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雍正王朝中太子指使老十三胤祥殺掉庶母鄭春華想達到什麼目的?為什麼要殺鄭春華呢?
11
回覆列表
  • 1 # 史味人生

    鄭春華活著對太子胤礽繼位始終是一個把柄,但是太子這樣做還有一個更重要的目的——栽贓嫁禍老十三,拉俠王下水。

    太子與皇上老婆有染,鄭春華是唯一的把柄,太子復位想要繼位要除掉她是很顯然的,儘管康熙只是將鄭春華腹中胎兒墮掉而沒有殺她。

    但是區區鄭春華,太子想殺她不是太簡單了麼,為何要找掌管刑部的老十三?

    都是因為一個人——任伯安。

    刑部冤獄,任季安被處死,劉八女被關在獄中,任伯安被免職,但是任伯安在掌管吏部的時候,偷偷記錄了一份《百官行述》,抓住了幾百個官員的小辮子,可以說“誰得到《百官行述》,誰就能要挾百官,扶持自己繼位”。

    刑部冤案一事,老八出賣了任伯安,任伯安轉投太子卻提了兩個條件:

    1、將劉八女從獄中救出;

    2、官復原職;

    官復原職太子就可做主;但劉八女是康熙欽點的要犯,除了正在掌管刑部的老十三,沒有人能夠做主將其放出來。

    而老十三是俠王,怎麼會做這樣的事,於是太子就利用“鄭春華”栽贓嫁禍老十三。

    結果是老十三聽了鄭春華的心裡話之後,惺惺相惜,不惜一切代價救下了她,而又因為其包衣奴才文保生被迫答應了“放任伯安”一事,這都是其“俠王風範”所致必然結果。

    可惜,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老四、老十三、鄔思道玩的這一出,讓太子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百官行述》最終被銷燬,太子還因此事被永遠圈禁,二度被廢。

    最終,康熙用“剿滅江夏鎮+暗殺鄭春華”為由圈禁老十三10年,其實另有深意,另當別論了,但是暗殺鄭春華一事卻是太子抓的“老十三的把柄,藉此要挾於他”。

  • 2 # 讀歷見聞

    不得不佩服二月河的想象力,把宮闈亂事和黨爭奪嫡攪在一塊寫,非常精彩。鄭春華是康熙的妃子,可能因為不受康熙寵愛,竟然和太子胤礽攪和到床上,還連孩子都懷上了。這事經康熙秘密處理後,本來跟老十三胤祥沒啥關係。但太子胤礽因為很快又惹上了另一個麻煩,於是不得不做個局拉這位俠肝義膽的十三弟下水。

    事情因一個名叫任伯安的人而起,此人非常善於做狗仔隊工作,並寫成一本名為《百官行述》的書,專門記朝廷官員的隱私把柄,把官員們當提款機,賺了很多錢。

    太子胤礽得知任伯安手上有這樣一本書後,便打起如意算盤。他想拿到這本書,操控朝廷百官,鞏固自己的太子地位。於是就和任伯安書信往來,商談買斷這本書的事宜。但是買賣還沒談成,任伯安就被關進了刑部大牢,而且還是欽犯。

    任伯安原本是九爺的門人,他如果為求自保,把和太子做交易的事情抖摟出來,那麼胤礽不僅得不到《百官行述》,還將栽一個大跟頭,甚至再次丟掉太子之位。

    於是,胤礽便攛掇分管刑部的老十三胤祥去殺鄭春華,想把他扯進這個深宮醜聞加黨爭的渾水裡。胤祥雖然推脫不過,但他並沒有殺鄭春華,而是透過假死藥把她帶出浣衣局保護起來。

    但鄭春華死沒死已經不重要,胤祥既然插了手,那就算趟進來了。

    這樣一來,鄭春華從宮內消失,等於懸在胤礽頭上的一個定時炸彈被拆除了。更重要的是,胤礽可以一手攥著胤祥摻和此事的把柄,一手許諾將來(也就是當上皇帝之後)以親王的爵位作為回報,要求胤祥利用職務之便將任伯安放出來交給他。

