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健康之路9320

    病毒性心肌炎是指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侷限性,急性或慢性炎症病變。

    症狀分早期和晚期;

    早期症狀有,上呼吸道感染,表現為發燒,全身痠痛,咽痛,乏力,噁心,嘔吐,也可出現心跳加快,胸悶,胸痛,心前區痛,頭暈,呼吸困難。

    晚期症狀有出現下肢浮腫,嚴重者可出現心衰,休克。

  • 2 # 白老師談健康

    小兒病毒性心肌炎是由病毒侵犯心肌所致,以心肌炎性病變為主要表現的疾病。典型 病例以心悸、氣短、長嘆氣、善太息、胸悶、胸痛為臨床特徵。預後大多良好,少數可發 生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部分病例因失治、誤治而遺留不同程度的後遺症。 本病是小兒時期常見的疾病之一。各年齡均可罹患,尤以3歲以上的小兒多見。

    小兒病毒性心肌炎的發病機理尚未完全清楚,一般認為與病毒直接侵犯心肌細胞或引 發機體免疫損害有關。本病常繼發於呼吸道、消化道病毒感染之後,如流行性感冒、水 痘、麻疹、風疹、流行性腮腺炎、腹瀉等由病毒引起的疾病病程中或患病後可繼發心 肌炎。

    本病可歸屬於中醫學的 “驚悸” “怔忡” “胸痺” 等範疇。

    【病因病機】

    一、病因

    1.外因 感受外邪所致。其中尤以風熱或溼熱邪毒為主,前者多發於冬春,後者多 發於夏秋。

    2. 內因 小兒具有體稟少陽,臟腑嬌嫩,衛外功能較差的生理特點。若由於調護失 宜等因素導致體質虛弱、抵抗力下降則成為本病發病的內在因素。本病在發病前常常表現 出心之氣、血不足的特徵。

    此外,小兒情志不遂、精神緊張、運動過量、過度疲勞等因素均可成為本病發病及導 致病情反覆或加重的誘因。

    二、病機

    1.基本病機 邪擾心脈。

    2. 常證病機

    (1) 風熱擾心 風熱邪毒或由鼻而入,或由皮毛而入,皆內歸於肺,風熱阻肺,肺失 宣肅。心與肺同居上焦,肺氣貫於心脈。風熱之邪鬱而不解,由肺襲心,侵犯心臟,擾動 心神。

    (2) 溼熱擾心 溼熱邪毒由口鼻而入,內犯於肺,由肺襲心,擾動心神; 溼熱之邪亦 可由口而入,直犯脾胃; 或由於脾胃失健,運化失司,溼熱內蘊。脾統血,心主血,胃之 大絡,絡於心脈。無論外侵之溼熱或是內生之溼熱,皆可由脾胃循絡犯心,擾動心神。

    (3) 痰熱擾心 無論風熱之邪,還是溼熱之邪,均可內犯於肺,邪熱羈留,灼爍肺 津,煉液成痰,痰熱互結,上擾心神; 或由於脾運失健,痰濁內生,停於心下,擾動 心神。

    (4) 氣滯血瘀 外邪入侵,邪氣犯肺,肺氣不暢,氣滯不行,心血瘀滯; 瘀血內停, 阻滯氣機,形成惡性迴圈。同時,亦可由於邪氣由肺襲心,邪毒客於心脈,脈行不暢,瘀 血內阻,形成氣滯血瘀,心失所養,則心神不安。

    (5) 心陽不振 病程日久,心氣虛弱,心陽受損,心脈失養,鼓動無力,而致悸動 不安。

    (6) 氣陰兩虛 邪氣犯心,若久羈不去,勢必耗損心血,心陰虛損,心失所養,則心 悸怔忡。同時,脾為氣血生化之源,若脾氣虛弱,中焦化源不足,血虛無以養心,可導致 心悸怔忡。

