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為啥我感覺一切都是為劇情服務?一個內斂的人會為一句話跟人拼命,有的時候反派殺了主角父母師傅還陷害他,主角仍舊救他給自己找麻煩,人物性格分裂,做的的行為決定完全沒有一貫性,不符合性格,而且武功高的一定吊打武功低的,文筆描述也覺得不酷,感覺打鬥場景描述很囉嗦
18
回覆列表
  • 1 # 民商法王律師

    1.時代感很強,與當時時代的主要事件,主要思想完美結合。

    2.大部分人物都有歷史原型有據可查。

    3.各類人物刻畫細緻,稜角分明

  • 2 # 紫菱君

    金庸小說的好其實並非體現在劇情上,而是體現在一個俠字。金庸作為新武俠的開創者之一,他將武俠二字中的俠提到了武前面,而這也是他所有小說中一貫強調的核心。

    縱觀金庸小說,你會發現它有著明確的歷史背景,龐大的江湖門派,以及令人耳目一新的招式武功,而這才是他被人稱為武俠宗師的基礎。就像盜墓小說中的鼻祖天下霸唱,他創造性的提出了盜墓宇宙裡的四大派以及各種暗語,而這直接影響了後來一大批盜墓小說的創作。可以說,金庸為新武俠宇宙的開創做出了巨大貢獻。

    此外,在金庸的絕大部分中長篇小說中,其故事背景,人物關係,武功招式都是有關聯的。金庸特別喜歡在書中加入很多細節性的東西,尤其是一些小的門派,細微的角色等。以及埋下一些伏筆和空間供讀者聯想,關於這一點,可以說也令無數的金迷樂此不疲。比如倚天中的楊逍和俠客行中的謝煙客都會彈指神通,那麼這二人是否與黃藥師有所關聯呢?再比如倚天中的黃衫女子,她會九陰真經,還知道屠龍刀中的秘密,那麼她與楊過到底是什麼關係呢?凡此種種,細細探究起來,卻也是別有一番滋味。

    最後,金庸的小說之所以喜歡設立明確的歷史背景,其實也體現了他本人的家國情懷。最明顯的莫過於《碧血劍》中的袁崇煥,透過金庸的描述,我們可以感受到一股文人扼腕嘆息,憤懣不平的氣息,而這種氣息貫穿了金庸絕大多數的小說,比如“射鵰三部曲”,比如“天龍八部”。

    其實,題主認為金庸的文筆不行,筆者是不贊同的,通讀金庸小說,尤其是後期的集大成者《鹿鼎記》,你會對金庸信手拈來的文字甚為歎服的。

  • 3 # 西野真婚啟示

    我們拿兩位武俠小說界的大佬來對比一下,看看金庸武俠小說和古龍武俠小說究竟有哪些異同。或者說是金庸武俠是怎樣發展故事線的,那古龍江湖中,是不是頻繁出現的人物衝突要更多一些。金庸的小說故事情節環環相扣,邏輯嚴密,各色各樣的人物都在他安排好了的節點上發揮作用,助推主線的層層遞進,有著“水到渠成”之感,而古龍筆下的廝殺是無形的,人物是捉摸不透的。形象一點來說,金庸寫的江湖是規規矩矩的“楷書”,古龍寫的江湖是肆意狂放的“草書”。

    我們都看過不少好萊塢電影,在這裡面我發現往往一些小人物的成長過程叫人最為感動,為什麼?我相信這裡面的道理是不言而喻的,平平凡凡的普通人,從什麼都不是特別會,逐漸得到一些貴人的幫助,慢慢的他到最後不但能一笑泯恩仇,而且逐漸有一種俠客的感覺。這難道不是金庸武俠小說裡的情節體現嘛!我們說文筆行雲流水,故事水到渠成,這都是一個人的文化積累,或是內在涵養的另一種體現。因為早在腦海中有了這形象,所以不管是令狐沖、楊過還是任盈盈、小龍女~都是茫茫江湖中平常人的代表。只是作者恰巧把他們捻起述說了一段廣為流傳武俠情仇。

