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史海觀瀾
-
2 # 蘑菇雅說
於理不合
明英宗是明代宗的哥哥,按照正常的禮儀傳統,一般太上皇都為當今皇上的父親,即使偶有意外,太上皇也是當今皇上的長輩級別,而英宗是代宗的哥哥,按綱常倫理來說,自然不可以尊弟弟為太上皇了。
英宗代宗有矛盾土木堡之變,英宗被捉,朱祁鈺意外登基,是為代宗。但隨後因為代宗在任,讓瓦剌企圖以英宗要挾明朝的計劃失敗,所以最終又把英宗放回明朝,面對突然回來的哥哥,代宗自然不肯放掉手中的皇位。於是代宗將明英宗迎回了北京,隨即把哥哥軟禁在南宮。一鎖就是七年。明英宗迴歸之後,雖為太上皇,卻被軟禁在南宮。而且朱祁鈺從內心來講並不希望明英宗回朝,為防備明英宗與舊臣聯絡,對他的一舉一動,都嚴加防範。朱祁鈺接受太監高平的建議,將南宮的樹木全部砍伐,以防有人越過高牆與明英宗聯絡。因此實際上英宗就算回到大明,過的也只是囚徒的生活。可是到了景泰八年,代宗突然病倒了,儲君的問題被放了出來。大臣石亨估計其行將不起,便與徐有貞秘密策劃,準備迎請英宗復辟。之後,二人密稟孫太后,取得了她的懿旨。
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十七凌晨四更,石亨、徐有貞等人領軍開啟長安門,接著迅速趕到南宮,請明英宗復登大位。到東華門,守衛大聲喝止,明英宗高喊:“我是太上皇!”東華門隨聲而開。明英宗堂而皇之進入大殿,五更時分,百官在午門外朝房等待朱祁鈺升朝,忽然聽到宮中鐘鼓齊鳴,宮門大開,徐有貞出來高聲宣佈:“太上皇帝復位了!”朱祁鈺聽到鐘聲,問周圍的人說:“這是于謙嗎?”。周圍的人回答說:“不是,是太上皇”。朱祁鈺說道:“哥哥做皇帝了,挺好的。”
所以,英宗最終是通過了不當手段完成了復位,而且在其回到大明這段時間內,他過的都是囚徒般的生活,有怎麼會對自己的弟弟有好臉色呢?
一月之後,代宗離奇去世。
無論是從倫理的角度來說,還是從英宗代宗兩兄弟的個人關係來說,英宗都不會立代宗為太上皇。
-
3 # 國史記聞
先來解釋一下,“太上皇”這個詞一般都是用在皇帝的父親身上,比如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太上皇秦莊襄王就是秦始皇嬴政的父親,這位太上皇是死後被追封的;第一位在世的太上皇是漢高祖劉邦的父親劉太公。但是有的太上皇於現任皇帝並不一定是父子關係,比如太上皇隋煬帝楊廣是皇帝隋恭帝楊侑的爺爺,再比如太上皇晉惠帝司馬衷是皇帝司馬倫的孫子……所以,按說明英宗尊弟弟明代宗為太上皇也沒什麼不可以的。
但是這就容易陷入一個死迴圈了——“土木堡之變”中明英宗朱祁鎮被俘之後,弟弟朱祁鈺被于謙等人擁立為皇帝,並遙尊朱祁鎮為太上皇。後來太上皇朱祁鎮在“奪門之變”中重新成為皇帝,難道他要再尊弟弟朱祁鈺為皇帝嗎?萬一“奪門之變”再次發生,他們哥倆太上皇和皇帝的絕色就又要互換了,實在是太折騰。
另外,要說“正統”,朱祁鎮和朱祁鈺都曾經是正統——朱祁鎮在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正月以皇太子的身份繼承了父親明宣宗的皇位,堂堂正正。“土木堡之變”中,朱祁鎮被俘虜了,大明朝群龍無首,總不能讓蠻夷“挾天子以令諸侯”吧,所以于謙等人在經過皇太后的授意之後將朱祁鈺擁立為皇帝,也算是有理有據。
所以,如果朱祁鎮在“奪門之變”後將朱祁鈺尊為太上皇的話,他之前的皇位反而顯得不正統了——你的皇位到底是在誰手中繼承的?
