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醫者上善

    乾隆是對近代影響的苐一罪人,只有慈禧可並列。主罪是閉關鎖國導致中國與世界工業文明脫節。也因之引起中國落後,此落後衰象在英使團訪華已被英華人發現,康乾盛世是欺世盜名。四十多年後鴉片戰爭就是明證。俄國本比中國落後,卻因彼得而強大,乾隆井蛙心態怎不誤國。彼得赴歐學習十八個月,乾隆六下江南遊山玩水,耗空國庫還傳為佳話。落後捱打,彎弓長矛對堅船利炮,八股文對數理化,如此巨大差距,敢說盛世。俄因彼得而強(在先),日因明治而盛(在後),試問滿清亁隆慈禧之流在作甚?不是這些腐朽禍國的封建頭子,會有鴉戰之敗,甲午之敗,八國聯軍之辱?

  • 2 # 友緣178102668

    乾隆自封十全老人,文治武功,平定大小金川,其實就是個敗家子,遊歷江南,寵信和珅。造成貪汙腐敗成風,把他那勤政的老爹攢的錢揮霍一空,閉關鎖國,千古罪人也。

  • 3 # 饞嘴肥貓鏟史官

    很願意和大家講一講乾隆。

    很多人都尊稱我一聲“滿遺”,主要原因是我對清朝的一些皇帝持肯定的態度,也經常發文揭明朝的短,我寫文也比較任性,尖酸刻薄。也難怪會招到很多人的反感。

    乾隆這個人,在目前很多人心中評價不高,究其真正的原因,其實就因為他是個滿族人。如果他是漢族,那無疑是千古一帝的楷模,早就被吹到天上去了。

    我們這個民族裡,有些人比較愛面子,見不得別人家比自家強,總要千方百計地貶低。好像是自尊心強吧,根源上還是缺乏自信心,頗有些南高麗的泡菜風格。

    說起乾隆來,就必須要提到清朝。清朝是個很優秀的朝代,為什麼這樣說呢?從努爾哈赤開始,歷經皇太極、順治、康熙、雍正,直到本文的主角――乾隆,連續六代君王,所擁有的領土都是處於擴張狀態。這在中國歷史上是極其罕見的。

    到了乾隆時期,清朝所擁有的領土達到了極盛,而且都是有效控制。這是非常了不起的。

    乾隆皇帝有他自己鮮明的特點,今天就不妨對乾隆主要的一些標籤進行分析和解讀。

    一、閉關鎖國

    這是網文中經常拿來批判乾隆的一條重要罪狀。包括在本問答中,有很多人依然以此來攻擊乾隆。

    但大家有沒有想過,什麼是“閉關鎖國”?

    我就搞不明白,乾隆“閉關鎖國”是哪位大師下的定義,依據又是什麼?

    有人認為,乾隆時期,關閉了口岸,斷絕了對外交流和貿易,導致國民思想封閉,國力衰弱。

    是這樣的嗎?

    萬曆二十二年,是整個明朝海外貿易稅餉收入最高的年份,共29000餘兩,按當時的稅率為一兩徵稅二分推算,這一年明朝的海外貿易總額大約是100萬兩。而乾隆十年四港貿易總值達到36571777兩,比明代的最高年份增加了35.5倍。僅廣州一地,貿易額就是明朝全部貿易最高額的十餘倍。

    還有這樣的“閉關鎖國”嗎?

    也有一些舉出這樣的證據,乾隆曾經下旨關閉了四個海關,只允許外商在廣州一處口岸貿易,這就是“閉關鎖國”。

    好吧,咱們就把乾隆這份聖旨拿出來,讓大家看看。大家仔細看看,乾隆什麼時候說過,要關閉其它口岸了?

    真實的情況是什麼呢?

