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緯度
-
2 # 清心論史
篡改詔書,賜死扶蘇,支援胡亥當皇帝
秦始皇在沙丘暴斃而死,天下剛剛統一,人心未集,所以這件事被暫時隱瞞了下來。
此時知道秦始皇已死的人只有:丞相李斯、中車令趙高、秦始皇少子胡亥、三五個親信的宦官。
可以說,此時天下的大權都突然掌握在了丞相李斯手中,他卻選擇了讓自己身敗名裂、宗族盡滅的計劃。
這個計劃就是更改詔書,立胡亥為皇帝。
秦朝、楚漢的百姓稱呼扶蘇時,都要稱之為“太子扶蘇”。
扶蘇仁慈愛民,是百官、百姓心中新皇帝的不二人選。
各種文獻雖然沒有正面敘述過扶蘇是否被立為太子,但根據民心,他會順理成章地繼承皇位。
趙高對李斯說:“扶蘇在長城監護蒙恬軍兩年,你與扶蘇的交情比不上蒙恬;從材能、謀慮、功高、無怨四個方面比,你更加比不上蒙恬,假如扶蘇當皇帝,你的丞相之位還保得住嗎?”
李斯於是同意趙高更改詔書,讓扶蘇自裁,由胡亥繼承皇位。
胡亥繼承皇位第二年,李斯被胡亥處死;胡亥繼承皇位第三年,秦朝滅亡。
李斯最終的下場完全是咎由自取。
誤導李斯、胡亥的亂臣趙高
焚書坑儒秦始皇三十四年,李斯建議說:“儒生們喜歡學習古代的政治思想,來否定現代的政治思想;政令一下達,諸子百家就用自己的觀點進行評論、反駁。詆譭君主的人出了名,志趣不同於眾人的被認為品德高。請將天下的《詩》、《書》、諸子百家的書籍全部燒燬,儲存醫藥、占卜、農業方面的書籍,想做官的人,去和官吏學習就可以了。”
秦始皇於是下令焚書。
秦始皇三十五年,下令坑殺咸陽書生460名。扶蘇勸諫,被髮配到邊境監護蒙恬軍隊。
三十六年,東郡墜落下一顆隕石,有人刻字曰:“始皇死,天下分。”
三十七年,秦始皇暴斃於沙丘,扶蘇被賜死,胡亥即位。
一、李斯建議焚書,可能導致了一場書生運動,這又導致了秦始皇坑儒。
李斯思想偏向於法家,後世的書生大多學習儒家,兩家水火不容。再加上李斯建議焚書,這更加導致儒家學者抵制李斯。
李斯擔任丞相之時,農民起義已不可控了
二、篡改詔書,更立胡亥。
李斯為了自己的地位,篡改詔書,害死扶蘇,更立胡亥,這種做法令人不齒。假如扶蘇登上皇位,秦朝一定不會滅亡,李斯也未必保不了自己的丞相之位。
天子不言多少,諸侯不言得失,大夫不言利害。
既然為政,就要以天下為己任,怎麼可以用國家的利益來換取自己的利益呢?
假如李斯不同意趙高篡改詔書,那麼他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大概會與蕭何、霍光一樣。那樣就能在世時享受尊位,死後子孫繼承尊位,子孫沒落後還能名垂青史,豈不美哉?
