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遊夢居士
-
2 # 熟睡的土撥鼠
人們普遍對高力士不懷有好印象,由於力士脫靴等一系列典故的渲染,他在歷史上的形象就是奸佞猥瑣的小人。不過,除此以外有說不出他究竟壞在哪裡,只因他是個太監,而在中國歷史上,太監十之八九都是壞人。那麼歷史上的高力士是個怎樣的人?他是憑藉什麼縱橫唐庭數載的?
高力士(684年—762年),唐潘州人(今廣東省高州市城區),是馮盎的曾孫,馮盎被李淵封為越國公,掌管嶺南事務。10歲時,其家因株連罪被抄,高力士被閹為奴,後被嶺南招討使李千里送進宮當小太監,服侍武則天,後來協助李隆基上位有功,在開元初(714年),被封為右監門衛將軍,知內侍省事,成為唐玄宗最為寵信的宦官。
自此,力士權傾朝野,其家產富比王侯,一直到天寶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亂爆發,力士兵隨玄宗入蜀,至成都後,力士因有功受封齊國公。天寶十五年(756年)肅宗稱帝,後力士隨玄宗還京,加開府儀同三司,封賞五百戶。上元元年(760年),力士被誣流放巫州。
寶應元年(762年),唐代宗即位,力士遇赦還京,歸至朗州,知悉玄宗上皇駕崩,力士面朝北哀慟嘔血而卒。代宗復其原官職,並贈封揚州大都督,陪葬唐玄宗泰陵。太監一般都是放置在內宮,負責皇族的生活瑣事,唐太宗時就已有定製,“黃衣廩食,守門傳命而已”,“黃衣廩食”是指有職位的太監,也就是人們所說的宦官。
作為皇帝的貼身內侍,高力士的本職工作是很出色的,把玄宗的生活起居照顧得無微不至,深得玄宗寵幸,玄宗專門在自己的寢殿旁的帷幕後置一小床,讓高力士睡在那裡,以便隨時差遣,並感慨地說:“力士當上,我寢乃安”。在工作上,高力士無疑是個優秀的太監。
高力士非常聰明,先不說別的,單觀他能服侍皇帝這麼長時間,就知道他很會審時度勢,靈活應變。俗話說:陪君如陪虎。在皇帝身邊的人被貶被謫甚至殺頭都是常事,當時著名的大臣姚崇、宋Z、張說、蘇F等都因得罪過玄宗而被貶謫。只有高力士穩如泰山,從未被貶過。
他的聰明不但表現在工作上,還表現在能揣摩皇帝的心思,並且還具有敏銳的洞察力和很強的判斷力。在廢掉太子李瑛之後,在繼立誰為太子這問題上,唐玄宗猶豫不決,當時玄宗的寵妃武惠妃力薦自己的兒子壽王李瑁,宰相李林甫等人也主張立李瑁,而玄宗想立年長的李亨,即後來的肅宗,一時拿不定主意,悶悶不樂,連飯都不想吃了。
力士一看就知道怎麼回事,故意在旁邊說:“大家都不吃飯,是不是飯菜做得不好吃呢?”玄宗說:“你是我的老臣了,應該猜到我在想什麼?”力士說:“是立太子之事吧?依照歷代規矩,推長而立,誰還敢爭?”高力士這番話打消了玄宗的疑慮,他下定決心,將李亨立為了太子。
還有一次,玄宗在五鳳樓宴請臣民,許多群眾都擠過來看熱鬧,亂成一團,導致樂隊無法奏樂,侍衛揮棍驅逐都沒有用,玄宗就很不高興。高力士就建議說:“河南丞嚴安之執法嚴厲,民眾很敬畏他,請他來維持現場秩序肯定沒問題。”玄宗就同意了,嚴安之一到,就用以手板繞場畫線為界,說:“犯此者死!”
