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有書共讀
-
2 # 亦有所思
得罪了皇帝,怎麼做官?
小孟同志很牛掰,牛掰到一進長安就聲名鵲起。而且和人寫詩,從來沒輸過!於是小孟膨了,脹了,飄了,以為自己一定可以功成名就,畢竟二十多年的遊歷天下不是白混的,畢竟整個天下都知道他的才氣,連謫仙李白都是他的小迷弟。
自己這麼有才,當個官而已,還不是小CASE?
可是小孟同志真就忽略了一個重要問題,當官是一個技術活兒,卻不是一個才學活兒。當然,他那時正意氣風發,哪裡會想到這些,就算想到了,也不會在意,那特麼是別人,我是誰?我是風流天下聞的孟浩然。皇上也得給我點面子吧?
於是,小孟在偶然之間,真的就碰到皇上了,這件事在許多歷史資料中都有記載,配解不同,但主角沒變,就是他和皇上。
其實皇上還是挺想見他的,更待見他,畢竟那是唐明皇,也是一個文藝憤青,更是一個才學控。所以滿心歡喜地就來見小孟了。然後,開心地問小孟,你最近都寫了什麼詩啊,給朕讀一首唄。
皇上畢竟是天子之尊,想得也多一些,尋思我都主動來見你了,你隨便吟一首詩就好,哪怕不是歌功頌德,說一句“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也是好的呀,畢竟這首詩裡隱隱約約地還是說想當官嘛。結果小孟倒好,也不知是拿橋,還是犯傻,偏偏說了一句“不才明主棄”?
你啥意思?朕啥時候棄你了?明明是你從來沒說過你要當官,現在還反咬一口,說我棄你?你丫也特太缺德了吧?這明顯是造謠啊!這明顯是給我這個明君臉上抹黑啊!虧我還賤不拉嘰地來找你,你就這麼對俺?
唐明皇心裡老憋屈,老委屈了。我特麼這不是賤麼!於是,你不鳥我,我何必鳥你呢?走了,走了,走了!
小孟傻了,知道自己作大了。然後灰溜溜地走了,接著雲遊天下去了,只不過這一次的雲遊,純粹是瞎逛,散心,銷愁。
後來的後來,有一個人推薦他當官,小孟一聽,別提多高興了。屁顛屁顛地就去了,走在半路上,有人找他喝酒,一下書生氣發作,好,喝,誰不喝誰是王八蛋!
於是開整。旁邊有人勸他,孟大哥,別忘了你和人家約好了,人家要推薦你當官呢。你猜小孟如何回答,靠,沒看我喝得這麼嗨皮!還有比喝酒更重要的事麼?
完了,真的是應了一句話
莫裝B,裝B遭雷劈!
-
3 # 鄭桂軍zgj
孟浩然(689年—740年)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園派詩人,世稱“孟襄陽”。因他一生未曾入仕,又稱之為“孟山人”。《唐才子傳》介紹:“浩然,襄陽(今湖北襄陽)人,少好節義,詩工五言。隱鹿門山,即漢龐公棲隱處也。四十遊京師,諸名士間嘗集秘省聯句,浩然曰:"微雲淡河漢,疏雨滴梧桐",眾欽服。張九齡、王維極稱道之。”孟浩然在唐代詩壇與王維齊名,丞相張九齡十分賞識他,李白、杜甫也有詩稱頌之。
那個年代的文人騷客,誰不想做官啊?說豪言壯語,是為了入仕報國,說真話,是為了人前顯貴。孟浩然年輕時喜歡隱居,中年時應試求仕,沒有考上。他便遊歷名山大川,廣交朋友,干謁公卿名流,以求被貴人舉薦做官。他曾給當時的丞相張九齡寫過一首《望洞庭湖贈張丞相》詩,以求引薦:
八月湖水平,
涵虛混太清。
氣蒸雲夢澤,
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
端居恥聖明,
坐觀垂釣者,
徒有羨魚情。
這首也算干謁詩,卻被孟浩然一不小心寫成了著名的山水詩,張九齡任職荊州時曾把他招至幕府效力,但終究沒把他推入仕途。
說說孟夫子的兩件傳聞,大致可以明白他為何一輩子沒有做官了。
孟浩然四十歲時遊歷京師,尋求入仕的機會。期間與張九齡、王維等多有交往,經常聚在一起吟詩答對,一時名聲大噪,傳遍京師。當時的朝中官員韓朝宗也十分賞識他的才華,與他約好時間帶他去向其他官員推薦。到了約定的日子,孟浩然卻和幾個詩友飲酒談詩起來,場面很是熱鬧,席間有朋友提醒他:你不是和韓大人約好了今天去辦事嗎?趕緊去吧。孟夫子這時卻任性了:我們飲酒論詩正到高興處,不管他了。這個任性不要緊,失約的韓朝宗可是有名的喜歡提拔後進的好官,時人有諺:“生不用萬戶侯,但願一識韓荊州”。連李白都向他寫過自薦信《與韓荊州書》。你孟夫子卻有眼不識泰山,不講信用失約於他,有意思嗎?
