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反正沒有意義當遊戲玩
-
2 # 棒槌襖襖
首先,世界歷史上確實出現過10天的空白區域。
之所以出現這10天的空白,並不是說時間平白無故的消失了,也不是說地球自轉停止了。而是由於西方曆法出現了偏差。
我們現在使用的是公曆,公曆也叫西曆。在全世界使用公曆以前,歐洲大多數國家都在使用儒略曆。
大約1500年前,歐洲的著名僧侶迪奧尼西經過聯想和推算,判定了教主耶穌的出生時間,並建議信奉基督教的各國統一紀年方法,都以耶穌降生的那一年作為公元元年。西方基督教國家都接受了這個建議,於是統一使用以耶穌降生時間為公元元年的“新儒略曆”。
這個“新儒略曆”運行了一段時間後,由於閏月的設定不當出現了問題。為了糾正儒略曆三年一閏所引發的錯誤,羅馬最高統治者決定:公元前8年至公元4年的12年間,停止三次閏年。可是這個做法並沒能修正全年日期的誤差。
到了1582年,由於曆法誤差的疊加,儒略曆一年的日期達到了375天,比實際多出來了10天。於是,當時的羅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釋出教令規定:將1582年10月4日以後的1天改為10月15日,也就是中間憑空跳躍了10天。教皇又命令曆法學家對“新儒略曆”做了修訂,並將修訂好的歷法命名為“格里高利曆”,這就是現在全世界通用的公曆。
中國於1912年元月開始使用公曆,1949年10月1日開始採用公元紀年。
-
3 # 李志勇LZY
日新月移地時間變化;
世襲傳統日累多十天;
公元曆法呼略沒有記;
實際沒少人用調解年。
-
4 # 學史知今
歷史上,確實沒有1582 年10月5日至10月14日這十天,如果不信,我們每個人都可以開啟自己的手機,檢視日曆。
當你翻到1582年10月的時候,你就會發現,在10月4日之後,突然就是10月15日,請不要懷疑你的手機出現了問題,因為歷史上確實沒有這十天。
在這十天裡,沒有人出生,沒有人死亡,也沒有任何事情發生過……因為在現行曆法中,這十天的間隔時間為零。
那這十天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才導致被人類徹底抹除掉?難道是時間靜止了?或者是時間跳躍了?其實都不是,同樣也不是戰爭災難,更不是人類的記憶被抹除了。
原因很簡單,是古代曆法不完善,導致了人類不得不抹除10天。當時,在古代歐洲一直使用的是凱撒大帝的《儒略曆》,也就是早期的陽曆。
而《儒略曆》是公元前45年1月1日,頒佈執行的,在《儒略曆》中,一年跟今天一樣是12個月,每四年會出現一個閏年,在閏年的二月底會增加一日,這樣在《儒略曆》中,一年的平均長度是365.25天。
而按照現代天文學的測量,我們知道一年(太陽年)實際是365.2422天,也就是說《儒略曆》跟實際,每年相差了大約11分14秒左右。
我們初步一看,才差這麼點,根本不算什麼。可我們要知道,這一規定從公元前45年凱撒大帝起,到當時1582年已經延續了1600多年。
隨著時間的推進,這跟實際的誤差也就越來越大,差不多每過400年,《儒略曆》的日期,就會比實際日期慢3天多,這也導致了各種節氣會提前很多,出現混亂。
比如,復活節是西方非常重視的日子,在時間的計算上,絕對不容許出現誤差,可按照《儒略曆》,到1582年的時候,復活節的誤差已經累積了接近10天,也就是需要他們在十天之後,才能過上真正的復活節,這是他們絕對不能忍受的。
所以,當時的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出手了,他組織人修改曆法,在繼承《儒略曆》的基礎上,使用了更復雜完善的方法,使新制定的歷法不會出現那麼大的誤差。
於是在1582年,教皇下令改制,廢止《儒略曆》,改為使用《格里曆》,也就是我們現在使用的公曆。
那由於兩種曆法相差了10天左右,所以必須將之前的《儒略曆》快進十天,因此教皇下令,將1582年10月5日至10月14日抹掉。
這也就導致了人們,在1582年10月4日過完後,第二天一睜開眼睛,就到了10月15日,這樣曆法才又重新與太陽年同步。
以我們現代人的眼光來看,這確實是科技的進步,使我們更尊重客觀事實。但,在當時,這一變動,引來了很多人的反感。
這一曆法的改變,在當時並沒有影響到中國,因為那時,中國正處於明朝萬曆年間,正使用中國自己的農曆。
不過,在1912年1月2日,孫中山釋出《改歷改元通電》中,把中國的日期從11月13日,直接跳到了1月2日,一共跳過了48天,實現了與國際接軌。自此,我們也開始使用《格里曆》,一直到現在。
PS:很多小夥伴們說,不同手機顯示的結果不同,有的看不到1582年,有的看不到1582年的整個十月,有的顯示1582年沒有缺失那十天,我也認真研究了一下,這是手機開發商的問題,如果是認真負責的開發商,那1582年10月一定會缺少那10天。
-
5 # CE88
無!