於是在宴會的三日內,人們指著畫線相互提醒,沒有人敢越過這條界線。從這個故事可以看出高力士是比較善於觀察人的,非常瞭解官員們的能力作風。對於楊國忠、李林甫、安祿山等人的本質,在這些人發跡之前他就看得比較透徹的。天寶中期,邊將爭著邀功,誇大戰績。
玄宗得意地說:“唉,我年紀大了,朝廷細務交由宰相處理;守衛邊疆交付將領們處理,我都不用操什麼心了!”高力士冷靜地答道:“我聽說我們的軍隊在雲南打了幾次敗仗。北方的兵卒兇悍強大。對於這些邊事,陛下有什麼良策可以制服他們嗎?我真怕生出禍端無法阻止。”高力士在暗示安祿山有反叛的可能。
玄宗聽了有點不高興,說:“你別說了,我會認真地考慮這個問題的。”此時的唐玄宗昏聵,聲色犬馬,根本聽不進高力士的忠告。無德無才的楊國忠是靠著楊貴妃的關係登上了宰相之位,經常做些欺上瞞下之事。天寶十三年(754年)秋,大雨成災,玄宗憂雨傷稼,就詢問災情如何。
楊國忠故伎重演,找到一穗飽滿的稻穀欺騙唐玄宗說:“雨雖多,不害稼也”。宰相都不說真話,天下也就無人敢站出來說真話。玄宗退朝回宮後,見左右無人,便問高力士:“淫雨不停,還是你來告訴我真實情況吧。”高力士說道:“自從陛下把朝政大權交給楊宰相後,賞罰無章,陰陽失調,我又能說什麼呢!”
玄宗聽後默然無語。可以看出,高力士對楊國忠的為人是很清楚的,只是因為楊貴妃的緣故,沒有說出來罷了。高力士亦不贊同讓“口蜜腹劍”的李林甫任宰相。有一次玄宗在大同殿齋戒,問高力士:“今海內無事,國庫充足,天下太平,我想將政事委託給李林甫處理,你看如何?”高力士回答道:“如今國庫雖然充足,我仍擔心儲蓄不足。
如果繼續向百姓徵派,又會使百姓的私人蓄藏告罄,如此百姓就會捨本逐末。再說天下權柄,怎麼能輕易委託他人呢?如果李林甫威風震主,一旦有變,誰還敢阻止呢?”玄宗聽後非常不高興,高力士見玄宗生氣,連忙頓首稱罪:“我一時糊塗,說錯了話,罪該萬死。”
玄宗見狀,才沒有發作,高力士才避免了一場大禍。這也是高力士在唐玄宗身邊最驚險的一次事,在經歷這件事後,高力士更加謹慎了,沉默寡言,很多事情只是看在眼裡,藏在心裡,他知道,此時的玄宗已經不是開元前期那個玄宗,說出來反而隨時會召來殺身之禍。
給他帶上汙點的也許正式力士脫靴這個典故。李白戲弄高力士的故事也確有其事。根據《新唐書·李白列傳》記載:李白在侍奉玄宗的時候喝多了,趁著醉意,讓高力士為自己脫靴子,因此得罪了高力士。高力士記恨在心,便在楊貴妃面前挑撥,說李白的詩“一枝紅豔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中所用的典故,是在諷刺楊貴妃,因此李白一直難以得到重用。
不過,就實際情形分析,李白並沒做好參與政事的準備。最起碼,一個政治家如何能夠整日喝酒?而且後來李白也是自己請求歸隱。然李白雖是浪漫之人,但也有政治抱負,絕非只圖做個御用填詞的作家。而對於玄宗來說,李白最好的位子就是為他填詞。
李白在感到絕望的情況下,以此來獲得解脫。高力士也許很嫉恨李白,但李白的政治前途卻未必是因為前者而斷送,李白自己應擔負最大的責任。由此看來,他不是奸臣,也非逆黨。其次,他的為人也並不如有關李白的典故中說的那樣猥瑣可厭。第三,其人忠心事主,並非肚裡沒有墨水的諂媚逢迎的奴才。
史料記載的對高力士的評價有一條是:恭而不勞、親而不黷、諫而不忤、久而不厭、美暢於中、聲聞於外。這是中肯的。科學地評估了他的功與過,肯定其匡世濟時的歷史貢獻,自然也就肯定了他的一些仍可以為今人借鑑的精神力量。高力士終生恪守大義,終於職守;智勇而謹慎,大度而小心。
