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夥計162720415

    《水滸》就是小說不是史書,書中的所謂英雄好漢都是吹出來的。就論《水滸》而言,他們錯跟了宋江,又礙於義氣斷命保名創下悲劇。

  • 2 # 每天十點一本書

    兩者都有

    第一:宋江原本就是一個想報效國家之人,畢竟他是梁山的一把手,一切的大小事物都是由他說了算,特別是在最後,他明知道酒有毒還要拉著李逵一起喝,就是害怕李逵壞了他的一生英明。

    第二:整個梁山的組織思想很不成熟,整體都是農民階級,整天吃吃喝喝,沒有真正體現出替天行道,更不是正規軍,故很難成事。

    所以才有了不得不投靠朝廷,報效國家,獲得最後的一世英名。

  • 3 # 唐國榮7

    水滸梁山為什麼失敗?我認為問題有二,一是頭領宋江雖仗義疏財,但階級成份地主,本人學生,從小就接受封建君臣禮義的教育,對朝延愚忠,接受招安!這是其一。其二是梁山一夥乃烏合之眾,成不了大氣候,表面上稱兄道弟,實際內部幫派很多,他們講的是哥們義氣,金銀鬥秤,缺泛政治綱領和嚴格的組織紀律,這樣的團隊怎能不敗?

  • 4 # KN影視

    水滸傳中梁山好漢,起義失敗的原因很多我們一一列舉:

    第一條,內部階級矛盾嚴重。梁山人員太過複雜,地位複雜。有一窮二白的農民,有小產階級,也有原政府官員,他們根本目標不一樣。而且領頭人宋江的目的並不是要透過造反見來新的政權,改朝換代。宋江的目的是能透過起義造反來換取政府的注視,肅清貪官汙吏。本質上還是忠於宋朝。而且宋江不希望自己被稱為反賊,古人文以落草為辱,求取功名為榮。所以封建思想沒有得到突破,當朝廷丟擲招安的橄欖枝,宋江一拍即合。另一部分李逵等忠於於宋江的人,他們屬於知識文盲,他們不知道其應該做什麼?只是完成上級委派的任務。以吳用為首的知識分子,他們打仗上確實拿的出手,但是卻沒有什麼戰略眼光,也不懂得起義之後具體該怎麼實施政策安定民心。

    第二點,領導人沒有建立新政權的覺悟,建立新政權改朝換代,臨朝稱制,必須有做到底的覺悟,而且要有能人輔助宋江,能夠拉攏人心,畢竟,得民心者得天下。但是宋江本人沒有戰略眼光,何為戰略眼光,就是制定計劃,比如先打下樑山,然後鼓動各州縣鄉人等人對朝廷的不滿情緒進行煽動的同時,制定下一步發展,該打哪裡?讓根據地連成一片,然後去怎麼分化敵對勢力?允諾成功建國後給予地位,金錢,土地等等政策

    第三點,參與梁山起義畢竟是少部分人,換句話說,想要成功奪取掙錢關鍵點還在於能否爭取到多數人的參與上,多數人的利益都站到一條船上了,那麼這時候起義就有人和的優勢。

    第四點,宋江沒有與朝廷直接對抗的實力,強如方臘,改朝換代,直接篡了宋朝的政權,連奪宋廷四五個州,如此強大的實力還是被宋軍打得落花流水,最後剿滅,方臘的手下不比打虎武松,豹子頭林沖弱多少,雖然有梁山好漢的相助。但宋軍的實力也可屈一指,山東梁山水泊只是山東一州縣,宋庭當時有20多個州縣在手,所以宋江無法直接與朝廷對抗,軍事實力相差過於懸殊。

  • 5 # 楓愛影視

    這些人中不乏有勇有謀的,但他們很講義氣,這就註定了他們必定要失敗,而且他們還愚忠於宋江最後落的死的死,出家的出家

  • 6 # 東南宏31106397

    首先《水滸傳》中的英雄好漢是成功還是失敗還沒有定論,成功失敗只是讀者們的遍面之說。站在宋江的忠孝角度是成功的,站在李達王英之輩享受那肯定是失敗。

    就我個人認為宋江絕對算是成功!黑不洗怎能白,沒有宋大哥的忠孝理論只有梁山賊寇,何來水滸英雄!