  • 3 # 一點點歷史

    《雍正王朝》這部劇充滿了冷冰冰的鬥爭,權謀,以及為皇位不擇手段的各種爭鬥,為了皇位親兄弟反目,父親殺兒子,很多大臣都成了政治鬥爭的犧牲品,而鄭春華只是其中一個可憐人。

    鄭春華本是康熙的妃子,因為和太子有染,在太子第一次被廢后,鄭春華被罰為奴。

    太子復位後表面上看鄭春華是他的把柄,必須除掉,這種做法無可厚非,但是為什麼非讓老十三去辦,這件事就頗有些深意了。

    太子找老十三去殺鄭春華有一箭雙鵰之意。

    1、當然是除掉鄭春華以絕後患,這是最表面的意思。

    2、利用鄭春華將十三爺拉下水,從而搞到“百官行述”,掌控百官才是太子最終的目的。

    微末小吏任伯安利用工作之便,將很多官員的過失記錄在冊,名為“百官行述”,目的在於要挾其中官員為自己所用。

    在爭奪皇位的過程中,誰要能擁有“百官行述”就能挾制百官,對於爭奪皇位非常有利,太子處心積慮想要搞到“百官行述”。

    任伯安交出“百官行述”有兩個要求,一是,釋放劉八女,二是要求官復原職。

    這兩個要求最難辦的是釋放劉八女,因為劉八女是皇上欽點的重犯,而掌管刑部的又是號稱“俠王”的老十三,所以太子想透過請求老十三除掉鄭振華,將他拉下水,然後逼迫其釋放劉八女,交換“百官行述”。

    沒想到太子機關算盡還是被識破,鄭春華沒被殺,反而被救出,成了太子的隱患,而“百官行述”也被四爺燒燬,太子精心策劃最終竹籃打水一場空。

  • 4 # 翻滾吧腦洞君

    有了第一次的廢太子經歷,胤礽深知廢立就是老爺子一句話的事,為免落人口實,重蹈覆轍,他要把對自己一切不利的隱患扼殺!雖然康熙已經知道太子和鄭春華的醜事,但卻選擇了隱秘處理,從表面上看道理很簡單“家醜不可外揚”,何況是在皇家。

    但為何康熙僅僅處死了鄭春華的父母,卻留下了當事人鄭春華的性命呢?難道他不知道,復立太子後,留著鄭春華,豈不是擺明了授人一把柄,徒增麻煩?

    在我看來康熙是故意如此,留著鄭春華這顆定時炸彈,用來鞭策太子,讓他記住教訓,改過自新,否則會有很多人爭著去引爆她。

    PS:這和後面康熙收到太子寫給任伯安的信,然後又原封不動的寄給太子,是一樣的道理。劇本中是這樣寫的:可見直到此時康熙仍然希望太子有悔過的行為,只要他不幹蠢事,是不會動他的太子之位的。不得不說康熙對這二兒子實在是偏愛,也做到了用心良苦。

    可事與願違,胤礽做了三十多年的太子,眼裡只有大位和權利,沒有父子之情,更不懂父親的用心。為了深紮在儲君之位,胤礽復立後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殺了鄭春華,他明白自己的這件醜事,萬一有一天被告發,大白於天下,到時候即使皇帝無心廢他,也保不住他,因為這是冒天下之大不韙的亂倫事件,必為天下人民所不容。

    所以八爺黨虎視眈眈,就等著機會將此事暴露於光天化日之下,置其於死地。

    為了制約八爺黨,他必須從任伯安那裡得到“百官行述”,迫切的要滿足任伯安的要求:從刑部大牢放了劉八女。偏偏這刑部又是老十三在管著,以老十三正直俠義的性格斷不會這樣做。所以必須想個方法將老十三拉下水,只有這樣他才能唯自己的命是從。於是太子便想到借老十三的手除去鄭春華這樣一箭雙鵰的法子,既為自己消除了隱患,又能借鄭春華的死威脅老十三(授意老十三殺鄭春華,而後又拷問老十三的門人誰指使的,目的就是想將這殺人的罪名按在老十三頭上),讓他放出劉八女。

