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依稀說史
-
2 # 文史劉磚家
我覺得“漢初三傑”在建立大漢的過程中相互配合得十分完美,其中韓信以指揮作戰、攻城略地著稱,猶如拳頭;蕭何以善長謀略、運籌帷幄著稱,猶如大腦;張良以鎮守後方、安撫百姓著稱,猶如肌肉。一起來看看他們有多少軍功章。
一、能征善戰是韓信。作為劉邦在楚漢之爭的開路先鋒,韓信被後人奉為“兵仙”、“戰神”,“王侯將相”韓信一人全都擔任過,據說他有十大功勞。其最大的特點就是靈活用兵,指揮過井陘之戰、濰水之戰,又率軍出陳倉、定三秦、擒魏、破代、滅趙、降燕、伐齊,直至垓下全殲楚軍,逼得楚霸王項羽自刎烏江。歷數他指揮過得戰鬥無一敗績,天下莫敢與之相爭,可以說作為劉邦的開路先鋒,為大漢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
二、鎮守後方是張良。張良與劉邦都在沛縣任過職,是最早追隨劉邦的謀士。他的主要功勞有三:一是為劉邦起義組織人馬。秦末農民起義中,蕭何與率部投奔劉邦,為劉邦起事拉起一支部隊。二是劉邦西入武關後,在嶢下用計破敵,鴻門宴上幫助劉邦脫離險境,灞上分封時“為漢王請漢中地”。三是楚漢戰爭期間,提出不立六國後代,聯合英布、彭越,重用韓信等策略,主張追擊項羽,殲滅楚軍,為劉邦完成統一大業奠定基礎。漢朝建立後封留侯。劉邦曾贊其“運籌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外,子房功也”。
三、運籌帷幄是蕭何。蕭何早年任秦沛縣獄吏,秦末輔佐劉邦起義。他的功勞有三:一是在攻克咸陽後,他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圖書,掌握了全國的山川險要、郡縣戶口,對日後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漢戰爭勝利起了重要作用。二是在楚漢戰爭時,蕭何留守關中,使關中成為漢軍的鞏固後方,不斷地輸送士卒糧餉支援作戰,對劉邦戰勝項羽,建立漢代起了重要作用。三是月下追韓信。蕭何慧眼識才,力薦韓信,韓信率漢軍渡陳倉,戰滎陽,破魏平趙,收燕伐齊,連戰連勝,在垓下設十面埋伏,一舉將項羽全軍殲滅,為劉邦平定了天下。
評語:劉邦在分封漢初功臣時說過:“我之所以有今天,得力於三個人——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張良;鎮守國家,安撫百姓,不斷供給軍糧,吾不如蕭何;率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位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由此可見,漢初三傑在西漢建立過程中發揮的作用巨大。
我是文史小劉,敬請各位高手賜教!
-
3 # 長安書童
“漢初三傑”指西漢建立時張良、蕭何、韓信這三位開國功臣。漢高祖劉邦曾問群臣:“吾何以得天下?”群臣回答皆不得要領。劉邦遂說:“我之所以有今天,得力於三個人——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張良;鎮守國家,安撫百姓,不斷供給軍糧,吾不如蕭何;率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位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張良為劉邦建立大漢出謀劃策,屢獻良策,是“漢初三傑”之一。劉邦是市井之徒,學問有限,又無家世淵源,但是他虛懷若谷,善於納諫,為人仗義,很快就發展了一支起義軍。由於篇幅有限,舉幾個張良偉大功績的例子。
