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長廣散人

    日本史學家永積昭曾經寫過這麼一段話:

    放眼世界,具有原則並長於外交的國家並不多,充其量大概只有英國。而沒原則卻擅長外交的大概是泰國。有原則但不懂外交的國家很多,如美國、蘇聯等。既沒有原則又不懂外交的國家非常少,很遺憾的,我認為日本只能屬於這一類。

    那麼大概就明白泰國能以落後國家維持獨立於十九世紀,主要靠的就是長袖善舞左右逢源的外交手腕了。

  • 2 # 歷史縱橫帝

    導讀:泰國古稱暹羅,歷史上也曾經風光無限。尤其是在近代西方殖民時代,泰國夾在英屬印度緬甸的東印度公司和法屬印度之間居然保持了主權的獨立確實是令人驚詫的事情。更離奇的在二戰爆發後,泰國更是把高超的外交手段發揮至極致(或者說是變色龍的手段):先和日本締結盟約保證不被吞併並向英法美宣戰;在日本戰敗投降後立刻宣佈之前向盟國宣戰無效。因此泰國成為近代史上亞洲免於殖民統治和戰火的國家。歷史上暹羅(泰國的舊城)與中原王朝的宗藩關係

    說起暹羅也很有意思,他們不遵循所謂的忠誠只要有新的強者出現就會立刻倒戈。從元朝開始暹羅就成為中原王朝的藩屬國(當時剛從高棉的吳哥王朝獨立出來);到明朝時期鄭和七下西洋,暹羅自然接著嚮明王朝朝貢;當清王朝一統中原,暹羅蕭規曹隨納入大清王朝的宗藩體系。雖然中間暹羅發生過政權更迭,但是基本都延續了向中國中原王朝稱臣納貢。

    這種情況持續了數百年,直到鴉片戰爭的爆發。此時暹羅看清楚了大清王朝的虛弱和腐敗,決定不再向清王朝學習所謂的現進文化改向西化。當時的國王時拉瑪四世,他感受到英法殖民主義的威脅致力於國家改革。如下圖所示:拉瑪四世以一國之君從清朝服飾向西方近代服飾轉變,引導國內西化改革。

    從拉瑪五世朱拉隆功開始採用純西方模式對國內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

    拉瑪五世的西方的模式進行革新運動,史稱“朱拉隆功改革”。大概內容就是在廢除奴隸制和進行田地改革的基礎上,進一步在司法、財政、教育進行深層次的改革。這場促進自然經濟的崩潰解體,初步建立起現代化國家的基礎。

    這場改革與日本的明治維新有幾分相似之處:第一、都是在列強入侵的情況下,感受到了切膚之痛。然後進行了從上而下的改革。第二、改革的時間基本相差不過幾年。第三、改革都很徹底也很成功,都擺脫了落後的狀態走上了近代化國家的發展道路。當然最後暹羅沒有成為日本一樣強大的軍事強國。

    暹羅在英法殖民者環伺下保持獨立所付出的代價

    英法殖民者不是佛教徒,不會坐視暹羅從容進行改革強大而不管。當時在暹羅的西面,英國已經完成了對印度和緬甸的殖民。南面英國透過控制馬來亞逼近了暹羅。而法國逐步從清朝和暹羅手中攫取了對安南、東京、交趾支那、寮國和高棉的宗主權。暹羅已經陷入了英法兩國的包夾。

    暹羅被迫與英法簽訂了不平等條約:《英暹條約》、《法暹條約》。英法兩國在暹羅的領事裁判權、商品關稅、公民經商、軍艦自由航行等方面都給予了特權。看到條約內容熟悉不?基本就是《南京條約》的翻版,此時暹羅已經有陷入半殖民的風險。

    而拉瑪五世就是利用英法兩國都想吞併暹羅,使暹羅成為英法兩國勢力範圍的“緩衝地帶”暫時維持獨立局面的。而他的西化改革也就是在這種情況下進行的。當時英法對控制的地盤還沒有完全消化,所以拉瑪五世就利用這個機會一方面出讓利益給英國來換取英國的支援對抗法國;另一方面抓緊進行國內近代化富國強兵的改革。當然遠在歐洲的普法戰爭也為拉瑪五世爭取了時間,法國在此期間沒有對暹羅發起咄咄逼人的攻勢。因為法國大敗,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在法國巴黎登基稱帝。法國元氣大傷。

