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史海爛柯人
-
2 # 詩夜城主
倫勃朗對西方藝術最大的貢獻就是開創了“倫勃朗式用光”,17世紀西方繪畫風潮氾濫,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人體油會依舊在延續,文藝復興時的油畫早已運用了“光影明暗效果”,然而倫勃朗的光影明暗和文藝復興時期有著截然不同的意義,倫勃朗“光影明暗”普通而善用,以“黑暗”繪成“光明”,虛而不空,法國畫家弗羅芝坦稱倫勃朗光線為“夜光蟲”,
倫勃朗是個少年得志的畫家,然而在藝術生涯中極為謙卑用功,還在自己的家鄉荷蘭開辦畫室,進入畫室就沉迷於創作,後人把倫勃朗在油畫作品中運用的光線,稱之為“倫勃朗式光線”一直延續至今,足以證明了倫勃朗在藝術史上的地位非同一般。
-
3 # 熱愛首都北京
實話實說、在中國、無論是搞藝術的、或者是搞其它行業的、首先得在職務上有地位、然後才具備有技術方面的名聲名氣名譽和地位。比如你得先把“專家、會長副會長……”如此這類有地位的職稱弄到手、然後你的藝術你的創作或者你在藝術界就自然而然地有地位了。
倫勃朗到底是何許人?倫勃朗在世界藝術史上地位有多高?對我不懂藝術的人來說、一點點也不知道。其實在中國、實際上沒有幾個華人很瞭解“倫勃朗、或許有的人能夠對“倫勃朗”說出一二三四來、實際上是真知還是假知誰也不清楚。只不過我是覺得他應該也是先在職務上有地位、然後才談的上在藝術上有地位、因為這是普遍規律。
-
4 # 吃素的穿山甲
在西方油畫史上,一束明亮的光線穿過幽深歷史的迷霧,以夢想照進現實的姿態留下了擦不去的清晰痕跡,像極了那個鑿壁偷光的小孩子留下的美好故事一樣,這束倫勃朗光線具有無窮的魔力,改寫了西方古典繪畫對人物具象刻畫的手法,並延續至今在現代人物肖像攝影中被廣泛運用。
《沐浴的蘇珊娜與偷窺的長老》
僅此一點,就足以說明倫勃朗在西方藝術史上舉足輕重的地位。這位荷蘭歷史上最偉大的畫家,其在藝術史常常被人拿來與文藝復興時期巨匠們相提並論,他開創性地駕馭光線的手法賦予了其作品獨特的個性魅力,具有一種舞臺上的戲劇色彩和表現張力,打破了現實中通常意義上的美學呈現,構建了一種全新的美學哲理和秩序,對明暗光影的人工掌控達到了“隨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
《沙斯姬亞扮作花神》
《河中浴女》
這位一生畫了一百多幅自畫像的自戀到無以復加的繪畫藝術大師,他寬廣的藝術視野使其在肖像、風景、宗教、風俗、歷史等繪畫領域都留下了不少的神品妙筆,當得上一個全才天才的名號。
《夜巡》
《戴安娜沐浴(亞克託安與卡利斯托的故事)》
他一波三折的人生讓人唏噓不已,一路走低的俗世人生和一路走高的藝術人生之間形成了極大的反差。他與首任妻子沙斯姬亞郎才女貌的結合點燃了畫家創作的激情火焰,一幅幅作品很快銷售一空,但這個極具“旺夫相”的女子天不假年,在生下幼子泰塔斯後便臥床不起,最終香消玉殞。而她的撒手人寰似乎也帶走了倫勃朗的全部運氣,而後創作的《夜巡》這幅經典名作卻不為時人所理解,種種爭議聲中他的畫作在市場上風光不再,沉寂中倫勃朗依然埋頭於創作之中,隨後瀕臨破產的倫勃朗與韓德瑞克結合了,這個容貌平平的女子以她特有的溫柔給了倫勃朗極大的支援,而倫勃朗的畫作漸漸地在國外聲譽鵲起,國內市場再次給予了他肯定,但此時,接二連三的打擊再次降臨,韓德瑞克又告別人世,五年後愛子泰塔斯也先他而去……,最終倫勃朗在63歲那年與世長辭。