    這就是皇帝為何要留下鄭春華,而太子又為何要殺鄭春華的原因。

  • 5 # 若塵緣

    因為鄭春華一事,太子的太子位被廢掉了,太子二次被立後,鄭春華就成為太子的軟肋,鄭春華一天不死,太子的把柄就一天存在下去,嚴重影響著太子的個人形象。

    當時為奪嫡位,政治鬥爭嚴重,太子隨時都有可能被他人所攻擊,若太子不除鄭春華,必然要被他人所利用,成為制衡太子的殺手鐧之一。若太子直接出面幹掉鄭春華,一則是不忍,他對鄭春華還是有感情的;二則對自己不利,事情一旦敗露,必然為康熙所不齒,引起康熙的不滿。所以他要借十三阿哥之手,除去一個對自己政治前途有影響的存在。

  • 6 # 王朝說漢武

       關於這個問題,還是以說電視劇為主吧,首先雍正王朝裡面的太子胤礽有點窩囊,怎麼說呢,第一沒有腦子,主要表現在自己的人趁機也能狠踩一把,當老四賑災回來的時候,面對流言蜚語,他非但沒有幫老四一把,反倒是說了幾句不痛不癢的話,貌似老四做錯了什麼出格的事。第二,不會揣測聖意,翻看中國歷史,沒有幾個是做了太子以後順順當當的當了皇帝的,這個我看可以做一個謎團進行詳細深究,老二廢就廢在做了四十多年的兒子,又做了四十多年的太子應該對政務相當嫻熟,對人員的瞭解應該是不亞於康熙的,但是在雍正王朝這不劇裡面,絲毫沒有反映到老二有任何才華,反倒是與妃子偷情,賣官鬻爵,總而言之是幹盡了不忠不義的事,不忠於君父,整天胡作非為的他別說做了四十年太子,十年就做不了,即使康熙再溺愛他,也是不可能的;第三,毫無政治才能,第一次被廢黜之後,他非但沒有改過,反而更加變本加厲,讓人簡直是無語,痛定思痛才能有所突破,有所為,有所不為,老二可倒好,對於自己的政敵,在自己沒有絕對權力的時候就敢明目張膽的打壓,他可真是愚蠢的不行了;第四,自私自利,別人的生死給他一點關係沒有,這裡就要說雍正王朝裡面的悲劇性人物鄭春華了,在預感自己政治前途即將不保的時候,他竟然兵行險著,欲要殺死鄭春華從而把自己把柄給除掉,先不說自保也好,但看這一條,他已經不配人君,關鍵是他自己不動手,讓老十三動手,老十三在整部雍正劇裡面也算是個悲情人物,一輩子大起大落多少次,沒有一次是因為自己的事情,都是因為自己的兄弟,連臨終前想的都是如何解決兄弟之間的嫌隙,然而就是這樣一個俠王,最後都能對老二忍無可忍,足見太子的失敗,敗的不能再敗了,就是這樣一個人,他竟然能做的了四十餘年的太子,我只能說是上天對他的特別恩寵。

        在這裡太子命令老十三除掉鄭春華,第一太子習慣性的想當然的把老十三當成了自己計程車兵,在這裡我用的是士兵,縱觀全劇,我沒有從任何地方看出來太子是把老四和老十三當成自己的兄弟的,尤其是老十三,太子總是讓他做這事、做那兒事的,而老十三的性格呢,總是覺得忠於太子就是維護正統,就是忠於皇帝,再加上他年幼的時候太子對他有過恩惠,他就這樣一直報答太子,誰曾想太子的變本加厲最後讓老十三忍無可忍,轉而對太子開始失望甚至是絕望。

    也許從太子第一次被廢黜,老十三就對太子有過動搖,再加上後來太子的種種不合常理的行為,老十三開始對太子不滿,但是老十三並沒有表現的太過明顯,仍然聽從太子的差遣,在這裡,太子讓老十三殺害鄭春華,第一彰顯太子慘無人道,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為求自保,不管他人死活,此時太子也不管不問處死了鄭春華,老十三的下場,因為他僅僅只是把老十三當成了一個利用工具,當成了棋子來走,這也從側面突出了太子的無能、無得、無人性。

  • 7 # 日小堯茗居

    第151期總680期

    康熙年間的太子胤礽如同“蠢豬”一般,這是電視劇《雍正王朝》中的演繹,可是如果查一下清代歷史上的康熙年間的太子胤礽又是另一番景象,聰明伶俐、好學上進,康熙皇帝親自授課。