-
3 # 玉之溪
答:『李斯』,戰國末期,秦國上蔡縣人,年少時,師從荀子。學成後,投入秦國丞相呂不韋門下,深的的呂不韋賞識。漸漸入了始皇帝的眼睛。嫪毐之亂後正式開始為秦王政服務。
秦國經過10年兵戈征戰,統一六國,之後開始了盤整國家,劃分郡縣,統一度量衡,書同文、車同軌等工作,李斯和王倌、馮劫都是主要的策劃者和執行者。始皇帝泰山封禪後,開始分封功臣名將。李斯被授予庭尉,三點府九卿之中庭尉府。權利很大。
但是李斯在在風光之時也不忘嫉賢妒能,在他為秦王政服務時間,他的同門師弟韓非子,也來到了秦國,並得到了秦王政的接見,由於和始皇帝的對話不順利,始皇帝生氣,將韓非子下獄,只是想嚇唬他,沒想到,李斯使壞,最終毒死了韓非子。
還有就是第二次,也是最後一次,始皇帝出巡天下,走到一個叫沙丘的地方病入膏肓,在彌留之際,將李斯召入寢室,安排後事,叫傳位嫡長公子扶蘇,當時巡視天下,主要人員始皇帝就帶了趙高、胡亥和李斯,單獨召見李斯足見對他的信任,結果李斯,將詔書拿出來,趙高於是提議胡亥當皇帝,李斯反對,但不堅決,最後趙高找到李斯私心,相當丞相的野心,最後說動李斯,一起篡改遺詔,勒令長公子自盡,蒙括下獄。最終,長公子扶蘇沒有一點猶豫,就自殺了,蒙括也被下獄害死。到了胡亥當皇帝的第二年李斯自己也被趙高找藉口,腰斬於市,全家滅族。
作為一個政治家、思想家,沒有一點節操,光有私心,不僅葬送了國家,更是連自己都沒有抱住,了唄的人。
可悲的人,可悲的下場!
-
4 # 追史小學生
李斯(秦國丞相)
李斯(公元前284年—公元前208年),字通古,汝南上蔡(今河南省上蔡縣蘆岡鄉李斯樓村)人 。秦朝著名政治家、文學家和書法家。
李斯早年為郡小吏,但是在戰國時期人人都在爭名逐利的情況下,李斯也想幹出一番事業,後去齊國拜荀卿為師,學成歸來後決定去秦國,後輔佐秦始皇統一六國,
李斯的死因?
丞相李斯決定隱瞞始皇帝的死訊,知道皇帝已經駕崩的,只有胡亥、李斯、趙高和在始皇身邊服侍他的五六名宦官而已,沒有其他任何人知道。始皇帝要立扶蘇的意向很清楚,可趙高決定擁戴胡亥。考慮到自己是一個太監,遠沒有丞相李斯的權威,趙高決定拉李斯入夥。
趙高說服李斯的言辭,堪稱經典。李斯被擊中要害了。幾十年的政治經驗告訴他,越是位高權重的人,越難有二世之福。秦國的歷代丞相,一旦被罷,必然被殺,從來沒有安享晚年、子孫繼承爵位的好事。
李斯不是沒有想過勸諫胡亥。但是,當他得知胡亥正在懷疑他的時候,但是不管胡亥還是趙高,都不敢殺李斯,因為李斯最大的王牌是他的長子李由為三川守,守在河南一線,作為關中的門戶。
就在秦二世繼續大玩殺人遊戲的時候,陳勝進攻三川郡,李斯長子、郡太守李由無力防守。太好了!趙高心想:我正好可以一個人獨攬朝政,不用再和李斯分享了。於是,派到三川郡去調查的使者一個接著一個,回咸陽後便紛紛責備李斯身居丞相之位,為何讓地方暴民猖狂到這種地步。接著,在趙高的巧妙栽贓下,一夜之間,李由從一個防守無功的人,變成了一個通敵的人。丞相李斯和他的一家人,不由分說就被迫鋃鐺入獄。李斯怎麼也不會想到,一個太監成了隔絕在他和皇帝之間的高山大海。他終於走到了人生盡頭,父子慘遭腰斬,而且還被誅滅三族。
臨刑前看到自己最心愛的的幼子也在待斬行列內,忽然悲從心來,愴然曰:“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聽者無不落淚。李斯留給後世的三樣文化遺產,一是“小篆,而後在其基礎上發展為“隸書””;二是他著名的華採流光的《諫逐客令》;三就是他臨終前的“黃犬之嘆”。而尤以後者最讓人悚然動容。
綜述:李斯的功勞和過失都是很可不得的,李斯在大秦帝國的統一和衰敗上面也是同時都起到推動性的作用,是否是罪人也不能一概而論!
