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把不滿說出來
-
2 # 蘿蔔君
一千多年以來,隋煬帝楊廣在大多數人眼中,一直以昏庸無道、好大喜功、驕奢淫逸的無能君王形象被評價。但終究他是一個怎麼樣的君王,還需要全面的去看待。
歷史中有記載,隋煬帝楊廣弒父殺兄淫嫂,三徵高麗均以失敗告終,勞民傷財修建運河遊玩。歷史記載肯定是唐朝修訂過的,大唐帝國的締造者自然為了使自己的皇位來的名正言順,難免會對前朝的君王有些芥蒂,對其舉措有所抹黑,不可否認存在篡改史書的嫌疑。
可以說隋煬帝楊廣因為一條運河而斷送了江山。因為這條運河在史書中被很多人詬病,其實大唐及後世的統治者們都在享用著運河帶來的好處,而隋煬帝楊廣卻因為這條運河斷送了自己的帝國,成為了勞民傷財的千古罪人。其實,看問題要辯證的看待,當時修建運河確實勞民傷財,拋開修建運河的目的,單從為後世所造福祉來說,楊廣修建的運河確實使後世華夏子孫受益其中。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其實楊廣也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實幹家。他平定陳朝,統一天下;他修建東都,遷都洛陽;他修建大運河,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他開疆擴土,平定吐谷渾,通絲綢之路,迫使突厥分裂;他開創科舉,重視教育。另外,他的詩文更是一絕,被歷代名家所稱頌。
縱觀雖然帝楊廣的功與過,雖“暴”但大有作為。作為現代人應當以歷史的眼光看待,以理性的思維對待,楊廣並不是歷史記載的那麼糟糕。
-
3 # 成都地產逍遙君
首先真實歷史上的楊廣自然和民間傳說和影視劇中的形象有所出入。特別是老版的《隋唐英雄傳》把楊廣塑造成一個昏庸愚蠢,只會單純得奢侈享樂,不懂人心險惡的智障皇帝是很可笑的。一個人的個性不是與生俱來,一成不變的,而是隨著環境的變化和思想的變化塑造而成的。下面我將以史據來闡述一個真正的楊廣,一個不同年齡時不同的楊廣。
首先,楊廣肯定是個聰明人,是個從少年時代就接受良好教育的人,是個在家族勢力影響下見過大世面的人。根據他的本紀記載,楊廣具有正規的佛教信仰,勤奮好學,精於文學,舉止端莊。楊廣的雙親一個是雄才大略的帝王,一個是精明強勢的皇后,在這種猜忌心理沉重的宮廷生活中,楊廣能一直受到父母的器重足以可見他的才能,不管是政事見地還是包裝自己人設的才能都是過人的。當初在隋軍進攻南陳時,大家往往在楊廣想納陳後主的妃子而與高熲不合的風流逸事上投入過多精力,從而忽視了楊廣在征服建康時行政管理的才能:楊廣公開處決了幾個降服的南陳酷吏,並且封鎖了南陳的倉庫,防止財物流失。在其駐節江都擔任東南總管期間,為了緩和南人和隋王朝之間的文化隔閡,楊廣推行了一系列明智的政令。包括589年頒佈的在源陳朝土地上免稅10年的政策,並且大力贊助佛教,收集在戰亂中流失的佛經,透過與僧人的良好交往來籠絡南朝民心,而這種崇佛的理念也是其父母所推行所欣賞的。正是由於楊廣的一系列舉措,之後南方很久沒有發生叛亂,說明他的治理是成功的。
其次,楊廣也是一個狡詐而冷酷的人。楊廣知道父母喜歡什麼樣的兒子,並且能夠利用父母猜忌嚴重的心理去完成政治陰謀。在和心腹的共同謀劃下,太子楊勇被廢,公元600年楊廣當上了太子。母親的去世,父皇的衰老,使得楊廣隱藏的真實性格逐漸暴露出來。崇尚排場與奢侈生活的理念長期受到父母節儉到甚至吝嗇思想的壓迫,他的性格是複雜的。
至於他的荒淫無度,也是被過分誇大了。建設大運河的理念來自於其父親的思想繼承,是為了經濟,為了貿易運輸,為了軍事戰略,而不是電視劇裡說的那樣是單純為了巡幸江南。而且他的正妻蕭妃終其一生也一直受到楊廣的寵幸和尊重。他本人在吟詩作賦上的才華,對文學美學藝術的欣賞水平也是非常高的。