    既然我們討論說兩位大佬,那古龍小說,本人認為古龍武俠給別人是較難進行二次塑造的,正如他在《天涯明月刀·序》裡所說:“情節的詭奇變化,己不能算是武俠小說中最大的吸引力。但人性中的衝突則是永遠有吸引力的。‘’我們能用‘’人之初,性本善‘’來簡單形容金庸武俠小說裡的主角們。但是古龍小說就要在這句話後打問號了。個性,人性的衝突往往對一些人是較難理解的,為什麼燕南飛和傅紅雪的心理活動要比他們的決戰,更要讓我們驚心動魄~還有《絕代雙驕》裡的小魚兒,從小在惡人谷長大的小魚兒,古靈精怪,個性也十分難以捉摸,好的不那麼斬釘截鐵,壞吧,也沒有很徹底。

    或許表達的簡單粗暴,才是我們這麼喜歡的理由,沒有很費勁的讓我們瞭解了一個很討人厭的田伯光,或者周伯通~

    兩位大佬不同的性格,不同的人物塑造,不同的目的出發點,都意在煮酒論英雄,不管怎麼說都是我們武俠小說界的靈魂結晶。最後,我想說飽滿的人物塑造,需要詳細敘述,故事劇情發展,我要詳細交代清楚,他為什麼在這件事需要精神分裂式的表現。如果我一筆帶過,讀者能明白,那我自己在改稿時何不直接刪繁就簡。

    喜歡武俠,我們就一起做個武俠夢吧!或許多方面描述,就像多機位,多角度傳遞資訊,為了讓我們更清楚明白,煮酒論英雄。

  • 4 # 沈勝衣

    金庸先生的小說,受到無數讀者的喜愛,當然有一定的道理,眾所周知,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外加《越女劍》,共計十五部作品。從處女作《書劍恩仇錄》到封筆之作《鹿鼎記》,給我們呈現的江湖,令人如痴如醉,也讓我們學會許多東西。

    既然如此,金庸小說到底好在哪裡?

    這些作品之中,都貫穿武俠二字,只有武,沒有俠,算不得真正的俠客。而每部作品,裡邊包含的內容有很多,不過歸根結底,是教導我們如何做人,也就是說在不斷地影響我們。

    小說雖然是虛構的,不過始終沒有偏離現實生活,如郭靖學武的堅毅,江南七怪的俠義,喬峰的忠義,掃地僧的無慾無求等等。這些人物角色身上,絕對不乏閃光點,這些優點,能引導我們向上,做一個鋤強扶弱的俠客。

    換言之,十五部作品,俠義二字,始終都是存在的。我個人認為,這是最關鍵的東西,培養一個人的正義感。就拿我來說,從六歲開始,就開始接觸金庸影視作品,在那個年代,還是黑白電視機,每天放學之後,都會守候在電視機旁。可能受金庸小說的影響,這個俠字,一直埋藏在我的心中,久而久之,特別喜歡幫助人,我想這就是金庸小說的魅力吧。

    小說中的人物角色,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每一個主角,好似一位儒俠,都在循循善誘,引導我們的三觀,這是極其重要的。站在我個人角度而言,金庸的每一部作品都是如此,不僅讓人切身體會武俠世界,還能發人深省,不斷地改變自己,由一塊頑石,變成精美的璞玉。

    劇情跌宕起伏

    如果你是一位忠實的金庸小說迷,自然對劇情的跌宕起伏,感到為之一振,當金庸先生利用妙筆,留下一個又一個的包袱,這正是趣味所在。

    雖然你翻閱金庸作品,不過裡邊的情節內容,以及人物刻畫,總有一個你想不到的,或者讓你大跌眼鏡。這些引人入勝的情節與事物的發展,總讓人忍不住的讀下去,如同一個人行走在沙漠三天三夜,突然眼前出現一汪清泉,這種感覺,作為金庸迷,想必感受頗深。

    這或許是對未知事物的探索吧,翻閱金庸小說也是如此,倘若你能猜中全部情節,這樣的小說還有何意義呢?比如初讀《神鵰俠侶》,楊過與小龍女的十六年之約,令我大吃一驚,以為兩個相愛的人,應該會長相廝守,沒想到相隔十六年,二人才終成眷屬。

