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羅賓漢879

    漢高祖劉邦在回答自己為什麼能得天下說道:“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這三個人便被稱為“漢初三傑”。然而,能力越強,功勞越大,越容易被君王猜忌。面對著隨時落下來的屠刀,三個人的對策各有不同。其中,最蠢的就是韓信。他雖然是軍事天才,但在政治上完全就是個白痴。韓信確實是暗通已經反叛的陳豨,甚至妄圖假傳詔書赦免各官府服役的罪犯和奴隸,打算髮動他們去襲擊呂后和太子。從這個角度來說,韓信死的不冤枉。面對著對自己疑神疑鬼的漢高祖,蕭何深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做到了處變不驚,不動聲色,虛懷若谷,從善如流,化險為夷,最終倖免於難。至於張良,深諳功成身退的道理。早在劉邦讓他“自擇齊三萬戶”的時候,就婉言謝絕。功成名就的張子房,在劉邦當皇帝以後形同隱居。最後在保護太子上起到了作用,又得到了呂后的尊重。這樣,漢初三傑,除了韓信伏誅,蕭何、張良都成功的躲過了漢高祖劉邦的屠刀。 其實,相比於這三個人,陳平在劉邦集團的作用,也不容忽視。而劉邦似乎從來沒有猜忌過陳平,到了呂后時期,陳平因為無條件支援呂后受到青睞。等到孝文帝,陳平成功的做到了宰相的位置。 據說海上有一種耗子,能夠預知那艘油船不沉。而陳平似乎也有這種本事,每次總能在危急關頭及時的改換門庭。陳平的一生,為了達到目的,溜鬚拍馬、見風使舵、三心二意,不擇手段,應該說是有理想沒有原則的人。 陳平自稱:“我多陰謀,是道家之所禁。”倒是說了實話。 陳平最初是前往臨濟投奔魏王。後來,魏王根本就不聽陳平的意見,加上又有人說他的壞話。更主要的應該是,陳平看到項羽勢頭兇猛,是各軍團中勢力最強的一支,就轉投那裡做謀士。很快,陳平就發現項羽雖然英勇善戰,但是不具備擁有天下胸懷和抱負,為人剛愎自用,不喜接納人言成不了大器。在鴻門宴上見到劉邦以後,認為劉邦將來必成大器,馬上就有了改換門庭的想法。而且,雖然身在楚營,心早就向著劉邦了。當時劉邦被項羽扣住,形同階下囚。陳平設計,最終使劉邦逃出牢籠。很快的,項羽因為別人的過失遷怒陳平,陳平被項羽邊緣化,陳平甚至感覺到了生命危險。於是馬上掛印封金,腳底抹油就溜了。 經過一番談論,劉邦果然十分器重陳平。劉邦破例任陳平為都尉,留在身邊做參乘,並命他監護三軍將校。初來乍到的陳平受到優待,引起劉邦其他將校的不滿,紛紛跑到劉邦跟前說陳平的壞話。說陳平不過是個花瓶子,不一定真有本事。而且先是在魏國不受重用,然後去了項羽那邊,也混不下去,這才到了咱們這邊,得大王恩寵,才有了現在的地位。而且在家鄉名聲就不好,跟他嫂子私通。而且,到了漢營收取賄賂,,送得多的就給好處,送得少的就給予打擊。 如果說“盜嫂受金”屬於個人品行問題的話,那麼陳平一再改換門庭,則事關忠誠了。因此劉邦不得不問。