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靜夜思160519196
-
2 # 放大鏡43084
歷史上作為名稱的鮮卑人已經不存在了,直系後代只剩下達斡爾族一個了,至於錫伯族是不是?尚有爭議!這個古代民族到哪裡去了呢?基因分流了!蒙古族人,滿族人,北韓人、哈薩克人、維吾爾人……當中都有,但絕大部分就混隱在今天的漢族人當,比如姓蕭的、姓段的、姓劉的、姓李的、……,就連歷史上隋朝和唐朝皇帝的身上也都存在著鮮卑人的血統。
-
3 # 龍天一馬
其實北方遊牧民族都是夏朝後代,商東來一戰滅夏,把夏大部分後代都趕到北方草原,商是軍事帝國戰爭從來不斷軍力強大而且兇殘無比,夏人基本不是被征服了就是被趕到了北方草原,而周自西向東偷襲商成功,商朝的滅亡讓遊牧民族得到了喘息,因為周朝崇尚禮不尚武,北方遊牧民族得到了大發展,商亡後2百多年,犬戍就攻破鎬京滅亡了西周,西周其實軍事非常弱,北邊一直被少數民族壓制,南邊也打不過楚人,這時就要說匈奴了,匈奴和東胡都是夏人後代,匈奴一度稱霸草原,東胡當時勉強生存,而東胡就是後來鮮卑的祖先,匈奴與漢的生存之戰失敗後,這一場仗打了2百多年到匈奴滅亡,變成漢朝一分子,東胡族開始走上舞臺,但先強大的是烏桓,但烏桓被曹魏擊滅,鮮卑終於有了出頭之日,但當時晉朝如日中天,如果不是晉朝自己玩殘自己,鮮卑也只是晉的國民,鮮卑先於五族之亂,興於前秦與東晉的淝水之戰,崛起於十六國,最終由拓拔燾統一北方,成為北朝之首,鮮卑一系盛極一時,但拓拔宏興起歸漢運動,鮮卑族與漢族開始融合,到唐時基本融入漢族了,最後的鮮卑是西夏党項人,最後被蒙族滅了皇族,党項平民基本被元朝算入漢族,匈奴東胡都是夏人後代,匈奴鮮卑基本上全成為漢族,漢族是大融合的結果,13億漢族由歷史上華夏2百多族融合而成的,是中華第一大族
-
4 # 長風浩蕩
無論什麼“族”的人,“漢”人也好“鮮卑”人也好,這名詞都是別人叫的。
是一片地上的一群人,互相覺得還能湊合到一起幹點啥,於是就:我們結個夥吧,人多力量大。他們一致對外行動時,其他人要對這個有一定共同宗旨的族群有個稱呼,就按照當時的情況,給他們取個名。漢人,就因為當時這群人建立了一個國家意志,喚做“漢朝”,而且“漢”這字也不錯,銀河啊,別人這麼叫,自己覺得還挺好聽,那就這麼叫吧。
不過,“鮮卑”到底怎麼來的,我還真不知道。
-
5 # 足球盛典吧
中國北方的少數民族主要分為兩支,即匈奴和東胡,東胡人被匈奴的一代胸主冒頓打敗後,隨即向東遷徙,分裂成了鮮卑和烏桓,烏桓被曹操滅掉後,東胡一脈就只剩下了鮮卑一脈,五胡亂華時,鮮卑人南下,其中很多氏族都曾雄霸一方,而留在東北,內蒙老家的那些鮮卑氏族也開始使用其他族號,這其中就包括契丹。
-
6 # ww3721王建文
最早的鮮卑人,是生活長白山黑水的狩獵人和牧羊人。受匈奴統治奴役。48年,東漢時期,匈奴內亂,分裂成南北兩部分。南部歸附漢朝,被安排北方各地,北部匈奴在89一91年被漢王朝王師軍隊聯合南匈奴騎兵把他們打敗趕到中亞以西。從白山黑水出來牧民,和原來留下來生活草原十萬多匈奴牧民,混和一起放牧,共同生活北方草原。
181年以前,草原上一個出身非常出身貧苦的鮮卑人檀石槐,憑藉超人智慧勇氣。統治征服各個部落首領,在高柳北彈山建立政權,佔據原來匈奴統治管轄之地,並把統治地域分為三部,各置一名大帥,統領分邑為大人。
當時東漢朝的政策,依靠烏桓,聯合匈奴,共同打擊鮮卑人。鮮卑人內部內亂,此和彼戰,衝突不斷,戰亂頻繁。檀石槐統一草原,使鮮卑日益強大,他率領一支兵強馬壯十萬軍隊,又才智過人,使原來分散互不統屬原部落各個首領,紛紛歸附到他的聯盟。東敗夫餘,西擊烏孫,北逐丁零,南侵犯漢邊。南北七幹餘里,東西一萬二幹餘里。形成一個強盛的鮮卑部落大聯盟政權。
他把屬域地分三塊設有大帥。大帥下約有60邑設為大人為首領。統歸他統轄。東部有二十邑大人,為闕機,素利,槐頭。中部以北平西至上谷東,十餘邑大人闕居,慕容,均成大帥。西部上谷以西,至敢煌。其大人有置鍵落,羅曰律(拓跋鄰,拓跋推寅)宴勒遊。皆為大帥。這些大人大帥被組成起來。分道入侵隴東緣邊九郡,又聯合西羌,攻武威,張掖。侵掠幽,並,涼州三州,漢軍出擊。反祓檀石槐軍隊所敗,死者十之七八。
