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梅子酒一壺

    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主體是英格蘭,所以習慣上稱英國(英國本來是英格蘭王國的簡稱),是由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和北愛爾蘭組成的聯合王國。

    蘇格蘭歷史上是一個獨立王國,被英格蘭佔領並統治時間長達數百年,為反對英格蘭的佔領,曾發動過2次獨立戰爭,1707年被英格蘭王國合併。蘇格蘭雖然在外交、軍事、金融、宏觀經濟政策等事務受到英國管轄,但在內部立法、行政管理上,擁有很大程度的自治空間。

    1258年,威爾士公國正式成立。1282年後,威爾士被置入英格蘭的支配之下。1536年,威爾士和英格蘭簽署《聯合法案》,威爾士自此正式和英格蘭統合。威爾士雖然和英格蘭統合,但威爾士人始終有很強的自國認同感。1997年,威爾士透過國民投票決定設立自己的議會。

    愛爾蘭人信天主教,屬於凱爾特人,是歐洲大陸第一代居民的子嗣,1169年開始遭到英格蘭入侵,1541年起英王成為愛爾蘭國王,1916年都柏林爆發了反抗大英帝國殖民統治的復活節起義,1921年12月6日,雙方簽訂《英愛條約》,愛爾蘭獨立。但以英國後裔為主和新教為主的北部6郡拒絕獨立,選擇繼續留在英國,以地區的地位加入英國,即北愛爾蘭。

  • 2 # xst4048

    英國曆史概況

    英國曆史是一部征服與合併和的歷史。英國全稱為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由英格蘭、威爾士、蘇格蘭和北愛爾蘭組成,而整個英國的歷史也就是由這四個區域的歷史交織組成。1535年威爾士成為英格蘭王國的一部分,1707年蘇格蘭與英格蘭正式合併為大不列顛王國,1800年大不列顛王國和愛爾蘭合併成為大不列顛與愛爾蘭聯合王國,1922年愛爾蘭共和國獨立,愛爾蘭北部仍留在聯合王國內。

    蘇格蘭歷史簡介

    蘇格蘭位於大不列顛島北部,英格蘭之北。蘇格蘭的歷史的正式記載是在古羅馬人入侵不列顛之後的一些紀錄。公元5世紀,愛爾蘭北部的蓋爾人(凱爾特人的一支)移居蘇格蘭,曾在阿蓋爾郡和位元郡地區建立達爾裡阿達王國。此後向東擴張到阿瑟爾森林和厄恩河谷,向北擴張到埃爾金地區。公元843年達爾裡阿達國王麥卡爾平兼任皮克特王國的國王,建立阿爾巴王國,王號為肯尼思一世,一個相對獨立完整的蘇格蘭王國逐漸成形。此後,蘇格蘭歷經鄧凱爾德王朝、坎莫爾王朝、巴里奧爾王朝、英格蘭佔領、布魯斯王朝以及斯圖亞特王朝統治,至1707年與英格蘭王國合併成為聯合王國。

    威爾士歷史簡介

    威爾士位於大不列顛島西南部,英格蘭以西。

    距今約29,000年便有人類定居於威爾士。至古羅馬人進入了大不列顛島後,威爾士屬於不列顛行省

    公元5世紀,隨著羅馬人的撤離,盎格魯撒克遜人大舉入侵大不列顛,直至到11世紀,威爾士人在盎格魯撒克遜人的高壓統治與入侵中度過,而同時布靈頓人開始稱自己威爾士人。

    公元8世紀,傳說中的亞瑟王(King Arthur)領導布靈頓人抗擊盎格魯撒克遜統治。

    公元9世紀和10世紀維京入侵使威爾士王國進一步統一,成為一個實體,但同時亦使威爾士落入英國皇室統治之下。

    公元927年,威爾士國皇承認盎格魯撒克遜國王阿瑟斯坦保護威爾士的主人。在隨後的11世紀中,威廉一世充分利用了這種先例,在威爾士邊境建立的強大而野心的封建領地制度。

    公元1282年,英格蘭王愛德華一世征服最後一個威爾士北部和西部的威爾士公國

    公元1284年,威爾士正式被英格蘭合併,愛德華一世以《羅德蘭法令》(Statute of Rhuddlan)確立自己在該地區的統治。

    公元1535年,《聯合法案》完成英格蘭和威爾士的統一,劃分後者為13個郡,並規定英格蘭法律通行全威爾士,英文為其官方語言。大部分威爾士人因此無法擔任政府公職,但可以派代表參與英國國會。

