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潛水的尨

    首先戰略核潛艇是三位一體核遏制力中最重要的一環,也是核大國遂行核反擊最有力的戰略力量,要取代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也不是沒有可能。

    比如最近幾年新聞中經常曝光的高超音速飛行器就是最有可能的武器之一,隨著超然衝壓發動機技術的積累與成熟,新材料的陸續應用,使得高超音速飛行器的速度上限穩步上升,射程或者叫最遠飛行距離已經突破洲際,向著一小時全球到達的最終目標更進了一步。

    前兩天俄羅斯公佈的核動力導彈也預示著高超音速飛行器中最重要的超然衝壓發動機有可能也向著核動力的方向快速發展,這是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一旦成功,可以想象一下擁有核動力的幾十倍音速的高超音速飛行器從各位的頭頂的亞太空呼嘯而過時是一種怎樣的畫面。

    現在,隨著AL晶片的研發與應用,有沒有一種可能,裝載著智慧AL晶片的核動力高超音速飛行器透過與太空預警偵查衛星或偵查裝置之間資料鏈的聯接,快速鎖定敵方軍艦、軍事基地、敵方核潛艇、敵方指揮中心、敵方政府所在地等等敵方高價值目標的快速打擊,迅速癱瘓一國政府,使之迅速屈服,快速達到己方戰略目標。當然也有人會說:人家就沒有防空反導系統了嗎?請大家試想一下,哪國現階段或者未來十年內有能夠防得住幾十倍音速,而且最重要的一點它還有一顆聰明的“大腦”能夠有效規劃路線,從而規避掉敵方防空反導力量的拉截的這樣一種幾乎可以稱之為無限射程的核動力高超音速飛行器呢?

    綜上所述,高超音速飛行器可以說幾乎百分之百可能取代核動力潛艇,成為下個五十年內最具威懾的戰略級武器成為各個大國爭相突破的重點武器系統。

  • 2 # 英雄光

    首先得明白什麼樣的武器適合做戰略級別的武器,戰略武器,顧名思義,可以影響整個戰局是整個戰局發生根本性變化的武器或者是可以起到戰略性作用的武器,比如戰略威懾性,戰略牽制等。

    而這樣的武器,我們最清楚,核武器,核武器對於整個戰鬥的局勢的影響是具有絕對的權威性的。

    而這樣的武器分為高戰略性武器和低戰略性武器,區分這種武器的方法我認為是能否在戰爭中被允許使用。(這是我自己的分法,我認為是可以這樣來區分的)

    而在這種分法中,能對敵方實施毀滅性打擊的核武器無疑是高戰略性武器,毫不誇張的說一個國家只要有著核武器,就是對自身安全的最大保障之一。

    航母也算是這種級別的武器,不過威懾作用較小,影響的也至多是一個地區的局勢和戰爭走向,不過鑑於航母代表海軍的尖端成就,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代表國家的意志,所以在這樣的層面上來講,航母也算是低戰略性武器。

    所以說問題中所說的,戰略核潛艇是一個高戰略性武器,為什麼這樣說,因為裡面搭載的核彈頭是具有戰略毀滅性打擊打擊的武器。

    所以想要和這個同級別的未來武器,一定是要可以毀滅未來科技防衛力量的武器。

    所以像什麼鐳射武器,單兵作戰裝甲這些常規作戰兵器就已經被排除在外了。

    我認為在未來,目前可以遇見的毀滅性戰略武器是基因武器,基因武器是人類目前已經可以做到的並且正在研究的武器。

    基因武器具有精確的敵我分辯能力,只攻擊敵方特定人種。難以防治,有抗藥性和傳染性。難以察覺和治療。殺傷力大,成本低,可以用基因工程技術大量生產。

    他可能在短短時間內消滅一個人種,這實在是太可怕了。

  • 3 # 隨雨飄渺

    高超音速核動力導彈,核彈與導彈結合體的高超音速飛行器,不受燃料,不受距離,不受現役導彈系統攔截,隨時隨地都可以向任何一個方去打擊對手,管理成本相對核潛艇來講更低,效率與生存更加有優勢,維護費用低。

