千兩銀子幕酬就可以了。
鄔先生為什麼這樣說呢,主要是想透過這種方式在李衛處過渡一下,然後不著痕跡的跑到不知道他身份的田文鏡處,最後好方便跑路。
當然這也是鄔先生刻意想要雍正知道的,當年雍正在年羹堯身邊安插李衛就是鄔先生教的,他自然明白自己身邊的如月就是監視自己的人,或者說田文鏡和李衛身邊有安插的眼線,就是想透過這種方式表達自己想去幫不善變通的田文鏡,至於聰明伶俐的李衛,說實話鄔先生還真沒有多大的幫忙空間。
鄔先生就是想透過此舉表達自己雖然在半隱,但也在盡心盡力的透過這種方法來幫雍正治理國家,同時又達成了自己的計劃。
等到鄔先生到了田文鏡處,距離成功自然更進一步了,又是繼續發揮起來。
鄔先生的方法很簡單,別的幕僚一個月25兩銀子,一年滿打滿算也就是300兩銀子,算上額外獎勵什麼的,估計也就是最多最多一千兩左右,而鄔先生是一年8000兩的高工資。
但鄔先生偏偏就是要拿著這份高工資不辦事,氣的田文鏡很不待見他。
當然鄔先生也不是不幹事,而是一出手就是要幹大事。到了年羹堯擔任大將軍的時候,為了保證糧草的補給,可謂是大開殺戒,田文鏡身為河南巡撫,下面的一個三品押糧官因為山洪爆發遲了一天到達,就被年羹堯殺了,嚇得後面河南的官員因為缺糧一萬五千石,都不敢去了送糧,害怕自己也被殺了。
田文鏡無奈之下都說道總不能讓我這個巡撫去送糧吧,這時候鄔先生走進了大堂,田文鏡開始公開發牢騷,說你一年拿8000兩銀子不幹事就算了,就不要添亂了。鄔先生並沒有說什麼,而是主動接下了押糧這個高風險的活,並且說道如果自己完成這件事,不需要其他條件,之前欠的兩千兩幕酬還給我就行了。
鄔先生為什麼這樣說呢,其實是以逼要幕酬為自己後來被田文鏡趕走埋下伏筆。
至於鄔先生為什麼去年羹堯哪裡呢,就是要點醒年羹堯,告知叛軍的位置,保證贏得西北這場戰役,使雍正徹底坐穩皇位,這背後肯定有雍正的授意,但不管怎麼說鄔先生再一次幫了雍正一個大忙。
等到年羹堯西北大捷不久以後,雍正微服私行去河南考察新政,即將到田文鏡的前一天,鄔先生開始以幕酬銀子激將田文鏡,最後不知道鄔先生身份的田文鏡,只是以為鄔先生是李衛介紹過來的紹興幕僚,想到鄔先生平常不辦事還拿8000兩的幕酬,終於忍無可忍,給鄔先生結算了4000兩幕酬銀子,將其打發走了。
鄔先生當天下午就急匆匆的收拾走人,並且對如月說道再不走就來不及了,馬上就走了,然後第二天雍正到了田文鏡處,想要見鄔先生,但是鄔先生已經走了,田文鏡想要去追,但雍正放棄了,於是鄔先生是徹底歸隱成功,完成了自己的歸隱計劃。
因為雍正南下,其實是公開的,但是所乘的龍舟是按照路程慢慢的走,自己則是微服私行的先到河南考察的。
鄔先生身為河南巡撫田文鏡的幕僚,自然可以通過當時的邸報知道雍正要南下,鄔先生與雍正朝夕相處了15年之久,自然明白河南和江蘇是雍正試行新政的兩個重要地方,肯定猜到雍正會微服私行的過來,所以鄔先生趕緊透過激將法,使田文鏡將自己趕走,避開了雍正,不想再捲入朝堂之事,徹底完成了歸隱。
最後再說說鄔先生為什麼能歸隱成功呢?
首先鄔先生謀劃的好,對於人性把握的更是淋漓盡致,他明白自己謀劃的再好,面對最高統治者雍正,依舊難逃其控制,所以將雍正也算計在內了。
他在李衛處幫助田文鏡解決了山西藩庫虧案,在田文鏡處幫雍正解決了西北的大難題,其實是一直向雍正表達自己是在盡心盡力幫他的意思,等到做完這些以後,表達自己的心意以後,意思說能幫的我都幫了,你也徹底坐穩了皇位,我便歸隱了,於是鄔先生便徹底歸隱,並且還成功了。
當然鄔先生算計到雍正肯定會心軟放他徹底歸隱,其實也是豪賭了一把,當然是賭成功了。其實也這個角度來看,也可以看出雍正頗為人性化的一面,對於輔佐了自己15年的鄔先生,自然不忍心下殺手,所以最後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放過了鄔先生。
不然不說別的,即使鄔先生在田文鏡處徹底跑路,但他身邊的如月可是雍正安插的棋子,為什麼這個棋子沒有起到監視作用呢?