    歷史背景

    金庸筆下的作品,歷史色彩極為濃重,金、元、宋、明、清等朝代,換言之,小說中的人物,有的是歷史人物,真假難辨,讓人眼花繚亂。而人們之所以喜歡,也是正因如此,歷史人物與虛構人物的相互搭配,構建一個別樣的江湖。

    同時由於歷史人物,更加具有說服性,以及小說的“真實性”,這就是它獨特的魅力,閱讀小說的同時,還能學習歷史知識,可謂一舉雙得。且培養歷史興趣,也是極好的選擇,平時解讀金庸作品,也不知不覺喜歡上宋朝和明朝的歷史,對於現代人來說,掌握豐富的歷史知識,還是相當有必要的。

    人物刻畫

    人物裡有大俠、小人物、偽君子等等,金庸筆下的人物刻畫,還是極其精彩的,如果說冠以一個好字,我認為是暴殄天物。小說的精彩程度和人物描寫,始終找不到一個形容詞來描述。偽君子令人咬牙切齒,俠客讓人又愛又憐。

    金庸筆下8901人,每個人物角色的性格特點,都是鮮明的,讓人一下子就能記住,甚至一個普普通通的店小二,也能令你過目不忘。比如黃蓉與郭靖初識的時候,那位店小二的言論,你是否印象深刻呢?

    既然是人物刻畫,當然離不開一個情字,無論是友情,還是愛情,亦或者是親情,總之金庸的筆下,始終離不開情字。正所謂人非草木,孰能無情?翻閱小說,令你感同身受的情義有哪些呢?不僅是人物刻畫,金庸小說中,還包含傳統文化,如《周易》《道德經》《論語》等等。

  • 5 # 環韻燊

    沒讀過原著,只看過電視劇,從電視劇看他的小說通俗易懂,不像紅樓夢,三國演義那樣深奧艱澀高陌。另一個原因我覺得是人物寫的非常有才華想象力有內涵非常感人。作品立意高遠博偉。像小龍女,楊過,黃蓉,郭靖,段譽,王語嫣,蕭峰這些形象本身寫的非常高尚內涵美妙又平易近人富有想象。像小龍女這個角色故事寫的非常感人曲折離奇,非常能激起人的共鳴同情!就像一個身邊美麗又賢良貞文靜的姑娘遇到種種不幸甚至還被人姦汙糟蹋,讀者內心的那種痛心碎同情無比強烈!小龍這個角色電視劇電影版本迄今為止沒有一個特別好的版本,還是要去看原著。原著裡小龍女美若天仙女神下凡,冰清玉潔,雪肌冰骨,清水芙蓉處子玉女般美麗,與世無爭嫻靜深情,年紀輕輕武功高強絕倫,心如水晶,心如止水,世外仙姝。與楊過的傾世之戀寫的悲慘坎坷歷盡劫數但又神奇,像個神話。你說說,這樣一個仙女女神級別的女子的愛情故事能不吸引人感動觀眾嗎?楊過這個角色也寫的非常有複雜有深意又浪漫,楊過絕世的英俊瀟灑迷人深情,成長為一代大俠,但身世複雜坎坷悲慘無比,因為是賣國賊大奸賊楊康之子,所以,小小年紀受盡苦難痛苦,長大些母親又去世,楊過歷盡曲折遇到仙女下凡世外高人般的小龍女,被其收養,拜其為師,相依為命。……寫的非常浪漫神奇又複雜坎坷充滿家國情仇。像郭靖黃蓉寫的像兩個兩小無猜青梅竹馬的金童玉女,一個是憨厚忠實忠誠樸實無華樸拙,心懷家國大義,宅心仁厚的傻小子,一個是花仙子水仙般集天地靈氣,貌美絕倫,冰雪聰明,精靈古怪玲瓏剔透,足智多謀的黃蓉。作品背景內容寫的滿懷家國大義,氣勢磅礴滄桑又神奇內涵忠義。俠義心腸的傻小子郭靖遇到公主般的天之驕女黃蓉歷盡曲折苦難結為夫妻,壞事做盡無恥喪盡天良高傲勢力的楊康歐陽克最終害死自己,歐陽鋒發瘋。蕩氣迴腸,悽婉雄偉,寫的非常深刻讓人唏噓感慨不已也不誇張虛假,到神鵰郭靖黃蓉成長為為國為民精忠報國以身殉國的伉儷。又配以家國的興亡外族蠻夷的攻打入侵。再配以楊過小龍女這樣一對神仙眷侶金童玉女雄偉悽婉深情天造地設歷盡劫數天災深情厚誼的傾世之戀更加浪漫唯美滄桑蕩氣迴腸感天動地悽切哀婉 。

