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楓書來世
-
2 # 使用者6754000396
有看不出真假的名錶,專櫃包裝,,,,,,,,,,,,,,,,,
武則天的銅匭是什麼東西,其作用是什麼?
-
3 # 蕭湘居士__
由武則天開了告密之風,實非正人君子所為,從此陰告盛行。好人會變壞人,有口莫辯,對後世奸侫之臣往上爬設了臺階。實乃武氏的一紀陰招也。
-
4 # 刪繁就簡347
銅匭類似於現在收件箱,它是特製的武則天專用收件箱,其他人無法開啟。
這個收件箱設有四個投入口,即:
‘延恩’投入口:自薦和促進農業或人民福利的計劃,
‘招諫’投入口:對政府的批評,
‘伸冤’投入口:對不公平的訴苦,
‘通玄’投入口:報告預兆、預言和密謀。這樣設計便於分揀各型別信件。
武則天下令准許官吏、百姓自薦,以免薦舉有所遺漏,是對於直言敢諫的臣民,儘量採納他們的建議,即使言語有所冒犯也能免予追究。
武則天為鞏固統治啟用酷吏,鼓勵告密,當時還規定:“有告密者,臣下不得問,皆給驛馬,供五品食。”
因此這個特製的收件箱,成為了一些小人告密者的綠色通道了。
於是,“朝士人人自危,相見莫敢交言,道路以目。或因入朝密遭掩捕,每朝,輒與家人訣曰:未知復相見否?”。
這種恐怖的日子持續十幾年,到697年,殺死來俊臣酷吏才結束。
銅匭的設計者魚保家也沒想到,他嘔心瀝血設計出來的銅匭,使告密事件一發不可收拾,他自己也被人告密至死。
-
5 # 段輝時
銅匭,其實就是一個銅作的匣子,其作用類似於現在的舉報箱。
是武則天首創,銅匭有特製的機關,只有武則天可以取閱,其它人無法開啟。
武則天垂拱二年三月七日早朝,武則天身著龍袍,頭戴平天冠,端坐在大殿龍椅上。金鑾殿下文武百官兩廂站立,金殿之上鴉雀無聲,執事太監高聲宣示‘有事啟奏,無事退朝’。只見一人快步上前,跪倒階下,說:‘啟稟陛下,臣有本奏。’武則天向下一瞧,認得是待御史魚承曄,便問道:‘愛卿所奏何事。’魚承曄奏道:‘臣有一子,名保家。極巧工匠,近制一匭,願獻給陛下,以報皇恩。’武則天自當了皇帝以來,天下敬獻寶物的人多了去了,原不放在心上,只是不好駁魚大人之面,勉強說道:‘呈來朕看’。魚承曄連忙走出殿去,不一會,領著一個瘦高的後生進來。只見後生遍體羅綺,手捧一個大匣子,那匣子呈光呈亮,精美無比。百官都好奇地盯著匣子看,不知是何寶物。魚承曄父子跪倒階前,三呼萬歲,禮畢。武則天宣‘呈上來。’早有執事太監從魚保家手裡接過匣子,放在武則天的龍案上。武則天上下一打量,原來是個銅匣子,做工極精巧,表面磨得跟鏡似的,可以照見人。只是奇怪東西南北各開一口,不知何意。問道:‘愛卿,此物何名,有何用處?’魚保家奏道:‘此物名曰‘銅匭’,共有一室,中有四隔,四方有口,以受表疏,可入不可出’。
武則天本是個極聰明的人,聽說‘可入不可出’,已知其意,當延重賞了魚保家。
武則天於是下令仿製銅匭四個,置於宮之四門。銅匭有四個開口,其東曰‘延恩’,獻賦頌,求進士者投之;南曰‘招諫’,言朝政得失者投之;西曰‘伸冤。’有冤抑者投之;北曰‘通玄’,言天象災變及軍機密計者投之。並佈告全國,向各州縣發出通知,向百姓介紹使用方法,號召天下百姓都來向皇帝進言獻策,大膽告密。並且還規定:有吿密者,臣下不得問,皆給驛馬,供五品食。‘所言或稱旨,則不次除官,不實者不問。’因此,告密者從全國各地象蜜蜂一樣湧來,擠得滿頭大汗者有之,呼吸困難者有之,鞋被踩掉者有之。自此,當官的人人自危,在路上相遇,只是用眼睛看著對方而不敢說話。