這是人造的小魔術!
公曆的星期和農曆的干支都是連續的!是週而復始的!
曆法的月日都不是固定的,根據需要調整。
-
6 # 光焰體育
尋找人類失去的10天!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開啟你的手機,跳轉到1582年10月。你會發現,日曆從10月4日突然跳到了15日,中間剛好有10天不存在了。就是這麼神奇,就是這麼驚悚,這10天到底到哪裡去了呢?造成這種現象的“罪魁禍首”是教宗格列高利十三世烏戈·邦科姆帕格尼。
在1582年之前,歐洲使用的是凱撒大帝的“儒略曆”,也就是早期的陽曆。儒略曆從公元前45年1月1日開始執行,和現行日曆相同,儒略曆一年有12個月,單數月份31天,雙數月份除2月外30天,2月29天。每四年一個閏年,閏年2月多一天,即30天。因此,儒略曆平年365天,閏年366天,平均每年365.25天。但是,地球環繞太陽一週才是一年的精準時間,這個時間大概是365.2422天。
因此,儒略曆曆法每年多算了11分鐘14秒,差不多128年就會有一天的誤差。在短期內這並沒有產生影響,但從公元前45年到1582年,這中間整整間隔了1600多年,累積起來偏差達到了10天左右。這10天的偏差給生產和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不便,比如當時歐洲傳統是每年3月開始耕種,但到16世紀時,如果還按照傳統等到3月,就會耽誤農耕。
於是,1582年2月24日,在那不勒斯天文學家兼物理學家吉拉迪和日耳曼數學家耶穌會士克拉維的協助下,羅馬教宗格列高利十三世改正了儒略曆的錯誤,頒佈了新的歷法格雷果裡歷,也稱格里曆,即現代社會所通用的公曆。改正的方法就是從10月4日直接邁進到10月15日,這樣曆法才又重新與太陽年同步。於是,就出現了人類歷史上失去了10天的現象。
由於中國當時正處於明神宗萬曆十年,使用的是農曆,因此儒略曆產生的錯誤並沒有對我們形成影響。
-
7 # 酷我桌布
相信題主問的是“1582年消失的十天是怎麼回事?”,其實理解人類對時間的演算法就會明白了。
時間對於我們來說究竟意味著什麼?時間就好比我們看一部電影裡面的進度條,也是我們人生中的進度條,每一個時間點都是過去發生了的事情,我們可以清楚記得哪一個時刻發生了什麼。
我們熟知的一年並不是365個整數天,根據過去歐洲廣泛使用《儒略曆》中測算的一年時間是365.25天,一年12個月,每隔四年的二月會增加一天。這種演算法已經延用近1600年了。
如今我們算出來實際上是365.2422天。看起來這只是小數點後面微不足道的誤差,但是積小成多,這麼一點點的誤差累積,長期下去就形成了一個比較大的差距了。
我們用時間來進行記載生活進度,對一些日常生活還是產生影響的,比如農民要根據節氣時間來規定耕種日期,宗教則根據春分來確定復活節時間,這樣每年積攢的差距會越來越大,非常不方便。
到了1582年,科學家們天文觀測技術進步讓人類不得不重新審視這個事實,透過計算人們更是驚訝地發現,每年原本只有0.0078天差距,到那個時候竟然使得日曆比起真正的時間提前了十天。
當時西方國家教皇認為這件事情不能繼續下去了,於是召集專家、分析師們一起進行重新研究曆法,最後確定每年有365.2425天,儘管仍然有一些誤差,但是相比之前的誤差就顯得小了更多。
也就是1582年10月4日之後,接著就是10月15日,中間10天時間就這樣消失了。
-
8 # 林野娛報
在人類的歷史長河中,出現過很多稀奇古怪的事情,而作為記錄人類歷史發展的歷法,也出現過很多重大的變革,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國外,為了能夠實現人類與大自然真正的時間關係,他們都曾改變過自己國家的歷法,對於這類問題,感興趣的朋友可能會發現,在人類的歷史長河中,有10天竟然被抹去了,這又是為什麼呢?
