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蔓莓愛游泳

    中國南朝梁慶之。字子云,義興國山(今江蘇宜興)人。少為梁武帝蕭衍隨從。後為武威將軍。陳慶之身體文弱,難開普通弓弩,不善於騎馬和射箭,但是卻富有膽略,善籌謀,帶兵有方,深得眾心。 是一個剛柔並濟的文雅儒將。 梁大通元年(527),與尋陽太守韋放合攻魏之渦陽(今安徽蒙城)。魏遣徵南將軍元昭率數萬步騎來救,陳慶之乘魏軍遠來新至,僅指揮100人擊破其前鋒。 後又與諸將連營而進,背渦陽城與魏軍相持。自春至冬,交戰頻繁,將士疲憊。有的將領建議退兵,他力主決戰。魏軍築就13壘以控制梁軍,他領兵夜出,破其四壘,渦陽城主王緯乞降。梁軍乘勝強攻,俘斬甚多,其餘九壘皆潰。 北魏後期,朝政腐敗,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激化。大通二年,北魏發生內亂,鎮壓叛亂的爾朱榮大肆屠殺北魏皇室,魏北海王元顥以本朝大亂為由降梁,並請梁朝出兵助其稱帝。出於戰略上的考慮,梁武帝以元顥為魏王,並以陳慶之為假節、飆勇將軍,率兵7000人護送元顥北歸。 中大通元年(529年)四月,陳慶之領兵乘北魏徵討邢杲起義軍之際,乘虛攻佔滎城(今河南商丘東),進逼梁國(今河南商丘)。魏將丘大千率眾7萬分築九城,以抵禦梁軍。陳慶之率軍進攻,一日之內攻佔三城,迫使丘大千投降。元顥遂於睢陽(今河南商丘南)城南稱帝。授予陳慶之使持節、鎮北將軍、護軍、前軍大都督。時魏濟陰王元暉業率羽林軍2萬來援,進屯考城(今河南民權東北)。考城四面環水,守備嚴固。陳慶之命部下在水面築壘,攻陷其城,全殲2萬,俘元暉業獲,租車7800輛。 梁軍直趨洛陽,所過之處,魏軍望風而降。五月,魏帝元子攸分派部眾扼守滎陽(今屬河南)、虎牢(今滎陽西北汜水鎮)等地,以保衛京都洛陽。元顥攻佔梁國後,封陳慶之為衛將軍、徐州刺史、武都公,命其繼續督軍西上攻滎陽。魏左僕射楊昱、西阿王元慶、撫軍將軍元顯恭等率羽林軍7萬守滎陽,以據梁軍。魏軍兵鋒甚銳,加上滎陽城堅,陳慶之攻之不克。時魏將上黨王元天穆大軍將至,先遣其驃騎將軍爾朱吐沒兒領胡騎5000、騎將魯安率夏州步騎9000增援楊昱。又遣右僕射爾朱世隆、西荊州刺史王羆率騎兵1萬,進據虎牢。魏軍共計30萬人,對梁軍進行合圍。元顥派人勸楊昱投降,但被拒絕。不久,元天穆與爾朱吐沒兒相繼而至,魏軍一時旗鼓相望。 時滎陽城未克,梁軍將士皆恐,陳慶之解鞍秣馬,對將士們說:“吾至此以來,屠城略地,實為不少;君等殺人父兄,略人子女,又為無算。天穆之眾,並是仇讎。我等才有七千,虜眾三十餘萬,今日之事,義不圖存。吾以虜騎不可爭力平原,及未盡至前,須平其城壘,諸君無假狐疑,自貽屠膾”(《梁書陳慶之列傳》)。乃親自擂鼓攻城,只一鼓,梁軍便悉數登城。勇士宋景休、魚天愍首先登上城牆,梁軍相繼而入,遂克榮陽,俘楊昱。不久,元天穆等引20萬援兵圍城,注意:其中有十五萬是精銳的少數民族騎兵。陳慶之遂率3000精騎背城而戰,大破之,魯安於陣前投降,元天穆、爾朱吐沒兒單騎獲免。陳慶之收繳滎陽的儲備,牛馬谷帛都不可勝計。陳慶之旋即進攻虎牢,爾朱世隆不敢戰,棄城而逃,梁軍俘魏東中郎將辛纂。 魏孝莊帝元子攸為避陳慶之鋒芒,被迫撤至長子(今山西長子西)。元顥遂入洛陽,魏臨淮王元彧、安豐王元延明率百官迎元顥入宮。元顥改元大赦,以陳慶之為侍中、車騎大將軍、左光祿大夫,增邑萬戶。不久,上黨王元天穆、王老生、李叔仁又率兵4萬攻克大梁,並分遣王老生、費穆進據虎牢,刁宣、刁雙入入梁、宋。陳慶之聞後,率軍掩襲,魏軍皆降。元天穆率十餘騎北渡黃河而逃,費穆攻虎牢,將克,忽聞元天穆北逃,自以為無後繼,遂降於陳慶之。陳慶之又進擊大梁、梁國,皆克之。梁武帝聞訊後,再次親書詔書進行嘉勉。陳慶之和部下皆穿白袍,一路上所向披靡,所以洛陽城中童謠曰:“名師大將莫自牢,千兵萬馬避白袍”(《梁書陳慶之列傳》)。陳慶之又以7000之眾,從銍縣至洛陽,前後作戰47次,攻城32座,皆克,所向無前。希望採納 ------------- 如果我回答對你有幫助,請關注我一下。或有其他問題也可以關注我,給我發私信

