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照影吹笙
-
2 # 七班的歷史課代表
這次真的過分了。
以前吹美援吹得最過分的時候也不過是吹糧食,吹卡車,吹機床,吹美援在43年,44年的作用,最能吹的也就吹到42年。
沒有一個人敢吹如果沒有美援,莫斯科就守不住。因為那些人至少還有一點常識,知道大批美援進入蘇聯時是什麼時間,也知道莫斯科保衛戰大致是什麼時間。
題主在問題描述中寫了那麼多,有沒有稍微動動手查一下美援的大頭是什麼時候到的,莫斯科保衛戰期間美國運了多少東西進來呢?
從租借法案擴大至蘇聯到1941年底,美國總共向蘇聯運送了價值56萬美元的物資。這56萬美元是有多值錢,沒有它蘇聯就守不住莫斯科?
靠冷兵器和七零八落的武器抵擋德軍的進攻當然是不可想象的。因為這也只是你的想象。
請問這是七零八落的武器嗎?這種武器生產情況需要蘇軍用冷兵器嗎?
整個1941年,美英兩國加一起也就向蘇聯提供了750架飛機,501輛坦克和8門高射炮。對比一下上表的蘇聯武器生產情況,沒有這些東西蘇聯就守不住莫斯科?
如果你對那段歷史確實不太瞭解的話,不必急著提出問題,因為你問的問題其實完全可以用最基本的閱讀來解決。如果你不肯讀書,光在那裡“我覺得”,“我想像”,你怎麼能“想象”出正確答案呢?
-
3 # 毒刺劍客
蘇軍取得莫斯科保衛戰勝利的原因如下:
第一,領袖的鋼鐵意志。德軍閃擊蘇聯後,蘇軍一路敗退,直至德軍兵臨莫斯科城下蘇軍都沒什麼像樣的戰績,沒有人相信蘇軍能守住莫斯科,但此時斯大林發表公開演說,誓與莫斯科共存亡,並且舉行了紅場閱兵,領袖的氣魄鼓舞了前線將士,蘇軍士氣大振。
第二,制度優越。蘇聯是社會主義國家,集中力量辦大事得優越性凸顯了出來,在斯大林的號召下,蘇聯全民皆兵,男女老少齊上陣,全力支援戰爭,形成了一股強大的力量。
第三,天然條件優越。蘇聯廣袤的國土註定了德軍推進的越快,補給線就越長,當德軍推進到莫斯科時,漫長的補給線就暴露了出來,蘇聯派出數千支游擊隊深入敵後,襲擾德軍補給線,給德軍制造麻煩,讓德軍飽受螻蟻食象之苦,在雙方都筋疲力竭時,游擊隊的襲擾也能起到牽制作用。
第四,老天幫忙。德軍還沒拿下莫斯科,就遇到蘇聯罕見的寒冷天氣,白雪皚皚,天寒地凍,德軍沒有準備過冬物資,士兵凍傷凍死很多,坦克等重武器完全癱瘓,重機槍無法射擊,步槍的槍栓都拉不開,寶貴的燃油被用來取暖都不夠用。惡劣的天氣讓德軍戰鬥力銳減,卻讓蘇軍獲得了喘息之機。
第五,守城蘇軍實力不弱。此時的蘇聯已經進入戰時運轉狀態,經過蘇德前期交戰倖存下來的部隊都是死人堆裡爬回來的,這樣的軍隊戰鬥力強,意志堅定,而且蘇軍自主生產的武器彈藥開始源源不斷的送到前線。
第六,用人得當。基輔保衛戰時斯大林駁回了朱可夫撤退的建議,結果65萬蘇軍被俘。斯大林承認自己在軍事指揮方面不如朱可夫並重用朱可夫,確保戰役指揮得當。
第七,希特勒的神助攻。莫斯科保衛戰最艱難的時候,希特勒突然改變策略,調走裝甲部隊支援南方集團軍群,意圖拿下巴庫油田,結果中央集團軍群缺乏攻堅武器,進攻乏力。
第八,日本的神助攻。愚蠢的日本高層放著好好的蘇聯不打,竟然選擇了南下偷襲珍珠港,更要命的是這個絕密情報被蘇聯間諜佐爾格竊取並上報蘇軍統帥部,斯大林於是很放心的把在遠東地區用來對日防禦的幾十個師調回西線,這些生力軍投入現場,直接打破了戰爭的天平。