-
5 # 穿越時空感受歷史
《史記·李斯列傳》:“年少時,為郡小吏,見吏舍廁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數驚恐之。斯入倉,觀倉中鼠,食積粟,居大廡之下,不見人犬之憂。於是李斯乃嘆曰:‘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乃從荀卿學帝王之術。”
根據司馬遷在《史記》裡的記載,李斯有句感慨名言:“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意思是說:“一個人有多大能耐,就跟這些老鼠一樣,關鍵還是看你所處什麼樣的環境啊!”李斯受到老鼠的啟發從師荀子,以改變環境去實現抱負,最終成為秦朝著名政治家、文學家和書法家。
一、前半生受老鼠啟發,改變環境實現抱負,名揚四海無人不知。
在中國曆朝歷代裡,丞相都是一個位高權重極其重要的職位,李斯幫助秦始皇以加強中央集權的統治,對滅六國上具體提出了“先滅韓,以恐他國”的吞併順序,秦始皇依從,果然秦國很快就吞併了這六個國家。李斯在建國初期重點參與了新的制度、決策的制定,主要成就有協助秦始皇統一天下、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建議拆除郡縣城牆、銷燬民間的兵器、廢除分封制、代以郡縣制等等,可以說大秦的帝業有如此輝煌的成就,與李斯的功勞是分不開的。
李斯另外還幫助秦始皇完成了四件事:清除嫪毐餘黨,用和氏璧鍛造玉璽,證實了嬴政就是異人的皇室血統,扳倒“仲父”呂不韋。
二、後半生私慾心太重,站錯了隊跟錯了人,終於身敗名裂。
秦始皇死後,當李斯為了苟全性命,違背自身原則,只得心甘情願地充當胡亥、趙高的幫兇,先後殺了扶蘇與蒙恬,接著又殺了秦始皇其他的兒女……最終導致了民變。
為何只落得個亂臣賊子的名聲?第一,助紂為虐,篡改遺詔。第二,鼓勵秦二世嚴刑峻法。所以《諫逐客書》為李斯贏得了千古芳名,而《行督責書》給李斯帶來的是千古惡名。秦朝的滅亡,李斯趙高二人負有更多、更大的責任,誰被殺都是正常的事情。於秦二世二年(前208年)被腰斬於咸陽鬧市,並夷三族。
-
6 # 社會歷史觀
開門見山的說,我個人認為李斯是因為自己極端的法家思想而死的,但是在我心裡,他又不能被稱為法家的代表人物。
李斯作為荀子的徒弟,他的思想被潛移默化地延續了性惡論的特點。說白了其實就是一個人的道德是需要靠後天的教育和環境的。有人說李斯是法家的代表,歷史上的許多學者並不認同,我也保持此觀點,因為歸根他是一個思想的執行者,而不是理論的提出者,這就是說他的思想在最後達到了一個極端化,這種法律已經超越了當時社會的進度,換句話說就是他的某些做法和某些理論,已經不適用於當時的社會發展,依法辦事過於苛刻。我們首先得承認李斯這個人很有能力,從他為官之後一路幫秦始皇坐上了皇帝,提出了統一貨幣,郡縣制等等有利於鞏固中央集權的政策,全面加強了秦朝的統治。他為什麼受青睞因為這個人很有想法,而且這些想法符合當時秦始皇的思想。
我其實一直認為,關於焚書坑儒這件事,對於李斯也好,對於秦始皇也好,他們兩個的目的,想法其實是一致的。這就是否認,以古論今的態度,而是要以當下的制度治理當下的國家,以當下的法律約束人們的行為。秦始皇最反感的是用三皇五帝來評論自己,而這也恰恰是儒家抨擊秦始皇的一個點,而李斯他最反感的是人們不遵從道德與規範,他信仰的是人們的很多行為都需要法律來約束,不符合時代的人,終將被淘汰。李斯幫秦始皇做了很多的事情,是歸根還是二者的想法是一致的,這也是李斯為什麼一直能夠保持丞相的地位的原因。
我們再來看歷史上李斯死去是因為觸犯了秦二世胡亥的一些作為,而且牢獄中還自以為是,頻頻抨擊秦二世,最終給自己惹來了殺身之禍,而且還被誅滅三族。