值得注意的是,楊廣和南陳後主明顯不是同一類人。南陳後主是偏安一隅,不思進取只願花天酒地縱享奢華,楊廣卻是有著擴張帝國,發揚華夏文明,展示帝國威嚴的理想。可惜的是,他過分相信這種豪華壯觀的慾望,喪失了理智思考的判斷能力。驕奢淫逸的作風使得盤踞在他身邊的越來越多是阿諛奉承之輩,從而使他淪陷在光輝皇權的漩渦裡,失去了對真正基礎民心的體察,對真實政治局勢的瞭解。
所以說,隋煬帝的悲劇來自於那個時代宮廷生活下扭曲的性格,猜忌的心理,他一生孜孜不倦地追逐著權力,最終被權力摧毀。
至於隋煬帝形象的產生,大多來自於儒家修史者的否定和民間傳說的誇張塑造,與近乎全盤否定寄託的恨意。但無論如何,他是一個負面教材是確信的,只不過全盤否定與刻意誇大會使得我們不能對其有一個準確的認知。畢竟,每個人的性格都是多面的。
-
4 # 琅琊笑笑生
“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其實一直以來,隋煬帝被誤解為昏君的代表,但是歷史事實是,隋煬帝不是昏君,而是暴君,正是由於他的“暴”導致大隋王朝的滅亡。
楊廣“暴”在哪兒呢?首先,他好大喜功,大興土木,利用開皇之治留下的豐厚財產,興建了諸如大運河,馳道(高速公路),長城,東都洛陽等大型工程。其次,他想一勞永逸地解決一直為患邊疆的高句麗,由此引發了三次徵遼,這是隋王朝滅亡的直接原因,因為導致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
但這些真的毫無作用嗎?大運河,罪在當代功在千秋,此後千百年都在享受這條運河的便利。洛陽,成為當時世界上的大都市,在唐朝僅次於長安城。徵遼,直到唐朝建國許久後才徹底幹翻高句麗。
所以說,李世民可以算是修正版的楊廣,他有楊廣的眼光、手段、謀略,也好大喜功,但李世民更懂得適可而止,量力而為。隋朝不僅給唐朝留下了眾多物質遺產,也提供了以史為鑑的鏡子。
順帶說一下,李世民不僅黑楊廣,連自己的老爹都黑,我們看唐朝史書覺得唐朝建立全是李世民的功勞,和李淵沒有多大關係,但諸位想想,這可能嗎?
-
5 # 遠方的燈火啊
亡國之君。而且是在大好局勢下,在開皇之治的基礎上直接就亡國了。要知道開皇之治距離盛世已經不遠了。楊廣的水平大致如此。
做了很多大工程,戰鬥也發動了不少。其中一些的大方向是對的,但是具體操作就是個渣。從頭至尾他就一招,大場面大排場,以本傷人。當開皇之治的老本和楊堅留下的威信恩德被楊廣這個敗家子揮霍的差不多的時候,他也就沒招了。直接去江都醉生夢死,一心等死了。名副其實的啃老坑爹,因為有這麼個極品接班人,隋文帝楊堅的評價也下來了點,畢竟選錯了接班人,還直接二世而亡了。
當然最近洗白風盛行,把他吹成千古一帝的奇葩也是不少。我就列個他繼位前及死後國家的情況供大家參考。繼位前,楊堅留下開皇之治,國富兵強,文武俱全,內無權臣,外無強敵,人口經濟持續增長。而在楊廣死後,什麼局面?山河破碎,外敵崛起,人口減七成,經濟崩潰。當然還是會有人用各大工程,各大戰鬥來吹捧他。類似的局面西晉有過,之後就是五胡亂華。當時的幸運在於接盤的是人才輩出的李唐,而不是司馬家那群逗比。
假設本朝以人口減少十億,國家破滅,經濟崩盤為代價,為後世的星際計劃儲備新技術,該怎麼評價?相信當時的史料一定是唾罵的,畢竟都是受害者。不過幾百年幾千年後,估計會翻案,畢竟後來者只享福不受苦。
-
6 # 五味子123456
現在廣泛的看法是,楊廣操之過急,以一人之力,成萬世功業。雖利萬世,一己不存。開運河,興科舉,拓疆土,無不是大丈夫所為。盛則盛極一時,敗則家國不存。若有比者,惟始皇帝可與比;若無比者,誰可比肩?