-
4 # 歷史課課代表
關於明英宗“奪門”復辟之後到明代宗去世的這段時間,很多歷史愛好者通常會忽略一個問題,那就是在這段為期兩個多月的時間裡,大明帝國實際上是並存著英宗和代宗兩位皇帝的。明英宗在奪門之變後以太上皇帝的身份宣佈復位,然而此時他並沒有正式廢黜景泰帝的身份,只是將景泰帝遷到了西內囚禁起來,從事後的種種跡象我們不難推測,復位後的明英宗應該是忘記了處理景泰帝身份的問題。
於禮制不合:後一代皇帝尊封前一代皇帝為太上皇的例子在中國歷史上並不鮮見。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太上皇是劉邦的父親劉太公,而最後一位太上皇則是赫赫有名的乾隆皇帝。通常來說,太上皇都是現任皇帝的父親,但是也有例外,很多時候都是,皇帝的弟弟登基後也會尊封其兄長為太上皇,這也是源於皇位繼承製度除父死子繼後的另一種繼承方式-兄終弟及。代宗也徇此例,在英宗“北狩”後,遙尊其為太上皇。但卻從沒有哥哥即位後尊封弟弟為太上皇的。不僅歷史上沒有這種先例可徇,於父死子繼、兄終弟及的帝位繼承製度也不符合。
於奪門不符:更為重要的是,明英宗復位並非繼承代宗八年的統治,而是一種政治上的反正,一種復辟,說白了就是奪回了本就屬於自己的東西。奪門之變實質上是明朝內部一場皇權爭奪鬥爭,鬥爭的雙方就是明代宗朱祁鈺和明英宗朱祁鎮。當初朱祁鎮被瓦剌送還明朝時,雖然朱祁鎮已經知道郕王成為了新皇帝,他也甚知自己即便是回去了之後也不會再是皇帝的身份,但是他應該沒有想到自己回到北京後就被自己唯一的親弟弟囚禁起來,並且這一囚禁,就是將近八年時間,這八年的太上皇生涯,他沒有享受到一點太上皇帝的尊榮,反而卻連自由都沒有,簡直形同囚徒。也正是因為如此,原本還對曾為帝國力挽狂瀾的朱祁鈺有著感激之情的朱祁鎮,在被囚禁後,內心裡剩下的就只有怨恨了,這種恨就形同一粒種子,在英宗被囚禁的七年多時間裡,瘋狂的生長,及至奪門之前,英宗對於代宗的仇恨已經很深了。基於這種情況,復辟之後的英宗是不可能給予代宗太上皇這種尊貴的稱號的,英宗最希望的是,這位奪去自己帝位的弟弟儘快的死去。
英宗復辟之後的忽視:英宗奪門之後,對於代宗的身份問題,似乎是忽視了,他並沒有立即下詔廢黜代宗的皇帝尊號,而是將其直接丟到西內囚禁起來,此時代宗正在生病,英宗認為代宗不久後就會自己死去,這樣自己既省事,又免去了殘害手足的罪名,因此英宗就坐等代宗病逝,卻忘記的廢黜英宗的皇帝身份,直到天順元年的二月十七,代宗病逝,此時,英宗復辟已經兩個多月,因為代宗已死,人死了就要蓋棺定論,當朝臣們在朝堂之上商議著以什麼身份安葬朱祁鈺時,英宗才恍然大悟,隨即下詔廢黜了景泰帝的帝號,複稱其為郕王,並給朱祁鈺定了一個惡諡“戾”。而在這之前的兩個多月,明朝實際上是同時存在兩位皇帝的。英宗不要說尊封其為太上皇,就連原本你還廢黜朱祁鈺的帝號這樣重要的事情,都忘記去做了。
朱祁鎮的正統身份從來沒有受過質疑,他是宣宗皇帝的嫡長子,並且在宣宗生前就已經被立為了太子,即便是土木之變後被瓦剌俘獲,其皇帝之位為並沒有被廢黜,明朝皇位繼承製度是立嫡立長,而代宗是庶子出身,若非經此大變,恐怕一生也無緣帝位。所以英宗的正統身份根本無需證明。
-
5 # 滄海一粟7528
公元1449年,明英宗朱祁鎮受王振迷惑在準備不足的情況下,草率親征蒙古瓦喇,結果在土木堡全軍覆沒,英宗本人也被也先俘虜。
隨後也先帶著明英宗到處招搖撞騙,這對明朝來說十分兇險。所以,明朝不得不立朱祁鈺為帝,封明英宗為太上皇,斷了也先的念想。也先也不是省油的燈,直接打到了明朝首都北京城下,因為明英宗親征,帶走了明朝的精銳,全部戰死在土木堡。所以,這時北京城只有幾萬人,而且都是老弱病殘,戰鬥力十分底下。這是,兵部侍郎于謙站出來主動承擔起了北京保衛戰的重擔。他一面向全國各地發出勤王詔令,一面積極備戰,最終於謙戰勝了也先。也先退回大漠,也帶走了太上皇朱祁鎮。
也先帶走朱祁鎮後他就後悔了,這是他發現朱祁鎮現在殺不得(怕引來明朝的復仇大軍),放不了(人家有皇帝了,而且這新皇帝好像並不打算接這個太上皇回去),成了個燙手的山芋。這一拖就是一年,最後乘著明朝使者,自作主張假傳聖旨的機會把英宗塞到一頂二人小轎裡把朱祁鎮給弄回去了。
這下該朱祁鈺頭疼了,怎麼安置這個太上皇哥哥呢?帝位還給他?憑什麼?再說權利這東西有癮,誰捨得放下?殺了?沒膽量,最後朱祁鈺還是硬著頭皮出城把英宗接回皇宮,並大宴群臣,宣佈太上皇回來了。宴會結束後,朱祁鈺就把英宗送到南宮軟禁起來。
軟禁的日子不好受,不但失去了自由,連基本的生活都要靠皇后(應該是太上皇后)做些針線活,拖太監帶到宮外賣了,買些日用品回來。英宗每天唯一的樂趣就是在南宮下面的樹下乘涼,突然樹也被砍了。原來,因為樹木遮擋了監視英宗的眼睛。
這種日子英宗過了8年,朱祁鈺病了,這時石亨,曹吉祥等投機分子看準時機搞了個奪門之變,把英宗又推上了帝位。一個月後英宗廢朱祁鈺為郕王。為什麼廢為王爺而不是太上皇呢?這是為了表示皇位本來是我的,朱祁鈺是篡位份子。如果追認為太上皇那就是直接承認朱祁鈺帝位的合法性,那奪門之變就是叛逆。所以,只能貶為郕王不能封為太上皇。
-
6 # 浮沉於史
這是行不通的,至少在英宗身上不可以。
明英宗和明代宗在位時期,大明的整個國勢可以說經歷了一個極大的轉折,可以說,用“由盛轉衰”來形容都不為過。