01:人類早期記錄大自然變更的方式較為落後,不能真正反應自然界的交替規律。我們知道人類社會是從蒸汽機的發明步入現代社會的,然而,在早期的人類社會中,很多自然現象是無法解釋的,直到出現了一些偉大的科學家,他們運用自己的才華才將人與自然的關係解釋的較為合理。例如:伽利略、牛頓等物理學家。
於是,為了記錄人類社會發展的過程,各個國家先後出現了以年份為基礎的記錄方式,然而,大自然的執行規則並不是那麼容易測算的,當時的人們無法精確地測量出地球的執行時間,因此,也無法精確的算出一年到底有多長時間。
後來,隨著人類的科學技術的發展,經探測一年的時間大約為365.2422天,然而,在很久以前,人們卻認為一年有365.25天,因此,其中的誤差必然會隨著時間的變化發生一定的改變。
02:隨著時間的變化,誤差積小成大,人類的社會已無法承擔誤差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早期歐洲大陸普遍採用的是凱撒大帝頒佈的《儒略曆》,而它就是以當時人們普遍認為的一年有365.25天為依據所制定的,它與實際的數值有11分14秒的差距,這十幾分鍾看似不多,但是我們要知道《儒略曆》的頒佈時間是公元前45年,而人類社會缺失的這十天,發生在公元1582年,之間的時間間隔長達1600多年。
也就是說,看似不多的11分鐘,卻在時間的長河中已經累積了1600多倍,顯然,它已經成為影響人類社會發展的負面因素,如果不能及時將它更改過來,人們會發現大自然的執行規律與人類的記錄產生巨大的誤差,在1582年,當時人們還是處於農業社會,這些差距會對他們的生活產生巨大的影響。
03:新曆法的頒佈已迫在眉睫,它不僅能夠更改人們的錯誤記錄,也能夠體現人們對自己信仰的尊重。當時的歐洲普遍信仰基督教,而復活節也被教徒視為無比重要的節日,然而,人們發現實際的復活節已經到了,在日曆中卻未能顯示,這一點對於虔誠的基督教徒是不能接受的,於是教皇格里高利才決定更改《儒略曆》,取而代之的是新頒佈的《格里曆》。
《格里曆》的出現從根本上解決了記錄與實際不對稱的的問題,而且它將復活節從記錄的時間提前了十天到來,可想而知,對於當時基督教徒們,這是多麼令人喜悅的事情,能夠準時的慶祝他們的節日,確實是一件無比榮耀的事。
總的來說:人類歷史上缺失的這十天時間並不是真的丟掉了,而是人們為了更改自己的錯誤,才抹去了這十天,其實,通俗一點的來說,這十天其實是不存在的,它是人類的記錄與實際不相符所累積的誤差。
-
9 # 祥子談歷史
相比中國“農曆”發展的科學化、精準化以及系統化,而現在世界通行的西曆,其發展歷史卻是頗為混亂,更是在陰差陽錯下經歷了“十天空白”歷史事件的涅槃重生,最終反成了世界通行的歷法,可謂“世事難料”。
“十天空白”歷史事件探源:尼羅河氾濫週期西曆,又稱“格里高利曆”或“公曆”,其發展歷史可追溯到公元前2000左右的古埃及。當時,古埃及人制定出的太陽曆,是根據尼羅河氾濫的週期來計算的。
最初一年定為360天,後來又改為365天。同時,又把一年分為三季,即:洪水季、冬季和夏季。每季又分4個月,每月30天,而每月裡10天為一大周,5天為一小周。
此外,全年12個月,最後一個月另加5天,為年終祭祀日。
且不說這種曆法的計算是否科學,僅以“尼羅河氾濫”的週期為基準來計算曆法,恐怕想精準也無法精準吧。
這便是“十天空白”歷史事件的最早源頭。
歐吉德與太陽曆
到了公元前238年的歐吉德皇帝時期,埃及人透過天文觀測,發現年的真正週期是365.25日。於是,歐吉德皇帝釋出了一道改進以前曆法缺陷的命令:“每經過四年,在第四年的年末五天祭祀日之後的下一年元旦之前,再加一天,並在這天舉行歐吉德皇帝的節日慶祝會。”
同時,又將增加一天的這年稱為“定年”,而其它年則稱為“不定年”。
但是,這種並無科學邏輯性的改進方法,再次為“十天空白”歷史事件埋下了伏筆。
