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姒莞萱

    似乎每一位影視劇中皇帝身邊的太監都會被冠之以神,不僅是他們確實演技精湛,更在他們劇中的為人處世上。《甄嬛傳》裡的蘇培盛,《琅琊榜》裡的高湛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他們的戲份比不上主角,也沒有什麼臺詞,不是皇帝的背景牆之一,就是天天就是點頭哈腰,一個不能自稱“我”的角色。但鏡頭往往掃過一撇,他們傳遞給觀眾的神情比臺詞來得更精準。

    這一次就來和大家好好聊聊《琅琊榜》中高公公這個角色。

    他是首席太監,常年陪伴在大梁皇帝身邊。朝廷和後宮大大小小隻要是涉及皇上的事,他都能瞭解。作為梁帝最信任的宦官,他的一言一行看似微不足道卻又對整個宮廷都影響巨大,戲份雖少,可他在劇中的作用卻無法忽略。

    開篇一句“起風了”掀開了即將開場的奪嫡風暴;結尾一句“這風從來沒停過”彷彿將故事延伸了下部,更是體現他這個人心中囊括萬千,看透一切的坦然。

    奪嫡和宮鬥中,他有旁觀者式的通透

    高湛負責皇帝的日常起居,日日夜夜都在梁帝身邊服侍著他,每當皇帝有問題問他時,總是故意裝作愚昧無知,被梁帝罵後總是能把他逗樂。不要看他雖然只是一位宦官,可卻能深得皇帝信任。

    他閱歷無數,陪在了梁帝身邊幾十載。都說伴君如伴虎,一個沒有絕頂聰明頭腦的人,哪怕是太監都可能會惹來殺身之禍。在梁帝這樣猜疑心特別嚴重的帝王手下生存,足以看出他的厲害,不然早被梁帝滅了幾百回。

    當靖王用梅長蘇的話,巧妙地推選蔡荃上任刑部尚書的時候,高湛意味深長地看了靖王一眼,這時高湛便明白了,蔡荃是靖王的人,靖王開始參與奪嫡了。他的每一個眼神都飽含深意,導演常常透過給高湛一個帶有眼神的鏡頭,就把這個角色的智謀、高明和心中自有丘壑等傳達給觀眾,觀眾一下子就明白了他已看懂一切。

    我們不知道他是否因為了解赤焰冤屈一案實情偏向靖王和梅長蘇,當他知道或者猜測出一些靖王參與奪帝之爭時並沒有聲張,又或許是想自保選擇做箇中間人才沒告知梁帝。正是因捉摸不透他,又顧忌靜妃,連梅長蘇也沒有刻意或者堅決地去拉攏他。這樣的人稍不留意都可能成為一枚炸彈,高湛和梅長蘇都選擇了沉默、互不干預。

    我們也常聽說或者看過許許多多後宮聯合起來宦官左右皇帝的故事,而高湛深知皇宮中最靠得住的人就是梁帝,他沒有接近後宮裡任何一位娘娘或者嬪妃,也沒有偏向某一方的黨爭,而是做好自己本職。

    所有皇帝最煩的就是在宮中拉幫結派,他這樣不接近任何人看似孤獨無助,卻又十分安全。每當梁帝問他關於後宮和朝廷之事時他不是避而不談就是故意裝傻,而他若想幫助哪位皇子和嬪妃時總是在自己職者內稍微加以提醒皇帝,絕不越過雷池。

    古話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那高公公就是整部劇中的那個旁觀者,當他知道靖王已經參與奪嫡,也知道梅長蘇並非真心輔佐譽王,他發現這一切時並沒有告知梁帝,而是視若無睹裝糊塗時,就能看出他為人處世的招數是如此之高。

    謹言慎行,他又深諳局中人式的選擇

    在皇宮中他只是一位宦官,任何一個皇子和嬪妃的身份都比他高貴。他的身份極其低下,手中也沒有任何權力。看似毫無用處的他卻能影響天下權力至高無上的皇帝。

    他本是一個不爭權不爭利的人,可梁帝身子日漸衰退他又比任何都清楚。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在宮中改朝換代時哪怕你不謀求更好的權利和地位,僅僅是想保住自己的性命,也要另求一個新主的庇護。

