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春秋風雲
-
2 # 雪花講史
既然能包庇殺太子的寵妃,可以猜出有三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寵妃在皇帝的授權下做下此事,所以皇帝會包庇,進而掩蓋此事;二是皇帝太喜歡這個寵妃了,所以儘管寵妃做出殺太子這種可以滅全族的事情,皇帝依然選擇包庇,但自古皇帝多情也無情,這種可能性很小;三是皇帝也不喜歡太子,但作為皇帝無法做出這種大義滅親的事情,寵妃猜到了皇帝的心思,又想為自己的孩子謀取利益,於是便僱人殺太子,這種可能性最大。
為什麼說第三種的可能性最大?歷史上殺死自己兒子的皇帝不在少數,例如漢武帝劉徹因為別人陷害的巫蠱之禍,便殺死了自己的女兒和兒子,但萬曆皇帝不一樣,這個兒子並沒有做出大逆不道的事情,萬曆皇帝再不喜歡太子,只要沒有威脅自己的生命他不會親自出手,畢竟誰都不會無緣無故殺死自己孩子,除非真的六親不認。
這樣一來就可以排除第一種猜想。
至於第二種猜想,歷史記載萬曆皇帝很喜歡這個聰明貌美且富有心機的女人,有大臣曾指責萬曆皇帝,溺鄭妃,糜言不聽...此其病在戀色也”,萬曆皇帝也很大方的承認自己寵愛鄭氏,說因為鄭氏勤勞,他每到一宮,她必相隨,而且朝夕間她都很小心謹慎的伺候,根本就不算偏愛。
雖說寵愛,但跟自己的孩子比起來還是無足輕重的,所以他根本不會縱容寵妃殺子,還幫她掩護。
第三種可能性最大,朱常洛的母親是個宮女,因萬曆皇帝的一時寵幸便生下了朱常洛,但朱常洛不得萬曆皇帝的喜歡,卻不得不因為立長不立幼的規矩封朱常洛為太子。因為寵愛鄭貴妃,萬曆皇帝處心積慮的想廢掉朱常洛而立鄭貴妃所生皇三子朱常洵為太子,因此對太子也各種為難,賜給太子的宮殿也是破爛不堪,防衛很差。
所以之後在慈慶宮發生了梃擊一案,一個孔武有力的男子張差闖入朱常洛的宮殿,對殿內人員進行擊打,在闖進太子的房間時被及時制止住並抓獲,之後雖張差供出是鄭貴妃手下的太監監龐保、劉成指使的,事已至此,萬曆皇帝還是不願處罰鄭貴妃,最後只有張差以瘋癲奸徒罪被凌遲,那兩名涉事太監被秘密殺害,而鄭貴妃依舊置身事外。
綜上,第三種猜想是對的,萬曆皇帝只是不喜太子,想立鄭貴妃的兒子朱常洵為太子而已。
-
3 # 谷大粒
由題目可知,講的是晚明三大案的“梃擊案”。
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五月,平民張差手持木棒闖入大內東華門,並一路闖入太子朱常洛居住的慈慶宮,企圖攻擊太子朱常洛。張差一平民怎麼可能知曉如何前往太子府?在審訊下張差招供了,原來是宮內有內應——太監劉成、龐保,在二人的指引下便不難行事了。這兩位太監膽大包天了不成,原來二人背後有鄭貴妃撐腰,即與朱常洛爭皇位的福王朱常洵之母、萬曆皇帝的寵妃。
案發後,受懲罰者卻只有寥寥幾人,張差、劉成、龐保等人。要知道這可是太子遇襲案,如此潦草結案便可知道太子地位的尷尬。
太子朱常洛何許人也,如此不受皇帝喜愛,甚至可能厭惡、不承認。原來太子朱常洛的誕生對於萬曆更多的是驚而非喜,乃與宮女王氏“一夜情”下的意外結果,因此不受萬曆喜愛。值得一提的是,李太后原先也是一宮女,換言而知萬曆也是宮女之子。太子朱常洛13歲才得以上學,且連宮裡的太監也看不上這位尷尬太子。嚴冬讀書天不顧太子身冷,自顧自的,對於此事萬曆知曉卻無任何表示。