輔佐過三朝皇帝,以刑餘之身,數十年亓亓戮力,參與處置國家安危和四海禍福大事。揹著奸臣、走狗的罵名苦苦賣命幹了一輩子“吃力不討好的事”,晚年卻光景淒涼。聽其忠主絕食的氣節,觀其墓室的簡陋與倉促,其才能、境遇實實讓人動容。
-
3 # 一點筆墨123
唐代大宦官高力士在後人的印象中一向不怎麼好,其實,在歷朝歷代的大宦官中,高力士儘管也權傾朝野,參加政事,可是他並沒有幹什麼病國殃民的壞事。相反,他對唐代形成“開元盛世”的局面卻做出了很大的奉獻。
高力士的聰明才智首要體現在他的審時度勢上。他在宮中親眼目睹了各種險峻和嚴酷,逐步形成了一套自個的處世絕學。在“神龍革新”中,他看中了年輕氣盛、精明強幹的李隆基,而李隆基那時候只不過是個潞州(今山西長治)別駕,這不能不說高力士是有遠見高見的。由於那時他完全可以結交朝中的高官達貴,可是他沒有,他看的並不是眼前的利益,而垂青的是久遠的計劃。
高力士終身最亮光的當地,就在於在複雜的政治鬥爭中為唐玄宗屢獻奇謀,並設法保護了一些有功大臣,然後堅持了當時政局的安穩。開元十四年(726年)春,宰相張說被李林甫等人彈劾而坐牢。玄宗令高力士到獄中複查,預備依律定罪。高力士複查後,對玄宗說:“張說在獄中不修邊幅,用瓦器當餐具,正慘痛地等待判罪呢。”玄宗聽了,憐憫之心情不自禁。高力士見玄宗心有所動,趕忙說:“張說對大唐有功,雖有差錯,不該定罪太深。”玄宗遵從了高力士的意見,對張說做了從輕處罰。不久,玄宗又以尚書右丞相致仕張說兼集賢殿學士,這不能不說是高力士的勞績。
開元二十六年(738年),唐玄宗54歲了,面臨著立太子的疑難。究竟是立壽王李瑁,還是立忠王李瑪?玄宗一向優柔寡斷。高力士私下獻計說:“推長而立,誰還敢爭立太子?”玄宗恍然大悟,決然立了李瑪為太子。李瑪後來更名為李紹,天寶三年(744年)又改名為李亨,這即是後來的唐肅宗。
高力士在前史舞臺上最精彩的一齣戲是他一手促成了楊玉環和唐玄宗的曠世姻緣。關於這件事的對錯,前史已經作了極好的答覆。由於是他成果了楊貴妃,也是他在馬嵬坡縊死了楊貴妃,真是“成也力士,敗也力士”。
當然,高力士在發跡後,在朝中作威作福,過著腐朽沒落的日子,這大約即是他為後人留下“奸臣”、“壞蛋”名聲的直接原因吧。
-
4 # 阿純小可人
高力士年紀與唐玄宗李隆基相仿,在李隆基就藩期間,盡心侍奉,很快成為李隆基身邊的紅人。隨後,高力士又在李隆基剷除韋皇后、太平公主的過程中,表現突出,更受寵信。李隆基很器重宦官,即位後就提拔了一大批寵信的太監,其中便有高力士。高力士被破格提拔為銀青光祿大夫,這可是朝廷從三品的正經文官職位,雖然沒有實權,但地位很高;高力士還兼任右監門衛將軍,協同掌管皇宮各大宮門的禁衛;同時他還執掌內侍省,管理宮廷內部事務。也就是說,高力士在文官、兵權、宮禁這三方面,都要身份有身份,要權力有權力,其地位可見一斑。
因唐玄宗的信任,高力士逐漸參與機要,全國各地的奏摺必先由他過目,其中一些小事全憑他自行裁決,他篩選過後才呈送給唐玄宗。高力士就像一個大管家似的,宮內朝外的大事小情,都離不開他,以至於他基本上就住在皇宮,幾乎不回宮外的自己家。唐玄宗常常為自己的偷懶而感慨:“多虧了力士替我應承,我才能安安穩穩地休息。”