-
7 # 小石頭LEO
客觀的來講,隋煬帝是一個過大於功的皇帝,畢竟一個剛剛統一的隋朝是在他的受中滅亡的,他需要承擔主要責任。但是隋煬帝也並不像演義小說中那樣荒淫無道,他對那個時代,那個國家已經後世千秋萬代,還是有一定的功績的。
楊廣從小就展露了驚人的天賦,史書稱其:“美姿儀,少聰慧”,非常得隋文帝楊堅的喜愛,否則,他也不會代替自己的大哥,成為國家的繼承人。
當楊廣當上皇帝之後,初期也展露出雄主的天賦。他對外在和吐谷渾等異族的戰爭中取得不斷的勝利,鞏固了邊疆的穩定。對內,創立了科舉制度,改變了晉朝時代九品中正制的人才選拔制度,給一些出身寒門的人才以相對公平的晉身機會。主持遷都洛陽。最重要的功績是主持建設京杭大運河的工程。大運河的成功竣工,溝通了南北方的文化,促進了南北方經濟的繁榮,使後代很多人都受到了恩澤。這些都是楊廣的功績,單從這些功績上來看,楊廣應該是一個比較有為的皇帝。
但是楊廣也有自己的問題,他和歷史上的秦始皇一樣,都是一個結束了戰亂,建立了統一的國家,因此,他迫切希望自己能夠建立更大的功勳,希望自己在歷史上被稱為千古一帝,所以他不斷的發動戰爭,沒有給這個剛剛結束戰亂的國家和人民以休養生息的機會。三次征伐高句麗,動用軍隊上百萬,為了保證這些軍隊的後勤而徵發的徭役更是難以勝數。
同時,國內的工程也沒有停止,大運河,新都洛陽的修建工作等等,這些都極大的加重了人民的負擔。因此,楊廣自然不得人心。古往今來,百姓的訴求都非常簡單,能吃飽飯,最好能有餘糧。他們不在乎你的政策和工程有著什麼樣的意義,他們只在乎自己能否填飽肚子。這樣樸素的訴求也是他們對一個王朝支援與否的關鍵。所以,楊廣這種大動干戈,大興土木,不懂的節約民力的做法,就像秦始皇一樣,掏空了國家,所以在第三次征討高句麗失敗之後,國內爆發了戰亂。這也徹底終結了這個新興的國家。
綜合來看,雖然隋煬帝做了很多澤培後世的功績,但是他不懂的節約民力,保障民生,最終還是失去了國家,成為歷史的罪人。
-
8 # 峰子奇觀
從唐史上看,說隋煬帝是一個荒淫無道、好色殘暴、奢侈無度的暴君形象。真的嗎?
但唐取代隋,作為勝利者為了說明自身統治的道德及合法性,多半會對前朝皇帝的存在抹黑成分。只能說“有些是無中生有,有些是有而放大,有些對映,有些是戲說,更多的是統治者需要”。怎麼講?
隋朝大業末年,爆發農民起義。作為隴西貴族的李淵,原本就是隋朝的高官唐國公、幷州刺史。隨後,李世民勸父親李淵起兵造反,以圖天下。
本來就擁有軍事實力(正規軍)和殷實家底(大士族)的李淵家族,對付魚龍混雜雜牌的農民起義軍,很快就在“天下造反隊伍”中嶄露頭角、脫穎而出。
李淵家族和隋煬帝的楊氏家族,本來就有著十分緊密的關係。所謂大貴族集團與大貴族集團之間,為了統治需要,多半會存在政治聯姻關係。
兩大家族,到底什麼關係?自魏晉南北朝以來,大士族集團掌握著社會的話語權。而楊氏家族,李氏家族,都是出自同一士族集團的佼佼者:關隴士族。
隋朝的開國皇帝隋文帝楊堅,就是關隴士族集團的一個代表人物,而李淵李氏家族也是關隴士族集團的隴西大士族,可以說是一根繩上的螞蚱。
在古代很講身份、地位、出處,出自同一個士族集團的人見面,那種感情和歸屬感,用“情同手足”來表達也不為過。但感情多是頂不過權力誘惑,為權力離經叛道的人比比皆是。
隋煬帝楊廣和李淵的表兄弟,楊廣是表弟,李淵是表哥。李淵的媽媽和楊廣的媽媽,是親姐妹。李淵的媽媽是獨孤信的四女兒,楊廣的媽媽是獨孤信的最小女兒(嫁給隋文帝楊堅的孤獨皇后)。這下明白了吧,李淵和楊廣是至親姨表兄弟。