    當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的時候,法國也緩過神兒來了。法國加緊對暹羅的壓榨和蠶食,拉瑪五世忍無可忍之下在1893年跟法國宣戰。戰爭的後果很殘酷,逐漸成長的暹羅依然不是法國的對手。暹羅先後被迫把西北和東部的大片領土割讓給英法兩國,從而保持了暹羅暫時的獨立。如下圖所示:

    拉瑪五世這種以土地換和平發展的套路一直持續到一戰之前,南部和東部的部分領土都是進入20世紀後割讓給英法的。一戰過後英法雖然是戰勝國,但是也元氣大傷。況且隨著歐洲戰爭的陰雲,很快二戰就來臨了。所以在這段時間隨著暹羅國力的增強,三方在中南半島維持了和平局面。這也讓暹羅的改革得以延續。

    二戰時期暹羅先後投降日本和英美,神奇般的在兩次世界大戰中都避免了被殖民、陷入戰火的命運

    二戰時期暹羅被日本佔領,宣佈加入軸心國集團。日本和暹羅簽訂《日泰攻守同盟條約》。在日本的太平洋戰爭爆發的情況下,1942年初泰國宣佈向英美宣戰。作為盟友日本對暹羅還是很關照的,一度將緬甸和馬來亞半島北部佔領地割讓給暹羅。如下圖所示,這也許就是暹羅收到的戰爭收益吧。暹羅加入日本對抗英法,一方面是英法是世仇;另一方面不入夥就會被日本吞併。這樣加入軸心國,不但沒有被吞併還得了一些領土。

    也許按照這個歷史程序,暹羅將跟隨日本在戰後被審判。但是暹羅的做法再次重新整理了世人的三觀:日本投降宣佈投降的第二天,暹羅隨即在翌日宣佈之前對英美的宣戰無效。這形同兒戲的行為居然被同盟國承認,這還不算暹羅還作為戰勝國獲得了日本的戰爭賠款。這是怎麼回事呢?

    這裡面有兩個層次的原因:第一是美國考慮戰後美國軍事力量全球分佈,所以看重了泰國這塊介於印太兩大洋交界處的地理位置。當然這就需要一個藉口和理由,當暹羅在1941年向英美宣戰的時候,當時的暹羅駐美大使社尼·巴莫宣佈與親日的泰國政府斷絕關係。暹羅政府已不能獨立並負責任地領導人民,所以並拒絕傳達對美國的宣戰宣告。

    說白了這就是親美派,所以為了在暹羅這個關鍵位置美國扶植這位駐美大使社尼·巴莫成為暹羅獨立後的第一任總理。也因為是美國的原因,暹羅獲得了日本的超過百億日元的戰爭賠款。當然美國也在泰國獲得了一塊軍事基地,泰國也成為美國的盟友。越南戰爭中美國曾經在此部署過大量的飛機。

    第二個原因就是英國是非常不同意暹羅不收懲罰的,因為暹羅本就是英屬印度旁邊的一塊肉。英國還想繼續其殖民統治,但是在美國的勸說下(畢竟二戰和戰後都靠美國援助)也承認了暹羅反正的行為。由此,暹羅搖身一變成為了戰勝國。

    小結:

    綜上所述,暹羅(泰國)在近代歷史當中憑藉自己的改革、隱忍、努力以及靈活多變的外交政策,成為鹽州近代史上唯一沒被殖民的國家。

  • 3 # 清水空流

    泰國國運不錯,在近代史上沒有淪為殖民地,而是成為殖民者的緩衝地代,二戰期間泰國為了免於被日本侵略的目的,從而採取依附日本的策略。結成同盟關係。但在二戰即將結束的時候,突然採取對日強硬措施,加入反法西斯同盟。不僅如此,在二戰以後,原本已經佔盡日本便宜泰國政府向日本提出戰爭賠償,根本沒有入侵泰國的日本,被迫賠償泰國150億日元,對比中國,泰國簡直是最大贏家和幸運兒。下面我們就仔細地說說。