  • 6 # 阿邦行走在文化長廊

    金庸的小說好在哪裡?文筆,劇情還是人物塑造?

    作為新武俠小說三大宗師之一的金庸先生,其作品之多,影響力之大,傳播量之廣,在目前還沒有人與之比肩!那麼,金庸先生的小說好在哪裡?這個問題太廣泛!應該是見仁見智吧!但是個人認為: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以歷史線索為文軸,增加真實性,場面壯觀;倡導俠之大者精神,可歌可泣;對愛情的追求的唯美,痛且快樂著!而且金庸先生還有一個人顯著的特點:不刻意運用華麗的詞藻,不刻意製造懸念,但故事發展掌握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下面,從幾部代表性的作品看看!

    一,《神鵰俠侶》堪稱俠之大義的經典!

    在金庸先生的作品中,有一個典型的特色是:運用歷史大事件的背景,展開故事情節!這種效果就是增加小說的真實性和可讀性!

    在《神鵰俠侶》裡,面對外寇強敵入侵,為了百姓免遭戰亂,郭靖黃蓉率領江湖正義之士抵禦抗敵!

    在堅守襄陽城時,郭靖幾乎置個人生死不顧,身先士卒一次又一次擊退了強敵進攻!

    這就是俠之大義的最高境界:為國為民!

    每次讀《神鵰俠侶》總是熱血沸騰,似乎自已親臨了襄陽城,雖然結局非常悲壯,但過程可歌可泣蕩氣迴腸!

    二,《雪山飛狐》,那不僅僅是一場恩怨!

    作為金庸先生的忠粉,《雪山飛狐》不會錯過!

    胡斐僅僅是為了復仇嗎?

    江湖的恩怨僅僅是打打殺殺嗎?

    有時候,親眼所見也不見得是真相!

    這部小說裡,金庸先生非常用心的打造了一個真正的武林江湖!

    有時候,誤會就是仇恨滋生的根源。

    有時候,復仇成功並不等於自己真的放下了!

    有時候,人生的真諦不僅僅是兒女情長那麼簡單!

    在《雪山飛狐》裡,金庸先生很好的詮釋了這些問題的內涵!

    總結:讀金庸先生的作品,不僅僅是一種娛樂!還可以知道江湖其實不是想象中的那麼簡單,知道真正的大俠風範,知道兒女情長的生死纏綿!

  • 7 # 瀟湘書社

    這個問題如果展開來說還挺麻煩,先說一個大背景:

    金庸、古龍、梁羽生三人號稱“新派武俠三劍客”。

    這裡的“新派武俠”是相對於“舊派武俠”來說的。

    什麼叫做“舊派武俠”呢?

    就是大家在評書裡會聽到的那些,像是“七俠五義”“白眉大俠”“甘十九妹”之類,有一部大家一定會特別熟悉,李安還給拍成了電影——《臥虎藏龍》。

    “新派武俠三劍客”其實都從古典小說中吸取了很多營養元素。金古梁這三人各有特色:

    金庸的小說,你讀起來一定會有這樣一種感覺,一開始像是一棵小樹苗,慢慢的變成參天大樹,枝繁葉茂,主幹清晰,其餘支線相互編織,最後氣勢宏大。

    古龍呢,他求巧求變,所以他的風格最為明顯,也最容易被模仿,另外,他吸取了更多西方寫小說的方式,比如模仿福爾摩斯而寫的陸小鳳系列。

    梁羽生呢,他底蘊最為深厚,畢竟有著紮實的古文功底,但是他的小說,開頭氣勢宏大,越往後就越萎縮,讓人有一種才力不濟的感覺。

    下面就斗膽來回答一下金庸小說好在哪裡。

    其實題主已經給出了答案:

    文筆上,金庸小說古典文雅。

    金庸自己也承認行文特色在模仿《紅樓夢》,最關鍵的是,他的遣詞造句已經到的“出神入化”的境界,語到極致是尋常。

    在金庸小說中,你很難像看古龍小說一樣,動輒能摘抄出大段的“金句”,金庸小說沒有金句,但每一句都是金句。

    情節上,就是讓你想不到。

    據說金庸在寫小說時,會列下十幾個可能的情況,然後從中間選出讀者不容易想到的那一個開始寫,所以金庸的小說內容特別緊湊,情節又很曲折,一旦讀起來就放不下。

    人物塑造上,所有人物塑造的有血有肉。

    塑造人物是小說的最終目的,而能夠塑造出那麼多讓人記憶深刻的人物,在文學作品中,只有《紅樓夢》,你閉上眼睛,會發現這個人物就像在你身邊一樣,或者是你會察覺書裡的人物具有現實中人的特點。

    在這一點上,金庸的小說無疑是成功的。

    現在來看,甚至可以說,凡有華人處,就有金庸武俠。

    他成了一個文化座標。

  • 8 # 南野笑情

    金庸的小說好在哪裡?

    個人覺得應該是開創了一個流派,開創了一個屬於自己的流派,我們就姑且稱呼其為金庸流派吧。

    那麼金庸流派是什麼,有什麼特點,好在哪裡?

    自所以金庸小說能夠成為許多讀者心目中好作品,我想大大概是這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不知道大家在欣賞金庸小說的時候,有沒有發現他的小說基本上都是有歷史根據的,說白了就是‘具有一定的真實性’。

    比如:《射鵰英雄傳》寫的是宋朝時期,《書劍恩仇錄》講的是乾隆時期,《碧血劍》談的是明朝等等,似乎金老先生的每一部作品都有著一定的歷史根據,也就是說,具有一定的真實性。

    經過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往往人們對於真實事件當中人與事表現得要比虛擬事件當中的人與事,其親和性要大的多,因為那畢竟是真實存在的,便就有了對比性;而那些虛擬的由於缺乏真實感,故少了對比性,故,真實性極強的金庸小說便成了許多人的香饃饃。

    二,金庸小說條理清晰,目錄分明;說白了金庸小說通俗易懂,沒有過分複雜的愛恨,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情仇,所有,他的小說能夠被大部分讀者所接受,這在無形當中便奠定了大多數讀者的基礎。

    三,金庸小說中的好人基本上都有一個好的結果,壞人基本都沒有好下場,這很符合大眾的審美觀。

    四,金庸小說中的主角基本上都會或多或少的有著一段奇遇,讓讀者很是過癮。

    五,金庸小說中的主角都有一個成長的過程:即一開始武功都很差,最後脫變成天下無敵的存在,這很合常理,值得推敲。

    六,金庸小說感情戲,特別是男女愛情寫的很棒,不亞於一步經典的言情小說。

  • 9 # 歷史people

    金庸的小說,融匯了傳統講故事技法之大成。就是說,不扯20世紀喬伊斯、巴塞爾姆、盧爾福那些講故事不走尋常路的大師們,金庸的傳統講故事技法,已經到極限了。

    而且是個中西合璧的融合。

    中國傳統演義小說,許多全知視角;縱然有主角,並不貼著寫;《三國演義》好看,但大家很少有極強的代入感,依然是在看他人演戲;而西方通俗小說,許多都是騎士遊歷,寫出來雖是第三人稱,卻是第一視角,讓大家看得見摸得著,有代入感。