當年李淵在造反問題上,猶豫不決,若不是當年兒子李世民和裴寂設了個美女圈套,逼李淵反,估計李淵內心也沒那麼堅決。
因為李淵、楊廣倆表兄弟,從小一起玩耍長大,按現代話就是發小,關係鐵,可以一起泡妞、吹牛逼的那種。而且,李淵七歲父母都不在了,可以說是孤兒,姨母獨孤皇后看小李淵可憐,經常接到宮中關心照顧。畢竟,李淵他媽是獨孤皇后的親姐姐。
隋煬帝:功過兩分說隋煬帝楊廣好色,其實男人有幾個不好色的,特別又是身為男人之最的帝王。李淵、李世民也同樣好色,哪個不是宮內宮外女人一大群,李世民甚至還霸佔了弟弟李元吉的漂亮老婆。
關於好色這一點,幾千年前孟子早就說過:食色,性也。男人好色,總不能說他就一定壞吧。
說隋煬帝荒淫殘暴,其實你看“玄武門政變”的李世民就知道了,李世民殺兄弟,逼父親,屠侄子,佔弟媳,就不殘暴了麼。帝王掌握生殺大權,殺人,哪一個帝王都幹過,多數皇帝殺人都很多。朱元璋屠殺功臣,但並不能說明他不是明君,他照樣是明君。
隋煬帝並不是一個昏君,相反他是一個很有才華和能力的皇帝,但稱絕對稱不上明君。因為他不懂愛惜民力,民為邦本,本固才能邦寧。
隋煬帝想把幾代人才能完成的事,恨不得自己一代全乾了。過度掏空了民力,勞民傷財,修建巨大工程,加上揮霍奢侈無度,導致百姓不堪其負,超除了老百姓的承受限度,於是把老百姓逼反了,民眾起義隨之而來。
隋煬帝修建的京杭大運河,至今還在受益於後世。但他為下江南,龍舟豪華,縴夫苦力萬眾,過早掏空了國力民力。
隋煬帝:一個悲催的皇帝其實,今人驚歎的世界上的偉大歷史遺蹟,幾乎都是 統治者奴役勞苦大眾的結果。比如壯觀的萬里長城,不知累死多少民工?比如富麗堂皇的紫禁城,又耗費多少民工血汗?比如埃及的雄偉金字塔,法老睡在多少民工的屍骨上?
隋煬帝楊廣,不是什麼明君,也不是什麼好皇帝,但李淵、李世民黑化隋煬帝,也不是什麼好鳥。並汙衊性的給了楊廣一個“煬”字(煬:暴虐、淫蕩之意),實際上就是貶低、輕蔑楊廣。
綜上,隋煬帝楊廣是個亡國之君,是個有才能的皇帝,並非是一無是處,只是失敗者多沒有話語權。當然,隋煬帝過度勞役百姓,不懂愛惜民力,寵信奸臣,生活奢侈無度,也不是一個好皇帝。
隋煬帝曾照著鏡子對著帥氣的自己說:朕這大好頭顱,不知道會被誰割下…
-
9 #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在中國歷史上隋煬帝楊廣似乎是一個頭頂生瘡、腳底流膿的昏君暴君形象,而且是從《隋書》、《資治通鑑》這樣的正史一直壞到《隋唐演義》。難能可貴的是他壞得灰常有特色灰常細膩,尤其是在野史小說中給人的趕腳就是他佔據著大隋天子的崗位,卻客串著加藤鷹的角色。今年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做起翻案文章,對此我個人以為:隋煬帝的的確確是一代暴君,此乃不爭的事實,只不過他沒野史小說中那麼荒淫無度,他是一個有野心有理想有抱負的君主。事實上他的所作所為很多都是功在千秋的——比如大運河的修建,問題在於他太急功近利了,總想畢其功於一役,為此他視人命為草芥,最終造反的百姓顛覆了他的王朝。如今在過去千年之後我們似乎更能客觀地看待他的功與罪。
公元569年大興城(今陝西西安)的隨國公楊堅府上誕生了自己的二公子楊廣,因為楊堅的功勳,楊廣在少年時代就受封雁門郡公。公元581年楊堅接受北周靜帝的禪位,正式登基稱帝,改國號為隋,年號為開皇,也就是在這一年十三歲的楊廣受封為晉王,官拜柱國、幷州總管。後又授任武衛大將軍,進位上柱國、河北道行臺尚書令等。
