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國風文化小棧
-
2 # 小扇筆記
芳官不停地得罪人,因為少人管教,侍寵而嬌。
芳官,是元妃省親那年為了省親買的十二個小戲子之一,攻正旦。宮裡老太妃過世,各豪門世家都不得筵宴音樂,這戲班子就成了違規的產物。於是賈府解散了戲班子,賈府政策寬鬆願回原籍就給銀子回家,願意留下就留下。十二個人,只有四五人願意回家,其他人都留在賈府,其中就有芳官。這個唱戲的小女孩,成了寶玉的近身丫頭。芳官起點不可謂不高,一下地就到了賈府鳳凰蛋身邊。
一 無依無靠芳官,父母家鄉回不去了。來到賈府時間也不長,她不像家生子有多少人脈在府上,左右都會有牽牽絆絆的關係,也不像襲人、晴雯雖然是自小買來的,但是在老太太屋裡調教過,背依老太太任誰也給七分面子。雖然芳官身在怡紅院府上最金貴的地方,卻依然逃不掉被欺負的命運。
本著照顧她們的原則,府上給分了乾孃,可是乾的必竟不是親孃。芳官跟了他乾孃去洗頭,他乾孃偏又先叫了他親女兒洗過了後,才叫芳官洗。芳官怎麼會願意,“把你女兒剩水給我洗。我一個月的月錢都是你拿著,沾我的光不算,反倒給我剩東剩西的。”芳官說的是實情,白拿了她月錢,卻不曾給一點溫暖。
寶玉對芳官是挺好。兩人一樣的裝束,一起在屋裡打鬧,任憑芳官如何淘氣,因寶玉的緣故,其他姐姐也沒有苛責芳官。但是,對寶玉來說,芳官就是一玩意兒。可記得小戲子們和趙姨娘打了一架之後,探春是如何勸趙姨娘的。
那些小丫頭子們原是些頑意兒,喜歡呢,和他說說笑笑,不喜歡便可以不理他。便他不好了,也如同貓兒狗兒抓咬了一下子。
寶玉雖然沒有這樣說過,卻切實在履行這些言論。高興了就逗著玩,開夜宴一早醒來發現芳官睡自己身旁,還說夜裡怎麼沒有拿毛筆給畫個花臉,這不是主子,完全是孩子間在逗趣。這樣的主子不管教不立規矩,跟著什麼也學不到。
二 無規無距芳官在府上不是下人,更不是客人,是個三不靠的群體。她們自小被買來學戲,在單獨的院落有單獨的師傅。她們不知道府上的規矩,也沒有學習過怎麼服侍人。當她們解散被下放到各房裡,賈府其實犯了一個錯誤,應當由幾個嬤嬤集中訓導些日子先培訓再上崗的。
芳官忽然來到怡紅院,先是弄壞了鐘擺,又和沒規矩的乾孃當主子面的吵了一架,還拿茉莉粉替去薔薇硝,惹惱了趙姨娘,然後聯合幾個小戲子和趙姨娘打架。再後來自作主張要柳五兒進怡紅院,還在小廚房糟蹋糧食惹人言語。
芳官自從進了怡紅院,在寶玉的照應下像一個得了甘露的枯草,開始了她的爛漫芬芳。她是想怎麼樣就怎麼樣,完全不知道規矩是什麼,毫無忌憚。
這裡有寶玉的寬容,有襲人、晴雯等一干人的放縱,芳官身邊恰恰缺少真正教她怎麼做丫頭的人。當週圍所有人都包容時,距離墮落也不遠了。
因為上帝欲讓其滅忙,必先讓其瘋狂。
-
3 # 高挺真
這個提問和剛才黑白文章君的提問都很有深度,值得認真探討。但是,我還是那句話,如果不去探索隱寓的真事,你就是找出一萬條論據,那也如同在沙灘上蓋樓,因為用假語作論據,結論能令人信服麼!
