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亞森

    大清看似國富民強,實則暗湧不斷,當時大清建國未久,百姓心繫前朝,各地起義不斷,再者沙俄也是當時世界上有名的強國,一旦真正發生大戰,康熙並沒有必勝的把握,退一步說,就算勝利了,清朝計程車兵也必然損失慘重,到時候這天下恐怕就保不住了,所以康熙看似態度強硬,實則心裡也是想和沙俄講和的,自然就不會主動引發大戰了。

  • 2 # 大志飛祥

    1.打不過,只能勉強打平 2.大興安嶺當時還是苦寒之地對清王朝沒事麼經濟價值 3.要從關內運糧到外興安嶺,負擔大

  • 3 # 史海尋蹤

    清康熙與沙俄的戰爭是指雅克薩之戰。雅克薩位於黑龍江上游左岸,今漠河額爾古納河對岸,原為中國領土,後《璦琿條約》將此地割讓。

    至於康熙為何在抗擊沙俄侵略中不緊不慢,是因為雅克薩之戰本就是一場小規模的戰役。

    雅克薩之戰背景

    此戰發生時,正是沙俄的急劇擴張期,遼闊的西伯利亞因為氣候嚴寒,地廣人稀,是個“苦哈哈”的地方。但是盛產名貴的動物皮毛,我們知道,氣候越冷的地方所產皮毛越厚實。

    而窮兵黷武的沙俄,擴張的同時也需要補充大量軍費,皮毛的出口給他們帶來大量的利潤。沙俄不斷派遣探險隊,來到此地掠奪財富。而探險隊也將黑龍江流域描繪成遍地黃金的地方,彙報給沙皇,以得到更大的支援,在康熙時1650年,建雅克薩城,作為進一步入侵的基地。

    為何沙俄的入侵未引起康熙的高度緊張?

    規模小

    沙俄的探險隊人數大多在幾百人的規模,這點人在康熙的眼裡還不夠塞牙縫的。駐守雅克薩城的俄軍只有八百多人,而且清廷派出的彭春部隊也只兩千多人。

    被圍困的八百多俄軍,連戰死帶病死,最後存活的人數為66人,此戰是以清朝的勝利而結束的。在這種情況下,沙皇請和,兩國簽訂《尼布楚條約》,劃定邊界了事。

    雙方對此地都不太重視

    沙俄的主要敵人在西方,戰略重心也在西方。他們來到黑龍江流域抱的是“撈浮財”的心態,只是獲取財富的渠道之一。

    而對於康熙一樣,這種極度荒涼高冷的地方,興趣同樣寥寥。只是因為俄國探險隊不斷騷擾邊境,才予以反擊。物產豐富、人口稠密的內地才是統治中心。

    因此兩國都沒有投入大量的精力,展開對這一地區的爭奪,充其量只能算一場烈度有限的邊境衝突,雙方都不想把事搞大。

  • 4 # 月明如昔

    謝邀,我是日月千年依舊。讀史可以知興替,明得失。所以背下來是沒有用的,要去提煉,正所謂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綜合來分析,題主應該是說的雅克薩之戰。此戰發生於康熙二十四年-康熙二十七年!

    當時俄國在位的是沙皇彼得一世,世稱“彼得大帝”,因為中國科技和西方拉開差距,康熙皇帝派遣三千清軍圍剿,沙俄僅僅800人就固守了雅克薩三年之久!

    最終清廷雖然戰勝,但實為慘勝!之後中俄雙方簽訂《尼布楚條約》!割讓外興安嶺24萬平方公里領土給沙俄! 說第一個喪權辱國的條約也不為過!

    之所以發生這種情況,我們細究其原因有多方面的!沙俄從明朝末期就開始侵略中國黑龍江!清廷一直忙於統一,之後又平三藩和臺灣!

    同時軍事科技也已經拉開差距!

    所以康熙皇帝時期,看似盛世,實際隱藏著危機!雙方交戰這麼久也就不奇怪了!