最滑稽的是銅匭的發明人魚保家,也被人投告密書於匭中,告他曾為判賊徐敬業製造弓弩、戰車,殺死殺傷大量官兵。武則天經查屬實,下旨逮捕魚保家並腰斬於市。真是天道報應不爽,‘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女皇帝,當時反對的人很多。她為了立威,打擊對手,排除異己,需要有人來告密、揭發,銅匭的發明暗合己意,於是,銅匭就成為了武則天收集情報的重要工具。
-
6 # 使用者9248814430417
銅匭就相當於現在的舉報箱,是武則天的聰明創舉之一。開始也卻實起到了很多好作用,讓一些明著沒人敢告的達官貴人有了收儉,怕暗裡有人告他。讓一些有真正有才學的人透過舉薦得到了任用。後來被一些壞人,小人利用它做了很多壞事,違背了武則天當初的本意。所以說什麼事都不能單方面的去考慮,要多方面去認證。
-
7 # 春秋風雲
垂拱二年(686年)三月,武則天為了廣開言路,盡知人間善惡事,方便言事投書者,令制銅匭。《舊唐書.則天皇后紀》記載:“初設匭於朝堂,有進書言事者,聽投之”,意思是說,想上書言事的人,只管寫材料往裡面投吧!為了及時閱讀和處理這些信件,武則天專門設立了匭使院,匭使院隸屬中書省,並以諫議大夫補缺拾遺一人任知匭使。凡臣民有冤滯和匡正補過,或者進獻賦頌的,皆可投入不同的匭中。侍御史魚承曄之子魚保家是個發明家,他將原來構造簡單的銅匭,內部分隔成四個空間,便於不同的信件分門別類地投放。匭的東面叫延恩,“獻賦頌,求仕進者獻之”,意思是說,想獻賦頌,求官或者求進級者,投東面的延恩箱。匭的南面叫招諫,“言朝政得失者投之”,意思是說,評價朝政得失的奏書,投南面的招諫箱。匭的西面叫伸冤,“有冤抑者投之”,意思是說,有冤屈的狀書投西面的伸冤箱。匭的北面叫通玄,“言天象災變及軍機密計者投之”,意思是說,報告天災人禍以及軍機大事者,投北面的通玄箱。(武則天的銅匭)
為了方便更多的臣民參與其中,武則天下旨:在皇宮外面四角,各安一個銅匭。考慮到官員可能打擊報復,以及邊遠臣民進京不便,又下旨:“有告密者,臣下不得過問。皆給驛馬,供五品食”。五品食是什麼標準呢?據《唐六典》記載:“每日細米2升,面二升三合,酒一升半,羊肉三分,瓜兩顆,鹽、豉、蔥、姜、癸、韭之屬各有差”。看這配餐標準,莫說在唐朝,就算是今天,也知足了。
據《資治通鑑》記載:“是歲,天下大飢,山東、關內尤甚,四方告密者蜂起,人皆重足屏息,所言或稱旨,則不次除官,無實者不問,與有涉嫌疑,辭相逮引,莫不窮逋考按”。什麼意思呢?就是說:“當年,全國鬧饑荒,其中山東、關內地區更嚴重,四方告密者,比蜜蜂的數量還要多,路上的人腳挨腳,因為人太多,連呼吸都有困難。如果所告屬實,就授予官職;如果所告不實,也不追究。一旦發現有犯罪嫌疑,則讓當官者互相撕咬,沒有不盡力調查、抓人、拷打的。剛開始設立銅匭,確實起到了廣開言路、集思廣益、取信於民的作用。隨著武則天無節制的鼓勵政策,形勢發展的趨勢違背了她的初衷。很多人為了私利而誣陷好人,這一現象的出現,正好被武則天利用。從她十四歲進宮以來,就有很多敵人,特別是反對她當皇后者,反對她當皇帝者,包括李唐宗室對她有威協者,這些人必除之而後快,必除之才江山穩。那麼,派誰擔任自己的殺手呢?指望朝中那邦儒腐的官員?他們肯定下不了手。