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詩雨花魂

    先說一個誤區,這裡的胖可不是兩三百斤,唐朝的以胖為美應該是微胖,那就是叫做豐滿。豐滿並不等同平時我們所說的肥胖,因為肥胖是一種脂肪過剩,病態的表現,完全沒有美態可言。但是豐滿就不一樣,是指全身上下的勻稱,該凸的突出,渾然天成的比例,營造出一種更豐滿圓潤的氛圍,所以,唐朝所指的豐滿和肥胖是有本質的審美區別的。

    唐朝以胖為美的原因:

    一、唐代,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鼎盛和輝煌時期,尤其還出現了貞觀之治、開元盛世的情形,政治氣候可謂十分寬鬆,經濟發展也很快速,人們安居樂業。

    這一時期經過了一段穩定,人們生活水平自然提高,所以在一些飲食等生活上會比較追求享受,沒有那種飢餓感,生理、心理等發育也會比其他時期更好,所以在者一方面,就身材而言是比較豐腴的。

    二、主要原因就在於唐朝皇族與歷代華夏朝代的民族血統不同。唐朝“以胖為美”,深刻地反映了李唐王北韓卑族的血統和印記。遊牧民族多如此,女性要負擔大量體力勞動,不胖難為好媳婦。

    李唐家族其實是混有胡人血統的漢人家族。李世民的祖母獨孤氏是鮮卑人。遊牧民族一般是以胖為美的。所以這種審美趣向最終成了李唐皇族的審美趣向。皇家選妃子都選胖的。那麼,皇家的審美趣向引導了民間的審美趣向,最終導致唐朝以胖為美。

    三、唐朝幾乎是中國古代歷史上,外交做的最好的時代之一。和唐朝政府有過友好往來的國家,曾經有三百多個。而且當時的一些優秀的中國文化,透過他們傳到世界各地。直到今天,東亞地區的一些國家,仍把唐朝時期的服飾作為正式的禮服。

    四、楊玉環的影響。可以透過李白的詩來想象楊貴妃的風采,在“回眸一笑百媚生,後宮粉黛無顏色”“從此君王不早朝”等一些語句中,還是可以體會出當時楊玉環幾乎引領了那個時期的潮流。

    就如“楚王好腰細,國中多餓死”的效果一樣,再加上自古很多女子認為嫁入皇室,甚至嫁給皇帝,是一件美好的時期,那個時候肯定也少不了效仿者,以為這樣投其所好,可以得到皇上垂憐。

  • 2 # 黑白文史mcn

    唐代並不是胖了就美,人家是胖而不肥

    唐前期,女性大多大膽追求個性美,著裝服色的選擇將官方規定棄置一旁,甚至盛行穿胡服、戴胡帽等;施面妝也是“濃妝豔抹”。婦女的日常服裝,上身著衫,下身穿裙。衣裙上有瑰麗的花紋,裙子以紅色最為流行。

    下面這個影片講一下
  • 3 # 王松林

    唐朝女人以豐滿為美,你知道豐滿到什麼程度為美嗎?不知道吧。我告訴你,越胖越好,體重達到二百斤以上才剛剛夠到豐滿,越胖者愈美。以胖為美這是唐朝美女標準,你可能不信,但是事實。

    唐朝女人以胖為美。根據歷史研究,唐朝的確是以豐肥濃麗為審美取向的。如果去觀賞唐代繪畫、雕塑、陶俑及各類藝術作品所表現的女性形象,留給大家最突出的印象,也一定是“豐肥濃麗、熱烈放姿”。豐肥濃麗即豐滿、肥碩、濃豔、亮麗;熱烈放姿即穿著袒露、自信張揚的表情姿態。雖然仔細觀察,唐代三百年間的女性形象也有一個由清秀到豐肥、穿著由拘謹到開放的漸變過程,但是,給人視覺衝擊力最強、最具感染力和令人過目難忘的,還是那些盛唐時期姿態萬千、裝束大膽、樂觀向上的胖美人形象。但大多面如滿月、豐頰秀眉、腰肢圓渾,其裝扮袒露而大膽。即使被今人譽之為中國古代第一美人的“捧杯侍女”,除了婀娜的捧杯姿態與眾不同之外,其基本特徵仍然是“豐肥濃麗、熱烈放姿”。而唐代現實生活中脫穎而出的絕代佳人女皇武則天和貴妃楊玉環,可視為“豐肥濃麗、熱烈放姿”的樣板。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以美貌、智慧和膽識一步步走向了權力的巔峰。雖然當時沒有照相機和繪畫作品記錄下她的真切容顏,但從史書中“方額、廣頤、鳳頸”的描寫我們可以斷定,她正是憑著寬額頭、豐臉頰、圓渾而重疊的頸部及富態形象贏得了“媚娘”的地位,從而為她進一步接近權力中心奠定了基礎。