  • 5 # 春秋正義

    順治十四年(1657年),沙俄入侵中國東北尼布楚河與石勒喀河流域,並修築雅克薩城和尼布楚城,並多次與當地駐軍和布里亞特和溫科特等族群發生激烈衝突,此時的玄燁距離登基還有四年,大清的精力依然放在對付東南的鄭成功和西南的李定國上,對於邊遠蠻荒的苦寒之地,的確沒必要大費周折興師動眾。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康熙皇帝開始為日後擊退雅克薩俄軍做準備,他先是調兵遣將駐紮愛琿、呼瑪爾一帶,積極整軍備戰,派寧古塔副都統薩布素主持軍務,收集情報,並設定驛站,為之後大軍遠道而來輸送糧草。由此可見雅克薩確實蠻荒,康熙皇帝的謹慎和考慮周全,等待時機意圖畢其功於一役。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時機到來,此時的康熙皇帝正值壯年,正指揮大軍平定三藩之亂,清軍水師也渡過臺灣海峽,力圖一舉將寶島臺灣納入中央的懷抱,對於東北沙俄那點可憐的兵力,康熙皇帝只是不斷遣使警告、交涉,只不過俄華人不識相,還趁機劫掠愛琿,反而被清軍將領薩布素擊潰,基本肅清了黑龍江中下游的沙俄侵略軍,沙俄龜縮在雅克薩城試圖負隅頑抗。

    等到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此時的天下局勢不同往日,清帝國的南方戰亂基本結束,康熙皇帝終於準備狠狠教訓這幾百號給臉不要臉的俄華人,特派都統彭春由愛琿起兵,率兵三千不費吹灰之力,三天便蕩平雅克薩,俄軍統領托爾布津還親自到清軍大營乞降。值得注意的是,隨彭春一同出征的,還有剛剛投誠的前明鄭將領何祐、林興珠等人,包括八旗軍在內的還有山東、河南、山西三省的福建投誠的藤牌兵,頗有鍛鍊軍隊、考驗將領忠誠度的意思。

    而康熙皇帝的態度也很寬和,他特意告訴彭春,“抗俄之戰兵兇戰危,朕以仁治天下,向來不嗜殺。以我們兵馬的精強,器械的堅利,俄軍肯定不敵我們,必然會獻地歸誠。當時候勿要妄殺一人,讓他們都能回到故土,以顯示朕的懷柔之意。”可以看出康熙皇帝對俄華人並不瞭解,以為他和普通的蒙古部落時不時來搶點東西差不多,不曉得西方侵略者的本質。

    凱旋的清軍僅留部分軍隊留守,其餘返回愛琿,此時清軍對邊關的鎮守依然是守住重要軍事要塞和軍屯的傳統做法,給了俄華人捲土重來的機會。次年秋,俄華人捲土重來,這次沙皇特意派了600哥薩克增援,等到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康熙皇帝才接到奏報,可見路途之遙遠,康熙便下令堅決還擊,清軍兩千餘人又包圍雅克薩城,這次連俄軍統領托爾布津都被擊斃,幾百號俄軍在孤立無援中只剩下66人,沙俄方面才匆匆想起來求和。

    由於西北方向,準噶爾部噶爾丹又在沙俄的支援下侵擾喀爾喀蒙古,氣焰十分囂張,康熙皇帝為避免兩線作戰,於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簽訂《尼布楚條約》。隨後康熙皇帝三次親征噶爾丹,才徹底平定西北的叛亂,由此可見大清地域廣袤,不宜處處同時用兵,康熙皇帝在東北不緊不慢、有利有節的還擊,正是大國天子思路縝密的典範。

  • 6 # 李從嘉的戰爭茶室

    因為康熙要完成修船、築路、建城、屯田四大工作後,才能把軍隊送到4000多里外的戰場上。

    三藩戰爭結束後,康熙正式準備向雅克薩方向用兵。他的第一項工作就是造船,造船工作在1682年12月開始重啟烏拉造船場。哥薩克遠征東方最重要的交通工具就是船隻,他們乘船佔領了整個西伯利亞,並坐船沿著黑龍江侵佔遠東的土地。在順治十三年,清朝就在烏拉開始修建戰船。1683年康熙在關外多地修建運糧船,其中烏拉造船場的任務是80艘大型運糧船,吉林的任務是100艘長三丈五尺的運糧船,寧古塔則要修建三丈長的運糧船60艘。在雅克薩之戰爆發前,關外已經準備了數百艘運糧船和戰船。