此外,著名的“國本之爭”便是因為萬曆不願立朱常洛為太子而與群臣們進行的長達十五年的較量,與朱常洛競爭的自然是寵妃鄭貴妃之子福王朱常洵。朱常洵是“子憑母貴”,自然側面反映了鄭貴妃在萬曆心中的地位。此前,鄭貴妃還曾向太子朱常洛實施厭勝之法,這最為統治者忌諱的事也未受萬曆責怪。
很有理由懷疑梃擊案與鄭貴妃有關,或者就是她指使的,而萬曆帝或許也默許了。事實上,事件案發後萬曆還為鄭貴妃逃脫罪責,暗示太子大事化小。在種種情況下,也就難怪萬曆會包庇企圖謀殺太子的鄭貴妃。
此次梃擊事件使鄭貴妃勢力大衰,萬曆帝不得不放棄立福王為皇太子的想法,太子朱常洛的地位也因此穩固。但十五年的“國本之爭”也使萬曆怠政,制度廢弛。
-
4 # 黑白歷史說
準確的說,問題說的應該是“梃擊案”,明萬曆朝,一個關於太子與鄭貴妃的兩大奇案之一。(另一個為鄭貴妃增補《閨範》及後續妖書案)
萬曆皇帝並未包庇鄭貴妃,而且太子朱常洛主動提出,只處罰行兇者一人,不必牽連旁人。至於為何朱常洛會如此說,才是這個問題的答案。
梃擊始末明萬曆朝,一個叫張差的漢子,拿著棒子,衝進太子寢宮慈慶宮,打傷一名看門太監,後被韓永用招呼人,將其抓住。
《明季北略》:初萬曆四十三年乙卯五月初四日,驀有男子闖入東宮,以梃掊僕守門內侍一人,韓永用等呼集執之,送部鞫審。
後來張差供認是太監龐保、劉成指使。二人正是鄭貴妃手下太監,故而所有人都懷疑是鄭貴妃對太子下毒手,一時間,朝野議論紛紛,朝局義憤填膺,鄭貴妃也是誠惶誠恐,向萬曆皇帝求助,太子朱常洛也怕事件鬧大,跑來問詢。
朱常洛到場,主動提出,此事只處置張差即可,無關旁人。鄭貴妃鬆了口氣,萬曆皇帝舒展開凝眉,朱常洛坐穩了太子之位。
原因分析為什麼萬曆要保鄭貴妃呢?
一、不親太子 更親貴妃朱常洛的太子之位得來不易。這裡涉及到萬曆朝的另一樁大事——國本之爭。
朱常洛是萬曆年輕時,一時興起,寵幸了太后寢宮的一位王氏宮女,有孕而誕。王氏出身,一直被萬曆所不喜,但迫於母親李太后抱孫子心切及文武大臣的壓力,而冊封為恭妃。
萬曆不喜歡恭妃,自然也就不喜歡這個意外出生的長子朱常洛。一直拖延立儲之事,就是不想冊立朱常洛為太子。
萬曆專寵鄭貴妃,也特別喜歡鄭貴妃之子朱常洵(300多斤的福王),想立朱常洵為太子。
後來,經過十五年的君臣博弈,大臣勝出,萬曆落敗,被迫立長,朱常洛成為太子。
然而朱常洵卻始終賴在北京,不肯去洛陽封地,對太子之位尚抱有希望。
故而,發生梃擊案後,太子明白自身處境,依據皇帝的喜惡與個性,自己若堅持懲辦鄭貴妃。只怕萬曆秋後算賬。
朱常洛為保命,怕萬曆因鄭貴妃之事,遷怒自己,自己也將命不久矣。
二、自示委屈,博取同情朱常洛在萬曆跟前,替鄭貴妃解了圍。不論是萬曆皇帝,還是文武大臣,對朱常洛的委屈都是心生憐憫,對鄭貴妃的狂悖之舉,也是憤怒記恨。
從此,鄭貴妃逐漸失勢,福王去往洛陽封地,朱常洛的太子之位,愈加鞏固,並得到大臣的一致擁護,還宣揚了自己仁德慈愛的形象。
犧牲一個懲治真兇的機會,換來自己夢寐以求的地位、聲望、美譽。這筆賬划得來。
三、國之重器,舍小為大朱常洛後來做皇帝,但只當了一個月就死了。雖然政績不顯,又沉迷酒色,但還不算是暴君,最起碼是將國家放在心裡的。
萬曆皇帝因立儲之事,曾與滿朝大臣冷戰,長達15年之久。前車之鑑,朱常洛若堅持處置鄭貴妃,而萬曆皇帝實難割捨。雙方再僵持下去,那再搞個君臣冷戰,受苦的是百姓,受難的是國家。