怎麼辦?武則天把眼光盯上了那些窮兇極惡的告密者。第一個進入武則天視野的,是高鼻深目的胡人索元禮。索元禮底層出身,性情殘忍,受過地主、官史的欺榨,骨子裡滿是仇恨。武則天提拔他為遊擊將軍,掌管制獄。第二個進入武則天視野的,是潑皮無賴來俊臣。來俊臣本是市井流氓,被抓入獄後,經常誣告他人罪行。獄監查來查去,全都是假的。當有一次再次誣告他人時,引發高層震怒,剌史王續打了他100棍,才稍稍老實。出來後聽說王續犯事被誅,他編造愰言直告王續,說他因告發王續,被打了100棍子。武則天見到這封舉報信後,破例接見了他,以為他忠,又“苦大仇深”,便對他委以重任。來俊臣掌權後,組織幾百名無賴專事告密,成立推事院。夥同黨羽朱南山撰寫告密巜羅織經》,預先有系統地按內容分列成條目,佈置怎樣羅織犯罪事實和緣由,然後命令黨羽按擬定的人選去告發,有時直接將檢舉信投入匭院,讓武則天知道,武則天一般會交由來俊臣審理。如有不服,大刑伺侯,若惹他不爽,則株連全家。不愁你不承認犯罪。來俊臣想整誰,誰就遭殃。黑齒常之被他抓了,他陰陽怪氣地說:“你姓黑齒,我要看看你的牙齒黑不黑”,手下將黑齒常之的牙齒敲下來,他一看:“牙齒不黑呀,把他的眼晴摳出來!”,手下人將他的眼晴摳了出來,他拿著眼晴一看:“有點黑,我看你的心是不是更黑”,手下人又將他的心剖了出來。來俊臣除了喜歡整人,還特別好色。只要聽說誰家有漂亮女眷,立即啟動他的告密程式,經他之手,不知糟塌了多少良家婦女。其中有個叫段簡的大臣,家裡有個嬌妻王氏,長得十分美豔。來俊臣對段簡說:“這是皇上的聖旨,皇上己經把王氏賞給我了。”,段簡哪裡敢看聖旨,乖乖地把王氏送給他了。過了不久,他又來討要段簡的小妾,段簡如若不顧全家,真想跟他拼命,迫不得己,又將小妾送與來俊臣。有一天,來俊臣將地官狄仁傑、益州長史任令輝、冬官尚書李遊道、秋官尚書袁智宏、司賓卿崔神基、文昌左丞盧獻六人一併告發。來俊臣逼迫狄仁傑承認謀反,狄仁傑知道來俊臣手段毒辣,於是鑑字畫押,他寫道:“大周朝革新,萬事維新,唐室的舊臣,甘願聽從誅殺。反叛是事實。”。來俊臣的黨羽王德壽想乘勝追擊,引誘狄仁傑交出同夥,狄仁傑無奈一頭撞向大柱,血流如注,昏死過去。後來,機緣巧合,狄仁傑被武則天所救。來俊臣製造冤假錯案,累累升遷,先後任侍御史、御史中丞、太僕卿。而他的升遷,直接建立在數千家大臣和李唐王室的冤魂上。大臣們一個個禁若寒蟬,過著朝不保夕的日子。史書記載:“朝士人人自危,相見莫敢交言,道路以目。或因入朝密遭掩捕,每朝輒與家人訣曰:“未知復相見否?”來俊臣等人又將魔爪伸向武氏諸王、太平公主、李旦、李顯、張易之等武皇親近之人,妄圖透過誣告他們謀反,以此來掠取權利。沒想到這回踩到了地雷上,太平公主等人,早就看他們不順眼,聯合一班大臣上奏,終於將來俊臣等酷史逮捕入獄。開始,武則天不忍殺來俊臣,認為他有功於國家。吉頊進言:殺一個國賊有何不可?武則天一想:殺一個萬民痛恨的國賊,贏天下民心,這買賣划算。於是,下令活剮來俊臣,誅滅全族。
一個銅匭,幫武則天掃清了政治障礙,真應該感謝那個發明人魚保家。武則天不僅沒有感謝他,而且將他殺了。為什麼?因為魚保家有怨家,“告其與敬業作兵器,殺傷官軍甚眾”。一個銅匭吸附了好多冤魂,而真正受益的,只有武則天一人。
-
8 # 吃貨正修仙
銅匭[tóng guǐ]