    泰國當時叫暹羅。在十八和十九世紀英法兩國爭奪東南亞地區為殖民地的時候。為了避免“分贓不均”和誤傷,泰國就成為處於英法兩國殖民東南亞的“緩衝地帶”。如此一來,泰國才作為獨立國家而生存下來。也成為亞洲僅有的三個獨立國家。(中國,日本)而泰國之所以如此幸運關鍵在於三點,第一就是當時泰國併入落後,起碼知道和了解國際時事。是亞洲當時最先進的國家(除中日之外)。在國際上可以和英法說得上話。有點資本。第二就是國家本身體系完整,可以進行海外貿易(就是願意接受剝削)。第三就是國家缺乏資源,不是戰略要地。食之無味。幸運而巧合的是泰國這三點都具備了,得以幸運存在。

    牆頭草隨風倒是很多小國家生存的制衡之道。不得不說,泰國在這點上做的十分出色。既保全了自己,也跟著英法喝了不少湯,泰國在十九世紀採納的軟化,西化成為泰國“成功”的關鍵。當然泰國也割讓部分領土給英法和賠款(一次性給了法國300萬法郎)。就此簽訂《暹羅條約》。該協議是英法兩國在無法獨自吞併泰國,在勢力均衡的情況下相互妥協的產物,不至於讓真正處於中間包圍地帶的暹羅落於英法任一國家之手。記住當時泰國國王是拉瑪五世。他被譽為泰國最偉大的君主。他基本上確保了泰國的獨立和完整。

    在一戰期間,泰國加入以法國為首的協約國集團,戰後得以加入國聯。成為戰勝國,這個態勢一直維持到了二戰開始,當泰國看到法國與德國交戰亡國的時候,立即宣佈廢除與法國簽訂一切條約,法國維希政府自然斷然拒絕 ,在此情況下,泰國立即與日本想勾結。原本就想侵佔東南亞地區的日本也以此為由進入法國勢力範圍。泰日同盟正式形成。泰國免於被日本佔領,加入軸心國陣營,並向英美宣戰。向日本全部開放本國領空,領海和邊防。徹底淪為日本的幫兇。

    不僅如此,泰國還給予日本大量的糧食,物資,金融融資,泰國還趁機侵佔他國領土。先後侵佔泰國與緬甸交界地區,和部分高棉地區,至此,因故割讓給英法故土泰國全部收復,還不滿足的泰國還佔領中國雲南部分地區直到二戰結束。但到了1944年,已經預感到日本要完蛋的泰國政府,迅速與日本做出切割,一方面新政府上臺,推翻原政府與日本一切條約而且宣稱非法。然後積極與盟軍進行接觸,改善與同盟國的關係。提供軍事情報。把二戰期間佔領的領土還給英法,礙於國力的衰弱,英法也原諒泰國,可以說泰國策略很成功。美國也覺得泰國表現不錯,從而原諒了泰國,在美國的運作下,盟國決定不將泰國作為戰敗國對待。

    巧妙高明的外交縱橫挽救了泰國。對此泰國還不滿足,在1946年正式成為聯合國成員國,而且以二戰戰勝國和受害國的身份向日本提出索賠,我們可以想見日本有一萬頭XXX奔走。明明是幫兇現在卻反目成“仇”。在美國的威逼之下,日本給予泰國150億日元。綜合來看,泰國之所以如此好運,一是泰國靈活的外交策略,該當孫子的是時候絕不硬氣,然後瞅準機會伺機而動,但最關鍵的是各國之間利益平衡的考慮,也就是說,泰國運氣不錯。

  • 4 # 新知傳習閣

    泰國和緬甸是兩個在文化上比較接近的鄰國,緬甸淪為英國的殖民地,但泰國卻保持了相對的獨立。這到底是為什麼呢?到底是什麼樣的力量能夠支援小小的泰國避免了被殖民的命運,我們下邊來詳細解釋。

    在近代史上,亞洲被稱為儒家文化圈。圍繞在天朝的近鄰國家基本上都和天朝的皇帝一個德性,認為自己在國內是老大,在全世界也是獨一無二的領袖。

    緬甸就是清政府的翻版,國王認為自己是佛祖的轉世,擁有對全世界的管理權。當英華人要求和他進行平等經商的時候,他認為英國不過是一個蠻夷小邦,沒有資格和他經商。

    雙方爆發了兩次大戰,最終緬甸成了英國的殖民地。但作為緬甸的鄰邦,泰國卻避免了被殖民的命運。從中我們不難看出泰華人做事的高度靈活性,更重要的是擁有更開闊的全球視野。