  • 2 # 峰峰說史

    因為陳慶之此前擊敗的諸路北魏兵馬,統軍將領都是不入流的人物,而軍隊也基本不是魏軍主力。

    也就是說,陳慶之北伐前期一路遇到的部隊,都是北魏的地方守備部隊。

    陳慶之率領的是梁朝屯集在北部邊境的主力軍隊,此前經常與魏軍攻防,可謂百戰精銳之師。

    以強擊弱,陳慶之打勝是情理之中的事。

    所以說,陳慶之前期攻下32城、入敵國首都,戰果固然輝煌,但成色不足,真正的檢驗遠未到來。

    那麼北朝有資格檢驗陳慶之的是誰呢?

    爾朱榮。

    當陳慶之進入洛陽時,爾朱榮正在晉陽避暑歇馬。這位契胡族的天才將軍,是位擅長以少勝多、奉行精兵主義的絕世名將。他手下的契胡騎兵,剛剛以一敵十擊敗起義軍葛榮所部。

    魏莊帝從洛陽渡河逃走,避居山西長子,爾朱榮聞訊後立即率兵南下,決定反攻洛陽。

    一大批北朝頂級名將即將登場,南北決戰的高潮即將到來。

    爾朱榮派人到黃河北岸偵察,發現船隻都被梁軍蒐集到南岸,河橋也被梁軍佔據,無法過河。

    爾朱榮本就害怕洛陽暑熱,見此情景便想班師,待秋涼再戰。元天穆苦勸方止。此時當地豪強楊氏,在馬渚獻上小船,並願為嚮導。爾朱榮遂遣其侄子爾朱兆、都督賀拔勝等率一千精銳騎兵先過河突襲洛陽城,自率主力與陳慶之大戰於黃河北岸的中郎城。

    爾朱榮手下的所謂頂級名將,到底都有哪些人呢?

    大概有高歡、宇文泰、賀拔嶽、賀拔勝、於謹、趙貴、獨孤信、李虎、李弼、侯莫陳崇、楊忠、宇文貴、王雄、達奚武、侯莫陳順等。

    那麼這些人都是什麼成色呢,是否夠得上陳慶之的名頭?