    北愛爾蘭歷史簡介

    北愛爾蘭是英國的一個地區,位於愛爾蘭島東北部。公元前6600年前後,人類開始在愛爾蘭島定居。現在的愛爾蘭人是古代凱爾特人的後裔,世代居住在愛爾蘭島上。公元5世紀的時候,隨著羅馬天主教的傳入,愛爾蘭人逐漸信仰了天主教,並形成了由修道院、傳道士和王國組成的文化。公元8世紀末,愛爾蘭島上出現了統一的文明和法律,但政治上還沒有出現統一的國家。

    公元12世紀末,英王亨利二世利用愛爾蘭的分裂局面,率軍在愛爾蘭島登陸,征服都柏林和附近地區,建成“愛爾蘭領地”,交由其四子約翰統治。但到1609年為止愛爾蘭仍然是由許多王國組成的,一直到1609年英格蘭才完全佔領愛爾蘭。

    在北美獨立戰爭和法國大革命的影響下,愛爾蘭人發動了大規模的反英起義。英國當局進行了殘酷的鎮壓。1801年愛爾蘭議會被解散,愛爾蘭成為大不列顛和愛爾蘭聯合王國的一部分。

    1921年,經過一系列政治和武力鬥爭後,愛爾蘭島南部的26個郡從英國獨立,愛爾蘭共和國成立,北部的其它郡依然是聯合王國的一部分。

    大多數北愛爾蘭人(聯合派)希望留在英國,但一個舉足輕重的少數派(民族派)希望加入愛爾蘭共和國。從1960年代到1990年代兩派之間的鬥爭武裝化。1972年北愛爾蘭的自治權為此被取消。從1990年代中開始,兩派的主要半軍事組織達成一個不十分可靠的停火協議。

    2002年10月14日,英國政府宣佈,中止北愛地方自治政府的運作,把北愛爾蘭地區的控制權重新收歸中央政府。2007年5月8日,民主統一黨和新芬黨組成的聯合政府宣誓就職,這意味著北愛正式恢復分權自治政府。

    英格蘭歷史簡介

    英格蘭是英華人口最多,面積最大,經濟最發達的一個部分,地處大不列顛島的東南方,威爾斯以東,蘇格蘭以南。

    公元前55年,當時的羅馬高盧總督的愷撒,帶領數萬軍隊、對不列顛群島發動了兩次武力侵略,卻困於不列顛人的戰術無功而返。

    公元43年,羅馬第三任皇帝克勞狄終於征服了不列顛地區,納為行省,並進行軍事統治和軍事移民。

    公元122年,羅馬皇帝哈德良在不列顛島北部建立了100多公里的城牆以防衛北方蠻族,此即著名的“哈德良長城”。

    公元407年,隨著羅馬帝國勢力衰退,最後一批羅馬軍隊於撤離不列顛,結束統治。

    羅馬軍隊撤離不列顛後,一支來自歐洲大陸的日耳曼民族-“盎格魯-撒克遜人”征服了不列顛,建立了許多國家。此後,英國才被稱為“英格蘭”(意即盎格魯-撒克遜人的土地)。

    公元1066年,來自諾曼底的公爵威廉打敗了英王哈羅德二世,建立諾曼王朝。威廉一世下令編輯末日審判書(相當於現在人口、財產普查,根據其中的調查結果,英格蘭約有150萬人口,其中90%以上是農民),以便日後管理英格蘭。威廉一世引入了歐洲大陸的分封土地制度,同時藉由領主效忠、強化了英王王權。

    公元12世紀,英格蘭進入由亨利二世所開創的,也是英格蘭中世紀最強大的一個封建王朝-金雀花王朝--在法國又名安茹王朝(House of Anjou)。亨利二世改革了英格蘭司法體系,廢去不合時宜的審判方法,採用習慣法並首創陪審團制度。

    公元1215年,屢戰屢敗又不得人心的約翰王遭貴族階級強迫簽下限制王權的“大憲章”,是為英國不成文憲法的濫觴。

    公元1295年,愛德華一世召開議會,確立了包含貴族、騎士和教士的議會制度。

    公元1337年,由於領地和王位繼承權的紛爭,英格蘭和法國之間掀起了斷斷續續長達116年的“英法百年戰爭”。百年戰爭造成大量平民死傷、流離失所,也引領戰術、武器方面的革新。最終英格蘭幾乎失去了歐洲大陸上所有領地;法國則藉此完成了民族統一。