這個時候,陳平臉不紅心不跳的告訴人們,品行和能力是可以分開的。既然別人不重用我,我當然可以另找東家。我只身一人,沒有錢怎麼過日子。劉邦果然馬上就疑慮頓消,對陳平倍增好感。這也說明為什麼劉邦能夠成功,實用至上,只要對自己有幫助就行。 陳平沒有讓劉邦失望。他六出奇計,為劉邦最終平定天下立下汗馬功勞。正如劉邦因為實用重用陳平,而陳平的奇計也是隻問目的,不擇手段。最典型的是滎陽之戰,為了達到目的,他竟然派出2000婦女出陣,一批一批地從東門出去,把項羽的軍隊吸引到東門,劉邦則趁亂從西門逃脫。目的是達到了,但是那些婦女的遭遇,大家腦補一下吧! 臨終之前,劉邦感覺到呂后勢力太大,深怕她跟她妹夫樊噲串通一氣,危害劉姓江山,決定派陳平去誅殺掉當時還在前線領兵平的叛樊噲。老謀深算的陳平,已經預感到改朝換代的時候來了。一旦劉邦逝世,那麼朝政大權一定會落到呂后的手裡。老劉家這條船,隨時都有傾覆的可能。如果自己依照劉邦的指令,誅殺掉樊噲,簡直就是自己拿刀抹自己的脖子。到了前線,狡猾的他只是把樊噲綁上囚車,送到長安,由劉邦自己處置。才走到一半,就聽到劉邦去世的訊息。陳平馬上不管不顧跌跌撞撞地跑入宮中,跪倒在漢高祖的靈前,放聲大哭。呂后姐妹聽說樊噲沒死,都鬆了一口氣。陳平請求留在長安,呂后也答應了。陳平從而避免了一場滅頂之災,再次保全了自己。就這樣,陳平由劉邦身邊的重要謀士,華麗的轉身為呂后的——“走狗”,從後來的事情看,這兩個字還是準確的。漢惠帝去世之後,呂后稱制,行天子之權,想要背棄劉邦的“白馬之盟”,立孃家呂氏諸兄弟為王,陳平積極表態,賣力討好呂后。呂后先後立呂氏家族四人為王、六人為侯,陳平都一一順從。 只為自己利益權勢著想的陳平,從來都是三心二意,兩面三刀的傢伙。他既然能背棄劉邦的“白馬之盟”,自然也不會對呂氏有什麼什麼忠心耿耿、忠貞不渝的高風亮節。漢高後八年呂后病重,陳平再次意識到,呂后這些年來大權在握,一手遮天,但是這棵多年來遮住劉家天空的大樹,馬上就要倒塌,劉氏皇族馬上就要崛起。要想保全自己,就要積極消滅諸呂,連根刨掉,永絕後患,以此作為取悅劉氏皇族的進身之階。呂后病逝,齊王劉襄率先發兵,,陳平和周勃趁機裡應外合,策劃了一場政變,盡除諸呂,然後迎取代王劉恆進京為帝,這就是文帝。現在,陳平搖身一變,從一個“呂黨”變成了劉氏社稷的一大功臣。 陳平早年為鄉親們分肉的時候,被鄉親們稱讚說陳平做的很好。陳平大言不慚的說,如果日後讓我做宰相治理天下,和今天分肉做的一樣好。到了孝文帝時期,也就是陳平最後的歲月了,陳平真的做到丞相。 陳平作為一個政治上的投機分子,依靠對政治氣候極其敏感,而反覆無常,確實是做成了政治鬥爭的一個“不倒翁”,他沒有對任何一個主公善始善終過。魏王、項羽,劉邦和呂后,無一例外。 在項羽陣營的時候,暗中幫助劉邦逃走;預感到劉邦要完,開始考慮投靠呂后;呂后病重,陳平則開始考慮誅滅諸呂,投身劉氏皇族了。 也許,陳平算是一個成功人士。但是他絕對不是一個值得信任的人。如果發生在民族危亡的年代裡…………