《倫勃朗自畫像》
《石橋》
終其一生,倫勃朗在藝術創作中以其飽滿的熱情和殉道的精神,給後人們留下了豐富的藝術瑰寶,成為西方藝術上一座讓後人難以逾越甚至難以企及的高峰。
-
5 # 鴻鵠迎罡
很多情況下,藝術家的名氣跟他的藝術貢獻和地位是成正比的,但倫勃朗(1606年——1669年)恰恰是一個例外。比起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拉斐爾、提香這四位文藝復興中前期的四大畫家,倫勃朗的名氣要遜色不少,甚至比起同時代稍早一點的魯本斯(1577年——1640年),倫勃朗在知名度上也沒有多少優勢。
《蒂爾普教授的解剖課》
但是,論起在整個西方美術史上的地位,對油畫技法的創新和發展,倫勃朗跟這五位大師不相上下,僅僅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倫勃朗光線”這個術語,同時也是一種繪畫技法,就足以讓他明顯垂青史。這是他對西方美術史最獨特、最重要的貢獻。直到今天,這種技法仍然被大量採用。
《達娜厄》
倫勃朗光線是一種突出畫面節奏過渡的畫法,依靠明暗關係把一幅畫分成了兩個部分,給畫面的主體部分增加光亮度,恰似一束亮光照射在上面,讓其看起來更醒目更有衝擊力。而給次要部分則按自然光線來處理,讓其處在弱光位置。這樣做的結果就是能讓畫面主次分明,觀者眼球自然會被亮光部分所吸引,起到重點說明的作用。
《沐浴的拔士巴》
倫勃朗把“倫勃朗光線”大量使用在肖像畫,宗教畫,風景畫中,構成了17世紀油畫領域的一道亮麗風景,風格非常鮮明,獨一無二。若把他的畫跟同時代其他畫家的作品放在一起,不用看畫家簽名,只看畫面形式和構圖,就能確定是倫勃朗的。
除過大名鼎鼎的倫勃朗光線,其實,在他的作品中,還有兩個突出特點。
《夜巡》
其一,在畫面中展現故事性和戲劇性,並用故事來呈現某種價值理念。
這類作品以《夜巡》、《浪子回頭》、《蒂爾普教授的解剖課》等作品為代表。《夜巡》刻畫了阿姆斯特丹市民為了一個共同目標——趕出殖民統治者,形形色色的人自發聚集到一起,組織起射手隊,扛起武器,在一個夜晚蓄勢待發,準備向殖民統治者的大本營進攻。此畫對提升荷蘭民眾追求解放、自由、平等的決心,具有極大的鼓舞作用。
《浪子回頭》表達的其實是人類共有的思想情感,畫面內容是一個年輕人回到家中,跪在老父親面前,決定痛改前非,知恥而後勇的故事。
《浪子回頭》
其二,注重刻畫人物面部表情和內心世界。
如果細緻觀察倫勃朗的畫,並把他的畫跟文藝復興時期其他畫家的作品進行比較,可以發現,倫勃朗的思維意識和思想高度早已跳出了“撲克臉”的模式。撲克臉就是人們對整個文藝復興時期大多數畫家作品的戲稱,因為畫家不能褻瀆教廷和神性的威嚴,所以,在畫畫中,會極力表現人物的威嚴莊重,在面孔處理上,幾乎是千篇一律,僵硬呆板,缺乏個性,如同一個模子出來的。
《亨德里契亞在河中沐浴》
倫勃朗早已看到了這個缺陷,所以,他畫畫時,尤其注重面部表情和內心世界的刻畫,時常讓喜怒哀樂的神情流露於人物臉上,從不掩藏人物的真實感受,實質上,倫勃朗也是在透過人物的精神狀態在表現自己的思想情懷,以及對藝術的態度。那就是,藝術必須去偽存真,不能假大空。