    公元1399年,蘭開斯特公爵亨利趁國王理查二世遠征愛爾蘭時,奪去王位,成為蘭開斯特王朝的第一位國君,英格蘭開始了蘭開斯特王朝的統治。蘭開斯特的名字是來自於該王朝的成員均為第一代蘭開斯特公爵約翰的後代,而紅玫瑰為王朝的象徵。

    公元15世紀,蘭開斯特王朝與約克王朝為了爭奪英格蘭王位,而爆發了玫瑰戰爭,紅玫瑰代表蘭開斯特王朝、白玫瑰代表約克王朝。這兩個王朝之間的競爭,也導致於現今蘭開斯特郡與約克郡之間也保持著友好的競爭關係。

    公元1485年,玫瑰戰爭結束,亨利·都鐸奪得王位,都鐸王朝開始。其繼位者亨利八世則因離婚問題與羅馬教廷決裂,另創政教合一的英國國教派(又稱英格蘭國教會,英國聖公會或英國教會)。

    公元1603年,都鐸王朝的最後一位君主伊麗莎白一世去世,都鐸王朝結束。這一百一十八年的都鐸王朝時代是英國曆史上的黃金時代。由於伊麗莎白一世生前未曾留下任何子嗣,所以由她血統上最接近的男性新教徒的親戚,蘇格蘭王詹姆士六世,成為英格蘭王詹姆士一世。

    公元1642年,查理一世與議會一連串的衝突與紛爭導致英國爆發了內戰。

    公元1645年6月,國會的軍隊戰勝了查理一世的軍隊,取得決定性的勝利,第一次內戰結束。

    公元1647年初,查理一世也成了議會的階下囚。查理一世在第二次內戰結束後被當眾處決。

    公元1653年克倫威爾成為護國公,而英國成為了英格蘭聯邦,克倫威爾過世後,其子理查·克倫威爾接任護國公之職,但沒多久就被撤職。在1660年,英國王室復辟成功,英王查理二世回到倫敦。

    公元1665年,倫敦爆發大規模的瘟疫,次年,倫敦又發生了大火,這場火災連續燒了5天,大約燒燬了15,000棟建築物。

    公元1688年,由於詹姆斯二世的荒亂統治,議會決定廢黜詹姆士二世。廢黜國王之後邀請詹姆斯二世的女婿、荷蘭執政奧蘭治親王威廉來英國執政。11月5日威廉率領1.5萬人,400艘運輸船,53艘軍艦在托爾灣登陸。詹姆士二世倉惶出逃德意志,途中被截獲,後流亡法國。因為這場革命沒有人命傷亡或者受傷,故史稱光榮革命。

    公元17-18世紀,英荷三次戰爭,英法七年戰爭(1756~1763),取得了海上,殖民以及經濟霸權。

    公元1707年,英格蘭與蘇格蘭正式合併為大不列顛王國。

  • 3 # 老菸斗懸疑

    眾所周知,英國的全稱為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它包括大不列顛和北愛爾蘭,而大不列顛又包括英格蘭、威爾士和蘇格蘭。也就是說英國是由不列顛群島中大部分島嶼組成的,其中大不列顛為第一大島,第二大島上有北愛爾蘭和愛爾蘭共和國。蘇格蘭西部沿海有一個叫做赫布里底的大群島。蘇格蘭本土的東北沿海有奧克尼群島和薩得蘭群島。上述這些群島都與本土有行政上的關係,但愛爾蘭海上的馬恩島以及大不列顛與法國之間的海峽群島則基本上自治,不是聯合王國的組成部分。

    那麼,歷史上英格蘭、威爾士、蘇格蘭和北愛爾蘭是經過一個怎樣的歷程,最終走到一起的?為什麼英國叫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這要從英國的歷史說起。