  • 2 # 老張談天說地

    一、陳平學的黃老之術,並且用的熟練非常,他看透了一切的運作規律,運用自如,幾乎無往不勝。

    二、陳平有自知之明,應該是對自己的所作所為有著清醒的認識,走一步看三步的人,危險不到他先避,怎麼能不功成身退?

    三、陳平知道誰的意見最重要,並且加以利用,如劉邦讓陳平抓捕樊噲,他就做的很好,不得罪呂后。

    社會中,知道這幾要素的都混的不差,為什麼?怎麼辦?我是誰?誰強大?

    陳平是集大成者,所以他能做到進退自如。

  • 3 # 此李小龍非彼李小龍

    韓信被滅族,蕭何曾坐牢,張良功成身退,陳平卻功成不退還升官!

    韓信被滅族,是呂后和蕭何驚怕太子劉盈日後即位無力壓制韓信而先發制人,劉邦倒不擔心韓信;

    蕭何曾坐牢,是因為在關中蕭何的名聲比劉邦還高,丞相威望高過皇帝,這就迫使蕭何不得不主動犯罪消弱自己的名聲,接受自己和劉邦在關中的名聲倒置問題;

    張良功成身退,是因為張良一心恢復南韓,卻因為和劉邦接觸過多而被項羽滅韓。

    南韓國滅張良才輔助劉邦,項羽一死張良就隱退,張良輔助劉邦並非真心,僅僅是為南韓向項羽報仇;

    陳平,雖然有著妙計的名聲,但並非真正的大局謀略者,只是著眼於解決實務的謀士,更無戰功。

    蕭何、韓信、曹參、周勃、樊噲等人的影響能力都比陳平大。

    陳平真正刷聲望是諸呂之亂中的謀略角色。

    即:陳平在諸呂之亂中所起的作用,奠定了他在歷史中的地位,而非輔助劉邦爭奪天下。

    我們先來看下陳平的履歷:

    1、魏咎時官職太僕,後逃亡;

    2、項羽破秦入關中後被封為平爵卿,劉邦奪取關中後項羽任命陳平為信武君,因擊降殷王,被封都尉,因劉邦攻下殷,陳平逃離項羽;

    3、跟隨劉邦時,官職為都尉,職務為參乘,管理護軍;

    4、彭城之敗後,劉邦封陳平為亞將,歸屬韓王信,駐守廣武;

    5、周勃、灌嬰彈劾陳平,劉邦改外派的陳平,改為守衛將領:由亞將,調任護軍中尉;這意味著陳平絕無建立軍功的機會;

    6、在劉邦擒拿韓信、改韓信為淮陰侯時,陳平從護軍中尉被封戶牖侯,護軍中尉保持不變;

    7、白登之圍後,劉邦封陳平為曲逆侯;

    8、劉邦死後,被呂后從護軍中尉提升為郎中令,繼續護衛皇帝職責;

    9、漢惠帝6年,因曹參去世,王陵為右丞相、陳平為左丞相;

    10、王陵反對呂后專制,陳平支援呂后專制,因此晉升為右丞相;

    11、因剛即位的漢文帝不信任,陳平以功績不如周勃為由,推薦周勃為右丞相,讓周勃成為漢文帝打擊的目標;