要說他們倆,那就得從明宣宗朱瞻基開始講起,朱瞻基是明代的第五位皇帝,因為朱允炆、朱高熾在位時間都非常短,從作用上看,這實際上這也等同於是明代的第三位皇帝。
▲明宣宗朱瞻基
朱瞻基即位時,大明建國也才幾十年而已,明初的國勢還是比較強的,永樂皇帝才完成了幾次漠北之徵,明室威服內外,巍立九州。
然而,作為皇帝的朱瞻基卻沒能繼承歷代先皇強大的生育功能,他只有兩個兒子。
長子朱祁鎮,次子,便是朱祁鈺了。
宣德十年(1435年),明宣宗朱瞻基駕崩,終年38歲,九歲的朱祁鎮登上帝位,這便是明英宗。
明英宗在位初年,國政出於太皇太后張氏,張氏重用“三楊”等賢臣,排斥宦官、壓制外戚,朝野一派清明之象。
▲孝昭皇后張氏
然而這種局面並沒能維持多久,正統八年,張氏駕崩,此後兩三年間,三楊亦都先後去世。
步入弱冠之年的英宗皇帝血氣方剛,很想大展拳腳,這些人的去世,正好使他擺脫了鉗制。
英宗本人倒不是真的那麼昏庸無德,壞就壞在他寵幸了大太監王振。
中原政權素來以天朝上國自居,他們很享受周邊小國的覲見與朝貢,這也是身份與功績的一種象徵。
上國名義上讓小國朝貢,卻不會真的收他們多少東西,相反,哪怕是小國拿一根草過來,都能獲得幾十甚至上百倍的回賜。
小國務實而不好虛名,其中之代表,便是蒙元北逐後的一個分支——瓦剌。
▲瓦剌使者
瓦剌入朝特別勤,他們不為別的,就盯著大明的回饋,這儼然成為了他們的發財致富之道,因為這種“回饋”是按人頭計算的,瓦剌使者的人數便不斷增加,最後竟達到了三千人的規模。
我們看歷代的邦交使團,就沒有誰派出過這麼多人。
這種明面上的敲詐勒索引得朝野上下頗為不快,王振鼓動英宗皇帝御駕親征。
出征也就罷了,王振一路上不停給皇上出餿主意,結果就有了“土木堡之變”。
明代立國以來的武將勳貴集團被摧毀,明英宗本人被俘。
▲明英宗朱祁鎮劇照
成為俘虜的明英宗被尊為太上皇,郕王朱祁鈺登上帝位。太上皇這個職位通常出現在皇帝父親身上,比如劉邦的父親劉太公、李世民的父親李淵、趙桓的父親趙佶……
在明英宗這裡,這個情況發生了變化,他和下一任皇帝屬於兄弟關係。
從法統上講,明英宗已經算是明代宗的“先帝”,這個名分已經定下來了。
被俘的皇帝一般來說命運都是悲慘的,被遊牧民族俘虜那就更不用提,比如靖康之變的徽欽二帝,他們倆不僅亡於北國,而且死狀都極其悽慘:宋徽宗被點天燈,宋欽宗被亂馬踐踏成泥。
然而明英宗被放回來了。
太上皇居京,而且還是被迫成為的太上皇,那自然不能讓他重掌權柄了。
明英宗被禁於南宮,這一禁,就是七年。
▲明英宗朱祁鎮劇照
明代宗朱祁鈺其實已經完成了他的計劃,只可惜人算不如天算,皇太子朱見濟的去世,動搖了明代宗的統治根基。
這是他唯一的兒子。
國不可一日無君,明代宗病重,又沒有嗣君,帝國的走向問題當然就變得異常敏感了,他沒有辦法、也沒有能力再維持自己的合法性。
為了謀取從龍擁立之功,武清侯石亨、都督張輒、太常卿許彬、左副都御史徐有貞等人密謀奪門,他們成功了。
太上皇朱祁鎮再一次坐上了龍椅,明代宗重廢郕王,不久後即死於幽禁,年僅30歲。
▲明代宗朱祁鈺劇照
明代宗的身份問題。明代宗既死,以親王之禮葬於西山,明英宗並沒有承認他的皇帝身份,實際上直到南明朱由崧之前,這個定論都沒有發生改變。
為什麼不尊明代宗為太上皇?
前面提過了,明英宗不承認朱祁鈺的皇帝身份,並且還給了一個惡諡——“戾”。
連皇帝都算不上,那就不提太上皇了。
太上皇與皇帝之間,其實或多或少有一種繼承關係,不是繼承血脈,便是繼承皇位。
朱祁鎮既不是朱祁鈺的兒子,他的皇位也不是從朱祁鈺手裡繼承來的,他繼承於明宣宗朱瞻基。
既然如此,他也沒有理由給朱祁鈺冠一個這樣的身份。
再者,朱祁鎮本身就是朱祁鈺的太上皇,現在又讓朱祁鈺做朱祁鎮的太上皇,這不合倫理。
歷史上沒有過雙向的太上皇,事實上這也說不通,這就好比一對父子,總不能讓他們成為彼此的父親吧?
明英宗的復辟某種程度上已經算是名正言順,處死於謙等人便是在用行動給自己正名。
于謙等人謀逆,陰謀擁戴郕王登基,這屬於篡逆行為。
▲于謙
既然是篡逆,皇上以雷霆之勢誅滅亂臣賊子,重掌天下,就沒什麼可詬病的了,這種正統性又有誰可以置喙呢?
明英宗其實還是惜才的,他也明白于謙於社稷之功,只是他好不容易掙脫牢籠,有機會再次登臨九五,一個忠臣的生死自然不足道哉。
他必須做出選擇。
明英宗晚年也算做了一些好事,殉葬制度的廢除絕對算得上是一個善舉。
這位皇上也曾想效法先賢,成為一位開疆拓土的強君,只可惜自身能力不足,熱血過後,更多的是滄桑。
他再沒機會一展胸中報負,而大明,也從此陷入了文臣坐大的怪圈。
-
7 # 謝金澎
題主大約沒有搞清楚太上皇的內涵,要被稱之為太上皇要具備兩個條件:
其一、按照歷史慣例,太上皇一般都是皇帝他爹主動禪位給兒子;
其二、主動禪位的可以叫做太上皇,被奪位的叫廢帝。
很顯然的,明英宗和明代宗之間不具備這兩個條件,而且明英宗登基之後,立即下令曹吉祥秘密用白綾勒死了明代宗。
另外,明英宗原本就是皇帝,只是這土木堡之變中被瓦剌俘虜,因此失去了帝位。回到明朝後,朱祁鈺的江山已經言正名順,穩若磐石,他被軟禁,才無可奈何的在野了八年。所以他這次重新登臺說好聽一點叫做復位,說難聽一點就是政變。你什麼時候見過政變成功上臺的皇帝還叫被拿下的皇帝叫太上皇的?