-
6 # 畫家王衍成
倫勃朗是十七世紀最負盛名的荷蘭現實主義畫家,他發展了一條個人特色非常濃厚的藝術道路。倫勃朗的藝術技法爐火純青,光色交融自然和諧,是具有荷蘭特色的卡拉瓦喬主義。
倫勃朗的作品總是在昏暗的畫面中有一道靈光。如上圖這張《以馬忤斯的晚餐》,這幅畫如今收藏在法國巴黎盧浮宮。
這幅畫,這個畫面色調呈森棕色,深沉而厚重。倫勃朗謹慎地使用有限的亮色,讓人感覺光亮都是從耶穌的臉部發散出來。這種明暗處理是倫勃朗繪畫技法的突出特點,被人稱為“倫勃朗式用光”,非常具有舞臺效果,就好像畫中人物是站在黑色舞臺上,一束強光打在他的臉上。
倫勃朗的繪畫技法對歐洲當時以及以後的畫家都頗有影響。梵高就對倫勃朗頗為推崇,他曾面對倫勃朗的畫作說:“你知道嗎,我只要啃著硬麵包在這些畫的前面坐上兩個星期,那麼即使少活十年也甘心。”
倫勃朗在肖像畫方面也有自己獨特的貢獻。倫勃朗的肖像畫蘊含著豐富的思想內涵,注重刻畫人物內心,折射出人的命運、痛苦和歡樂。
以上,是倫勃朗描繪的基督頭像。倫勃朗完全摒棄了繪畫史上傳統的耶穌形象,他請來阿姆斯特丹的一名猶太人給自己當模特,試圖用畫筆表達耶穌內心的多面性:謙遜、溫順、憐憫、脆弱、困惑、苦楚……
倫勃朗也給自己畫了很多自畫像。從年輕到老年,倫勃朗觀察著自己臉的變化,生活的經歷在臉上留下了印記。
可以說,倫勃朗的肖像畫深刻地揭示了人物的靈魂。
-
7 # 文藏
倫勃朗自畫像
十七世紀被稱為荷蘭繪畫的黃金時代,繪畫的題材和種類多種多樣,除了傳統意義上的宗教歷史畫和肖像畫,靜物畫、動物畫也逐漸成為主流。提到這個時代,有一個人的名字不得不提——倫勃朗·範·萊因。1606年,倫勃朗出生於萊頓城的一個普通家庭,父親是一個磨坊主。就是這個磨坊主的兒子,後來成為十七世紀荷蘭乃至藝術史上一位重要的、具有開創性的偉大藝術家。
倫勃朗所處的年代,不僅是荷蘭繪畫的黃金時代,對於整個荷蘭來說,無論政治、經濟、文化都是最好的時代。豐沛的財富、繁榮的文化是這個時代的特徵。此時的荷蘭,國家的命運不再被宗教掌控,而是靠貿易發展經濟。當時的荷蘭有著“海上馬車伕”的稱呼,貴族和商人們足跡遍佈全球,他們希望自己的功績、家庭和財產都能被記錄下來流傳於世,於是就請畫家們作畫,將畫作掛滿牆壁以顯示尊貴和富足。這樣的環境使得藝術家們迎來了創作的黃金時代。
倫勃朗跌宕起伏的一生倫勃朗油畫作品
倫勃朗在十七世紀二十年代早期曾在萊頓當地的一位畫家手下接受初步藝術訓練,此後便與阿姆斯特丹歷史畫家彼得·拉斯曼(Pieter Lastman)共同度過了對他影響深遠的六個月。倫勃朗從拉斯曼那裡學到了作為歷史畫家的重要原則——描繪古代神話和聖經的複雜場景。同時倫勃朗與他年長一歲的朋友和競爭對手——萊頓藝術家揚·利文斯(Jan Lievens)——的競爭對他的早期發展產生了重要作用。正如奧蘭治王子的秘書康斯坦丁·惠更斯對這兩位藝術家所作的描述:利文斯因其“大膽的主題和形式”而著稱,而倫勃朗則勝於“創新性、堅定的筆觸以及真實的情感”。
倫勃朗油畫作品
1631年倫勃朗離開萊頓,前往經濟繁榮的文化中心阿姆斯特丹。他加入了藝術商亨德里克·範·烏倫博格(Hendrick van Uylenburgh)的工作室,並依靠為阿姆斯特丹市的名人畫肖像而掙得了第一筆酬金。例如,《紅衣男子像》(1633年)描繪了一位精英階層並具有國際化特徵的人物,這幅作品在栩栩如生地刻畫人像的同時,體現出人物的莊重感和直接性。這一時期倫勃朗的另外一些作品主要是頭像畫,即透過對人物或頭像目標的實際觀察來體現人物情感、表情和心理衝突。