    若非說梁山好漢為失敗而找原因的話,黑三郎是有責任,作為領導他所做的思想工作遠遠不夠,說什麼為兄弟們找個好前程好歸宿…

    梁山好漢大多出自草莽,早以大碗肉大碗油喜怒由己,除體制內的將官外誰在乎前程官職。

    即樹杏黃大旗何不就對弟兄們明說,大丈夫生於世當學衛青去病秦瓊遲恭,保境安民捨身軀成就芳名傳百世!

    跟錯大哥?愚忠?一百單八將除宋江何人能做大哥?天王:賊寇之名永難脫,元外:不懂政治人心不聚,柴大官人:心中無主終被滅,魯大師:將才…有大哥格局者僅一人"呼保義"

    梁山好漢義為先,若說忠於朝庭只有宋江一人,忠義堂扁代表不了滿堂好漢,忠在前也只是宋江個人之見,弟兄們的心裡還是那張聚義廳牌扁。

  • 7 # 富強詩詞原創

    《水滸傳》有勇有謀失敗原因兩樣都是的。

    一,重要人物宋江沒有組織能力和指揮能力,沒有自已實力軍隊,軍隊紀律,組織自已團隊來對抗朝庭,一心向著招安路線走,宋江想心向朝庭當官,受榮華富貴的,不顧兄弟們感受,宋江帶著兄弟們走錯了路線,肯定失敗的。

    二,梁山兄弟有的有愚中思想,被宋江利用,愚中到死伴宋江一起死,有什麼不失敗的,兩個問題存在導至《水滸傳》失敗的原因的。

  • 8 # 綠野萍蹤01

    何謂“失敗”?就是沒有完成預期任務,或者沒有達成預期目標。假若以此衡量梁山好漢,他們便沒有失敗。沒有失敗,便不存在分析其失敗的原因。那麼,為什麼說梁山好漢沒有失敗呢?難道他們很成功嗎?

    梁山好漢最初的人生目標是什麼

    梁山,是摸著天杜遷開創的基業。杜遷沒幹多久,王倫便因鳥氣,“合著杜遷來這裡落草”。這個時候的梁山,只是落魄秀才和幾個本事低微的江湖草莽的寄身之所,他們落草的目標,就是不受鳥氣,做個草頭王。因而,所幹的事業也大不到哪裡去。

    阮小二曾經這樣對吳用介紹梁山的情況:

    那夥強人:為頭的是個落第舉子,喚做白衣秀士王倫;第二個叫做摸著天杜遷;第三個叫做雲裡金剛宋萬。以下有個旱地忽律朱貴,現在李家道口開酒店,專一探聽事情,也不打緊。

    阮氏兄弟是石碣村的漁民,與梁山同在一個泊子裡打魚。雖然如此,漁民們並不懼怕梁山強人,雙方還能和平相處,因此,“不打緊”。王倫等人佔據梁山,幹著些毛賊的勾當,又得柴大官人的資助,他們過得很快活。過得快活,便很滿足,不想把事情做大。因而,林沖、晁蓋等犯下彌天大罪,便不能讓他們入夥,以招來大隊官軍緝捕。這就是王倫做寨主時的人生目標,可以說,在這個時期,白衣秀士等人是成功的。

    阮小二接下來說的話,就反映了梁山好漢有了更大的目標:

    如今新來一個好漢,是東京禁軍教頭,甚麼豹子頭林沖,十分好武藝。——這幾個賊男女聚支了五七百人打家劫舍,搶擄來往客人。我們有一年多不去那裡打魚。如今泊子裡把住了,絕了我們的衣飯,因此一言難盡!

    林沖乃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見識、本事都要遠遠超過王倫、杜遷、宋萬和朱貴。所以,梁山的事情被做大了些,開始打家劫舍,把住了泊子,絕了阮氏兄弟們的衣飯。

    這樣的局面,對於王倫而言,是遠超了目標任務,結果遠在預期之上,可謂獲得了“輝煌”的勝利。然而,對於林沖而言,他的人生目標遠不止此。因而,聯合吳用殺害王倫,就成了一種必然的結果。

    那麼,林沖等人的目標追求又是什麼呢?