接下來的又一個大好機會,還是被孟浩然這個書呆子自己毀掉了。據傳:與孟浩然關係不錯的王維曾把他帶入內署,兩人談論詩歌甚歡,忽然外邊一聲“皇上駕到”,嚇得孟浩然哧溜一下鑽到床下。唐玄宗走了進來,王維是不敢欺瞞皇上的,如實報告說我把好朋友孟浩然帶進來了。唐玄宗一聽很高興:朕早聞其名,讓他出來吧,朕不怪罪。孟浩然戰戰兢兢爬出床下,三叩九拜向唐玄宗謝罪。唐玄宗說,把你的詩作背誦給朕聽聽。可能是嚇暈了,孟浩然竟然昏頭昏腦地朗誦起了自己的《歲暮歸南山》,當唸到“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這句時,頗通詩詞的唐玄宗不樂意了,喝住孟浩然:別唸了,你壓根沒找過我,我何曾棄過你?哪兒來的回哪兒去吧!(此傳說另有三個版本,一是孟浩然和李白,二是孟和張說,三是和李元紱。)
話說孟浩然還是年輕時讀書讀傻了,聰明勁兒都用到詩上了。皇帝讓你朗誦詩,你念個什麼不好,卻念個頗有忤逆龍鱗之嫌的“不才明主棄”。哪怕你念念婦孺皆知的“春眠不覺曉”,也能讓皇上開開心不是,再不濟,念念那首《望洞庭湖贈張丞相》詩也好啊,皇上聽了你“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說不定一高興就會先把你弄個翰林做做,混的好不就慢慢升官了?
古時為官,最基本的要“向上看”,一切以皇上的意志為轉移。孟浩然連這點都搞不明白,如何做官?
沒有眼力見兒,失約貴人,遇到皇上又臨場發揮不行。無怪乎孟夫子一輩子做不了官了。
-
4 # 傻不隆咚咚咚鏘
以布衣終老的人說的就是孟浩然。他沒當到官他生性散漫。機緣不巧,宰相郭九齡也幫過他,但是郭九齡自己也自身難保沒辦法這是,韓朝宗也幫了,自己不去,也沒辦法,還有別的原因,咋也不清楚,就說知道的,雖然說沒有當官,在現在看來有能力當不上很失敗,但是作為詩人倒是很成功,在那個文人才子打把的年代,他的詩詞排名也很高,不僅贏得了李白的仰慕,過了千百年我們大家也仰慕,也值得了
-
5 # 著名大四gg
簡單地說,士農工商,古人認為做官才能光耀門楣 。
但同時呢,在昏君當道或者權宦掌權時,拒不出仕也被人認為是很清高的行為。
但觀孟浩然,他所處的時期是唐玄宗時期,是整個李唐天下最興盛繁榮的時代,孟浩然這個時候還是拒不出仕就很讓人想不明白,唯一的解釋就是孟浩然的性格,不愛做官。
-
6 # 文學道
想要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看一下孟浩然的簡介:孟浩然(689年—740年),名浩,字浩然,號孟山人,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園派詩人,世稱“孟襄陽”。因他未曾入仕,又稱之為“孟山人”。
孟浩然這一生可以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想做官,但沒官做
第二階段有官做,但又不想做官了
很多人認為孟浩然作為田園詩人,沒有做官只是因為他不想做。這是不對的。在早期孟浩然也是想要進入官場的。25到35歲間,孟浩然辭親遠行,漫遊長江流域,廣交朋友,干謁公卿名流,以求進身之機。孟浩然早期為求仕途,曾經拜謁過張說、韓思復、盧饌等人。在此期間,他遊山玩水,為日後歸隱山林奠定了思想基礎。39歲入京不仕,至此孟浩然心性有大變化。