其實我們仔細想想,李斯這個人的所作所為在本質上其實並沒有錯,因為當時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而秦二世的這種做法顯然會引起天下大亂。
但是我們要意識到一個點,李斯在前期是一個積極有為的推行法律的政治人物,也是秦國鞏固政權的有力推動者,但是在後期,他已經不能再代表依法治國的思想,他的理論已經不足以支援他的想法與他的表達,他的抨擊已經完全的沒有了意義。
說白了就是,他已經沒有了年輕時候的淡定與膽識,他位極人臣,但是去對那些奸臣不加以及時制止,最終被趙高害死。雖然李斯不是一個重視功名利祿的人,但是他在做到了這個位置之後,他本身的心態已經發生了變化,自視清高,最後惹來了殺身之禍。
-
7 # 史海覓蹤
功是功,過是過。不能因為李斯有功,就認為他是個賢臣,當然也不能因為他的過,就將其一棍子打死。
不過,如果李斯不和趙高坑壑一氣,李斯即便最後還是被害死,但也不會落下這麼個名聲,最多是貪戀名利罷了。
話說《大秦天下》快要上演了,秦謎們又有福利了,那李斯作為秦始皇時代最重要的臣子,如果瞭解了他的歷史,那麼看電視的時候就比較好理解他的角色。
1 李斯為何投奔秦國?為了名和利李斯,楚華人,本來在當地的郡裡當過小官。有一天,看見了兩隻老鼠,一隻在廁所裡飢腸轆轆,一隻在糧倉裡飽食無憂。李斯恍然大悟:這人有沒有出息,就看他所處的環境啊!
然後,李斯和他的老師荀卿說:我要去秦國了,人生在世不圖名利活著還有什麼意義,人生最大的恥辱莫過於卑賤,最大悲哀莫過於貧窮。
就這樣,李斯來到了秦國,就為自己選擇好的糧倉,投奔時任相國的呂不韋。李斯目的很明確,就是要儘快獲得升遷。所以,他就竭盡所能去討好呂不韋,加上自身突出的能力,沒多久就得到了呂不韋的重用。
醉翁之意不在酒啊!李斯要的當然是秦王政的青睞。呂不韋是他選擇的跳板而已。李斯老是鞍前馬後地伺候著呂不韋,終於引起了秦王政的注意。
李斯是那種一旦有機會,就絕不會讓其溜走的人。好不容易和秦王政見上面,當然要他感興趣的話題。於是,李斯直接勸說秦王政去統一天下。秦王政一聽此言,正中下懷,秦國多少年的心願,列祖列宗都想早日實現這個偉大的夢想啊。於是,任命李斯為長史,奉命離間各國君臣。不久就因為表現突出而被晉升為客卿。
當然,接下來,李斯又憑藉著自己的口才說服秦王政廢除了逐客令,被提拔為廷尉。廷尉是九卿之一,就這樣,李斯因禍得福,進入了秦王政的嫡系隊伍。
等到秦始皇統一天下後,李斯被拜為丞相,位列三公之一。
2 人生巔峰秦始皇統一天下後,國家百廢俱興,制度未定。除掉最大的競爭對手師弟韓非後,李斯迎來了人生中最好的機會,積極推行中央集權制度,廢除分封,實行郡縣制,統一文字、統一度量衡、統一貨幣、修馳道車同軌。
而這些舉措旨在加強中央集權和君主專制,得到了秦始皇的高度讚賞。此時的李斯,已經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不但如此,其子女嫁娶的都是皇親國戚,百官爭相附會。李斯終於達到了人生的顛覆。
3 轉折點當一個人高高在上的時候,並非高枕無憂。李斯看著門前的車水馬龍,心裡想的卻是荀卿說過的物極必反。的確,所謂高處不勝寒,此時的李斯最害怕的就是失去所擁有的一切。
秦始皇最後一次巡行,胡亥、李斯、趙高陪同。秦始皇為了消災而出行,李斯例行陪同。其他兩人目的不詳。
秦始皇積勞成疾,於沙丘駕崩。趙高扣下秦始皇的遺詔,說服胡亥,又前去說服李斯,改立胡亥為皇帝。
李斯當然不為趙高所動,大聲譴責趙高的不臣之心。試想,秦始皇離世後,現在朝廷就是李斯說了算的時候,幹嘛聽從一箇中車府令去做掉腦袋的事情。什麼都得不到,相反可能搭上三族的性命,這種買賣李斯怎麼會去做呢?