181年檀石槐死了。兒子和連繼任首領,無能統治,聯盟破裂,使北方形成很多集團,如軻比能,步度根,烏桓,鮮卑。又成百不相屬的分支,在魏晉南北朝建立許多國家政權。
在曹操時代統一時代,用計分割把他們又為匈奴,鮮卑,烏桓,氏,羌五部。在原先檀石槐劃分草原定塊生活放牧,也把大量人員編成軍隊人員遷入內地生活,北方形成似長安城,一半城胡人半城漢的局面。東晉南遷後,漢人因為是害怕迫害紛紛南遷到江南。鮮卑人建立包括吐谷渾在內前後十一割據政權。
以拓跋氐建立代國,建都洛陽為北魏,在南北朝時統一北方,強行漢化,把118個鮮卑北方胡人部落氏族都變成漢人,建學校,學孔孟,穿漢衣,說漢話,互通婚姻,一脈相承進入隨唐大統一時代。
而繼續生活在草原上的 又被突厥統治,或組成契丹,高句麗,渤海,勿吉,等很多割據政權。他們和早先檀石槐的鮮卑聯盟政權有或深或淺的關係。唐朝分裂以後,遼華人,金華人也是許多有鮮卑人別支分部傳承。歷史在變化中前進,血脈融合是大趨勢。
原來在金國的軍隊統領鐵木真,再次統一草原建立蒙古帝國,形成蒙古民族。使西夏人,金華人為漢人,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後 又強行把原來元朝定的原來低等南人和高等級蒙古人,色目人。統統透過法令變成了漢人。使華夏大地以以漢成為主要民族。
-
7 # 萊駒為右
鮮卑人見於史籍記載比較晚,東漢初年隨匈奴鮮卑跟隨匈奴侵擾邊境,鮮卑才作為民族實體被中原王朝所知。
鮮卑人起源於東胡,秦漢之際,東胡被匈奴冒頓單于打敗,分為兩部。分別退保烏桓山和鮮卑山,均以山名作為族名,形成烏桓族和鮮卑族。
東漢攻打匈奴,匈奴一部分內附遷入長城以內,一部分遷往中亞,鮮卑族由此填補匈奴留下的真空,佔據蒙古高原,逐漸強大。東漢末年及魏晉時期,鮮卑人開始進攻中原,與中原王朝戰爭增加。西晉八王之亂後,鮮卑各部落趁中原混亂不堪,建立慕容氏諸燕、西秦、南涼、代國等國家。金庸先生寫的《天龍八部》裡的天天要復國的慕容復就是鮮卑人哦。385年,同是鮮卑人的拓跋部建立北魏,並在439年統一北方。
鮮卑族建立政權後,部落大都解體,人民學習先進的農耕生產技術後轉向定居農業生產,統治階級學習儒家文化,利用儒家治國。隨著漢化程序的加深,同各民族的融合加快。到了隋唐時期,鮮卑作為民族實體和政權實體,逐漸消亡。
鮮卑人不是漢人,但已經被同化,融入到漢人當中,成為中華民族的一部分。
-
8 # 國史春秋
鮮卑人的起源與漢人並沒什麼不同,都是從住山洞的原始人類進化而來,同樣有過“洞中才數月,世上已千年”、終年圍著篝火群居的生活。經過歷史變遷,鮮卑人最終同漢民族融合,化蛹成蝶。所以,當代已經沒有了血統純正、嚴格意義上的鮮卑人了。但是,鮮卑人進入社會的文明時間,要遠遠落後於中原民族,經當代考古發現,已經確定了鮮卑人準確的發源地。
在東北大興安嶺林區的腹地,有一座安靜的小城市,風景優美,空氣清新,它就是鄂倫春自治旗的首府阿里河鎮。這裡也是鮮卑族最原始祖先生活、繁衍後代的棲息地。距小城不遠的山上有一片被茂密的白樺林掩映的山崖,半山腰有一個略成三角形的巖洞,當地人稱之為嘎仙的神洞。仙洞就是鮮卑人祖先居住的家,置身附近,給一種世外桃源的感覺。
洞口距地面約20米,看上去非常陡峭,但是洞底卻十分平坦,長度約100多米。洞裡的空間相當開闊,並且有五層樓的高度。石洞的中央有一塊很大的多邊形石頭,表面光滑而平整,看上去就是一大張石桌。四周有火燒烤過的痕跡。
考古工作者在石洞內進行發掘,發現了許多石器,這就充分說明,嘎仙洞遠在石器時代有了人類繁衍生息的物證。經考證,洞裡的原始主人就是鮮卑人。另外,關於這個洞名稱的來歷還有一個神話故事,內容和中國古代神話故事情節大同小異,無非就是一些英雄故事,這裡不作敘述。