    (7) 心陽虛脫 如病邪深陷,正氣不支,心氣衰弱,心陽不足,進一步發展則出現心 陽虛損,正氣衰敗,心陽衰微,而危象環生。

    【臨床表現】

    本病臨床表現輕重不一,病程長短不同。臨床分急性期、遷延期、慢性期三期。

    主要臨床表現: 輕型患兒無明顯臨床症狀,僅有心電圖改變和 (或) 心肌酶的升高; 心肌受累明顯時表現為心前區不適、胸悶、心悸、長嘆氣、頭暈、乏力等。患兒多有輕重 不等的前驅期症狀,主要為發熱、周身不適、咽痛、肌痛、腹瀉、皮疹等; 心電圖可見過 早搏動或T波降低等。心臟有輕度擴大,伴心動過速、心音低鈍及奔馬律等。

    【診斷與鑑別診斷】

    一、診斷要點

    病毒性心肌炎診斷標準 (1999年昆明小兒心肌炎、心肌病學術會議修訂):

    1. 臨床診斷依據

    (1) 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或心腦綜合徵。

    (2) 心臟擴大 (X線、超聲心動圖檢查具有表現之一)。

    (3) 心電圖改變 以R波為主的2個或2個以上主要導聯 (Ⅰ、Ⅱ、aVF、V5) 的 ST-T改變持續4天以上伴動態變化,竇房傳導阻滯、房室傳導阻滯、完全性右束支或左 束支傳導阻滯,成聯律、多形、多源成對或並行性早搏,非房室結及房室折返引起的異位 性心動過速,低電壓 (新生兒除外) 及異常Q波。

    (4) CK-MB升高或心肌肌鈣蛋白 (cTnI或cTnT) 陽性。

    2.病原學診斷依據

    (2) 參考依據 有以下之一者結合臨床表現可考慮心肌炎系病毒引起: ①自患兒糞便、 咽拭子分離出病毒,且在恢復期血清中同型病毒抗體滴度較第一份血清升高或下降4倍以 上。②病程早期患兒血中特異性抗體陽性。③用病毒核酸探針自患兒血中檢測到病毒核酸。

    3.確診依據

    (1) 具備臨床診斷依據2項,可臨床診斷為心肌炎。發病的同時或發病前1~3周有 病毒感染的證據支援診斷者。

    (2) 同時具備病原學診斷依據之一,可確診為病毒性心肌炎。

    (3) 凡不具備診斷依據,應給予必要的治療或隨診,根據病情變化,確診或除外病毒 性心肌炎。

    (4) 應除外風溼性心肌炎、中毒性心肌炎、先天性心臟病、結締組織病,以及代謝性 疾病的心肌損害、甲狀腺功能亢進症、原發性心肌病、原發性心內膜彈力纖維增生症、先 天性房室傳導阻滯、心臟自主神經功能異常、β受體功能亢進及藥物引起的心電圖改變。

    4. 分期

    (1) 急性期 新發病,症狀及檢查陽性發現明顯且多變,一般病程在半年以內。

    (2) 遷延期 臨床症狀反覆出現,客觀檢查指標遷延不愈,病程多在半年以上。

    (3) 慢性期 進行性心臟增大,反覆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病情時輕時重,病程在1 年以上。

    二、鑑別診斷

    1.風溼性心肌炎 本病多有近期鏈球菌感染史; 心臟有明顯的病理性雜音,最常見 的是心尖區全收縮期雜音; 多有心臟擴大; 風溼活動期血沉增快; 抗鏈球菌溶血素“O”> 500單位,抗鏈球菌激酶>1:40,抗透明質酸酶>1:2048; C反應蛋白在風溼活動早期 呈陽性反應。

    2.原發性心肌病 小兒以充血性心肌病多見。心臟以擴大為主,左室更明顯; 常見 呼吸困難及心動過速,活動後加重,肝大、浮腫較明顯。脈搏細弱,常有奔馬律。心腔擴 大明顯者,可出現相對二尖瓣或三尖瓣關閉不全的吹風樣收縮期雜音; 心電圖示左室肥 厚,ST段下降,T波平坦或倒置及心律紊亂。