    首先看兩位未來的帝王:高歡與宇文泰。

    此二人分別是北齊和北周的實際開創者,都是能征慣戰、腹有神機的絕世名將。數年後高歡韓陵之戰一戰成名,消滅爾朱氏,獨掌北魏大權,所建之東魏北齊帝國實力位居南北朝之冠。

    宇文泰開創西魏北周,奠定關隴集團的規模,生平最擅以寡克眾,沙苑之戰中以1:30的比例擊敗高歡,成就北朝數量差距最大的經典之戰。他以關隴一隅之地,力抗北齊、南梁兩大強敵,數十年奮死拼搏不落下風。

    於謹、趙貴、李弼、侯莫陳崇、獨孤信、李虎這幾位,越往後的人名大家應該越熟悉。沒錯,這六位就是北朝著名的“八大柱國”中的人物。

    八柱國是西魏北周八位柱國大將軍,另外兩位是宇文泰和北魏宗室元欣。宇文泰名雖柱國大將軍,其實是西魏的統帥,元欣是隻掛名不領兵的虛職,實際領兵的就是於謹、趙貴等六人。

    此六人,隨便拉出一個都是響噹噹的角色,在西魏北周歷次大戰中都有其身影。宇文泰之所以能在關中立足,之所以屢屢以寡克眾,六位柱國大將軍功不可沒。

    賀拔嶽、賀拔勝是親兄弟,都是北朝名將,其中尤以賀拔嶽更厲害。賀拔嶽起家於六鎮起義,最擅長的手段也是以少勝多。陳慶之北伐戰爭結束後,他率2000步卒深入關西,擊敗万俟醜奴十餘萬起義軍。實力亦相當恐怖。

    楊忠、達奚武、王雄、侯莫陳順、宇文貴,都是西魏北周“十二大將軍”中的人物。

    所謂“大將軍”,是僅次於柱國大將軍高階軍官,共有12位,故稱是。

    楊忠是隋文帝的父親,戰功赫赫,以力能挾虎拔舌聞名於世。達奚武、王雄都是與楊忠齊名的勇將。

    說到這三人的特長,同樣也是以寡克眾!

    二十多年後,楊忠、達奚武、王雄均以少量兵力,數路侵入南梁,分別奪取隨郡、梁州和漢中,打的梁朝毫無還手之力。

    也就是說,人到中年的名將陳慶之,雖說也以寡克眾的高手,但他對上了一大票更精於此道、並且比他更年輕、更有朝氣和銳氣的猛將。

    陳慶之雖說搶佔主動,但在戰鬥力上不戰優勢。王牌對王牌,戰術、技巧、謀略都已沒有施展的空間,剩下的只是生死相搏。可惜,爾朱榮大軍養精蓄銳已久,又是以逸待勞。梁軍卻是久戰疲憊之師。雙方血戰三天,梁軍死傷慘重,爾朱榮大軍也未能速勝。

    三天後,梁軍聽說洛陽已被魏軍偷襲,黃河上最重要的通道河橋已被魏軍焚燒。驚惶之下,陳慶之迅速脫離戰場,渡河南撤。如此一來,更犯了臨敵後退的兵家大忌。

    爾朱榮反應極快,立即發兵追襲。形勢成了一邊倒。

    陳慶之在敗逃時路線沒有選擇好,也完全沒有精力觀察天氣,撤兵途中遭遇山洪,部眾完全潰散,不剩一兵一卒。陳慶化裝為僧人,單槍匹馬逃回南梁。

    高手虐菜鳥,場面固然極其拉風,但並不值得稱道。唯有洛陽河北的終極之戰,才能看出陳慶之的真正水平。

    北朝出動了日後主宰了天下命運的全部名將,而南梁只有陳慶之一人。這場仗即便輸了,也輸的堂堂正正,不虧!

  • 3 # 折緣

    陳慶之是南北朝時期一流的名將,但他一路勢如破竹,以及最後功虧一簣,其實都與當時的大環境有著密切的關係。

    大通元年(527),陳慶之隨大將曹仲宗伐北魏渦陽城,魏遣徵難將軍元昭馬步軍五萬來援。前鋒進抵距離渦陽四十里的駝澗。陳慶之慾率軍迎敵,大將韋放提出反對,後陳慶之率二百騎兵,連夜奔襲,一舉破敵,“魏人震恐”。