說白了就是雍正有意放過鄔先生。
當然還有一種可能,那便是鄔先生以自己的才華,徹底降服了如月,使如月不再是監視自己的棋子。
但退一步來說,當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雍正如果真的不想放過鄔先生,哪怕鄔先生已經走了一天,但是依舊可以找到鄔先生的,只不過是多會找到的時間問題而已,由此可見雍正還是放過了鄔先生。
透過這個劇情,可以看出鄔先生的大智慧,更是刻畫出雍正人性化的一面,剛開始想要殺人滅口,後來半隱放過鄔先生,最後徹底放鄔先生離開,體現出這位皇帝矛盾而不失人性化的一面,使觀眾感覺到這位皇帝人性的一面,而不是九五之尊高高在上的一面,在當時可謂是具有顛覆性的。
而這背後更是透露出古代宮廷政治鬥爭的殘酷性,那便是有時候功勞太大,會功高震主,諸如年羹堯。知道秘密太多,真的會不得善終的,諸如高福和高勿庸,即使聰明如鄔先生,也是深思熟慮謀而後動以後才得以保全自己。
當然現實歷史上最符合接近鄔先生的歷史人物,或者可以說是鄔先生的原型人物戴鐸,是被雍正處死的下場,可見雍正王朝電視劇還是在一定程度上進行了美化。
-
5 # 雍親王府
鄔思道想要“半隱”,而李衛府上是他半隱的最好選擇也是唯一選擇。
“奪嫡之夜”,康熙去世,眾位皇子為了皇位展開了最後的爭奪。而雍正透過張五哥獻上的金牌令箭,放出了被圈進十年的十三爺胤祥,而胤祥也不負眾望的順利多下豐臺大營的兵權,進而率兵入宮勤王,扶保雍正登基。
然而,登上皇位的雍正並沒有在皇宮過夜,而是連夜趕回了府上,他回到府上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急匆匆的來找鄔思道。此時的鄔思道可以說是危險異常,一方面,雍正已經順利登基,對於雍正而言,鄔思道已經失去了其最為重要的價值,另一方面,鄔思道直接參與了雍正幾乎所有的奪嫡行動,知道的秘密太多了。於是,雍正對於鄔思道是動了殺心的。
但是鄔思道同樣給雍正出了一道兩難的謎題,畢竟此時,十三爺已經被放出,在此之前鄔思道已經從幕後走到了前臺,安排豐臺大營、步軍統領衙門、順天府、善撲營以及內廷侍衛五路人馬護衛王府,同時也將自己和雍正置於眾人的目光之下,特別是中間還夾著一個十三爺。
於是雍正在同鄔思道進行了一番交談後,鄔思道的性命得以保全,而他保全性命得方式就是“半隱”,“半隱”的去處便是李衛那裡。
首先,“半隱”就是要置於雍正的監督之下,這就需要雍正的絕對信任的人。
雍正在“九子奪嫡”期間,一直是以“孤臣”自居,所以並沒有像八阿哥胤禩一樣不斷髮展壯大自己的隊伍。在雍正的陣營中,也就只有十三爺胤祥、年羹堯、李衛這些屈指可數的支援力量了。
在這些人中,能夠讓雍正信任的也就只有胤祥和李衛,年羹堯早在屠滅江夏鎮的時候就已經讓雍正倍感失望,不然也不會安插李衛在他身邊進行監視。而胤祥的身份又太過於特殊,所以這個時候,李衛必然是最為合適的,再加上李衛本來就有監視年羹堯並積極向雍正彙報的經驗,必然是雍正的首要人選。
其次,李衛對於鄔思道是非常敬重,同時前往李衛府上也更便於“掩人耳目”。
李衛大字不識,正好需要一個幕僚先生,鄔思道不僅可以藉助此對其身份進行掩飾,使其在李衛府上更加的名正言順,進而不為外人所懷疑,其與雍正的特殊關係也更加便於隱藏。
再次,如果雍正有一天想要再行除掉鄔思道,李衛會遵照執行。
李衛對於雍正是百依百順,完全的忠心和服從的,所以不管雍正下達怎樣的命令,李衛都會遵從執行,這也就使得雍正如果日後想要殺掉鄔思道,透過李衛可以達到這樣的目的而不會被抗命。即便李衛再尊敬鄔思道,也不會因此而違抗雍正的命令。