公元前208年(秦二世二年)年底,楚懷王命劉邦、項羽分兵伐秦,並約定:誰先入關進咸陽,誰便可以立而為王。劉邦滅秦心切,見宛城一時難以攻取,打算繞過宛城繼續西進。張良認為不妥,勸道:“您雖然急於進關,但這一路上秦兵還很多,而且都扼據著險要的地勢。現在不拿下宛城,一旦宛城的秦兵從後面追殺過來,那時,強秦在前,追兵在後,就很危險了。”劉邦採納了他的建議,立即更換旗幟,率兵乘夜間抄小路悄悄返回。拂曉時分,劉邦的軍隊已把宛城重重圍住。接著,劉邦又採納了陳恢的意見,以攻心之術,招撫南陽太守,赦免全城吏民,兵不血刃地輕取了宛城。解除了劉邦西進的後顧之憂,劉邦兵威大振,南陽郡的其它城池見太守已降,紛紛起而效之,望風而降。隨後,劉邦想要親率兩萬兵馬強行攻取咸陽的最後一道關隘——嶢關。張良勸他“不可輕取妄動”。於是獻計,透過賄賂嶢關守將,成功輕鬆獲取嶢關這個關鍵城池。後又在張良的計策下,劉邦乘勝追擊,引兵繞過嶢關,穿越蕢山,大敗秦軍於藍田。後秦王子嬰眼見義軍兵臨城下,大勢已去,只好以繩繫頸,乘素車白馬,捧著御璽符節,開城出降。
大家都知道的“鴻門宴”,最後劉邦能夠成功出逃的關鍵人物,就是張良。劉邦還採納張良建議,召集諸縣父老豪傑,與之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並通告四方:“餘悉除去秦法。諸吏人皆安諸如故。凡吾所以來,非有所侵暴,勿恐。” 秦地百姓聽罷此言,越發高興,惟恐劉邦不為秦地之王。透過張良的獻策,劉邦成功贏得了秦地的民心,為他日後與項羽爭霸打下了良好的政治基礎。
蕭何,鎮守國家,安撫百姓,不斷供給軍糧,是“漢初三傑”之首。劉邦在張良等人的謀劃下,將起義軍開進咸陽城。將士們見秦都宮殿巍峨,街市繁華,頓時忘乎所以,紛紛乘亂搶掠金銀財物,連沛公也忍不住,趁著空閒,跑到秦宮去東張西望,甚至擁著美女在秦二世的寢宮進入了溫柔鄉。而蕭何在攻克咸陽後,一不貪戀金銀財寶,二不迷戀美女。他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圖書,掌握了全國的山川險要、郡縣戶口,對日後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漢戰爭勝利起了重要作用。
漢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劉邦率軍悄悄離開南鄭,採納了張良、韓信所獻的“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之計,揮師東進,留下蕭何負責徵收巴蜀之稅,供給軍糧。蕭何留守關中後,馬上安撫百姓,恢復生產,全力收拾關中的殘破局面。他一方面重新建立已經散亂的統治秩序,另一方面對百姓施以恩惠,以定民心。他不僅頒佈實施新法,重新建立漢的統治秩序和統治機構,修建宮廷、縣城等等。另外又開放了原來秦朝的皇家苑囿園地,讓百姓耕種,賜給百姓爵位,減免租稅等等。他還讓百姓自行推舉年齡在50歲以上、有德行、能做表率的人,任命他們為“三老”,每鄉一人;再選各鄉里的三老為縣三老,輔佐縣令,教化民眾,同時免去他們的徭役,並在每年的年末賜給他們酒肉。這樣,由於蕭何辦事精明,施政有方,頒佈利民法令,農業生產迅速得到恢復,建立了穩固的後方,保障了前線的需要。