-
4 # 阿丹151014015
芳官在梨香院的時候完全沒有存在感,為什麼到了怡紅院卻成了惹事生非的起頭人。
芳官如此囂張,當然是到了梨香院之後寶二爺的縱容結果。怡紅院裡的姑娘們飛揚跋扈的,連黛玉都看不下去了。尤其晴雯膽敢不給黛玉開門,惹出寶黛二人一場誤會。芳官的囂張氣焰更是讓晴雯都屢屢吃醋。
對於青春期的青少年教育問題很重要,寶二爺自己就是一個被賈母隔代寵溺壞了的紈絝子弟。被賈母指派到怡紅院裡的芳官,就是寶二爺毫無原則的寵溺丫頭們帶來的惡果,芳官的囂張不僅害己、而且害了所有的小戲子。
-
5 # 婉兮歷史
芳官可是《紅樓夢》丫鬟裡面很是囂張跋扈並且一點心機沒有的傻丫頭,一開始芳官等人是預備元妃省親唱戲買來的小丫頭,這些人是跟襲人等人一樣的,都是因為家庭貧困被賣的清白人家女孩子,並且跟奴才還不一樣是專門唱戲的伶人,並且這些女孩子是給元妃唱戲的,也就是元妃省親的晚上唱了唱戲或者進宮時候給元妃唱戲,平時都是好吃好喝供著,就連賈母過生日都得請外來的戲班都不敢動用她們,後來劉姥姥二進賈府,賈母領著劉姥姥逛園子聽見這些戲子排練才敢藉著排練的名頭讓她們演一段還不是正式演出,可見這些小戲子們的待遇了。
後來老太妃去世,官員家裡面不許唱戲,就這樣這些小戲子都被解散了,並且王夫人還是很慈悲大氣的,讓這些小戲子自己選擇,想回家得回家,不想回家的就分到這些姑娘的房裡做個排遣的伶人吧,也不指著她們伺候人,主要是她們就是來唱戲的,還真是不會伺候人,所以芳官就幸運的分到了怡紅院,一開始芳官並沒有什麼存在感,分到了怡紅院也沒有什麼特殊的,那麼後來為什麼芳官就開始了作妖模式,不停的得罪人呢?
主要是芳官先與她乾孃大鬧了一場,成功的引起了賈寶玉得注意,這事芳官的乾孃也就是春燕的親孃因為讓芳官用自己女兒用剩的洗髮水惹得芳官不滿意,要知道之前芳官等人都是被賈府好吃好喝對待的,現在卻連洗髮水都要用剩的,芳官怎麼忍得了,並且芳官還是個小孩子懂什麼尊敬人,於是芳官就跟乾孃對罵起來了,最後越鬧越大寶玉等人就出來為芳官做主來了。
正所謂物不平則鳴,賈寶玉一直都有憐香惜玉的心理,並且認為未出嫁的女孩子都是珍珠,而嫁了人並且已經成為了老婆子的女人都是魚眼睛,這樣一番道理下來寶玉自然向著芳官,有了寶玉的態度於是晴雯襲人等人也都要為芳官做主,但是晴雯雖說脾氣大性子爆但是吵架不會吵,幾句話就被芳官的乾孃給頂了回來,這時候還是襲人會選大將,派出了麝月來震嚇幾句,這個麝月也真是不負眾望,一番話說的是有理有據有板有眼還略帶這點尖酸刻薄把芳官的乾孃堵的是一句話也說不出來,這件事就這麼平息了。
至少表面上看是平息了,但是芳官跟她乾孃的矛盾,丫鬟跟婆子之間的矛盾卻還是存在著,並且愈演愈烈,但是芳官透過這件事也因禍得福了,從一個沒有什麼存在感的小戲子一躍成為了寶玉身邊伺候的人,並且還能給寶玉吹吹湯,要知道當初小紅只是越級給寶玉倒了一次茶水就被罵的狗血淋頭,可是芳官這麼就上來了這得得罪多少人,可憐這傻姑娘還不知道,還一味闖禍,不知進退,後來因為偷換了給賈環的薔薇硝惹得趙姨娘不滿,趙姨娘來怡紅院大鬧,按理說這時候芳官就應該陪個不是,可是這個芳官卻仗著寶玉疼愛對著趙姨娘說出了什麼梅香拜把子都是奴己的話來,這可就過分了,趙姨娘是不尊重,但是她好歹還是探春的母親,她還是賈政的妾室,一個小小的戲子怎麼敢如此羞辱趙姨娘呢?