武則天所創,類似於檢舉箱,惟武則天可拆看,其他人無法開啟。 它有四個口,任何有所企求的人都可將文字投入其中一口。第一口用於自薦和促進農業或人民福利的計劃,第二口用於對政府的批評,第三口用於對不公平的訴苦,第四個口則用於報告預兆、預言和密謀。原意可能是對武則天所實行的恐怖統治的後果進行補救和宣揚武后對黎民的關懷。但不久,銅匭不過成了匿名的、但往往是虛假揭發的一個容器。
銅匭的來歷:
公元686年(垂拱二年)正月,武則天為了收取民心,也是想緩和朝野對她執攻的不滿情緒,更為了表示不食前言,她特下,表示自己不再聽政,讓宗皇帝親自政。卻說這年睿宗已有24歲,他聽說母后不再聽政,大為驚恐,不知道母后又要玩弄什麼伎倆,危及安危。於是,他連忙上表,堅決推讓,不肯理政。於是,武則天向群臣表:“為了國家社程著想、我又不得不重新臨朝稱制了。”其實,武則天這種以退為的做法並未起到任何作用,朝野內外的人都認為她並非真心要歸政給皇帝,只是故作變示態而已1天又大開告密之風。為了達到目的,式則大想很久,終於想出了一個自認為好的辦法。這年三月,她命令待御史魚承曄之子魚保家特別製作了四個“銅”,分別放在朝堂的東、西、南、北四角。
銅匭四角的作用:
東: 延恩,獻賦頒、求仕進者投之
南: 招諫,言朝政得失者投之
西: 伸冤,有冤抑者投之
北: 通玄,言天象災變及軍機秘計者投之
這種類似郵局信筒分本市、外埠兩口投信,以利分揀的辦法,能夠較快地區分效忠信和舉報信,不能不說是一種創見。對那些一心拍馬溜鬚想討官做的人,等於特快專遞一樣,簡直太方便了。當時還規定:“有告密者,臣下不得問,皆給驛馬,供五品食。”這可是十分優渥的待遇了,為了提倡告密,武則天不惜工本,氣派也不小。
歷史對銅匭其評價:
據《唐六典》:“每日細米二升,面二升三合,酒一升半,羊肉三分,瓜兩顆,鹽、豉、蔥、姜、葵、韭之屬各有差”,但當時老百姓的生活狀況非常之糟,“是歲,天下大飢,山東、關內尤甚。”所以,“ 四方告密者蜂起,人皆重足屏息”,因為“所言或稱旨,則不次除官,無實者不問”,第一,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第二,說錯了,也不追究,瞎說八道,還管飯,告密者還有什麼顧忌呢?即使造謠誣陷,殘害無辜,照樣有五品食吃,說不定有五品官做。那麼,何樂而不為呢?於是,“朝士人人自危,相見莫敢交言,道路以目。或因入朝密遭掩捕,每朝,輒與家人訣曰:‘未知復相見否?’”這種黑暗持續了將近十幾年,直到公元697年(神功元年),“制獄稍衰”,來俊臣等酷吏被殺,才終於告一段落。最具有鬧劇性的,莫過於銅匭的設計者魚保家了。他以為這樣一來,討了武后的歡心,可以保住自己的身家性命。誰知就在他製作的這種銅匭裡,有一封告他“為徐敬業作兵器,殺傷官軍甚眾”的告密信,揭露了他隱瞞的這段史實。史書用“遂服誅”三個字,結束了這個兩面派的故事。“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這大概叫做“自作自受”了。
-
9 # 澳古說歷史
所謂“銅匭”,類似於現在的檢舉箱,為武則天所創,其設立的目的就是為了方便天下臣民向她進言獻策,以及告密他人“違法”之事。
垂拱二年(686年)三月,武則天“命鑄銅為匭,置之朝堂,以受天下表疏銘”,她採納了侍御史魚保家“鑄造銅箱,以申天下之冤滯,達萬人之情狀”的建議,鑄造銅匭,置於朝堂之上,以此來方便天下臣民向朝廷投遞意見書或告密信。
自此,“銅匭”就這樣誕生了。
“銅匭”是怎樣的?