另外,蕭何成功保舉了西漢的“戰神”——韓信,“蕭何月下追韓信”,以及後來誅滅韓信,“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都是蕭何的功勞。
韓信,兵家四聖之一,中國軍事思想“兵權謀家”的代表人物,被後人奉為“兵仙”、“神帥”,著有《韓信兵法》。
韓信早些年的時候性格特別的放蕩,而且又沒有什麼謀生的路子,所以別人都特別的看不起他,甚至忍受了屈辱的“胯下之辱”。陳勝、吳廣起義後,項梁渡過淮河北上,韓信此時帶著寶劍投奔了項梁,可惜在項梁軍中一直默默無聞,並沒有過多的建樹,項梁死後,韓信就歸於項羽的帳下,被任命為郎中,韓信曾多次向項羽提出軍事上的建議,可惜都沒有被採納。常年在項羽帳下不受重用的韓信在蕭何的舉薦下投靠了劉邦,被劉邦直接任命為大將軍,為劉邦帶兵征戰天下。在劉邦手下,韓信充分的發揮了他的軍事才能,帶領大軍平定了魏國,又背水一戰擊敗代國,趙國。之後,他又北上降服了燕國。漢四年,韓信被拜為相國,率兵擊齊,攻下臨淄,並在濰水全殲龍且率領援齊的二十萬楚軍。於是,劉邦遣張良立韓信為齊王,次年十月,又命韓信會師垓下,圍殲楚軍,迫使項羽自刎。韓信是中國歷史上“謀戰”的開山鼻祖,被後人奉為"兵仙"。蕭何譽韓信為"國士無雙",劉邦也評價曰:"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
可以說,漢朝的大半壁天下都是韓信打下來的,韓信對大漢朝是勞苦功高。但是韓信長於武略,短於人情世故。“短於人情世故”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不懂怎麼處世,不懂得官場政治,摸不清人性。公元前197年,劉邦已經想除掉韓信這個人了。於是就讓呂后和蕭何用了計謀把韓信騙來,在長樂宮中把他殺害了。從此,一代兵仙就這樣隕落了。
-
4 # 風語竹音
當年楚漢爭霸,劉邦依仗張良、蕭何和韓信的輔佐,擊敗項羽,建立了大漢天下。
實話實說,若無這“漢初三傑”的鼎力相助,劉邦恐怕早被項羽如老鷹抓雞一般給捏死了,何談漢朝歷史!因而,“三傑”之於劉邦,可謂居功至偉,不可或缺!
那麼,這“三傑”都有什麼功勞呢?
1、張良。
張良初隨劉邦時,就獻計用金錢賄賂嶢關守將,待對方鬆懈之際,一舉攻下了關隘,助劉邦第一個攻進咸陽城。
又告誡劉邦須與秦民約法三章,使劉邦很快地贏得民心。
接著在鴻門宴上,張良拉攏項伯,粉碎了范增“項莊舞劍”之謀,以計策化解了劉邦的殺身之禍。
後來在鼎定天下的關鍵時刻,張良再出主意策反了九江王英布,攻取北方諸國,不斷騷擾楚國後方,削減楚國實力,果然楚國最終大敗。
2、蕭何。
蕭何是最早追隨劉邦的一傑,可謂是劉邦的大總管。
他的主要功勞包括:收集整理了秦朝的律令及書籍;舉薦韓信,讓韓信才華有了用武之地,“蕭何月下追韓信”至令仍被津津樂道;楚漢戰爭期間,他鎮撫關中,開發巴蜀,足兵足食,為前方戰場提供了有力的後勤保障,解決了劉邦的後顧之憂;漢朝建立後,他穩定政權,實行清靜無為之策,休養生息,使因戰火凋萎的國民經濟逐漸恢復生機。
3、韓信。
在楚漢之爭中,其實韓信的功勞最大。
他的功勞有:“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助劉邦還定三秦;平滅魏趙代齊諸國;垓下一役,十面埋伏,致使一代天驕楚霸王項羽在烏江自刎,為劉邦平定了天下!
劉邦勝楚,“漢初三傑”皆功不可沒,但“三傑”的結局卻大相徑庭:張良功成身退,告老還鄉;蕭何鞠躬盡瘁,直至病死;韓信功高蓋主,竟被誣以謀反罪名誅殺九族!