    可是有一個事實是任何人做不到的,那就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太子權利的不斷誇大,身邊必然會有“魚龍混雜”的人物在阿伊奉承,使太子胤礽野心膨脹。

    康熙四十七年以後的第一次太子胤礽被廢,雖然又被複位,但是太子胤礽在康熙皇帝這裡已經產生了信任危機,又面臨著其他阿哥們對太子位的虎視眈眈。

    【太子對百官行述的興趣】

    這些實際的事實不得不讓太子胤礽恐慌,為了增加實力,冒險走向了所謂的結黨營私之路,當他發現了江夏鎮的任伯安手裡的“百官行述”時候,認為是救命稻草機會來了,不擇手段想弄到手!

    以任伯安的小人狡詐手段是不會白白的把“百官行述”交給太子的,於是就產生了利益交換,太子胤礽幫助被免職的任伯安復位並放出因為用錢買命的弟弟任季安及小舅子劉八女二人最為“百官行述”的交換條件,然後任伯安賣身投靠太子。

    想拉住十三阿哥胤祥同意放了任季安、劉八女二位欽犯不太可能,只有把他拉下水,如何把老十三拉下水?太子想到了鄭春華!【太子要老十三殺了鄭春華】

    太子胤礽答應了,給任伯安官復原職太子胤礽可以做到,可是放了任伯安的弟弟任季安及他內弟劉八女二人,太子胤礽做不到,因為這個案子不但是直通康熙皇帝的親案,還得十三阿哥胤祥點頭同意,因為刑部歸老十三管。

    如果讓老十三胤祥把自己曾經通姦的庶母鄭春華弄死,這時老十三手裡有了短處,不怕他不為自己辦事,放了劉八女二人也不是難事。

    看來太子胤礽是雞鳴狗盜的都幹,他這是坑害老十三阿哥胤祥,因為八爺黨中的八阿哥胤禩也在盯著鄭春華的去處,一次要挾太子,這些恐怕太子矇在鼓裡。

    【老十三胤祥勸太子胤礽】

    十三阿哥胤祥不是不能辦,也不是辦不到,他是怕太子胤礽再次又翻了船,只有好言相勸,可是勸不聽他,十三阿哥胤祥只有採取另一個辦法把鄭春華保護起來,殺了鄭春華,老十三胤祥說不會幹的,此事老十三告訴了四哥。

    按照鄔思道的設想,太子胤礽再次被廢是遲早的事,正在鼓動四阿哥參與奪嫡“儲君”位置,聽了十三阿哥胤祥的講訴,鄔思道與四阿哥認為正好借題發揮,抄了江夏鎮這個賊窩,一個字“辦”!【老十三胤祥救了鄭春華】

    十三阿哥胤祥給太子胤礽把事辦了,但是不是殺了“鄭春華”,而是把鄭春華救了出去藏在雍親王府,十三阿哥胤祥也想留下後手,這可是天大的秘密。

    太子胤礽無非就是為了放掉劉八女二人,換取“百官行述”為目的,然後透過十三阿哥胤祥殺了曾經亂倫的後媽情人鄭春華,以絕後患,這是典型的借刀殺人。這齣戲由於鄭春華又導演出很多故事,包括年羹堯剿滅江夏鎮,四阿哥胤禛銷燬百官行述等等,都是因為太子胤礽讓十三阿哥胤祥殺了鄭春華引起的,最後太子第二次被廢。

  • 8 # 楊角風發作

    這個女子就是鄭春華,一個遊走於康熙帝和太子胤礽之間的女子。等到她付出了一切以後,復立以後的太子胤礽不僅不憐惜,還指使老十三胤祥去殺害她,那麼這背後又隱藏哪些鮮為人知的秘密呢?