開皇九年(公元589年)楊廣率部南下參加隋朝平滅南陳的戰役,完成了南北一統,結束了魏晉南北朝三百多年持續的大分裂大動盪局面,他本人也因此功勳而晉封太尉。儘管隋朝完成了自秦始皇嬴政以來中國歷史上第二次在持續數百年的大分裂大動盪之後的大一統偉業,然而剛剛平定的江南地區尚未真正歸心——就在隋滅南陳的第二年江南地區就爆發大規模叛亂,隋軍平叛後楊廣又被任命為揚州總管,負責處理江南戰後事宜。開皇二十年(600年)突厥進犯,楊廣率軍從靈武出發北上征討突厥,不過此戰他並無斬獲。
楊堅的皇后是北周八柱國獨孤信之女獨孤伽羅,自從二人婚後直至獨孤伽羅辭世楊堅未嘗納妾選妃,獨孤皇后死後楊堅雖立有妃子,但年事已高,並無誕下子嗣,所以楊堅的子女均是獨孤皇后所生的嫡子女——他們分別是:長女楊麗華、長子楊勇、次子楊廣、次女襄國公主、三女廣平公主、三子楊俊(後封秦王)、四子楊秀(後封蜀王)、五子楊諒(後封漢王)、幼女蘭陵公主楊阿五。身為嫡長子的楊勇被冊立為太子,然而楊廣卻全程參與了隋朝滅陳的行動,楊廣的功勞和地位日益提升。
太子楊勇生活較為奢侈,這令提倡節儉治國的楊堅甚為不滿。另一方面獨孤皇后不僅見不得自己的丈夫楊堅納妾選妃,也非常厭惡自己的兒子及大臣有妾懷孕的。太子楊勇寵幸的美人多,太子妃元氏卻突然死了,獨孤皇后認為是太子的愛妾雲氏害的,於是派人暗中監視楊勇。楊堅也懷疑雲氏為太子所生的長子並非楊勇親生。楊廣見父皇母后對太子兄長心有不滿,於是將自己的車馬侍從都儘量削減以示勤儉,與此同時他常帶著自己的正妻蕭氏去給父皇母后問安。除了極力在父皇母后面前展現自己的勤儉節約、夫妻恩愛之外,他還總是以謙恭的禮節和朝臣們相處,一時間滿朝文武無不對晉王楊廣讚不絕口。楊廣見父皇母后和朝臣們都日漸站到自己這邊,於是開始與張衡、楊素等人不斷向楊堅和獨孤皇后打楊勇的小報告,終於在開皇十二年(600)十月楊堅廢黜了太子楊勇,改立楊廣為太子。
仁壽四年(604年)楊堅在仁壽宮養病,卻莫名其妙駕崩於此,楊廣隨即繼位為帝。關於這次仁壽宮事件後世無論正史、野史幾乎都言之鑿鑿聲稱系楊廣弒父,然而這種宮闈秘事是很難找到有力可靠的證據的。不過退一步講:即使楊廣沒弒父,但至少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楊堅臨終之際實際上已被楊廣完全控制,這點正如日後的李淵、李世民父子,即使楊廣沒親自動手弒父,他至少是在楊堅的治療問題上有意放任楊堅早日駕鶴西去以便自己早日繼位。
繼位後的楊廣並不是像野史小說中那樣沉迷於聲色犬馬——他儘管沒能做到像他父親那樣只有皇后,不立妃嬪;但也絕不是像野史小說中那樣“女人之於朕也,生我者不可,我生者不可,其餘無不可”——楊廣的後宮連皇后帶妃嬪滿打滿算只有八位(這其中還包括了正史上存疑的宣華夫人陳氏和容華夫人蔡氏)。這並不是因為楊廣不好酒色,只是相比酒色他有更大的愛好,而正是他這個愛好最終導致了隋朝的二世而亡。
其實楊廣最大的愛好從他的年號就能看出來——大業:楊廣下令修造了從北京經洛陽直達杭州的大運河,縱貫華北平原和東南沿海地區,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河南、安徽、江蘇、浙江八省市,連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便利了南北方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從而將華夏大地真正緊密聯絡在一起。然而歸根結底大運河是中國勞動人民的心血結晶,事實上在楊廣之前大運河的部分河段早就存在,楊廣時代不過是將各河段連線到一起——江南的邗溝乃吳王夫差開鑿,河北的白溝乃曹操所開鑿,大運河固然是華人民開創的一項偉大工程,而楊廣在其中確實立有大功,但也不能將所有功勞算到他頭上。