    小結:陳平先後跟隨的君主有:魏咎、項羽、劉邦、漢惠帝、呂后、漢文帝,其行事原則是:見風使舵、順勢而為。

    見勢不妙,就逃離魏咎、項羽;以常年擔任護衛而非在外建功立業來寬慰劉邦、呂后以表達自己不反的中心――劉邦時擔任護軍中尉,呂后時為郎中令。

    呂后得勢,就擁護呂后;呂氏無能,就支援劉氏。

    針對漢文帝擔心被奪位,以退為進,讓周勃擔任右丞相正面剛漢文帝,躲在成為漢文帝打擊物件周勃的身後。

    從劉邦評價看陳平

    劉邦對陳平的評價是:“智有餘,然難以獨任”。

    優雅的文字背後,是劉邦對陳平的防備。

    可以說,劉邦對陳平的防備,比韓信更甚。

    陳平先後背叛魏咎、項羽,原因是形勢不利,這給人以陳平不忠心、小人的形象。這也就是為什麼在周勃、灌嬰的勸說後,劉邦一直讓陳平擔任護軍中尉到自己死為止。

    劉邦不敢讓陳平擔任率軍作戰的將領,而是讓陳平長期擔任沒有建功立業機會的護軍中尉,如此一來,陳平想反叛的機會非常小。

    劉邦緊緊的綁牢陳平,不給陳平在自己形勢不利時逃走的機會。

    劉邦死後,陳平因為執行劉邦殺樊噲的命令而得罪樊噲。

    為了生存,不得不一心向呂后靠攏,透過擔任郎中令繼續表達向呂后效忠的心願,延續劉邦繫結模式,取得呂后的信任。

    在呂后執政時期,更是支援呂氏為王等大力支援呂氏。

    但呂氏在呂后死後的不當操作,讓陳平為生存不得不又重新選擇劉氏。

    總結

    陳平反覆小人形象,讓他不得不以護軍中尉長期繫結在劉邦身邊,失去建功立業機會。

    生存,是陳平在跟隨魏咎、項羽、劉邦、呂后、漢文帝時最核心的動力。

    但劉邦透過緊緊繫結陳平的方式,禁絕了陳平反叛的機會;呂后和漢文帝,是陳平主動投靠的。

    陳平出賣王陵,獲取了呂后的最終信任,從而擔任右丞相;陳平出賣周勃,以退為進,獲取了漢文帝的信任,獲得善終。

    可以說,陳平是秦漢時期最典型的實用主義者。

    而這也就是其區別於漢初三傑,最終能做到所謂的全身而退的主要原因~

  • 4 # 南柯夢說

    古代從龍之臣,大多在幫助他人成就帝業之後,往往也會被皇帝以各種理由殺掉,免得功高震主,自己的子孫壓不住。就像劉邦分封諸侯之後再各個擊破,朱元璋成為明朝皇帝之後大殺功臣。

    陳平,雖沒有位列漢初三傑之一,但他的智慧也不能讓人忽視,也是為劉邦建立大漢王朝的重要功臣之一。先後見證楚漢之戰,劉邦滅諸侯、呂后執政、及文帝等位。最終官至宰相,壽終正寢。

    那麼陳平是如何經歷混亂局面依舊手握權力,最終壽終正寢的?

    其實說到底是陳平此人既有智慧謀略,又懂得投機取巧,那邊佔優勢站在那一邊。

    公元前195年,漢高祖劉邦擊敗英布,在回來時傷口發作病倒了。剛回到長安,又聽說燕王盧涫叛變,就派樊噲以相國的身份率軍討伐。等樊噲走後,就有人對劉邦說:“樊噲跟呂后沆瀣一氣,想等皇上百年之後圖謀不軌。皇上不能不加以提防。”劉邦本來就對呂后干預朝政已有不滿之心,如今聽到呂后又跟自己的愛將樊噲串通一氣,立刻明白了事情的嚴重性,決定臨陣換將。於是跟陳平商量有何計策,陳平獻計說以陳平的名義前往樊噲的軍隊中傳召,並在車中暗載大將周勃,等到了樊噲的軍營裡,才宣佈旨意並突然出手控制樊噲,在讓周勃控制軍隊。這樣做才能萬無一失。

    劉邦接受陳平的計策,並且成功捉住樊噲。但他沒有第一時間按照劉邦的意思殺掉樊噲,而是綁上囚車,帶回長安由劉邦決定。結果走到半路,陳平就聽說劉邦病故,朝廷呂后執政。於是第一時間放了樊噲,為了防止有人在呂后面前說其壞話,更是立即策馬趕往長安,在途中就遇到了使者傳召。

    在進宮途中,陳平心生一計。跌跌撞撞地跑入宮中,跪倒在漢高祖的靈前,放聲大哭,邊哭邊說:“你讓我就地斬殺樊噲,我不敢輕易處置大臣。現在已經把樊噲押解回來了。”呂后明白陳平這是說給自己聽的,知道樊噲沒死,都鬆了一口氣。這也是陳平聰明之處,首先懂得給自己就一條後路,沒有就地斬殺樊噲。而在呂后在場之時,立刻表明自己抗了命令,沒有殺樊噲。這樣就連呂后在無影中承了陳平的禮,從而讓陳平加官進爵。