-
5 # 農民二姐進城
漢高祖劉邦,他之所以能從小吏,一步步的逆襲,成為世間最為尊貴的九五帝王之尊,,與他旗下的眾多武將、謀士是密不可分的,尤其是號稱“漢初三傑”的韓信,蕭何,張良。
這三人缺了任何一個,劉邦的統一大業就難以完成,那麼韓信、蕭何、張良到底誰更重要,一直都是被多年以來爭論的事情,這個問題似乎沒有必要比較,因為每個人都是不可或缺的,各有各的作用。但是我們藉著比較來了解了解三傑的事蹟,也是挺有意思的一件事。
月下蕭何追韓信,這是大家熟悉的故事。
首先說說蕭何,蕭何作為劉邦的負責糧草的大將,對劉邦的軍隊十分重要。劉邦在參與平定三秦的戰役中,蕭何在漢中鎮守,處理事務,運輸糧草,徵收賦稅,來確保劉邦的軍隊無後顧無憂。
楚漢戰爭最艱難的幾年裡,蕭何坐鎮櫟陽,建宗廟、立社稷、修宮室、治縣邑,把後方治理得井井有條。在其後戰爭,越打越久的情況下,蕭何扛住了來自前線的,軍糧的巨大壓力。蕭何為此想出了數個計策,把物資和糧草源源不斷的輸送到前線,成為了漢軍最為有力的後方大將。
其次說說號稱兵仙的韓信,虜魏、破代、平趙、下燕、定齊,大敗項羽率領的楚軍。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四面楚歌,十面埋伏這些事蹟都與韓信有關,韓信點兵,多多益善更是讓劉邦都讚歎。韓信的一生從前期的不被重用,到從軍之後無一敗績,創下了兵家的神話,可以說漢朝的一大半天下都是韓信打出來的。但是為漢朝立下赫赫戰功的韓信之後卻被劉邦所猜忌,最後,被蕭何和呂后設計害死,真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最後說說張良,
,張良原本是南韓世代相傳的相國世家。在秦軍橫掃六國之後,張良就有了反秦之心。南韓破不久,他就用當時自己的全部家財僱了刺客去刺殺秦王嬴政,失敗之後秦王大怒,開始通緝張良。
被逼無奈的張良只能退隱,因禍得福遇到了黃石公,學了一身的經世之才。在秦朝末期,張良學成出山,後來投奔了劉邦。劉邦後來西征伐秦,破宛城、入嶢關、逼得秦王子嬰投降,後來楚漢爭霸,直到最後劉邦登基稱帝,張良都功不可沒。張良最為讓後世人記得的,就是和劉邦的“約法三章”,不僅讓劉邦在諸侯之中站穩腳跟,還贏得了民心,為劉邦今後的大業埋下了基礎。
綜合來看,張良善於出謀劃策,蕭何善於後勤和治理,韓信則是百戰百勝,是歷史上最出名的超級將領之一。最後,張良在劉邦平定天下之後選擇了隱退,反正他滅秦的心願已經完成了;蕭何則一生為國,在相國的位置上為國家操勞,直到病死。
-
6 # 笑看紅塵天涯
我來回答。
劉邦出身低微,能夠最終在秦末農民起義群雄逐鹿中勝出,最後一統天下建立大漢王朝,可以說是非常了不起的。
那麼劉邦是怎麼獲得成功的呢?拋去努力和幸運的因素,劉邦比較重視人才,善於使用人才,也就是知人善用是其成就大業的關鍵。
俗話說“一個好漢三個幫”,在劉邦就千秋霸業的眾多人才中,被譽為“漢初三傑的”張良、蕭何、韓信可謂功不可沒。
可以說,正是有了這三駕馬車的強力牽引,劉邦才會最終掃平諸強,戰勝項羽踏上成就帝王功業的康莊大道。
在劉邦團隊中,張良是軍師智囊,負責為劉邦出謀劃策,指明方向。
蕭何是後勤保障,負責為劉邦籌措錢糧,調配兵員。
韓信是軍事統帥,負責為劉邦攻城陷地,掃平諸強。
下面我們就細說一下這三位賢才在劉邦創立大漢的過程的作用吧。
先說張良,劉邦曾稱讚他的功勞:”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張良“。
張良在劉邦的團隊中,是軍師的角色。
張良身為南韓貴族,在亡國後也是義憤填膺,身負國仇家恨,曾在博浪沙狙擊出巡的秦始皇未成,後逃亡至下邳遇到黃石公,因誠心撿鞋獲授《太公兵法》,深得兵法精要。