    陳慶之又迅速回軍,與諸將連營而進,背靠渦陽,與魏軍援兵相持。一年之內,雙方前後作戰數十百次,梁軍師才老氣衰,而北魏的援兵又源源不斷地開來,並打算於梁軍背後構築營壘,前後夾擊。

    主將曹仲宗等深恐腹背受敵,打算引軍南撤,陳慶之杖節軍門,力排眾議,責備眾將,一番大義凜然的言辭,以及其豪邁的氣概,打動了諸將,大家猜打消了班師的念頭。

    不久,魏人以犄角之勢,築成了十三座城池,“欲以控制梁軍”,陳慶之銜枚夜出,攻破四座城池,北魏渦陽守將王緯恐懼求降,魏人剩下的九坐城池中,兵力猶頗雄厚。於是韋放選了三十幾名魏軍降卒,命他們分赴九城,報告敗訊,陳慶之率領大軍,“陳其俘馘,鼓譟而攻之”,魏軍九城皆潰,梁軍乘勝追擊,城中男女三萬餘口棄甲投降,負隅頑抗的魏軍斬殺略盡,屍體塞滿河中,渦水為之不流,梁武帝聞報大喜,親頒手詔嘉獎陳慶之。

    大通二年(528),北魏繼破六韓拔陵起義後,葛榮起義軍又席捲河北,北魏大將爾朱榮將執政的胡太后及三歲的幼主元釗沉於黃河,另立傀儡元子攸為帝,即孝莊帝。爾朱榮又以祭天為名,將北魏朝官二千餘人誘至換個號邊,全部圍殺,史稱“河陰之變”,在一片混亂之中,魏北海王元顥投奔南梁,並請示梁武帝立其為魏王。武帝滿口答應,並派陳慶之率兵七千,護送元顥北歸。

    一路上,陳慶之斬關奪隘,勢如破竹,進至睢陽,魏守將丘大千有軍七萬,是梁軍的十倍,分駐九城以拒,陳慶之揮師猛攻,從早晨一直殺到哪黃昏,攻陷了三座城池,丘大千只得投降。於是,元顥在睢陽即位稱帝,改年號為“孝基”。

    而就在這時,魏徵東將軍元暉業率軍兩萬來救,進屯於梁郡的考城。這考城四面臨水,守備嚴固,陳慶之命部下浮水築壘,將其一舉攻破,生擒元暉業,繳獲輜重車七千八百餘輛,軍姿器械無數,又打了一個漂亮仗。元顥加陳慶之為衛將軍、徐州此時,命其引兵面西,直趨魏都洛陽。

    進抵滎陽時,北魏大將楊昱擁有眾七萬,抗拒元顥,陳慶之攻之未拔,元顥派人勸降,也被楊昱一口拒絕,這時,北魏 大將元天穆,爾朱兆率領的援兵又源源不斷地朝滎陽開來,旗鼓相當,聲勢浩大,梁軍前有堅城,後無退路,敵人援兵又已經開到,處境極其險惡。

    陳慶之在戰前又做了一番慷慨激昂的鼓動,軍勢大震,梁軍人人死戰,最終一舉攻克滎陽,活捉了楊昱,片刻功夫,元天穆、爾朱兆的大軍一舉將滎陽團團圍住。好險!

    陳慶之乘旺盛之士氣,挾拔城之餘威,率三千騎兵,背城逆戰,大破魏軍。元天穆,爾朱兆單騎逃脫,梁軍大獲全勝。

    接下來,陳慶之攻破虎牢關,魏都洛陽無險可守,孝莊帝元子攸北逃幷州,魏臨淮王、安豐王率百官,封府庫,備法駕,迎接元顥入城,黃河以南地區,幾乎全被梁軍控制,元顥改元建武,大赦天下,封陳慶之為侍中,車騎大將軍,增邑萬戶。

    可是元顥進佔洛陽後,卻認為是“天命有歸”,驕傲自得起來,整日整夜地飲酒作樂,不復視事,他寵幸的一批近習小人則干擾政務,對百姓橫徵暴斂,弄得朝野失望,他當初是梁武帝所立,只是因為北方事難未平,還得依仗陳慶之的兵力,才暫時沒有發作。陳慶之心中有數,暗中防備,啟奏元顥,想要向梁武帝求兵,然而卻被元延明橫加阻撓,認為陳慶之出兵數千,已經難於控制,如果在增加他的兵力,還能為其所用麼?