    從公元43年羅馬人開始對大不列顛島的統治一直延續了300多年。因為遭到來自北歐的盎格魯人、撒克遜人和朱特人的侵擾,羅馬人於408年最後撤走。在此後的兩個世紀中,入侵襲擾逐步變成來島定居,還建立了許多小王國。不列顛人則在現在的威爾士和康沃爾地區獨自生存下來。這些小王國先後崛起並稱霸全國,最後稱霸的是南方的西撒克斯王國。但是來自斯堪的納維亞的北歐海盜接著入侵英國並定居下來,儘管在10世紀時西撒克斯王朝曾擊敗過入侵的丹麥人並一度稱霸英格蘭的廣大區域。

    1066年諾曼底的威廉公爵在黑斯廷斯戰役中擊敗了英華人,這樣來自法國的諾曼人和其他人就來英格蘭定居。在隨後的3個世紀中,法語成為貴族的語言,法律結構、社會結構在某種程度上也受到了影響。

    威爾士雖然處於英格蘭人的勢力範圍之內,但一直聽命於凱爾特人。可是到了1282年盧埃林王子陣亡之後,愛德華一世發動了一場戰役並取得勝利,就把威爾士納入英格蘭的統治之下。而威爾士人並不甘於英格蘭的統治,在15世紀初由歐文·格林德領導發動了起義。但在1536年和1542年透過聯合法令把英格蘭與威爾士在行政、政治和法律上統為一體。

    當初住在蘇格蘭的大多是皮克特人。公元6世紀,來自愛爾蘭的蘇格蘭人在現在的阿蓋爾地區定居。洛錫安住著英格蘭人,而威爾士不列顛人則繼續北上到了斯特拉思克萊德。9世紀時,蘇格蘭各地區聯合起來抵禦北歐海盜。在整個中世紀,強大的君主國英格蘭一直威脅著蘇格蘭的獨立。

    在英格蘭,伊麗莎白一世於1603年由蘇格蘭詹姆斯六世(英格蘭詹姆斯一世)繼位。就是這樣,英格蘭和蘇格蘭除了在奧利弗·克倫威爾統治時曾有過強行的聯合,但在17世紀它們一直還是各自獨立的。到了1707年,都意識到政治和經濟的緊密聯合會大有益處,雙方才同意建立一個單一的大不列顛議會。而蘇格蘭仍然保留自己的司法制度和宗教社群。到了喬治一世和喬治二世這兩位漢諾威王室新教徒統治期間,英格蘭和蘇格蘭之間的關係緊張起來,詹姆斯二世黨人發動過兩次叛亂,試圖恢復信奉天主教的斯圖亞特王室。

    愛爾蘭在公元前就有了許多王國,但並沒能躲過北歐海盜的侵犯,到公元10世紀時愛爾蘭成了北歐海盜統治的天下。

    1169年英格蘭的亨利二世入侵了愛爾蘭。英格蘭籍教皇阿德里安四世授予亨利二世最高統治者的權力,因為他想迅速把愛爾蘭教會完全納入羅馬。愛爾蘭大部分地區都落到了盎格魯—諾曼權貴手中,在中世紀英格蘭幾乎沒有對愛爾蘭直接實行過管轄權。

    都鐸王朝的幾位君主都要干預愛爾蘭。在伊麗莎白一世統治時期,對愛爾蘭造反者採取了一系列打擊。造反者主要集中在北部的烏爾斯特省,1607年由於造反失敗且領導人逃跑,烏爾斯特就變成了來自蘇格蘭和英格蘭的移民聚居地區。

    從1642年至1652年由於英國發生內戰,愛爾蘭藉機又爆發了多次起義,但都被克倫威爾鎮壓了。1688年詹姆斯二世被廢后,英格蘭與愛爾蘭之間的戰爭沒有間斷。18世紀處於相對和平時期。18世紀末,英國政府出於穩定考慮作了不少努力。1782年,建立於中世紀的愛爾蘭議會獲得立法自主權,在憲法上與大不到顛的唯一紐帶是王國政府。可是,該議會僅僅代表少數盎格魯-愛爾蘭特權階層,天主教徒被排斥在外。1798年發生了一次起義,但沒有成功。1801年愛爾蘭與大不列顛聯合為一體。

    雖然1916年都柏林民族起義者的暴動遭到了鎮壓,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有一個叫做愛爾蘭共和軍的遊擊力量開始針對英當局採取軍事行動。1920年透過的愛爾蘭政府法案規定,要成立兩個地方自治議會,一個設在都柏林,另一個設在貝爾法斯特。這個法案於1921年在北愛爾蘭實施,但烏爾斯特省9個郡中只有6個接受了自己的議會,同時仍享有在英國議會中的席位,並服從英國議會的最高管轄權。