    一、

    在《雍正王朝》這部電視劇中相當的醜化太子胤礽,其實真實的太子並沒有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

    胤礽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公開冊立的皇太子,他的生母是仁孝皇后,因為生他時難產去世。康熙帝非常悲痛,同時也對胤礽非常寵愛,在他一週歲的時候就冊立為太子。

    太子胤礽文武雙全,康熙帝親自教他治理國家的能力,並監國多年,成績不凡。

    康熙帝對太子不滿其實發生在康熙二十九年,那一年康熙帝御駕出征,但是中途生病。太子胤礽和三阿哥胤祉奉旨前往探望。但是太子胤礽在行宮裡看到康熙帝的病容,並沒有表現出憂愁的樣子。因此,康熙帝心中埋下了一個疙瘩,認為太子胤礽絕無忠愛君父之念。

    但這只是一個開頭,後來康熙帝開始封賞其餘皇子,受封的皇子開始參與國家政務,相當於削弱了太子胤礽的權力。各位皇子之間的爭鬥也由此開啟……

    到了康熙四十九年,開始有人舉報太子胤礽有很多不良表現,這些舉報有些其實是無中生有,但是康熙帝卻深信不疑。更重要的是,由於太子監國,有些本來屬於康熙帝的工作他也做了,本來是表現的機會,結果康熙帝認為他越位處事:

    “欲分朕威柄,以恣其行事也。”

    再到後來太子胤礽的十八弟生病,他沒有表現出關心的樣子,最終導致康熙帝日益不滿,並廢除了太子。

    二、

    所以,真實歷史中,太子胤礽被廢並不是因為他犯了多大的過錯,也不是因為他治理國家不行。主要還是因為康熙帝對太子胤礽的一些細節表現不滿,最終冷藏了太子。

    在《雍正王朝》中,這個太子胤礽就有點窩囊了,一點也不像是一個當了幾十年太子的人,更沒有任何的能力展現,唯一展現的,就一個字——蠢!

    老四胤禛南方賑災有功,本就是太子的人,可是太子卻趁機打壓一下自己的手下。這讓人很不解,太子的人做事本就該光明正大,他卻說老四做事不光明,弄得康熙帝接不上話,只得轉移話題說沙琪瑪好吃。

    太子胤礽跟康熙帝的妃子偷情,跟大臣們玩私下交易,還賣官鬻爵,面對康熙帝的問話,支支吾吾,半天蹦出一句“皇阿瑪英明睿斷,自有主張!”

    太子胤礽第二次復立以後,不韜光養晦,卻在自身不穩的情況下,就大肆打壓政敵,結果再次成為了眾矢之的,真是愚蠢的不行。更可氣的是,眾皇子跪送康熙帝第六次南巡遠去,車駕還沒走遠,這個太子胤礽就站起來,拍拍衣服走了,留下其餘跪在地上的皇子們議論紛紛。

    但是如果太子胤礽真的像《雍正王朝》中所展示的那樣愚蠢,那他估計都活不過第二集。難道面對當前的處境,他又是第二次被複立太子,本來地位就已經產生危機了,難道他毫無察覺?

    他當然不會毫無察覺,他也是需要動作的,不然的話,死的更快。在第二次復立太子以後,他做了一件事,也正是這件事,算是徹底葬送了他的前程。

    這件事就是太子胤礽指使老十三胤祥去殺害鄭春華!

    三、

    那麼他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太子接連遭遇打擊,這讓他意識到了一個問題,那就是自己沒有辦法控制手下的大臣。我們看整部電視劇,太子的得力干將除了老四和老十三以外,基本再無一個可用之人。能用的除了蠢貨就是拉後腿的,沒有一個靠得住。

    這一點都不像老四胤禛,好歹人家還有鄔思道,還有年羹堯,還有李衛、田文鏡。

    其實這也非常好理解,畢竟太子是以後的皇位繼承人,未來整個江山都是他的,所以,他也不注重培養這些關係。但是自從那次有人假傳太子手令兵圍八大山莊以後,太子就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於是不惜鋌而走險,決定也走結黨營私的路子。

    可是,要讓眾臣都聽自己的,再靠小恩小惠,或者培養感情,這實在是太難了,而且時間也不允許,於是他需要另闢蹊徑。

    然後他就發現了江夏鎮任伯安的“百官行述”,這可是大好的機會,只要這個東西拿到手中,也就掌握了這些官員的把柄,還怕那些官員不聽他的?