    晁蓋也是混吃等死之輩

    托塔天王原本只是要做一個土財主,在東溪村保正位置上乾得很歡實。之所以劫取生辰綱,並不是不滿官府搜刮而蓄意造反,而是謀一套富貴,把生活過得更好些。所以,當宋江風急火撩的跑到東溪村報信時,晁蓋根本就沒有一點危機意識,與吳用、公孫勝、劉唐在葡萄架下喝酒,這等風景真的美如畫。

    晁蓋之所以對生辰綱動心,並不是要劫富濟貧,事後也沒裱散給窮人,最重要是看中了這筆財富。晁保正雖然很有些膽略,西溪村人都怕他而不敢與他爭奪寶塔。但在生辰綱這件事情上,還是非常顧忌,不敢輕易答應劉唐。不過,因為這筆財富實在是太誘人,晁蓋捨不得放棄,便找吳用商量。

    晁蓋敢把這件事情告訴吳用,並非因為二人關係很好,而是得了七星聚會之夢的暗示。夢境暗示了他,這件事有很大的成功把握。吳用聽了晁蓋說出這個夢之後,心裡立即有了主意。吳學究決定透過生辰綱這件事,逼迫晁蓋上梁山做草寇。

    整個生辰綱案子,實際上都是吳用一手操縱做下來的,晁蓋不過就是個名義上的帶頭大哥而已。吳學究利用了晁蓋見識短淺的缺陷,一路設計,將晁蓋暴露,讓晁蓋在沒有退路的情況下,只有跟隨自己上梁山落草了。

    至於這其中的過程,不妨細讀原著,施耐庵講得非常清楚,此處不再囉嗦。

    吳用為何要出賣晁蓋呢?因為吳用非常瞭解這個晁保正。此人雖然有些膽略,但卻不敢做大事,很想發財但又不敢冒風險。喜歡做大哥,但又缺乏遠見。而吳用則是有非常強烈的憂患意識,生辰綱案無論做得多機密,也都保不住哪天東窗事發了。所以,吳用必須先設計後路,乾脆一步到位,躲到梁山這個相對安全的去處。

    吳學究有識人之明,晁蓋上了梁山後,果然不思進取,毫無作為。做了寨主,明明就是個強盜頭子了,但晁蓋卻不斷囑咐手下,不可傷人性命。這還做強盜幹什麼?晁蓋雖然“專愛結識天下好漢”,但卻沒有一個人來投奔。

    晁蓋比王倫還差勁,柴進曾經說:“那三個好漢聚集著七八百小嘍囉打家劫舍。多有做下迷天大罪的人都投奔那裡躲災避難,他都收留在彼。”所以,王倫接任杜遷做寨主後,宋萬、朱貴前來入夥。

    面對這種局面,吳用感到很憂慮,如此下去,等於混吃等死,大隊官軍前來,大家一齊完蛋。

    此時的梁山,只有吳用有更遠大的目標。晁蓋則茫然不知所措,只做草寇,不問前程。如晁蓋這樣,即便是最終被剿滅,也談不上成功或者失敗,因為他沒有目標。

    梁山實現了共同的目標

    這是施耐庵《水滸傳》所要表達的核心主題,僅從小說本身而言,就是要實現梁山好漢招安的目標。把“招安”寫完美了,施耐庵就成功了。

    宋江在江州的時候,為自己制定了人生規劃,以“他年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為自己的志向追求。然而,從九天玄女廟出來後,宋江提升了自己的價值追求,以“替天行道,保境安民”為終極目標。要實現這個終極追求,第一個目標便是成功被朝廷招安。

    宋江確實是按照這個目標,一步步做大梁山,然後,達成了這個意願。從這一點講,宋江是成功的,沒有失敗的原因可以總結。那麼,宋江是成功了,是不是能夠代表所有的梁山好漢都沒有失敗呢?當然是。

    上文講到,晁蓋上梁山後不思進取,毫無目標的在梁山混吃等死。山寨之中,只有吳用、林沖有憂患意識。所以,宋江上山後,吳用便心甘情願的做了一名軍師,林沖還直接參與了曾頭市謀殺晁蓋的行動。

    不僅吳用、林沖等人支援宋江,江湖好漢也望風來投,山寨之中,悉數拱聽宋江號令。為什麼宋江能有這樣的號召力,晁蓋就沒有呢?因為宋江目標明確,就是專等朝廷招安。

    有人說,宋江居心叵測,一上梁山就架空晁蓋,步步奪權。我們不妨換位思考一番,當我們面對一個有志向有目標的老闆,與一個毫無追求混吃等死的大哥時,會選擇哪一個?