倫勃朗油畫作品
30多歲的時候,倫勃朗已經登上了事業的高峰:工作室被賓客擠滿,有錢人把孩子送到他這裡學習,市政廳、行業工會、貴族富商紛紛請他作畫。與一位貴族小姐結婚,讓他的地位和名聲更加顯赫,他在富人區購置房產,收藏古典藝術和珍奇瑰寶。此時的倫勃朗生活幸福,經濟富足,藝術成就也更加輝煌。
倫勃朗油畫作品
到了1642年,倫勃朗的人生髮生了巨大的轉變:個人藝術理念與大眾審美出現了不可調和的矛盾,作品委託的糾紛使他的名聲受到影響,妻子的去世讓他的生活陷入不可挽回的低谷。倫勃朗沒有從妻子的貴族家庭獲得遺產,而處理妻子的後事又花去了他不少積蓄。後世不少人評價倫勃朗是一個偉大的畫家,卻是一個糟糕透頂的理財者。他的經濟狀況每況愈下,為了償還債務,他賣掉了自己的房產和收藏,將自己的作品送去拍賣。即便如此,他的創造力和產量並未有所減退。《瓊德曼醫生的解剖課》(The Anatomy Lesson of Dr Joan Deyman,1656)、《克勞丟斯·西菲利斯的密謀》(The Conspiracy of Claudius Civilis,1661-1662)、《理事》(The Syndics,約1662)都是創作於他破產之後的佳作。
倫勃朗油畫作品
1662年倫勃朗賣掉了亡妻薩斯齊亞的墳墓。根據英國藝術史學家西蒙·沙馬(Simon Schama)的描述,此時的藝術家倫勃朗再次面臨著窮途末路。他們家已經搬到了阿姆斯特丹西部的約旦(Jordaan)區,這裡房屋緊緊相連,街巷之間垃圾成堆,老鼠橫行,病菌滋生。倫勃朗一家在此艱辛度日,但藝術家依然負擔不起這樣的生活,他的欠債不斷增長。與此同時,他的情人亨德麗吉·斯托弗思(Hendrickje Stoffels)被瘟疫擊倒了。1668年,倫勃朗的獨子蒂託斯在結婚後不久患病去世,第二年,這位荷蘭偉大的藝術家也離開了人世。
-
8 # 我特別愛喝偶遇酒
倫勃朗是著名的現實主義大師,在進行創作時,無論是宗教題材,還是神話故事,其筆下的人物看起來,都像是荷蘭民婦一般。這一點,從《沐浴的拔士巴》和《達娜厄》這兩幅油畫中表現地尤為明顯。
倫勃朗對西方藝術最大的貢獻就是開創了“倫勃朗式用光”,17世紀西方繪畫風潮氾濫,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人體油會依舊在延續,文藝復興時的油畫早已運用了“光影明暗效果”,然而倫勃朗的光影明暗和文藝復興時期有著截然不同的意義,倫勃朗“光影明暗”普通而善用,以“黑暗”繪成“光明”,虛而不空,法國畫家弗羅芝坦稱倫勃朗光線為“夜光蟲”,
倫勃朗的繪畫技法對歐洲當時以及以後的畫家都頗有影響。梵高就對倫勃朗頗為推崇,他曾面對倫勃朗的畫作說:“你知道嗎,我只要啃著硬麵包在這些畫的前面坐上兩個星期,那麼即使少活十年也甘心。”
倫勃朗在肖像畫方面也有自己獨特的貢獻。倫勃朗的肖像畫蘊含著豐富的思想內涵,注重刻畫人物內心,折射出人的命運、痛苦和歡樂。
-
9 # 瀟灑人玍
據說,名字長的人,多半是個狠角色。如果這個結論成立,那麼,倫勃朗·哈門斯·凡·蘭,應該也該算是西方藝術史上最傑出的藝術家之一了吧!
