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劉邦和朱元璋,一個泗上亭長一個淮右布衣,都是社會底層出身,一路滾打摸爬,打敗了各路強有力的對手,成為了開國皇帝,為什麼世間卻流傳說朱元璋得國最正?
14
回覆列表
  • 1 # 欣古永珍

    朱元璋的明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從南方統一北方的王朝

    試問歷朝歷代還有哪一個王朝北伐能夠成功!?

    東晉北伐,空有聞雞起舞

    劉宋北伐,元嘉草草

    南宋北伐,功敗垂成

    ……

    為何朱元璋北伐能夠成功

    1. 他成功徹底的統一了長江流域的勢力,這一點很重要

    其他的北伐

    要麼是內部勢力不統

    要麼借北伐名義鞏固個人權位

    要麼未完全同意南方

    2.異族統治給予了其北伐的正義性

    朱元璋提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口號,號召力強大

    他推翻的 是異族的統治,恢復了漢人的統治,知道孫中山還打著他的口號!

    而劉邦推翻的是秦朝的大一統王朝,漢人王朝,儘管建立了最強盛的王朝,但是依然名聲不好!

  • 2 # 關外紅左任

    在中國,以下犯上視為大逆不道!

    父為子綱,君為臣綱!

    漢高祖劉邦,雖然只是泗水一停長,但終歸是秦的臣子!臣下反上視為不忠。劉邦與項羽有結義之情,反殺項羽視為不義!

    而朱元璋則不同!朱元璋本是布衣,官逼民反,和臣子造反是兩個概念。造反沒有不忠!且蒙古在漢人眼中本是外族。造反無可厚非!

    朱元璋,沒有任何反叛的行為,先在明王手下,後又救得小明王韓林兒,依舊奉他為主,也沒有像曹丕一樣,逼迫其退位(韓林兒在朱元璋的手下接他時候,掉水裡淹死了)。

  • 3 # 江南懟帝

    如果把劉邦放在當代,用現在人的眼光看他就是一個實打實的混混,痞子。在現在的江蘇老家時常偷雞摸狗,做的最無恥的事就是跟村裡開飯館的寡婦好上了,後來還生了孩子(劉肥)。跟家裡人關係也不怎麼好,整天遊手好閒,常常帶一群狐朋狗友去家裡蹭吃蹭喝的。有次,她嫂嫂故意騙他沒有飯菜了,讓劉邦在眾人面前失了顏面,他就懷恨在心了,稱帝后給哥嫂的兒子封了個“刮羹侯”。後在楚漢戰爭中失利,不顧一對兒女,獨自駕車逃跑。他跟項羽是結義兄弟,項羽要烹殺劉太公,劉邦卑鄙地利用了項羽重情義的性格,對他大說:“我跟你是兄弟,你殺我爹就等於是殺你爹”,把項羽氣的不打一處來。總之就是人品太差了,元代作曲家難景臣還作《高祖還鄉》諷刺他。

    反觀朱元璋從小父母雙亡,舉目無親。做過乞丐,在黃覺寺出過家。在親眼目睹了元廷的腐敗和暴虐後,毅然地投軍到壕州郭子興門下,從一個小兵做起一步步的開始做將軍,元帥,王爺,皇帝,這是妥妥的一部成功人士的奮鬥史啊,讓我情不自禁的想給重八兄弟你一個贊。還有在當時世人的眼中元人終究是外族 ,朱元璋把元朝滅了,把元人趕回了蒙古草原,重新建立起了一個漢人王朝,是件多麼大快人心的事。