    於是元顥給梁武帝的上奏,就變成了河南河北已定,只有爾朱榮未服,陳慶之能夠獨自擒。

    援兵不至,洛陽城中“南兵不滿一萬,而羌胡之眾十倍”,不待爾朱榮來攻,情況已經十分危險,副將馬佛覺得陳慶之功高震主,勸他不如乘自己威震中原時,殺掉元顥,據於洛陽,建千載奇勳。陳慶之沒有同意,因元顥曾封其為徐州刺史,就堅決要求回徐州就任。元顥卻把梁武帝給搬了出來,要求陳慶之留在洛陽,陳慶之不敢再言,只有坐等喪敗了。

    不久,爾朱榮會同元天穆、爾朱兆、爾朱世隆等,挾持孝莊帝,號稱百萬之眾,大舉進攻洛陽,與元顥相持於黃河沿岸,陳慶之率軍苦戰,三天中大了十一仗,敵軍傷亡慘重。

    爾朱榮建不能得手,打算撤退,被部下勸止,就在這時,元顥率領的羌胡軍潰敗,元延明所部有聞訊而逃,河南諸城一時盡皆判降爾朱榮。敗局已定,陳慶之只得削髮落須,化裝成和尚,從小路逃回了梁境,梁武帝因其功打,仍封他違右衛將軍,永興縣候,而元顥不久即被北魏地方官擒殺。

    陳慶之為什麼會敗,一則軍事上,他沒有得到梁武帝的援軍,隊友元顥又是個豬隊友,他的軍隊孤軍深入,雖然打下了大半個北方,但問題他陳慶之打的是元顥的名義進軍的,他是客軍。元顥也不想做個梁武帝在北邊的傀儡過度政權,自然要防備陳慶之。

    陳慶之即便再強,也不可能在一群不是自己人還防備自己的友軍中打敗爾朱榮幾十萬的大軍吧。

    同時,陳慶之也不是一個政治家,他的軍隊也不是“弔民伐罪”義師,陳慶之就曾說過,他們一路殺來,屠城略低,實為不少,君等殺人父兄,掠人子女,亦可算矣。可以說,陳慶之的軍隊是十分殘暴的。史學家呂思勉先生就曾說:此等兵,雖善戰,亦不能定國也。

  • 4 # 葭明通半瓶歷史

    主要原因是:他的敵人聚集了三十萬,而陳慶之只有7000人,陳慶之還要守城,實力太過懸殊了。

    打陣地戰7000人對300000人,誰也勝不了。

    之前雖然也只有7000人,但是敵人是分散在一個一個城池裡面的,每一個城池不一定有7000人的,這時候打的是運動戰。

    陳慶之他的主人評價他說:“本非將種,又非豪家。”

    他是一個讀書人,從十幾歲開始跟隨蕭衍乾的是文牘工作,南北朝是亂打一氣,陳慶之跟著蕭衍見過的戰爭真是不少,學會了指揮打仗!

    但是,他沒有機會去打仗,畢竟“本非將種,又非豪家”嘛!據說他下棋不錯,是蕭衍的棋搭子,蕭衍做皇帝后,陳慶之做的是閒散大官——奉朝請。

    一直到了陳慶之41歲了,機會才來了,北魏徐州刺史謀反,準備投靠蕭衍的南梁朝,蕭衍為了抬舉他,派了他帶兵跟著別的大將去接應,撿功勞佔便宜的意思,也許是陳慶之自動請纓討來的將令。

    只是這個接應不很成功,北魏派兵平叛了,梁軍大敗,損失十之七八,獨有陳慶之帶領的部隊成建制地撤回了大梁國,未丟一兵一卒。

    蕭衍是一個懂打仗的皇帝,一個人可以於大敗之中保持部隊不散不潰,安然撤回,大將之才也!