萬曆皇帝可以任性不理會,可是太子朱常洛不得不為國家著想,為自己以後面對的情況著想。
所以,朱常洛為了國家利益,為了百姓安定,為了自己接手時,不是一個破敗不堪的爛攤子,朱常洛決定委屈下自己,成全萬曆,也算是成全自己。
結局零丁基於以上三點,朱常洛選擇放手。
鄭貴妃的下場也很悽慘,被打入冷宮,飢寒交迫,無人問津。萬曆皇帝遺旨要與其合葬,可是鄭貴妃死後,大臣並未遵從萬曆遺命。
鄭貴妃之子,福王朱常洵在洛陽,被李自成生擒,灌滾燙的金子化成的水入口,被活活燙死。
太子朱常洛成功即位,卻僅僅在位30天,因縱情聲色犬馬,不幸殞命。沒能實現自己一腔抱負。
結語鄭貴妃依仗萬曆皇帝的寵愛,在萬曆一朝多次作妖。為給兒子奪太子之位,各種光怪陸離、荒誕不經的招數都使出來了。可是依舊沒有抵過滿朝文武對宗制禮法的堅守。
為何一個後宮嬪妃敢冒“後宮不得干政”之祖訓,一而再的不僅干政,甚至對太子下毒手?
皆因萬曆的寵之愛之,聽之任之。鄭貴妃才會有恃無恐、肆無忌憚,直到令人髮指。
皇權的鬥爭歷來都是血腥的,因為權力過大,這種誘惑,讓人把持不住。不論是鄭貴妃、還是朱常洛他們都是權力的犧牲品。
權力的犧牲品,歷來有之,而此事鬧得如此之大,皆因為他倆的爭鬥,是不計後果的,以大明帝國的百姓安定為代價,用整個大明帝國來陪葬。
-
5 # 橙歸
萬曆皇帝為什麼包庇殺太子的寵妃也就是鄭貴妃,這個事件也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梃擊案”。我個人認為原因有五條:
第一:皇帝覺得太子朱常洛是自己的恥辱朱常洛的身世是萬曆帝在公元1581年偶然臨幸了慈聖太后跟前的一個官女李氏,沒想到一夜風流,宮女珠胎暗結,有了萬曆帝的第一個兒子,即朱常洛。但是李氏是一個身份很卑賤的宮女,萬曆帝覺得讓這個皇子出生對於他來說是很丟臉的事情,為此他在太后面前百般辯解,但是卻又不得不承認。
這個孩子還沒出生就遭到父親的厭惡,而這種厭惡一直持續到萬曆帝去世,可想而知朱常洛在萬曆朝的日子是非常的艱難。連自己的父親都這麼對待自己,在皇宮這個見風使舵的地方,其他人就更不用說了。這種情況下“梃擊案”的荒唐發生也就能說的通了。
第二:皇帝想立自己最喜歡的兒子福王朱常洵為太子鄭貴妃是萬曆帝最為寵愛的一個妃子,萬曆皇帝更是將鄭氏的兒子福王朱常洵視為掌上明珠,加上鄭貴妃整天給皇帝吹枕邊風,所以他想要立朱常潤為太子。然而,太祖朱元璋當年立下了“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的規矩,從古以來廢長立幼的規矩是中國封建王朝最大的忌諱。常洛是他的長子,鄭氏的兒子既不是長子,又不是皇后所生的嫡子,因此是不合祖訓的。
在這樣的情況下,萬曆皇帝做出了以下舉動:先是封鄭氏為貴妃,位高於長子的母親;其次是在朱常洛長大後遲遲不讓他上學;然後又想出了三王並封的主意,將眾皇子都封為王以降低長子的地位。你看哪有“虎毒不食子”,對於不喜歡的兒子萬曆帝這心狠手辣程度真的很令人膽寒。
第三:萬曆皇帝的把戲引發“國本之爭萬曆帝可笑的弱智伎倆很快被大臣們所看穿,抬高福王地位的做法沒有得逞,由於太子是王朝未來的君主,所以又被稱為“國本”,所以這一事件又被稱為“國本之爭”。萬曆帝無法強迫臣僚接受他的主張,他也不願意接受臣僚的意見,所以採取了漠然置之的態度,並以實際行動開始跟自已的大臣們做長久的對抗。臣僚們不讓他立常潤為太子,那麼他也不立常洛為太子,甚至不讓常洛舉行冠禮,以便接受翰林院的官....如此對峙雙方竟達十年之久。