    以上全是個人觀點,希望你們能夠喜歡。

  • 4 # 胡楊侃大山

    中國歷史上得位最正的開國皇帝毫無疑問是明太祖朱元璋。當然漢高祖劉邦也是草根出身,但他畢竟還是秦帝國的一個亭長,還是一個芝麻綠豆大的官,還算吃著秦帝國的飯。

    而朱元璋的出身簡直不要太慘。朱家世代佃戶,靠租種地主的土地為生,生活異常艱難。在朱元璋16歲之前,他的三嫂劉氏病故,二哥的獨生子來旺兒夭折,大姐大姐夫王七一全家死絕。而就在他16歲這一年,先是百年不遇旱災,接著是蝗蟲,把莊稼啃了精光,最後又鬧起了瘟疫,給他們朱家帶來了滅頂之災。先是朱元璋六十四歲的父親染上了瘟疫,在四月初六去世,接著大哥朱重四又染上了瘟疫在初九死去,他的大兒子聖保也夭折了,到了二十二日,朱元璋59歲的母親陳氏也染病身亡。朱元璋和二哥安葬了父母大哥後,他們家的生活也陷入了絕境,大嫂帶著小兒子驢兒和女兒回了孃家,而此時同在鍾離縣的伯父朱五一全家十四口,除小兒媳田氏外,也都已全部死去,兄弟二人走投無路,只好外出逃荒,而朱元璋無可奈何的當了和尚。

    這樣窮苦的出身、這樣的悲慘的經歷,最後卻能建立一個綿延276年讓每個華人都為之驕傲的王朝,在中國歷史上、甚至在世界歷史恐怕也是絕無僅有的吧!

    對比中國其它大一統王朝開國皇帝:隋文帝楊堅原是北周的上柱國、大司馬;唐高祖李淵原是隋朝太原留守;宋太祖趙匡胤原是後周殿前都點檢,一朝陳橋兵變黃袍加身。朱元璋得位可以說是最正的。

  • 5 # 村之都

    縱觀歷史,朱元璋實實在在的布衣,能成為一國之君,確實不簡單。劉邦好歹是個公務員,起點又高一點,朱才稱得上白手起家。

  • 6 # 感情直通車

    劉邦和朱元璋是中國歷史上出身最卑微的倆個皇帝,他們同樣是生的平凡,活的偉大。他們倆是屌絲逆襲成功的典範。劉邦和朱元璋得國都是最正的,相比朱元璋,劉邦會好一些,至少他是秦帝國底層公務員,至少吃喝不愁,至少有一幫出生入死的弟兄為其賣命,至少... ...還有很多朱元璋無法比擬的優勢,劉邦至始至終都是以老大的身份出現,起兵前,身份是泗水亭長,與縣委蕭書記打的火熱,起兵後,身份升到漢王,泗水亭也升級到了整個蜀地,成功後繼承了秦始皇的全部家當。可以這麼說,劉邦的成功之路是質的飛躍。

    相比之下,朱重八的逆襲之路顯得更加艱辛,更加沉重。如果把劉邦的成分劃為中產階級,那朱元璋非貧農莫屬,他是從社會最底層摸爬滾打才有了自己的一片天地,從馬伕到千夫長,從吳王到建立大明,幾次身陷囹圄,又幾次化險為夷,他的逆襲成功絕對是當今大多數屌絲學習的楷模。他的奮鬥史是當今創業者為之奮鬥的動力。沒有誰得國正不正,只有他們為了自己的目標不懈努力,忍常人不能忍,做常人不能做的精神和毅力感召著我們繼續前進。

  • 7 # 醉傑之影

    得國正者,惟漢與明也

    在正式回答樓主的問題之前,先提個小小的失誤之處——劉邦是泗水亭長,而非泗上亭長。

    言歸正傳,在中華五千年的歷史上湧現出不少各領風騷的英雄人物,一部二十五史也是一部朝代不斷更替史。自秦皇一統華夏,漢人大一統王朝裡總共出現六位開國皇帝。然無論秦皇晉武或是隋文唐高,得國正者,莫不遜於漢高明祖。漢高祖與明太祖皆是布衣出身,上無祖蔭福祿之庇護,下無萬貫家財之支援,然又能提三尺劍而得天下。縱觀上下五千年,能創萬世之基業者,惟漢高與明祖耳。