原本朱祁鈺坐了他的江山,他心裡就已經老大的不爽了,朱祁鈺又把他幽禁起來,內心的不平和不忿可見一斑。朱祁鈺最後把他兒子的太子位也廢了,他認為朱祁鈺這是坐上癮了不想還,那個時候就已經變成了仇恨。
朝廷那一班宵小之徒為了個人私利,把朱祁鎮營救出來重登大位,朱祁鎮對朱祁鈺沒有半分感激,有的只是仇恨。所以他立即將朱祁鈺貶為郕王,併為絕後患,秘密處決了朱祁鈺,順帶把曾經擁立朱祁鈺的那一幫舊臣全部處死。
明朝之壞風氣和衰敗始於朱祁鎮,骨肉相殘、寵信太監等惡習也是從朱祁鎮開始。現在一些電視劇編導為了故事苦情需要,把朱祁鎮塑造成一個受害者,簡直就是被狗吃了良心。
天下本公器,有德者居之。朱祁鈺是在朱祁鎮任由太監王振亂搞的情況下喪師辱國,失手被擒的。如果於謙等重臣不力挽狂瀾,擁立朱祁鈺,大明那一次就亡了,蒙古人又回來了。
而且朱祁鈺在任期間任用賢明,做了很多利國利民的事情。朱祁鎮除了喪師辱國、手足相殘外,再沒有一件於國於民有利的事情。最重要的,開啟了明朝衰敗、被遊牧民族欺凌之先河,讓後金起了覬覦之心。
-
8 # 農民工歪說古今
明英宗朱祁鎮復位後為什麼不尊明代宗朱祁鈺為太上皇?還這樣才顯得正統!明英宗之所以廢明代宗為郕王,正是為了強調自己皇位的正統性!換言之,就是為了強調明代宗的皇位來路不正,他只是郕王,從來都不是皇帝!如果尊朱祁鈺為太上皇,豈不是認可了朱祁鈺皇位的合法性?那麼,明英宗的“奪門之變”算什麼?謀朝篡位?真不知道提問者是什麼邏輯!
如果從正統性來論,明代宗的皇位來得的確不是那麼“正統”。他既不是父死子繼,也不是兄終弟及!而是在明英宗被蒙古人俘虜之後,在孫太后默許、于謙等人擁立下,才得以成為皇帝的。換句話說,明代宗非嫡非長,而且他的哥哥明英宗僅僅是被俘,並沒有去世,他繼承皇位缺乏法理依據,最初也僅僅是權宜之計。
原本明代宗盤算著這回蒙古人即便不殺了自己這位哥哥,估計明英宗也回不來了。可是,蒙古人比起當年的完顏吳乞買要現實得多,眼見明英宗在明代宗成為皇帝之後已經失去了“奇貨”的價值,留在手裡就是個燙手的山芋,不僅沒有用,還得花錢養著。結果,直接把明英宗送了回去!這下給明代宗來了個措手不及,如何處置明英宗成了大問題。按理說,明代宗只是臨危受命被推上了皇帝寶座,皇位本來就是明英宗的,既然明英宗回來了,明代宗應該把皇位皇帝明英宗才對。可是,皇位不是一盤菜,誰吃都是吃。到了手的皇位,明代宗怎麼可能願意再讓出來?那麼,殺了明英宗呢?明朝的文官集團那可是敢跟皇帝死磕的主兒,後來的明神宗朱翊鈞想換個兒子當皇太子都廢了牛鼻子勁兒,而且最終也沒搞得定,更別說是殺了前任皇帝了。而且,彼時明代宗之所以“名正言順”就是因為明英宗被俘、國不可一日無君。如果他殺了明英宗,這最後、也是唯一的一絲“合法性”也失去了,那明代宗就真的成了赤裸裸的“謀朝篡位”了!很顯然,明代宗並不想揹負這個千古罵名。
最終,明代宗選擇了尊明英宗為太上皇,既承認了明英宗皇帝的身份,也為自己的“兄終弟及”找到了牽強的“法理依據”,那就是哥哥“禪讓”的,雖然明英宗並沒有真正“禪讓”,更加不是心甘情願!雖然明英宗名義上是太上皇,可實際上,除了名號,他和當初的建庶人、吳庶人並沒有太大區別,算是被幽禁終生了。這或許就是明英宗復辟之後堅持要求釋放建、吳的原因之一吧,因為他們曾經同病相憐。
但是,明代宗對哥哥明英宗這位太上皇並不放心,尊其為太上皇只是不得已而為之的權宜之計,明代宗恐怕無時無刻不想這位哥哥去死!於是,對群臣的試探開始了,而易儲便是第一步。景泰三年,明代宗透過各種手段、甚至不惜“賄賂”朝臣,完成了易儲的大事。此舉對於明代宗而言,說明自己基本上已經穩定局面了,儲位可以易,殺了明英宗應該也不會遭到太大阻力。如果不是景泰四年明代宗唯一的兒子朱見濟死了,保不齊哪天明英宗這位太上皇也就離奇“暴斃”了,不是沒有這種可能。
朱見濟的死真正是幫了明英宗大忙,也救了明英宗的性命。因為唯一的兒子死了,明代宗百年之後的皇位,按照《皇明祖訓》和明朝的皇位傳承規則,只能是明英宗兒子、也就是剛剛被廢的皇太子——明憲宗朱見深的。這時候,如果明代宗殺了明英宗,不僅會引來諸多不必要的麻煩。將來百年之後,明憲宗會如何對待自己這位“殺父仇人”,還真不好說。即便明代宗連明憲宗一起殺了,換個遠支宗室,那就更加和自己沒有什麼關係了。因此,在沒有再生出兒子來之前,留下明英宗父子對於明代宗而言,利大於弊。
如果明英宗死在自己之前固然是好,即便死在自己之後,自己如果一直沒有生出兒子,臨終前傳位給明憲宗,明英宗依然只能是太上皇。而得到了皇位的明憲宗,為了自身的地位和既得利益,恐怕也不會過分拔高明英宗這位親生父親而貶低給了自己皇位的叔叔。如果過分拔高父親,明憲宗必然得讓出皇位,面對皇位的誘惑,父子感情恐怕最終還是得讓位現實!更何況,彼時的明代宗還很年輕,他還有時間和機會再生出兒子,那一切又完全不同了,等親兒子出生了,再處置明英宗父子也不遲。
只可惜,明代宗不但沒有等到親兒子出生,沒過幾年自己也一病不起了。於是,有心之人開始為了自己的未來謀劃。景泰八年,石亨、徐有貞、曹吉祥等人利用明代宗病重之機,撞開南宮大門,擁明英宗復辟,史稱奪門之變,也稱南宮政變或南宮復辟。換句話說,明英宗第二次當皇帝是在石、徐、曹等人的幫助下發動政變搶來的,要想讓這次政變名正言順,就必須否定明代宗。因為只有明代宗的皇位不合法,明英宗復辟搶來的皇位才是合法的。因此,無論如何明英宗也不可能尊明代宗為太上皇,如此一來,等於是將自己的“合法政變”置於了非法地位,明英宗怎麼可能如此呢?