    在此之前,歐美的商船都是在廣州海關與清朝進行貿易,但後來他們發現浙江海關的稅率較低,而且手續簡便,最重要的一點是,這裡離中國商品的原產地更近,貿易成本下降很多,於是,他們就開始轉向浙江,這就給清朝海關的管理造成了很大麻煩(這與清朝海關制度有關係)。

    清朝是這樣搞的,國內商人不直接對外貿易,而是透過“洋商”(其實是華人)與外國商人進行交易,而這些所謂“洋商”實際上都是清朝政府的,辦事機構就在廣州。

    歐洲商人跑到浙江了,這就造成管理上的麻煩,為了防止這些外商直接與中國的民間商人進行貿易,還有些其它制度上的原因,乾隆就下令讓這些西歐商人只許在廣州進行貿易。

    還有個原因:那時候的這些西歐商人實際上乘的船大多都是武裝商船,而在廣州,清朝是有專門負責管理他們的軍隊的,而其它海關則沒有這個便利條件。

    那麼,清朝的其它口岸關閉了沒有?

    根本沒有,仍然在正常執行。

    乾隆五十三年,閩海關征稅一年期滿,徵收盈餘,比較上兩屆短少銀53720兩。經戶部議覆,奏請管關各員按經徵月日,照數賠補。而皇帝認為,這一年因臺灣用兵影響了稅收,因此著令加恩寬免。 如果閩海關停了,又哪來的贏餘?

    嘉慶四年,清廷整頓關稅,諭令廢止“三年比較之例”,而採取“嬴餘”固定辦法。 這一年,欽定:

    嘉慶九年,浙江海關的嬴餘額數,調整為“四萬四千兩”, “其餘各關,仍照嘉慶四年嬴餘定額徵收。”

    如果江、浙、閩三處外貿海關已經關閉,這些嬴餘又是從哪裡來呢?上面這個表格是乾隆22年至道光年間的海關稅收,除了廣州海關外,閩、浙、江三處依然正常執行,收入也並沒有減少。

    誰來解釋一下,都“閉關鎖國”了,這些關稅又是收的誰的?

    所以說,所謂的“閉關鎖國”根本就是胡扯淡的事。

    二、耗盡國庫

    網上流傳一種說法,乾隆生活奢侈,窮兵黷武,花銷巨大,把雍正留下的資財全都揮霍得乾乾淨淨,導致後續的接班人國庫空虛,國力一落千丈,大清王朝從此就走向了衰敗。所以,乾隆是個大罪人。

    真實情況是這樣的嗎?

    咱們來看看乾隆朝歷年庫部銀庫庫存數:也就是說,當嘉慶接過乾隆的龍椅的時候,乾隆交到他手上的銀子有69391990兩,將近七千萬兩。

    對了,後來還有個跌倒的和珅。

    乾隆二十年之前,庫部僅存銀3000餘萬兩,那是由於乾隆十三年發生了第一次金川之役,軍需耗費巨大。

    自乾隆二十年起,逞逐步上升態勢,但又發生了平準二役和回疆之役,這導致府庫存銀又有下降。

    乾隆二十九年後,庫存加速增長,乾隆皇帝三十七年時高達7800餘萬兩。

    二次金川之役爆發,存銀再次有所下降。

    乾隆四十二年時,達到8182萬兩的最高峰。

    乾隆在餘下十幾年中,庫府存銀有所下降,但仍然始終維持在7000萬兩以上。

    乾隆繼承了乃祖康熙蠲免錢糧的政策。 康熙一朝,各種專案的大小蠲免達500多次,蠲免總額超過一億數千萬兩。

    乾隆朝的蠲免規模比康熙更大,範圍更廣。乾隆六十年間,共計普免全國錢糧四次,漕糧三次,還普免過官田租和各省的積欠。其他各種專案的蠲免和豁除舊欠數不勝數,有些甚至成為定例。

    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乾隆依然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現在還被某些人罵為“敗家子”,良心何在?

    三、《四庫全書》

    這是乾隆最受到攻擊的一項罪狀,一說起來,某些人就恨得咬牙切齒,渾身顫抖。

    至於嘛,上學的時候,站在講臺上被要求背誦中華經典的時候,你忘記你自己是個什麼德性?老師把古老的中華文明的千年傳承寄託在你的身上,你記住了幾段?

    今年你義憤填膺了,你裝什麼大瓣蒜?