倫勃朗(1606-1669),被譽為17世紀荷蘭美術史上最偉大的藝術家,他曾為歐洲現實主義藝術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我想,一位藝術家在蓋棺定論時,能斬獲這樣的榮譽,也當可以含笑九泉了吧!
與野獸派畫家馬蒂斯一樣,倫勃朗最初也是個“乖寶寶”,接受過良好的教育,原本是打算走“學術道路”的。不過,後來倫勃朗對藝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很快轉而去學習繪畫,並且最終將自己的一生都風險給了美術事業。
倫勃朗是著名的現實主義大師,在進行創作時,無論是宗教題材,還是神話故事,其筆下的人物看起來,都像是荷蘭民婦一般。這一點,從《沐浴的拔士巴》和《達娜厄》這兩幅油畫中表現地尤為明顯。
《沐浴的拔士巴》取材於《聖經》故事。據說,當時以色列王大衛在散步時,透過窗臺看到了一位正在沐浴的婦人。結果,這位花心的國王便展開了猛烈的追求。不過,這位少婦是自己部將烏里亞的妻子貝特莎伯。
大衛為了達到目的,便派遣烏里亞去前線作戰,並希望藉此機會與拔士巴親近。在《聖經》中,拔士巴是一位極其美豔的少婦。但是,倫勃朗筆下的拔士巴卻很平凡,不過是個普通的荷蘭婦女。
而取材於古希臘故事的《達娜厄》,原本也是為極度美豔的女子,並且贏得了宙斯的垂憐。不過,倫勃朗筆下的達娜厄,依然是一個普通的民婦,甚至比拔士巴還要普通。
《沐浴的拔士巴》與《達娜厄》這兩幅肖像畫,是最能代表倫勃朗藝術成就的作品,也是最能反映倫勃朗現實主義風格的傑作。不過,這位追求淳樸與真實的藝術家,在後半生過得卻並不如意。
倫勃朗是失意起源於《夜巡》,因為這幅畫,倫勃朗被捲入了一場官司,同時也開始了自己悲慘的後半生。
《夜巡》創作於1942年,是倫勃朗為阿姆斯特丹射擊手連隊創作的群像。當時,這支射擊手連隊向倫勃朗提出了訂單,大家湊錢準備請倫勃朗為自己的連隊創作一幅肖像畫。
不過,由於連隊中每個人出的錢是一樣的,所以大家都想在油畫中佔據同樣的比重。而這一要求,本身又是與藝術創作相違背的。試想,幾十人擠在一起,如何能夠保持每個人佔據的空間都是相等的呢?