  • 4 # 蒼藍觀察

    短期內戰略核潛艇的地位是難以被徹底替代的。

    戰略核潛艇最重要的特徵,就是其在敵方第一波核打擊下的生存能力要遠高於陸基核力量與空基核力量,藉助大洋水體的保護以及長期獨立生存能力,戰略核潛艇是一個國家執行核反擊任務的支柱。現代戰略核潛艇如果採用分彈頭,只要有一艘被儲存下來,其力量也足以毀滅一箇中小國家,所以誰都不敢對一個擁有戰略核潛艇的國家輕易發動核打擊。

    如英國的核威懾就是由4艘在大洋遊弋的戰略核潛艇保持的,而空基與陸基核力量已經被放棄了。

    未來,高超聲速飛行器與核動力巡航飛行器在核威懾中可以部分替代戰略核潛艇的作用。高超聲速飛行器速度快,留給敵方的反應時間段,而且可以機動飛行使敵方難以探測和攔截。

    核動力巡航飛行器在理論上具備了永不落地的能力,發射後可常年在空中飛行,按命令攻擊目標。但是高超聲速飛行器的發射點如果仍是在陸地,那麼依然存在被敵方第一波核打擊“歸零”的風險。

    同時核動力巡航導彈採用的是無人駕駛,短期飛行也許問題不大,但長期滯空的可靠性存疑,進而會影響核威懾的有效性。

    所以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戰略核潛艇不會被徹底取代。

  • 5 # 時過境遷zxc

    戰略核潛艇之所以具有重大威懾力量,是因為核潛艇可以攜帶的彈道導彈的射程遠遠可以達到或超過7000多公里,由於核潛艇的特殊性,可以在水下發射彈道導彈,作業深度可以達到40多米,極其隱秘,在戰略上可以實施二次核打擊。這樣的話大家不妨可以簡單的想想看,在戰爭爆發的時候,如果有能力攔截第一次核打擊,是否有能力攔截這樣的第二次。

    從第二次世界大戰到現在,世界上也就只有5個國家擁有戰略核潛艇,擁有這樣真正的軍事硬實力才能成為聯合國大國。

    所以針對這個問題,我個人認為大家不妨可以大膽的想象一下,像(特種部隊 復仇)電影裡說"宙斯"天基動能打擊衛星武器,透過衛星發射,比彈道導彈還要具有威懾力,達到毀天滅地的力量。

    不過在說回來,世界上所有國家的人民都不喜歡戰爭,比戰略核潛艇還具有威懾力的武器一旦出現,目前的世界格局就會被打破,到時不知道會不會發生第三次世界大戰?

    願和平!

  • 6 # 吳戈

    看了下答案,有人說基因武器,當然還可以有什麼腦控武器,地球物理武器,氣象武器,但這些東西不要說本來就多有誇大,很難實現,而且要比核武器毀滅性還強已經很難。人類已有兩類毀滅性堪比核武的武器,化學武器,特別是生物武器被徹底禁止,就是人類實在不能再在毀滅同類的技術上再進步了,為了所謂的大國地位就這麼幹,是滅絕人性的獸類。基因領域毀滅性技術的潛力特別大,但科學界和政治家都在建立倫理底線和禁忌。

    還有人提到高超音速武器,它的速度只增強生存力而不是殺傷力,要談威懾,還是隻能用它攜帶核武器。

    雖然你問的是核潛艇,但它不過是核武器的一種運載工具,只是因隱蔽性而生存力最強,具有在本國被核打擊後反擊的價值,從而倍受推崇,其實核運載工具中,轟炸機生存力也不弱,也是因為核軍備競賽太勞民傷財,超級大國也共同削弱了所謂“三位一體”核力量的總規模和其中一些類別的地位。

    所以,目前來看,未來暫時不會有哪種武器以取代戰略核潛艇為目標,但這不是因為沒有潛在的技術可能,而是因為核威懾和核軍備競賽本身就是人類現代史上最危險、最瘋狂的國家競爭現象,各國領導層都意識到了必須控制其強度,更不要變本加厲地螺旋升級了。