    1、明太祖出身更為卑賤,得國更為艱難

    漢高祖與明太祖都是布衣出身。但是仔細對比之下,二人之間還是有差距的。漢高祖劉邦起事之前是秦泗水亭長。官職不大,好歹是公務員。領著國家的俸祿,雖說不能大富大貴,但解決溫飽不是很難。在封建社會階層中,多少也算是地主階級。反觀明太祖朱元璋卻是實實在在的“淮右布衣”——說是布衣,其實連布衣都算不上。朱元璋自由貧困,父母兄弟餓死後只能出家當和尚,最後連和尚也當不成,只能出去化齋。真正意義上的農民階級——上無片瓦下無立錐之地,身無遮體之布體無裹腹之米。所以明太祖得國道路更為艱難。借用遊戲愛好者的說法就是遊戲版本更難。

    2、明太祖得國是“驅除韃虜恢復中華”

    兩人都是因為生活遇難處沒有出路而起兵反抗。漢高祖反抗暴秦說到底還是漢族內部矛盾,秦漢兩個王朝都是華夏正統,漢朝取代秦本質是華夏文化的一種延續——所謂王子犯法庶民同罪,在形式上華夏族各階層還是平等的。周邊少數民族對於中原王朝而言都是夷狄戎蠻之輩。再看明太祖所反抗的元王朝,在當時文化中被認為是外來入侵者,元滅宋被漢家正統文化認為是華夏文明的淪陷。元朝統治期間,漢人地位低下,甚至人不如畜值錢。明太祖是典型漢人,以布衣出身將蒙古人趕回了漠北,真正意義上實現了漢家文化“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偉大夙願。所以明太祖的這一成就,在精神意義上來說是無可比擬的。

    3、大明鐵骨錚錚,骨氣最硬

    漢高祖的成就主要體現在推翻暴秦,打敗項羽,但是面對匈奴人的強大,漢高祖不得不實行和親政策換取王朝的平安和發展,一時間漢朝只能對匈奴俯首稱臣,接受匈奴人的羞辱。但是明太祖開創的大明“無漢唐之和親,無兩宋之歲幣”,生死看淡不服就幹,寧可站著死,也不跪著生。將大明打造成鐵骨錚錚的強硬王朝。中華自古就十分注重氣節,所以在這方面,明太祖加了不少分。

  • 8 # 香茗史館

    清代歷史學家孟森的《明史講義》中,正文開篇第一句便是“中國自三代以後,得國最正者,惟漢與明。”然而,一直以來很多人認為,朱元璋比劉邦“得國更正”,不過這並不是因為劉邦的“亭長”身份,而是由於其他幾點原因。

    形式“正”:一個驅除韃虜,一個推翻舊主

    縱觀中國曆代王朝更替,除了元、明、清三代(五胡亂華、五代十國另說)之外,大部分王朝都是中原民族內部的更替,漢朝取代秦國同樣如此。而元、明、清三代之中,元、清兩朝屬於外來民族入侵,而只有明朝屬於“驅除韃虜,恢復中華”。

    漢族自古以來便被認為是華夏正統,而將周邊少數民族視為化外蠻夷。因此,蒙古南下滅宋而建立元朝,一直以來都被認為是華夏文明的淪陷,因而也就有了“崖山之後無中華”這一說。再加上元朝的殘暴統治,竭力推行民族隔離和歧視政策,甚至主張“漢人無補於國,可悉空其人以為牧地”,平民甚至連姓名都不能擁有,只能以出生輩分為名。

    因此,當朱元璋提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口號之後,可以說是一呼百應,而朱元璋建立的大明也就成為了自蒙古入侵之後的又一個漢族王朝。

    而劉邦作為秦國的泗水亭長,雖然是最底層的官員,但畢竟屬於秦國的官員,他取而代之算是謀奪舊主之國,而且漢朝取代秦國也算是漢族內部的王朝更替。

    形象“正”:一個逆襲典範,一個無恥小人

    在中國曆代皇帝當中,由於劉邦和朱元璋開國之後都曾對功臣舉起屠刀,因而縱向比較兩人的形象在歷代帝王中都不怎麼好。但與他們同時期的爭奪者來橫向比較,朱元璋的形象還是要比劉邦好上太多。