↑《夜巡》·區域性
倫勃朗也是位耿直之人。在創作時,倫勃朗根據自己對藝術的追求,畫出了一幅經典的夜巡圖。然而,射擊手連隊拿到油畫後,卻覺得這與自己的要求不符。
雙方爭執不休時,有錢有權有勢的阿姆斯特丹射擊手連隊,將倫勃朗告上了法庭。隨後,捲入官司的倫勃朗遭到了詆譭和迫害。而且,在這一年時,倫勃朗的愛妻也香消玉殞。此後,倫勃朗的生活不盡人意,內心也很孤獨,但一直在堅持著進行藝術創作。
倫勃朗青年成名,一直孜孜不倦地在現實主義道路上創作,而他對藝術的理解與技法,也越來越成熟。
投身畫壇之後的倫勃朗,曾憑藉《杜普教授的解剖學課》而聲名鵲起。要知道,倫勃朗畫出這幅經典之作時,是在1632年,此時他才僅僅26歲。
↑《杜普教授的解剖學課》
這幅《杜普教授的解剖學課》,被譽為“用光的典範”,也被稱為“倫勃朗光”。倫勃朗的用光方式,也被現代攝影學所借鑑,常常在人物攝影中使用。
在慘遭詆譭之後,倫勃朗也從未放棄自己對藝術的追求。在第一任妻子去世後,倫勃朗曾另娶亨得裡治,並育有一子。曾從新開始了自己的生活。不過,他的第二任妻子和兒子,又都先他而去。這種精神上的打擊,也不斷地侵蝕著倫勃朗的內心。
↑《自畫像》
晚年的倫勃朗,內心是極其痛苦的。這一點從他的《自畫像》中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從青年時代的意氣風發,到晚年的滄桑與淒涼,這位大師曾為世人留下了500多幅油畫、300多幅版畫和1500多幅素描作品。這些作品,是對倫勃朗藝術成就最好的詮釋。
-
10 # 拙畫美術教育
倫勃朗的肖像畫風格人物安排具有戲劇性,深深打動人心,少年得志。一生留下600多幅油畫,300多幅蝕版畫和2000多幅素描,以及100多幅自畫像。被稱為17世紀荷蘭最偉大的畫家之一。
倫勃朗·梵·萊茵《戴安娜沐浴》
倫勃朗青年時期就已經宣告鵲起,可以說是少年得志。14歲進入萊頓大學;17歲去阿姆斯特丹向歷史畫家拉斯特曼學畫;1627年21歲時倫勃朗已經基本掌握油畫、素描和蝕刻畫的技巧並發展了自己的風格,回家鄉自己開畫室招徒作畫;1631年25歲時倫勃朗離開萊頓去阿姆斯特丹,30年代就成為阿姆斯特丹的主要肖像畫家。
倫勃朗·梵·萊茵《戴安娜沐浴》區域性1
倫勃朗作品題材廣泛,擅長肖像畫、風景畫、風俗畫、宗教畫、歷史畫等倫勃朗一生留下600多幅油畫,300多幅蝕版畫和2000多幅素描,以及100多幅自畫像。被稱為17世紀荷蘭最偉大的畫家之一。
倫勃朗·梵·萊茵《戴安娜沐浴》區域性2
-
11 # 道dao
倫勃朗是十七世紀荷蘭最偉大的畫家,也是歐洲最偉大的畫家之一。其在世界藝術史上的地位與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幾位巨匠不相上下。
可以說倫勃朗是個繪畫天才,十四歲進入萊頓大學,十七歲拜名師學畫,到二十一歲時已經基本掌握了油畫、素描和蝕刻畫的基本技法,並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十七世紀三十年代,年輕的倫勃朗已經是阿姆斯特丹有名的肖像畫家,同時,以宗教和神話為主題的作品也是供不應求。
回覆列表
據說,名字長的人,多半是個狠角色。如果這個結論成立,那麼,倫勃朗·哈門斯·凡·蘭,應該也該算是西方藝術史上最傑出的藝術家之一了吧!
倫勃朗(1606-1669),被譽為17世紀荷蘭美術史上最偉大的藝術家,他曾為歐洲現實主義藝術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我想,一位藝術家在蓋棺定論時,能斬獲這樣的榮譽,也當可以含笑九泉了吧!