40歲孟浩然離開長安,與曹三御史泛舟太湖。曹三御史擬薦孟浩然,孟浩然作詩婉言謝絕。46歲再次入京求仕,不仕。49歲在張九齡幕下做客卿,不久歸鄉。至此,孟浩然在荊州遊歷,51歲病逝。
縱觀孟浩然的一生,孟浩然有才做官嗎?毫無疑問當然是有的。孟浩然想做官嗎?他也確實想做官。但古今官場從來就不是你情我願的事,許多文人騷客都像孟浩然一樣懷才不遇,難以施展才華。另一方面孟浩然常年遊山玩水,產生了歸隱之心也是需要考慮的。所以孟浩然一生沒有入仕是多方面因素共同造成的,不能單單歸結於他個人原因。
-
7 # 詩詞散文世界
談起孟浩然為何一生未入仕?就不得不提到孟浩然的小迷弟李白對孟浩然的評價,“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雲。” 這幾句詩道出了孟浩然年輕時鄙視功名不愛官冕車馬,高齡白首又歸隱山林摒棄塵雜。我覺得孟浩然身處大唐盛世之年,又有如此的才華與名氣,卻一生未入仕,一方面是因為孟浩然對功名利祿並不是太看重,另一方面是他和仕途無緣,所以總是錯過。
孟浩然,18歲參加襄陽縣試。詩賦、試策、帖經三場下來,孟浩然一氣呵成,高中榜首。在前途看起來一片光明的時候,他棄考了。因為這時唐宮政變頻繁,綱紀不振,孟浩然不願意為這樣的朝廷效力。所以在23歲與張子容同隱鹿門山。這些都說明孟浩然年輕時正如李白所說:“紅顏棄軒冕”,他年輕時鄙視功名不愛官冕車馬,更向往的是隱居山林的生活。
在一段隱居生活後,孟浩然的心態也發生了一些變化。在39歲時,赴長安進行科舉考試,應進士舉不第後,孟浩然在長安獻賦以求賞識,曾在太學賦詩,名動公卿,一座傾服,為之擱筆。相傳,孟浩然曾被王維邀至內署,恰遇玄宗到來,玄宗索詩,孟浩然就吟了一首科舉落第後的牢騷之作《歲暮歸南山》“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玄宗聽後生氣地說:“卿不求仕,而朕未棄卿,奈何誣我?”結果,孟浩然被放還了。
這次失敗的經歷,反倒讓他看淡了功名利祿。從此隨心所欲,寄情山水。就好像經歷了一場大起大落後,孟浩然終於找到了自己真正的歸途。也正如李白說的“白首臥松雲”,孟浩然高齡白首時歸隱山林,摒棄塵雜。
也正是因為他沒有入仕途,寄情山水,才給後世留下了很多美好的詩詞,讓我們讀懂了一草一木皆是風景,平淡的生活也處處皆美。
-
8 # 每天讀詩詞
這是一段是發生在王維和孟浩然之間“真愛”的故事。
▲ 孟浩然畫像
公元689年,孟浩然出生於湖北襄陽的一個小康書之家,書香門第。從小讀書習劍,20歲起隱居於鹿門山。25歲以後,孟浩然由“隱者”開始轉型,化身“自助遊達人”,沿著長江開始了一段“說走就走”的旅行,一路上交友無數。這趟行程,他足足走了十五年。
遊山玩水半輩子,在不惑之年,老孟終於想通了,決定進京趕考,謀取功名,這也是先父的遺願。
那年,他遇到了比他小11歲的王維。兩個人就這樣在彼此的人生中粉墨登場,擦出了基情四射的火花。
據說當時有一次孟浩然受邀參加一場詩歌大賽,寫了句詩:微雲淡河漢,疏雨滴梧桐。這一句純天然的帶著泥土氣息的詩句,讓孟浩然一夜成名,聲動京城。
▲ 幾乎一生未仕的孟浩然
