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安東尼先生1

    安東尼認為漢光武帝劉秀是一位艱苦創業、勵精圖治的雄才霸主!

    西漢末年政治腐敗、社會動盪、民不聊生。王莽篡漢後實行改革更是加劇了社會矛盾,各地起義軍紛紛出現。

    劉秀雖然是漢皇室的後代,但是傳代日久、家族地位日漸沒落!他的父親也僅僅是一個小小的縣令,並且在劉秀只有九歲時便去世了。他們不得已回到老家由他們的叔父撫養。到此所謂的高祖後裔帶了的榮光已不復存在,他的生活已與平民無異!

    後來天下大亂,他與哥哥劉縯起兵反對王莽,打算恢復高祖之霸業。在日後十五年的征戰之中,他歷經萬險、忍辱負重、各個擊破最終統一天下!

    劉秀和劉邦、朱元璋一樣同為白手起家的皇帝。但是知名度和出鏡率似乎不如他們。可能是因為關於他的文學和影視作品比較少的緣故。

    做為一名男兒劉秀實現了雄霸天下的夢想同樣他也收穫了自己的愛情。他一生鍾愛陰麗華,後來立她為皇后。可謂人生贏家!

  • 2 # 開元二號

    重點在於:他能恢復漢室,居然做得很成功!後來的劉備雖擁有諸葛亮等一幫文臣,關羽等一班武將,按理說也該和劉秀一樣逆天而成為華夏之主,但結果是大跌眼鏡。這讓我們認識到復古不一定失敗,一切的一切真的全憑天意。而誰又能讀懂天意呢?

  • 3 # 有大招

    我認為中國歷史上最牛逼的人是 :漢劉邦,劉秀,劉備,朱元璋,毛主席。但他們也都不是完人,都有缺點。

    他們也是人,只是把人的能力發揮到極致…

    一、不殺功臣

    1、謝躬

    劉秀:“謝尚書,真吏也。”

    謝躬和劉秀一起平定河北,結果【初,其妻知光武不平之,常戒躬曰:“君與劉公積不相能,而信其虛談,不為人備,終受制矣。”躬不納,故及於難。】,謝躬慘遭背刺而死。

    2、李軼

    李軼是劉秀的發小,在更始政權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參與了劉玄殺害劉縯一事,劉秀的確有道理殺死他。

    問題在於且不說劉縯被殺的結果是劉秀成為最大受益者,當更始政權和劉秀的矛盾公開化後,李軼更積極為劉秀活動,成為劉秀在更始政權內部的重要內應。

    結果卻是劉秀將李軼寫給他的密信公開,致使更始政權處死李軼,造成更始軍上下離心離德——而後劉秀為收買更始軍人心,更善待劉玄的子弟,更讓他以李軼為餌的計謀難以令人諒解。

    3、彭寵

    彭寵是劉秀的重要部將,在劉秀鎮撫河北的過程中起到了極為重大的作用。可是在劉秀統一天下後,卻受到幽州牧朱浮的汙衊,最後起兵欲攻殺朱浮,終為漢軍所殺,比之韓信可要倒黴多了。

    4、馬援

    因為一些謠言,不細查情況,就定罪,害其蒙冤。甚至死後都難以下葬,揹負罪名。

    5、韓歆

    韓歆也是劉秀的南陽舊部,有次發生饑荒時,他認為天下發生饑饉,是因為君王德行有缺的反應,這是東漢流行的天人感應理論,結果被劉秀知道後,就下詔迫其自殺。

    6、對待投降的諸侯

    樊崇:其夏,樊崇、逄安謀反,誅死。

    王元:元字惠孟,初拜上蔡令,遷東平相,【坐墾田不實,下獄死。】

    隗純:十八年,純與賓客數十騎亡入胡,至武威,捕得,誅之。

    延岑:明旦,岑降吳漢。乃夷述妻子,盡滅公孫氏,並族延岑。

    張步:八年夏,步將妻子逃奔臨淮,與弟弘、藍欲招其故眾,乘船入海,琅邪太守陳俊追擊斬之。

    二、昆陽之戰的神話

    問題在於昆陽之戰水分多多,劉秀在其中的作用,更值得探討。

    昆陽之戰莽軍兵力四十二萬人的數字,主要來自《漢書》記載:

    邑至雒陽,州郡各選精兵,牧守自將,定會者四十二萬人,餘在道不絕,車甲士馬之盛,自古出師未嘗有也。

    但是《後漢書》裡又給出了不同資料:

    時二公至城下者且十萬人

  • 4 # 星海棠歷史

    對於劉秀我覺得這個皇帝,真的好評,何以見得呢?