這時,趙高突然指出一旦扶蘇即位,蒙氏上位,那麼李斯可能失掉所有的榮華富貴。趙高的這一殺手鐧直接點中了李斯的死穴,什麼忠心於秦始皇,什麼正義,統統化為一股青煙消失得無影無蹤。
趙高見此,立馬拿出秦始皇的遺詔。兩人合謀篡改,令扶蘇自盡,擁立胡亥為皇帝。
李斯為了維護自己的既得利益,將始皇帝的囑託拋諸腦後,將江山社稷也扔到一邊,不惜於趙高坑壑一氣,陷害扶蘇。可讓李斯始料不及的是,他以為保住了一切,其實是從此踏上了不歸路。
4 腰斬街頭胡亥登基後,趙高的野心逐漸顯露出來,將小皇帝玩弄於手掌之中。誅殺公子、公主,李斯熟視無睹。他以為他和趙高現在是風雨同舟,誰知道友誼的小船說翻便翻。李斯失去了面見胡亥的機會後,才發現自己的丞相之位已被趙高架空。如今所有的事務都是趙高說了算。
前面提過,只要自己的利益不受威脅,李斯就不會干預。如今,趙高已經侵犯了自己的利益,李斯不可能再坐視不理。然而,此一時彼一時,如今滿朝文武大部分已經成了趙高的人,李斯只要有任意風吹草動,便馬上會傳到趙高耳裡。
李斯還沒出手,就遭到趙高的反制。趙高想好一計,請李斯入甕,李斯反擊不成,反被趙高成功離間他與胡亥的君臣關係。
李斯誠惶誠恐,放棄所有原則,阿諛奉承胡亥。可是為時已晚,國內到處揭竿而起。李斯終於醒悟,想勸諫胡亥減輕徭役賦稅,可是胡亥不但不採納,反而遷怒於他,李斯下獄。
趙高終於撕下了虛偽的面具,對李斯嚴刑拷打,李斯屈打成招,最後被腰斬於街頭。
結語:聰明反被聰明誤,出來混總要還的。李斯為了名利來到秦國,也曾為秦國的發展殫精竭慮,秦始皇給了他最好的糧倉。但是秦始皇的早逝令他措手不及,為了保住既得利益,利令智昏,居然糊里糊塗地上了趙高的賊船。
上船容易下船難,李斯對趙高的惡行放縱不管,殊不知那些忠臣、王族除掉後,自己就排到了趙高黑名單的榜首。
李斯幡然醒悟,想要翻盤,才發現自己已孤立無援。就這樣,他掉入了趙高精心準備的圈套,君臣被離間,最後為國內叛亂背鍋,連累三族慘遭滅門,自己也被腰斬於街頭。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李斯雖然前後都是為了名利,但他之前為了大秦的發展的確立下了汗馬功勞,而秦始皇獎勵他也是因為他的功勞。他如果明白這一點,就該守住臣子的本分,一如既往地效忠於秦朝,而不是自己的名利,那麼他還可能有機會守住自己的利益。
回覆列表
作為文學家和政治家的李斯輔佐秦始皇完成了國家統一,把秦國變成了秦朝。建立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為以後中國基本制度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李斯的功勞是巨大的,為中華文明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是後來卻落得了一個亂臣賊子的名聲。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李斯沒有被中國的主流思想即孔子所創立的儒家思想所認可。也是家族利益與國家利益衝突的結果。
為了理清事情的脈絡,下面我們需要整體性的瞭解一下李斯這個人。
不同時期的人對李斯的評價也是不同的:李贄評價李斯說:“秦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坼,掀翻一個世界。”毛澤東評價李斯說:“孟夫子一派主張後法先王,厚古薄今,反對秦始皇。李斯是擁護秦始皇的,屬於荀子一派,主張先法后王。” 魯迅評價李斯說:“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然子文字,則有殊勳。”他的書法“小篆入神,大篆入妙”,被稱為書法鼻祖。首先,我們要了解一下李斯為什麼會成為一個政治人物?第一,李斯有強大的對權勢的慾望。李斯生活在戰國末期,是現在河南人。在年輕的時候曾經做過小秘書,後來到齊國跟著荀子學習。令人詫異的是荀子是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而教出來的學生李斯卻是法家的代表人物。研究的是如何治理國家,從這裡就可以看出來李斯的抱負是遠大的。不僅想要治國平天下,還要成為貴族,成為人上人。李斯這個人是非常渴求權勢的!