與大運河工程同時上馬的是增設進士科,由此完善了科舉制度。這當然是中國歷史上劃時代的大事——此舉改變了魏晉南北朝門閥士族依靠門第血緣世襲爵位的現象,一方面為寒門弟子的晉升提供了通道;另一方削弱了地方世家大族的勢力,加強了中央集權。因此這一制度深刻影響了此後上千年的中國歷史。可我們也必須注意到:科舉的真正發明者是楊廣之父楊堅,楊廣只是進一步將其完善。
野心勃勃的楊廣同樣沒忘記帝國遼闊的西部疆域——楊廣登基之時中原大地已在多年的戰亂之後經歷了其父楊堅的開皇之治,正處於百廢待興後的蓬勃發展之時。中原商人迫切希望重新打通自漢代以後就日漸衰亡的絲綢之路貿易,然而在經歷魏晉南北朝三百多年的戰亂破壞後絲綢之路貿易遭到了巨大的破壞。這時楊廣想起了一個人——裴矩,此人祖籍山西,是隋文帝楊堅時代的重臣。公元588年曾隨當時還是晉王的楊廣參與平陳戰役,在戰後的安撫過程中表現突出,後又設計將突厥分化為東、西二部。楊廣希望利用裴矩的外交能力和對西北各族情況的瞭解幫助自己完成對西部疆域的經略開拓,於是他召見裴矩就西部疆域的經略問題進行諮詢,裴矩則建議透過疏通河西走廊來開啟絲綢之路貿易的新局面並乘機加強和西域的政治文化交流,而這也正是楊廣所想。
公元605年裴矩受楊廣派遣前往位於河西走廊的重鎮張掖。在這裡他放下朝廷大員的架子,廣泛和中西商人就絲綢之路貿易和西域的風土民情進行探討,並最終將所收集的情報彙編整理成為《西域圖記》。在《西域圖記》中裴矩詳細介紹了西域44個國家的情況並第一次詳細介紹了從地中海東岸通往敦煌的三條路線:北道是從地中海到土耳其伊斯坦布林後渡過北流河到達突厥可汗庭,再經過鐵勒部、巴里坤湖進入新疆,向東過哈密並沿天山北麓進入河西走廊西部重鎮敦煌;中道是從波斯灣到伊朗,經過中亞的費爾幹納盆地,翻越帕米爾高原,經過喀什、庫車、焉耆、吐魯番到敦煌;南道從印度洋到印度北部,經過阿富汗翻越帕米爾高原南麓,經過塔什庫爾幹、葉城、和田、若羌到敦煌。由此再結合從長安到敦煌的路線之後整個絲綢之路沿線地圖第一次如此清晰地呈現在華人面前,要知道在此之前儘管張騫開闢這條通道已有近千年,然而華人的活動範圍大體還是在西域中亞一帶,只有甘英成功到達了地中海,遺憾的是他未能為後世留下自己出使路線的地圖。
與此同時裴矩也瞭解到:來自西域諸國的商人都迫切希望前往長安、洛陽貿易,這一願望絲毫不比中原商人希望重新打通絲綢之路貿易的意願弱。然而此時在經歷魏晉南北朝的戰亂後絲綢之路沿線的驛站多已年久失修,不能再為過往客商提供食宿服務。於是裴矩開始頻繁奔波於河西走廊的武威、張掖、敦煌等地,在商路上設定新的驛站,同時降低關稅,他還鼓勵西域商人前往長安、洛陽進行貿易,由政府提供沿途食宿和保護。這時絲綢之路貿易還面臨最後一個障礙——那就是割據青海、河西一帶的吐谷渾汗國。