    在孝文帝時期,陳平聯合周勃等人結束了呂氏的變亂,所以二人功勞都非常高。而陳平就讓周勃領了這份功勞,孝文帝就覺得很奇怪,問陳平。陳平說:“高祖時期,周勃的功勞不如我,現在周勃平定了呂氏叛亂,我的功勞不如周勃,就把右丞相讓給周勃。”文帝聽後就讓周勃當了右丞相,陳平當左丞相。

    後來孝文帝對政事日益成熟,發現周勃的才能並不如陳平,周勃也發現這個問題,也明白自己的才能並不能勝任右丞相之位,於是推舉陳平作為右丞相。因為古代左卑右尊,所以說陳平之位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陳平一開始讓功勞之舉,既能夠讓周勃欠自己的人情,也能夠在剛剛登位的孝文帝的心中留下自己大度的胸懷。而後來的發展中更是形成對比,凸顯出自己的才能。從而毫無障礙的成為宰相。

    陳平能夠身居高位而壽終正寢,其擁有過人的政治智慧,懂得以退為進。就是該慫的時候慫,該表現的時候突出自己。關鍵是懂得戰隊,有獨到的眼光。

  • 5 # 史海聽雷

    清朝王正有詩讚劉邦曰:“漢皇千古一英雄,休笑當年馬上功。試問後來為帝者,誰人曾出範圍中。”在波瀾壯闊、楚強漢弱的楚漢爭霸中 ,快跑的未必能贏,力戰的未必得勝。情商高的劉邦知人善任,具有高超的用人、馭人的領導能力即帝王權術。他在總結自己成功經驗時說:“論運籌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我不如張良;論撫慰百姓供應糧草,我又不如蕭何;論領兵百萬,決戰沙場,百戰百勝,我不如韓信。可是,我能做到知人善用,發揮他們的才幹,這才是我們取勝的真正原因。至於項羽,他只有范增一個人可用,但又對他猜疑,這是他最後失敗的原因。”

    毫無疑問,漢初三傑為劉邦滅項稱帝立下了汗馬功勞。劉邦定鼎天下後,張良功成身退,大隱於世外;蕭何為名哲保身,不惜自汙以苟延殘喘;韓信則不伐其功、不矜其能而遭忌見殺。而只有陳平不僅獨善其身,笑到最後,而且剷除諸呂,為鞏固劉漢王朝立下奇功。其功應在漢初三傑之上,因為他不僅僅和漢初三傑一樣,輔佐劉邦建立大漢,而且如果沒有他,劉邦的大漢王朝恐又蹈秦朝覆轍,二世而亡。

    神人無功,達人無跡。契珂夫說:“ 在男人身上,智慧和教養最要緊,漂亮不漂亮,對他來說倒算不了什麼!要是你頭腦裡沒有教養和智慧,那你哪怕是美男子,也還是一錢不值。”而陳平偏偏是集外貌(絳侯、灌嬰等鹹讒陳平曰:“平雖美丈夫,如冠玉耳。”)與智慧於一身的達人。縱觀陳平一生,他是一個真正充滿大智慧的人。他外表英俊瀟灑,內裡胸藏錦繡;他一生謹慎,善於規避危險;他一生用計,算無遺策。處艱履險,他長袖善舞,憑藉智慧穿梭於廟堂,在宦海中游走,在政治漩渦中沉浮,可以說是把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做到極致的人物,是中國封建士大夫的典範,簡直是神一樣的存在,沒有一種大智慧,是無法達到這種境界的。

    陳平少時喜讀書,有大志,曾為鄉里分肉,甚均,父老贊之,他感慨地說:“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此肉矣!” 此事就足以反映出年輕時的陳平不同凡響的遠大志向。