    明白了吧!陳慶之一個文弱書生而已,騎不得壯馬,拉不開強弓,他的本事是——組織領導力!其凝聚軍隊的領導力強於同時代人。

    這是很厲害的,蕭衍就給予了陳慶之獨立帶兵的兵權!“去自由發揮吧!”

    於是陳慶之開始了他所向披靡的攻城拔寨之戰,打的是“千軍萬馬避白袍”,因為他的軍隊人人穿著一身白袍。

    這支白袍軍隊衝不散,打不垮,7000人團結如一人,指哪打哪。

    一直打到了洛陽,打進了洛陽,洛陽是一個大城市,必須停下守住它。

    守城不是陳慶之的長項也!野戰才是陳慶之的強項。

    攻城的也著實太多了,爾朱榮領著300000人團團圍住了陳慶之。

    陳慶之失敗!

    然而,他的人生並沒有結束,也沒有失敗,單身化妝成和尚逃回大梁之後,蕭衍是一個明白皇帝,並沒有責怪他,照樣高官厚祿的養著他!

    後來,陳慶之回報了蕭衍,又和侯景打了一場“野戰”!

    自然還是陳慶之大勝了!

    當時之世,打野戰無有人可以勝過陳慶之!

    偉人說:“再讀此傳,為之神往!”

  • 5 # 一壺清茗品春秋

    北魏北海王元顥受迫於葛榮義軍和權臣爾朱榮壓迫,投降南梁。梁武帝想以此為契機,接元顥,控制北魏目的。於是,讓陳慶之帶領七千人馬,護送元昊回國。

    陳慶之從銍縣出發,首先攻克滎城,進抵睢陽城,一天連下三座堡壘,擊敗了魏將丘大千的數萬人。丘大千不敢再戰,獻城請降。陳慶之在進入睢陽城後,擁立元顥為帝。然後,陳慶之馬不停歇,向北進攻考城,生擒北魏濟陰王元暉業。很快,來到滎陽城下,滎陽是洛陽東面的重鎮。魏將大都督楊昱統率七萬人駐守。孫子兵法講“十則圍之”。陳慶之僅七千之眾,進攻自身十倍的軍隊駐守的城池,難度可想而知。第一次進攻失利,此時魏軍援軍在重臣元天穆帶領下趕來支援。梁軍上下驚慌。陳慶之讓軍士休整,並鼓勵大家,“我軍至此,攻城略地,殺人父兄,擄掠子女,不計其數,我軍七千,敵軍三十多萬,如果不決一死戰,決無生理,敵人馬多,必須在他們到來前,攻破城池,大家一定不要遲疑,否則就是砧板上的魚肉,只能任人宰割”。然後陳慶之擂鼓攻城,將士們精神抖擻、一鼓作氣攻克了滎陽城。這時元天穆的援軍也兵臨城下,於是陳慶之乘其立足未穩,背靠城牆率領三千騎兵迎戰,大破援軍。此戰陳慶之速戰速決,把現代的閃電戰詮釋得淋漓。戰後,洛陽小兒傳唱“名師大將莫自牢,千軍萬馬避白袍”。北魏孝莊帝匆匆逃出都城洛陽,陳慶之順利進佔洛陽。陳慶之從銍縣到洛陽,三千餘里,攻克三十二城,大小四十七戰,在北魏如入無人之境。

    但其興也勃焉,亡也乎焉。在佔據洛陽後,面對魏軍大規模反撲,最終陳慶之全軍覆沒,只有自己孤身一人逃回了南梁。

    陳慶之北伐失敗最根本的是,他的同盟者元顥與南梁同床異夢。元顥只不過想借助南梁勢力,趁著北魏內亂,奪取帝位。在成功佔據洛陽後,便與心腹密謀奪取脫離南梁控制。特別是在陳慶之勸他請求南梁增兵的時候,他的謀士勸他,陳慶之現在僅有數千士兵已經很難駕馭,如果再讓他增兵,以後怎麼能駕馭。到時候大魏就真得滅亡了。於是,元顥就給梁武帝去信,說如今河北、河南都已平定,只剩下爾朱榮小股部隊,我和陳慶之就能平定。各州郡尚需安撫,不宜再派兵騷擾百姓。於是,梁武帝就讓其他部隊在邊境駐紮,不再增援,導致陳慶之始終孤軍奮戰。