“十天空白”歷史事件經過:混亂中的陰差陽錯到了公元前9世紀的羅馬王政時代,為了突出年末的休息日,羅馬人又對古埃及人的“太陽曆”進行了修改,將全年定為10個月,每月30天或29天,最後70天為年末休息日。
到了公元前8世紀,羅馬第一位國王羅慕洛時期,他在全年10個月的基礎上,又將每月定為30天或31天,而最後的60天則為年末休息日。
到了羅馬第二位國王努馬·龐皮留斯(前753年-前673年)時期,又將一年10個月修改為12個月。同時,又根據羅馬人忌諱雙數的習慣,將1、3、5、8四個月分別定為31天,2、4、6、7、9、10、11七個月分別定為29天,12月則定為28天。
羅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畫像與十日空白歷史事件圖
這樣一來,年曆就成了355天。但是,歷年的平均天數卻是366.25天,這可比迴歸年少了10多天。(注:迴歸年,又稱“太陽年”,是指太陽中心自西向東沿黃道從春分點到秋分點所經歷的時間。)
後來,為了糾正日期與季節逐年脫離的偏差,每當遇到掌管曆法的大祭司長的朋友執政,就會硬插進一個月,而當自己的仇人執政時,則會以減少補充月的形式來縮短其任期。因此,這一時期又被稱為歷史上的“亂年”。例如:祭祀節與齋jie日的逐漸偏移,夏天的收穫節卻跑到冬天舉行。
到了羅馬第三位國王儒略·凱撒執政時期,針對以上曆法計算的混亂局面,專門指定埃及的天文學家索西琴尼等專家制定新曆,史稱“儒略曆”,也是後來西曆的最初雛形。
儒略曆,將年設為平年365天,閏年366天(每隔三年為一閏年)。但是,最為滑稽的是,祭司們在頒發曆書時,竟然將“每隔三年為一閏年”誤解為“每三年為一閏年”。
同時,又將一年分為12個月,第1、3、5、7、9、11月為大月,每月31天;4、6、8、10、12月為小月,每月30天;2月則定為29天(平年)和30天(閏年)。
期間,由於儒略是11月1日當上國王的。所以,為了體現他上任日期的重要性,還將第11月的第一天定為一年的開始,也就是“元旦”。
到了公元4年8月,羅馬元老院為了紀念羅馬人當月取得的巨大的軍事勝利,大都認為8月是個小月有點遜色,而且還是個不吉的30天的雙數。於是,他們從2月裡拿出一天(變成後來的平年28天和閏年29天),放進了8月,8月便成了31天的大月。
同時,他們又感到7、8、9月連續三個月都是大月,似乎很不順眼。因此,又把9月、11月改為30天的小月;10月、12月改為31天的大月。
至此,在這一系列陰差陽錯的事件之下,“儒略曆”便一直延續到了2000年後的今天。
羅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雕像
然而,當這一被認為是準確無誤的歷法延續到1582年時,人們卻發現3月21日固定的春分日,竟然提前到了3月11日,整整相差了10天。
於是,為了修正這一和實際季節不符的歷法時間,羅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便頒發了一道改曆命令:
內容一:將1582年10月4日的次日(5日)改為15日,並依次順延。但是,星期序號不變,依舊連續計算。即:4日為星期四,15日為星期五。內容二:為避免再次發生春分飄離現象,改閏年為公元年數能被4整除。同時,對於公元年數後兩位均為0的世紀年,則必須能被400整除,才是閏年。“十天空白”歷史事件結果:成世界通行曆法由於這種曆法是由格里高利頒發的,所以人們稱其為“格里高利曆”。
雖然,這種曆法並不如中國的農曆系統科學,但它卻因內容簡潔、便於記憶等優點,被世界各國所接受。
-
10 # 天房夜談
人類歷史上確實在1582年少了10天!難道這十天憑空消失了,是時間停滯了嗎?還是時空穿越了?其實都不是,而是人類對曆法的精確進行了修改,以至於讓它更完善,方便指導人們生產生活,尤其農業生產,不為農時!