    先說劉邦,秦末天下大亂之際,與劉邦爭奪天下的乃是項羽,然而無論是史書評價還是老百姓心目中的印象,項羽雖然最終戰敗自刎,但卻留下了個西楚霸王的形象;而劉邦雖然最終取勝,但卻留下個無恥小人的形象。如果不是熟知歷史之人,提到劉邦,總會想起貪財好色、背信棄義之類的小人嘴臉。

    再說朱元璋,作為朱元璋的兩大對手,不論是陳友諒還是張士誠,同樣無論是史書評價還是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這兩人顯然不及朱元璋。而我們一提到朱元璋,為人津津樂道的往往是他從乞丐到帝王的奮鬥生涯,以及出色的軍事才能和對百姓的關懷備至。

    都說“成王敗寇”,奈何劉邦贏得了天下,卻沒能贏得口碑。因此,從固有印象中來講,劉邦顯然要比朱元璋要差一些。

    手段“正”:一個光明正大,一個陰謀詭計

    從奪取天下的手段來講,雖然在謀取江山之中難免使用計策,但在大家的印象之中,朱元璋更多勝在正面對決,而劉邦則更多勝在陰謀詭計。

    不得不說,朱元璋的軍事才能的確比劉邦高出不止一個檔次,因而其在奪取天下的過程中,不論是大敗陳友諒,還是消滅張士誠,亦或是殲滅方國珍,乃至最終北伐元朝奪取江山,他更多是依靠正面戰場取勝,而且經典戰例的確很多,例如鄱陽湖水戰。

    而劉邦則不然,他本就不以軍事才能見長,再加上面對的是歷史上少有的西楚霸王,正面戰場的戰績實在拿不出手,與之相關的往往都是敗仗,例如彭城慘敗、白登之圍。而提到他奪取天下的過程,我們又往往只能想到“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分化離間項羽陣營,撕毀盟約、偷襲項羽之類的陰謀詭計。

    這自然就給了我們一個錯覺,那就是朱元璋奪國更顯得光明正大一些,而劉邦則更多依靠的是見不得人的陰謀詭計。

    綜上所述,說朱元璋比劉邦“得國更正”並非沒有道理,不過卻也過於牽強。正如孟森所言,作為中國歷史上唯二的“布衣天子”,兩人得國其實都很“正”,從難度和歷史貢獻來講,我認為劉邦的難度和影響力甚至還要高於朱元璋。

  • 9 # 人民正能量

    中國歷史上的歷代王朝更迭中,其開國皇帝往往都是前朝的權臣或者武將。雖然他們推翻了一箇舊朝代,建立了一個新朝代,或者說他建立的新王朝比前一個王朝更加興盛,更加有意義,也或者說這個新皇帝更是一個開國明君,比如大名鼎鼎的李世民和趙匡胤。

    但是他們仍然擺脫不了以下犯上的道德約束,我們都知道中國古代儒家思想佔統治地位,儒家思想的核心就是忠,父為子綱,君為臣綱!不管什麼情況,以下犯上就被視為大逆不道!但是有兩位開國皇帝就擺脫了這樣的道德約束,分別是漢高祖劉邦和明太祖朱元璋,相比較來說,朱元璋得位更正一些。

    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比較:

    第一:以下犯上。二者同為最底層的貧民,但是劉邦在秦朝還有個小小的官職,那就是泗水亭長,儘管是個很小的官職,但也是朝廷小吏,算得上秦二世的下屬。他起義推翻秦朝,也粘的上“以下犯上”的邊。而朱元璋絕對是赤貧出身,和元朝朝廷沒有任何關係,也就稱不上元朝皇帝的下屬。