    康熙開戰前的第二項工作是修路,從盛京出發清朝修建了兩條驛路。第一條驛路是吉林城到璦琿(黑龍江璦琿),全長1340裡,途中有19個驛站。這條驛路建成後還進行了擴建,修到了嫩江邊上的墨爾根,里程也變成了1711裡。第二條驛路就是戰前的驛路了,是從墨爾根出發直達雅克薩城對面的額蘇里江(也就是現在的烏蘇里江),驛路總長1300裡,有25個驛站。第三項工作是建城,黑龍江省的老省會璦琿就是在這期間修建的。建城的作用是加強黑龍江流域的駐軍數量,璦琿城的規模是方圓950步,有五座城門,全城主要是木質結構,璦琿城是黑龍江將軍駐地。璦琿城和呼瑪爾城的擴建極大增強了黑龍江流域清軍的數量。第四項工作是種田,這也是歷代中國軍隊的老傳統。黑龍江流域的人口非常稀少,堪比現代的西伯利亞,是人口密度和食物密度雙低的地區。在黑龍江流域作戰,首先要考慮的就是食物問題。哥薩克們搶起異教徒各個心安理得,就是吃人他們也認為是經過了耶穌的許可。清軍就不能如此沒有下限,清軍從內蒙科爾沁、錫伯、烏拉等地徵集了1.2萬石糧食,然後在科爾沁建造了囤積1萬石米的糧倉。在這個基礎上,康熙調派了大批部隊到關外屯田,“江東64屯”就是這次屯田的產物。

  • 7 # 薩沙

    其實康熙時代,並沒有打過什麼真正的強者。

    康熙時代,主要的對手就是吳三桂、鄭克塽、噶爾丹。

    吳三桂其實只掌握雲貴兩省,兵力有限。吳三桂最初的兵力只有3萬人,連同耿、尚二藩各9000人,總兵力不過5萬。

    雖然吳三桂反覆臨時增兵,三藩聯盟總兵力也就10萬而已。

    他的盟友都是烏合之眾,也不是一條心,不足為患。

    康熙控制的地盤,無論經濟還是軍事實力都遠遠強於吳三桂聯盟。

    康熙六十年(1721年)的八旗滿洲男丁數是154117人,蒙古男丁數是61560人,漢軍與撫西漢人男丁數是45,849人,包衣漢人男丁數是239510人,合計50萬人。

    僅僅這些人就有50萬,還有幾十萬綠營兵。

    康熙只要不犯軍事上的大錯,只要用實力碾壓就行了。

    鄭克塽的實力就更弱。當時臺灣只有二三十萬人口,勉強維持臺灣明軍3萬多人的生存。

    以這點人口和兵力,怎麼可能同數億人口的滿清對抗?

    所以打敗鄭克塽,也算勝之不武。

    相比他們,噶爾丹要強大一些。

    然而,噶爾丹所謂廣闊的地盤,基本都是虛的,是所謂部落聯盟。

    甚至他出兵東征以後,噶爾丹自己的地盤都被窩裡反抄掉了。

    噶爾丹的主力大約是4萬人,就蒙古騎兵來說已經不少了。

    但是,這些騎兵是無法補充的,打一個少一個。而且噶爾丹的嫡系最多2萬人,其餘都是其他部落的盟友,也不可靠。

    所以,打噶爾丹也是實力碾壓,滿清會越打越強,噶爾丹必然越打越弱。

    當時以清軍幾十萬軍力,打敗噶爾丹問題不大。

    然而,這些都不是說滿清軍事實力有多強。

    如果滿清和沙俄主力硬拼,很有可能是打不過的。

    大家注意,兩次雅克薩之戰,沙俄軍隊兵力都不多,第一次才400人,守著一些木頭城寨。第二次也不過800多人,守著土寨。

    然而,第二次清軍攻打土寨的2000多清軍圍攻10個月才獲勝,其實是拖垮了沒有後援的雅克薩守軍。

    絕對優勢,清軍又有大炮尚且打了10個月!

    如果沙俄出動幾萬人殺過來,清軍恐怕是擋不住的。

    對付沙俄,滿清不願意全面戰爭,因為這會導致沙俄的報復。

    在滿清看來,將入侵領土的沙俄趕走就行了,同時徹底消滅試圖藉助沙俄力量的噶爾丹就行了。

  • 8 # 明月清風閣

    先來看一下康熙一朝面臨的問題吧!