芳官弄這些事也就算了,後來還挑唆寶玉要了柳五兒當丫鬟,要知道丫鬟上位是那麼好上的呢,且不說怡紅院有那麼擠破了腦袋的,就是沒這些人也輪不到柳五兒啊,可是芳官想的就是那麼單純,並且後來還因為私自給柳五兒玫瑰露惹出好大一場冤枉,這些事一齊發作出來,芳官怎麼能待的長久呢?明裡就得罪了乾孃,趙姨娘,暗裡還得罪了探春,並且在怡紅院不知多少丫鬟都在背地裡嫉妒芳官呢?只可惜芳官還如此不自知,這不是自己作死嗎?
要知道寶玉雖然很照顧手下這些丫鬟,但是寶玉的權利很有限,並且說了還不算,後來王夫人抄檢大觀園並且還把寶玉屋子裡面一些長得好看的伶俐的都打發了出去,就這樣晴雯四兒以及芳官都被打發了出去,並且王夫人還是把芳官送回到了她乾孃家裡,要知道芳官跟她乾孃的過節一直都在,這樣去了還不是任由她乾孃打罵或者嫁人啊,還好芳官是個有主見的,最後聯合兩個女孩子一起作鬧想要出家,最後就被智通領回去出家了,真是可惜了,同時也說明一個沒有背景不懂得進退的人下場真是悲哀。
-
6 # 旁觀者嵐
芳官很美麗,也很伶俐,但是在怡紅院時,由於寶玉的嬌寵,個性實在不討人喜歡。
媚上欺下,驕色對人,儘管沒多大權利,卻弄權行事,無根之草,卻以為自己可以左右局勢。
私自答應讓柳五兒進怡紅院,獲得柳嫂子的百般巴結。
自己的乾孃儘管偏護親女兒,卻連一點面子都不給,大鬧怡紅院。
趙姨娘因薔薇硝鬧事,如也不留情面,幾個小戲子對趙姨娘大打出手,也等於打了探春的臉。
要小蓮花兒的糕不成,柳嫂子給了她,她卻喂鳥。
持寵而驕,不知分寸。一是因為年紀小,不知分寸,二是從紙位剛上臺盤,又受到賈府的鳳凰的抬舉,一時忘了自己是奴僕,不知深淺,不知險惡,得了點意比主人還猖狂。主要原因是仗著寶玉,幾個大丫鬟不敢教訓她。
結果在賈府這個大泥潭裡摔了個頭破血流。
-
7 # 維哥說歷史
紅樓十二官的存在都是有一定意義的。文官代表賈府文字輩,所以伺候賈母。寶官,玉官代表寶玉或者玉字輩,齡官代表黛玉,所以寶玉識分定情悟梨香院那一回,寶官,玉官,齡官同時出現了,代表黛玉的齡官給寶玉深深地上了一課。齡官、寶官、玉官是同時消失的,代表了黛玉一走,寶玉也就走了。而芳官、藕官、蕊官、艾官等等代表賈府的草字輩,都去伺候玉字輩去了(芳官伺候寶玉,藕官伺候黛玉,蕊官伺候寶釵,茄官伺候賈珍之妻尤氏,葵官伺候史湘雲,荳官伺候薛寶琴等等,被伺候的都是玉字輩)。草字輩又以正旦芳官為主要代表。賈府草字輩是敗家的一代,欺上瞞下,無禮無法,只知道享受。為了更好地體現這點,曹雪芹透過塑造芳官來表達——芳官欺負小蟬,體現了草字輩只知道自己享受,不知道體恤下屬,體恤別人;芳官欺騙趙姨娘,體現了草字輩無法無天,目無尊長,禮節崩壞;芳官欺負她乾孃,也體現了草字輩目無君長,實難駕馭的特點。芳官給人的感覺就是猖狂、作死、驕奢、淫逸、狗仗人勢。這全是賈府草字輩的特點。草字輩的戲子在抄檢大觀園的時候,出家的出家,流散的流散,也象徵著賈府被抄後,草字輩後代逃亡的逃亡,遁入空門的遁入空門。總之,紅樓十二官是賈府子孫的“副釵”,是賈府子孫的先行者!