    可是做任何事情都是有代價的,這個代價就是,你想有所得,必須有所失。任伯安開出條件,要想拿到百官行述,那麼必須無條件釋放朝廷要犯任季安及小舅子劉八女。

    這其實已經觸犯到大清的利益了,也不是未來的皇帝應該做的事,可是太子太急於求成了,不惜答應了任伯安。

    可是給任伯安官復原職比較容易,可是要釋放那兩名朝廷欽犯就難了,畢竟這是康熙帝親自督辦的案件,不是說放就能放的。

    那麼太子胤礽該怎麼辦呢?

    四、

    能辦這件事的只有一個人,那就是老十三胤祥!

    此時的刑部是掌控在老十三胤祥手中的,他說放人也是有辦法做出正規手續來的。可是直接讓他放人,顯然不妥,太子胤礽還需要一個制約老十三的東西。

    於是,他就讓老十三胤祥去殺害鄭春華!

    其實整部劇中,太子胤礽從來沒有把老四和老十三當過兄弟,不僅他倆沒有,其餘的皇子也沒有。他只把老四和老十三當成自己的兵,到了後期老四胤禛不聽使喚以後,他更是變本加厲的把這個權力加到老十三身上。

    老十三胤祥也多次因為太子胤礽的事遭罪,甚至被老十罵胤祥就是太子的一條狗!不是他不懂得拒絕,而是因為他骨子裡認為太子是正統,是要聽從的。

    但是他也是會變的,太子第二次復立以後,他就產生了自己的想法,極力勸說太子不要再次翻船,可惜太子一意孤行!

    本來他打算讓老十三胤祥殺害鄭春華,這樣老十三的把柄就在自己手上握著了,不怕他不聽話。豈不知,此時的老十三已經不是以前的老十三了,他隨後就告訴了老四胤禛,他們在雍親王府聽鄔思道分析了太子可能還會被廢。於是打算瞞天過海,用了一個計策把鄭春華藏到了雍親王府上。

    同時也將計就計,放走了劉八女兩人,緊接著又指使年羹堯進江夏鎮捉拿要犯。只是老十三也沒有預料到,年羹堯也有自己的小劑量,來了個血洗江夏鎮。

    最後太子胤礽和老十三胤祥全部栽在了這件事上,好歹老十三栽倒了以後,還有老四胤禛營救,但是太子胤礽栽倒了,可是再也站不起來了!

    所以,太子胤礽指使老十三殺人,徹底傷透了老十三的心,並把他從自己身邊推到了老四胤禛身上,這種丟車又不保帥的策略,實在是愚蠢至極!

  • 9 # 風雪夢不逝

    這段劇情源於《百官行述》的出現。《百官行述》這本奇書是任伯安多年就職刑部,廣搜材料所成,任伯安自己就是個宵小之輩,他弄出這本書來,自然沒好事。其目的就是透過這些材料,裹脅百官,讓百官成為自己的棋子,自己也好從中謀利。

    太子胤礽知道這本奇書後,和任伯安一樣,他也想透過《百官行述》裹脅百官,好讓自己一呼百應,順利繼位登基。太子非常想得到這本書,但是任伯安怎能輕易將此書獻給太子呢。他是有條件的。條件一,給我任伯安官復原職(因為刑部大案任伯安被削職為民了)。條件二、放出妹夫劉八女。這劉八女可是犯了大案要終身監禁的,現在被關在刑部大牢裡。十三爺此時掌管的正是刑部,太子為了得到《百官行述》,設下了一條毒計,故意拉十三爺下水。太子苦口婆心的勸說十三爺,讓他除掉鄭春華,這其實是太子處心積慮坑十三爺的陰謀,是一食二鳥之計。

    只要老十三答應幫助太子,不管鄭春華最後結局如何,老十三就算著了太子的道。鄭春華被老十三處死,太子則洗去了自身汙點,可以重新樹立威信。鄭春華被老十三放走,老十三也就難逃干係,私放欽犯,那也是不可饒恕的。

    既能拉老十三下水,又能妥善處理自己的舊情人鄭春華,簡直是完美的計策。

    為什麼鄭春華能讓老十三就範呢?