    中國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的楊玉環,更是家喻戶曉、流傳千古的胖美人典範。然而與女皇武則天有著同樣的遺憾,我們只能根據記載和詩歌中的描繪去想象她那“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的國色天香,在“從此君王不早朝”的史實中去推測她那迷人的風采。“環肥燕瘦”概括了漢、唐兩代不同的審美標準,也定格了楊玉環“豐肥濃麗”的美妙外形。顯然,無論是藝術作品還是現實生活都清晰地反映出,唐人的確崇尚“豐肥濃麗、熱烈放姿”。

    唐代繁榮昌盛、豐衣足食,正如詩聖杜甫詩句所記“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稟俱豐實”。人們有條件吃飽穿暖保持健康豐滿的體格。

    中國有個成語——心寬體胖。唐朝是當時世界上最強盛的國家之一,百姓在經歷數百年的動盪後,普遍安居樂業,民眾心態樂觀開放。

    其實,到現在,國外也有以胖為美的國家,它是東加王國,簡稱“東加” 。地處太平洋西南部的一個小島上。這個國家的人們都喜歡肥胖,無論男女老幼,他們把肥胖作為衡量“美”的標準,越胖越美.“脖子要短,腰身要粗。”這樣的女子在東加才是標準的美女。如果不夠胖,就要用紗布一圈圈纏起來,用來“遮醜”。這個國家之所以“以胖為美”是因為他們這裡的國家擁有33家貴族,每年的子們都會進貢好吃的食物,久而久之,就形成這是個獨具自己特色的習俗。在世界上,這個國家還著有“胖子之國”的美稱呢。

    另外,還有茅利塔尼亞,其位於非洲撒哈拉沙漠西部。與西撒哈拉、阿爾及利亞、馬裡和塞內加爾接壤。數十年來,就像西方青少年試圖透過快速減肥餐減肥一樣,茅利塔尼亞人一直推崇快速增肥餐,目的在於讓女孩足夠肥胖,能充分顯示家庭的富裕,併成為茅利塔尼亞人心目中的標準美人,不止這個國家,基本上阿拉伯國家都比較喜歡胖女人,阿拉伯人認為胖女人更適合做妻子。這種觀念可以解釋為什麼從波斯灣到北非毛利塔尼亞的阿拉伯世界,胖人的數目在急劇攀升。

    還有斐濟國也以胖為美。

  • 4 # 雨沐青峰

    很多人認為唐朝人是以胖為美,其實這是不準確的,應該把胖改為“豐腴”更恰當,也就是現在說的“豐滿”。那以什麼程度為美呢?我們可以看看杜甫的這首《麗人行》裡的說法。

    三月三日天氣新, 長安水邊多麗人。

    態濃意遠淑且真, 肌理細膩骨肉勻。

    ……

    杜甫詩裡對麗人的描寫是“肌理細膩骨肉勻”,說白了就是面板細膩,身材勻稱。應該說這種審美觀點還是非常健康的。

  • 5 # 追記歷史

    唐朝有一個較長的穩定發展期,人們在這種相對富足安逸的環境下,溫飽這種最基礎的保障已經不是問題,這也是那時候對女人審美觀變化的一個原因。試想如果大家都吃不飽,個個都骨瘦如柴,哪裡還有胖嘟嘟的美女觀,所以唐朝對女人稍有怪異的審美觀,側面反映出那時人們的生活質量。當然這也並不是說唐朝男人都喜歡胖子,如果所有的美女都是二百斤以上,估計任何一個朝代的男人都不願意接受。

    唐朝美女的代表人物

    楊玉環是咱們熟知的一位歷史明星人物,她就是生活在唐朝的“胖”美女,史料上留下來對她外表的描述為:

    素有肉體,至夏苦熱。頸項圓潤,方額角,寬臉龐,眉梢下彎,面容豐滿端莊。

    有此記錄可以看出楊貴妃也是一位豐滿的女人,難道她是領頭羊,大家都以她為標杆?