唐玄宗在為前期,對朝政把控的還算嚴,再加上張九齡、姚崇、宋璟、張說等幾位宰相很有才幹,高力士倒也掀不起大浪。可是唐玄宗後期自我膨脹,沉迷美色,不理朝政,高力士作為他的忠僕和身邊第一紅人,當然也要跟著作妖了。唐玄宗要美人,他便當起掮客,廣搜天下美女,取悅玄宗。楊貴妃與唐玄宗的曠世不倫之戀,他扮演重要角色,而傳說中的梅妃入宮,亦是他的手筆。
除了後宮,高力士的手還伸到前朝,因他十分受唐玄宗寵信,很多人便巴結攀附他,以求他在玄宗面前多多美言。高力士不辨賢愚忠奸,來者不拒,宇文融、李林甫、楊國忠、安祿山、安思順、高仙芝等人,都因他的舉薦步步高昇,位至將相。因高力士而得到其他官職的人,不知凡幾。其中李林甫、楊國忠、安祿山是什麼貨色,此處不多贅言。至於高力士舉薦的其他人,很多都是玩弄權術,相互傾軋的高手,高力士雖然自己在處理政事上沒有多大過失,但唐玄宗後期朝綱敗壞,跟他的引薦脫不了關係。
唐玄宗信任他,寵妃們倚仗他,朝廷大臣很多與他有牽扯,高力士可謂權傾朝野,即便是當朝太子見了他,也得恭恭敬敬叫一聲“二兄”;其他皇子、公主們,為了表達對高力士的親切孺慕之情,稱他為“阿翁”,即對父輩的尊稱;駙馬們見了高力士,乾脆直接裝孫子,各個喊他“爺”。
不過,高力士雖然位高權重,但很懂進退,與他親近的人犯了事,他一概不救,只一門心思看唐玄宗臉色行事,因此地位能夠長盛不衰。再加上安史之亂時和新帝即位後,高力士對唐玄宗一直忠心不二,甚至因聽到玄宗的死訊而吐血身亡,他生前那些耀武揚威的事,不僅不被人們提及,反倒得了個“千古賢宦第一人”的名頭。
-
5 # 歷史小昆蟲
高力士(684年—762年),本名馮元一,祖籍潘州(今廣東省高州市)。唐朝著名宦官,據說詩仙李白曾讓他脫靴,而後他報復李白,所以大家對他的印象不太好。
不可否認,高力士確實是唐玄宗最信賴的太監,是宦官們的領袖,可以說在所有的內外臣子中,高力士地位是非常高的,也可以說這也是他的巔峰時期。唐朝,有宦官專政的史實,而歷史學家公認的宦官的崛起是在開元年間就是玄宗時期,貌似能和高力士扯了點關係。
高力士平定韋后之亂有功,晉封為太子太保,李隆基便表奏力士進入太子內坊局,每日侍奉左右,被提拔為朝散大夫、內給事。李隆基即位後,高力士參與誅殺蕭至忠、岑羲等人有功,破格授官銀青光祿大夫,任內侍省同正員。開元初年,兼任右監門衛將軍,執掌內侍省事務。
高力士在唐玄宗時期可以說是權傾朝野,最後李隆基駕崩後,高力士痛哭吐血而死。
-
6 # 貓叔說歷史
一直以來,提起高力士,很多人都嗤之以鼻,說他是個無惡不作的大太監,但是,您要是問他高力士到底都做過什麼壞事,大部分人又都支支吾吾,說不出個一二三來。事實上,史書對高力士有誤解,他之所以被描繪成大反派,是因為他被身邊豬一樣的隊友坑害了而已,很多事情他並未參與。總體上,高力士並不是一個鑽營弄權的小人,他對李隆基還是非常忠心的,只是他行事有些謹慎過度罷了,這跟他的經歷大有關係。
高力士出身於名門,本來衣食無憂,誰知為酷吏所害高力士原本不需要當太監,過這種不男不女的生活。以他的才華,完全可能透過科舉考試謀得一官半職,做正兒八經的朝廷命官。可是,他的命太苦了。
高力士本來不姓高,也不叫“力士”,而是姓馮,叫做元一,是標準的富二代,他家在嶺南一帶是有頭有臉的世家大戶。馮元一的祖上是高涼太守馮寶,馮寶的妻子就是南北朝時期赫赫有名的少數民族領袖冼夫人。這位冼夫人可是一位狠角色,別看是個女人,打起仗來絕不含糊,在嶺南一帶威望非常高,後來,她帶領著嶺南的土著民族投降了南朝的政權,就連後來的隋文帝都對她敬仰三分,可以說,這老太太對嶺南的開發做出很大的貢獻。周總理曾經說過,冼夫人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巾幗英雄,可見,評價之高。馮元一,也就是高力士,就是這位厲害角色的後代。