    而高湛明地裡並沒有向任何一位皇子示好,因為你幫助任何一方都會得罪另外幾方,像他這麼微不足道又沒任何實權的人。倘若自己幫助錯了物件日後都會惹來殺身之禍。

    但他卻又暗地裡多次幫助靖王,靖王初次進宮,梁帝視若無睹,站在宮門外的靖王不但沒有得到父皇的任何迴應,還莫名其妙地被兩位皇兄奚落。得虧在高公公的刻意提醒下,梁帝才將他招入宮中,免受日曬之苦。

    他完全可以視而不見,反正他是梁帝都不注意的人,一個太監又何必刻意去提醒呢?可是他卻微微的提醒了一下,這樣的提醒是在他職責範圍內的,連梁帝也不會多想,只會認為他的提醒是理所應當。這就是他的聰明之處。

    梅長蘇先前最害怕的是什麼?就是怕靖王被梁帝懷疑有參與奪帝爭儲的嫌疑。在太子、譽王與梁帝都未看出靖王的野心時,高湛卻看出了,他沒有告知梁帝就是對靖王最大的幫助,也算是暗中允許支援靖王參與奪嫡爭儲。後來局勢明朗,他直接站隊靜妃靖王一方,獲得了一個很好的結局。

    懂得揣摩聖心,八面玲瓏卻又圓滑自保,關鍵時刻能做到看破不說破,暗中觀察朝堂之上的風雲之變,這就是高湛最大的本領。這樣一位高明之人,必定能入《琅琊榜》智商前三,大家覺得呢?

  • 2 # 陳年流水帳

    關於《琅琊榜》中粱帝身邊的太監高湛,他的智商能進入前三嗎?這個問題,我認為高湛的智商絕對能進入前三。

    首先,人們通常都說伴君如伴虎,所以那種在皇帝身邊伺候的太監才是最厲害的人物,因為稍有差池就是死罪,更何況劇中高湛還伺候了粱那麼久,足見此人情商智商都超高。

    要知道裝聰明容易扮糊塗難啊,但是高湛在皇帝心裡卻是一個糊塗的人,能把皇帝都蒙過去的人他怎麼可能糊塗呢?

    所以高湛的智商絕對不低。

  • 3 # 影子陪我歌唱

    太監高湛,他的智商入前三絕對沒有問題,他不光智商高,情商也高。

    他歷經三朝,善於察言觀色,劇中來看沒有參與譽王太子的黨爭,頗得皇帝寵幸信任 為人圓滑,兩不得罪。他深知伴君如伴虎,他希望明君上位,卻也不敢相幫的太明顯。在後期,政治局勢明朗之後,多次幫助靖王跟梅長蘇。

  • 4 # 御龍聽雪羽鏡雲荒

    劇中對高湛的描述,大多都說得是一些無關緊要的話。但是這些無關緊要的話,卻大多是在緊要的時候。

    1、(原文)雖然是已在皇帝駕前貼身侍候了三十多年的老心腹,又早已升任六宮都太監總管,但高湛的為人處事一向並不張揚,面對這幾個年齡小上幾輪的孩子,他仍是毫不失禮,一副笑容可掬的樣子。

    這點細節說明這位高公公雖位高權重、深得聖心。但是他卻不張揚、毫不失禮、笑容可掬。誰也不得罪,禮多不見怪,謙虛謹慎的態度,對誰都恭恭敬敬,沒有一點架子。這是友善,低調的態度。他清楚地知道誰是主子,誰是奴才,況且時局多變而動盪,誰又能知道誰以後得權得勢執掌天下呢?得罪誰他都不好受。

    2、(原文)高湛雖然一直居於深宮,但好像很清楚飛流身份的樣子,把三個有地位的貴公子趕走了,卻管也不去管這個陰冷少年,由著他象釘子一樣豎在樓道口。

    郡主找梅長蘇私聊,高湛只支開三位貴公子,卻不管飛流。難道公子們不比飛流顯貴嗎?

    第一,公子哥們明白事理,也很識趣,自然不會和他一般見識;

    第二,太皇太后要召見的人,是梅長蘇他們,飛流不在其列,甚至高公公先前都不知道他是誰。然而他卻一直跟在蘇先生的身邊,不離左右,此人定是蘇先生的貼身侍衛;

    第三,既是貼身侍衛,武功必然高強;態度陰冷,肯定不是明事理的主。

    去趕他?沒必要也不討好。惹不起我還躲不起麼?