後來還是迫於強大的壓力,不得不立常洛為太子,將常潤封為福王分封到河南洛陽。“國本之爭”可以說直接把明朝推上了覆滅的道路,萬曆以報復的心態進行的怠政競持續了二十年之久。他的息政不僅使當時的國家出現了中樞癱瘓、財政枯竭、辯誣廢馳的弊病,而且也使明朝從此衰落下去。
第四:鄭貴妃在萬曆皇帝的心裡地位遠高於朱常洛隨著太子地位的鞏固,在萬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的一天,發生了“梃擊案”。事情據說是
萬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的一天,一個人手持木棒,突然出現在太子朱常洛居住的慈慶宮門前。他將守門太監一棒打倒,衝進門內,直闖太子寢殿,待衝到殿前的廊下,終究寡不敵眾,很快就被內侍抓獲送交東華門守衛指揮朱雄,之後就被關了起來。
這個人叫張差,後來招供說:太監龐保與劉成商量,“打上宮去, 撞一個,打一個,打小爺(太監稱皇太子為小爺),吃也有你的,穿也有你的。”而龐保、劉成恰恰就是鄭貴妃宮中的太監,這其中的秘密也就大白於天下了。雖然,事情已經水落石出,但是萬曆皇帝並不想把案情向鄭貴妃方向發展,他一直保持沉默。最後迫於外廷大臣的強大壓力,他不得不表明態度,一方面說“梃擊案”不僅“震驚皇太子”,而且“嚇朕恐懼,身心不安”;另一方面仍然堅持給張差定性為 “ 瘋癲奸徒,蓄謀叵測”。言外之意,這是一樁瘋子闖宮的偶然事件, 再三強調“毋得株連無辜”,還是希望此案不了了之。
皇上認為這事只有當事人才能解決,因此要鄭貴妃去向朱常洛道歉,並說明情況。朱常洛鑑於事情牽連父親最愛的妃子,而且也怕自己追究下去萬曆皇帝會更加厭惡和為難他,於是順從萬曆帝召見群臣,當眾為鄭貴妃開脫,迅速結束這個案件。
第五:萬曆皇帝認為“梃擊案”與鄭貴妃無關“梃擊案”審判結果是:兇犯張差是個瘋子,主使人只追究到龐保、劉成為止。然而就是這種決定在皇帝回宮後也發生了變化。萬曆帝要首輔方從哲將草擬的諭旨加以修改,讓三法司只處決張差一人,龐保、劉成審明以後再定他們的罪。之後,張差被凌遲處死後,萬曆帝命司禮監太監會通三法司在文華廣前重新審問龐保、劉成。
在審訊的過程中竟又傳來所謂皇太子的“諭旨”,大意是說:“龐保、 劉成身為太監,怎麼會謀害本宮?一定是張差肆口誣陷,人命關天,豈可輕信仇家之口,株連無辜。”聰明的一聽就知道,這些話表面上出於皇太子之口,實際上傳達的卻是皇帝的意思。迫於皇帝的壓力三法司在審訊後宣判龐保、劉成無罪,這就意味著張差後面沒有主使人。龐保、劉成是鄭貴妃翊坤宮的有權太監,他們兩個人的主使的罪過既然不成立,那麼鄭貴妃便與這個案件根本就不存在任何關係了。後來,萬曆皇帝還是怕節外生枝,下令把兩人秘密處死了。
結語“梃擊案”這一案子撲朔迷離,也有人說這是朱常洛自導自演的一場戲,透過這場戲徹底坐穩了太子之位,讓鄭貴妃和福王朱常洵徹底斷了帝位的心思,也讓萬曆皇帝迫於輿論壓力,給了朱常洛該有的權利與地位,這件案子應該跟鄭貴妃無關,要殺太子朱常洛怎麼可能派那麼一個弱雞的人,反正不管怎麼說,皇宮本就如此,權利之爭從不停歇,只不過比誰技高一籌而已。