    其一、鄭春華的身份太敏感了,她是康熙的妃子,與太子有著不倫之情,最後也是康熙親自處置的。鄭春華被罰為辛者庫苦役,她是太子揮之不去的汙點,當然也是康熙的汙點。鄭春華無論生死,都必須由康熙說了算。老十三是沒有擅自處理鄭春華的權利的,如果老十三一意孤行,就是違背聖意。太子只要抓住這一把柄,老十三就不得不聽他的。

    其二、太子看透了老十三是俠骨仁心的俠王。太子讓老十三殺人滅口,老十三於心不忍,又恐太子親自動手,只能暫且答應太子。老十三的性格,太子摸透了,人人都知他是俠王。路見不平,行俠仗義,乃是俠王本色,老十三的心善成為了太子的突破口。

    最後,我們知道老十三與四哥胤禛將計就計,答應了太子。鄭春華被四爺保護起來,老十三放出了劉八女,劉八女順利回到江夏鎮。而四爺的計劃也開始順利實施,殺伐果決年羹堯出場了。四爺和老十三聯手,在年羹堯的幫助下,順利得到了百官行述,還有太子的密信。《百官行述》被四爺一把火化為灰燼,太子的陰謀徹底泡湯,四爺也因而掌握了太子陰謀裹脅百官的證據。

  • 10 # 秋媚讀史

    《雍正王朝》中,鄭春華就如同一朵帶刺的玫瑰花,花落誰家誰就棘手。胤礽第一次被廢,與鄭春華就有千絲萬縷的關係。胤礽復立後,吃一塹長一智,也學精了點。

    鄭春華的存在,對太子有百害而無一利

    太子曾經與鄭春華有過一段風流韻事,後來東窗事發直接讓太子下馬。當時的太子,應該還是對鄭春華有幾分感情的,知道會出事,還要十三爺保護鄭春華的周全。經過一次廢立事件,太子也體會到什麼叫“天上地下過山車”。

    只要鄭春華活著,就有可能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萬一落到競爭對手手裡,將來對太子是個不小的麻煩。

    鄭春華曾與太子如膠似漆,又是從宮廷走出去的,想必知道太子不少“黑歷史”。如果傳播出去,太子之位就懸了。

    與庶母尋歡的醜聞,一旦被重新掀開,太子的位置就顯得十分被動,康熙也會非常尷尬。

    時過境遷,當初的兒女情長成了太子今天的“前途包袱”,當初的溫柔鄉成了今天的“定時炸彈”。太子的手下為了避免夜長夢多,也慫恿胤礽行動。

    人不狠,坐不穩,太子要趕在別人之前,對鄭春華下手。

    太子無人可用

    滿朝文武的心都向著八爺,胤禛也開始變得不聽使喚,除了十三爺,胤礽根本不信任其他阿哥。

    當時任伯安用《百官行述》與太子做交易,希望放了劉八女。太子想掌握百官的“小辮子”,以便進一步掌控朝局,於是答應了任伯安的請求。

    劉八女被關押在刑部大牢,要放出劉八女就需要十三爺配合,因為十三爺是刑部的負責人。十三爺為人仗義,眼中進不得半點沙子,要他直接放人肯定是不行的。

    要拉一個人上船,最好的辦法就是與其幹一件見不得人的事。太子要透過胤祥放人,就只有先拉他下水。怎麼拉呢?就是先從小壞事幹起,一步步引導他入局。

    鄭春華是太子託付給胤祥的,胤祥相當於是私藏犯人,這就是一個小辮子。要清理掉鄭春華,就要找一個能夠被利用的人,十三爺再適合不過。只要胤祥處理了鄭春華,就能以此要挾他放出劉八女。

    太子這招連環計,不可謂不高明,用十三爺當馬仔可以一石三鳥,除掉鄭春華、拉十三爺上自己的船,還能弄到《百官行述》。可惜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十三爺早就成了胤禛的鐵桿粉絲,太子的算盤豈能瞞過胤禛一夥。

    最後,太子算計別人不成反到被人算計。《百官行述》沒弄到,鄭春華也還活著,胤礽竹籃打水一場空。太子寫給任伯安的信也被胤禛拿到,經過胤禛的運作,成了太子的第二次被廢的“催命符”。

    胤礽復出之後的太子之位本就不穩,他要做的事情就是修身養性,低調本分地履行太子的職責,為康熙分憂,或許還有轉正的機會。然而,胤礽卻幹出不忠、不仁、不義之事,辜負了康熙的希望,讓自己徹底出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姚廣孝為何要幫朱棣謀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