    咱們再看看另一位重量級人物,那就是一代女皇武則天,同樣先看看史料對她外表描述的蛛絲馬跡。武則天形象概括為四個字:

    方額廣頤

    怎麼理解這個四個字呢?閉上眼感覺下,應該是大臉盤,方正額頭的女人,胖點的人大多臉大,所以女皇也和豐滿沾邊。武則天這個臉部的大輪廓,理論上也不符合咱們現在的審美觀。

    並不是都有豐滿的審美觀

    任何事都不是絕對滴,比如當年唐玄宗的太子李亨,由於受到權臣的陷害,終日裡鬱鬱寡歡。唐玄宗就安排人為太子琢磨幾個女人,他提出的選美標準是:

    選人間女子細長白者無人,將以賜太子。

    由此可見豐滿觀並沒有貫穿整個唐朝,還是有部分人喜歡身體苗條的美女。唐玄宗和李亨二人關係雖然有些微妙,但這麼點小事還不至於給兒子耍心眼,所以當時唐玄宗的出發點應該沒問題。

    豐滿和胖的本質區別

    咱們中國的漢語言文學博大精深,有時候一不小心還真容易被帶偏。女人豐滿簡單可以理解為“正好”,長得既不胖也不瘦,恰好拿捏準了中間那個度。如果非要將豐滿往胖那邊靠,也只能說是稍顯微胖,更多的感覺應該是體態勻稱,韻味十足。胖字就不同了,滿身肥肉到處都堆積著脂肪,不該胖的地方胖了,該胖的地方更胖了,這和豐滿絕對是兩個意思。楊玉環和武則天如果都是大胖子,估計也不會被帝王們選中,所以豐滿和胖有著本質的區別。如果非要說那時候需要胖到什麼程度才算美,我個人感覺拿現在的審美觀肯定不行,最起碼應該是微胖的標準。

  • 6 # 有些歷史太調皮

    你可以理解為,健康、強壯、豐滿的女人,但絕不是胖到走不動路的女人,基本就接近了,據說楊貴妃就是這樣的,豐滿有餘,靈動活潑、可愛,面板白皙、膚如凝脂、溫潤如玉,時常翩翩起舞,你可以腦補一下,一個可以隨時跳舞的豐滿女人,總不能是200多斤吧?

    很多人說唐朝以胖為美,是因為李世民家族有外族血統,而向來遊牧民族都喜歡相對胖一點的女人,所以整個唐朝審美標準就變成了胖,這太荒唐了,審美這事兒,人人有不同看法,不能說李世民喜歡豐滿的,就全國男人都喜歡了?

    況且人的胖瘦由體質決定,你不能說我瘦有罪,也不能說胖人獎勵100萬,更何況自古以來,美好的事物,都是協調、勻稱,平衡的,過猶不及。

    怎麼能說是唐朝以胖為美呢?難道現代就是以瘦為美了嗎?我看不是,現在依然有許多豐滿的美女,更不小巧玲瓏的瘦女,但他們在不同人眼裡都有不同的美。如此而已。

    真正的美是多一分則多,少一分就少的完美平衡,我認為這才是合情合理的標準,與朝代和種族毫無關係。

    我真不相信,唐朝人都喜歡現如今出土的那種所謂的唐朝美人俑,長著三層下巴,搞不好真有三百斤,這樣的女人,真不知道美麗何在嘛。

  • 7 # 白水先生23

    唐朝是中華民族歷史長河中一個偉大的朝代。偉人曾將“秦皇漢武,唐宗宋武”相提並論。在二百八十九年的統治中,留給我們後人很多疑問,感之大唐的迷之存在。今天就去探討唐朝女性以何為美。

    談到美女,“沉魚落雁,羞花閉月”四大美女,楊貴妃作為其中之一,可以瞭解當時的審美觀的。

    有專家考證唐朝是以肥胖為美,二師兄在唐朝那可是帥鍋了。在下卻認為這是不夠嚴謹的,應該是以豐滿為美,在《長恨歌》中記載“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其中洗凝脂是指面板白嫩滋潤,豐滿,絕非皮包骨和贅肉滿身。楊貴妃擅長舞蹈的人,平時肯定要經常做肢體運動,會產生一定的肌肉,“素有肉體,至夏苦熱”,“素有肉體”應該是指有肌肉,並非人們所說的肥胖。杜甫在《麗人行》中描述“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也就是豔麗.端莊有氣質.還有肌膚細膩。