馮元一的父親叫做馮俊衡,在武則天時代,任潘州刺史,也算是封疆大吏了。如果不出意外,以馮元一的才華,加上他的家族背景影響,馮元一走入仕途應該沒什麼阻礙。可是,天有不測風雲,公元693年,馮元一家裡發生了驚天變故,怎麼回事兒呢?那位令人聞風喪膽的酷吏萬國俊來嶺南了,他此行只有一個目的:誅殺流放嶺南的犯人。想殺人,得找個理由不是,要不然案卷沒辦法做啊,這個難不倒萬國俊,只需要找一個大帽子就行了,只需要在倆字上做功課:謀反。這麼一來,誰還能躲得過萬國俊的清算?他想抓誰就抓誰。為了把自己的功勞做大,酷吏們往往都會把動靜搞得越大越好,很不幸,馮俊衡被萬國俊盯上了。
經過一番折騰,馮俊衡被處斬,家財悉數充公,馮元一和他的姐姐馮媛被沒收為奴。就這樣,一個世代官宦人家,頓時變得支離破碎。更加要命的是,沒過多久,馮元一居然被人穿小鞋,把男人的標誌性器官也給切了,變成了一個不折不扣的閹人,即使如此,你一個奴婢,找誰說理去。五年之後,馮元一和他的姐姐馮媛被作為禮物送到了武則天的宮中,從此,馮元一就改名叫做“力士”,連姓也不叫了。聰明伶俐的力士很快在宮裡嶄露頭角,深得武則天的喜愛。他的姐姐馮媛也因為才華出眾得到了武則天的賞識,人家畢竟是大戶人家,從小接受的是良好教育。就這樣,苦命的姐弟倆算是在宮裡面暫時穩住了腳跟。
後來,在武則天的批准下,馮媛出家為尼,遁入空門,再也不問世事。但是,力士卻在此時栽了個大跟頭,他因為一個小事被武則天責罰,一頓暴打之後,被驅逐出宮。一個被閹割過的人,出去他能幹什麼呢?前途一片渺茫。這時候,他的貴人出現了,誰呢?宦官高延福。這是個心腸比較好的宦官,他見力士非常可憐,就把他收在自己門下,當了義子,所以,從此,力士就改名為“高力士”,正是因為他的義父姓高。
高延福這個人原來就出自於武三思的府上,有了這層關係,高力士便經常混跡於武三思的身邊,他聰明伶俐、八面玲瓏,很快就與武府上下打得火熱。大家想一想,武三思是誰啊,他可是武則天的親侄子,相當一段時間裡,非常受器重和信任。不久,在武三思的力薦之下,高力士再次回到了武則天的身邊。有了上一次的吃虧經歷,高力士變得謹小慎微,而且非常機靈,很快就再次得到武則天的信任。
唐中宗時期,高力士與臨淄郡王李隆基有過幾次接觸,李隆基對這位機靈的大個子太監印象非常深刻。後來,李隆基發動了唐隆政變,不久便登上了太子之位,他開始把高力士留在自己的身邊。一般的宦官出身寒微、不學無術,而高力士卻受過良好的家庭教育,有膽有識,李隆基與太平公主鬥法的時候,到處都有高力士的影子,可見他的能耐有多大。有了這些不同尋常的閱歷,他贏得了李隆基一生的信任。
由於擁立有功,加上高力士有文化,很多事情也頗有見地,逐漸成了李隆基身邊不可或缺的人物宰相之事尚且過問於高力士
隨著時間的推移,李隆基對高力士的信任程度越來越深,大小事務都喜歡聽一聽這位宦官的意見。比如,李林甫和張九齡鬥法期間,為了制衡張九齡,李林甫上書請求提拔牛仙客為宰相,這位牛仙客是那種唯唯諾諾,唯李林甫馬首是瞻的貨色,這個建議遭到了張九齡的激烈抵制。猶豫不決的李隆基決定聽一聽高力士的建議,可見,高力士的地位有多高,就連任命宰相這類大事,皇帝也會聽一聽他的意見。雖然李隆基最終沒有聽從高力士的建議,而是罷免了張九齡,但後來安史之亂時,逃往四川期間,李隆基曾經表現出悔意,對高力士更加信任。