    三藩之亂確實已經撼動了清王朝的根基,但也只是撼動而已,並不能給清王朝致命一擊。況且三藩之亂的始作俑者吳三桂也完完全全的不得民心,恐怕打著“興明討虜”旗號的吳三桂自己都忘了當時是誰勒死的永曆帝朱由榔。

    康熙一朝的棘手問題

    康熙一朝基本上算是把疆域又重新打了一遍,而面臨的主要問題就是國庫匱乏,在康熙時期小冰河寒峰達到頂端,黃河屢次氾濫,因為這些天災又導致本來就不穩定的民心動搖,民族矛盾的積怨頻生,這是在統治圈範圍內可以看到的,在統治階級內部也產生了矛盾,皇子同室操戈已經產生了黨爭得端倪,百官紛紛附庸自己的靠山明爭暗鬥。那些前明的遺老遺少在很多方面和朝廷出現了微妙的對立關係,地方貪官汙吏更是讓朝廷的威嚴一步步喪失,西北準噶爾虎視眈眈覬覦中原,西藏達賴喇嘛對於清朝的態度也是搖乎不定,東北部清朝的龍興之被沙俄勢力滲透,東南部鄭經依然在臺灣做著土皇帝。

    源自於準噶爾部的威脅

    尼布楚條約的簽訂有一部分清朝妥協的原因,但對於清朝來說並沒有吃虧,歷朝歷代從來沒有實質控制過的蠻荒之地對於清朝統治者心中來說權重也沒有那麼大。如若大舉用兵不僅後勤難以得到保障更有可能被準噶爾部趁虛而入,當時的清朝統治者也擔憂東北地區被漢人趁機侵擾。雅克薩之戰中沙俄被清朝打敗,但由於噶爾丹的攪局讓清朝和沙俄的談判中出於被動地位。對於當時的清朝而言,準格爾才是最大的心腹之患,噶爾丹的野心猶如一根毒刺深深的紮在康熙帝心頭。或許很多人都不瞭解當時準噶爾部的實力,或者根據人數優劣便判斷準噶爾部的實力,認為準噶爾部對於當時的清帝國來說剿滅他們不過是易如反掌。不可否認,人數是軍事對抗中很重要的因素,但當時準噶爾部的強大遠遠可以彌補人數的劣勢。

    準噶爾遠遠比我們想象的強大

    準噶爾部的重騎兵戰鬥力不亞於入關前的八旗,沙俄都曾經在這支部隊的鐵騎下吃過大虧。當然還有著名的駝城戰術,雖然後來被清軍用子母炮等重火炮轟敗,但駝城在準噶爾部周圍可以說是無人能敵。沙俄為了利用噶爾丹遏制清朝,給提供噶爾丹提供的大量的火器,哈薩克人也在一些方面支援準噶爾。準噶爾部雖然人數對比清帝國來說處於劣勢,但在戰鬥力方面彌補了這一缺憾。準噶爾部當時火器的裝備幾乎達到全軍的一半,剩下的便是能征善戰的騎兵,其中準噶爾裝備的火繩槍可謂是十分先進,曾經僅用300名裝備火繩槍的步兵便大敗車臣汗,更是俘虜了車臣汗國一萬五千軍民。瑞典軍官列諾特為準噶爾汗國鑄造了15門4俄磅的加農炮和20餘門10俄磅的臼炮,等其他輕型火炮。準噶爾軍隊既具備傳統蒙古騎兵的優點、又有著新式武器的輔助,在早期準噶爾汗國和東蒙古及哈薩克的戰爭中屢戰屢勝,即使面對清帝國也是勝負兼半。這樣的實力如果放在當時的進行著工業革命的歐洲也是碾壓一片的存在。在準噶爾部最強大時領土竟然一度高達700萬平方公里,戰略縱橫線讓準噶爾軍隊可攻可逃,而清軍要千里奔波,即使士兵能短期適應當地的氣候和地域環境全軍滿狀態出擊,那很多情況下也找不到敵軍的主力,即使找到了對方也是以逸待勞。在後勤方面,清軍已經和後金時期不同,當年他們打到哪裡搶到哪裡,如今這些沿途的百姓都是清朝的子民,自然不能痛下殺手。只能從內地調集軍糧,如果當年清朝把和準噶爾部的戰爭強行攤派到百姓頭上,那可能在康熙一朝便能徹底殲滅準噶爾部,也不用等到乾隆時期了。但康熙時期曾規定永不加賦,只減賦不加賦,康熙一朝更是五次減免賦稅,這讓當時的百姓長舒一口氣。民心也逐漸向清朝靠攏,好不容易的來的成果康熙自然不會愚蠢的自毀根基,不然和一邊下罪己詔一邊追加三餉的崇禎帝有什麼區別!所以康熙不會再犯這種低階錯誤!