但奇怪的是,明英宗復辟之後,並沒有立即廢黜明代宗的皇帝之位,直到政變之後的第二個月,明英宗才正式廢明代宗為郕王。換言之,這段時期內,明朝實際上有兩個皇帝存在。不知道是明英宗沒有想好如何處置這位弟弟,還是被重新到手的皇位衝昏了頭腦,把明代宗給忘了。被貶為郕王之後不久,明代宗因病去世(也有說是明英宗謀殺的,但缺乏實質性證據),明英宗給了這位弟弟一個惡諡——“戾”,並派了毀掉了明代宗生前為自己營建的皇陵(即後來明光宗朱常洛的慶陵),將其按親王禮另葬他處。直到多年之後,明英宗的兒子明憲宗才恢復了明代宗的皇帝身份,但依然是縮水版的,不上廟號,諡號字數也有所減少,為恭仁康定景皇帝。並且,沒有遷葬到後來的“十三陵”,僅僅是在原墓地上改建,勉強符合帝陵規制而已。至於代宗這個廟號,那是很多很多年以後南明小朝廷給上的。
-
9 # 今古大觀
英宗重回大明後,曾禪位給代宗行過禪位儀式,在當時情勢下,肯定是無奈之舉。
英宗能順利發動奪門之變,是在代宗病重的情況下,之所以特別順利,本來皇位就是英宗的,代宗病重,有沒有自己的太子。英宗復位也名正言順。在英宗看來代宗只是暫時代理朝政,英宗被代宗軟禁那麼多年,怎麼可能尊代宗為太上皇!代宗重又做回王爺,死後也沒有享受到皇帝應有的待遇,因為英宗根本不承認他這個弟弟皇位的合法性。
代宗圖
-
10 # 逆流的魚L
正統是誰?當然是明英宗。
明英宗是明宣宗的長子,在明宣宗去世後繼承皇位,為明朝公認。
明代宗作為明宣宗次子本來沒有皇位繼承權,要想繼承皇位,除非英宗一家死絕了。但是代總遇到了明朝從沒遇到的變局,土木堡之變,英宗被俘後,為了大明,國不可一日無君,需要有人帶領大家抵抗,於是代宗才被推上皇位。在他登基之前曾經有過約定,就是他繼承了明英宗的皇位,尊明英宗為太上皇,,並且做皇帝可以,但是必須立英宗之子為皇太子,等他死了傳位給侄子。這個約定就說明了正統還是明英宗一系,代宗只是一個特殊存在。
從後來代宗想傳位給自己兒子遇到的阻力就可以看出。
因此當明英宗復位後,他廢除了代宗的皇位,改成郕王,這個舉動說明正統在自己,如果尊為太上皇,那不就是說明自己繼承弟弟的皇位,正統在弟弟那裡嗎?明英宗才不會幹這樣的事。因此只有廢掉弟弟才能顯示自己的正統地位,皇位才是自己的。
-
11 # 史遇春之塵境心影錄
明宣宗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春,農曆正月初三,朱瞻基駕崩;正月初十明英宗朱祁鎮即皇帝位(時年9歲),以明年為正統元年(公元1436年);農曆二月初九,朱祁鎮封同父異母弟弟朱祁鈺為郕王(時年8歲)。
明英宗正統十四年(公元1449年)農曆七月,朱祁鎮在宦官王振的煽惑與挾持下,親自北征瓦剌【蒙元后裔,明代對漠西蒙古各部族的總稱。】。本年秋,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朱祁鎮在土木堡(今屬河北張家口)被漠西蒙古部眾生俘。此即土木堡之變。
正統十四年(公元1449年)農曆八月十八,孫太后詔命郕王朱祁鈺監國。
正統十四年(公元1449年)農曆八月二十二,孫太后下詔,立朱祁鎮之子朱見深為皇太子(時2歲)。
正統十四年(公元1449年)農曆九月初六,朱祁鈺即皇帝位,遙尊朱祁鎮為太上皇帝,以明年(公元1450年)為景泰元年,是為明代宗。
明代宗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夏,農曆五月初二,朱祁鈺廢掉皇太子朱見深(朱祁鈺之侄),貶其為沂王。同時,朱祁鈺立自己的親子——皇子朱見濟為皇太子。景泰四年(公元1453年)農曆十一月十九,皇太子朱見濟夭亡(時6歲)。自此之後,大明王朝就沒有皇儲。
先前,也就是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秋,農曆八月,朱祁鎮當了一年俘虜之後,得以回京。
朱祁鎮的確是被迎請回來了,但是,返還京師之後,他的實際處境,與之前相比,卻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朱祁鎮不但不再是大明王朝的掌權皇帝,而且,他還被自己在位的皇帝弟弟朱祁鈺軟禁在南宮之中。朱祁鎮被軟禁的情況,從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農曆八月一直持續到景泰八年(公元1457年)農曆正月時,才出現了新的轉機。
景泰八年(公元1457年)農曆正月十六日夜,徐有貞提前進入朝房,石亨等人率兵潛入長安門,與宦官曹吉祥等進入南宮,迎請朱祁鎮御駕奉天門。正月十七日(壬午)待百官朝見時,看到朝堂之上高坐的是太上皇帝朱祁鎮,眾人竟面面相覷、不知所措。這就是所謂的奪門之變。自此,因土木堡之變被生俘一年,回京後又被軟禁南宮七年的朱祁鎮復辟,繼續做大明王朝的皇帝,並改景泰八年為天順元年(公元1457年)。
順元年(公元1457年)農曆二月初一,景泰帝朱祁鈺被朱祁鎮廢為郕王,也就是朱祁鎮第一次即位時,給其弟的封號。當初,朱祁鈺將朱祁鎮禁錮在南苑;這一次,朱祁鎮將朱祁鈺軟禁在西苑。一個月後,農曆二月十九日(癸丑),朱祁鈺死去,死因不明,有說其為被人殺害 。朱祁鎮諡朱祁鈺為:戾,按親王禮葬其在北京西山,即景泰陵。不久之後,于謙等當初擁立朱祁鈺的大臣,紛紛被朱祁鎮以謀逆之名,處死。
看看這些歷史,朱祁鎮怎麼可能尊朱祁鈺為太上皇?