    到了陳平娶妻的時候,他又表現出驚世駭俗、非同一般的見解。“富人莫肯與者,貧者平亦恥之。” 他長相俊朗但被家世所累,看中了當地富戶張負的孫女,長得面容姣好、面板白皙、身段婀娜,但這女人“剋夫”,先前嫁了五次,五任丈夫都死了,在整個戶牖都無人敢再娶。偏偏陳平不信這個邪,利用一切機會接觸張家人,張負也慧眼識珠,說:“哪有儀表堂堂像陳平這樣的人會長久貧寒卑賤呢?”終於將孫女嫁給了陳平。因為陳平窮,張家就借錢給他行聘,還給他置辦酒宴的錢來娶親。張負告誡他的孫女說:“不要因為陳家窮的緣故,侍奉人家就不小心。侍奉兄長陳伯要像侍奉父親一樣,侍奉嫂嫂要像侍奉母親一樣。”陳平娶了張家女子以後,資財日益寬裕,交遊也越來越廣。 司馬遷評價:“陳丞相平少時,本好黃帝、老子之術。方其割肉俎上之時,其意固已遠矣。傾側擾攘楚魏之間,卒歸高帝。常出奇計,救紛糾之難,振國家之患。及呂后時,事多故矣,然平竟自脫,定宗廟,以榮名終,稱賢相,豈不善始善終哉!非知謀孰能當此者乎?”

    適逢秦末陳勝農民大起義,狼煙四起,天下大亂。陳平認為出頭的日子到了,便去投奔魏王,但魏王不能採納他的建議,所以他離開魏王又投奔項羽。但項羽不信任別人,他任用的不是項家的人就是妻子的兄弟,雖是奇謀之士不能用,尤其是他已看清了項羽是個魯莽武夫,最終是不可能取得勝利的,而劉邦知人善任,於是他掛印封金,又去投奔劉邦。從投魏不合意、事楚不見容、再選擇投漢可以看出,陳平沒有一般封建士大夫的愚忠,而反映了“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的靈活進退、遠見卓識。

    而在投奔劉邦的途中,有一件小事又反映了他的智慧。他到黃河時,請船伕送他過河。陳平上了船,從船艙裡又出來了一個凶神般的船伕。他想這兩個人可能是水盜,以為他身上帶著珠寶,想圖財害命。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他馬上脫了衣服,扔在船上,光著上身來幫船伕划船。船伕看他腰間什麼也沒有,衣服掉在船上也沒有什麼聲音,知道他身上什麼貴重東西都沒有,也就打消了加害他的念頭。一場兇險,竟被他輕而易舉地化解了。

    陳平遇到明主後,從此為劉邦“六出奇計”奪取天下,成為西漢安邦定國的著名謀臣。史記“凡六出奇計,輒益邑,凡六益封。奇計或頗秘,世莫能聞也”。這就是成語六出奇計的出處,後人根據史料總結這六計是:

    第一:巧施反間計,離間項羽集團核心,使最得力的亞父謀士范增活活氣死,大將鍾離昧被疏遠,楚勢由此頹衰。

    第二:李代桃僵,金蟬蛻殼,解滎陽圍 ,使劉邦從滎陽安全撤退。

    第三:順水推舟,勸劉邦封韓信為齊王,避免漢軍分裂,讓韓信一心一意幫劉邦打天下。

    第四:撕毀協議,及時追擊楚軍,聯齊滅楚,結果導致垓下合圍,項羽烏江自刎,天下初步大定。

    第五:獻計偽遊雲夢,請君入甕,兵不血刃智擒韓信, 避免了一場內亂,使劉邦翦滅異姓王而固其劉家天下。

    第六:獻奇珍異寶和美女圖給冒頓老婆,讓冒頓單于放了劉邦一條生路,解白登之圍,使劉邦脫離匈奴險境。

    而在大漢安定後、劉邦病危時,陳平機智釋樊噲一事,又體現了他謀定而後動的才識。當時劉邦擊敗叛軍英布歸來,創傷發作病倒了。劉邦聽說樊噲圖謀不軌,就命陳平前往樊噲軍中傳詔,宣佈立斬樊噲,由周勃奪印代替。