第九,中國現場的牽制。侵華戰爭爆發後,日軍雖然節節勝利,但又無法速勝,深陷中國現場抽不出身,偷襲美國是為了得到石油的無奈之舉,但是有中國軍隊的牽制,日軍進攻蘇聯的可能性本來就很小。
-
4 # 風雨中的梅雲
蘇聯當時有一首歌曲,名字叫喀秋莎。這首歌原本在蘇聯就是一首愛情歌曲。也並不怎麼出名。當時的德軍兵臨莫斯科城下。蘇聯在匆忙之間組織了幾個師的步兵。讓他們去抵抗德軍。他們出發的時候。一群女學生唱起這首歌,喀秋莎。後來,這幾個師以全體陣亡為代價。為蘇聯爭取了寶貴的半年時間,用來調兵遣將。隨著蘇聯從東線調軍回西線,蘇聯的冬天也到來了。這些從西伯利亞趕回來的蘇聯精英馬不停蹄,從莫斯科紅場閱兵後直接開赴戰場。再加上蘇聯的冬天降臨。蘇聯才守住了莫斯科。個人認為,蘇聯能守住莫斯科,是基於自身的原因。跟美國的援助沒有大的關係。我還記得一句臺詞。大概意思是,蘇聯雖大,但我們的身後就是莫斯科。我們退無可退。
-
5 # 前鋒35
當然毫無疑地說是蘇聯自身的原因很多問題得已糾正,蘇軍整體戰力開始發揮作戰效能,真正的戰鬥力開始顯現,不僅擋住了德軍瘋狂地進攻,蘇軍士氣得以恢復,原來德軍並不可怕,德軍是可以擋住並戰勝它的。常言道:人心齊,泰山移!斯大林原本是按蘇維埃政府安排隨政府機關人員撤往古比雪夫,那裡作為戰時蘇聯臨時首都。裝甲專列已停在莫斯科站臺上,斯大林在站臺上抽袋煙,幫助他冷靜地思考:是離開?還是留下?那樣更好呢?他的眼光留在了一名年青衛兵稚氣的臉上,才十七,十八歲呀!我們走了,誰來保護這些年輕人的生命?他突然命令貝利亞,統帥部,總參謀部全體人員留在莫斯科,同時命令舉行紅場閱兵儀式。回到克里姆寧宮後,想起了那位年輕衛兵,馬上叫貝利亞查一下他的名字,獎勵他!是他幫助我堅定留在莫斯科的決定!不管這件事是否是真的,但有一點是肯定:斯大林離開莫斯科將是災難性的!城內許多達官貴人徵用許多車輛拉貴重傢俱,細軟,已引起市民的不滿,如果斯大林真的離開了莫斯科,還有多少將士堅定守城決心還真不估計!總之,斯大帥在連續範了多個重大戰爭決策失誤後,終於做出了一項英明的決定:他本人及統帥部不走了,舉行紅場閱兵儀式。啟用足智多謀,戰爭經驗豐富的朱可夫佈置莫斯科防禦戰,從西伯尼亞調集幾十個師補充莫斯科防線。紅場閱兵計程車兵穿著防寒大衣,攜帶滑雪撬,他們就是從西伯尼亞抽調過來的軍隊;莫斯科幾十萬老百姓,不論男女老少全部參與構築防線工事,特別是構築上百公里的防坦克壕溝,壁壘,路障,反坦克地雷陣,對於阻擋德軍坦克集團衝鋒起到關鍵作用。
-
6 # 沉140769451
其實這是個再簡單不過的問題,查查美、英援助的時間就知道。事實上美國是不會援助一個失敗者,在談援助前,美國派人到蘇聯先觀察了戰場形式,此時莫斯科戰役己經開始了,並己經從初期蘇軍節節敗退的階段,進入到雙方的相持階段,德軍的進攻己經受挫,蘇軍終於穩住了戰線。在這種情況下,美、英、蘇才開始正式談二戰的第一個對蘇援助協議,此時蘇軍也開始制定反攻計劃,這個計劃是不可能以還沒有的援助掛勾。