相對應的是,十三爺胤祥因為同鄔思道的特殊關係與交情,再加上他俠肝義膽的性格,必然不會執行雍正這樣的命令,即便是會幫助雍正,也會因此讓兩人之間有了深深的芥蒂,這是雍正所不想看到的。至於年羹堯,雍正更加不會讓他與鄔思道在一起,且不說二人一文一武,本身就是巨大的威脅,年羹堯不會像李衛一樣的完全的服從,鄔思道在年羹堯處,要麼會在雍正不知情的情況下擅殺掉,要麼就是會被年羹堯抗命,所以年羹堯也不會是鄔思道的“半隱”之處。
所以這樣看來,李衛府上成為了鄔思道“半隱”的最佳選擇甚至是唯一選擇,而在李衛處“半隱”,也是鄔思道的緩兵之計,因為只有先活下來,才有機會離開,而他所等待著的離開的機會,便是田文鏡。
鄔思道從李衛府上“跳槽”到田文鏡府上,為的就是徹底的離開。儘管在李衛府上衣食無憂,但是鄔思道並不能從李衛府上離開。
一來,李衛知道雍正的想法和安排,也必然知道鄔思道對於雍正的利害關係,必然會對鄔思道嚴加看管,鄔思道想要逃離是難上加難。
三來,鄔思道與李衛關係較好,鄔思道也不忍心因為自己的離開而讓李衛遷怒於雍正,進而陷入不利的境地,這也是鄔思道於心不忍的。
所以鄔思道並沒有選擇在李衛府上的時候離開,於是鄔思道將目光盯在了另一位雍正非常信任並且寵愛的大臣身上,他便是田文鏡。而此時正好發生了“山西藩庫弊案”,田文鏡在山西手足無措的時候,鄔思道為其線上妙計,進而打贏了其與諾敏之間的官司,與此同時,鄔思道也為自己謀求了一條退路,那就是以八千兩每年的幕酬,轉投田文鏡府上。
對於鄔思道來說,前往田文鏡府上,為其逃走提供了兩個必備的條件。
其一,就是鄔思道要從田文鏡這裡拿到今後“全隱”的生活費,八千兩幕酬就是鄔思道今後的養老錢,這個錢是他一定要拿到的,所以在這之後他才會表現得對於這份幕酬的執念,確實因為這個錢對他來說太重要了。
其二,田文鏡此前並沒有接觸過鄔思道,更是不知道雍正同鄔思道之間的關係。這樣一個不知道自己背景和身份的人,對於鄔思道來說是非常必要的,因為他沒有這方面的顧及,既不會對鄔思道嚴加看管,也不會過分的介意鄔思道的存在與離開。
與此同時,田文鏡本身的性格與能力的弱點,也讓雍正同意鄔思道前往田文鏡府上變為可能。而從鄔思道到達田文府上開始,就已經啟動了其逃跑的計劃。
持續性的激怒田文鏡,最終讓鄔思道得以脫身。在田文鏡府上的鄔思道,如同進了曹營的徐庶一般,是“一言不發”、“一計不獻”,而他做的就是無時無刻不在向田文鏡要錢,而他所做的這一切目的就是為了激怒田文鏡。
鄔思道非常清楚,田文鏡是個清官,這八千兩的幕酬對於他來說確實是一筆非常大的開銷,田文鏡會非常的在意,這樣一而再再而三的提及,必然引得田文鏡對於鄔思道的厭惡;而鄔思道更加清楚的是,田文鏡為人尖酸刻薄,且極容易動怒,只有惹怒了田文鏡,才能名正言順的被田文鏡趕出府上。
於是鄔思道將計就計,最終成功的被田文鏡趕出了府上。而在雍正南巡河南,向田文鏡詢問鄔思道的時候,才知道鄔思道已經走了,而此時的雍正也決定放過鄔思道,一方面鄔思道這些年用自己的表現讓雍正放下了心,他不會成為雍正的顧慮,更加不會成為雍正的“敵人”,另一方面也是雍正長久以來對於鄔思道的愧疚,讓他終於決定用這樣的方式來感謝鄔思道。
至此,鄔思道實現了“全隱”,就此音信全無。
回覆列表
鄔先生原型是戴鐸,二月河先生在小說中也說,雍正以師禮待鄔先生,弘曆等阿哥,對鄔先生更是行子侄之禮,鄔先生是雍正最重要的謀士,也可以算得上雍親王府半個主子,可以說胤禛能長期蟄伏,最後順利登上大位,鄔先生功勞最大