-
6 # 縹緲峰下一粒沙
一個皇帝,包庇寵妃還能是為什麼?當然是因為愛她嘍。
說起來萬曆皇帝也挺悲催的,雖然歷朝歷代的皇帝,在立太子這件事情上都得聽聽大臣們的意見,但最終做決定的還是皇帝本人。可在萬曆這裡,他是真做不了主。
他想立寵妃鄭貴妃之子福王朱常洵,大臣們根據禮法認為應該立長子朱常洛,萬曆堅持了十多年,也沒扛過大臣,只得不情不願地立朱常洛為太子。
(萬曆皇帝畫像)
這就是明朝有名的國本之爭。爭得萬曆心力憔悴,感覺自己雖貴為天子,卻被群臣壓制,悲憤莫名,最後索性退居內宮,不上朝了;也爭得大臣們面對皇帝時越來越有底氣,面對同事時黨同伐異。
不過,朱常洛雖然當上了太子,地位卻不穩固。萬曆不讓朱常洵就藩,長留京中。面對大臣的催促,萬曆堅持福王的莊田“務足四萬頃之數”,才肯讓他出京。這遠遠超出了定製,為此又爭了七、八年。
朱常洛知道父皇不喜歡自己,憂心忡忡,擔心哪天就被廢了。
萬曆四十三年(即1615年)五月初四,忽然發生了一件事。有個叫張差的薊州男子,手持棗木棍出現在朱常洛居住的慈慶宮,欲刺殺太子,打傷了守門的太監,後被其他太監拿下。
(梃擊案)
皇太子險些在自己的宮中遇刺,這是大明從來沒有發生過的事情,全國上下為之震驚。這就是明朝三大案之“梃擊案”。經過一番審訊,張差供出了背後的指使者,鄭貴妃手下太監龐保、劉成。這和鄭貴妃本人指使有什麼區別?一時群情激憤,要求嚴懲鄭貴妃及其家族。
鄭貴妃哭得梨花帶雨,跪在萬曆面前指天發誓不是自己主使的。萬曆根本不在意是真還是假,一心包庇她,讓她自己去和太子求情。
朱常洛能怎麼辦?父皇就在面前,他敢追究鄭貴妃的責任?只好說處死張差、龐保、劉成三人就行,不要株連其他。萬曆喜笑顏開,拉著朱常洛在群臣面前誇獎到:“此兒極孝,我極愛惜他。”
這大概是朱常洛人生中第一次被父親認可吧。
(一月天子朱常洛畫像)
最後張差被以“瘋癲奸徒罪”處死,死前不解地說:“這麼多人合謀殺太子,怎麼只處死我一個呢?大官們都不問詳情嗎?”是啊,就憑他自己,別說進到皇太子的宮殿,入宮門都不可能。
龐保、劉成兩人狡猾,見此狀況有恃無恐,矢口否認涉案,被萬曆密令處死。此案告終。
堂堂皇太子遇刺案,就這麼兒戲的結束了。如果交由相關部門詳查,每個環節都能查得清清楚楚,根本不會成為疑案。但在萬曆的強壓下,不了了之。
當時的禮部右侍郎何宗彥疏感嘆道:“張差一事,真亙古奇變!”
此事發生後,輿論對鄭貴妃母子很不利,萬曆不得不讓福王離京就藩,朱常洛的太子之位這才算是穩了。
(鄭貴妃)
因為朱常洛是最終得利者,後人就懷疑這是他自導自演的苦肉計,可是從後面發生的那些事情來看,我覺得朱常洛沒那心計,此事就是鄭貴妃鋌而走險。
總之,“梃擊案”中萬曆包庇鄭貴妃,是因為喜歡她。也是想在群臣面前找回皇帝的尊嚴。
-
7 # 蟈蟈的文史原創
萬曆皇帝應該是中國歷史上最懶政的皇帝,他幾十年不上朝,大臣想見他都見不到,有些臣子竟然一輩子都沒有見過皇帝,有的大臣為了當面向皇帝彙報工作,硬生生在皇帝的宮外跪了十幾個小時而不得,足可見萬曆皇帝這個奇葩皇帝。
萬曆皇帝不僅朝政管不好,他的後宮更是亂做一團早,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無組織、無紀律,這其中就包括萬曆皇帝非常寵幸的鄭貴妃。而之所以後宮中那麼多的妃子美女不寵幸,唯獨寵幸鄭貴妃這又是為何?