    陳平對周勃說:“皇帝正在氣頭上,萬一他後悔了,我們怎麼辦?再說皇帝病得這麼厲害,再加上樊噲是呂后的妹夫,她們姐妹必然會在皇帝身旁搬弄是非,到那時難免會歸罪於咱們兩人。” 周勃問:“難道把樊噲放了?”陳平說:“放是不能放的,咱們不如把他綁上囚車,送到長安,或殺或免,讓皇上自己決定。”當走到半路,陳平忽然聽說劉邦病故。他想:現在朝中必然由呂后主持政事,幸虧先前未斬樊噲,還好向呂后交待。他立即策馬趕往長安,跪倒在漢高祖的靈前,邊哭邊說:“您讓我就地斬決樊噲,我不敢輕易處置大臣,現在已經把樊噲押解回來了。”呂后姐妹聽說樊噲沒死,都鬆了一口氣。看著陳平淚流滿面的樣子,就寬慰陳平。呂后還拜他為郎中令,輔助新皇。陳平從而避免了一場大災害,再次保全了自己。

    劉邦駕崩後,惠帝年少、呂后專權。惠帝體弱早亡,呂后欲立諸呂為王,右丞相王陵當場表示反對,不久便被呂后尊為太傅,實際上卻是明升暗降。呂后問及陳平時,陳平審時度勢,馬上對諸呂為王表示贊同。王陵責問陳平:“當年殺馬為盟之時難道你不在嗎?如今這樣曲意逢迎,將來在泉下如何面對高帝?”陳平答說:為全社稷、定劉氏之後,只能如此。而也是在這件事情之後,呂雉變得愈加專權,諸呂也愈加跋扈,陳平於是日日飲酒縱樂,不問政事。呂太后得知此事,心裡卻暗自高興,而陳平得以在呂后統治時期繼續受到重用。

    呂后病逝,陳平立即與太尉周勃合謀,在劉姓諸王的幫助下剷除呂氏勢力,並迎立代王劉恆為帝。事實上,陳平之前同意加封諸呂為王不過是權宜之計,如果他像王陵那樣率領眾臣表示反對,呂后或許會立即篡漢自立。

    劉恆即位後,論功行賞,封周勃為右丞相、陳平則為左丞相(漢朝以右為尊,左次之)。周勃深感自身能力不如陳平,心中十分愧疚,於是主動辭去丞相一職,陳平遂得以獨任丞相。第二年,大漢功臣陳平病逝,壽終正寢。

    班固:“陳平之志,見於社下,傾側擾攘楚、魏之間,卒歸於漢,而為謀臣。及呂后時,事多故矣,平竟自免,以智終。”

  • 6 # 壹壹若塵

    說陳平"妙計安天下",這裡有個時間節奌問題,劉邦稱帝前,陳平的作用和功勞有限,張良,韓信,蕭何,曹參等人的重要性都大於陳平,此時還談不上陳平妙計安天下。

    劉邦稱帝后,陳平經常跟在劉邦身邊,屢獻奇計,解除劉邦的困厄。劉邦死後,主要的老臣也相繼亡故,這時陳平的重要性凸顯出來。尤其是和絳侯周勃配合計除諸呂,輔漢安劉,在這期間說陳平妙計安天下,基本上符合亊實。

    在漢室初年波詭雲譎的官場上,能夠身居高位,左右逢源,得以善終,得益於陳平身上的幾個特質。

    陳平智謀超群,善出奇計,而且是隻重目的,不擇手段。

    劉邦被項羽困在滎陽無法脫身,陳平先用離間計使范增和鍾離昧被項羽猜疑,造成楚營君臣離心離德,防備鬆懈。然後用二千女子出東門引誘楚兵攻擊,自己和劉邦從西門逃出重圍。如果用士兵作誘餌還算一計,犧牲無辜的女子作誘餌以換取逃生,則顯得有些下作。