    因為泰國國王非常重視海外貿易,他們對西方世界的瞭解就比清政府多的多。國王也比較開明,擁有和商人一樣靈活的頭腦,處事更加務實。泰國國王非常重視對海外各國情報的收集,非常瞭解當時國際政治和外交。

    因此當英法對泰國提出要展開平等的國際貿易關係時,泰國國王毫不猶豫就答應了。在這一點上是非常值得稱讚的,他並不像清朝的皇帝那樣高高在上,盲目自大,而是非常具有靈活性。

    當亞洲大部分國家都淪為西方列強殖民地的時候,英法兩國也對泰國虎視眈眈。這時的泰國國王拉瑪四世、五世迅速推動了國家的現代化,尤其是軍隊的現代化。在外交上展開了更為靈活的手段,利用英法兩國的矛盾,讓他們相互牽制,避免了泰國成為殖民地。

    當然在法國對泰國的壓榨最嚴重的時候,兩國之間忍無可忍爆發了戰爭,泰國把邊境的一些地區割讓給了法國,但保全了國家的主權。在二戰中間法國被擊敗後,泰國迅速回收了這些權益。

    緬甸在歷史上曾經多次欺負過泰國,緬甸相當於半個軍國主義國家,這讓他們的軍隊擁有非常強的戰鬥力。但泰國因為處於弱勢地位,這讓他們具有非常強大的靈活性。

    在這樣的情況下泰國必須對外展開海外貿易,才能保證國家的正常運營和經濟的發展。這反而讓泰國在當時的亞洲國家中,對西方的形勢更加了解,更容易和西方列強打交道。

    在當時的亞洲國家中,泰國靈活務實的外交手段讓西方列強倍感親切,認為是他們在亞洲最好的合作伙伴。這就讓西方列強對泰國的敵視態度變得非常弱,也從另一個側面防止了泰國被殖民化。

    在二戰中間,泰國和法國之間有著極大的矛盾。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後,泰國和日本之間有著良好的合作關係。為了換取泰國的支援,日本甚至把東南亞的一些殖民地送給了泰國。

    在二戰即將結束的時候,泰國看到日本大勢已去,就調轉炮口和同盟國合作。在這樣的情況下,泰國就成了二戰的戰勝國,還從日本那裡得到了不少的賠款。

    泰國就是這樣一個不吃虧的傢伙,在一戰中他們跟隨法國,參加了協約國組織,同樣是戰勝國。儘管沒有從戰爭中得到很多的好處,但作為戰勝國,也讓他們撈到了很高的國際威望。

    在歷史上,泰國和日本都是比較重視國際貿易的國家。這讓他們對整個世界的瞭解更加客觀,更容易接受西方的政治和經濟體系,這也避免了他們成為西方列強的殖民地。

    清政府和緬甸則是極度自大的國家,認為自己是天朝上國位於地球的中心,其他的國家都是蠻夷之邦,都是自己的屬國,不配和自己平等交往。

    因此他們的狂妄自大受到了西方列強的沉重打擊,緬甸更是直接變成了英國的殖民地,清政府也被打得鬼哭狼嚎。只有像泰國這樣的國家,才能採用靈活的方式儲存自己,避免國家被殖民化。

  • 5 # 澹奕

    西方開闢新航路以後,亞非拉三大洲的諸多古老文明在殖民者的堅船利炮的進攻之下紛紛倒下。近代整個亞洲,只有兩個國家沒有變成殖民地,一個是日本,另一個就是地處東南亞的泰國。相對於明治維新後,不僅擺脫被殖民命運反而還躋身列強的日本,泰國雖說沒有變成殖民地,但也付出了巨大代價。