與野獸派畫家馬蒂斯一樣,倫勃朗最初也是個“乖寶寶”,接受過良好的教育,原本是打算走“學術道路”的。不過,後來倫勃朗對藝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很快轉而去學習繪畫,並且最終將自己的一生都風險給了美術事業。
倫勃朗是著名的現實主義大師,在進行創作時,無論是宗教題材,還是神話故事,其筆下的人物看起來,都像是荷蘭民婦一般。這一點,從《沐浴的拔士巴》和《達娜厄》這兩幅油畫中表現地尤為明顯。
《沐浴的拔士巴》取材於《聖經》故事。據說,當時以色列王大衛在散步時,透過窗臺看到了一位正在沐浴的婦人。結果,這位花心的國王便展開了猛烈的追求。不過,這位少婦是自己部將烏里亞的妻子貝特莎伯。
大衛為了達到目的,便派遣烏里亞去前線作戰,並希望藉此機會與拔士巴親近。在《聖經》中,拔士巴是一位極其美豔的少婦。但是,倫勃朗筆下的拔士巴卻很平凡,不過是個普通的荷蘭婦女。
而取材於古希臘故事的《達娜厄》,原本也是為極度美豔的女子,並且贏得了宙斯的垂憐。不過,倫勃朗筆下的達娜厄,依然是一個普通的民婦,甚至比拔士巴還要普通。
《沐浴的拔士巴》與《達娜厄》這兩幅肖像畫,是最能代表倫勃朗藝術成就的作品,也是最能反映倫勃朗現實主義風格的傑作。不過,這位追求淳樸與真實的藝術家,在後半生過得卻並不如意。
倫勃朗是失意起源於《夜巡》,因為這幅畫,倫勃朗被捲入了一場官司,同時也開始了自己悲慘的後半生。《夜巡》創作於1942年,是倫勃朗為阿姆斯特丹射擊手連隊創作的群像。當時,這支射擊手連隊向倫勃朗提出了訂單,大家湊錢準備請倫勃朗為自己的連隊創作一幅肖像畫。
不過,由於連隊中每個人出的錢是一樣的,所以大家都想在油畫中佔據同樣的比重。而這一要求,本身又是與藝術創作相違背的。試想,幾十人擠在一起,如何能夠保持每個人佔據的空間都是相等的呢?
↑《夜巡》·區域性
倫勃朗也是位耿直之人。在創作時,倫勃朗根據自己對藝術的追求,畫出了一幅經典的夜巡圖。然而,射擊手連隊拿到油畫後,卻覺得這與自己的要求不符。
雙方爭執不休時,有錢有權有勢的阿姆斯特丹射擊手連隊,將倫勃朗告上了法庭。隨後,捲入官司的倫勃朗遭到了詆譭和迫害。而且,在這一年時,倫勃朗的愛妻也香消玉殞。此後,倫勃朗的生活不盡人意,內心也很孤獨,但一直在堅持著進行藝術創作。
倫勃朗青年成名,一直孜孜不倦地在現實主義道路上創作,而他對藝術的理解與技法,也越來越成熟。投身畫壇之後的倫勃朗,曾憑藉《杜普教授的解剖學課》而聲名鵲起。要知道,倫勃朗畫出這幅經典之作時,是在1632年,此時他才僅僅26歲。
↑《杜普教授的解剖學課》
這幅《杜普教授的解剖學課》,被譽為“用光的典範”,也被稱為“倫勃朗光”。倫勃朗的用光方式,也被現代攝影學所借鑑,常常在人物攝影中使用。
在慘遭詆譭之後,倫勃朗也從未放棄自己對藝術的追求。在第一任妻子去世後,倫勃朗曾另娶亨得裡治,並育有一子。曾從新開始了自己的生活。不過,他的第二任妻子和兒子,又都先他而去。這種精神上的打擊,也不斷地侵蝕著倫勃朗的內心。
↑《自畫像》
晚年的倫勃朗,內心是極其痛苦的。這一點從他的《自畫像》中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從青年時代的意氣風發,到晚年的滄桑與淒涼,這位大師曾為世人留下了500多幅油畫、300多幅版畫和1500多幅素描作品。這些作品,是對倫勃朗藝術成就最好的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