    《永樂大典》和《四庫全書》都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儘管都有政治目的,都是面子工程,但對於中華文化的儲存和傳播,都是有益的。

    《永樂大典》是類書,就相當於百科全書,是按類彙編,就是把蒐集到的所有書中的內容拆散,重新按類或主題進行編排,以方便查閱。

    《永樂大典》是按照韻目進行排檢的,編纂目的主要是尋查典故,類似於現在的資料彙編。將古籍中的原文,按照其內容性質,分門別類地摘錄、重新編排,所摘錄的原文都是片段輯取,不註釋,不修改。

    這個好處是什麼呢?就是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古籍的部分原文,方便檢索和引用。

    也就是說,在《永樂大典》,並沒有原書完整的內容,都被割碎打散了。

    比如說,某個古籍關於天文方面的內容被記載在“天”字目下,而同書中那些關於地理的內容則記載在“地”字下。

    所以,你要查某個型別的內容,這很方便。但你要想看看原書是什麼樣子的,那就費勁了。

    《四庫全書》是從書。就是按照原書的性質和內容,進行分類編纂,分別收入經、史、子、集四庫,編纂成大型的叢書。

    就是說,《四庫全書》是一本一本的原書,《永樂大典》是一段一段的原文。

    還有一點不同,《永樂大典》搞了兩套半,原本失蹤,嘉靖搞了一套副本,現今四處流散。《四庫全書》共搞了八套,迭經戰亂,現存三套半。

    為啥《永樂大典》搞的少,而《四庫全書》搞的多呢?因為《永樂大典》是供皇帝看的,《四庫全書》是給天下讀書人看的。

    不信查查史書,讀過《永樂大典》的有幾個人?總想著自家的江山萬萬年,寶貝私藏不肯分享,結果到後來,誰也看不著了。

    即然大家知道,《永樂大典》是給自己看的,《四庫全書》是給大家看的,那麼,裡面的內容如何處理,當然就不同了。這是皇權社會最高統治者的本能。

    《四庫全書》中的許多內容是經過改動的,並不完全尊重原文。

    有人認為乾隆皇帝曾經下令對書中的內容進行刪改,甚至還將一部分書完全毀掉,共有3000多種書被毀,幾乎與《四庫全書》收錄總數相當,給人一種“收一半,毀一半”的錯覺。

    事實上是怎麼回事呢?那些被毀的書籍大多數都是出自於明末清初改朝換代的時期,很多書的主題思想上是與清王朝背逆的,這當然不能被當權者允許。收入《四庫全書》的3500種書籍都是歷朝歷代的精華,總體質量是很高的,絕非禁燬書籍所能相比。

    而且 《四庫全書》本身還從明代《永樂大典》中輯錄出了很多種已經失傳的文獻。

    比如下圖,《永樂大典》中的一頁,收錄了關於“湖”的內容,先是一首詩,抄錄自宋代《黃氏日抄》中的《湖山一覽》,還有《家則堂先生瀛洲集》的一篇文章。

    而《黃氏日抄》和《家則堂先生瀛州集》中的其他文章,就有可能放在了《永樂大典》的其他部分裡了。 《家則堂先生瀛洲集》是南宋詞人家鉉翁的作品,後來失傳了。而《四庫全書》把《永樂大典》把家鉉翁的這篇文章收集起來,放入“復原”的《家則堂先生瀛洲集》,收錄在《四庫全書》中。

    這就是貢獻。《四庫全書》是功遠遠大於過的。

    所以別裝的咋咋呼呼,說什麼《四庫全書》都是假的,一個字都不能信,你不看。不是瞧不起你,你倒是想看呢?

    本文中上面就有《永樂大典》的圖片,把手按在你的良心上說話,你剛才看來沒有?