    3、(原文)這一日太子譽王又在朝上發生爭執,梁帝回宮後本就心情不悅,用膳時外面蟬聲又起,頓時眉生怒意。小太監們嚇得魂不附體,手忙腳亂地拿著粘杆四處打蟬,打到午膳結束,仍然偶有弱弱的蟬鳴在響。

    內監總管高湛看見梁帝臉色越來越陰沉,心中直髮慌,正沒抓撓時,突然想起一事,趕緊道:“陛下,今日是靜妃娘娘生辰,您不去看看嗎?”

    梁帝喜歡安靜,連蟬鳴聲都有可能驚擾皇帝,說明皇帝神經衰弱啊,想必這幾十年來皇帝沒睡過幾次好覺。而這時候蟬聲又起,梁帝頓生怒意。皇帝發怒可不是好事,所謂伴君如伴虎,說不好可是要掉腦袋的啊。

    向來會揣摩聖意的高湛怎能不知皇帝現在的心境呢?想著上次皇帝不由自主地去到靜嬪(當時是)的住地,卻在那安穩的睡上一覺了,恰恰正巧今天是靜妃的生日。如果是以前,高湛是斷然不會提靜妃的,但是現在不一樣了。

    主子不高興,想著法子讓主子寬心;

    自己沒辦法讓主子高興的時候,就恰當地投其所好,化解危機。

    4、(原文)“太子在做什麼?”梁帝隨口問道。

    一個身著六品內史服色的人戰戰兢兢地答道:“回……回、回稟陛下,太子殿下在、在……在裡面……”

    “廢話!不在裡面會在哪裡?朕問他在裡面幹什麼?!”

    “回、回陛下……奴才不、不清楚……”

    高湛見他應答得實在不成體統,忙岔開道:“陛下,讓他們去通知太子殿下來接駕吧?”

    梁帝“嗯”了一聲。高湛隨手指了指剛才回話的那名內史,小聲道:“還不快去!”

    身為內史卻不知道太子在幹什麼,是失職。但是如果真不知道太子在幹什麼,也不會如此慌張不成體統。明知太子在幹什麼卻不說,是欺君。不管失職或欺君,輕則挨板子,重則掉腦袋。高湛又一次賣了份人情。

    不過相比之下失職或欺君,還是失職罪輕一些,烏紗帽是保不住了,至少小命是撿回來了。

    所以當梁帝對他的失態行為起了疑心的時候,這位六品內史,一口咬定自己不知道。

    不知道就是不知道,知道也當作不知道。

    5、(原文)“皇后也辛苦了,回宮去吧。”梁帝站起身來,面有疲色,“朕近來事情雜多,你要學會如何為朕分憂。高湛,年下新貢來的那批尾鳳羅絲,朕叫賜兩箱給皇后的,你送去了嗎?”

    高湛機敏地答道:“回陛下,今兒入庫清數目誤了點時辰,奴才會立即派人送去的。”

    皇帝什麼時候讓高湛給皇后送恩賜了?沒有。

    然而這個時候,高湛機敏地跟皇帝一唱一和。

    這擺明了皇帝要這個時候做個和事老,一方面幫靜妃開脫了,另一方面又安慰了皇后。

    這是表明一個態度:皇后畢竟是皇后,這尾鳳羅絲,朕別人不賞賜,偏偏賞賜給皇后你,足以證明皇后你在我心中的地位。

    皇帝給皇后找個臺階下,深諳其理的高湛更是從容應對,找的理由也不過不失。

    6、(原文)看著看著,這位六宮都總管總是低眉順目一團模糊的臉上第一次露出了表情,那是暗暗下定決心的表情。

    高湛知道,明確選擇最終立場的時候已經到來。

    “稟娘娘,是左中丞東方峙……”靠近了靜妃身後,他只低聲說了這麼簡單的一句話,說完之後,便蜷起身子,一動也不動地等待著結果。

    此時高湛已經清楚地知道現在的朝局。明顯已不是當初太子和譽王爭儲奪嫡,梁帝獨大的時代了。現在這個時局,梁帝和新太子景琰是對峙的,輸贏已成定局。若這個時候還不表明立場站好隊,恐怕將來老命不保。

    靜妃真的就如表面那樣平靜如水,那般善良通達嗎?