武則天所設之“銅匭”,初為四個,分佈於朝堂的東南西北四角,分別以“延恩、招諫、申冤、通玄”命名,並塗以青、丹、白、黑四色。之後,雖為方便管理,武則天將其合併為一個,但仍設有東南西北四口,名字和所塗之顏色悉數未變。
而為了保證臣民所投遞的文書不外洩,不被他人更換,在將四個銅匭合併為一個銅匭後,其“銅匭”的構造是十分複雜,據《資治通鑑》所載:“其器共為一室,中有四隔,上各有竅,以受表疏,可入不可出”,就是說銅匭雖合併成一個,但內部卻分成四格,每格都對應著一個口,從這個口進入的文書絕對不會進入到其他三格中。
同時,投入到這個銅匭的文書是隻進不出的,普通人是無法從這裡取出一片紙的。而唯一能從銅匭中取出臣民所投遞的文書的,就只有是專門負責管理這個銅匭的機構,至於這個機構叫什麼,我們下面會著重介紹。
“銅匭”的功能是什麼?
延恩、招諫、申冤、通玄四匭皆有不同功能。
東面“延恩匭”,是為想讚頌武則天的豐功偉業,或是想對武則天謝恩,亦或者想求個仕途的臣民而設。
南方“招諫匭”,是為想替朝廷出謀劃策,或是想糾正朝廷朝政之得失的臣民而設。
西方“申冤匭”,是為想訴說冤屈,想讓朝廷秉公執法,查明真相的臣民所設。
北方“通玄匭”,是為想告知朝廷天下所發生的自然災害和超自然現象,或是想對武周的軍事行動出謀劃策的臣民而設。
“銅匭”是怎麼運作的?
時,武則天在設定“銅匭”之後,為了讓“銅匭”能夠達成“由是人間善惡事多所知悉”的目的,即真正的幫助自己在第一時間瞭解到天下所發生的所有事情,包括朝堂和民間。
由此,“銅匭”建立後,武則天就建立起了一個專門慣例“銅匭”的管理機構,這就是“匭使院”,它隸屬於中書門下省,“以諫議大夫、補闕、拾遺一人充使,知匭事;御史中丞、侍御史一人,為理匭使”,匭使院由諫議大夫、補闕、或拾遺充任的知匭事與由御史中丞、侍御史、給事中或中書舍人充任的理匭使一起共掌院事。
當時,就由知匭事、理匭使二人統率匭使院所屬官員來專門負責處理天下臣民所投遞到“銅匭”中的各類文書。在之中,知匭使“專知受狀,每日所有投書,至暮並進於上”,即由他來專門負責處理“銅匭”中的文書。而在當時,“銅匭”接受臣民投書的時間是在傍晚之後,之所以會定在傍晚,第一是因白天是百官上班的時間,不便於讓天下臣民隨意進入朝堂,第二是怕投書之人在白天投書會被他人認出,從而被人報復。
由此,因臣民投書時間是在傍晚,所以取書的時間就定在每日清晨。在清晨,匭使院的官員就會將昨日傍晚到清晨之前所投遞到“銅匭”中的文書取出,並交由知匭使檢視。而後,知匭使就需登記投遞文書之人的姓名、保人、住址等資訊,然後派專人前往核實這份文書是否是他親自投遞的,及保人、地址等資訊是否正確,若一切都無誤後,則知匭使會派人通知京兆府,讓其在十日內不得離開京城,要隨時等待被“召問”。
之後,知匭使就會將所有符合條件的文書呈送給武則天,武則天在審閱後,會“事或要者,當時處分”,即會立即處理一些她認為需要立刻處理的事情,而對於一些她猶豫不決,或是不太重要的事情,她會將其重新交還給知匭使,然後讓其轉送給中書省及理匭使,由他們提出相應的處理意見,之後再交還給她,她看後覺得可以就會批准執行,若不可以則再次發還給中書省及理匭使,讓他們再商量出一個處理意見,如此反覆,直到武則天滿意為止。
如何讓天下人踴躍的往“銅匭”投書?
到這裡,或許大家都有這麼一個問題,武則天是如何讓天下人自願,及積極的往“銅匭”中投遞各類文書的呢?