遭禁錮七年,膽戰心驚,生命處在風雨飄搖之中,朱祁鎮會大度到不計較?
廢掉孫太后立的太子朱見深,改立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為皇太子,朱祁鎮會不計較?
僅這兩件,尊朱祁鈺為太上皇,在道理上就講不通。
朱祁鈺是先監國再即皇帝為,就“正統”與否而言,其正統性明顯就不足。
朱祁鎮要是尊朱祁鈺為太上皇,也會大大削弱自己復辟的正當性,也會大大削弱自己的正統性。
-
12 # 愛看愛思考
首先,就是朱祁鈺當皇帝才是於禮不合。因為朱祁鎮有兒子的,同時也被封為太子了。朱祁鎮兵敗被俘了,那麼就應該由太子繼位吧?憑什麼讓朱祁鎮的弟弟朱祁鈺來繼承皇位?于謙等人,在擁立朱祁鈺登基座殿時,這件事情上首先就違背大明王朝的祖制的。至少是於禮不合的,也可以理解為他們私相授受才搞出來的事情。文官集團的能量挺大的,為什麼,不能是文官集團集體出賣掉朱祁鎮呢?為的就是手中的權利。畢竟從土木堡之後大明王朝武將勳貴集團的權力所剩無幾了,大明王朝幾乎所有的權力幾乎都被文官集團所把持住了。這個也是歷史事實!大明王朝由勝轉衰就是從這裡開始的。朱祁鈺本來根本沒有資格當皇帝,這個怎麼辦?所以說,他朱祁鈺只能夠去乖乖的當他的王爺。怎麼可能會讓他當太上皇?他沒有被追究責任?或者說,沒有被說成竄位?都是天大的恩點了。因為,畢竟朱祁鎮是有太子的。他的太子才是最合法的皇位繼承人!為什麼沒有得到于謙等人擁立?這裡面難道就真的那麼幹乾淨淨的?宮廷政治從開沒有哪麼乾淨過!由此可見於謙的被殺?並不是無的放矢。
-
13 # 姬付文
太上皇是皇帝的老爸,郕王與英宗是親兄弟,英宗如何敢尊郕王為太上皇?如果這樣做那不等於自已罵自己,惹天下人恥笑?即使英宗比晉愍帝還渾,那朝中還沒有不明事理的大臣來阻止此事?提問者沒點歷史常識,提出的問題太荒唐!
-
14 # 滿月尋桂子
首先要搞清楚何為“太”,身份更尊貴或者輩分更高為“太”。明英宗朱祁鎮從始至終都比明代宗朱祁鈺身份尊貴,怎麼可能尊廢帝朱祁鈺為太上皇呢?只有朱祁鈺在帝位時,曾尊朱祁鎮為太上皇。
首先英宗朱祁鎮是朱瞻基的長子,最重要的是朱祁鎮出生四個月時,即被立為太子,母親也被封皇后(就是後來的孫太后)。所以朱祁鎮身份之尊是朱祁鈺無法相比的,而且朱祁鎮是哥哥,朱祁鈺是弟弟,無論如何朱祁鎮都不可能尊朱祁鈺為太上皇。
其次朱祁鈺本來就沒有做皇帝的份,是因為“土木堡之變”,朱祁鎮被俘,為了保衛北京,不讓瓦剌人以大明皇帝在手相威脅,在孫太后與于謙的主持下,立朱祁鈺為新帝,也就是景泰帝。
簡單說一下“土木堡之變”:
明英宗朱祁鎮於宣德十年即位,年號“正統”,當時年少,由太皇太后張氏主政,任用“三楊內閣”,正統八年朱祁鎮親政,寵信宦官王振,導致宦官專權,太皇太后病逝,“三楊”或死或貶,王振愈發肆無忌憚,大權獨攬作威作福。
正統十四年,蒙古瓦剌部太師也先遣使嚮明朝中央貢馬,多報遣使人數邀賞,王振不想多給,只按實際人頭給賞,並且減去馬價五分之四,導致也先惱羞成怒,尋釁滋事,同年七月,統率各部,分四路大舉向內地騷擾,也先率領的一路大軍向大同進發,兵鋒甚銳,大同參將吳浩戰死。
朱祁鎮在王振的煽惑下,決定御駕親征,兵部尚書于謙力諫“六師不宜輕出”,吏部尚書王直也上尚勸諫,無奈朱祁鎮偏信王振,一意孤行。命其弟郕王朱祁鈺守北京,而後和王振率一百多大臣,統領五十萬大軍向大同進發,一切軍政事務由王振專斷。
成國公朱勇身為大將軍,在王振面前還要膝行而前,戶部尚書王佐請帝回京,王振就命他跪在草叢中,天黑才能起身。隨徵的文武大臣都不能參預軍政事務。
八月,明軍進大同,未交鋒,鎮守太監郭敬報告:也先為誘明軍深入,主動北撤。王振看到瓦刺軍北撤,仍堅持北進,後聞前方慘敗,又驚慌後撤。
更糟糕的事情還在後面,王振為了顯擺,讓英宗撤退時,從他的家鄉蔚州過“駕幸其第”,又怕大軍踩壞他的田園莊稼,以至行軍路線屢變,讓軍士疲憊不堪,至宣府,被瓦刺大軍追上,明軍三萬騎兵被殺掠殆盡。兵部尚書鄺堃要求馳入居庸關,王振不準,土木堡地勢高,缺水,被瓦剌兵包圍,為了取水,最終潰不成軍,隨行的一百多名高官絕大部分戰死,英宗朱祁鎮被俘,明朝精銳大軍損失殆盡。