    19世紀,當時的泰國已經感覺到了英國與法國的殖民勢力威脅,所以泰國一方面進行各種改革,促進本身的實力增強;另一方面,泰國利用英法兩國之間的利益矛盾進行周旋,並且讓出了大量的領土與實際利益,來換取泰國本身的相對保全,最終使泰國得以苟延。歷史上,泰國與西方進行聯絡的時間非常早,不過中間有所中斷,直到拉瑪三世時期才開始重新展開與西方的聯絡。當時的亞洲受到西方列強的大規模侵擾,清朝在鴉片戰爭中一敗塗地,南亞次大陸被英國蠶食。在泰國周邊,法國不斷染指越南、英國佔據了馬來亞,並且劍指泰國的宿敵緬甸。可以說,當時的泰國周圍早就已經沒有了安寧之地,唇亡齒寒,鄰居們紛紛遭受入侵,泰國也隨時都可能遭殃。

    拉瑪四世時期,這位青少年時期遊歷全國並且學習了眾多西方文化知識的君王,在感受到殖民威脅的同時,致力於改革。拉瑪四世請來西方教師在宮廷任職,對泰國的宗教、服飾、奴隸制等進行改革,修建運河與道路。另外,泰國還與西方各國簽訂條約,進行通商等,雖說泰國也做出了諸多巨大讓步,但這也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當時泰國遭受的危機。當然,列強如同饕餮一般,貪婪得根本無法餵飽,拉瑪五世登基以後,繼續其父親的相關主張。拉瑪五世效仿西方的相關模式,在泰國進行了各種深入改革,促進了泰國自然經濟的崩潰瓦解。拉瑪五世的改革被稱為“朱拉隆功改革”,而這段時期也被視為泰國曆史上的革新時期與泰國曆史的轉折點。雖然這場改革沒能讓泰國像日本那樣命運徹底逆變,但對於泰國本身的生存仍舊有非常巨大的意義。

    拉瑪五世時期,英屬印度的範圍已經擴大到整個緬甸,而法國也從清朝手中奪了越南的宗主權,加上原本就被英國殖民的馬來亞,泰國完全處於英法的包圍之中。雖說泰國並沒有變成殖民地,可泰國前前後後還是被英法兩國割走了大量的領地。拉瑪五世在位時期,泰國先後被迫讓出了54%的領地,如今的泰國每個鄰居都有泰國的舊土,不過這種捨車保帥的舉動,終究還是保住了泰國主體。拉瑪五世在位時雖說大量割地,但其改革成效是非常顯著的。從其登基到駕崩,幾十年裡泰國平均壽命增加了5歲,國庫的收入相當於當時清朝的39%,若論人均更是清朝的17倍。雖然拉瑪五世將大量財力投入修路、修運河等領域,可泰國當時並沒有任何債務。整體上,拉瑪五世的改革使得泰國國力大幅提升,對於當時的殖民者有一定震懾的作用。

    所謂鷸蚌相爭漁人得利,泰國雖活在英法兩國的夾縫之中,但泰國也很好的利用了這一點。利用英國與法國為了殖民利益而引起的衝突,泰國適時做出一些利益讓步,最終使得英法承認泰國為英屬印度與法屬印支之間的緩衝地帶。泰國能夠在近代保全自身,最終沒有淪為殖民地,既是付出諸多犧牲的結果,也是其改革成功的影響。

  • 6 # 溫讀

    泰國在近代史中,雖然沒有很強大,但在近代史上卻沒有遭受到其他列強的殖民,這樣的現實確實讓很多人大跌眼鏡,畢竟緊靠著泰國的印度在英華人的槍炮下,都已經成為了大不列顛的殖民地,它泰國在當時等於是英國嘴邊的肉,有著巨大的危險。就是這樣一塊嘴邊的“肉”,即便英國對其垂涎了很長時間,可就是沒有辦法將它像印度那樣吃透。很多近代史的專家對此等現象很感興趣,經過對當時歷史的判斷和分析,專家才明白,泰國之所以能夠在那樣的亂世中保持主權,保持自己的能動性,那是因為泰國當政者的狡猾和善變。

    或許這樣的處世之道會被一些國家所不齒,但在那樣一個亂世中,泰國當政者為了國家的安全,國家的主權,確實是不得不如此而為之。

    泰國——夾縫之中求生存的國家

    不管一個國家的生存方式是怎麼樣的,也不管它為了生存做了哪些不好的事情,我們都應當以客觀的觀點去看待它、去理解它。

    泰國雖然不如我們中國的歷史沉澱和堆積,但它也有屬於其自己的文化。我們大致可以將泰國劃分為四個時期,這四個時期分別是“素可泰時期”、“大城時期”、“吞武裡時期”以及“曼谷時期”。