-
8 # 海闊天空詩酒花
性格使然啊。首先芳官就是一個性格有些囂張的女孩子,其次剛好碰到了對她這種脾效能夠包容甚至縱容的主子,不作才怪呢。
1.芳官本身的性格就是尖硬囂張容易得罪人的那種。芳官是賈府買來學戲的十二個女孩子之一,後來宮裡老太妃薨了,官宦人家不能再養著優伶以供娛樂,這些小戲子中的一部分就“轉崗”成了各房的丫環。芳官就被分到了怡紅院。
根據書中描述,這些小戲子本來就各有各的性格,嚴格說來當中好些都不是省油的燈。她們的任務本來就是唱戲,所以也沒有經歷過低聲下氣的丫環崗位培訓。平時集中住在戲班裡看不出來,現在分散到各房中,各自的性格就顯露出來了。
芳官顯然就是比較囂張跋扈的一個。
進了怡紅院沒多久,她就把寶玉房中的運作體系摸得差不多了,還敢私下跟自己的好朋友打包票,把她弄進怡紅院當丫環。
能夠這樣利用環境資源、儼然把自己當人事主管一樣僭越做事的,一般都是比較目中無人、不知天高地厚的,通常受教育程度不高,說話往往很硬氣,喜歡頂撞人。很顯然芳官就是這樣的人。
其實很多下人奴僕都有類似的性格,就是下人與下人相遇時,往往表現得勢利眼、互相看不起。這個時候,誰的嘴巴更能說,更不肯饒人,就更容易得罪人了。
芳官得罪自己的乾孃,得罪趙姨娘,得罪小嬋兒,都是因為語言上的針鋒相對,不一定都是自己理虧。比如她的乾孃是用自己女兒洗剩下的水再讓芳官去洗頭髮,本來錯的不是芳官,只是芳官嘴巴厲害,煽動起一眾怡紅院丫環抱團對付這老婆子,那即使沒錯也顯得咄咄逼人了。至於得罪小蓮花也是這樣,其實芳官並沒有和小蓮花正面相遇,得罪小蓮花的是小廚房的柳嫂兒,但誰讓柳嫂兒的女兒和芳官是好朋友呢?芳官自然也要被一併怪罪的。
嚴格追究起來,芳官的性格中也不是一無是處。至少她對朋友是很好的。但朋友之外,那就一概是她輕視的物件了。這種性格,不得罪人基本不可能。
2.憐香惜玉的主人寶玉無形中縱容了芳官,使她在自己意識不到的情況下得罪了不少人。就人的天性來說,沒有教化制約,勢利眼和飛揚跋扈的表現其實是大機率事件。換言之,很多人天生的性格都算不上好,《紅樓夢》裡沒怎麼受過教育的下人中,性格不好的就不止芳官一個。晴雯、司棋等人都算是性格不好的。
性格與人品無關,但是性格不好容易得罪人,所以一般人碰上幾次挫折也就慢慢學會收斂脾性了,所謂情商的提高。但如果碰巧處在一個沒什麼機會因為情商低而遇挫的環境,那就不一定能及時認識到自己的性格缺陷,甚至在會在得意的錯覺支配下越走越遠,得罪的人越來越多,最後得到慘痛的“回報”。
晴雯是這樣,芳官也是這樣,她們最後都被王夫人攆了出去。導致她們下場如此慘淡的原因之一,是怡紅公子寶玉的日常縱容。
寶玉對女孩子是很憐惜的,可以說在他眼中,只要女孩子沒有什麼大奸大惡的行為,那基本上都算是零缺點的。什麼小性子啊,情緒化啊,說話帶刺不饒人啊,甚至動手扯頭髮打架什麼的,都是無傷大雅的小問題。除非寶玉心情不好,否則女孩子們就算直接對他本人發脾氣都可以。
有這樣放縱寵溺的主人,怡紅院裡的丫環自然是過得很自在的。正如書中柳嫂兒的看法:寶玉房中的丫環“差輕人多”,而且將來寶玉都要把她們放出去,這可是打著燈籠找不到的好差事,也難怪芳官張羅著想把自己好友弄進去,有福同享嘛。