    陳慶之北伐失敗原因還有就是,因為元顥與陳慶之互相猜疑,陳慶之副將勸他,將軍威震中原,功高勢眾,又被元顥猜疑,一旦發生不測,前景堪憂。不如趁機殺死元顥,佔據洛陽。但是這個建議委實兇險,更會及早暴露雙方不和。陳慶之沒有采納。元顥讓陳慶之駐守洛陽東北的黃河北岸北中城。自己守在南岸。很快爾朱榮大軍到來,進攻北中城。陳慶之三日十一戰,殺傷甚眾。爾朱榮見屢攻不下,只能從別處渡河。渡過黃河一舉擊敗元顥守軍。元顥也在逃跑途中被殺。陳慶之見大勢已去,只得帶兵東還,先前得到城池又都得而復失。爾朱榮帶兵猛追,梁軍又被汛期穎水衝沒,最終陳慶之只是隻身一人化妝成僧人逃回南梁。

    陳慶之失敗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最後決戰的時候是北魏權臣爾朱榮。爾朱榮不僅掌握北魏大權,本人也有著極高的軍事才能。他曾以七千騎兵一舉攻破六鎮起義的葛榮三十萬大軍,並生擒葛榮。與陳慶之正是棋逢對手。同時,他手握北魏軍政大權,又掌握著陳慶之無法比擬的軍事資源。當時,陳慶之北伐過程中並未與北魏名將交鋒。而且爾朱榮精力、北魏的兵力主要放在平叛上,正是這些客觀因素,加上陳慶之的傑出軍事才能,才使得他屢戰屢捷,在北魏如無人之境。而一旦這些客觀條件都失去了,再加上豬隊友元顥,最終以陳慶之之才也無力迴天。

  • 6 # 小武書記官

    陳慶之,字子云,出身寒門,因跟隨梁武帝蕭衍建立南梁,頗受梁武帝的信任。陳慶之身體文弱,不善騎射,平時只穿素袍,典型的南朝書生形象。就是這樣一位儒生卻成了南朝著名的白袍將軍,在梁武帝發動的第二次北伐(普通五年-大通二年,即公元524年-公元529年)中一段將北魏軍隊打得滿地找牙,甚至攻下了故都洛陽,只可惜陳慶之先勝後敗,最終隻身化妝逃回南梁。

    陳慶之為什麼前期勢如破竹,後期卻又全軍覆沒?

    梁武帝的這次北伐就是趁火打劫,對手北魏此時已經陷入了內亂,面臨分裂的危險。經過北魏孝文帝遷都漢化之後,北魏的國力逐漸由盛轉衰,至北魏孝明帝時,國內矛盾達到了頂峰。公元524年四月,北魏北方六鎮的高闕戍兵匈奴人破六韓拔陵掀起了北魏六鎮起義,北魏政府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甚至僱傭北方柔然軍隊參與鎮壓叛亂,終於擊破破六韓拔陵的義軍。但是由於北魏政府對六鎮降兵處理不當,六鎮降兵葛榮再次起兵。六鎮的第二次起義的規模超過前次,北魏的軍力尚未能從第一次起義的消耗中恢復過來。雖然此次起義最終被鎮壓,但是北魏政權此時已經搖搖欲墜,許多邊鎮豪強趁機做大,其中就有山西契胡酋長爾朱榮。

    爾朱榮對於北魏,就相當於董卓對於東漢,爾朱榮入朝之後,大肆殺戮北魏宗室皇族,製造了駭人聽聞的河陰之變。北魏北海王元顥逃至南方,懇求梁武帝出兵助其稱帝,此時的梁武帝覺得此時是一個恢復中原的好機會,但是由於自劉宋北伐失敗之後,北朝一直對南朝有著相當明顯的軍事優勢,雖說此時北魏軍正忙於內亂,謹慎的梁武帝依然沒有選擇請全國之兵北上伐魏,而是隻讓陳慶之率兵7000,護送元顥北歸。梁武帝的算盤打得很精明,這支部隊就是一支護送部隊,元顥你也別指望就靠著這支部隊替你攻城略地,你要是有本事就自己招兵去。這支部隊只有7000人,船小好調頭,能打則打,打不了咱就風緊扯呼,權當去試試水了。我想梁武帝也沒有想到陳慶之會帶領這支部隊在北魏掀起那麼大的浪!