    第二:消滅異族。在外人看來,劉邦滅掉的是漢人建立的秦王朝。而朱元璋消滅的是異族入侵建立的蒙元王朝。在漢人眼裡,這也是具有很大區別的。畢竟蒙元王朝是中國的少數民族建立的,不符合漢族正統的習慣。也正是因為朱元璋率領漢人成功的消滅了這個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所以說在漢人看來也更心安理得一些。

  • 10 # 執著的放牛娃

    朱元璋和劉邦,作為草根階層鯉魚跳龍門的傑出代表,有很多相似之處。他們都出身不高,都有傑出的領導能力,歷經多番磨難後最終都登上了皇位,都建立了大一統的強大帝國。按照常理,他們在歷史上的地位應該差不多才對。可我們卻看到,朱元璋明顯歷史地位高於劉邦,他被公認為中國歷史上"得位最正的皇帝"……

    為什麼大家認為,"得位最正的皇帝"是朱元璋而不是劉邦呢?

    牛娃認為,可以從根本原因和其他原因兩個方面來解釋。

    根本原因:繼承者VS救世主

    劉邦只是漢民族文化的一個繼承者。他打敗項羽,建立了漢朝後,堅持"漢承秦制",秦朝時期的大量優秀漢族文化制度得以繼承和發展。

    ▲劉邦

    朱元璋則不同,他是漢民族文化的救世主。

    長期以來,不管朝代如何更替,漢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一直沒變,不管是漢族人還是少數民族當家做主,都會被漢族燦爛的文明所吸引,最終被融入漢文化。比如,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改革,就是全面與漢族通婚,學習漢文化的精髓。

    可這一切,到了蒙古族統治的元朝,就完全變了味。作為遊牧民族的蒙古族,從骨子裡就根本就不認可漢族的文化。他們把人民分為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南人四種,把原來金統治區內的漢人、原南宋統治區域的南人,像畜牲一樣對待。漢人的地位,豬狗不如。漢族文化,徹底停滯不前,甚至有倒退乃至滅亡的危險。人民內心無數次的呼喚一位救世主,挺身而出,力挽狂瀾,推翻這慘無人道的元朝,拯救漢文化。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朱元璋起兵抗元,經過多次戰役,最終打敗了蒙古族建立的元朝,讓漢族文化重新迴歸到國家主流思想和核心地位,穩步發展。就憑這一條,說朱元璋是漢文化的救世主,毫不為過。

    其他原因

    一是朱元璋內戰、外戰都行,更符合"得國最正"這個稱號。朱元璋的明朝,是在打敗陳友諒、張士誠後,又接連打的蒙古潰不成軍,遠遁漠北後建立的,是經歷了內戰和外戰雙重考驗的,更有說服力,更長大漢民族的威風。相比之下,劉邦在內戰中雖然打敗了項羽,卻在率32萬大軍遠征匈奴時,被圍在白登七天七夜,最後不得已屈辱的以和親方式來處理兩國關係,讓人想起來就覺得很憋屈。

    二是朱元璋出身更低,更勵志。劉邦地位雖然不高,但好歹也是個亭長,雖不富裕,卻衣食無憂。朱元璋則不同,因為戰亂、飢餓和疾病,他的爺爺、爸媽、兄弟姐妹一個個離他而去,他也淪落為乞丐。一個乞丐,最終靠著自己堅強的意志和不懈努力,登上皇位,這太勵志了,整個中國歷史上也僅此一位。所以,相比之下,大家的情感更傾向於朱元璋,更喜歡把"得國最正"這個稱號授予他。

    總結語:

    朱元璋和劉邦有很多相似之處,但之所以歷史公認他"得國最正"而不是劉邦,主要有兩個原因。根本原因,是他拯救了漢族文明和文化的延續,發展。此外,他在對蒙古的外戰中的傑出表現,他的傳奇人生經歷,讓大家從情感上更傾向於他而不是劉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李斯輔佐秦朝統一六國、建立集權制,為何只落得個亂臣賊子的名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