協議籤歸籤,但美軍並不急於履行協議,以各種理由拖延,本身美軍由小陸軍,重新擴充為大陸軍,自己就急需大量裝備,也沒有現成的給蘇聯,一切都需要重新生產,羅斯福多次派人催促無果後,不得不親自出面,才促成美軍開始為援助蘇聯作準備,等美華人準備好交貨,由運輸船將物資運到,莫斯科的戰場結局己經出現,而美、英援助中的大部分都在運輸途中被德軍沉入了大海,真正到達的只是很小一部分,連一場大規模交戰的消耗都不夠。第一個援蘇協議的物資僅佔二戰總援蘇協議物資的10%,而後面的90%是42年斯大林格勒戰役時才簽訂的第二個協議中的內容,其中絕大部分物資又多是庫爾斯克會戰後到達蘇聯的。由於美、英裝備制式與蘇軍不同,裝備上的標識也是英文的,貨到後,蘇軍也並不能馬上將其投入戰場,先要把所有英文標識改成俄文,士兵還要訓練如何使用,裝備和部隊需要整編,這都需要時間。美、英援助實際上根本沒有機會運用到莫斯科保衛戰當中。美華人自己都承認援助對蘇軍的幫助是杯水車薪,蘇德戰爭主要是依靠蘇聯自己的力量取得勝利的。這可以參考戰後美國的馬歇爾報告和美國著名經濟、歷史學家保羅.肯尼迪的著作《大國的興衰》,肯尼迪不僅詳細分析了美國的所謂援助的內容、過程和作用,還提到了所謂美國援助發揮主要作用說法的出處,也否定了大轟炸的作用。英國將軍富勒在其《西洋世界軍事史》當中,同樣否定了大轟炸在戰爭中的作用,還指出英國主張、實施這一計劃的戰略轟炸司令部,是戰後唯一沒被表彰的司令部,其指揮官也被立即退役,連英華人都覺得大轟炸是一種羞恥,所謂真正的大轟炸開始於德軍己經失敗的44年,美軍還因為承受不了損失,暫停了半年,直到研究出長航程護航戰鬥機,而德國軍工部門,在大轟炸期間,軍工生產不但沒有下降,反而達到了頂峰,只到盟軍(包括蘇軍)地面部隊佔領了部分德國控制的工業區後,軍工產量才出現下降,而對德華人的恐嚇也沒有發揮作用,德華人並未因此而害怕,反而因為親人的喪生,更加頑強。戰略大轟炸是個完全失敗的行動。
-
7 # 釣魚倌
打鐵還需自身硬,但美國的支援也起了積極的作用。
首先,德軍進攻的能力
德國的資源缺乏以及戰備的儲備不夠,不足以進行一場曠日持久的消耗戰,所以德軍只能依靠閃電戰一擊致命的方式突擊對方以獲得迅速的勝利。然而,這次德軍一擊未中,當蘇聯從混亂中緩過神來後先是對鐵路進行了破壞,使德軍的戰爭資源補給跟不上,然後憑藉資源上的優勢把德軍拖入了持久的消耗戰,德軍必敗。
其次,蘇聯守衛的實力
蘇聯有豐足的兵員體系和強大的工業能力做後盾。德軍對蘇聯實施閃擊戰,蘇軍沒有防備,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但蘇聯整體的工業體系和製造能力並沒有遭到破壞,當德軍的後勤補給出現窘迫時蘇聯的戰略資源卻源源不斷的被輸送到前線的蘇軍手中,再加上惡劣嚴寒天氣的影響,缺少物資的德軍必敗。
再次,戰略戰術的運用
德軍的強項是飛機的狂轟濫炸和裝甲部隊的叢集突擊,蘇軍在這種閃電戰法面前毫無招架之力,在最後的防線莫斯科城市攻堅戰,飛機和裝甲突擊的優勢不能被髮揮,只能步兵巷戰,巷戰卻是蘇軍的強項,德軍以自己當弱項在蘇聯的家門口對蘇軍的強項,德軍必敗。
最後,美國的支援
美國的大力支援也使蘇聯減輕了不少壓力,這也是蘇聯能迅速緩過神來最終戰勝德軍的有力因素之一。美國的支援還是希望蘇聯人能拖住德軍,美國與蘇聯雖說是不和,但美國還沒有準備好與德國一戰。所以客觀上,美國的支援也起了積極的作用。