隨後瓦刺以天子相挾,大軍圍攻北京城,于謙以“社稷為重君為輕”,不接受瓦刺的無理要求,與孫太后一起扶持郕王朱祁鈺即位,就是景泰帝,贏得了北京保衛戰勝利。
之後迎接明英宗朱祁鎮回京,尊為太上皇,安置於南宮,景泰八年,朱祁鎮策動“奪門之變”,廢景泰帝,殺少保于謙等一批忠臣名將。拋開朱祁鈺比朱祁鎮小,也不說他身份不如朱祁鎮尊貴,單說他是廢帝,就無論如何也不會得到尊封的。:
-
15 # 我可以不可以呢
太上皇多數都是兒皇帝尊稱老子的,比如乾隆為了在即位時間不超過看得起他的爺爺,決定退位當太上皇,兒子嘉慶上臺,而明英宗和代宗是兄弟兩,在這個土木堡事件中兩個人是你當了我來當,我當了你來當這樣的一個過程!引用一句臺詞,剛剛是妹妹救姐姐,等下就是姐姐就妹妹!所以如果尊稱太上皇,他們的關係就很錯綜複雜了!
-
16 # 文一叨和丸子
太上皇在輩分上至少是長輩,所以明英宗可以被明代宗尊稱為太上皇,畢竟長兄如父,但是明代宗不可能被稱為太上皇。
其次,明英宗本來是皇帝,只不過因為土木之變,被瓦剌擄走成為了俘虜,好不容易被放回來,能夠活著已經是萬幸了,他可能萬萬沒想到還能夠復位。
明代宗被廢的時候,已經走到了生命的盡頭至少也是重病纏身,以至於曹吉祥和石亨僅僅用了400人馬就成功發動了奪門之變,英宗復位。
清楚了這個開龍去脈,哪怕不熟悉這一段歷史的朋友,都能夠看出來,最是無情帝王家。哪怕是親兄弟,也要明算賬。在皇位面前,真的是來不得半點的仁慈。
明代宗最後說的話還以為是于謙發動了政變,也可以看出來他的能力和水平真的不高啊,否則也不會被哥哥奪回皇位了。
-
17 # 通天俠R
明朝那些事,就是一部歷史題材的電視劇,早已看透一切,值得學習的不多。寡恩薄義,橫徵暴斂,不務正業,是領導們需要注意的反面教材。
-
18 # 積極的北城以念
明英宗之所以廢明代宗為郕王,正是為了強調自己皇位的正統性!換言之,就是為了強調明代宗的皇位來路不正,他只是郕王,從來都不是皇帝!如果尊朱祁鈺為太上皇,豈不是認可了朱祁鈺皇位的合法性?那麼,明英宗的“奪門之變”算什麼?謀朝篡位?真不知道提問者是什麼邏輯!
如果從正統性來論,明代宗的皇位來得的確不是那麼“正統”。他既不是父死子繼,也不是兄終弟及!而是在明英宗被蒙古人俘虜之後,在孫太后默許、于謙等人擁立下,才得以成為皇帝的。換句話說,明代宗非嫡非長,而且他的哥哥明英宗僅僅是被俘,並沒有去世,他繼承皇位缺乏法理依據,最初也僅僅是權宜之計。原本明代宗盤算著這回蒙古人即便不殺了自己這位哥哥,估計明英宗也回不來了。
可是,蒙古人比起當年的完顏吳乞買要現實得多,眼見明英宗在明代宗成為皇帝之後已經失去了“奇貨”的價值,留在手裡就是個燙手的山芋,不僅沒有用,還得花錢養著。結果,直接把明英宗送了回去!這下給明代宗來了個措手不及,如何處置明英宗成了大問題。按理說,明代宗只是臨危受命被推上了皇帝寶座,皇位本來就是明英宗的,既然明英宗回來了,明代宗應該把皇位皇帝明英宗才對。
可是,皇位不是一盤菜,誰吃都是吃。到了手的皇位,明代宗怎麼可能願意再讓出來?那麼,殺了明英宗呢?明朝的文官集團那可是敢跟皇帝死磕的主兒,後來的明神宗朱翊鈞想換個兒子當皇太子都廢了牛鼻子勁兒,而且最終也沒搞得定,更別說是殺了前任皇帝了。而且,彼時明代宗之所以“名正言順”就是因為明英宗被俘、國不可一日無君。如果他殺了明英宗,這最後、也是唯一的一絲“合法性”也失去了,那明代宗就真的成了赤裸裸的“謀朝篡位”了!很顯然,明代宗並不想揹負這個千古罵名。
最終,明代宗選擇了尊明英宗為太上皇,既承認了明英宗皇帝的身份,也為自己的“兄終弟及”找到了牽強的“法理依據”,那就是哥哥“禪讓”的,雖然明英宗並沒有真正“禪讓”,更加不是心甘情願!雖然明英宗名義上是太上皇,可實際上,除了名號,他和當初的建庶人、吳庶人並沒有太大區別,算是被幽禁終生了。這或許就是明英宗復辟之後堅持要求釋放建、吳的原因之一吧,因為他們曾經同病相憐。
但是,明代宗對哥哥明英宗這位太上皇並不放心,尊其為太上皇只是不得已而為之的權宜之計,明代宗恐怕無時無刻不想這位哥哥去死!於是,對群臣的試探開始了,而易儲便是第一步。景泰三年,明代宗透過各種手段、甚至不惜“賄賂”朝臣,完成了易儲的大事。此舉對於明代宗而言,說明自己基本上已經穩定局面了,儲位可以易,殺了明英宗應該也不會遭到太大阻力。如果不是景泰四年明代宗唯一的兒子朱見濟死了,保不齊哪天明英宗這位太上皇也就離奇“暴斃”了,不是沒有這種可能。