    恐怕在這深宮之中,若不懂得權衡利弊、武權弄術,誰也不能獨善其身。

    靜妃這個時候想要做的,就是要保證自己的兒子穩穩坐上皇位。那麼眼前的這個靜妃,就不再是以前那個事事隱忍,明鏡高懸的靜妃了。

    任何有礙於太子登基的人或事,都是她的絆腳石,欲除之而後快!

    高湛對老皇帝的忠心,也止於此了。

    皇上對他的信任表現在很多日常的細節中。比如封面的那張截圖,兩個人討論下一個棋子該落在哪裡,皇上大概是已經看出來自己錯了,反而氣急敗壞的衝著高湛說你來呀你來呀就你厲害哼!像皇上這種性格的人,大概只有在非常非常有安全感的時候才會撒嬌,而他大多數萌萌噠時候,也都是和高公公對手戲的時候。

    高公公有一個不太容易注意到的小細節:雖然他有皇上的信任,有著穩固的位置和比較高的權利,但是他對其他人都非常的有禮貌。在除夕賜菜的時候,他就先向蒙大統領道了辛苦,又向護送的禁軍們說了句有勞各位護送。

    另一次印象中的對下人很有禮貌,是在皇上對梅長蘇動了殺心,恰好靜妃的侍女過來送百合羹(還是什麼其他的好吃的)。高公公一邊滿臉微笑的說哎呀真是辛苦姑娘大熱天的跑過來了,一邊夾帶了那句關鍵的“告訴靜妃娘娘蘇先生不得入宮”——這大概是高公公唯一一次陽奉陰違違反了皇上的旨意。

    這樣做對他有什麼好處呢?答案是什麼好處也沒有。即便靖王登基對高公公來說最安全,但是梅長蘇死了反而更能保全靖王的地位。況且皇上對他是百分之百的信賴,一旦讓皇上知道他也有陽奉陰違的時候,他恐怕馬上就會招來殺身之禍。

    最後,也是高公公關鍵的一句“如果梅長蘇是林殊,靖王絕對不可能讓他進懸鏡司”打消了皇上的殺機。這句話真是過於機智,而且從一個“從來嘴裡沒句準話”的保守派口中說出來,可信度更是增加了100%。

    那麼我們順著劇情繼續問一個問題:高公公到底知不知道梅長蘇就是林殊呢?他又為什麼要救他呢?

    高公公是一個善良的人,沒有主動去害過誰,但是他為什麼要自己冒著這麼大的風險去救梅長蘇?

    我想他其實當時就知道,梅長蘇就是林殊,也知道靖王一直被矇在鼓裡,更知道唯一能救林殊的那一句話是什麼。

    梅長蘇與夏江的一番辯論,很大程度上是為皇上貼身定做的。他知道皇上多疑,所以不斷的用言語挑撥,讓皇上從信任夏江轉變為不信任夏江,逼的首尊大人都快當場哭出來了。

    但是高湛不是梁王,站在一個旁觀者的角度,他很清楚梅長蘇一直在指責夏江騙人,而並未完全證明自己絕對絕對不可能是林殊。

    我們簡單總結一下:

    梁王問:夏江說你是林殊,你是麼?

    梅長蘇答:夏江是個騙子。

    顯然,梅宗主逃避了問題。正常的論證方法應該是:我有種種證據證明我絕對不可能是林殊——比如我出身清白,族譜明確,爹是誰娘是誰,只要在林殊死前的十九年有不在場證明,能很輕易的作為“我不是林殊”的證據。但是他沒說。

    梁王信了,那高湛呢?