在秦末農民起義的大潮中,張良也組織了一支百餘人的隊伍,在留縣遇到劉邦 後,兩人志向相投,有相見恨晚之意。劉邦被張良的足智多謀所折服,對其言聽計從。
公元前207年,劉邦率領大軍攻入關中暫居霸上,接受了秦王子嬰的投降。
初入咸陽的劉邦有些忘乎所以,本想好好享受一下勝利成果,但張良居安思危告誡他不能這麼做,免得失了民心。
劉邦聽取張良的意見,沒有在咸陽豪華的皇宮居住,返回霸上的軍營,並下令封閉皇宮保護財產。與此同時,召集關中百姓,宣佈了三條法律,即:"與父老約,法三章耳;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
正是這三條古代版的”三大紀律“,讓劉邦得到了百姓的信任和擁護,為後來最終取得天下,建立西漢王朝奠定了基礎。
公元前206年,項羽得知劉邦入了咸陽,並把皇宮和財富據為已有後大怒。
於是在鴻門名為設宴,實為問罪,欲殺劉邦。
張良在鴻門宴上機智靈活,冷靜沉穩,一再勸劉邦要低調行事,不要觸怒項羽儲存實力為要。同時又疏通項羽季父項伯,使得劉邦順利脫身。
劉邦經歷了鴻門宴的有驚無險,不但毫髮未傷,而且被封為漢王,更加感激張良的忠義機智。
楚漢爭霸進入對峙期時,張良為了迷惑項羽,又“火燒棧道”使項羽放鬆了警惕,為日後的韓信"明修棧道,暗渡陳倉"打下了基礎,為最終的決戰創造了戰略機會。
張良不但能夠為劉邦出謀劃策,指明戰略方向,而且為人仁厚,處事低調,不居功自傲,深知進退之術,這一點非常難能可貴。除了選擇國都到後來在保護太子上發揮作用外,張良已經基本上處於半隱的狀態,"不伐其功,不矜其能",功成身退,是三傑中唯一一個不受劉邦犯忌的人物。
再說蕭何,劉邦曾稱讚他:“鎮守國家,安撫百姓,不斷供給軍糧,吾不如蕭何”。
蕭何在劉邦團隊中,是後勤保障的角色。
蕭何是沛縣獄吏出身,也素有智謀,但他與張良相比,略微不足。
不過蕭何的組織協調能力較為突出。在劉邦攻克咸陽後,他接受和管理了秦朝的政府職能,對全國的人口、戶籍、錢糧等進行了管理,實際上起到了丞相的職責。
楚漢戰爭時,蕭何留守關中,使關中成為漢軍的鞏固後方,不斷地輸送士卒糧餉支援作戰,對劉邦戰勝項羽,建立漢代起了重要作用。
西漢建立時,蕭何重新制定法律制度,對漢王朝的集權統治起到了重要作用。
蕭何的另一個重要作用是幫助劉邦發現和啟用了韓信,他對韓信有知遇之恩,正是有了蕭何的推薦,劉邦才重用了韓信,才會在軍事上最終戰勝項羽。
當然蕭何後期與呂后設計殺死了韓信,也顯示其有不仁義的方面。
後說韓信,劉邦曾稱讚他:“率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
韓信在劉邦的團隊中,是軍事統帥的角色。
韓信是三傑中的一個悲情人物,他是秦末著名軍事家,是繼孫武、吳起,白起之後,最為卓越的將領,其最大的特點就是靈活用兵,是中國戰爭史上最善於靈活用兵的將領。
作為戰術家韓信為後世留下了大量的戰術典故: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臨晉設疑、夏陽偷渡、木罌渡軍、背水為營、拔幟易幟、傳檄而定、沈沙決水、半渡而擊、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
韓信是一個優秀的軍事統帥而不是一個合格的政治家,其勇有餘而謀不足。不知進退,依仗戰功卓著而高調行事,始終為劉邦所猜忌,終被呂后與蕭何設計殺死,成為“兔死狗烹”的一個典型代表。
縱觀“漢初三傑”,張良是一個比較全面的人物,其“勇、智、仁”三項兼備,又懂得進退,功成身退得以千古流芳;蕭何功績緊次於張良,但其設計陷害韓信終被後人所不齒,是其智有餘而仁不足的真實寫照;韓信的結局最慘,其做為軍事奇才名流青史,但其悲慘的下場也讓後人不勝感慨。
-
7 # 李信謙
劉邦從一介布衣到問鼎帝王,用了短短七年時間。