    金庸的小說有代入感,就在這點:他的小說代入了一個主角視角,而主角並不知道一切,由此而有懸念,由此才引人入勝;《碧血劍》那就是袁承志慢慢探索到溫家的秘密、金蛇郎君的一切、滿清的謀劃,等於是藉著袁承志視角帶你看明朝最後幾年;《射鵰英雄傳》等於是讓你代入郭靖視角,目睹成吉思汗的創業,塞北江南,認識黃蓉,經歷東邪西毒南帝北丐,最後華山論劍;《鹿鼎記》更是以韋小寶的視野,帶你觀賞康熙從平鰲拜到平三藩到平臺灣。

    這種第一視角的代入感說來容易,其實很難寫:既需要精確細膩的動作描寫,又需要適當的心理描述;後一點非常難,需要有極好的尺寸感才能把握住不出戲。四個字:沉得住氣。

    後面還要說到這個。

    金庸用了大量西方技巧講故事,尤其學大仲馬最多。《碧血劍》裡袁承志替焦公禮解圍,是基督山伯爵為莫雷爾解圍的翻版;《連城訣》狄雲獄中得知真相,也是基督山;《射鵰》裡洪七公得以不被炸船而死,取法於《二十年後》。

    但是像《射鵰》裡密室療傷,全是舞臺劇手法;《雪山飛狐》全部故事發生在一天之內,藉著大家的敘述完成前後二十年故事的描述,更是大仲馬都難以操作的高難度技巧。

    所以金庸的故事何以順滑?因為他將各種文體講故事的技巧融匯到極致了。

    然後,是文筆。

    王朔以前罵金庸,摘幾段:

    無一句不是現成的套話,三言兩語就開打,用密集的動作性場面使你忽略文字,或者說文字通通作廢,只起一個臨摹畫面的作用。說是白話文,其實等同於文言文。

    從王朔罵金庸的話裡,嗯:

    其一,金庸描摹畫面挺棒的,連王朔都無法否認。

    其二,金庸用的是白話文。

    描摹畫面棒?納博科夫在康奈爾講課,說福樓拜好,好在哪裡?描摹情境如神,簡潔明快,一句廢話都沒有。

    海明威後來在他的冰山理論裡更強調,講故事時少抒情,少廢話,少點副詞,少點心理描寫,多用動詞。

    金庸從來沒什麼廢話,專心講故事,很少抒情,很少發議論,很少做道德說教,能不流暢嗎?

    沉得住氣;從故事敘述到文筆,金庸都很沉得住氣。

    然後,金庸用白話文。雖然被王朔吐槽說是文言文,但金庸好在沒翻譯腔,而且是在漢語讀者能接受的情況下,最為簡潔通俗的寫法。

    《水滸》就是白話文,也很流暢乾淨吧?

    金庸對這點是有充分認識的,《飛狐外傳》後記裡他說:

    我們來看《飛狐外傳》最後那段。

    田歸農轉過頭來,喝道:“小賊,快埋!咱們不等了!”胡斐道:“好,不等了!”抓起刀柄,只覺眼前青光一閃,寒氣逼人,手中已多了一柄青森森的長刀,刀光如水,在冷月下流轉不定。田歸農和眾武士無不大驚。胡斐乘眾人心神未定,揮刀殺上。噹啷噹啷幾聲響處,三名武士兵刃削斷,兩人手臂斷落。田歸農橫刀斫至,胡斐舉刀一格,錚聲清響,聲如擊磐,良久不絕。兩人躍開三步,就月光下看手中刀時,都是絲毫無損。原來兩口寶刀,正堪匹敵。胡斐一見手中單刀不怕田歸農的寶刀,登時如虎添翼,展開胡家刀法,霎時間又傷了三名武士。田歸農的寶刀雖和他各不相下,但刀法卻大大不如,他以擅使的長劍和胡斐相鬥,尚且不及,何況以己之短,攻敵之長?三四招一過,臂腿接連中刀,若非身旁武士相救退開,已然命喪胡斐刀下。此時身上沒帶傷的武士已寥寥無幾,任何兵刃遇上胡斐手中寶刀,無不立斷,盡變空手。胡斐也不趕盡殺絕,叫道:“我看各位也都是好漢子,何必枉自送了性命?”田歸農見情勢不對,拔足便逃。眾武士搭起地下的傷斃同伴,大敗而走。

    沒有心理描寫,全是乾淨漂亮的動作描寫,動作密集,畫面描摹精細。

    僅有的特寫鏡頭是“刀光如水,在冷月下流轉不定”。

    僅有的旁白是“原來兩口寶刀,正堪匹敵”和“田歸農的寶刀雖和他各不相下,但刀法卻大大不如,他以擅使的長劍和胡斐相鬥,尚且不及,何況以己之短,攻敵之長?”