綜上所述,天時、地利、人和是蘇聯能打敗德國而最終守住莫斯科的所有因素。
-
8 # 圖文繪歷史
二戰時1941年底蘇聯能守住莫斯科,還真是依靠自身的能力守住了,1942年初開始莫斯科反攻時,蘇聯才開始正式接收大批美國援助。
圖為蘇德戰爭爆發後,大批蘇聯裝甲車趕往莫斯科前線。
1941年9月時,蘇聯最高統帥部已經判斷出德軍會拼命奪取莫斯科,於是做好了非常堅固的防禦工事,在莫斯科城外圍構築了3道防線和9道防禦地帶,僅10月份約有70萬平民在莫斯科城外修築了700公里防禦坦克的戰壕、500公里的防禦坦克崖壁、400公里的防裝甲車輛的筋混凝土樁,共設定了超過1500公里的鐵絲障礙物,莫斯科城外形成了大縱深多地帶的防禦體系。
圖為從遠東趕來支援的蘇聯雪橇部隊,穿著冬季偽裝服正在戰鬥。
雖然德軍進攻到莫斯科城下時,蘇聯已損失超過400萬人,但蘇德戰爭爆發後,蘇聯國民經濟迅速轉入戰時體制,強大的戰略預備隊能夠快速動員,在蘇聯軍民抵抗德軍進攻時,莫斯科東部有6個集團預備軍一直按兵不動,目的就是當蘇聯反攻時,作為反攻的新銳力量,另外從四面八方趕來的平民都能組成16個民兵師,專門擔任戰勤任務,足以看出蘇聯的兵源是非常充足的。
圖為蘇聯203毫米口徑的M1913榴彈巨炮。
當戰役打響時,11月6日在炮火連天的莫斯科照例舉行了盛大的閱兵儀式,斯大林號召國家已到生死存亡關頭,然後蘇聯人民積極響應保衛首都的行動中,將兵員、彈藥、糧食從全國各地運到首都莫斯科,特別是蘇聯人民保衛了進入莫斯科的5條鐵路運輸線一直暢通無阻,另外戰役進行緊要關頭時,蘇聯的飛機數量是超過德軍的,空中運輸線也保障了部隊順利進行冬季作戰。
圖為被俘的蘇聯民兵,注意是光腳,旁邊是擱淺的蘇制坦克。
當然,為什麼會有說美國提供援助呢,因為保衛莫斯科和太平洋戰爭爆發的時間點一前一後,美國一宣戰即和蘇聯組成聯盟陣線了。但是精明的美華人在1941年10月莫斯科保衛戰正酣時,只是與蘇聯簽訂了個《物質供應儀定書》,直到1941年12月德軍不可戰勝神話破滅後,剛好太平洋戰爭爆發,1942年1月1日發表《聯合國家宣言》,反法西斯戰線才正式建立,美國對蘇聯的援助才正式展開。
-
9 # 裡見伯恩哈德
我覺得是自身的能力保住了莫斯科。
因為美國對軸心國宣戰的時候已經是中途島戰役之後了,在中途島戰役之前,美國一直是處於中立狀態,沒有參加任何戰事。所以莫斯科保衛戰是在中途島戰役之前就結束了
-
10 # Prussia
美國、加拿大的及時援助,使蘇聯被德軍‘’巴巴羅薩‘’的重拳打擊後沒有倒下;莫斯科之所以安然無恙,是因為希特勒把打莫斯科的寶貴時間用於打基輔佔領烏克蘭………。
一九四一年六月二十二日凌晨,德軍以北方、中央、南方三個集團軍群從蘇聯西部的三個方向,分別向列寧格勒(北路)、斯莫凌斯克(中路)、烏克蘭(南路)實施了代號為‘’巴巴羅薩‘’的大規模閃電突襲。戰爭一開始,蘇聯西部特別軍區即遭德軍中央集團軍群擊潰。蘇聯西部特別軍區司令員兼西方方面軍司令員巴甫洛夫大將,由於抵擋不住德軍的強大攻勢而潰退,因此而遭蘇聯軍事法庭處決。明斯克和斯莫凌斯克的丟失,使莫斯科暴露在德軍的裝甲叢集和機械摩托化步兵的威脅之下。看似岌岌可危的莫斯科迅速進行了戰爭動員:大批軍工企業被轉移至蘇聯中部的烏拉爾山區;大批民眾被動員起來構築莫斯科的幾道防禦工事……。