    3.心內膜彈力纖維增生症 本病的特徵為1歲以內嬰兒多數於2~6個月時突然出現 心力衰竭; 心臟擴大以左室為主; 心臟無明顯雜音; 心電圖多表現為左室肥厚,V5、V6 導聯T波倒置及房室傳導阻滯。左心導管檢查,左室舒張壓增高,其波形具有診斷意義。

    【辨證論治】

    一、辨證要點

    本病辨證的要點是要抓住心悸、胸痛、胸悶、氣短、長嘆氣、乏力、多汗、頭暈、面 色蒼白、手足發涼等臨床症狀以及舌象、脈象進行辨證論治。

    1.初期辨明風熱、痰熱、溼熱

    (1) 風熱 多見鼻塞流涕,惡寒發熱,咳嗽胸悶,心悸氣短,舌質紅,苔薄黃,脈 浮數。

    (2) 痰熱 多見咳嗽有痰,胸悶胸痛,煩躁不安,心悸氣短,舌紅苔黃膩,脈滑數。

    (3) 溼熱 多見頭暈睏倦,胸悶納呆,心悸怔忡,噁心嘔吐,腹脹腹瀉,舌紅苔膩, 脈濡。

    2.後期分清氣虛、陰虛、氣滯血瘀

    (1) 氣虛 多伴面白少華,心悸氣短,倦怠乏力,動則汗出,舌淡胖嫩,脈弱無力或 結、代。

    (2) 陰虛 多見口乾唇燥,渴而欲飲,心悸胸悶,五心煩熱,盜汗便幹,舌紅少苔, 脈細數或促。

    (3) 氣滯血瘀 多見胸背疼痛,鬱悶憋氣,長嘆氣,心悸不安,口唇發紺,爪甲青 紫,舌上瘀斑或瘀點,脈細澀或結、代。

    3.識別病情輕重

    (1) 輕證 僅有心悸氣短,胸悶胸痛,倦怠乏力,善太息。

    (2) 重證 面色蒼白,口唇發紺,爪甲青紫,汗出肢冷,脈微欲絕。

    4. 辨脈象

    (1) 數脈 年長兒一呼一吸脈來六至以上,謂之數脈; 幼兒一呼一吸脈來七至以上即 為數脈。風熱、溼熱、痰熱擾心皆可見數脈。

    (2) 遲脈 年長兒一呼一吸脈來三至以下,謂之遲脈; 幼兒一呼一吸脈來四至即為遲 脈。心氣虛、氣滯血瘀證常見遲脈。

    (3) 澀脈 三五不調,時快時慢,脈來艱難如輕刀刮竹,謂之澀脈。氣滯血瘀者多見 澀脈。

    (4) 促脈 脈來頻數,時一止復來,謂之促。風熱、溼熱、痰熱擾心證多見促脈。

    (5) 結脈 脈來緩慢,時一止復來,止無定數,謂之結脈。心氣虛、心血虛、心陰 虛、氣滯血瘀等可見結脈。

    (6) 代脈 止有定數,不能自還,良久方來,謂之代脈。髒氣衰微,心氣虛、心血虛 等可見代脈。

    二、治療原則

    1.基本治則 寧心復脈。

    2.具體治法 初期以祛邪寧心復脈為要,“邪去則正安”,分別施以疏風清熱、清熱 解毒、清熱化溼、化痰通脈、活血化瘀、理氣通痺等法;慢性期以扶正養心復脈為主,祛 邪為輔,“養正則邪自除”,採用溫振心陽、益氣養陰、扶正祛邪等治法。劉弼臣教授強調 本病病位主要在心,但治心並非止於心,可調理他髒以治心,常用調肺養心、清胃養心、 健脾養心等法。

    三、分證論治

    1. 邪熱犯心

    證候表現: 頭痛流涕,惡寒發熱,咳嗽,咽痛,心悸氣短,胸悶胸痛,肌肉痠痛,舌 質紅苔薄黃,脈浮數或促。

    證候分析: 此證多由感受外邪而發。外邪從口鼻或皮毛而入,正邪相爭則惡寒發熱, 熱毒上擾則頭痛,肺失清肅則流涕、咳嗽、咽痛。熱毒之邪侵犯於心,故見心悸,氣機不 暢則胸悶胸痛。舌紅苔薄黃,脈浮數或促均為熱毒之象。