    然而,愛爾蘭共和軍仍在南部為擺脫離英國獲得獨立而不屈不撓在戰鬥。直到1921年6月簽訂了停戰協定,同年12月又締結了英國-愛爾蘭條約,愛爾蘭得以建立自由邦,1949年這個自由邦終於獨立為愛爾蘭共和國。這個時候英國才由“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成為了“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

    不屬於聯合王國的海峽群島和馬恩島,其實與聯合王國有著特殊的淵源。在10世紀和11世紀時,海峽群島曾是諾曼底公國的一部分。在1266年以前馬恩島名義上一直歸屬挪威,到1765年最終由王國政府直接管轄。現在的海峽群島和馬恩島雖然都有各自的立法機構和法律制度,但是英國政府仍然負責它們的防衛和國際關係事務。

    英國現在擁有的北愛爾蘭、蘇格蘭、威爾士、英格蘭這四個地區,其實在歷史上就是四個國家。英國是以英格蘭為基礎,先後兼併威爾士、蘇格蘭、愛爾蘭以後形成的。被兼併後的這些地方民族情緒波動明顯,一直有分離主義的傾向。尤其是愛爾蘭獨立以後,北部6個郡因為信仰英國國教的居民佔大多數,所以選擇了留在英國。但是少數天主教徒仍然堅持迴歸愛爾蘭,雖然愛爾蘭共和軍活動明顯減弱,但這種民族情緒是攪動英國政府神經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

  • 4 # Moses顧

    按照正式歸順合併的時間順序,先是威爾士合併於英格蘭,而後是蘇格蘭,最後是愛爾蘭。上世紀初愛爾蘭獨立運動興起,英國只保留對北愛爾蘭的主權和統治,延續至今。

    公元1277年,亨利三世的後繼者愛德華一世動兵攻打威爾士,至1284年征服全境,同年頒行“威爾士法”。愛德華一世接受威爾士人的要求,同意由一位在威爾士出生、不會講英語、生下來第一句話說威爾士語的親王來管理威爾士人。他把即將分娩的王后接到威爾士,生下的王子便是第一位“威爾士親王”愛德華二世。由此以降,英格蘭國王和後來的大不列顛國王總是把“威爾士親王”的頭銜賜給長子。久而久之,這個頭銜就成了“英國王儲”的同義詞。

    愛德華一世是個傳奇國王,他身高1.88米,文武雙全,有兩個綽號long shank和 hammer of Scots,前者是說他的身高,後者是講他對蘇格蘭的入侵和鎮壓,與他對抗的是電影《勇敢的心》中的蘇格蘭勇士威廉姆.華萊士。而他的兒子,首任威爾士親王,就是劇中那位懦弱的王子,就是愛德華二世,後被自己的王后折磨處死。終金雀花王朝、蘭開斯特王朝、約克王朝、都鐸王期未能征服蘇格蘭。

    轉機出現在1603年,伊麗莎白一世女王去世,童貞女王沒有子嗣,於是只能邀請遠親蘇格蘭國王詹姆士六世擔任英國女王,建立斯圖亞特王朝,稱詹姆士一世。一開始斯圖亞特王朝的國王同時兼任蘇格蘭和英格蘭國王,但經過上百年的融合,到1707年斯圖亞特王朝的安妮女王在位時,英格蘭和蘇格蘭合併,成立了大不列顛王國。

    英格蘭王國和愛爾蘭於1541年組成共主邦聯,至《1800年聯合法案》通過後,大不列顛王國又與愛爾蘭王國合併。在1801年,大不列顛王國就被大不列顛與愛爾蘭聯合王國給取代。

    1919年,大多數於1918年大選中當選的愛爾蘭議員拒絕在英國下議院任職,他們自行組成了愛爾蘭議會(Dáil ireann),並於1919年1月以獨立的“愛爾蘭共和國”的名義釋出了單方獨立宣言。當時,愛爾蘭沒有得到國際上的承認,但在英愛戰爭(亦稱愛爾蘭獨立戰爭)後,英愛雙方代表達成英愛條約,給予愛爾蘭合法的自治權,即自治領地位。愛爾蘭成立愛爾蘭自由邦,領土包括愛爾蘭全島,但條約允許北方六郡(即北愛爾蘭)不參加愛爾蘭自由邦。愛爾蘭自由邦憲法同時規定,愛爾蘭為君主立憲制,愛爾蘭國王由英國國王兼任,同時設立總督職位,議會實行兩院制,成立“行政委員會”(即內閣),設立行政委員會主席職務。