    誰也別裝。真把自己當個文化人了。

    乾隆修了南三館,《四庫全書》“廣佈流傳,以光文治”,這就給了天下買不起珍貴藏書的那些窮苦讀書人一睹珍藏的機會,而《永樂大典》呢,深鎖皇宮大內,但數百年來,除了明孝宗和明世宗以外,幾乎沒有誰能有所學益。

    當然,改書刪書的行為我也反對,自秦皇焚書坑儒,漢武罷黜百家以來,遭到劫難的古籍多了去了。即然咱們現在讀的《論語》、《易經》和《道德經》等也未必就是原本。

    四、文字獄

    因言獲罪,古而有之。每當文化向權利中心靠攏的時候,“文字獄”就出現了。

    難道是歷朝歷代的統治者們就喜歡搞“文字獄”嗎?當時不是,只是他們需要“文字獄”。

    《漢書》中記載,司馬遷有個外孫,名字叫楊惲,寫了個《報孫會宗書》。“宣帝見而惡之”,判他大逆不道,處腰斬。

    曹魏時候,名士嵇康因寫了一篇《與山巨源絕交書》,司馬昭“聞而惡之”,殺掉了嵇康。

    北魏年間的“國史之獄”,大臣崔浩主持編纂國史,其中有拓跋氏祖先的不堪往事,被族誅。崔家的姻親范陽盧氏、太原郭氏和河東柳氏等也被連累族誅。

    宋朝時候的蘇軾也曾經因詩文而差點倒了大黴。宋朝不殺士大夫,但若出於政治目的,也照樣能要了你的命。

    令人感到神奇的是,按正常思維,最應該搞文字獄的元朝居然特別寬容,完全不把這當回事。究其原因,也許是那時候的讀書人很難進入高層統治階層,人家就沒把那張嘴當回事。

    明朝時候,那是肯定要搞的。

    明朝才子祝允明寫的《野記》中曾經記載:洪武十八年,頒佈《大誥三編·蘇州人材第十三》:

    這麼一來,很多讀書人就不敢當官了,所以明朝趙翼在《廿二史札記》中說:“明初文人多不仕” 。

    而“文字獄”到了清朝,尤其是在乾隆時期達到極盛。

    乾隆時期,文字獄共有一百三十餘起,其中有四十七起都被滿門抄斬。

    乾隆十六年,文字獄開啟於“偽孫嘉淦奏稿”案。 《清史紀史本末》中記載:

    孫嘉淦居然被嚇死了。

    乾隆藉著這個由頭乘機剷除鄂爾泰黨羽,以《堅磨生詩抄》一書斬掉了胡忠藻的腦袋,又借一首《塞上吟》逼得鄂昌自殺,這就將鄂爾泰的勢力擊垮。

    上面有意圖,下面就發揚。以至於官員們牽強附會、捕風捉影,文人們又互相攻訐,吹毛求疵,文字獄就愈演愈烈,一發不可收拾。釀成了許多冤案。

    當然,有些也是自己湊上來撮死,比如蔡顯的“奪朱非正色,異種盡稱王”,徐述夔的“明朝期振翮,一舉去清都”。這就放在任何時候,都是自找倒黴。

    到洪武年間,你寫個“奪元非正朔,乞丐也稱王”試試看,朱元璋會一笑了之?

    當然,任何時候,搞“文字獄”那肯定是不對的,必須要批判。

    對自由的渴望,是每個“明粉”和“滿遺”的美好向往。

    關於乾隆的事情,由於篇幅的緣故,就暫且寫到這裡吧。下面我個人對他進行一些分析和評價:

    乾隆是個優秀的君主,聰明智慧,治國有方,把握大局的能力很強。

    在乾隆的統治期間,他經濟搞得不錯,減免稅賦,社會安定,人民無流離戰亂之苦,能夠安居樂業,按中國古代的標準,完全稱得上是“盛世”。

    乾隆開疆拓土達二百萬平方公里,這在歷朝歷代的守成之君中,尤其難得,非常罕見。中國的版土是在他統治期間奠定的,這是個十分偉大的成就。

    並沒有什麼“閉關鎖國”,那是人云亦云的扯淡。但是,乾隆搞外貿壟斷政策,與民爭利,將所有的利益納入了自己的腰包,這也是事實。

    乾隆的統治是中國古代社會的巔峰時刻,也是末日餘暉的迴光返照,從此後,中國開始走向衰落,這也是事實。

    乾隆好大喜功,修圓明園,六下江南,數次發動戰爭,消耗了大量國力,這是事實。但說他將國庫揮霍一空,這不對。他留給後人的財富、土地、民眾都是相當可觀的,後人不能在這樣的基礎上勵精圖治,因勢而行,發揚光大,這也怪不得他。