    中大通元年(529年)四月,陳慶之破魏將丘大千7萬人。

    四月二十日,破魏元暉業羽林軍2萬人,攻陷考城。五月滎陽,陳慶之對陣北魏左僕射楊昱、西阿王元慶、撫軍將軍元顯恭等率的7萬羽林軍,南梁軍一鼓作氣攻佔滎陽,俘虜楊昱。而後回師擊潰元天穆援軍。

    從銍縣至洛陽,前後作戰47次,攻城32座,皆克,所向無敵。

    此時爾朱榮率領爾朱世隆、元天穆、爾朱照、高歡以及鮮卑和柔然的大軍,揮師洛陽,陳慶之真正的勁敵來了,陳慶之的白袍軍的不敗神話就此終結。白袍軍在中郎城抗擊爾朱榮大軍,寡不敵眾,退出洛陽,向南梁撤退。在撤軍途中,白袍軍遭遇山洪,陳慶之隻身倖免,化妝為僧人逃入南梁。

    陳慶之的北伐失敗可以說是註定的,其失敗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首先,這次北伐的目標本身就不明確。梁武帝此次出兵不像是要恢復國土,更像是一種嘗試。如果真的想一舉恢復北方,為什麼不發動大軍,多路挺進,而只是派陳慶之7000白袍軍北上?如果就指望這7000人平定北方,那豈不是痴人說夢!就在陳慶之一路凱歌猛進,拿下洛陽,梁武帝也僅僅只是通令嘉獎,而不是派援軍入魏作戰。陳慶之應該也知道梁武帝此次並無真正北伐的心思,所以白袍軍一直快打猛打,連克32城,梁軍不分兵不駐紮,悶頭往北攻。

    第二,此次入魏作戰的白袍軍應該不是王師,而是一夥土匪。在滎陽之戰時,陳慶之激勵手下將士,說過這麼一段話:“"我們到這裡以來,屠城略地,實在不少;你們殺了無數的平民。元天穆計程車兵與我們都是仇敵。我們只有七千人,敵人有三十餘萬,在這種情況下,他們理當不會讓我們生存。我們不能和敵人的騎兵在平原上交鋒,應該攻破他們的城壘,各位別自相猜疑,免得死在戰場。”屠城,為了維護自己後方的安全,白袍軍屠城了,無數的北魏百姓因此遭難!南梁這次入魏作戰分明就是一次抄掠,相當的不得人心。

    第三,南梁軍隊整體的作戰能力的確不敢讓人恭維。歷史上的梁武帝好大喜功,這種人有個特點就是好面子。為了將元顥送回北方,揚南梁國威,梁武帝應該會讓戰鬥力稍強的軍隊出國護送,否則在半路被人滅了,太跌份了!從之後侯景之亂中南梁軍隊的表現來看,白袍軍算是南梁僅有的幾支勁旅了,梁武帝在兵力上也是捉襟見肘。

    最後,白袍軍前期的對手主要是北魏南方邊軍,與爾朱榮手下軍隊相比戰鬥力稍遜一籌。爾朱榮手下除了契胡本部之外,還有北魏的關中駐軍,高歡手下大部分是六鎮降兵,經歷過六鎮起義的軍隊戰鬥力爆棚,此後東魏西魏軍隊也是壓著南朝打,這不是區區7000白袍軍能夠抵擋的。

    綜上所述,7000白袍軍在北魏境內的橫出直撞,所向披靡,歸功於陳慶之指揮得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打了北魏一個措手不及。當北魏醒過味兒來之後,失敗也是必然的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5G劃時代意義,表現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