    治法: 清熱解毒,寧心復脈。

    方劑: 玄參板藍根湯 (劉弼臣經驗方) 加減。

    方解: 方中玄參、板藍根清熱解毒; 生甘草、桔梗清利咽喉; 牛蒡子、山豆根、錦燈 籠解毒利咽; 紫丹參、苦參、萬年青、蚤休活血寧心,調律復脈。

    加減: 邪熱熾盛者加黃芩、山梔、生石膏加強清熱瀉火之力; 鼻塞流涕者加辛夷、蒼 耳子疏風通竅; 胸悶重加木香、鬱金、枳殼理氣寬胸; 胸痛重加桃仁、紅花活血化瘀; 脈 促者加雞血藤、絲瓜絡活血通脈。

    2. 溼熱擾心

    證候表現: 面色晦暗,倦怠乏力,胸部憋悶,心悸氣短,善太息,舌質暗淡,舌苔白 膩或黃膩,脈滑數或結代。

    證候分析: 本證或由外感溼熱侵犯上焦,擾動心神; 或脾運失健,水溼內停,鬱而化 熱,溼熱互結,上蒙心竅,擾動心神導致諸症。

    治法: 清熱化溼,寧心復脈。

    方劑: 葛根芩連湯 (《傷寒論》) 加味。

    方解: 葛根解表清熱,升發清陽; 黃芩、黃連清熱燥溼; 甘草清熱解毒,調和諸藥。

    加減: 可加藿梗、佩梗、蘇梗芳香闢穢,行氣化溼; 厚朴、半夏燥溼和中; 澤瀉、滑 石利溼降濁; 紫丹參、苦參、萬年青、蚤休活血寧心,調律復脈。

    3.痰熱擾心

    證候表現: 心悸氣短,胸悶胸痛,咳嗽有痰,舌質色紅或舌質淡胖邊有齒痕,舌苔白 膩或黃膩,脈滑數或結代。

    證候分析: 外邪內侵,犯肺損脾,外邪犯肺,聚津生痰,痰阻氣道,肺失清肅,則咳 嗽有痰; 外邪損脾,脾失健運,痰濁內生,停於心下。兩者皆可使胸陽失展,氣機不暢, 心脈痺阻,故見心悸氣短,胸悶胸痛。

    治法: 清熱化痰,寧心復脈。

    方劑: 柴芩溫膽湯 (劉弼臣教授經驗方) 加減。

    方解: 方中柴胡解鬱理氣,舒暢胸宇; 黃芩苦寒清熱燥溼; 半夏降逆和胃,燥溼化 痰; 竹茹清熱化痰,止嘔除煩; 枳實、陳皮行氣消痰; 茯苓利溼祛痰。

    加減: 痰溼重者加蒼朮、厚朴祛溼化痰; 胸悶明顯者,加鬱金、木香理氣寬胸; 脈律 不整者加紫丹參、苦參、萬年青、蚤休活血寧心,調律復脈; 夜眠不安者加夜交藤、柏子 仁養心安神。

    4. 心氣不足

    證候表現: 面色無華,頭暈胸悶,心悸不安,乏力氣短,動則汗出,舌淡苔薄,脈細 無力或結、代。

    證候分析: 心氣不足,心失所養,則心悸不安,乏力氣短,動則汗出,脈細無力或 結、代; 心氣虛弱,面色失容,則面色少華而頭暈。

    治法: 益氣安神,寧心復脈。

    方劑: 炙甘草湯 (《傷寒論》) 加減。

    方解: 方中炙甘草、人參、大棗益氣養心; 乾地黃、麥冬、阿膠、麻仁甘潤滋陰,養 心補血,潤肺生津; 生薑、桂枝、清酒通陽復脈。

    加減: 心悸不安,加炒棗仁、柏子仁寧心安神; 胸悶明顯者,加鬱金、枳殼理氣寬 胸; 胸部刺痛、脈律不整者加丹參、萬年青活血寧心,調律復脈; 肢冷畏寒者,加附子、 細辛溫運氣陽。