朱見濟的死真正是幫了明英宗大忙,也救了明英宗的性命。因為唯一的兒子死了,明代宗百年之後的皇位,按照《皇明祖訓》和明朝的皇位傳承規則,只能是明英宗兒子、也就是剛剛被廢的皇太子——明憲宗朱見深的。這時候,如果明代宗殺了明英宗,不僅會引來諸多不必要的麻煩。將來百年之後,明憲宗會如何對待自己這位“殺父仇人”,還真不好說。即便明代宗連明憲宗一起殺了,換個遠支宗室,那就更加和自己沒有什麼關係了。因此,在沒有再生出兒子來之前,留下明英宗父子對於明代宗而言,利大於弊。
如果明英宗死在自己之前固然是好,即便死在自己之後,自己如果一直沒有生出兒子,臨終前傳位給明憲宗,明英宗依然只能是太上皇。而得到了皇位的明憲宗,為了自身的地位和既得利益,恐怕也不會過分拔高明英宗這位親生父親而貶低給了自己皇位的叔叔。如果過分拔高父親,明憲宗必然得讓出皇位,面對皇位的誘惑,父子感情恐怕最終還是得讓位現實!更何況,彼時的明代宗還很年輕,他還有時間和機會再生出兒子,那一切又完全不同了,等親兒子出生了,再處置明英宗父子也不遲。
只可惜,明代宗不但沒有等到親兒子出生,沒過幾年自己也一病不起了。於是,有心之人開始為了自己的未來謀劃。景泰八年,石亨、徐有貞、曹吉祥等人利用明代宗病重之機,撞開南宮大門,擁明英宗復辟,史稱奪門之變,也稱南宮政變或南宮復辟。換句話說,明英宗第二次當皇帝是在石、徐、曹等人的幫助下發動政變搶來的,要想讓這次政變名正言順,就必須否定明代宗。因為只有明代宗的皇位不合法,明英宗復辟搶來的皇位才是合法的。
因此,無論如何明英宗也不可能尊明代宗為太上皇,如此一來,等於是將自己的“合法政變”置於了非法地位,明英宗怎麼可能如此呢?但奇怪的是,明英宗復辟之後,並沒有立即廢黜明代宗的皇帝之位,直到政變之後的第二個月,明英宗才正式廢明代宗為郕王。換言之,這段時期內,明朝實際上有兩個皇帝存在。不知道是明英宗沒有想好如何處置這位弟弟,還是被重新到手的皇位衝昏了頭腦,把明代宗給忘了。
被貶為郕王之後不久,明代宗因病去世,明英宗給了這位弟弟一個惡諡——“戾”,並派了毀掉了明代宗生前為自己營建的皇陵,將其按親王禮另葬他處。直到多年之後,明英宗的兒子明憲宗才恢復了明代宗的皇帝身份,但依然是縮水版的,不上廟號。並且沒有將其遷葬到後來的“十三陵”,僅僅是在原墓地上改建,勉強符合帝陵規制而已。至於代宗這個廟號,那是很多很多年以後南明小朝廷給上的
-
19 # V唯愛萬事屋
那不亂套了嘛,本來景泰帝就是他的弟弟,按道理說是在危局時候掌權。朱祁鎮迴歸之後,再次奪權,再把代宗奉為太上皇。確立太上皇不就說明代宗是合法的,那他不就是尷尬了嗎?就像朱棣一樣,都把朱標帝號給廢了
回覆列表
明英宗之所以未尊代宗為太上皇,應有以下幾點考量:
一、太上皇,通常是指皇帝的父親,但也有例外。如,隋代楊侑尊祖父隋煬帝為太上皇,唐代李顯尊母親武則天為太上皇,西遼屈出律尊岳丈遼末帝為太上皇,或祖孫,或母子,或翁婿,或兄弟,雖然不是傳統的父子關係,但均是低輩尊高輩為太上皇。代宗為英宗弟弟,不符合封建社會長幼有序的傳統禮儀。
二、英宗返回北京,受到了代宗的忌憚,雖被尊為太上皇,名義地位超然,實則過著囚徒般的生活。不僅不許任何人探望,甚至連生活必須品也不能保證。所以英宗對代宗怨恨日深。是以“奪門之變”後,英宗指斥代宗“不孝、不悌、不仁、不義,穢往彰聞,神人共憤”,宣佈廢他為郕王。
三、英宗是在徐有貞、石亨發動的奪門之變中復辟的,沒有受過代宗的禪讓。為了名正言順重登大寶,借皇太后的名義宣佈廢黜朱祁鈺為郕王,並以親王禮下葬。
四、英宗廢代宗為王,就是在抹殺代宗保明的功績,同時掩蓋自己在土木堡之變中的過失,淡化自己作為蒙古俘虜的經歷。
明英宗朱祁鎮用庸才,殺忠臣,誅奸佞,是非雖分明,對錯卻難清。前後在位二十二年,在位初期勵精圖治,穩定西南疆域。當初寵信王振,後來又寵信曹吉祥、石亨,政治上雖然有不足之處,但是晚年任用李賢,聽信納諫,仁儉愛民,美善很多。還廢除了殉葬制度,被稱為"千古帝王盛節",也堪稱是英宗一生中最為亮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