    宿敵

    準噶爾部的強大和清朝自身的短板讓清朝不得不重視這個已經獨立建國的部落,雖然噶爾丹建國和清朝分庭抗禮,但是清朝一直把準噶部的叛亂當做國內的叛亂,一心剿滅而不是讓它成為附庸國。清朝統治者知道,一旦給準噶爾部一絲喘息之力,那必將後患無窮。

    綜上所述

    並不是康熙不緊不慢,表面原因是清政府看不上那塊地方,那塊地方的實質價值也不大,《尼布楚條約》的簽訂對於當時的清朝來說還有一部分佔便宜的原因,《尼布楚條約》不是不平等條約,條約中明確了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清朝對其的主權已經達到了清朝的戰略意圖。但清朝的確作出了讓步,讓步的原因除了清朝對其地區的控制力弱外之外更多的方面就是西北的心腹之患準噶爾部!

    補充

    準噶爾汗國的繼位之汗也是個個出眾,策妄阿拉布坦和清朝聯合奪取了噶爾丹汗位後在他的帶領下準噶爾汗國進一步壯大。虎父無犬子,其子噶爾丹策零時期準噶爾汗國更是達到鼎盛,可謂是真正的雄霸西域!清朝和沙俄的對持雙方都有鞭長莫及的成分,而清朝和準噶爾的戰爭,可謂是真正上演了強龍狂壓地頭蛇!

  • 9 # 火器工坊

    因為和對付沙俄的滲透相比,玄燁還有更棘手的事情要去做。

    沙皇俄國的滲透,從1643年便已經開始,當時沙俄雅庫茨克長官戈洛文派波雅科夫率兵132人沿勒拿河下行南侵,於這年冬天越過外興安嶺,侵入黑龍江流域。此時的清帝國正在創業期,和北方人煙稀少的黑龍江流域相比,滿洲人更渴望得到關內人口眾多、土地肥沃的地盤。

    之後整個順治朝,清軍都忙於消滅不斷逃跑的明政府和對各地反叛的鎮壓,根本無暇考慮黑龍江的事情,雖然期間也曾出兵抗擊俄軍,並且斬獲不少,但實質性效果不佳。也是這一時期,毛子得以在黑龍江流域大肆燒殺搶掠,修建多個堡壘。

    一直到平定三藩之後,玄燁才有空閒問及東北事宜,這時康熙皇帝才瞭解到東北已經遭到了沙俄的入侵。對此,康熙先是多次予以警告,無果後才決定武力奪回被侵佔的土地。

    對於外興安嶺,康熙相對來說重視程度要差一些,但是黑龍江地區則不同,這裡緊鄰大清的龍興之地,而且周圍的科爾沁部落還是大清的內家人,不能丟了他們的忠心,所以無論如何,大清也是要穩住黑龍江的控制權的。

    不過在準備期間,康熙王朝還發生了一件大事,就是平定臺灣。不過清王朝還是對沙俄做出了對策,一方面命副都統郎坦、彭春和薩布素率兵百餘名,以捕鹿為名,渡黑龍江,偵察雅克薩的地形、敵情;又派當地達斡爾、索倫族頭人隨時監視敵情變化;令蒙古車臣汗斷絕與沙俄軍貿易,以封鎖侵略者。另一方面令薩布素率部在璦琿築城永戍,並和家屬一同進行屯墾,在璦琿至吉林途中,共設驛站19個加緊造船,保證軍糧由松花江、黑龍江及時運抵前線。然後清軍開始一點一點的拔掉沙俄在黑龍江設立的哨站,確保最後決戰時只留下雅克薩一座孤城。

    差不多在1685年,也就是拿下臺灣之後又過了兩年,清王朝才做好決戰的準備,並且出兵雅克薩,以絕對火力的優勢打敗了俄軍。雖然後來俄軍捲土重來,並以稜堡優勢和清軍相持數月,但最終彈盡糧絕,只能投降。

    可以說整個對俄期間,清朝並沒有廢太大的功夫,雖然也是操了不少心,但是和西邊日漸威脅自己的準格爾汗國相比,沙俄卻又顯得沒那麼要命了。所以在戰後四年,清政府才和俄羅斯簽訂了《尼布楚條約》,而且對於俄羅斯的一些清政府看來無關緊要的要求,也都一併允許了。