40歲的“老臘肉”孟浩然決定進京趕考,雖說當時已是“大齡選手”,但自詡“油菜花”的老孟,對自己還是相當有自信滴,以為考取個功名“灑灑水”的事,可現實很打臉啊!他落榜了。
▲ 王維
王維,字摩詰,比孟浩然小十來歲,確實孟浩然一生的摯友,同為田園詩人鼻祖。
孟浩然進京考試的時候恰好另一位名人王維早就進士及第當了官,雖然官也不大,但也算貴圈的人。那時候王維回到了長安,還報名了佛學培訓班。所以正在備考的孟浩然也就認識了名聲在外的王摩詰。
落榜後的孟浩然,鬱鬱寡歡,滿肚子愁悶委屈,但幸虧有王維的陪伴和安慰。孟浩然住到了王維家,王維每天除了上班,就是陪著他的浩然小哥哥,安慰他那顆因科舉失敗而受傷的心。倆個人一起吹牛聊天,寫詩作畫,把酒言歡,感情日益增長,日子也過得十分愜意。
▲ 王孟如同知音
這一天,王維私邀他進入內署,沒想到王維的終極boss唐玄宗突然駕臨,緊張失措的孟浩然情急之下一頭鑽進床底下躲了起來。
王維接駕完畢,心想,wuli浩然哥哥高考落榜,面試被刷,今天得見我們大唐集團的CEO可謂是天上掉餡餅啊!依我浩然歐巴的才華,只要CEO面見了他,走上人生巔峰還不是是是分分鐘的事情嗎?
於是,王維果斷向唐玄宗報告了孟浩然也在這裡的事。唐朝玄宗一聽高興地說:“呦呵!大變活人啊!好刺激啊!這個人我也聽說過,快叫他出來面試吧,真如傳說中的那般,明天就到人事部門辦理入職手續吧!”
灰頭土臉的孟浩然於是顫顫巍巍地從床底下爬了出來,站到了唐玄宗的面前,毫無形象可言。由於事起倉猝,沒有準備,再加上孟浩然心理素質不過硬,越緊張越“掉鏈子”。當唐玄宗問他的工作履歷和主要業績時,他腦子一抽,那首《歲暮歸南山》脫口而出。
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 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 白髮催年老,青陽逼歲除。 永懷愁不寐,松月夜窗虛。
當唐玄宗聽到 “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這一句時,氣不打一處來,臉當時就耷拉得跟“長白山”一樣:“你自己不想工作,何來的我拋棄之說啊?這正面試呢,你當面黑我是幾毛錢意思啊?是讓我拋棄你呢還是拋棄你呢?算了算了,你這樣的人,我這輩子也不會為你轉身亮燈打call了!”孟浩然入職介紹信沒拿到,被唐玄宗永久紅牌罰下。 王維也是哭笑不得“浩然哥哥,儂腦殼裡裝的到底是啥嘛?怎麼哪壺不開提哪壺啊!” 搞砸了大唐集團CEO的面試,仕途的大門對他也從此關上了,鬱悶的孟浩然只好打道回府,臨走前,在朋友圈推送了一帖《留別王維》: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歸。 欲尋芳草去,惜與故人違。 當路誰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應守索寞,還掩故園扉。
王維也回帖一首《送孟六歸襄陽》
杜門不復出,久與世情疏。 以此為良策,勸君歸舊廬。 醉歌田舍酒,笑讀古人書。 好是一生事,無勞獻子虛。
因為了解,所以懂得。王維這首《送孟六歸襄陽》既是贈別,更是勸慰,言辭推心置腹,情真意切。只有好朋友才會把話說得這麼透徹吧!