而此時卻出現了戲劇性的反轉:中央集團軍群攻陷明斯克(白俄羅斯)和斯莫凌斯克後,與遠方的莫斯科遙遙相望。但希特勒卻認為‘’莫斯科只是一個象徵‘’,所以完全可以先放著不打,而當務之急是必須先拿下北邊的列寧格勒,以及南邊的基輔暨佔領烏克蘭。拿下列寧格勒可以從政治上動搖蘇聯的抵抗意志;拿下烏克蘭不僅可以得到富足的糧食供給,而且還可以得到頓巴斯的煤,以及黑海與裡海之間的高加索的石油:這就是希特勒嘲笑主張先打莫斯科的古德里安不懂的所謂‘’戰爭經濟‘’。希特勒沒有如願拿下列寧格勒,卻如願拿下了基輔暨烏克蘭。從戰術角度來看,這無疑是希特勒的一個軍事‘’大手筆‘’:基輔會戰蘇聯西南方面軍被擊潰,司令員基爾波諾斯上將戰死,蘇軍只有少數部隊拼死撤至第聶伯河對岸並炸燬大橋,其餘六十六萬五千人被德軍俘虜。而從戰略上看,為打列寧格勒和基輔,從而把兩個多月的寶貴時間送給了朱可夫,使其得以加強了莫斯科的防禦,並組織了保衛莫斯科的充足的戰略預備隊。
一九四一年九月六日,莫斯科已進入冷雨霏霏的寒秋時節。希特勒此時釋出了旨在進攻莫斯科的第三十五號作戰訓令,即所謂的‘’颱風作戰‘’行動。一九四一年九月三十日,中央集團軍群和南方集團軍群齊聚莫斯科城下。緊接著潛伏在日本東京的蘇聯間諜佐爾格小組密電莫斯科:一九四一年九月十三日,日本御前會議已經決定:向南洋的美英荷開戰。斯大林聞訊大喜,遂急調了幾個駐遠東的西伯利亞寒帶作戰師乘火車馳援莫斯科。一九四一年十月六日,莫斯科氣溫驟降零下二十幾度,並降下了入冬後的第一場大雪。由於希特勒之前信心滿滿:打算在蘇聯十月革命節之前佔領莫斯科,並閱兵莫斯科紅場,以至於在戰略上犯了冬季作戰準備不足的致命錯誤。於是,德軍的武器裝備由於被凝凍而不能正常使用;裹著大衣在寒風中瑟瑟發抖的官兵們不得不點燃木柴烤火取暖。極寒氣溫使大批德軍被凍傷而導致非戰鬥減員,從而為德軍兵敗莫斯科埋下了伏筆。
要說蘇聯自己守住莫斯科,我覺得不大可信。因為在工業化時代,武器和輜重被毀滅後,短時間內是不可能恢復的。在德軍兵臨莫斯科的時候,俄國的武器和輜重被毀滅得剩下不多了吧?靠冷兵器、以及七零八落的工業化武器來抵禦德軍裝配齊全的現代化部隊的進攻是不可想象的。到底莫斯科守得住的原因是什麼?
回覆列表
伏爾加河沿著莫斯科城邊流過(見電影《兵臨城下》),蘇軍的物資和增援部隊透過伏爾加河源源不絕地進入莫斯科,此其一;其二,戰前斯大林下令“老百姓都不許走”,斯大林認為,只要有老百姓在,看到有老弱婦孺在身邊的蘇軍戰士就會英勇作戰;其三,西伯利亞集團軍(100萬)的大反攻令整個東線的戰場態勢發生逆轉,當戰線離莫斯科100公里時,德軍總參謀長約德爾曾不顧希特勒的反對命德軍一個軍往莫斯科方向猛攻,力求打通救援通道挽救第六集團軍,但推進了60公里(距莫斯科40公里)後蘇軍拼死抵抗,這時保盧斯若返身往援軍方向打,前後夾擊抵抗的蘇軍,這恐怕是第六集團軍逃命的最後機會了。但保盧斯太聽話,堅決執行希特勒“不許撤退”的命令,結果援軍無功而返,當戰線遠離莫斯科200公里時,保盧斯的第六集團軍已成孤軍,“炮灰”的命運已經註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