    5. 氣陰兩虛

    證候表現: 心悸怔忡,胸悶氣短,少氣懶言,神疲倦怠,心煩失眠,夜寐不安,口乾 咽燥,盜汗或自汗,舌紅少津,脈細弱或結、代。

    證候分析: 病程日久,氣陰兩虛。氣虛則心悸怔忡,胸悶氣短,自汗乏力; 陰液受損 則口乾咽燥,盜汗; 陰虛則生內熱,虛火上炎即出現心煩失眠。舌淡紅少津,脈細弱或 結、代,為氣陰兩虛之徵象。

    治法: 益氣養陰,寧心復脈。

    方劑: 炙甘草湯 (《傷寒論》) 合生脈散 (《內外傷辨惑論》) 加減。

    方解: 炙甘草湯益氣補血,養心復脈。生脈散中人參甘溫補氣; 麥冬甘寒,養陰生 津,清虛熱而除煩; 五味子收斂心肺,止汗寧心。

    加減: 若氣虛明顯加黃芪; 陰虛明顯加熟地、玉竹; 心悸不安可加夜交藤、酸棗仁寧 心安神; 胸部刺痛、脈律不整者加丹參、萬年青活血寧心,調律復脈; 自汗盜汗加浮小 麥、麻黃根斂汗。

    6. 氣滯血瘀

    證候表現: 心悸不安,胸悶胸痛,如針刺樣疼痛,善太息,性情急躁,兩脅脹痛,舌 質紫暗或有瘀點,脈細澀或結、代。

    證候分析: 氣為血帥,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瘀。氣機不利,肝失疏洩則見氣短太 息,性情急躁,兩脅脹痛。瘀血內停,心失所養,故心悸不安,胸痛如針刺,舌質紫暗或 有瘀點,脈細澀或結、代。

    治法: 行氣活血,寧心復脈。

    方劑: 血府逐瘀湯 (《醫林改錯》) 加減。

    方解: 方中桃仁、紅花、川芎、赤芍活血化瘀; 當歸、丹參養血活血,養心安神; 鬱 金、枳殼理氣解鬱。

    加減: 若瘀血明顯可用三稜、莪術破血祛瘀,但不宜過用久用; 四肢逆冷可加附子、 桂枝溫陽通脈。

    7. 心陽虛弱

    證候表現: 頭暈心悸,神疲乏力,四肢不溫,形寒自汗,甚則大汗淋漓,四肢厥冷, 口唇及指趾青紫,呼吸微弱,舌質淡暗,舌苔薄白,脈細數或脈微欲絕。

    證候分析: 心陽虛弱,鼓動無力,氣血執行不暢,故頭暈,心悸。陽虛則自汗。胸陽 不振,心脈瘀阻,則胸悶胸痛。陽氣不達於四末,則形寒肢冷。若陽氣暴脫,宗氣大洩, 則大汗淋漓,四肢厥冷,口唇及指趾青紫,呼吸微弱,脈微欲絕。

    治法: 溫振心陽,寧心復脈。

    方劑: 苓桂術甘湯 (《金匱要略》) 加減。

    方解: 茯苓健脾滲溼,祛痰化飲; 桂枝溫振心陽,化氣利水; 白朮健脾祛溼; 甘草益 氣和中。

    加減: 神疲乏力明顯者加黃芪、人參益氣復元; 多汗者加煅龍骨、煅牡蠣、浮小麥、 糯稻根收澀止汗; 形寒肢冷者加附子、乾薑溫陽散寒; 陽氣暴脫者加人參、麥冬、五味 子、附子、乾薑回陽救逆,益氣斂陰。