首先,對於往“銅匭”中投書的臣民,武則天是秉持著“有功者賞,不實者不追究”的態度的,就是若所上文書內容屬實,且有功於朝廷的,那就賞,低者賞賜金銀財寶,高者賞賜一官半職。而即使所上文書內容不屬實,朝廷也不會去追究他任何的過錯。
想想看,一個誣告不追究,而一旦屬實就能獲得不菲的金銀財寶,甚至是一官半職,你說天下臣民會怎麼做?那當然就是“風聞言事”,只要自己聽說過,甚至是自己認為,他們就可以立馬投書於“銅匭”之中,反正即使是錯的,也不會有任何的懲罰,而萬一是真的,那可就是一步登天了。
與此同時,武則天為了讓天下臣民都能踴躍的前往京師向銅匭內投遞文書。武則天還規定“有告密者,臣下不得問,皆給驛馬,供五品食”,即只要是想前往京師投遞文書的,各州縣地方官都需要全力協助,是既需要提供代步工具,又要供給五品官才能享用的伙食待遇。而胡《唐六典》所載:當時五品官員每天都能享受“細米二升,面二升三合,酒一升半,羊肉三分,瓜兩顆,鹽、豉、蔥、姜、葵、韭之屬各有差”的伙食待遇。
想想看,只要有人想要入京投遞文書,朝廷就得無條件的提供給他馬匹,更要每天都供給五品官員的食物待遇。這等待遇對於當時天下大部分百姓來說都是十分誘人的,要知道當時武則天時期,有段時間是處於“天下大飢,山東、關內尤甚”的大災荒年,因此對於只要上京投書就能每天都有肉吃,有酒喝的這等優惠,試問誰能抵擋的住呢?
此外,為了讓天下臣民更加積極的上京投書,武則天還會親自接見這群上書的臣民,此時不論是達官貴人,還是貧窮百姓,武則天都會親自接見,以示尊重。想想看,在那個“皇權至上”的封建時代,能被皇帝接見這是何等的榮幸,是足以讓他們名流家族史冊,乃至是縣誌上的存在。
由此,就在武則天這般操作下,是“四方告密者蜂起,人皆重足屏息”,全國開始興起一道上京投文的狂熱風氣。
“銅匭”到底有什麼作用?
到這裡,很多人或許就又不明白,為何武則天要如此不遺餘力的去向天下推行“銅匭”呢?想讓天下百姓都踴躍的上京師往“銅匭”內投書呢?難道,這真的僅僅只是為了“以申天下之冤滯,達萬人之情狀”嗎?
非也。
武則天之所以會如此“不辭辛苦”的去推行“銅匭”,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穩固,及加強武則天對於天下的統治。眾所周知,垂拱年間,武則天雖已成為天下實際的掌控者,但此時明面上依舊是大唐的天下,皇帝依舊是唐睿宗李旦,武則天始終都只是黑暗中的統治者,大唐始終都是李家的。當時,武則天始終是不能直接站在世人的面前,說她要當皇帝,想統治天下。
睿宗朝,武則天雖執掌天下已歷數十年,但此時朝野內外還是有許多反對武則天掌權,忠於大唐,忠於李家的忠臣存在著,為了讓李家重掌大唐神器,他們是發動了一場又一場反對武則天掌權的戰爭,如664年上官儀事件、684年徐敬業之亂、688年越王李貞、琅琊王李衝父子之亂等等。
因此,對於武則天來說,她要想光明正大的掌控天下,去行那改朝換代之事,她首先做的,也必須要做的,就是除掉這些反對自己掌權的李唐忠臣的存在,因為只要他們在一天,武則天改朝換代的夢想就不可能輕易實現,甚至還會影響到自己此時對於天下的掌控。
但是,此時,若是武則天直接對這些李唐忠臣下手,以“莫須有”的罪名將他們處死,這不但會讓天下人不服,讓她背上“暴君”的惡名,更是會讓那些李唐忠臣孤注一擲,直接發動兵變,同時也會讓那些原處於中立的臣子,毀於忠於武氏的臣子投向到李唐陣營中,因為他們會害怕自己有一天也會被武則天以“莫須有”的罪名處死。
如此,如果武則天真的這麼做,這對於她是絕對不利的事情,它非但不會加強武則天的統治,反而會讓武則天的統治變得更加的岌岌可危。但是,那些忠於李唐的臣子,武則天又不能不除,因為只要武則天想做皇帝,她就必須殺掉他們,這是必然會發生的事情