大約到了公元1世紀中葉,也就是中原地區的魏晉時期,拓拔鮮卑族誕生了一位開拓精神極強的酋長。有了他的領導,鮮卑族人果敢地走出山洞。正這一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一步,鑄就了後來統一中原的北魏王朝。拓拔鮮卑建立北魏王朝之後,黃河以北的廣大地區出現了寧靜的太平盛世景像。北魏太武帝拓拔燾即位後,萌生了祭奠先祖的意願。於是派中書侍郎李敞奉天子之命,千里迢迢,返回他們魂牽夢縈的故鄉。“用駿足(馬),一元大武(牛),柔毛之牲(羊)祭奠先祖,昭告與皇天之靈”。
李侍郎不辱使命,跋山涉水四千餘里,在大興安嶺的原始森林中找到了嘎仙洞,完成了祭奠儀式之後,命石匠用漢字在石洞的巖壁上刻下了210個字的祝文。這些字跡至今清晰可認,因此沉寂了2000多年的歷史再一次展現在人們眼前,原來這就是鮮卑祖先居住的地方。
公元439年,太武帝滅了十六國中最後一個小國北涼,終於統一了北方。這樣一直,在東晉滅亡的170年的時間裡,中國歷史上出現了南北兩個政權對立的局面。南朝先後更換了宋、齊、梁、陳四個朝代,北朝的北魏,後來分裂為東魏、西魏;東魏、西魏又分別被北齊、北周取代。這就是歷史上的“南北朝”
北魏孝文帝即位後,儼然把自己當成了漢人,不但積極學習漢文化,而且受皇后馮清的影響大力推行漢制。所以,這時候漢文化已經融入了鮮卑族的血液和靈魂。既然他們“不拿自己當外人”,中國歷史上也把鮮卑政權視為正統王朝。
公元581年,北周相國楊堅自立為帝,建立隋朝。從此鮮卑人的政權退出了中國古代歷史的舞臺,鮮卑族人逐漸融入漢民族。到了宋北韓卑慕容氏無望,鮮卑族像一滴水,融入了各民族滄桑變遷的茫茫大海。時至今日,鮮卑人已經不復存在,因為他們已經演化成為了漢人。
-
9 # 紅黑聖西羅
鮮卑是匈奴之後在蒙古高原崛起的遊牧民族,起源於東胡族。在秦漢時期,東胡被匈奴打敗,分為兩部,退至鮮卑山和烏桓山,以山為族名,就成了鮮卑族。因為受到匈奴奴役,跟烏桓也算是親戚,在風俗習慣上同烏桓、匈奴相似,不能說是漢人。
北匈奴滅亡後,鮮卑趁機佔據蒙古草原,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對中國影響最大,乘中原混亂時,先後建立了幾個國家,拓跋氏建立北魏,還統一了北方。孝文帝拓跋宏遷都洛陽後,實行改革,將姓氏改為“元”姓,積極漢化。之後,北魏分裂成東魏和西魏,最後被北周取代,鮮卑族共建立十個國家。
-
10 # 125878215蜂獾
謝謝邀請,西漢初期,東胡匈奴擊敗後,鮮卑退到保鮮卑山,世屬匈奴奴役,漢武帝擊敗匈奴,將烏恆遷到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五郡塞外,鮮卑開始南下到烏恆故地饒樂水,今西拉木倫河,流域,此前鮮卑在烏恆北方,到東漢建武二十一年,公元45年鮮卑跟隨匈奴侵犯漢朝邊境,鮮卑連年侵擾東漢邊境,公元177年東漢靈帝,分別從高柳,今山西陽高,雲中郡,今內蒙托克托東北,雁門郡,今山西代縣西北出塞,分三路進攻鮮卑,漢軍出塞二千多里,鮮卑首領分頭迎戰大敗漢軍,佔據雲中,雁門,代郡,上谷,遼西,右北平,漁陽塞外,到了西晉八王之亂,西晉內亂,導致國力下降,天下大亂,更無兵力管理邊境,各少數民族紛紛南下,逐鹿中原,西晉幽州刺史王浚南下中原,攻克鄴城,公開搶劫,鮮卑兵將搶來的八千漢族女子沉於易水河裡,到了東晉,鮮卑各部在北方掀起建國高潮,從337年到420年建立七個國家,北周滅亡後,以鮮卑作為主體的國家不復存在,鮮卑己經融入其他民族中,成為民族融合道路上又一消失的古老民族,後來經過DNA研究現代錫伯族人群可能是拓拔鮮卑的後裔,目前錫伯族女星佟麗婭是一個大美女。
回覆列表
鮮卑是繼匈奴之後,在北方崛起的一個遊牧民族,鮮卑語屬阿爾泰語系,文獻記載,鮮卑人是“黃頭白虜”,即黃頭髮白面板,和漢人不是一條路的。但是鮮卑和其他四胡不一樣,他們奉南渡的晉政權為正朔,仰慕漢文化,他們統一其他四胡後,先把四胡鮮卑化,然後統一推行漢化。《晉史》對於這一點持肯定態度。可以說鮮卑促進了民族大融合,貢獻是非常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