    其實,晁蓋也因為宋江的到來,而漸漸明確了自己的目標追求,極力的贊同招安了。晁蓋贊同招安的事情,可見貫華堂本《水滸傳》第五十四回、五十五回書。說晁蓋反對宋江招安,實際上是罔顧文字的無稽之談。

    宋江透過不斷攻打州府,做大梁山,引起了朝廷重視,達成了招安目標。既然梁山好漢實現了共同的目標,便應當算是成功了,怎麼能說是失敗呢?

    《水滸傳》卻遭到了失敗

    要說總結失敗的原因,其實是《水滸傳》有太多值得總結之處。施耐庵原本要把宋江的招安寫得很完美,以一個悲壯的故事來講述這段真實的歷史。但是,續書《徵四寇》卻毀掉了《水滸傳》,把宋江招安寫成了恥辱的投降。

    且說《水滸傳》寫道,宋江尚未上梁山的時候,就在武松的提示下,開始有了招安的想法。

    武松因為大鬧飛雲浦,血濺都監府,殺了十幾個人,自知罪孽深重,即便是朝廷大赦,也輪不到自己。所以,只得上二龍山落草,“天可憐見,異日不死,受了招安,那時卻來尋訪哥哥未遲。”

    武松思想招安,目的很簡單,只為了今後有機會再次見到宋江。過了半個月後,宋江與武松分手,便把武松的招安想法提升了一個層次,宋江勸誡武松道:

    如得朝廷招安,你便可攛掇魯智深投降了,日後但是去邊上一槍一刀博得個封妻廕子,久後青史上留得一個好名,也不枉了為人一世。

    此時,宋江的招安目的就是要去邊境上殺敵報國,以求封妻廕子、青史留名。這難道有錯嗎?

    如果宋江勸誡武松也就那麼一說,還可以為大罵宋江虛假找到藉口。那麼,宋江在梁山豎起“替天行道”大旗,鮮明的提出“保境安民”口號,則是與勸誡武松時所說的話基本上是一個意思。

    梁山之上,抱定“保境安民”想法的,絕不止宋江、武松而已,青面獸楊志也是“指望把一身本事,邊庭上一槍一刀,博個封妻廕子,也與祖宗爭口氣”作為自己的終極追求的。至於暫借水泊歇馬的朝廷降將,何嘗沒有這個願望呢?

    從《水滸傳》前七十回書來看,無論江洋大盜、黑店夫妻,還是下級官吏,以及雞鳴狗盜之輩,作奸犯科之徒,都經歷了三段式人生旅程。上梁山前做壞事,上梁山後改掉惡習,行俠仗義。然後,在宋江的帶領下,“替天行道”。這一過程在《水滸傳》中,就是“妖魔—還道—行道”。

    遺憾的是,梁山好漢的“替天行道”並沒有充分展示在現在的讀本中,續書《徵四寇》在這四個字中,暗暗的插進一個字,變成了“替天子行道”。這樣,施耐庵為梁山好漢設計的一條成功之路便被一筆抹殺,續書則讓梁山好漢走向了窮途末路,招安導致了徹底失敗。

    施耐庵筆下的“替天行道”

    “還道村受三卷天書,宋公明遇九天玄女”這回書,很好的詮釋了梁山的“替天行道”。施耐庵是這樣講的:“汝可替天行道:為主全忠仗義,為臣輔國安民;去邪歸正;勿忘勿洩。”