  • 10 # 司馬路的歷史會客廳

    你說的不緊不慢,我感覺是指大清帝國在抗俄戰爭中的行動緩慢。

    這緩慢,其實早在康熙之前就已經是如此。要知道沙俄侵略者,首度越過外興安嶺,侵入中國領土,是在1643年,那可是明崇禎十六年,清兵還沒入關呢?當年冬天,俄華人已經入侵到達斡爾族人的領地,被黑龍江地區人民稱為“吃人惡魔”。

    既然如此,此時的清兵,為什麼無動於衷,不派出一兵一卒,前往黑龍江剿滅俄國入侵者呢?有人說,這是因為大清國,當時正和明朝交戰,無暇顧及,所以沒來。

    我說不對,要知道1643年這一年,清國與明朝之間,幾乎沒有發生任何較大規模的戰役。多爾袞已然制定了“先讓農民起義軍推翻明朝,然後再舉兵入關”的計劃,那麼他為什麼不派一支偏師,先去抵擋一下俄華人的入侵呢?

    事實上,是在這個時候清朝的實際控制能力,還沒有抵達黑龍江。要知道,直到1653年,大清國才設定寧古塔昂邦章京,即在吉林的常駐軍事機構。直到康熙十五年,這個機構才正式移駐吉林,稱吉林將軍。而黑龍江呢?那就更遙遠了,直到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黑龍江將軍才第一次出現,擔任這個職務的是寧古塔副都統薩布素,駐地在黑龍江城。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移駐墨爾根(今嫩江)。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移駐齊齊哈爾。此後二百多年,黑龍江將軍一直駐於齊齊哈爾,齊齊哈爾成為黑龍江將軍轄區的中心城市。

    所以我們來看俄華人的入侵,雖然早在明末便已啟動,但直到九年之後,才第一次看到清兵,具體地點是在“烏扎拉村“,隨即便發生了中俄之間第一場戰鬥。

    那麼,這個烏扎拉村在哪呢?伯力以東六百餘里,今俄羅斯境內宏加力河口。當時的寧古塔章京帶了六百名士兵,還有一千多名趕來助戰的各族居民。

    那麼,對手俄軍有多少人呢?很遺憾不知道,因為隨後的戰況是這樣的。清軍突破堡牆,衝進營地,寧古塔章京命令:對俄人只能生俘,不能擊殺,不能放火。

    結果呢?結果就是俄華人開炮了,然後清兵就跑了。隨後呢?隨後俄軍就佔領了尼布楚和雅克薩(準確地說,是俄軍建立了雅克薩城與尼布楚城兩個軍事據點)。

    那麼,清兵為什麼不調派主力過來呢?有兩個原因,其一是主力正在和蒙古人以及後來的三藩開打呢?直到1681年,清兵鎮壓了三藩之亂,才真正有可能考慮對付俄華人。

    於是四年之後,大清第一批對俄作戰部隊,終於從璦琿出發,水陸兩路,開始圍攻雅克薩。

    也是從這一刻開始,大清的軍隊,才第一次品嚐到西式大炮配合西式城堡的防禦威力(但實際上,俄華人只有兵450人、炮3門、鳥槍300支)。

    所以,一直到1685年5月,清兵才將這批俄華人趕走(請注意不是殲滅)。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沒多久俄華人又來了,人數雖然增加到826人,但依舊不滿一千。

    於是清軍再次圍攻雅克薩,有資料說826名俄華人,打到最後只剩66人,但清兵還是攻不進去——東西方軍事差距,在這裡其實已經表現得很清楚了。而且你瞧,最終俄華人居然還是整整齊齊排著隊伍走了,難道說是清兵仁慈嗎?別忘了,這支清兵,就是在中國南方殺人放火的那支虎狼之師,對俄華人為什麼客氣,很簡單,打不過唄!

    當然,雖然是這樣,清軍將領對皇帝還是寫了勝利收復的摺子,只是:俄華人還佔了尼布楚,既然勝利了,咋不一塊收復呢?清軍:沒辦法,實在搞不過他們。

    (所以,如此類大清官兵威風凜凜,沙俄落荒而逃的場景,都是御用藝術家的手筆)

    正因為搞不過,所以寫在歷史書上,就只能如此表達:兵威正盛卻小火慢燉 大獲勝利卻仁慈無比 請注意 歷史上所有這一類表述 實際內容都是一致的,一個假字便可概括。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0 請問羽絨服長黴斑怎麼清洗乾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