    在唐朝的官廷繪畫的仕女圖中我們可以看看當時的美女。閻立本的《步輦圖》和周昉的《簪花仕女圖》中.可以看到當時的宮女和仕女.根本說不上肥胖.身形略顯豐滿.但站立姿態無不娉婷嫋娜.似乎都有一把子力氣的。在玄宗時代.讓高力士派京兆尹為兒子肅宗選美“選人間女子細長白者五人.將以賜太子”可見玄宗的選美標準也跟今天一樣:身形高挑.面板白嫩。

    所以.唐朝的美女應該是.五官端莊.身材勻稱.面板白嫩.舉手投足之間表現自信張揚.身形豐滿還要有點小肌肉哦.還有身體的黃金比例是人們審美的不變觀點。

  • 8 # 尚拙齋主

    豐肥濃麗即豐滿、肥碩、濃豔、亮麗;熱烈放姿即穿著袒露、自信張揚的表情姿態。

    從史書中對武則天的描寫我們可以斷定,她正是憑著寬額頭、豐臉頰、圓渾而重疊的頸部及富態形象贏得了“媚娘”的地位,從而為她進一步接近權力中心奠定了基礎。

    中國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的楊玉環,更是家喻戶曉、流傳千古的胖美人典範。顯然,唐人與漢代和古代大多數時期人們欣賞窈窕淑女含蓄內向的審美觀不同。這種“另類”審美眼光正是那個如日中天時代的必然特點。

    首先,唐代繁榮昌盛、豐衣足食,正如杜甫詩句所記“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人們有條件吃飽穿暖保持健康豐滿的體格。

    其次,唐代開放相容幷包。國力強盛與文明發達,使唐人充滿自信,成為一個高度開放的國家。據不完全統計,當時與唐交往的國家有130多個。不同文化的影響、交融,使唐人不拘於傳統,眼界開闊,熱烈放姿。

    第三,統治者的血統也決定了唐人對健碩的體魄更易親近。唐代開國皇帝李淵的外祖父是鮮卑大貴族獨孤如願,也就是說李唐皇室的血統中至少有一半是鮮卑血統,而鮮卑族的遊牧生活造就和需要的是剽悍、健碩的體魄。因此,唐朝幾代國君均寵愛豐肥的女性也就不難理解了。

    當時崇尚的“豐肥濃麗、熱烈放姿”絕不單純是女性體態上的肥瘦,穿著上的遮露。可以說,這種審美取向是一種全方位的審美理念,所體現的是一種力量型的、開放相容的文化視野。

    唐人喜愛牡丹,而牡丹的花型正是高貴豐滿。唐人塑造的駿馬形象都是驃滿臀圓。而唐代影響最大的顏體書法更是肥碩、莊嚴而渾厚。

    如果把視野放得更大一些,就會發現,唐都長安城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都城,馬路是最寬闊的,宮殿是最高峻宏偉的,當時的中國是世界嚮往的中心。

    這一切體現了一個民族進入高度成熟、處於生命力最旺盛階段洋溢位的蓬勃朝氣和高度自信。唐人崇尚並醉心的這種氣魄、力量和開張的美,傳遞給我們的是一種撲面而來的時代氣息——熱烈放姿、開拓進取、積極向上。

  • 9 # 長安孫大人

    人人常說的唐朝女人“以胖為美”並不是指唐代近三百年的整體狀況,僅僅指盛唐時期的女性的審美觀,縱觀大唐要王朝,從大的方面看,人們的女性審美觀念林經歷由纖瘦為美到以胖為美的演變歷史,所以才有今天口口相傳的說法。

    唐王朝的建立者祖先是鮮卑血統,胡人以遊牧為業,北方遊牧民族所受到環境惡劣,對身體條件要求高,婦女也從事生產勞動,騎馬涉獵的生活需要強健的體魄,希望牲畜肥壯,故而以肥大為美,性格也粗獷豪邁,這些條件自然形成相應的審美觀念,導致他們在女性審美持“以豐肥壯碩為美”的觀念。統治者的審美嗜好自然而然容易為全社會認同,在審美方面自然引導社會的審美風尚。唐朝的社會風氣開放而有北朝尚武的遺風,對女子的禁錮和約束也少,女性外出活動多,常常參加騎馬之類的活動,因而體質健壯,身姿英挺,而這樣的社會風氣演變審美風尚,以上各種綜合因素,自然而然孕育了唐時代的風貌,這種審美觀念所體現的是一種力量、開放相容的文化視野,是唐朝時代風貌的一種表現。