    乾隆搞《四庫全書》,對很多文獻進行了修改,這是事實,但要上升到毀滅中華文化的程度,那純粹是胡扯。《四庫全書》的功績遠遠勝於過錯。

    乾隆搞“文字獄”,並將其擴大化,造成許多冤案,這是完全錯誤的。無論任何時候,任何人,搞“文字獄”都應該受到批判。

    總結:乾隆不是民族的罪人,相反,他為中國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乾隆對得起歷史,歷史對不住乾隆。

  • 4 # 流年排隊

    這個問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每個時代都是有其侷限性的,但侷限性不是推翻評價的藉口。

    縱向比較的話,乾隆皇帝算是不錯的皇帝,清朝已經建立一個世紀了,正常來說這樣的封建王朝要麼走向衰退,要麼開始收縮,清朝在這段時間取了新疆,穩定了藏地,算是不錯。

    但是,乾隆處於一個什麼樣的時代,18世紀啊。橫向一比較,英國已經是一個強大的資本主義國家,美國也開始了獨立戰爭,確立了三權分立,而清朝還沉醉於天朝上國的迷夢中,朝著深淵滑去。

    乾隆死後不久,連半個世紀都沒過,鴉片戰爭就爆發了,開啟了中國的百年屈辱史。這樣一看,作為一個華人,從情感上講,是不會對乾隆皇帝有好感的。

  • 5 # 葦說歷史

    中國有幾百位皇帝,但向乾隆那樣花錢如流水,風流成性,大講排場,大修園林致使乾隆朝後期國庫空虛民不聊生,起義不斷,叛亂不斷的皇帝。縱觀中國歷史,自始皇始,溥儀止,也就他一人!如果說能有一人與其相匹敵的恐怕只有唐玄宗了李隆基了,相對比一下國力,唐玄宗又遜色不少。

    奢侈到什麼程度?乾隆皇帝上完廁所,用普通的綢緞還不行,用的都是進貢的蠶絲帛。這種絲帛在當時也頗為珍貴,乾隆用一次就扔掉也實在是有點浪費。 這時候,伺候乾隆的小太監就偷偷地把這些絲帛收集起來,洗乾淨之後再晾乾,並把它們縫起來,做成了窗簾。

    然而,尷尬的是乾隆的奢侈在其執政末年丟人丟到了大洋彼岸。

    乾隆在位末年的時候,一個英國使團曾來到大清朝。當時來的大部分是傳教士,在他們的筆記中,也曾不加掩飾地記載著對乾隆皇帝的看法。

    對這次英華人的來訪,乾隆皇帝在接待工作上做了精心準備:一要隆重熱烈,照顧好外國友人的衣食住行,保證他們的心情愉快;二是利用這個機會,充分展示中國的富庶強大。

    結果,英國使團在這裡又是吃又是拿,使清廷花費了五十多萬兩白銀,即十七萬三千多鎊白銀。折成今天的價值,為一億零三百八十萬元。這其中當然不包括皇帝賞賜的禮品,這些禮品價值要遠遠高於此數,那個時候一個縣令一年的工資是40兩白銀而已。

    然而走到大街上,英國使團看到了普通勞動人民後卻傻了眼。英華人得出的結論是,大清朝的貧富差距之大,是他們見過的國家中最厲害的。“華夏有一句名言:‘富者甲第連雲,貧者無立錐之地’……但這句話在其他國家並不適用。”

    英華人回國之後,將這次東行的經歷告訴了大部分西方人,使他們的觀念發生了根本性的轉折:中國從天上掉到地下,從文明變成野蠻,從光明變為陰暗。

    不信?看看還是下邊這張由西方使團所畫的油畫。

    夠諷刺了吧!