太子立廢,事關國家命運,高力士的意見也舉足輕重
太子瑛被廢黜之後,太子之位空缺。這麼一個大蛋糕,自然引起了很多人的爭搶。此時,武惠妃得寵,於是,李林甫等人就力主擁立武惠妃的兒子壽王為太子。這事兒,李隆基還是猶豫不決,畢竟壽王不是嫡子,也不是長子,如果將其立為太子,肯定會引起朝局動盪。於是,李隆基再次聽取了高力士的意見。高力士是這麼說的:“推長而立,孰敢爭?”就這一句話,分量重到什麼程度?李隆基最終立李亨為太子。從後來的表現推斷,李隆基並不喜歡李亨,但還是把他立為太子,這裡面肯定有高力士因素。
代帝理政,具有很大的決定權
到了唐玄宗晚年,由於精力不濟,李隆基甚至常常委託高力士處理政務,小事兒高力士即可做主,大事兒才上報。而且,李隆基還曾經說過:“力士當上,我寢則穩”。就這樣,大小事情,幾乎都是高力士過問,幾乎沒有任何防範之心,可見,李隆基對高力士信任到什麼程度。
玄宗晚年淒涼,高力士成了他的重要夥伴
眾所周知,由於安史之亂,唐玄宗逃到了四川,而太子李亨在靈武私自即位。最終,安史之亂被鎮壓,幾乎都是由李亨一手操辦的。之後,李隆基就如坐針氈了,表面上看他還是太上皇,事實上就是個被軟禁的囚徒而已。這段時間,高力士與李隆基實際上是夥伴關係,二人無話不談,共同打發無聊時光。
後來,高力士被李亨流放。不久,李亨大赦,高力士也就準備返回京城。誰知,走到半路,聽說玄宗駕崩。高力士“北望號慟,嘔血而卒。”病死在半途,可以說,他與玄宗不僅僅是主僕關係,還是朋友關係。
好了,水平有限,但求拋磚引玉。不妥之處,還請給為朋友多多海涵,噴子請繞行。
-
7 # 花貓劉雨昊
唐玄宗時期,高力士的地位相當相當的高,高力士和唐玄宗年齡差不多,在李隆基剷除為太后和太平公主的過程中表現突出,隨後被李隆基破格提拔為三品文職。同時還掌握著皇宮各個大門的警衛,還有宮廷的內部事務,
因為唐玄宗非常信任他她,慢慢的就開始參與政治就連全國各地的奏摺都由他先過目因為權力的慢慢變大,所以開始有很多人巴結他,求他在皇帝面前多說好話可是高力士畢竟是宦官,對看人方面有所欠缺所以推薦了很多像安祿山,李林甫這些人。當時的高力士可以說是權傾朝野,不僅僅是大臣們對他畢恭畢敬,就連皇子公主們對他也得恭恭敬敬。
不僅僅是插手政治,而且還插手後宮,因為唐玄宗長期沉於美色不理朝政,所以高力士也為唐玄宗選盡天下美人,廣搜天下美女,就連楊貴妃和唐玄宗,他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還有傳說中的梅妃入宮也跟他有著很大的關係。
雖然高力士權傾朝野,但是他對皇帝極其忠誠,對皇帝不離不棄而且並沒有做太多的壞事,也陪著李隆基度過了安史之亂,被稱為千古宦官第一人
-
8 # 丫丫說史
高力士,本名馮元一,素來被人稱為“千古賢宦第一人”。其自幼年時入宮,由當時宮廷太監高延福收為養子,並且被高延福改名為高力士。在唐玄宗管治期間,其地位達到當時權利的巔峰,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並且因為幫助唐玄宗平定韋皇后和太平公主之亂,所以深得唐玄宗李隆基的寵信。
下面來說一說,高力士在唐玄宗時期地位究竟有多高?