    初唐早期秉承前代遺風,女子以腰脂纖細為美,然而這時的武則天面目豐腴,體態微胖,而這個時期初唐的女人已經發生審美主流的觀念,豐腴富麗、雍容華貴的女性審美觀是盛唐時期的特徵,盛唐以肥美的最耀眼的明星楊玉環,歷史上是這麼描述唐明皇的愛妃,梅妃清瘦俏麗如梅,玉環豐腴豔美如出芙蓉。由此可見受寵的梅妃的清瘦也是當時審美觀念之一,即使“以胖為美”的主流審美觀念的盛唐並不排斥清瘦,高挑的審美觀念。直到唐朝中後期,安史之亂是唐朝的轉折點打破太平盛世,擊垮唐人的自信和豪邁,此時審美心裡也發生轉變,纖瘦輕盈取代豐腴成為當時社會審美觀念的主流,這種轉變也是大唐由盛世轉衰的真實寫照。晚唐時期的大唐女人以尚纖羸弱為當時審美觀念,這跟時代的特徵相符合,晚唐末期的人們沒有盛唐時代的朝氣和激情,用羸弱纖細柔婉之美代替他們的審美觀念,這也是晚唐淒涼的一種寫照。

    縱觀大唐時代的審美觀念,由初唐腰肢纖細到盛唐豐腴肥美再到晚唐纖細羸弱的美的審美主流的演變歷史。

    當人們談說的唐朝女人以胖為美,其實也是盛唐的的自信和豪邁,更是仰慕大唐盛世帶來的氣象。

  • 10 # 春風解語

    唐朝的美人是以豐滿為主,並不是以胖為尊,唐朝的審美或者與佛教的傳入有關,繪畫與陶俑的人物,是一種藝術的加工,與真人是有出入的

    都說唐朝以胖為美,很多姑娘一長胖了,就開始自我安慰了,我要是回到唐朝一定是個大美人,實際情況真是這樣嗎?我看是你想多了。

    那麼這種誤解是怎麼來的呢?首當其衝的四大美人之一,楊玉環。迷倒唐玄宗的楊貴妃,一開始是壽王的老婆,也就是玄宗的兒媳婦,這得是多大的魅力,才會讓玄宗頂著亂綱常的大帽子把兒媳婦搶過來,而且還寵冠後宮,白居易《長恨歌》裡曾形容她: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這樣一個美人,我見猶憐,她的美貌應該就是唐時的代表。

    貴妃擅舞,特別是《霓裳羽衣》舞,白居易曾在詩裡提到:案前舞者顏如玉,不著人間俗衣服。傳說唐玄宗曾親自為楊玉環奏樂,而貴妃起舞,那麼要跳這種連白居易都讚賞不已的舞蹈,一個大胖子跳起來,諸位覺得會有美感嗎?而且還成為長安城的流行舞蹈。你肯定又要反駁我了,沒見靈活的胖子安祿山嗎?人家還會跳胡旋舞呢?而且深受玄宗喜愛。這就要從舞蹈的形式來說了,楊美人跳的是仙氣十足的舞蹈,安胖子跳的是快節奏的舞蹈,可以把節奏打成動次打次那種。所以想做仙女,還是別太胖。

    唐朝崇尚佛教,而那種藝術誇張表現,就是源於對佛教的信仰,敦煌的很多壁畫就體現出這樣的審美。其實從隋朝開始,審美就和唐朝就非常接近的,都是選“美貌、高個、膚白”,如隋煬帝採選民間童女的標準是“姿質端麗者”。隋唐跨越的時間並不久遠,所以審美還是比較接近。

    唐朝的壁畫,輕盈的飛天舞蹈

    隨著唐文化的發展,佛教文化的盛行,唐統治者對於佛教的推崇,所以我們看到的繪畫基本是以豐滿富麗為主,當看到出土的唐朝陶俑時,我們就會很驚訝的想,這還是美人嗎?甚至有一種錯覺,唐朝的女人都胖得離譜,可能她們的日常生活就是吃吧,要不然怎麼會胖成那樣,這是一種多麼深的誤解啊。