    乾隆自負文才一生寫下了接近四萬首詩,據考全部為拙劣之作,卻在六次南巡和多次微服出訪中用他的爛詩糟蹋了數不清的人文勝景和古物。他的審美觀驚詫今古,盡極驕奢繁華,豔俗炫耀……世事大概就是如此,盛極而衰,工藝美術發展歷來都是從簡單到最高的藝術形態再到極盡繁華的沒落。

    那麼國家,也一樣。

    公元1793年8月13日,乾隆皇帝在避暑山莊接見馬戛爾尼(英國向清朝派出的首位使節)時,還傲慢地聲稱“天朝統馭萬國、撫有四海、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貨物,以通有無。”……

    馬戛爾尼回國後僅僅40年便爆發了鴉片戰爭,中國由此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無比尷尬了

  • 6 # 有得觀史

    乾隆是個極其自負的人,自負到無以復加的程度,他的自負給社會帶來極大危害:

    第一看不到百姓的苦。尹壯圖回家丁憂,丁憂就是父母去世,官員去職回家守孝三年。尹壯圖是雲南人,回來的路上,他所見所聞,都是官員腐敗,百姓苦不堪言,地方糧倉沒糧,財政虧空,回到北京,他給乾隆上個褶子反映情況。乾隆不信,認為他治理的國家,幾十年下來應該是國泰民安、歌舞昇平、百姓安居樂業。尹壯圖說,不信你可以派人去調查。乾隆說,我派人和你一塊調查,如果你說得對,我承認錯誤,如果你說的不對,小心你的腦袋。

    乾隆是皇帝,皇帝能錯嗎?於是在乾隆的安排下,每到一處都提前打好招呼,因為有準備,結果當然像乾隆說的那樣。乾隆自負到不願調查實際情況的地步。按照張宏傑先生的說法,乾隆盛世就是飢餓的盛世,老百姓生活苦不堪言,乾隆卻不知道。

    第二看不到自己的落後。馬戛爾尼訪華,經過精心準備,帶來了地球儀,西方先進製造,先進武器裝備,乾隆認為是蠻夷的雕蟲小技,如果不是極度自負,怎麼也會睜眼看看。乾隆的自負自大使中國失去了追趕世界工業文明的機會。

    第三給中華文化帶來劫難。乾隆為了編纂《四庫全書》,證明他的盛世,同時也掩蓋他祖上犯下的殺戮罪孽,收繳並銷燬天下藏書,數量不知超過《四庫全書》多少倍。這是中華文化的一場災難。

    第四摧殘了華人的思想。乾隆朝禁止了所有的私人講學,私人書院,打擊正統儒家學者,使中國兩千多年的儒家思想絕跡,把所有華人都變成了奴才。華人從此只有腸胃,沒有頭腦。魯迅筆下麻木的華人就是乾隆造成的餘毒,影響可謂深遠。

    人類的發展,首先是思想文化的發展,人類之所以區別其他動物就是因為有思想,摧殘國民的思想文化是開歷史倒車。乾隆就是開歷史倒車的人。

    乾隆能力很強,在中國所有皇帝中屬於出類拔萃的,但是,如果路線不對,能力越強危害越大,就像希特勒一樣。

    乾隆刻意打造的奴性華人,只有主子和奴才,只有腸胃沒有頭腦,到現在還發揮著作用。乾隆就是歷史的罪人。

  • 7 # 歷史有趣兒

    中國幾千年的朝代史,能稱得上盛世的並不多,漢朝的文景之治,唐朝的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清朝的康雍乾盛世,而其中持續時間最長的就是康雍乾盛世,可以說中國帝王制社會在乾隆的手裡到達了頂峰。

    俗話說,“國有乾隆,國運昌隆”,以國家層面而言,乾隆盛世是當之無愧的王朝巔峰。從人口上來說,中國歷史上最多時也就剛超過1億,而在乾隆晚年時,這個數字已經達到2.9個億,佔全世界的三分之一;從疆域上來說,在乾隆24年統一新疆之後,清朝的領土達到了1453萬平方公里,國土面積歷史之最;而在經濟上,清朝的國民生產總值基本佔據世界的三分之一。

    而從乾隆奢靡豪華的個人生活也可以看出,當時的國庫財富非常充裕。但真正的乾隆盛世是什麼樣子的呢?乾隆五十八年,一個英國使團的到來揭開了蓋在這個古老的東方帝國頭上的神秘面紗!