從史書上的記載可以看出,鄭貴妃長的美自然是必要的條件,但是後宮時不乏美女的,但鄭貴妃就是一直被寵愛,關鍵在於鄭貴妃與其他的妃子不同,鄭貴妃活潑好動,非常不喜歡宮中的那一套規矩,所以她對皇帝的態度與其他妃子不同,可以說是摟脖子抱腰的,有點像現在的年輕人談戀愛,十分調皮,而這正是宮中其他妃嬪所不敢做的,她們大多數對皇帝都是唯唯諾諾,不敢做一點越距之事,沒有比較就沒有差距,這些妃子與鄭貴妃相比就顯得呆板和無聊,這就讓萬曆獨寵鄭貴妃多年。甚至在私下裡竟然向鄭貴妃許諾要立鄭貴妃之子朱常洵為太子,還寫下手諭,而此時他早已立長子朱常洛為太子。
鄭貴妃不服,一直想讓自己的兒子當上太子,上演了梃擊案。在她的指使下,她宮內的太監用錢買通一個叫張差的人,手持早木棍一路衝進太子宮,見人就打,直接打到太子所住宮殿的屋簷下,最終被人制服,這就是萬曆時期有名的梃擊案。最終的結果自然是張差受不過大刑伺候,招供了自己是受鄭貴妃宮內的太監所指使,自然幕後的主使人就是鄭貴妃。
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萬曆皇帝不但沒有生氣,反而還一直保護著鄭貴妃,張差自然是作了冤死鬼,以精神有病為名殺死了,鄭貴妃指使的兩個太監也被萬曆下令秘密殺害,這一切都是在為鄭貴妃善後,同時給鄭貴妃出謀,如何能得到太子原諒,讓她當著太子的面道歉,得到太子的寬恕就可以了。萬曆皇帝知道太子朱常洛是什麼樣的人,他出的這招絕對管用,最終朱常洛原諒了鄭貴妃,此事就翻篇了,而鄭貴妃依舊受寵。
而萬曆皇帝之所以這樣做,我認為最關鍵的是他非常不喜歡這個長子,因為自己唯一一次寵幸母后宮中的宮女而有了朱常洛,他並不喜歡朱常洛的母親,但是就這一次就讓自己當了父親,朱常洛是自己的長子。可以說,朱常洛在自己父親活著的時候,應該從來沒有受到父親的寵愛,受盡父親的白眼。萬曆對待朱常洛母親的態度更是無情,從來不見她,恭妃王氏依舊寂居幽宮,見不到萬曆皇帝,整日以淚洗面,漸漸雙眼失明,萬曆三十九年即1611年薨逝,大學士葉向高建議厚葬,萬曆皇帝堅決不同意,再進言,皇帝才勉強同意追諡皇貴妃。
回覆列表
這是發生在萬曆年間三大疑案之一的梃擊案。萬曆43年(1615)五月初四黃昏,一名叫張差的漢子手持木棒,打傷了幾名守門太監,又衝進慈慶宮,企圖擊殺太子朱常洛,被聞訊趕來的太子內侍韓本用抓獲。起初他裝瘋賣傻,支支吾吾,被審訊後交待:是受鄭貴妃手下太監指使。正當刑部要繼續順藤椅摸瓜時,被萬曆皇帝制止。其實朝廷大臣心裡像明鏡似的,這就是鄭貴妃的奪嫡行為,她想殺死太子,好讓自已的兒子朱常洵為太子。萬曆皇帝不準查,分明是在袒護鄭貴妃。
萬曆皇帝為什麼要袒護鄭貴妃呢?這事說來話長。當年13歲的王氏嫁給萬曆當皇后,萬曆迫於壓力勉強接受,但怎麼也提不起興趣來,也就權當王皇后空氣一樣的存在,不搭不理。忽一日突發奇想,盯上了太后名下的一名王氏宮女,就在倉促之間臨幸了她。沒想到僅此一次播下了龍種,萬曆也沒在意,以為這事就當玩似的過去了。太后發現王氏漸漸隆起的腹部,盤問她來根所由,王氏實話說了。太后望孫心切,又能體諒王氏難處,於是叫來萬曆問話。萬曆本不喜歡王氏,起初扺賴,太后叫人翻開記有皇帝臨幸妃子的《內起居注》,萬曆才不得已承認。太后對萬曆說:“吾老矣,猶未有孫。果男者宗社福也。母以子貴,寧分差等耶?”,於是將王氏調入後宮,升為王恭妃。王恭妃很爭氣,生了個兒子名朱常洛,這就是後來的明光宗皇帝。