    8. 正虛邪戀

    證候表現: 面色萎黃,神疲乏力,心悸氣短,胸悶嘆息,納呆食少,自汗盜汗,反覆 感冒,鼻塞流涕,噴嚏頻頻,咽癢不適,舌淡苔白,脈緩無力或結、代。

    證候分析: 病程日久,邪氣羈留,正氣已傷。正氣受損則面色萎黃,神疲乏力; 心氣 受損則心悸氣短,胸悶嘆息,舌淡苔白,脈緩或結代; 脾氣受損則納呆食少; 正氣受損, 衛外功能降低則反覆感冒; 肺衛受邪則鼻塞流涕,噴嚏頻頻,咽癢不適。

    治法: 扶正祛邪,寧心復脈。

    方劑: 黃芪桂枝五物湯 (《金匱要略》) 加減。

    方解: 黃芪益氣固表; 桂枝、白芍調和營衛,溫通心陽; 生薑、大棗溫中補虛; 飴糖 補虛健中; 甘草調和諸藥。

    加減: 心悸明顯者加龍齒、琥珀安神寧心; 心煩少寐者加五味子、酸棗仁養心安神; 反覆感冒者加黃芪、防風、炒白朮益氣固表; 鼻塞流涕加辛夷、蒼耳子宣肺通竅; 咽癢不 適者加板藍根、山豆根、蟬蛻、牛蒡子清咽利喉。

    四、其他療法

    1. 中成藥

    (1) 生脈飲 益氣復脈,養陰生津。用於氣陰兩傷證。每次5~10mL,每日2~3次。

    (2) 玉丹榮心丸 益氣養陰,活血解毒。用於氣陰兩傷證、氣滯血瘀證。每次2~4 丸,每日2~3次。

    (3) 血府逐瘀口服液 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用於氣滯血瘀證。每次5~10mL,每日 3次。

    (4) 複方丹參片 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用於氣滯血瘀證。每次1~2片,每日 2~3次。

    (5) 丹參注射液 每次0.25~0.5 mL/k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100~250mL中靜 脈滴注,每日1次,2周為1療程。用於氣滯血瘀者。

    (6) 參附註射液 每次30~60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 ~500mL中,靜脈滴注。 用於心陽虛衰,陽氣欲脫者。

    2.針灸療法 常用穴: 內關、列缺、合谷、心俞、神門、足三里、三陰交、陰陵泉 等。上述穴位交替使用。平補平瀉。7日為1療程。用於配合較好的患兒。

    【預防與調護】

    一、預防

    1.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減少發病。

    2.儘量少帶兒童去公共場所,根據氣候變化適當增減衣服,以避免感冒,防止心肌 炎的復發或加重。

    3.體弱兒、易感兒可給予玉屏風散口服以增加抗病能力。

    二、調護

    1. 患兒急性期須臥床休息,減輕心臟負擔,減少心肌耗氧量,以利於心肌的恢復。 慢性期可適當進行輕微體育運動,避免劇烈運動,避免病情的反覆和出現意外。

    2.給予富有營養、容易消化的食物,忌食生冷、辛辣、油膩之品。

  • 3 # 仁濟仁愛888

    病毒性心肌炎的診斷要點是:1,病前1一3周多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腹瀉等病毒感染表現。2,病後可出現各種心律失常,心臟擴大,心力衰竭的症狀,甚至出現阿斯綜合徵,撿查可發現心博減弱,心臟擴大,第一心音減低,奔馬律,心率增快(休息或睡眠中>100次/分),心律不齊和收縮期雜音。3,心電圖和x光撿查,可發現ST一T異常,房室阻滯,室內阻滯,房室或室性早搏及其他異常改變,亦可出現病理性Q波,x光下可見心臟增大,搏動減弱。4,心肌酶譜撿測,可有不同程度升高。5,心內膜心肌活撿,有特徵性病理變化。6,病毒分離,發現相應的病毒。