雍正登上大位後,可以說,已經對鄔先生起了殺心,一是因為鄔先生知道太多的機密,而這些機密又不足為人道,畢竟以子謀父是不孝,以臣謀君是不忠,雍正既然登上大位,就必須在世人樹立光明正大、無慾無求的形象,而剛好鄔先生正是這些機密的參與者甚至謀劃者之一;二是雍正對鄔先生的能力太清楚了,連康熙的帝王心術,在鄔先生面前都像是透明一樣,雍正也鄔先生怕攜擁立之功而不好鉗制;三呢是鄔先生原為朝廷侵犯,又身有殘疾,雍正即使想繼續用也不好用,又顧忌胤禩等政敵藉此攻擊。
之所以沒殺他,一呢一起共事了那麼久,自己能登上大位,鄔先生功勞確實很大,而且還為自己培養了弘曆;二呢,鄔先生名聲太大,殺他怕更加吸引政敵的目光,初登大位就殺了謀士,有欲蓋彌彰的嫌疑,彷彿雍正確實有不可告人的秘密一樣;三呢,胤祥等雍正的鐵桿追隨者,對鄔先生的存在和作用是知情的,殺了鄔先生,雍正也怕謝謝兄弟們有唇亡齒寒之感。
所以雍正在康熙駕崩當夜回到潛邸時,試探性的說要重用鄔先生,而鄔先生對世事和雍正為人可謂深知肚明,鄔先生馬上以三個不可用的理由來拒絕:臣是個殘疾之人,哪有個瘸子立於廟堂之上的,這是一不可用;臣原是先帝朝的犯罪之人,如今皇上克承大統,倘若起用了臣,那麼是先帝錯了,還是皇上錯了呢?這是而不可用;臣雖然小有才氣,卻是陰謀為體,皇上行的是光明正大之道,行的當然是光明正大之臣,這就是三不可用。
三不可用,明著是貶低自己,實際是想雍正求饒,同時回憶了十幾年的潛邸生活,打了一把感情牌,讓雍正都很受感動,消除了戒心。
鄔先生也趁機提出了半隱的想法,雍正問他怎麼隱,鄔思道說半隱,全隱怕餓死,然而,鄔思道即使全隱真的會餓死嗎?不會的,鄔思道的家是江南的大家,家中有五百傾良田和很多家產,怎麼也不會餓死,他說去李衛那裡,就是在告訴雍正,我就是退下來也不敢有什麼出格的事情,讓李衛看著我總可以吧!最後,兩人終於達成協議。
李衛呢,拿著也沒辦法,他對鄔先生的能耐和地位也是再清楚不過了,但是他也不敢用鄔先生,主要原因為:一是鄔先生皇帝沒用,說明鄔先生不能用在明處,所以自然不能讓鄔先生拋頭露面、交接往來,更何況鄔先生的才能,用來幹這個,等於是大材小用;二、鄔先生在王府時,連李衛都要行奴才禮,更何況還是李衛兩口子的救命恩人,鄔先生到李衛那兒,李衛兩口子都下跪磕頭了,留在自己這兒,雖說皇帝有讓他監視鄔先生的意識,但鄔先生是直通天庭的人,未嘗不會反過來監視自己,這哪是請了了幕僚啊,非明就是個祖宗啊;三、李衛對鄔先生的處境很清楚,也很同情,也知道鄔先生的想法,也想幫鄔先生,可在自己手裡,鄔先生沒辦法全隱啊,又不能直接將鄔先生放歸,所以藉著河南和江蘇兩地近,河南巡撫田文鏡也剛好請自己薦人,乾脆就把麻煩交給田文鏡算了,而鄔先生對比清楚,也知道皇帝很看重田文鏡,去田文鏡那兒既能幹點活,讓皇帝知道自己確實沒有心存怨憤,還在為他出力,又能向雍正表明,自己仍在他的掌控中。
而田文鏡呢,一是確實需要人,又是自己請李衛幫忙的二是為了同李衛這樣的潛邸舊人拉好關係,加上不清楚鄔先生的身份,自然對鄔先生表示歡迎,隨田文鏡的榮寵越來越深,地位越來越高,田文鏡一心求名,想報效皇恩當名臣,河工和新政都太用力,把自己折騰個夠嗆,也把河南官場得罪了個遍,而鄔先生為了隱退,自然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只好每天提籠架鳥下館子,田文鏡不知道鄔先生身份能力,把他等同於普通師爺想到自己又累又窮,鄔先生一個幕僚比自己這個東翁日子還舒坦,每年還拿自己8000兩銀子,真不知道是誰給誰幹活,心裡自然氣極,對這個瘸子很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