王恭妃雖然生了兒子,但仍然不受萬曆待見,好象那一次是自已的一個錯誤行為。萬曆真正喜愛的是鄭氏,鄭氏是河北人,體態婀娜,長相秀美,她14歲進宮,1582年3月冊封為淑嬪。由於她聰明乖巧、通曉詩書,不僅敢於挑逗、諷刺萬曆,還能聆聽萬曆的傾訴,盡力為他排憂解難。別的妃嬪在萬曆面前,一副唯唯喏喏、卑躬曲膝的奴才相,空有外表,不敢表達思想。只有鄭氏和他談笑自如,瘋起來甚至摸他的腦袋,這在外人看來大不敬的行為,卻深為萬曆所喜歡。三年不到,鄭氏又由德妃再升為貴妃。1586年,鄭貴妃生子朱常詢,她仗著萬曆的寵愛,有意讓自已的兒子當太子。萬曆愛屋及烏,也有改變“立嫡立長”的傳統,只是暫不好開口。
早在朱常詢出生之前,內閣首輔申時行上奏萬曆早立太子,萬曆不想讓朱常洛當太子,就以長子還小為藉口搪塞。長子朱常洛5歲還未受封,而朱常洵一出身就封她的母親為鄭皇貴妃,很明顯厚此薄彼,有意抬高朱常洵。一些大臣不願意看到“廢長立幼”的事情發生,其中戶科給事姜應麟上疏,希望萬曆收回成命,先封王恭妃。他的意思不言而喻:先封太子,不要本末倒置!結果姜應麟以及為他說情的吏部員外郎沈、刑部主事孫如法一併獲罪。但是仍有官員未被嚇倒,又有數十名官員上疏,萬曆乾脆置之不理。過了一段時間,又一波上疏開始,萬曆大怒:“我乃一國之主,豈容你們橫加干預!”,於是將禮部尚書洪乃春拖出午門外梃杖60板,官職一擼到底,他回鄉後憂鬱而死。
就在幾年以前,趁著萬曆對自已恩愛有加,鄭貴妃讓萬曆寫下封常詢為太子的手諭,把它存在錦盒裡。可是那無比珍貴的手諭被蠹蟲咬得殘缺不全,連“常詢”兩字都看不清了,鄭貴妃氣惱不已。
大臣們見萬曆毫不動搖,轉而乞求太后出山。在太后的干預下,萬曆才極不情願地立了朱常洛為太子,立朱常詢為福王,就藩洛陽。太后下旨:所有藩王要住在藩國,非奉旨不得入京。其它藩王都老實就國,只有福王仗著父母的寵愛,十多年不離京。太后看清了鄭貴妃的企圖,她問鄭貴妃:“福王何未赴國?”,鄭貴妃冠冕堂皇地說:“太后明年70壽誕,福王留下為您祝壽!”,太后道:“我二兒就藩衛輝,試問可以回來祝壽嗎?”,鄭貴妃無奈,只得答應就藩。
福王就藩那天,天上飄著雪花,兩鬢斑白的萬曆親自來送,並流下了傷心的眼淚,可見他對鄭貴妃是何等的愧疚,對朱常洵是怎樣的鐘愛,如若不是那幫多管閒事的大臣反對,何至於讓他當福王,何至於讓他們母子分離。
萬曆為了補償心愛的鄭貴妃,臨終前立遺囑要封鄭貴妃為皇后,並且要葬在他的定陵玄宮。但是在他駕崩後,並沒有封鄭貴妃為皇后,大臣們的理由是“有悖典禮”。300多年後,當定陵玄宮開啟,棺床上根本沒有鄭貴妃。後殿並列的三口硃紅棺槨,左邊是原配王皇后,中間是萬曆皇帝,右邊是孝靖皇后王氏,即朱常洛的生母。
朱常洛其實只做了29天的皇帝就駕崩了,其子16歲的朱由校即位,是他將祖母王貴妃追贈為孝靖皇后,並將祖母從東井遷入定陵玄宮。鄭貴妃失勢後被當作妖孽看待,住在冷宮裡,每天在思念愛子的孤寂中度過。她於1630年去世,比萬曆多活了十年,因為不是皇后,不能陪葬定陵玄宮,只能帶著無盡的失望與怨恨,孤獨地葬在銀泉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