Wuli浩然小哥哥啊,你沒有後臺,“久與世情疏”的性格也不適合做官,還是迴歸你的田園生活吧,有酒有歌,有詩有書,就夠了。Wuli浩然小哥哥啊,我不在乎你飛得有多高,我只在乎你飛得累不累,我不求你飛黃騰達,惟願你一生靜好。
一個懂你的朋友,勝過一群懂你笑容的朋友!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王維和孟浩然,就是這樣的朋友。
-
9 # 好玩的國學
四十歲之前,孟浩然是一門心思地要去做官,四十歲之後,孟浩然開始真正地走他的偶像陶淵明的道路,真正地融入到山水田園之中,每天看雲起雲落花開花落,看朝陽斜暉,看月亮東昇西落,與農人聊天喝酒,成了真正的山人,成了真正的隱士。
可以說,孟浩然真正的價值,是在四十歲之後。他的那些清淡的、玄遠的,味道清新的田園詩歌,真正能穿透人心的詩歌,基本上是在他的四十歲之後,也就是說是在他的官場夢斷之後。
由此證明,汙濁的官場,孕育不出真正美麗的詩歌,勾心鬥角的詩人寫不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美麗的詩歌,因為他們已經喪失了天真,滿滿地都是機心。
所以說,孟浩然一輩子沒有做官,是田園派詩歌的大幸,是盛唐的大幸,是中國文化的大幸。
當然,這個就有點太理想化了。孟浩然其實是一門心思求官的,不過一是自己太任性,二是自己運氣不好,到了關鍵時刻就掉鏈子腦子發昏,這才是孟浩然一生布衣的原因。
但是孟浩然在年輕的時候,早已經名聞天下了。孟浩然去太學和那些學生們搞了一場詩詞大會,當場吟出“微雲淡河漢,疏雨滴梧桐”,搞得一大幫才子都不敢寫詩了。
縱然有名,孟浩然不傻,他也知道走上層關係。當然,這在唐朝就是一個流行的風氣。那時候科舉考試還沒有搞糊卷制,考官一眼就能看見考生的名字,所以在考試前把自己弄得大名鼎鼎是個最好的辦法,要是不那麼大名鼎鼎,那麼就請大名鼎鼎的人來點評、推薦自己。
孟浩然找的是張九齡,這個來自廣東的宰相,還是文壇領袖,找他自然是最佳選擇。於是,孟浩然就寫了一首詩獻給張九齡,強烈地表達了自己想做官的意願: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前四句極有境界和氣勢,看起來不是來找工作的,而是來砸場子的。後四句才是他最真實的目的,反正是想請張丞相推薦一下。
在三十九歲的時候,孟浩然終於下定決心,去京城考一次。但是他意外地落榜了。孟浩然沒有想到自己會落榜,按照他的水平,搞個狀元都問題不大,自己的小弟兄王維還是莊園呢。結果孟浩然是一無所獲。他表示很生氣很失望。
《留別王維》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歸。
欲尋芳草去,惜與故人違。
當路誰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應守寂寞,還掩故園扉。
失望甚至是怨氣,孟浩然想不明白。但王維就勸他想開點。王維是這麼說的:送孟六歸襄陽:
杜門不復出,久與世情疏。
以此為良策,勸君歸舊廬。
醉歌田舍酒,笑讀古人書。
好是一生事,無勞獻子虛。
大致的意思是說,趕緊回去吧,你就沒這個命。
孟浩然回去了,一整就把自己整成和王維齊名的田園詩歌大師。
那麼,為什麼王維說孟浩然沒這個命呢?