    1921年12月6日,英被迫允許愛南部26郡成立“自由邦”,北部6郡仍屬英國,也就是後來的“北愛爾蘭”。

    因此現在英國的全稱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而愛爾蘭南部26郡經演變,成為現在的愛爾蘭共和國。它和英國一樣都是獨立主權國家。

  • 5 # 十年之約190628874

    英國包括大不列顛(英格蘭、威爾士和蘇格蘭〉和北愛爾蘭,是歐洲共同體12個成員國之一。它的全稱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

    英國是由不列顛群島中大部分島嶼組成的,其中第一大島是大不列顛,第二大島上有北愛爾蘭和愛爾蘭共和國。蘇格蘭西部沿海有一個叫做赫布里底的大群島。蘇格蘭本土的東北沿海有奧克尼群島和薩得蘭群島。上述這些群島都與本土有行政上的關係,但愛爾蘭海上的馬恩島以及大不列顛與法國之間的海峽群島則基本上自治,不是聯合王國的組成部分。

    英國的面積大約為242500平方公里(93600平方英里),從南部海岸到蘇格蘭的最北部差不多將近1000公里(約600英里),橫向最寬處差不多將近500公里(約300英里)。

    "Britain"這個詞起源於希臘和拉丁詞,而最終可能追溯到凱爾特語。儘管用"史前時期"這一尺度來衡量時,凱爾特人也是稍後才來到不列顛群島的(在此之前的那些文明就已創造了諸如埃夫伯里巨石建築遺址和圓形巨石陣這樣的著名歷史遺蹟),但是有關英國曆史的文字記載畢竟還是從講述凱爾特人開始的。"凱爾特"這個詞語相當普遍地經常用來區分不列顛群島的早期居民和後來的盎格魯-撒克遜人侵者。

    羅馬人的統治從公元43年起延續了300多年。在羅馬人於408年最後撤走之前,該島開始遭到來自北歐的盎格魯人、撒克遜人和朱特人的侵擾,經歷了一段日趨混亂的時期。"England"這個詞正是從"Angles"而來的。在此後的兩個世紀中,侵擾逐步變成了定居,並建立了許多小王國。不列顛人在如今的威爾士和康沃爾地區獨立生存下去。這些小王國中出現了力量較強稱霸全國的王國,先是在北方(諾森布里亞王國),然後在中部(麥西亞王國),最後在南方(西撒克斯王國)。但是,來自斯堪的納維亞的北歐海盜接著入侵英國並定居下來,儘管在10世紀時西撒克斯王朝曾擊敗過入侵的丹麥人並一度稱霸英格蘭的廣大區域。

    1066年發生了對英格蘭的最後一次成功入侵。諾曼底的威廉公爵在黑斯廷斯戰役中擊敗了英華人,來自法國的諾曼人和其他人來此定居。在隨後的3個世紀中,法語成為貴族的語言,法律結構受到了英吉利海峽彼岸所通行的那一套的影響,社會結構在某種程度上也受到了影響。

    威爾士雖然常常處於英格蘭人的勢力範圍之內,但一直是凱爾特人的堡壘。然而在1282年盧埃林王子陣亡之後,愛德華一世發動了一場戰役並取得勝利,把威爾士置於英格蘭的統治之下。威爾士人的民族情緒繼續高漲,15世紀初由歐文·格林德領導的起義便說明了這一點。1536年和1542年的聯合法令把英格蘭與威爾士在行政、政治和法律上統為一體。

    當初住在蘇格蘭的大多是皮克特人。公元6世紀,來自愛爾蘭的蘇格蘭人在如今的阿蓋爾地區定居。洛錫安住著英格蘭人,而威爾士不列顛人則繼續北上來到斯特拉思克萊德。9世紀時,蘇格蘭各地區聯合起來抵禦北歐海盜。在整個中世紀,英格蘭當時強大的君主國一直威脅著蘇格蘭的獨立。