    我想高湛已經完全猜中所有的一切了。

    高湛所說的“如果他是林殊,靖王絕對不會讓他進懸鏡司”的前提,其實是不成立的。

    因為靖王當時就震驚了,顯然是第一次聽說“哇塞原來梅長蘇就是林殊”這個想法。所以靖王顯然不知道梅長蘇就是林殊。那麼高公公這句話,其實並不能證明梅長蘇不是林殊。

    這只是一句巧妙的遮掩,用來打消皇上的殺機。

    其實皇上也看出來靖王滿臉震驚了,所以皇上其實或早或晚,也能推理出來高湛的這一句定論是有問題的。但是畢竟他對高湛無比信任,所以他信了。至少當時信了。

    這是很危險的做法。等皇上轉頭反應過來,高公公就一定會倒大黴了。但是他還是冒險這麼做了。

    讓我們回顧一下整個過程,高公公默默的在旁邊看出了梅宗主辯論過程中的漏洞,推斷他的確是林殊,並且猜到了林殊一開始就沒有告訴靖王,同時做出了保護林殊的決定。而且順著梅宗主已經布好的局,臨場發揮,在最關鍵的時刻,說出了最正確的那句話,終於穩住了疑心很重、智商很高的梁王。

    作為皇上的貼身太監,我想高公公和林殊的接觸機會應該很少。但是他卻能和霓凰、靜妃一樣猜出林殊的身份,僅憑這一點,我覺得他智商應該還在靜妃之上。

    不過高公公或許也不僅僅是為了救林殊,梁王嘴上不說,心裡其實也在懊悔自己心狠,但是你再給他一次機會,他還是會這麼做。

    或許高公公知道,如果知道真相,梁王一定會殺了林殊,之後也一定還會後悔但又嘴硬,讓自己活得更加不安。所以他這樣做,既是救了林殊,也是解脫了梁王。

    高湛和皇上最感人的一幕,我想就是皇上被大家逼著重審舊案,整個人都崩潰了的時候。他覺得太子不可信、群臣不聽話、皇弟不可靠、靜妃也居心不良。在他崩潰的時候,他呼喚的是高湛。

    這是皇上最脆弱的時刻。高處不勝寒。有一天他發現全天下都似乎“背叛”了他,至少他還相信,有一個人會永遠永遠堅定的站在他身邊。

    所以總結一下,譚希和飾演的高湛這個角色,知進退、擅取捨、明是非、懂權衡、識大體、極具智慧、情商超高......雖然表面上看著什麼都不知,跟老糊塗一樣,但是心裡卻對當下朝局清楚得很。正如“麒麟才子”梅長蘇所說,自古伴君如伴虎,尤其是能在猜忌心極重的帝王身邊服侍二十多年仍安然無恙,其聰明智慧可見一斑,絕非常人能比;智商排前三綽綽有餘了……

  • 5 # 影視剪輯didi

    與其說高湛智商高,不如說高湛情商高。

    當然,高湛智商也不會低,但是如果要排琅琊榜前三的話,我個人覺得還是排不上的。

    先說琅琊榜裡的幾個超絕人物。

    第一,梅長蘇,主角光環,從小被冠以京城智商最高的孩子的標籤,梅嶺之後,憑藉存活下來赤焰軍人,在短短十年間打造出大梁第一大幫,入京以後,不費吹灰之力就把太子和譽王搞下臺,最後成功洗雪赤焰之案。這些事換給高湛來做,我覺得高湛做不了。

    第二、璇璣公主,被關押在掖幽庭,居然還能夠建立一個情報網,監視幾乎整個大梁的權貴家族,甚至後宮的一舉一動都在她的監視之下,你說可怕不可怕。這個成績,我相信高湛同樣做不出來。

    第三、藺晨,琅琊閣少閣主,琅琊閣什麼地方?那可是監視幾個大國的超級情報組織,可以說比現在美國的情報組織還要牛逼,而藺晨就是這樣一個恐怖組織的當家的,而且人家醫術、武功、琴棋書畫有啥不會?你說他智商能夠多高,梅長蘇的成功也離不開他的幫助。這個智商,碾壓高湛了吧。

    當然,以上人物不分智商高下,我個人覺得光憑智商來說這幾個人一定是前三的。

    再來說高湛,高湛所展現出來的情商倒是可以說是這部劇中最高的,但是這也離不開他兢兢業業陪伴梁帝幾十年吶。皇上的一個眼神、一個表情意味著什麼,他一清二楚,當然能夠識時務,做最正確的選擇說最恰當的話了。這也教會我們一個道理:察言觀色、看清時事,說正確的話;瞭解敵人、掌握自己,做正確的選擇。