    不但是陶俑讓人誤解,甚至繪畫裡的女子也是高大胖碩的,據說廣元市的皇澤寺內就有武則天真容,不過由於一些歷史原因,很難說清是不是真實的武則天容貌,武則天“寬額廣頤”,照現在的審美來說就是大臉盤子,寬額頭,當然和現在的網紅區別很大,絕對不是那種看起來營養不良的樣子。

    廣元皇澤寺內武則天真容,據說後面塑過金身,已經看不出什麼來了,遺憾

    “胡服騎射”是唐朝的時尚,唐好胡風,或許與其血統有關係,各個民族的審美不同,造成審美差異。

    唐朝繁盛,這是後世所公認的,他們的審美除了和佛教傳入有關,還與血統有關係。唐太宗的出身問題受到了很多猜測,但是大部分猜測都指向一個觀點,他有胡人血統。

    民族審美都自有不同,李唐王朝必然也有來自他血統裡的審美。李世民往上追溯三代,分別是:其父李淵、祖父李炳、曾祖父李虎。李虎官拜太尉,封唐國公,名列“八柱國”。可見,李氏一族的榮耀從其祖父李虎就開始了,果然有些人,你只能仰視。

    鮮卑的地理位置決定,必須善騎射,周邊都是當時的強胡

    鮮卑族是遊牧民族,善騎射,一個在馬背上打天下的民族,不管男女,應該都不會太過纖弱,其實這和社會生產力是息息相關的。鮮卑族的長相應該屬於面板較白,二則身材長大,三則五官深刻,這就和漢人有很大區別。

    遊牧民族與胡人的結合,審美不會是瘦弱的形體,從血統來看,唐朝的審美更接近於健康,這種健康可能就是現在說的“微胖”而已,或者是像柳巖那種肉彈身材,該胖的胖,不該胖的地方肯定不能胖,從唐朝的服裝就可以管中窺豹,略知一二了。絕對不會是胖得沒有一點形狀,越胖越美。

    審美和地域、時代息息相關,各個時代的審美都有偏差,唐時的主流審美以豐碩、富美為主。

    審美和時代、地域有很大的關係,比如先秦時期,對於女子的審美,是分南北的,就和北方喜食麵食,南方喜食米是一個道理。和地域,時代,甚至氣候都有莫大的關係。

    先秦時代,北方的中原地區,比如推崇“碩”、“頎”,什麼意思呢?通俗一點就是大高個,體型修長,這就是地域特徵了。從古至今,北方人都以壯碩為美,女子也多出高大美女,就像現在的華北、東北地區的女子,也多有身材火辣的漂亮女子。據說衛莊公的夫人莊姜就是那個時代的代表,就北方中原地區而言,先秦時推崇“碩”或“頎”,用民間的俗話來說,就是“高個兒”,以“體長”為美。先秦高個子美女的代表人物是衛莊公的夫人莊姜。莊姜是齊國公主,《詩經.衛風》有形容莊姜的,“碩人其頎”、“碩人敖敖”。這就是形容她的身材修長而美,至於“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等等,對於古代女子的描寫都是這種意象,分辨不出來具體長相。

    而南方則以“細腰”為美,有詩為證,“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這就有點變態了,為了追求細腰把自己餓死,不知道是不是誇張啊,對於逆風這樣的吃貨,這是活生生的折磨。

    到漢朝的時候,從漢高祖的寵姬戚夫人,到漢成帝時期的趙飛燕,都是舞蹈高手,會跳舞的女人必然體輕,所以“金盤立舞”的飛燕會成為漢時美人的代表,我們常常說的“環肥燕瘦”,就是來自這裡。

    到唐朝時,什麼“細腰”、“體輕”就不存在了,一改往時的“纖細”,女子身材以“豐滿”為美,唐時女子以健康為主,減肥,勒腰不存在,但是你覺得這就可以放縱自己嗎?也不是,他們只是審美正常了而已。閻立本《步輦圖》裡,從侍女到貴婦就沒瘦子了,越往後,唐太宗身邊的侍女也越來越豐滿,從壁畫到繪畫,展示了唐時的審美,確實是以豐滿碩大為美。