  • 4 # 愛養生噠玲

    病毒性心肌炎可以分為“急性”和“慢性”,一般急性期為3個月,1年以上為慢性期。什麼是病毒性心肌炎?病因是什麼?有哪些症狀呢?下面就來分享下。

    病毒性心肌炎

    是“嗜心肌性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心肌非特異性間質炎症為主要改變的心肌炎。

    病因

    很多病毒都可能引起心肌炎,其中柯薩奇病毒、孤兒病毒、脊髓灰質炎病毒最為常見。

    其中尤其“柯薩奇病毒感染率佔30-50%,另外,流感、風疹、單純皰疹、肝炎病毒、HIV艾滋病、也都能引起心肌炎。

    表現症狀

    1.病毒感染症狀

    約半數以上病人發病前1-3周有病毒感染症狀,發熱、全身倦怠等“感冒”樣症狀,或者噁心、嘔吐、腹瀉等消化道症狀。

    2.心臟受累症狀

    會常出現:心悸、胸悶、呼吸困難、胸痛、乏力等表現,嚴重者甚至出現阿-斯綜合症、心源性休克、猝死。

    3.出現的體徵

    與發熱程度不平行的心動過速、各種心律失常、肺部囉音、頸靜脈怒張、肝大、心臟擴張、下肢水腫等心衰的體徵。

  • 5 # 小克嘿嘿

    病毒性心肌炎是由於病毒侵犯心臟所致,以心肌的炎性病變為主要表現的疾病,有的可伴有心包炎和心內膜炎。症狀輕重不一,大多數為輕症,預後良好,有時會誘發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等嚴重併發症。

    病毒性心肌炎的潛伏期一般在1周~ 4周,可見於各年齡階段,小兒容易發生,成人病毒性心肌炎的發病年齡以20歲一30歲居多,男性較女性多見,夏秋兩季發病較多見。

    病毒性心肌炎的症狀輕重差異很大,多數病例是亞臨床型,可以完全沒有症狀,輕者症狀輕微 容易被忽視。 患者多在近期有上呼吸道感染或消化道感染史,突然出現與發熱不成比例的心臟受累的症狀如:心悸、氣短、胸悶及心前區不適等。甚至出現心臟擴大或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的症狀。具體表現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心臟受累的症狀:可表現為胸悶、心前區隱痛、心悸、氣促等。

    二、有一些病毒性心肌炎是以一種與心臟有關或無關的突出症狀為主要或首先發生的症狀而就診的。如經常因心律失常為主要症狀和首發症狀;少數患者以突然發生劇烈的胸痛為主要表現的情況,而全身症狀很輕。這類情況多見於病毒性心肌炎累及心包或胸膜的患者;也有少數患者以急性或嚴重心功能不全症狀為主要表現;還有極少數患者以全身疼痛、發熱、少尿、暈厥等全身症狀嚴重為主要表現,而心臟症狀不明顯的情況。

  • 6 # 王藥師心血管講堂

    再有就是心臟方面的表現,如果是輕微的心肌炎,可能會有偶爾的心悸,症狀不是太明顯。而心肌炎比較嚴重一些,會導致心肌細胞炎性水腫壞死,有可能會導致心功能下降,出現活動後的乏力,嚴重的會出現胸悶、氣喘、甚至可能會出現胸痛,隨著疾病的發展,有可能會出現急性心衰,出現夜間陣發性呼吸困難,端坐呼吸。

    另外,有些情況如果出現嚴重的心衰,可能會出現心源性休克的表現,出現血壓低,可能會導致患者出現神志不清、意識喪失,嚴重的會誘發惡性心律失常,甚至猝死。

    那該如何治療呢?

    對於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療,首先應治療原發疾病的病毒感染,如果說是上呼吸道感染,需要積極的抗病毒,另外要對症治療,如果說是胃腸道感染,一定要在抗病毒的同時進行對症的止瀉,補充電解質。

    對於心肌炎方面,一定要給予適當的營養改善心肌代謝,同時要預防以及治療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的情況。另外,如果出現心源性休克的話,一定要積極的搶救治療,需要應用到去甲腎上腺素這些成分,另外還可能會應用到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對於出現高度房室傳導阻滯的情況導致患者出現暈厥的話,需要進行起搏器植入術,另外患者一定要充分的休息,最起碼休息兩週以上,這樣心肌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春季養鳥應該注意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