芳官本人跟寶玉的關係也很好,可以直接跟寶玉要玫瑰露去送人,可以和寶玉划拳喝酒,醉了直接躺臥寶玉身邊,醒了也不太當一回事。可以說芳官跟晴雯類似,性情直爽得來並無太多城府,所以才被笑稱跟寶玉像“雙生兄弟”。正因為在怡紅院有這樣的自由自在,寶玉並不管束她,相反還護著她,芳官自然感覺不到自己所招來的嫉恨。
然而,寶玉的身份雖然能鎮住不少下人,卻不能和賈府的長輩抗衡。當王夫人出手,底下那些被晴雯芳官等人得罪過的婆子趁機嚼舌頭的時候,寶玉就再無可能護住她們了。芳官她們估計到這時才認清了怡紅院外的殘酷社會與人生,只可惜已無可挽回。
其實芳官說到底確實沒有大奸大惡,正如寶玉所言,她不過是“(年紀)尚小,過於伶俐些,未免倚強壓倒了人,惹人厭”。然而社會就是這樣,惹人厭便是罪過了。這是芳官的錯嗎?其實不是。所以芳官最後堅決地選擇了出家,也算是對這病態社會的反抗到底了。
-
9 # 浮生漫讀
芳官為什麼不停地得罪人?因為兩個因素:教化的缺失和環境的影響。所謂教化,指的是透過教育使人向文明進化,成為知禮有節的文明人。如果教化缺失,就會成為熊孩子,任性妄為,且極易受環境的影響。
從芳官的言行來看,她是個嚴重缺乏教化的人通常來說,一個人的教育,是由三個方面共同作用來完成的,家庭、學校和社會。家庭是起點,也是主要因素,學校是輔助,社會則是影響。在芳官所處的時代以及她的人生經歷,決定了她的教育由兩方面來完成定,家教和學戲師父的教育。
很明顯,她的家庭沒能給到她基本的教育,就把她送去學戲了。學戲,相當於學技能,也相當於現代進入全封閉的寄宿學校進行學習。師父(或老師)在教授技能的同時,會不會教做人,這就看師父(或老師)本身的素養了。
很不幸,芳官遇到的師父,並不想在教技能的同時再花費精力教她做人。而且,在學戲這樣的環境裡,相對來說比較單純,也就沒有環境逼著芳官自己成長。
這就決定了芳官只長年齡不長文明,身上與生俱來的熊性一直存在。
怡紅院獨特的環境,把芳官的熊性激活了芳官先是在梨香院呆了幾年,後來才被賈母指派到怡紅院的。為什麼在梨香院時相安無事,戲子們之間不但能和諧相處而且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但到了怡紅院就到處得罪人了呢?這就是環境的影響。
梨香院的環境相對來說比較單純,這種單純,主要是指沒有派別之間的對立,大家的日常生活都差不多,不會形成對立情緒。怡紅院就不一樣了,這是個受全府重點關注的地方,所謂高處不勝寒,大家都削尖了腦袋想進來,因為有高待遇且幹活輕省,柳五兒甚至把它當成療養院了。進不去的人,難免產生羨慕嫉妒恨的心理。
更為突出的是,怡紅院有晴雯。晴雯招恨,不但為自己招恨,而且為整個怡紅院招恨,因為她佔有著最優勢的資源,同時還要不斷地去踐踏別人,把同為奴僕的婆子和小丫頭們不當人看。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對於主子們的跋扈,奴才們比較能接受,因為本就不在同一個階層,但你晴雯和我們是一樣的人,正如芳官說趙姨娘的話:梅香拜把子——都是奴幾,你拽什麼拽?尤其是你比主子還拽,比主子還不把我們當人,那就把所有的恨都集中到你身上了。