    當然這樣的審美是和時代有關,唐朝的繁盛與物質豐富,在當時是首屈一指的,在全世界來說,都是無可匹敵的,在人們生活富足的時候,必然會休養生息更加富態。

    唐朝的都城在長安,長安靠北,而且周邊少數民族眾多,再加上北方風物自是與南方不同,審美偏向北方的碩大,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審美總是跟時代,地域有很大的關係,就像現在的網紅臉,被媒體過於誇大,然後很多人覺得漂亮。唐朝也一樣,皇帝的審美是有導向功能的,上為其美,下一定不會覺得那是醜的,“楚王好細腰”,大家都不要吃飯,這也是一種時尚導向,哪怕現在我們看起來是變態的,但是在當時就是時尚。

    從唐朝的服裝可以看出來,唐時的開放之風,唐朝女性高大豐碩的身材與富美的服飾相得益彰

    從服裝發展來說,唐朝時期女子的服裝更加開放,更加相容幷包。女子的衣服多寬襦廣袖,試想一個瘦得蘆柴棒的女子怎麼撐得起這衣服。唐朝不但保留了最原始的漢服風格,更是在這基礎上兼收並容了少數民族的異域之風,從唐朝的服裝風格來說,屬於典雅華貴,甚至有些小性感的裝扮。

    特別是襦,是一種寬領口,半袖且袒露胸部的短上衣,問題就出在這裡了,沒有一點貨,怎麼穿出時尚感來,“胸前瑞雪燈斜照”“粉胸半掩疑晴雪”,多麼美好的意境,如果身材平扁,這種效果是出不來的吧。從唐朝的繪畫可以看出,這種裝束在唐朝是常見的。不僅僅是貴婦,甚至是侍女都是這種裝束。《練圖》和《簪花仕女圖》中對這種袒胸服飾也有所描繪。

    當然她們也不能就這麼出門,那也不到現在穿吊帶裝就跑出去的地步,人家也會穿罩衫的,就是一種披在肩背之上的巾帛,而且多以輕薄的錦或者紗羅為主,想想都漂亮,敦煌壁畫裡“飛天”就可以看出來,那種輕盈靈動,讓人忍不住為之讚歎,傾倒。從唐朝女性的服飾來看,大唐的輝煌燦爛就被展現在大家面前,既濃烈張揚,又凹顯出自由奔放的大唐風格,從唐時女性的服裝看出來,這種服裝是一種迴歸自然,重視人體舒適度的人性設計,在古代封建王朝對女性的束縛來說,唐朝的女性是眾多王朝裡熠熠生輝的群體。

    唐朝女性高大,碩美的身材和當時富美的服裝是相互融合的。

    武則天的“寬額廣頤”代表了唐代的審美主流,以及唐時流行的妝容,多為濃豔之感,只適合豐滿的女子

    《資治通鑑》記載楊貴妃“素有肉體,”“資質豐豔”。

    此話可以看出來,楊玉環肯定是一位豐滿的美人,這種豐滿肯定不會是下巴三層肉,腰上游泳圈那種胖。

    從唐朝的妝容可以看出來,厚厚的粉,加上濃重的胭脂,我們的印象裡的輕薄底妝,不存在的,就是厚厚的粉,能掉下來那種,可以參考一下日本的藝伎。在唐朝考驗一個人面板好不好,就看粉掉不掉。

    一個乾瘦的女性,臉上的肉都沒有彈性,可能會掛不住這麼濃厚的妝容吧。而且唐代女性的身材未必是胖,但是臉一定得大。《舊唐書》裡記載太平公主長相:公主豐碩,方額廣頤”,從這段描述可以看出來,太平公主體態豐腴,臉蛋飽滿,不知道是不是膠原蛋白特別豐富,公主的額頭也比較寬,這種長相是符合唐代審美的。

    而武則天覺得太平公主最像自己,“則天以為類己”,而武則天是怎麼進的宮呢?史書記載,“上聞其美”,就是說皇上驚聞她的美貌,然後召進宮中的,可以想見,這是當時唐朝的普遍審美。

    綜合這些特點,我們不難想見,武則天也好,楊貴妃也好,絕對不是現在這種錐子臉的小臉美女,是非常大氣的大臉盤,長相端莊、富美,如果非要用一種花形容的話,那就是富貴的牡丹。

    唐時女人以胖為美,崇尚健康大方,反倒是苗條、陰柔不是主流審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50歲往後餘生感言發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