    英格蘭與蘇格蘭最終的聯合表明,當時宗教上的差異比之以往的民族仇視更加至關緊要。在英格蘭,伊麗莎白一世於1603年由蘇格蘭詹姆斯六世(英格蘭詹姆斯一世)繼位。即使如此,英格蘭和蘇格蘭除了在奧利弗·克倫威爾統治時一度被強行聯合在一起,在17世紀它們一直是相互獨立的。到1707年,由於意識到更緊密的政治和經濟聯合會帶來益處,雙方同意建立一個單一的大不列顛議會。蘇格蘭仍然保留自己的司法制度和宗教社群。但是在喬治一世和喬治二世這兩位漢諾威王室新教徒統治期間,英格蘭和蘇格蘭之間的關係緊張起來,詹姆斯二世黨人發動過兩次叛亂,試圖恢復信奉天主教的斯圖亞特王室。

    愛爾蘭在公元前就出現了許多王國,但愛爾蘭並沒有能免受北歐海盜的侵犯,到公元10世紀時竟成了北歐海盜的一統天下。

    1169年英格蘭的亨利二世發動對愛爾蘭的入侵。英格蘭籍教皇阿德里安四世授予亨利二世最高統治者的權力,因為他急於想使愛爾蘭教會完全順從羅馬。愛爾蘭大部分地區都落到了盎格魯—諾曼權貴手中,但是在中世紀英格蘭幾乎沒有在此直接行使管轄權。

    都鐸王朝的幾位君主幹預愛爾蘭的傾向要強烈得多。在伊麗莎白一世統治時期,對愛爾蘭造反者發動過一系列戰役。"抵抗運動主要集中在北部的烏爾斯特省,1607年由於抵抗運動失敗以及領導人出逃,烏爾斯特變成了來自蘇格蘭和英格蘭的移民聚居地區。

    由於英國內戰(1642~1652),愛爾蘭又爆發了多次起義,但都被克倫威爾鎮壓下去。1688年詹姆斯二世被廢黯之後,英格蘭與愛爾蘭之間的戰爭更是不斷。18世紀大部分都是脆弱的和平時期。18世紀末,英國政府為謀求穩定作出了多方努力。1782年,愛爾蘭議會(建立於中世紀)獲得立法自主權;在憲法上與大不到顛的唯一紐帶是王國政府。然而,該議會僅僅代表少數盎格魯-愛爾蘭特權階層,天主教徒被排斥在外。1798年發生了一次起義,但沒有成功;1801年,愛爾蘭與大不列顛聯合為一體。

    雖然1916年都柏林民族起義者的起義遭到了鎮壓,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未期,一股稱為愛爾蘭共和軍的遊擊力量開始對英國當局採取軍事行動。1920年透過的愛爾蘭政府法案規定要成立兩個地方自治議會,一個設在都柏林,另一個設在貝爾法斯特。該法案於1921年在北愛爾蘭實施,烏爾斯特省9個郡中有6個接受了它們自己的議會,同時在英國議會中仍享有席位,並服從英國議會的最高管轄權。但是,愛爾蘭共和軍繼續在南部為爭取脫離英國當局贏得獨立而戰鬥。1921年6月簽訂了停戰協定之後,根據同年12月締結的英—愛條約建立於愛爾蘭自由邦,1949年該自由邦成為愛爾蘭共和國。

    海峽群島和馬恩島雖不屬於聯合王國,但與聯合王國有著特殊的關係。海峽群島在10世紀和11世紀時曾是諾曼底公國的一部分。馬恩島在1266年以前名義上一直由挪威行使主權,到1765年最終才直接由王國政府管轄。今天,海峽群島和馬恩島都有各自的立法機構和法律制度,英國政府則負責那裡的防衛和國際關係事務

    英國有北愛爾蘭、蘇格蘭、威爾士、英格蘭四個地區,就是歷史上起碼是四個國家。英國是以英格蘭為主,兼併愛爾蘭、蘇格蘭、威爾士以後形成的。這些被兼併的土地一直有分離主義的傾向。特別是愛爾蘭。愛爾蘭獨立以後北部6個郡仍然留在英國,因為北愛爾蘭信仰英國國教的居民佔大多數,所以選擇了留在英國。但是少數天主教徒仍然堅持和愛爾蘭合併,組織了愛爾蘭共和軍,進行武裝鬥爭。成為英國嚴重的問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作為一個全職寶媽,如何兼顧孩子和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