高力士的權利官位在唐玄宗李隆基還是太子的時候,高力士就陪伴在其身邊,由於他們年紀相仿,年輕的高力士樣貌俊美,懂得討李隆基歡心,而李隆基又尤其喜歡宦官,所以在李隆基還是太子時期,高力士就很得寵,後面李隆基繼位,高力士有獻計幫助李隆基除去韋皇后與太平公主,於是破格提拔高力士為銀青光祿大夫,這個官是唐朝的從三品文官職位,雖然沒有實權,但是在群觀眾的地位很高;同時,高力士還兼任右監門衛將軍,協同掌管皇宮內各大宮門的禁衛;而且還執掌內侍省,負責統籌管理宮廷內部事務。
這就是說,這時的高力士在文官、兵權、宮禁這三方面,都是要身份有身份,要權力有權力,說是位極人臣也不為過。
統籌朝政因為深得唐玄宗的賞識與信任,而唐玄宗此時又有楊玉環在身邊,所以朝政大權就逐漸落在了高力士手上,李隆基常常為自己的偷懶而感慨,心中充滿了對高力士的感謝之意:“多虧了力士愛卿替我應承國事,我才能安安穩穩地休息。”那麼究竟高力士是如何讓唐玄宗好好休息的呢?自從高力士把持朝政以後,全國各地的奏摺必先由他過目批閱,其中的小事,則全有他來處理決定,其中的國家大事由他篩選過後才呈送給唐玄宗,而唐玄宗也只是過目一看,繼而有轉交給高力士處理。因此高力士就像一個大管家一樣,皇宮內外,朝廷社稷,軍事國事,全部由他處理,以至於後面高力士基本上就住在皇宮,幾乎不回宮外的自己家。
皇太子也得跟他稱兄道弟高力士權傾朝野,皇帝唐玄宗信任他,後宮的各個嬪妃倚仗他,甚至朝廷中的絕大多數大臣也都跟他有勾結,,當朝太子見了高力士,得恭恭敬敬的喊一聲“二兄”,而其他皇子、公主們,為了能凸顯自己對高力士的親切孺慕之情,則稱呼他他為“阿翁”,在古代這是對父輩的尊稱;而皇族的高高在上的駙馬們見了高力士,乾脆直接裝孫子,各個都喊他“爺”。
縱觀高力士一生,有大權在握,也有遠離廟堂之遠的時候,雖然其處事有些許歷史的侷限性,但是他也為唐王朝的中興寫下了濃重的一筆。對比唐王朝其他官員嬪妃各皇子們的爾虞我詐、親情泯滅的殘酷鬥爭,他對唐玄宗致死不渝的忠誠,無疑是閃爍著人性光輝的一個亮點。
回覆列表
唐代大宦官高力士在後人的印象中一向不怎麼好,其實,在歷朝歷代的大宦官中,高力士儘管也權傾朝野,參加政事,可是他並沒有幹什麼病國殃民的壞事。相反,他對唐代形成“開元盛世”的局面卻做出了很大的奉獻。
高力士的聰明才智首要體現在他的審時度勢上。他在宮中親眼目睹了各種險峻和嚴酷,逐步形成了一套自個的處世絕學。在“神龍革新”中,他看中了年輕氣盛、精明強幹的李隆基,而李隆基那時候只不過是個潞州(今山西長治)別駕,這不能不說高力士是有遠見高見的。由於那時他完全可以結交朝中的高官達貴,可是他沒有,他看的並不是眼前的利益,而垂青的是久遠的計劃。
高力士終身最亮光的當地,就在於在複雜的政治鬥爭中為唐玄宗屢獻奇謀,並設法保護了一些有功大臣,然後堅持了當時政局的安穩。開元十四年(726年)春,宰相張說被李林甫等人彈劾而坐牢。玄宗令高力士到獄中複查,預備依律定罪。高力士複查後,對玄宗說:“張說在獄中不修邊幅,用瓦器當餐具,正慘痛地等待判罪呢。”玄宗聽了,憐憫之心情不自禁。高力士見玄宗心有所動,趕忙說:“張說對大唐有功,雖有差錯,不該定罪太深。”玄宗遵從了高力士的意見,對張說做了從輕處罰。不久,玄宗又以尚書右丞相致仕張說兼集賢殿學士,這不能不說是高力士的勞績。
開元二十六年(738年),唐玄宗54歲了,面臨著立太子的疑難。究竟是立壽王李瑁,還是立忠王李瑪?玄宗一向優柔寡斷。高力士私下獻計說:“推長而立,誰還敢爭立太子?”玄宗恍然大悟,決然立了李瑪為太子。李瑪後來更名為李紹,天寶三年(744年)又改名為李亨,這即是後來的唐肅宗。
高力士在前史舞臺上最精彩的一齣戲是他一手促成了楊玉環和唐玄宗的曠世姻緣。關於這件事的對錯,前史已經作了極好的答覆。由於是他成果了楊貴妃,也是他在馬嵬坡縊死了楊貴妃,真是“成也力士,敗也力士”。
當然,高力士在發跡後,在朝中作威作福,過著腐朽沒落的日子,這大約即是他為後人留下“奸臣”、“壞蛋”名聲的直接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