    這是很精純洗練的文筆了。

    而描寫苗夫人南蘭的複雜心理,更是一句話的事,只用一句話和一個動作,就完美描寫了一個人的內心。這就是描摹場面的高手:不靠說明,而靠動作和場景動人心。

    胡斐握住了刀柄,回頭向苗夫人瞧去,只聽得她幽幽說道:“要明白別人的心,那是多麼難啊!”她長長地嘆了口氣,緩步遠去。田歸農叫道:“阿蘭,你在客店裡等我。待我殺了這小賊,大夥兒喝酒慶功。”苗夫人不答,在荒野中越走越遠。

    想知道金庸怎麼抒情嗎?依然是《飛狐外傳》。

    卻原來,程靈素在臨死之時,這件事也料到了。她將七心海棠蠟燭換了一枝細身的,毒藥份量較輕的,她不要石萬嗔當場便死,要胡斐慢慢的去找他報仇。石萬嗔眼睛瞎了,胡斐便永遠不會再吃他的虧。她臨死時對胡斐說道,害死他父母的毒藥,多半是石萬嗔配製的。那或許是事實,或許只是猜測,但這足夠叫他記著父母之仇,使他不致於一時衝動,自殺殉情。她什麼都料到了,只是,她有一件事沒料到。胡斐還是沒遵照她的約法三章,在她危急之際,仍是出手和敵人動武,終致身中劇毒。又或許,這也是在她意料之中。她知道胡斐並沒愛她,更沒有像自己愛他一般深切的愛著自己,不如就是這樣了結。用情郎身上的毒血,毒死了自己,救了情郎的性命。很淒涼,很傷心,可是乾淨利落,一了百了,那正不愧為“毒手藥王”的弟子,不愧為天下第一毒物“七心海棠”的主人。少女的心事本來是極難捉摸的,像程靈素那樣的少女,更加永遠沒人能猜得透到底她心中在想些什麼。

    這就是金庸自己所謂的,有文藝腔的,有外國小說風格的句子。

    他可以寫這種句子,可以寫得很動人,但他控制著,少寫。

    平時還是儘量洗練,用不帶翻譯腔的白話文,來描摹畫面,來敘述。

    至於讀者們體會到什麼,是讀者們自己的事,金庸不負責做旁白灌輸,他只是把故事講得栩栩如生,如在眼前罷了。偶爾抒情一下,就足以動人心魂了——比如程靈素這段。但他很節制。

    有十分力,使一分;不煽情不廢話,只顧描寫動作與場景。

    於是舉重若輕,於是行雲流水,於是場景自然動人。

    這種精確而節制,才是金庸流暢的真正秘密。

  • 10 # 雙擊劉遛溜

    金老的武俠小說是我的啟蒙文學,好在哪裡我就簡單說說,如有不對,還請指正。

    人物塑造飽滿,有人物帶入感。說出任何一個主線人物,他的性格特點躍然紙上,站在他的角度看問題,對武俠也有新的認識。劇情銜接相對合理,沒有突兀感。看金老的武俠小說,劇情總能反轉再反轉,但都有它的合理性。套用歷史背景,讀完有厚重感。真真假假,假假真真。金老的小說真是安能辨我是雌雄。不是有新聞說在襄陽要給郭靖黃蓉豎雕像嗎?文筆流暢不生澀,有大家風範,讀起來有流暢感。雖說是寫武俠。但是中國古典文化,詩詞歌賦,易卜星相,男女之愛,兄弟之義,家人之親,美酒文化,音樂文化等等都有涉獵而且寫的入木三分,讀完之後細細品味腹中有飽脹之感。感謝金老帶個我們一個無比幸福的武俠世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國呂布之後誰最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