    因而,替天行道包括兩個方面“全忠仗義,輔國安民”。宋江確實做到了這兩點,在梁山為寨主,以忠義聚集江湖好漢,把一百單八將團結成一個整體。梁山好漢因為宋江做了寨主,便“盡皆歡喜,拱聽號令”。試問,假若宋江是個虛偽的小人,其他一百零七個人還稱得上題主所說的“有勇有謀”嗎?假如宋江能騙過一百多號人,與其說是宋江虛偽,倒還不如說梁山好漢是一群呆鳥。

    宋江是梁山最好的寨主,為梁山好漢謀得了一條最好的出路,這條出路就是“保境安民”,到邊上一刀一槍搏得了功名。

    其實,施耐庵在《水滸傳·楔子》中最初的立意所表述的“替天行道”,就是要取代北宋王朝。何以見得?此處摘錄一小段施耐庵的原文以證之:

    “朱李石劉郭,梁唐晉漢周:都來十五帝,播亂五十秋。”後來感得天道迴圈,向甲馬營中生下太祖武德皇帝來,這朝聖人出世,紅光滿天,異香經宿不散,乃是上界霹靂大仙下降。英雄勇猛,智量寬洪,自古帝王都不及這朝天子,一條杆棒等身齊,打四百座軍州都姓趙!那天子掃清寰宇,蕩靜中原,國號大宋。

    因為五代播亂,道教上界便派遣霹靂大仙下凡,掃清寰宇,結束五代,建立大宋。因而,趙匡胤可謂《水滸傳》“替天行道”第一人。這就是施耐庵在開篇中“替天行道”的立意。

    但是,歷史的真實是,北宋時期,沒有任何一家義軍取趙宋而代之。方臘起義被剿滅,宋江則戰敗被俘,然後投降招安。施耐庵寫書,絕對忠於歷史,宋江招安在歷史上確有其事,有史可查。

    因而,九天玄女在選定這個“替天行道”之人時,施耐庵寫得很糾結,“為主全忠仗義,為臣輔國安民”,到底是為主呢?還是為臣呢?讀不通,是以,綠野老道只能理解為:在梁山為主,招安後為臣。

    施耐庵在原著中多處伏線,包括宋江對武松的勸誡,包括楊志的人生志向,等等,都暗示了施耐庵必定按照歷史的記載,完成梁山好漢“替天行道”的預設目標。這一點,綠野老道曾經舉《三朝北盟會編》、《梁溪集》的史料以印證,此處不再多說。

    總而言之,有勇有謀的梁山好漢絕對沒有失敗,因為,他們跟對了大哥,絕對不是愚忠,而是共同實現了人生目標。

    至於梁山好漢抗金後,宋江、魯智深等人的結局怎麼,那是另外一回事。即便是結局不好,但畢竟去過邊境,殺敵報國,保境安民,完成了梁山誓言。

  • 9 # 伐墨

    《水滸傳》中,可謂人才濟濟。有文有武;有會掐算的,如吳用;有會用法術、排兵佈陣的公孫勝;有造武器的;有人醫,有馬醫等。不一一列舉。

    他們打得朝庭中人,“做夢都怕",可謂所向無敵。那麼,最後卻敗成一敗塗地呢?

    首先打敗他們的是意識,階級的意識,封建忠孝的思想作祟。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宋江只有小吏思想,做著改良朝庭的美夢,從來沒有另起爐灶的打算。

    眾好漢,以義氣而聚,終敗於義氣。他們忠心於宋江而沒有成王的膽識。宋江忠於大宋黃帝,而無開創一番事業的報負。

    從某種成度上說,一百單八將,個個英雄了得,卻只是一場烏合之眾。全沒有三國時期諸多英雄的膽識和氣魄。

    結局是,死的死,走的走了。剩下做官的,大都沒有好下場。宋江、盧俊義等頭目死於非命。

  • 10 # 自戒奉世

    梁山好漢失敗的原因,從內部來說,在於沒有切實可行的政治主張和政治綱領,單純以替天行道的理念來運作梁山集團,不免顯得空泛,且無法具體衡量和量化任務指標。從外部來說,宋江領導層的決策失當以及沒有積極將水泊梁山的理念轉化為普世價值是根本原因。綜上所述,內外原因共同作用導致梁山好漢的失敗。但是我們任然要從積極方面來肯定梁山集團的作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關中話屬於什麼語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