    曼谷距今已經有七百多年的歷史,在古時其稱呼為“暹羅”。它最早建立朝代並形成為統一國家的時間為十三世紀三十年代末。“素可泰時期”的由來,是因為最早的泰華人,便是在“素可泰”這座城市中發動起義,反抗高棉王朝的統治,並建立了屬於他們的政權和國家,故很多人會將“素可泰時期”稱呼為泰國的開國時期。在蒙古入定中原建立了大元朝後,泰國為了儲存自己的實力,便和其他東南亞各國一樣,積極的向元朝納貢,從而保證了泰國國土的安全,以及主權的完整。

    泰國的“大城時代”的是從十四世紀五十年代初開始的,直到十八世紀六十年代末,緬甸軍隊將歷經了三十三位君主的“大城政權”消滅。在不久後,一個叫做鄭信的將軍帶著手下計程車兵,在大城淪陷了七個月後收復了大城,隨後便建立了著名的“吞武裡時期”。

    在鄭信建立的“吞武裡政權”倒臺後,拉瑪一世將這片土地的重任扛在了肩膀上,建立了“查庫裡王朝”,該王朝一直延續到了十世,也就是近代泰國中的“拉瑪十世”。

    如何在近代史中成為未被殖民的國家?

    對英法問題上的狡猾

    在近代史中,英國和法國都非常看重泰國的地理位置,戰略優勢,所以他們都想將泰國變成自己的囊中之物。為了能夠將這樣的想法變成現實,他們紛紛採取了行動,英國因為在當時已經奴役了印度,所以對於爭取泰國有著一定的優勢,可倔強地法國卻不甘落後,依然一路殺到了泰國附近,對泰國是虎視眈眈,面對被兩大國家夾擊,泰國高層明白,若不下定主意想出好的策略,說不定會落得和印度一樣的下場,於是一份“借力打力”的計劃便新鮮出爐了。

    他們想透過法國和英國雙方的力量,來互相節制和牽制這兩位老對手。十九世紀,《暹羅條約》成功簽訂,這份條約的簽訂雖然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泰國喪失了部分領土和錢財,但卻利用英法之間的矛盾保住了自己的主權,沒有讓自己陷入到“殖民地”的地步。這樣的“棄車保帥”之策,雖然有損國威和麵子,但確實能夠保住重要的主權。即使是現在來看,這也足以表現出了泰國當局的聰明和智慧。

    泰國與日本的“塑膠兄弟情”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期,日本的攻擊勢頭可謂是兇猛,由於英法等歐洲列強的主力被德國牽制在了歐洲戰場,所以日本在亞洲所向無敵,不僅染指了曾經不敢染指的列強禁區,還大肆對美國進行挑釁。隨著日本軍隊的一步步逼近,隨著淪為殖民地的風險再次來臨,泰國當局又在這“千鈞一髮之際”想出了一個對策,該對策便是“親日本,保主權”。

    為了能夠生存下去,為了能夠保證自己國家的主權,泰國高層毅然決然的加入到了“軸心國”的隊伍中,成為了日本的“好哥們”。在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初,也就是在一九四一年十二月的時候,泰國當局和日本簽訂了《日泰攻守同盟條約》,也正是在此時,日本對美國這個大老虎,發動了讓希特勒暴跳如雷的“太平洋戰爭”。

    在簽訂過“同盟條約”後的一年,日本帶著自己的小弟泰國對英美宣戰。其實按理來說,日本對於泰國這個小弟還真不薄,在取得了一定的戰果後,還將部分屬於緬甸、馬來亞的部分領土劃給了泰國。可是在1945年8月日本投降後,泰國便立馬攤牌了,對世界宣稱“泰國在一九四二年對英美的宣戰無效”,這樣的做法看似不可理喻,但最終還是被同盟國認可了。

    為什麼盟國會認可泰國的“荒唐做法”?