  • 6 # 摳鼻

    這太監是我在這裡邊最欣賞的一個人,什麼都懂卻什麼都不會說,什麼都知道卻裝什麼都不知道,心中有自己的思想在不能表現出來的情況下絕不會漏出一絲一毫,善於保全自己,但只要有機會就會按自己的思想來辦事,但又穩重而不失聰明,在呢時候這人絕逼活的好而且活的時間長

  • 7 # 阮小元

    歷代王朝皇帝身邊總有一個人與之形影不離,為人圓滑,善於察言觀色,深得其皇帝信任。至此朝中大臣爭相巴結,皆不敢得罪。而這個人就是《琅琊榜》中梁帝身邊的太監總管高湛。

    《琅琊榜》的高湛高公公可以說絕對是對太監形象的一種顛覆,有梁帝出現的地方他必會出現。在整部劇中鮮有筆墨,可有可無的存在,但是就是這麼一個角色是的在劇中有著畫龍點睛般的作用。

    為人圓滑世人皆知,在深宮之中處處是陷阱若不懂權衡舞弊,武權弄術,否則誰也別想獨善其身。而在皇帝身邊更是伴君如伴虎。劇中高湛作為皇帝身邊的紅人,處在位高權重的位置,被眾多朝廷大臣巴結奉承,若是平常人肯定會出現傲慢之心,但高湛沒有。他很清楚自己的地位,對上位之人始終保持恭敬的態度。於此,靖王覲見皇上而被其忽視,高湛提醒皇上,並在最後還特意提醒了已此皇上。察言觀色1、他能捕捉身邊的人尤其是皇帝的微表情,從臉色和舉止中讀出對方想說的話。譽王和太子爭吵,梁帝煩悶不已。此時高湛當即呵斥侍衛的太監:“你們都是聾子嗎?去把樹上的蟬都打下來啊!”2、刑部被端掉一鍋後,太子和譽王爭相推薦自己的人,皇帝不知怎選,此時靖王推薦刑部主司蔡荃。於此,高湛較早察覺靖王的奪嫡之心,但沒有揭露。自古高牆深宮風雲不休,入了朝內宮廷,多半如圍城般,外面的人要進來,裡面的人卻要出去。然而,皇宮富貴,錦衣玉食堆砌的場又有幾人能真正放下。追逐角鬥,利慾薰心,想真正做到清風明月絕非等閒之輩。

  • 8 # 夜魅女神

    全劇智商前3名,梅長蘇,靜妃,高湛。深以為然。高這個人,宮中浸淫已久,老油條一個,在大局未定之時,絕不站位,整天揣著明白裝糊塗。高湛作為皇帝的貼身太監,我相信太子和譽王平時沒少拉攏他,但是為什麼他沒有在這兩人相爭時早早下注找靠山呢?一來局勢未明朗,不易過早下注。二來他作為一個太監,不比權臣,涉入黨爭之中對他沒有好處,權臣涉黨爭無非是謀一個大好前途,而他一個太監,又不能出將入相,再好的前途也只是大太監,而他已經做到頂了。這時再把自己的身家性命捲進與已無關的漩渦中,實在是一個愚蠢的行為。但是局勢一旦明朗,他馬上倒向靖王一邊又是為何?其實道理很簡單,未來大boss的人情不是人人能賣的,雖說他身處深宮當中,生活很單調,但誰能保證他日後就沒個需要求人,或需要自保的時候呢?尤其是伴君如伴虎,後宮當中,砍頭也是分分鐘的事。

  • 9 # 阿拉說說

    高湛是跟在梁帝身邊幾十年的老人,可以說梁帝登上至尊之位時高湛就在梁帝的身邊。梁帝從來沒有懷疑過高湛,對於這位太監總管十分的信任,幾乎所有的事情都交由高湛親自處理。梁帝以為高湛從來不管朝廷上的事情,卻不知道高湛的心中也有自己的道義。

    當他從梁帝問靖王刑部尚書該選擇誰的時候,高湛是第一個憑藉敏銳的觀察知道靖王開始奪嫡的人。高湛也明白,靖王能夠有奪嫡的勇氣多半是梅長蘇在他的背後支援他,從那時開始,高湛的立場就已經偏向了靖王。當梁帝走到御花園之時,幫助靜妃得寵。