孟浩然年輕時隱居讀書於鹿門山,用了十年時間到處拜訪公卿名流,以謀個一官半職,好在他和王維交誼甚篤。王維長得很帥,又是個年輕的“小鮮肉”,在終南山隱居的時候,搭上了喜歡帥哥的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終於結束了假裝隱居的生活,官做得挺大。
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
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
白髮催年老,青陽逼歲除。
永懷愁不寐,松月夜窗虛。
詩寫得很好,但是讀的時機和物件不對。至“不才明主棄”之句,玄宗不悅說:“卿不求仕,而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玄宗很生氣,後果很嚴重,於是孟浩然就被放歸襄陽,做了一輩子平民詩人了。孟浩然的悲劇告訴我們,拍馬屁是一門高深的藝術,斐然的文采和高超的馬屁藝術不成正比。
大好的機會被孟浩然給浪費了。你說你什麼詩不能背,偏偏背這首?所以說,要麼是孟浩然笨,要麼是孟浩然太笨,這大概就是天意了。
孟浩然還有一次更加任性了。本來他和朝廷採訪使韓朝宗關係蠻好,約好了一起去長安,由韓朝宗給他介紹那些公卿巨族認識。但是到了孟浩然要出發去和韓朝宗匯合的時候,孟浩然來了個朋友,他非要和朋友推杯換盞,家人催他趕緊起身,連韓朝宗都派人來叫他,他說那些都是小事,和朋友喝酒是大事。結果就把做官的希望給喝沒了。據說這個客人是李白。
後來孟浩然還因為和朋友喝酒而送了命,據說這個朋友是王昌齡。
所以,和朋友喝酒一定要小心,搞不好丟了工作,甚至有丟命的危險。
回覆列表
孟浩然,是盛唐時期著名的山水田園派詩人,也是詩仙李白最崇拜的偶像。在“以詩取仕”的唐朝,他為何卻終身沒有走上仕途?
有書君認為,無非是三方面原因:1.不願入仕,2.不夠努力,3.性情耿介,不善溝通。下面咱們來聊聊具體情況。
一、生性恬淡,不願意去獲取功名。
人的性格大多是天生的,就像有人生來豪放,有人則安靜內斂。
對於孟浩然來說,他的本心是喜歡寧靜祥和的田園生活的。這或許與他的出生和成長的環境有一定的關係。
孟浩然的故鄉,在湖北襄陽,這裡風景優美,在中國古代,即是一個隱居風氣特別興盛的地方。孟浩然的童年和青少年,即是在襄陽鹿門度過的。
這是一個環境清幽、風景如畫的地方。試想,在這樣隱逸的環境中,人的內心是否也格外的安寧呢?
孟浩然早年曾有詩云:“北山白雲裡,隱者自怡悅”。是說,登上當地一座山峰遠眺時,只見對面的山雲遮霧繞,如同仙境。
這樣的景緻讓人沉醉,心情自然格外地愉悅。
於是,青年時期的孟浩然,寄情于山水之間。那種悠然自得,又豈是外界的名利所能代替的?所以,本性放曠率真的孟浩然,早年的隱逸生活,讓他無心求仕。
二、自身主觀能動性不足,沒有努力去爭取。
雖然孟浩然生性恬淡,不願刻意追求名利。
但隨著年歲漸長,“學而優則仕”的儒家思想也偶爾會湧上心頭,再加上人到中年,生存的壓力讓他明白:生活中除了詩和遠方,更多的是眼前的苟且。
於是,年近不惑時,孟浩然終於決定出遊京師,搏取功名。但是,他依然沒有十分努力。
1.一次科考不中,便不願再拼搏。
雖然詩人的才華是大家有目共睹的,然而,首次參加科考,他卻出人意料地落榜了。此後,他便不願意再嘗試了。
其實,我們都知道,一個人要想獲得成功,除了本身具備才華,有時候還需要那麼一點運氣。
就拿現在的高考作文來說,同樣一篇文章,可能一部分閱卷老師覺得是佳作,給出的分數很高,而一部分評卷老師則覺得不合胃口,自然給的分數就低了。
為了公平起見,作文往往是綜合多位閱卷老師的分數取其平均值。