第二,李斯有明確的政治理想。李斯的對權勢的渴求,實際上是戰國時期國家積極向上,人們有追求的一種表現。戰國既是一個大混戰時期,也是一個從分裂走向統一的時期。各個不同階層的人以及不同的學派,都有自己的不同的主張。李斯的主張就是依法治國,使國家處於一種極其有秩序的狀態之下。這實際上是李斯的政治理想。要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必須選擇一個國家為之服務。李斯最終選擇了秦國。
其次,我們要了解一下李斯的功績。他的功績有以下這些:第一,李斯向秦始皇獻上了削弱六國的計策。李斯選擇了秦國以後,首先得到了呂不韋的器重,後來李斯向當時還是秦王的嬴政獻上了離間東方六國的計策。李斯說:諸侯名士可以下財者,厚遺結之;不肯者利劍刺之。這個計策是狠毒而且有效的。從此李斯得到了秦始皇的信任。
第二,維護並堅定了秦始皇的寬容的人才政策,為秦國的強大提供了大量人才。當秦始皇知道修鄭國渠是南韓的陰謀,目的是削弱秦國的力量的時候。下達了逐客令,要把各國引入秦國的人才都給趕走,李斯也在被趕走的名單上。司馬遷的《史記》是這麼記載的:諸侯人來事秦者,大抵為其主遊閒於秦耳。意思就是說這些來到秦國的人都是間諜,對我們秦國的危害實在太大,我們把他們驅逐出境吧。秦始皇說:好。李斯為了自己不被趕走,為了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為了自己的美好生活;就向秦始皇寫了一個建議書——《諫逐客書》。在其中,李斯是這麼說的:臣聞吏議逐客,竊以為過矣。……由此觀之,客何負於秦哉!向使四君卻客而不內,疏士而不用,是使國無富利之實,而秦無強大之名也。……內自虛而外樹怨於諸侯求國無危,不可得也。 意思就是說秦國的強大是有從其他國家來到秦國的人的功勞的,現在居然有人說,要把這些有功勞的人給趕走。這麼說的人一定別有用心,我們幹掉他們吧。起床認為類似的說法是正確的,就停止了逐客令。於是秦國的人才越來越多,國家越來越強大。
第三,李斯幫助秦始皇完成了國家統一併促進了國家的極大向前發展。以法家思想為指導的李斯輔佐秦始皇消滅了東方六國,建立了秦朝。秦朝建立以後,李斯被任命為丞相。可以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他有了完成他的政治理想的最大條件。
再次,我們要了解一下李斯所取得的政治成就。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堅決以郡縣制取代分封制,加強中央政府的權威。從西周建立以來實行的就是分封制,到了春秋戰國時期,雖然分封制已經崩潰了,但仍然有很多人主張繼續實行分封制。這是不利於加強中央集權的,不加強中央政府的權力也就無法完成國家統一。魏徵建立起來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在中國實行了2000年。奠定了中國政治的基本框架,現在我們中國仍然是中央集權的制度。在鞏固國家統一方面,李斯居功甚偉。
第二,李斯建議秦始皇實行“書同文字”的措施,更加方便了不同地區人民的交流,加強了華人民的民族認同感。李斯以小篆為流通字型,後來又採用了隸書。文字的統一不僅促進了文學藝術的發展,還加強了不同民族之間的融合,為國家的長久統一做出的貢獻。
第三,李斯統一了秦朝的經濟標準,促進了中國經濟的發展。李斯從制度上和法律上統一了度量衡和貨幣,為經濟的發展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他主持製造的圓形方孔的半兩錢成為中國後來2000多年的貨幣模板。一直到清朝,還在使用圓形方孔銅錢。