    據英華人記載,當時他們看到的普通民眾生活極其悽慘,英華人扔掉的殘羹剩飯都成了民眾爭搶的物件,尋常人家因為養不起而丟兒嬰兒的現象非常普遍,底層人民在政治上沒有任何權力可言。盛世的表皮下是腐朽而殘酷的真相

    事實上,幾十年後鴉片戰爭的爆發和這次來訪不無關係,因為英華人如實彙報了他們看到的貧困落後的中國,這個有著廣袤土地而資源豐富的帝國,卻有著落後而腐朽的政治制度,其科技水平也比當時的歐洲落後一個時代

    可是,乾隆對於這一切,一無所知。乾隆的思維方式和以前的皇帝沒有區別,他想盡一切辦法維護帝王的統治,所有的政治目的都是為王室服務,底層人民只要滿足最低的生存需求即可。

    如果乾隆生活在除了清朝的任何一個年代,他都算得上是一個好皇帝,他的個人能力與唐宗宋祖想必不遑多讓,他有著超強的執政能力和充沛的精力水平,他勤政而愛民,事無鉅細都管理的井井有條,甚至有點像一個有強迫症的完美主義者,所以把清朝的盛世推向了頂峰。

    但是,或許是因為乾隆的個人能力實在太強了,他去掉了帝國內所有可能存在的威脅:

    1、乾隆一朝,君權前所未有的集中,任何官員的權力都被緊緊地關在制度的籠子裡。以往出現的權臣當權、宦官和外戚亂政等現象被徹底杜絕了,皇上的絕對權威被樹立起來,而官員的主觀能動性被最大程度的抑制。以前還經常有臣子犯言直諫的現象,到了乾隆時代這種現象少之又少,如乾隆晚年的尹壯圖就因為直言官場腐敗和人民貧困問題被乾隆嚴加懲治了。臣子們的個人意識被最大程度的磨滅,個人品格也都迅速走向谷底,所以腐敗貪汙成了官員們唯一的選擇。

    2、乾隆的文字獄滲透到帝國裡的每一個角落。在乾隆之前,康熙雍正的文字獄主要針對官員和士子,但乾隆則進一步拓展到貧民百姓,他的目的就是要杜絕底層群眾的任何反動意向,有的瘋子胡言亂語,有的和尚道士聚眾唸經祈福,這些全都被劃在文字獄的範疇內。乾隆十分賣力的試圖消滅帝國裡任何一點點反動的苗子,但最終他留下的卻是非常危險的局面,乾隆死後不就,白蓮教等民間組織就蜂擁而起,幾乎掀翻了大清。

    3、乾隆晚年非常自負,寬仁過度。晚年的乾隆完全喪失了早期的勵精圖治,他安享太平盛世,諱疾忌醫,對於任何自己不想聽到的聲音都選擇無視或者封殺,對於大洋彼岸的歐洲發生的風起雲湧的變化毫無知足,在西方世界迅猛發展的時候,中國還沉浸在以前的迷幻中,而被世界的指令碼遠遠的甩開了。

    總之,乾隆是一個優秀的帝王,他具備一個好皇帝的全部品質,也具有皇帝的人性中必有的弱點。他的身份註定了他無法衝破思維慣性的束縛,作為一個皇帝,他非常優秀的完成了他的工作,但作為一個帝國的掌舵人,他卻讓中國這艘大船在原地不動,儘管外面的海域早已電閃雷鳴,他卻毫無知覺,還在大船的內部修修補補。

    中國古代之極盛,終於乾隆,而中國之衰落,始於乾隆。

    但是,我們似乎也不該怪他,傳統的儒家階級思想,幾千年毫無變化的君主專制,早已在中國的大地上根深蒂固,而皇帝正是這種制度最大的受益者,我們怎麼可能奢望他能在縱向看透歷史,在橫向明曉世界?

    換了任何一個皇帝,都未必能比乾隆做得更好,而對於那個年代的備受屈辱的中國而言,如果能遇到一個庸碌之君,讓中國能夠自由發展,能夠沒有顧忌的與西方交流或者衝突,能夠在彼此的摩擦甚至動亂中去感知世界的變化,或許還能有個更好的結局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明成祖朱棣五徵漠北為什麼不把漠北納入大明版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