吐谷渾的開國之祖是五胡十六國中開創前燕的鮮卑慕容部慕容廆的兄長慕容吐谷渾,儘管他身為長子,但卻因為是庶出之子而與王位失之交臂。弟弟慕容廆繼承慕容部後慕容吐谷渾率自己的部眾西遷,最後在青海一帶定居。吐谷渾於329年建汗國,典章制度類同晉制,風俗與柔然、突厥相似。打敗吐谷渾後向西開拓國土並重新打通絲綢之路貿易正是楊廣夢寐以求的千古奇功,於是楊廣將裴矩從張掖召回就征討吐谷渾之事進行商討。商討完畢之後楊廣隨即委派裴矩再赴張掖,回到張掖的裴矩不僅召集西域各國的官員和商人,向他們發出了前往長安、洛陽的邀請,對外交和商貿使團開出了優厚的條件,還邀請了高昌、伊吾等西域國家的王侯來到洛陽和楊廣一起祭祀恆山。看似尋常的祭祀活動其實卻是為構建針對吐谷渾的外交包圍網鋪路。
大業四年(608年)裴矩成功遊說鐵勒諸部南下襲擊吐谷渾,吐谷渾可汗伏允一路逃到今天西寧一帶,此時楊廣正統率隋軍嚴陣以待等著他。最終吐谷渾被滅國,此戰開拓疆域數千裡:範圍東起青海湖東岸,西至塔里木盆地,北起庫魯克塔格山脈,南至崑崙山脈,隋廷在這一地區設定鄯善、且末、西海、河源四郡。這也是青海地區被正式納入中華版圖的開始。在此戰中楊廣親自御駕西巡,部署兵力。戰後楊廣又率軍翻越大斗拔谷,結果遭遇大風雪,士卒和隨員被凍死者甚眾,這其中甚至包括楊廣的姐姐楊麗華。楊廣在歷經艱險翻越大斗拔谷後抵達了位於河西走廊的張掖,裴矩和西域的王公、商人們已在這裡恭候多時了。楊廣在這裡召開了一個雲集西域二十七個國家的首領和代表的貿易盟會。2010年4月30日的上海世博會上甘肅館所展出的除了敦煌莫高窟之外,還有就是紀念當年楊廣在張掖召開的這場可能是全世界最早的“萬國博覽會”的畫作。而楊廣也是中國歷史是唯一曾親自造訪河西走廊絲綢之路的皇帝。
在西部開疆拓土的同時楊廣還先後對突厥、契丹、琉球、占城等地採取軍事行動並取得勝利,他還遣使出訪新羅、倭國以擴大隋朝的國際影響力。晚年的三徵高句麗儘管損失慘重,但從戰略上看也是必要之舉。如果我們將楊廣一生所做之事孤立地看待,那麼他幾乎沒做錯任何一件事,問題在於:儘管方向沒錯,可步子走得太急了。楊廣總想著在自己有生之年畢其功於一役,於是一個大工程接著一個大工程,一場大戰接著一場大戰。在他的眼中老百姓不過是他實現自己大業的工蟻而已,他根本沒把人命當回事;然而對百姓而言:什麼開疆拓土、豐功偉業都不過是過眼雲煙,當人們連基本的生活都難以維持時運河、科舉、絲路都無法挽救隋王朝的覆滅。
大業七年(611年)王薄率領民眾在長白山(今山東章丘東北)起義,由此揭開了隋末民變的歷史序幕。大業九年(613年)民變開始向全國範圍蔓延,同年六月楊素之子楊玄感於黎陽起兵反抗楊廣,此事標誌著隋朝統治集團內部也開始分崩離析。這時的楊廣選擇跑到江都(今江蘇揚州)避難,他不願正視民變四起的現實,身邊的佞臣於是謊稱變民“漸少”,而他竟自欺欺人地置酒高會。此時的楊廣早已放棄了他曾心心念唸的大業,他已變得和野史小說中那個荒淫無度的形象越發接近了——終日沉迷酒色,不理國事,生活也日益奢侈腐化,終於在大業十四年(618年)三月宇文化及發動政變逼殺楊廣。
回覆列表
人活著要有一顆善良的心。如果你老看下水道,會覺得世界上的東西都髒;如果你抬頭看太陽,就會覺得世界還是Sunny向上的。現在就流行這麼一種不善良,因為一點孤證或推測,有人就拼命的洗白紂王楊廣,拼命黑李世民岳飛。這樣的標新立異,就證明有學問麼?
隋煬帝自有他的昏庸和過失,所謂盛世而亡,天下皆反。不要去解釋他有什麼道理,想法。實際結果是民不聊生,這就夠了。不要說史書有假,因為史書不能信,其他你有什麼理由去信?還不是靠推測?
創新是好事,但不能為了創新,刻意的曲解。靠一些猜測,去把歷史反著說,是博眼球了,良心何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