    看似高湛從來不管朝廷上的事情,實際上高湛插手了很多次,只是每次都能夠將自己撇的乾乾淨淨,不會引起梁帝絲毫的懷疑。靖王奪嫡之後,高湛在暗中幫助了靖王身邊的許多人,蒙摯也是其中之一。高湛最厲害的一次,是一句話伏筆了六十年後的大梁。

    靖王成為太子之後,娶了柳澄的孫女做太子妃,靖王登上帝位二人之間有了長子蕭歆。皇后說起風了,高湛看著靖王的義子蕭庭生與玩鬧著的靖王長子說了一句這風從來就沒有停過。看過琅琊榜2的都知道他的名字叫風起長林,講的就是蕭庭生和蕭歆之間的故事。

    六十年後的大梁,蕭庭生一直守護在蕭歆的身邊,為大梁守護了整個江山,身為長林王的蕭庭生從來沒有背叛過大梁,正如六十年前的蕭庭生永遠護在蕭歆的身後,從來沒有搶過蕭歆手中的令旗。

  • 10 # 逗皮叢林

    只能用細思極恐來形容了,所以我在二刷的時候特意截圖下來並且整理了一下。

    一開始我並沒有注意這位太監,只覺得他非常瞭解皇上並且能明哲保身所以也並沒有放在心上,直到他有幾次幫助梅長蘇我才開始注意到他,一是傳話靜妃提示蘇先生進宮會有危險;二是提示梅長蘇皇上賜的酒是毒酒。這讓我在刷第二遍的時候開始注意高湛的臺詞,真是細思極恐。先來用案例分析下高湛高明之處:

    大家仔細看,高湛的眼神戲非常多,對於梁帝的想法,高湛一般只是想想不說話,或者在旁邊淺笑。

    善解人意並且公正場景一:太子和譽王圍著梁帝看字,忽視了在外候旨的靖王,最後是太監高湛提醒皇上召見靖王。

    隨後,高湛特寫了一個眼神:

    再接下來等皇上看得差不多時出擊,在幫陛下整理東西的時候假裝無意提醒:

    3.表面什麼都不知,但是心裡對朝局清楚得很。

    場景三:

    刑部被端掉一鍋後,太子和譽王爭相推薦自己的人,梁帝一片頭疼,然而靖王巧妙提醒了皇上總結侵地案的刑部主司蔡荃,這也是高湛第一次注意到靖王。高湛較早察覺靖王的奪嫡之心,但沒有揭露。

    5.宅心仁厚(但表現得非常隱秘)

    皇上問高湛霓凰在金陵待了多久時間了,高湛回覆的是尚未滿一年,也就是不認為霓凰待得很久,可以看出他的仁慈。但是皇上認為霓凰在金陵待得太久影響南楚的穩定,所以最後霓凰還是被皇上差遣回了西南鎮守(這皇上疑心重),並且留了穆青為金陵的人質。

    6.提醒皇上靜妃生辰

    太子和譽王爭奪巡防營的兵權又炒的不可開交,梁帝回殿後十分惱怒,高湛提醒靜妃生辰既轉移注意力也對靜妃的寵幸有幫助,隨後起駕去了芷蘿宮,巡防營也因此歸到了靖王手裡(鷸蚌相爭,漁翁得利)。不管高湛是否意料到了此結果,但都對靜妃母子上位有了很大幫助。

    看到太子身邊的侍衛非常慌張,高湛立馬看出有異常,所以特問梁帝請太子出來見駕,這明顯是不希望太子有什麼閃失。

    梅長蘇讓蒙摯感謝高公公願結善緣:

    10.對於梁帝比較明朗的觀點向來和稀泥裝傻

    夏江和譽王控告靖王,後宮裡皇后因靜妃給宸妃立牌位的事情向她發難,皇上從後宮出來問高湛:你覺得不覺得今天的事情太巧了。高湛回:您說靜妃母子二人命裡反衝?

    總之,高公公既是宮內最聰明,又善解人意;既有情有義,又能順應大勢;既能力挽狂瀾,又能明哲保身。

    結尾:

    最後用高公公的一句話結束全文:“在這宮牆內,這風從來就沒停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位將軍和近百名俄羅斯士兵公開現身委內瑞拉,馬杜羅的轉機到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