  • 7 # 沒有顏值的顏值哥

    核潛艇是核大國三位一體核打擊能力的重要一環,也是核大國進行核反擊的重要保障力量,短時間看沒有什麼能過代替。陸基核打擊力量分固定發射井和移動發射平臺兩種,一旦發生核大戰固定發射井首先就會受到打擊,移動發射車相對生存能力會強一些,但是一旦被發現也會成為優先攻擊目標。而空基核打擊力量受制於制空時間不可能一直在空中飛,而機場在核打擊中很難倖免,即便是在空中也難免收到戰鬥機的攻擊。而空基核力量一般都是重型戰略轟炸機,或者戰鬥轟炸機,空戰能力較弱。戰略轟炸機航程遠載彈量大但是速度慢,基本沒有空戰能力。某些戰鬥轟炸機機體小,載彈量小航程同樣太小,只能發射射程較近導彈、彈頭威力小,對於戰略核打擊力量來講有點勉強。而核潛艇可以長時間深淺海里,即便是反潛技術早已今非昔比,要發現核潛艇還是很難的。所以像英國這種國家即便是不要能夠掛載核導彈的戰略轟炸機也要保留戰略導彈核潛艇就是例子。核潛艇在核大戰中的生存能力是其他任何裝置都無法冰的,而核潛艇的核打擊能力非常強大,只要還有一兩艏核潛艇就能毀滅一箇中等國家,即便是對大國也能造成對方無法忍受的損失。長遠來看超高速空天一體的太空梭具有快速抵達戰區上空,快速脫離戰鬥的優勢,而且由於速度快飛行高度敢很難被攻擊。但是就目前來看技術還不太成熟,因此很長一段時間沒並沒有什麼可以替代核潛艇的地位的。

  • 8 # 寒木釣萌

    提問中提到了“戰略核潛艇”,寒木就囉嗦幾句,說一下核潛艇分類。

    戰略導彈核潛艇(SSBN)

    以“相互保證毀滅”為使命,主要進行核威懾,也就是具有二次核打擊,主要發射裝載核彈頭的彈道導彈。

    巡航導彈核潛艇(SSGN)

    主要用來進行戰術打擊,也可以作為二次核打擊的一部分。

    攻擊型核潛艇(SSN)

    主要用來追蹤和獵殺敵國潛艇,攻擊敵國水面艦船,以及為航空母艦編隊保駕護航。

    未來哪種武器能代替戰略導彈核潛艇,以實現“相互保證毀滅”?

    這是個挺難的問題,不會有太完美的回答。

    若有,則核大國中必然已經出現了這樣的完美武器,而不會等到我們來給出答案和建議。

    不過,我們也可以設想一番,爽一把。

    空基核力量(不完美的方案)

    之所以說它不完美,主要是,各國已經想到了,另外就是,它無法代替戰略核潛艇。現在,咱們就來推演一番。

    提到戰略轟炸機,人們第一個想到的,是這樣的兩種情況:

    即,轟炸機裝載核彈,飛到敵國上空,投彈,這種方式生存機率異常的低。

    第二種情況是,飛到自己國界邊緣,拉近與敵國的距離,然後發射巡航核導彈。巡航導彈速度慢,容易被攔截。

    但其實,還可以有第三種情況,即,把彈道導彈放在轟炸機上,戰時,起飛,伺機發射。

    也許有人覺得,射程超過一萬公里的彈道導彈很重,難以依靠轟炸機發射,其實不然。

    原因是,戰略核彈道並不是重型火箭動輒六七百噸,戰略核導彈多在100噸以內。

    比如東風-41型洲際彈道導彈的重量只有60噸。而中國的運-20最大載重能力達到66噸。

    總之,關鍵時刻,依靠不斷的空中加油,利用數十架連續盤旋的轟炸機,以完成二次核打擊的任務是可行的。

    之所以說它無法替代戰略核潛艇,這是因為,當陸地被核平以後,核潛艇能在深海潛行幾個月,伺機報復。

    但轟炸機,前期能連續進行空中加油,但最多一天後,就不能了,因為機場沒了。

    天基核力量

    隨便想想,就發現也不行,衛星上裝核彈,費用昂貴只是一方面,主要是極其容易被攻擊。

    月基核力量

    這應該是完美的方案,如果未來,比如30年後,哪個國家能首先在月球上建立有人軍事基地的話。

    在沒有敵國也在月球上建立有人軍事基地時,則,月球基地就是最後的靠山。

    從月球上打地球,易如反掌。

    但從地球上打月球,難以上青天。

    相關論證,在《武器的天堂》一書裡面好像已經說過一遍,不再重複。

  • 9 # 黃軒28

    要代替核潛艇的技術裝備,首先要搞清楚戰略核潛艇的裝備優勢在哪裡,戰略核潛艇最重要的戰略特性就是核彈的超遠端打擊能力和戰略(國家)級別的毀傷能力,最後就是超級潛藏能力,這三個能力屬性造就了戰略核潛艇無與倫比的超級戰力,得以傲視天地,得國之基石美譽,替代戰略核潛艇的裝備,必定是在這三個能力上更優於戰略核潛艇,方有替代一說。而潛藏必須有環境,全世界最優的隱身潛艇放在船臺,水池,也是廢的,必須有足量的低可探測空間,以讓敵方找不到。所以,先從作戰環境去分析,就起碼可以最基本的推導需要的裝備技術是什麼。現代裝備技術發展,在水面陸地表面基本上很難掩蔽具有超級殺力的大殺器,這是裝備發展的技術使然,也是這類超大殺器本身所特有的超大吸引力所致,這類殺器必將是對手國家和平時期傾國力以探尋,戰時傾國力以毀殺的重器。故而其掩蔽,也必將是戰略級別的設定,以地球緯度有兩個可能達到超級掩蔽的空間,其一仍將是廣袤的海洋,其二就是地底,地底因目標機動必須輔以艱困的大型工程,巨大的地底工程開支和建成後完全不存在機動的可能性,只能靠嚴格的保密措施保全,地底的投入只能期望不被敵人發現,一旦發現就面臨高額投入的戰略震懾效果大打折扣,因為已然現形的地底戰略二次打擊力量被發現後必然已經成為對手瞄準的第一波戰略核彈頭覆蓋打擊目標,結果就是失去了二次打擊的潛藏意義,而對於核能力處於“劣勢”的國家,真實有效的二次戰略的打擊力量才是震懾核強國最有效的遏制能力,也一直是中國奉行的戰略思想。因為地底核力量潛藏能力遠遜海底的核潛艇,報復性核打擊(二次打擊)敵國的效果就遠遜戰略核潛艇,地底環境和技術也就不存在哪怕只是接近核潛艇的隱藏效率,也就無法比肩海基核力量的隱蔽震懾效果。而海基核力量最有效率的方式就是核潛艇,再變花樣最多也就是換個噱頭的東西,地球已經沒有更有效的隱藏環境了,那難道核潛艇就無可替代了嗎?依然在潛藏環境角度分析,很容易就分析出另一個可能的隱蔽空間:太空!特別是高太空,將可控高精度返回式衛星裝上合適當量的彈頭,輔以隱身造型和塗層,隨公開太空活動伴隨放飛,並將軌道佈置在高太空,稍遠離近地空間,自動設定重返程式到敵國,一旦接受觸發資訊,隨即自動變軌開始重返地球,這很可能是未來不說替代,起碼是比肩戰略核潛艇的核彈佈置方式,遠比海洋廣袤的太空環境,刻意潛隱的機動變軌飛行器,只需要解決返回相對精準的落點,巨大殺傷力的核彈就不再是比喻句裡面的達摩克里斯之劍了!敵對國核武力訛詐也必將更為謹慎。

  • 10 # 小蝸牛168169957

    生物變異病毒。無色無味,體積較小,方便攜帶,沒有發射軌跡,不怕暴露自身,化敵之矛盾攻之盾,從內部瓦解敵方社會結構和穩定,以最小的代價滅絕地方有生力量。注:請勿對核大國使用,或會受到無差別核攻擊引發全面核戰而同歸於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紅樓夢》中作者塑造薛寶琴這麼一個人物,意欲何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