第四,李斯加強國內的道路建設,加快了國家不同地區之間的聯絡,並加速了經濟的流通性。李斯主張在全國建立了直道和馳道,加快了各地之間的聯絡。
第五,李斯執行了焚書坑儒的政策,加強對人們的思想控制。秦朝建立以後,面臨的最緊迫的任務就是鞏固統治,而鞏固統治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加強對人們思想的控制。李斯焚燒了民間的關於諸子百家的書籍,禁止建立私學。被控制了思想的人民是愚昧的,愚昧的人民是容易通知的。
從次,我們要了解一下李斯的個人道德品質。李斯有什麼個人品質?第一,李斯的利益觀念超過個人情感。李斯與韓非子都是法家信徒,並且還是師兄弟;但是當韓非子的才能超過自己,有可能威脅自己的地位的時候,韓非子就透過誣告的手段殺死了韓非子。也就是說韓非子是一個不講感情的人。
第二,李斯的家族觀念超過國家觀念。從西周宗法制實行以來,華人最重視的就是家族。華人說話的順序是家、國、天下。家族的利益是凌駕於國家的利益以及所有老百姓的利益之上的。秦始皇死後,如果扶蘇當了皇帝,那麼李氏家族的利益會受到極大損害,因為李斯與扶蘇是有矛盾的。也就是說李四這個人沒有以國家利益為先的觀念。
最後,我們要了解一下李斯為什麼會被稱為亂臣賊子?第一,李斯之所以被稱為亂臣賊子,是因為為沙丘之變。趙高、李斯和胡亥合謀,殺了秦始皇,偽造了秦始皇的詔書。殺了秦始皇的太子扶蘇,立胡亥為皇帝。這就顛覆了國家領導人的繼承製度,影響了國家的穩定和發展。對於國家最高統治者來說,這是不可忍受的。所以後代的歷朝歷代的皇帝,都極其的厭惡這種行為。以古代的罪名來說,這叫謀反。為了限制這種謀反事件的發生,歷代的統治者制定了非常嚴酷的刑法。這實際上就是對李斯的否定。
第二,李斯的這種行為導致了中國的第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二世而亡,這又觸動了歷代統治者的敏感神經,歷代的統治者都想要自己的王朝千秋萬代。任何損害王朝統治的行為,都是不能被統治者認可的。類似的這種行為,對王朝的傷害實在太大,此後歷代王朝的統治者,不希望再發生這樣的事情,所以對李斯是持否定態度的。
第三,李斯在與趙高的政治鬥爭中失敗了。中國不以是非論英雄,而以成敗論英雄。失敗的人是一定會被否定的,成功的人就算有缺點,也會有人把缺點說成優點。李斯的罪過就在於他失敗了。
第四,李斯的這種行為不符合儒家的處事觀念與政治理想。李斯是法家的代表人物,主張依法治國。而從漢武帝以後,中國的統治思想是儒家思想。儒家主張以禮治國,這就與法家的依法治國是完全相悖的。後世控制了社會輿論的儒家是不會認可李斯的。
第五,李斯的相權嚴重威脅了皇權。中國曆代皇帝的最大的威脅來自於宰相。因此歷朝歷代的皇帝都在削弱相權,自然也就不希望自己的宰相跟著李斯去學。這就必須把李斯塑造成一個反派。也就是說向前與皇權的鬥爭,也導致了李斯的被否定。
綜合上述,李斯一個雖然有理性和才能,但卻沒有可靠的道德品質的人,是一個只注重個人與家族利益的人,是一個沒有忠君思想的人,是一個有文采有功勞卻不被認可的人。這樣的人是隻能被否定的!所以李斯最後的結果是,在咸陽被腰斬,被夷滅三族。《史記》記載:“父子相哭,而夷三族”。
我們現在一定要以國家利益為本,做一個忠於國家忠於人民的人。因為我們就是人民!為人民利益服務的,人們永遠記住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