    其實這一切都是因為美國的原因。美國在後期的盟國中說話是最有分量的,畢竟在二戰時對軸心國來說“美國參戰,誰都完蛋”,所以才會有當美國對軸心國宣戰後,希特勒很是生氣和擔心的原因。

    所以泰國正是瞅準了這位老大哥,並以自己國家的優勢(在亞太優異的地理優勢)誘惑到了美國當局,並予以妥協。正是在美國的支援下,泰國從最初的“戰敗國”,搖身一變成為了“戰勝國”其如此的“騷操作”讓他曾經的同盟日本都大跌眼鏡。

    小結

    綜上所述,泰國之所以免遭了其他國家的奴役,是因為它善於“變色”,善於“依附”,也善於利用,這才使得其在近代史中一直保持著“主權獨立”的地位。

  • 7 # 鳶飛九天2018

    16世紀初,西方殖民者將侵略的魔爪開始伸向了東南亞地區,緬甸、越南、寮國等諸多國家,都成為了西方殖民者的入侵地。然而,在東南亞殖民歷史中,甚至在整個亞洲殖民歷史中,在其他國家相繼淪為西方列強殖民地之時,泰國卻成了一個特立獨行的存在。

    因為泰國是整個東南亞乃至亞洲殖民時代唯一沒有淪為殖民地,甚至還保持主權獨立的國家。究竟是何原因,讓經常受到鄰國欺負的泰國,成為了近代史中亞洲唯一沒被殖民的國家呢?

    東南亞殖民地

    每次談論多個國家的殖民史,必然與國家的外交策略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泰國之所以在東南亞各國都淪為列強殖民地時,仍然保持了獨立,與整個西方列強殖民時代的泰國政府的外交策略、外交態度有關。

    第一點:泰國善於利用列強之間的矛盾,採取投機性政策阻止西方殖民者在本國的勢力擴張。比如在阿瑜陀耶時期,暹羅政府利用各個殖民者之間的貿易爭奪戰,讓殖民者互相打壓其殖民勢力,這種手段反而阻止了殖民者在本國的實力擴張。

    泰國地圖

    至於19世紀中後葉,德、意、美、俄等國早已經將侵略重點轉向了歐亞、非洲大陸等殖民地,對泰國虎視眈眈的侵略者只剩下英法兩國。由於英國殖民者勢力咄咄逼人,暹羅政府選擇了與法國建立外交關係,透過法國帝國主義的力量,來削弱英國殖民者的力量。

    這種投機取巧的外交方式,讓這幾個帝國主義萌生了不願讓任何一方獨吞這塊肥美殖民地的心理,正因如此,才讓泰國可以在眾多殖民帝國中保持中立。

    泰國美景

    第二:泰國政府一直採取唯強心理的外交手段。一戰初期,泰國政府無法辨析同盟國與協約國這兩個軍事集團哪一個為強者,所以,泰國政府堅持在戰爭中保持中立;隨著戰爭的進一步發展,協約國的軍事力量與獲勝可能性明顯要強於同盟國,泰國政府立馬拋棄中立政策,選擇支援協約國一方。

    除此之外,泰國政府在二戰期間仍然選擇了與一戰相同的做法,當時日軍在東南亞地區勢如破竹,再加上國際秩序的混亂,泰國政府馬上奉行親日外交政策。隨著日本節節敗退,泰國新政府上臺之後,馬上又轉變外交政策,開始向戰勝國獻殷勤。由此看來,泰國完全就是戰爭中的“牆頭草”,當然這種唯強順風倒的外交政策,反而讓泰國沒有被侵略者迅速瓜分吞食。

    二戰時期的泰國官兵

    第三:泰國政府在處理外交事務時的隨機多變與見風使舵,實在是讓人佩服。泰國與各個西方殖民國家談判時,總是會選擇討價還價、以退為進的方法。

    例如,泰國申請加入聯合國時想要得到英、法等國的支援,這個時候,英、法兩國都提出了一定條件,英國要求泰國履行英泰合約,法國則提出讓泰國歸還印度之那邊境領土等諸多要求。

    最終,權衡利弊、兩害相權取其輕的泰國政府,毅然決然接受了法國建議,隨後於1946年12月16日成功加入聯合國會員國。從以上幾個方面來看,泰國沒有淪為殖民地的最重要原因,竟然是泰國政府的遊刃有餘的外交政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葡萄幾年苗有什麼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