    有人告楚王韓信謀反,劉邦有些手足無措,因為無論從軍事實力和用兵謀略來看,劉邦都難以有必勝的把握。這時陳平獻計,用天子巡遊雲夢澤的方式調虎離山,在陳地智擒韓信,消除了劉邦的心頭大患。

    劉邦在平城被匃奴團團包圍,七日不得食,用陳平奇計藉助於匃奴閼氏得以突圍,具體什麼奇計不得而知,只是說"其計秘,世莫得聞。"後來跟隨劉邦討伐陳豨和黥布,陳平六獻奇計,六次得到賞賜,也是"奇計或頗秘,世莫能聞也。"類似的奇計大約都不大光彩,無論是劉邦還是陳平,都不好意思把這些"奇計"拿出來作為功業炫耀。

    陳平和張良不同,張良的計謀多為陽謀,彰顯的是光明正大的智慧。陳平的計謀則多為陰謀,雖然也源於智慧,可是不大能端得上臺靣。

    陳平能洞悉人心和人性,往往在關鍵時刻化險為夷。

    陳平逃離楚營投奔漢營,渡河時船伕見他器宇軒昂,懷疑他是逃亡的官吏,身上一定藏有金銀珠寶,滋生了殺人劫財的念頭。精明的陳平看穿了船伕的心思,主動脫光上衣,赤膊幫船家划船,讓船伕看清自己身上一無所有,因而逃過一劫。

    樊噲奉命帶兵討伐造反的燕王盧綰,劉邦受讒言蠱惑懷疑樊噲不忠,發怒讓陳平和周勃到前線褫奪樊噲兵權並殺死他。路上,陳平對周勃說,樊噲是從沛豐跟隨皇上南征北戰的老臣,戰功累累,而且還是呂后的親妹夫。皇上現在盛怒之下讓我們殺他,有朝一日後悔了,就會把怒氣發洩到我們身上,樊噲不能殺,把他押解回來交給皇上處理才是上策。後來的事實證明,陳平的推斷無比正確。

    劉邦駕崩,陳平擔心呂后因為誅殺樊噲事件遷怒自己,星夜從前線趕回宮中,一邊在皇帝靈前痛哭,一邊向呂后解釋事件的原委。同時,三番五次懇切陳辭,願意在特殊時期宿衛宮中,呂后不但因而釋懷,還對陳平的忠心給予極大信任,任命他為郎中令,負責宮廷禁衛,並把自己兒子孝惠帝託付給他。後來儘管親妹妹呂嬃多次詆譭陳平,呂后都不為所動。能夠從潛在的仇人,變為呂后心中的死忠,足見陳平政治手腕之高明。

    陳平屈伸自如,底線清晰,胸懷博大。

    劉邦死後,王陵為右丞相,陳平為左丞相,地位在王陵之下。後來,呂后為了培植親信,想封自己的親族諸呂為王。問王陵,王陵說不可以;問陳平,陳平說可以。王陵為此被疏遠鬱鬱而終,陳平得以升遷為右丞相。等到呂后亡故誅殺諸呂事件後,陳平主動推功於周勃,因而新皇上任命周勃為右相,陳平又回到左相位子。一段時間後,周勃自知能力遠遜陳平,稱病免相,陳平又重新成為右丞相。

    陳平看起來靈活得趨於圓滑,其實心裡的底線非常清晰。呂后專權時,他審時度勢,沒有逆勢而動;呂后剛死,他立時與周勃一起剷除諸呂,恢復了劉氏的正統江山。這樣做,一方靣是出於對劉邦的感恩,另一方靣他也深知,朝野功臣良將心向劉氏,呂氏根本不得人心。

    陳平剛到漢營時,周勃和灌嬰等人在劉邦靣前極力貶低陳平,對此他不可能不知情。多年後,陳平和周勃配合默契剷除諸呂,輔漢安劉,可以說明在陳平的心裡早已冰釋前嫌,稱得上是具有"肚裡能行船"的宰相風度。

    計安天下,得以善終,陳平一生命運的變遷是有其內在根源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是可程式設計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