這就是晴雯為怡紅院創造的環境,對立情緒已經很飽滿了,只等機會爆發。
芳官來到怡紅院時,怡紅院正處於這樣的環境。
芳官一來,就受到了寶玉的寵愛,而且她是由賈母指派來的,這不就是第二個晴雯嘛。如果芳官接受過良好的教育,知禮有節,懂得如何做人,那麼她也不會受環境的影響。偏偏她也和晴雯一樣,以真性情行走世間,熊且任性,再加上有晴雯的先例,芳官便徹底放飛自我了,這就引發了一連串的矛盾。
因此,芳官不斷得罪人,有她自身的原因,也有晴雯的原因,更主要的是寶玉和賈母的責任:把一個未經教化的熊孩子,放在矚目的高處,只會讓熊者更熊,從而造成派別之間的對立。
-
10 # 陳CC019
為什麼芳官不停地得罪人,我們從芳官她本身的身世背景和作者雪芹的對映意圖來看。
(一) 身世背景
我們知道芳官連同藕官、齡官這一群十二三歲的女孩子都是因為元春歸省,才特地外買回來蓄養的戲班子。
在古代唱戲的戲子通常被叫做“優伶”、“伶人”,他們大多數都是因為小時候家貧無以為繼,被賣出來跟著戲班子走南闖北的搭口飯吃。且作為戲子,在古代的時候地位是很低的,哪怕是紅樓裡“唱功了得”、“名馳天下”的琪官(蔣玉涵)也是依附著忠順王府,供權貴玩樂。
所以,對於一行剛十二三歲左右的戲子,本就因為社會生活本身的曲折而孤苦無依、敏感自持;
被接到賈府後又一直被圈養在梨香院裡,隨時等候貴人召喚,不知世故、不涉人情,等到朝廷敕令按爵守制,梨香院中的優伶一概遣發的時候,她們的身份雖然由戲子變成了奴僕,但是內裡的敏感個性和淺薄的社會經驗使然,必然是會招惹園中一干惡臭的老奴僕的惡眼。
(二) 作者對映
正如作者的筆觸下大觀園中百花爭妍,嬌蕊不輸半分,各添幾分風流。一群女兒聚在一起,作者也能將類似或相近人物之間的不同,纖毫必露地描繪出來,像是在寫這個人又好像透出另一個人。
如果說紅樓裡晴雯是黛玉的一個副本,那芳官無疑就是黛玉的另一個小照,晴雯透出的是相同的玲瓏剔透和辣嘴豆腐心,芳官無疑就是相同的直言快語、毫不顧忌。
從最初太虛幻境裡的畫冊箴言一般含有寓意,作者的筆觸也無時無刻不透過其它線索來反映人物結局,最後類似的晴雯被逐屈死,相近的芳官也趕出為尼,那林黛玉的最終結局又會如何,倒給讀者一陣哀嘆,可以料想至廝……
回覆列表
小孩子嘛,正處在青春期,不都那個樣?不知天高地厚的年紀!
也正因為此,芳官自己惹禍上身,不但害了自己。連帶著把別的“官”也害得被攆了出去跌入了悲慘的命運!
作者塑造芳官這個人的形象,是表達了底層人民對上層統治階級的一種潛在的反抗。同時也表現了統治階級對底層人民的壓迫。
沒有實力,就只有乖乖的做奴才的資格。一旦你出了奴才的格,統治階級只需動動手指就可以把你碾的灰飛煙滅。下層人民的無奈,只在這裡(~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