可以說創造了太多的奇蹟,但是這些奇蹟的創造離不開手下的眾多良將。其中“漢初三傑”可以說功勞甚多。
(漢初三傑)
我們先來看看第一位追隨劉邦的人——蕭何,可以說沒有蕭何,就沒有後來的劉邦。
蕭何原先是劉邦的頂頭上司,在劉邦起兵以後,卻尊劉邦為主公,盡心輔助劉邦。
蕭何可以說是劉邦的大管家,負責整個大軍的後勤補給,以及鎮守後方。
劉邦的每一次出征,蕭何都會提前備好糧草,並且鎮守後方,治理國家。所以劉邦才能放心的出征,帶著將士在前方拼殺,最終打下一片天下。
(蕭何劇照)
其次,就是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的張良了。
張良有著經天緯地之才,一直擔當劉邦大軍軍師的決策。
可以說,劉邦能夠率先攻入咸陽,張良的智謀有些關鍵性作用。
到了關中以後,張良提出要和關中百姓“約法三章”,其實就是相當於“三大紀律,八項注意”。
至此,劉邦迅速強大起來,得到人民的擁護。
(張良劇照)
最後一位,有著戰神之稱的——韓信。
韓信可統兵百萬,有著韓信點兵——多多益善的說法。
在蜀中的時候,劉邦大膽任用韓信為大將軍,開啟了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韓信時代。從此以後,韓信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為劉邦日後問鼎中原,奪取天下立下了汗馬功勞。
不僅僅打敗了眾多諸侯,最重要的是打敗了項羽,這個一直讓劉邦仰望的男人。更是打下了大片的領土。
(韓信)
可以說,這三位缺一不可。同時也是相輔相成的,作為主公的劉邦,最後當然是最大的受益者了。
劉邦曾經說過:我之所以有今天,得力於三個人——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張良;鎮守國家,安撫百姓,不斷供給軍糧,吾不如蕭何;率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位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所以這三個人,是劉邦取得天下的關鍵。
回覆列表
蕭何、張良和韓信被稱為“漢初三傑”他們三個為大漢的建立汗馬功勞。劉邦曾經說:“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可見劉邦認為大漢建立的重要原因是自己用對了“漢初三傑”。我們來一起看看“漢初三傑”對建立大漢的貢獻。
先來看看子房張良。
1、留地相遇。張良為劉邦分析天下大勢。
2、強攻南陽。張良力主一定要打下南陽解除進入關中的後顧之憂。打下南陽之後,西征大軍所向披靡。
3、智取嶢關。劉邦準備強攻嶢關,張良建議利用守將特點進行勸降。嶢關守將投降之時,他又建議劉邦趁機消滅嶢關守軍。劉邦輕鬆佔領嶢關。由於張良的輔佐,劉邦比項羽先進入關中,佔得了先機。
4、鴻門宴。鴻門宴前和劉邦一起忽悠項伯,鴻門宴中又幫劉邦解困,救了劉邦的小命。
5、勸入漢中。劉邦認為項羽分封不公,準備和項羽直接硬碰硬被張良勸阻。劉邦最終接受了漢王的爵位,進入韜光養晦的階段。
6、求封漢中。張良以金銀珠寶收買項伯,讓項伯為劉邦求封漢中郡。最終劉邦如願以償地獲得漢中郡,劉邦也最終獲得還定三秦的大本營。
7、火燒棧道。張良建議劉邦燒燬棧道,表示無東歸之意,以迷惑項羽,同時也可以防備其他諸侯襲擊漢軍。劉邦可以關起門來發展力量,養精蓄銳。
8、迷惑項羽。劉邦攻佔關中之後,徹底惹怒了項羽。張良修書給項羽,陳明劉邦只是想遵照懷王之約佔領關中,絕對不敢東出函谷關。同時把齊地作亂的訊息透漏給項羽。項羽把主要精力由西攻劉邦轉移到東滅齊國。劉邦因此躲過一劫。