在古代科考,當然沒有這麼多評卷者,主考官一人便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也許你的文章文采斐然、立意新穎,卻不是他的菜。那麼,落榜也是在所難免的了。
如果孟夫子一心向往功名,他就應該不懈努力才是。今年沒考上,明年繼續,相信是金子總會發光的,總有一天能金榜題名吧。
可是,生性驕傲的孟夫子卻大受打擊,他不願意一而再、再而三的在科考這條路上走下去,轉而去尋求干謁,也就是找人推薦。
2.數次得到他人幫助,卻因性格原因,最終還是選擇了放棄。
孟浩然曾賦詩《望洞庭湖贈張丞相》給當朝宰相張九齡,其中兩句“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便透露了自己不甘心閒居無事,要出來做一番事業卻找不到門路的無奈。
他的才華一下子得到了張九齡的賞識。張九齡花了很大的力氣將他帶到身邊,做自己的幕僚。原本,這也是一個曲線向上的機會。
但後來有一天,孟浩然奉命出差淮海,途經彭澤。在這陶淵明辭官歸隱的地方,又觸動了他一顆敏感的心。他覺得人生不過短短數十年時間而已,還是做些讓自己感到快樂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
於是,他便任性地告辭而去。
再後來,襄州刺史韓朝宗也認定他是個人才,有意提攜他。原本說得好好的,一同進京,面見權貴。
但這一天,家裡忽然來了客人。於是孟浩然為了盡地主之宜,大宴賓客。酒酣耳熱之際,早已將約會的事情拋諸腦後。朋友提醒,他還不以為意的說:“去他的求職,友情才是最重要的”。
韓朝宗得知後,氣得直搖頭,再也不理他了。
就這樣,因為主觀能動性不足,讓他在仕與隱之間搖擺不定,最終還是選擇了放棄。這都是他不夠努力的表現。
三、性情耿介,不善溝通,與幸運之神失之交臂。
最讓人著急的是,原本有一次大好的機會擺在面前,他卻因性情耿介,不懂得說話之道,讓幸運之神與自己擦肩而過。
這一天,應好朋友王維之邀,孟浩然去宮中他的辦公室研習詩樂,不料唐玄宗突然駕臨。
情急之下,王維讓他躲到床下。後來一想,又覺得不妥,萬一被皇上發現,豈不是犯了欺君之罪?於是不敢隱瞞,如實彙報。
皇帝聽了,非但沒有生氣,反而挺高興的說:“哦,這個人的詩名我早有耳聞,不必躲藏了,讓他出來吧”。
於是皇上問他:“你詩名遠播,這次可有帶什麼詩來?”孟浩然回答不曾帶來。皇帝就讓他當場賦詩。
孟浩然略一沉吟,一首《歲暮歸南山》脫口而出,將自己滿腹的才華卻依然落第的幽怨與不滿,傾瀉而出。
其中“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兩句,惹得唐玄宗龍顏大怒。
他說:“朕從來不曾放棄你,是你自己不求上進吧?既然如此,又何必求仕呢。不如歸臥南山吧”。
於是,當一個難得的機會擺在自己面前時,卻因為性情耿介、不會說話而斷送了大好前程。耿直男孟浩然的命運也是咎由自取呢。
我們都知道,一個人要想實現自己的理想,首先得有強烈的意願,才會朝著目標努力奮進。
在入仕這件事上,孟浩然因性格使然,缺乏主觀能動性,本身就不夠努力,即使朋友們極力舉薦,也因為意志不堅,而一次次選擇了放棄。
這是無緣仕途的最主要的原因。
再者,要想讓一件事情獲得成功,除了努力,還得靠機遇。
當年,孟浩然若能在皇帝面前揀好聽的話說,聖上一高興,加官進爵,那還不是分分鐘的事嗎?可惜,孟浩然卻由於不善於溝通,生生地錯失了這個機遇。
當然,因為孟浩然的隱居,大唐王朝也許少了一位有才華的官員,但中國的詩壇上,卻因此多了一股清新的田園風。這,不可謂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