那武則天該如何去對付這些李唐忠臣呢?顯然,只有合法的理由才能讓武則天名正言順的將他們除掉。那怎樣才能獲得除掉他們的合法理由呢?其實這就是武則天為何會設立“銅匭”的最主要的原因。武則天設“銅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獲取能除掉這些李唐忠臣合理的理由。
如上文所說,負責管理“銅匭”的“匭使院”,它雖隸屬於中書省,但卻是直屬於皇帝,當時知匭使收集到的文書,不需要交由中書省,而是直接交由武則天,而這就可避免當時臣民所提交的文書不被官員所截留,直達武則天處,由此就能避免出現官官相護的問題。
事實上,從史書中我們可知,武則天所設立的這個“銅匭”,的確為她合法誅殺李唐忠臣提供了強有力的幫助,據統計,從垂拱二年(686年)到長壽元年(692年)這六年的時間,武則天依靠“銅匭”是相繼誅殺數百位唐宗室,如舒王李元名、長樂王李循琦、嗣蜀王李璠、嗣蔣王李煒、紀王李慎等,及數千名文武百官。而隨著這些李唐忠臣的大量被殺,武則天不但加強了對於天下的控制,更是在日後順利的進行了改朝換代之事。
第二、加強了諫官、御史臺官員監察百官的職能。如前文所說,當時負責“銅匭”的匭使院,其掌院大臣皆從諫議大夫、補闕、拾遺等諫官,及御史中丞、侍御史等御史臺官員中選出。由此,試想讓諫官、御史臺官員去兼任匭使院的掌院大臣,這不就是加強了他們監察百官的職能嗎?
要知道,這些官員本來就有監察、糾察百官的職權,而此時武則天又再一次賦予他們監管“銅匭”這個接收天下臣民上書的機構,及查辦“銅匭”中臣民所舉報官員的案件,這無疑就是大大加強了他們監察百官的職權。
而在當時,諫官、御史臺是直屬於武則天的,由武則天直接管理,因此隨著他們監察百官的職權被加強,也就是意味著武則天對於百官的控制也就越來越強,她對於朝堂的掌控也就越發的穩固。
第三、加強武則天與天下臣民的聯絡,讓她可以在第一時間瞭解到他們最需要的是什麼,以此去推行有利於天下的政策,從而減輕底層百姓對於中央朝廷的牴觸心理,藉此穩固其對於天下的統治。
我們不能否認的是,從史書中我們可以看出,武則天設立“銅匭”的主要目的雖然是為了便於自己打擊政敵,控制百官,但也同時有著想為天下百姓幹些實事的意願在。武則天掌權期間,唐朝雖依舊處於鼎盛時期,但其諸如官場腐敗、土地兼併等問題卻已是“初露鋒芒”。
此時,大商人鄒鳳熾“邸店園宅,遍滿海內”,高宗之女太平公主“田園遍於近甸膏腴”等地主豪強兼併百姓土地的事情在唐初的記載中已是屢見不鮮。而隨著越來越多的百姓失去了土地,或淪落為流民,或淪落為奴婢,他們的生活是過得越發的艱難,由此底層百姓與唐中央朝廷的矛盾也就隨之尖銳化。
由此,如若唐朝上層統治階級任由這種矛盾持續惡化,那不客氣的說,唐朝離亡國也就不遠了。因此,對於武則天而言,她想要順利的登基,除了需要擊敗那些政敵,還需要去解決底層百姓與統治者之間的這種矛盾。
那如何才能去解決這種矛盾呢?顯然,歷史告訴我們,要想撫平底層百姓不滿的情緒,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想辦法解決他們目前所面臨的最困難的事情。那武則天怎樣才能知道,他們現在最需要解決的困難是什麼呢?當然,作為皇帝,她是絕對不可能去全國各地親自問他們需要幫助他們解決什麼事情的,即使武則天原因,但天下那麼大,她也不可能一一去問。
綜上所述,武則天設立的“銅匭”,其主要的作用有以下三點:一是打擊政敵,二是控制百官,三是撫慰百姓。不過,無論是何種原因,“銅匭”最終的目的就是幫助武則天穩固她對於天下的統治,同時幫助武則天順利進行改朝換代之事。
回覆列表
就相當於現在的一個意見箱,只是它四面開口,寓意包容永珍。
作用是:收集各階層人士與官員對朝政的看法與要求,以便權衡利弊採取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