9、下邑劃謀。張良為劉邦確立了以土地換取人心的策略,把函谷關以東的土地分封給能擊敗項羽之人。同時確定了利用矛盾,聯兵破楚的方針。劉邦成功地拉攏了英布、彭越等人。
10、滎陽阻封。酈食其為劉邦出了一個復立六國的餿主意。張良急忙阻止劉邦的愚蠢行為,並且分析了不可復立六國的原因。成功地挽救了劉邦,也挽救了楚漢之爭。
11、勸封齊王。韓信求封假齊王的時候,引得劉邦破口大罵。張良阻止了劉邦的愚蠢行為。又建議劉邦用齊地換取韓信出兵,用梁地換取彭越出兵。他們最終兩個起兵參與滅項,並消滅項羽。
12、四面楚歌。張良利用四面楚歌徹底瓦解了楚軍計程車氣,消滅了項羽。
13、勸都關中。劉邦選擇都城的時候,陷入了兩難的境地。張良勸說劉邦定都關中,最終穩定了大漢的局面。
14、勸封雍齒。劉邦分封的時間過長,引起部分大臣的不滿。張良建議先封賞劉邦最憎恨的雍齒以穩定大臣們的心。最終巧妙地化解了這場政治危機。
15、商山四皓。建議呂后請出商山四皓,穩定了劉盈的太子之位,也穩定了大漢初年的局面。
再來看看韓信。
1、在漢中為劉邦謀劃天下大勢。分析了劉項之間的長短,堅定了劉邦逐鹿中原的信心。
2、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韓信採用這一戰術成功迷惑了三秦,最終韓信一舉消滅三秦,劉邦得以重返關中。
3、初敗楚軍。劉邦彭城大敗之後,韓信在滎陽,阻擊楚追兵,大敗楚軍,使漢軍得到恢復發展的時間。
4、攻滅魏豹。奇襲魏都安邑一舉消滅西魏國,並且俘虜了魏豹,消滅了劉邦東出的後顧之憂,並且俘虜漢文帝的母親,為大漢保留了火種。
5、背水一戰。井陘之戰中消滅了二十萬趙軍,殺死了陳餘,活捉了趙歇,一舉滅掉了代國和趙國。
6、逼降燕國。大軍陳兵燕趙邊境,用政治手段逼迫燕國投降,成功佔領了燕國。
7、輸出軍隊。在趙地提供給劉邦二十萬大軍,解決了劉邦在滎陽前線的燃眉之急。
8、共滅齊國。在齊國打敗了龍且的二十萬楚軍,並殺死龍且。打敗楚軍之後成功滅掉了齊國。
9、十面埋伏。垓下之戰設下十面埋伏成功狙殺了項羽。
楚漢之爭期間,韓信先後滅掉了三秦、西魏國、代國、趙國、燕國、齊國、楚國等九個國家,堪稱大漢第一功臣。
蕭何的功勞不像張良和韓信可以一一列舉出來。如果以攻城略地數量來算功勞,蕭何毫無功勞。當時許多功臣也都認為蕭何功勞應該排在曹參後面。最後是劉邦力排眾議,劉邦說:“夫獵,追殺獸兔者狗也,而發蹤指示獸處者人也。今諸君徒能得走獸耳,功狗也。至如蕭何,發蹤指示,功人也。且諸君 獨以身隨我,多者兩三人。今蕭何舉宗數十人皆隨我,功不可忘也。”最後,我們再來看看大管家蕭何。
1、沛縣護主。劉邦起義之前,蕭何曾經多次幫助劉邦及其家屬。
2、沛縣起義。擁護劉邦為沛公,從此劉邦成為這支義軍的首領。
3、西進關中。輔佐劉邦進入關中,在楚漢戰爭中佔得輿論上的先機。
4、保舉韓信。在漢中推薦了韓信這個不世奇才,為了劉邦獲得勝利立下大功。
5、鎮守關中。劉邦先是大敗於彭城,後是在滎陽成皋一帶和項羽拉鋸,巨大的消耗都由蕭何補充。楚漢戰爭期間,蕭何把關中的糧草和兵員源源不斷運往前線。
6、為國捐獻。捐出家產做為軍資,送出族人加入漢軍。
7、營造長安城和未央宮。長安從此成為中國的古都之一,未央宮在兩百年間也從未重新擴建。
8、誅殺韓信。蕭何騙韓信進入皇宮,協助呂后除掉了韓信。成也蕭何敗蕭何。
9、制定漢律。蕭何在“約法三章”的基礎上制定大漢律法也就是有名的《九章律》,為大漢定了法律規章制度。
10、儲存文化。進入咸陽之時,只有蕭何一人直接運走了秦朝珍藏的文獻、檔案、圖書等,奠定漢代藏書的基礎。
漢初三傑都是大漢的棟樑,沒有他們劉邦不可能建立大漢。他們能立下如此大功也應該感謝劉邦的知遇之恩,可惜的是三傑中的韓信沒有得到善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