年歲的來歷!
“年”,在中國古代是有特殊意義的,尤其在甲骨文中,年的象形意思就是一個人揹著一捆禾捆,也就是穀物生長成熟為一年!
而“歲”呢?在夏朝,古人稱歲為一年,也就是歲星(木星),執行一周天的時間為12年,古人把周天分為12份,木星每到一個份次為一年,稱之為歲星紀年!
這也應了聖經上創世紀上帝在創造日月星辰時的目的之一:
神說:“天上要有光體,可以分晝夜,作記號,定節令、日子、年歲,並要發光在天空,普照在地上。”事就這樣成了。於是 神造了兩個大光,大的管晝,小的管夜,又造眾星,就把這些光擺列在天空,普照在地上,管理晝夜,分別明暗。 神看著是好的。有晚上,有早晨,是第四日。
(創世記 1:14-19 和合本)
也就是說,天體星辰可以為人類分別記載時間年歲!因此,我們現在人類都是拿太陽和地球的關係來紀念!
地球繞行太陽公轉的時間是365天5時48分46秒!
我們知道現在紀年有一恆星年和一太陽年!一恆星年就是在地球上觀測太陽和某個恆星為參照物,太陽從這個恆星開始運動到又回到恆星的地方為一恆星年,時間為365日6時9分10秒!
而一太陽年呢,就是地球圍繞太陽執行一週的時間,即365日5時48分46秒,又叫一回歸年!因為是太陽每年從赤道到北迴歸線再回到赤道再到南迴歸線之間來回移動的距離,所以是迴歸年!但是每年的春分等24節氣都不盡相同的,這是因為每年的迴歸年長度都不相同,所以取100年即一個世紀的迴歸年平均值來計算,就是365日5時48分46秒,即365.242199174天!這就是羅馬曆法!也就是在公元前46年凱撒大帝頒佈使用的《儒略曆》,歐洲一直使用,一年也是12個月,每年平均長度為365.25天,每四年有一個閏年,在二月底增加一日,以解決每年多出的0.25天。
但是後來歐洲教會發現一太陽年即地球圍繞太陽一週時間平均為365日5時48分46秒,就是365.24天,所以凱撒頒佈的《儒略曆》與當時教會的計算出現了差錯,也就是每年會有11分14秒的差錯,雖然這看著不多,但是時間一長誤差就打了,尤其到1582年時羅馬教皇,這已經過了大約1600年了,也就是誤差了將近10天左右的時間,差不多每128年就有一天的誤差,因此教皇格里高利曆十三世烏戈•邦科姆帕格尼下令廢除1582年10月5日到14日的歷法日期,從10月4日直接調到10月15日,以解決了歷年時間的誤差,對農業生產和人們生活起到了指導作用!因此新儒家略歷又叫格里高利曆直到今天!
中國使用格里高利曆!
當時1582年,中國正處在明朝萬曆年間,因此,教皇修改曆法並沒有影響中國,後來1912年一月二日孫中山先生髮表《改歷改元通電》把中國的歷法直接從11月13日跳到了1月2日,與世界時間接軌,也就是我們今天使用的公曆!
因此,人類歷史上失去的十天並非穿越了,也不是憑空消失了,或則時間靜止了,而是曆法修改了。
回覆列表
個人不是很理解,如果歷史有十天空白,你問的是關於世界政府,還還是人民,時間空白可以說無法查證的,就算史書上也不會每天記錄,如果有記錄,那麼記錄的人就是問題,舉個例子我個人到是有三天空白,汶川地震時候,我丟了三天三夜,是自己睡著了,在夢裡到了地震現場,一圈穿白色古裝衣服人圍著震中降雨,我卻變化為龍加固震中,完事後我把白衣服的人挨個送回, 他們都是現實中的人,有的認識有的不認識,在夢裡卻都很熟悉,當我回歸現實發現,自己身體已經睡了三天三夜,只能說有些時候事件的本身,在我這是現實的,可是在其他人眼裡就是幻覺,所以十天也好三天也好,人活著需要磁場,地球自轉也需要磁場,一切生物都有需要磁場依靠磁場,除非有人能控制地球所有磁場,那麼別說丟十天,幾年也有可能!個人理解,不代表任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