    一、大度:這裡的大度,是成大業的氣度、胸懷,是樹立怎樣的目標,一個人有多高的目標,就有多高的成就,誠然,有許多高目標低成就的人,但有高成就者必然有高目標,這個是無疑的,氣度有多大、目標有多高,決定了一個人的格局有多大,一句話:目標多高,就能飛多高。

    1、【郎數出戰不利,乃使其諫議大夫杜威持節請降。威雅稱郎實成帝遺體。光武曰:“設使成帝復生,天下不可得,況詐子輿者乎!”】——《後漢書·卷十二·王郎傳第二》

    (這句話霸氣!天下捨我其誰?就是漢成帝真活了也爭不過我!)

    2、【《東觀記》曰:“光武與述書曰:‘承赤者,黃也;姓當塗,其名高也。’”乃復以掌文為瑞,王莽何足效乎!王莽詐以鐵契、石龜、文圭、玄印等為符瑞,言不足仿效也。君非吾賊臣亂子,倉卒時人皆欲為君事耳,何足數也。數,責也。君日月已逝,妻子弱小,當早為定計,可以無憂。天下神器,不可力爭,《老子》雲:“天下神器,不可為也。”宜留三思。”署曰“公孫皇帝”。述不答。】——《後漢書李注本·卷十三·公孫述列傳第三》

    (天下神器,不可力爭!明確表達了自己的目標。)

    3、【先是,帝聞河西完富,地接隴、蜀,常欲招之以逼囂、述,亦發使遺融書,遇鈞於道,即與俱還。帝見鈞歡甚,禮饗畢,乃遣令還,賜融璽書曰:“制詔行河西五郡大將軍事、屬國都尉:勞鎮守邊五郡,兵馬精強,倉庫有蓄,民庶殷富,外則折挫羌胡,內則百姓蒙福。威德流聞,虛心相望,道路隔塞,邑邑何已!長史所奉書獻馬悉至,深知厚意。今益州有公孫子陽,天水有隗將軍,方蜀漢相攻,權在將軍,舉足左右,便有輕重。猶蒯通曰“與楚即楚勝,與漢即漢捷”。以此言之,欲相厚豈有量哉!諸事具長史所見,將軍所知。王者迭興,千載一會。言時難得而易失也。欲遂立桓、文,輔微國,當勉卒功業;周室微弱,齊桓、晉文輔之以霸天下。欲三分鼎足,連衡合從,亦宜以時定。蒯通說韓信曰:“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天下未並,吾與爾絕域,非相吞之國。今之議者,必有任囂效尉佗制七郡之計。秦胡亥時,南海尉任囂病且死,召龍川令趙佗語曰:“番禺負山險阻,南北東西數千裡,頗有華人相輔,此亦一州之主,可為國,故召公即令行南海尉事。”《地理志》曰蒼梧、鬱林、合浦、交址、九真、南海、日南,皆越之分也,此為七郡也。效,致也,流俗本作“教”者誤也。王者有分土,無分民,自適己事而已。今以黃金二百斤賜將軍,便宜輒言。”因授融為涼州牧。】——《後漢書·卷二三·竇融列傳第十三》

    (話點得透,怎麼選擇看你自己,就算你想割據我也不擔心。)

    二、堅韌不拔:人生成功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風順,要經歷許多困難,在艱難困苦的環境中,要有堅韌不拔的毅力來堅持,以度過危難:

    1、【初,王莽徵天下能為兵法者六十三家數百人,並以為軍吏;選練武衛,招募猛士,《說文》曰:“募,廣求之也。”旌旗輜重,千里不絕。《周禮》曰:“析羽為旌,熊虎為旗。”輜,車名。《釋名》曰:“輜,廁也。謂軍糧什物雜廁載之。以其累重,故稱輜重。”重音直用反。時有長人巨無霸,王莽連率韓博上言:“有奇士,長一丈,大十圍,自謂巨無霸,出於蓬萊東南,五城西北,昭如海濱,軺車不能載,三馬不能勝,臥則枕鼓,以鐵箸食。”見《前書》。長一丈,大十圍,以為壘尉;鄭玄注周禮雲:“軍壁曰壘。”崔瑗《中壘校尉箴》曰:“堂堂黃帝,設為壘壁。”尉者主壘壁之事。又驅諸猛獸“猛”或作“獷”。獷,猛蝄也,音古猛反。虎豹犀象之屬,以助威武。自秦、漢出師之盛,未嘗有也。光武將數千兵,徼之於陽關。聚名也。酈元《水經注》曰:“潁水東南經陽關聚,聚夾潁水相對。”在今洛州陽翟縣西北。諸將見尋、邑兵盛,反走,馳入昆陽,皆惶怖,憂念妻孥,孥,子也。欲散歸諸城。光武議曰:“今兵谷既少,而外寇強大,併力御之,功庶可立;如欲分散,埶無俱全。且宛城未拔,謂伯升圍之未拔也。不能相救,昆陽即破,一日之閒,諸部亦滅矣。今不同心膽共舉功名,反欲守妻子財物邪?”諸將怒曰:“劉將軍何敢如是!”光武笑而起。會候騎還,言大兵且至城北,軍陳數百里,不見其後。諸將遽相謂曰:“更請劉將軍計之。”光武復為圖畫成敗。】

    (當強敵壓境,綠林諸將皆不知所措,只有光武帝依舊堅韌不拔,從容佈置戰守策略,最終取得昆陽之戰的勝利。)

    2、【光武即南馳至下曲陽。傳聞王郎兵在後,從者皆恐。及至呼沱河,候吏還白河水流澌,澌音斯。無船,不可濟。官屬大懼。光武令霸往視之。霸恐驚眾,欲且前,阻水,還即詭曰:“冰堅可度。”官屬皆喜。光武笑曰:“候吏果妄語也。”遂前。比至河,河冰亦合,乃令霸護度,監護度也。未畢數騎而冰解。光武謂霸曰:“安吾眾得濟免者,卿之力也。”霸謝曰:“此明公至德,神靈之佑,雖武王白魚之應,無以加此。”】——《後漢書·卷二十·王霸傳第十》

    (後有追兵,前有大河,一般人恐怕不嚇尿就不錯了,而光武帝從容自若,鎮定眾心,當然,運氣也是必不可少的,光武帝此事堪比劉邦的彭城大風。)

    三、勇敢:成功的道路有許多艱險危難,遇到這種情況,作為一個領袖、帝王,乃至於男人,是掉頭就跑,退縮不前,還是勇敢面對?這對團隊士氣、凝聚力是很重要的。

    1、【光武乃使成國上公王鳳、廷尉大將軍王常留守,夜自與驃騎大將軍宗佻、驃騎大將軍,武帝置,自霍去病始。佻音太堯反。五威將軍李軼等十三騎,王莽置五威將軍,其衣服依五方之色,以威天下。李軼初起,猶假以為號。出城南門,於外收兵。時莽軍到城下者且十萬,光武幾不得出。】

    2、【六月己卯,光武遂與營部俱進,自將步騎千餘,前去大軍四五里而陳。尋、邑亦遣兵數千合戰。光武奔之,斬首數十。秦法,斬首一,賜爵一級,故因謂斬首為級。諸部喜曰:“劉將軍平生見小敵怯,今見大敵勇,甚可怪也,且復居前。請助將軍!”】

    3、【光武北擊尤來、大搶、五幡於元氏,追至右北平,連破之。北平,縣,屬中山國,今易州永樂縣也。臣賢案:東觀記、續漢書並無“右”字,此加“右”,誤也。營州西南別有右北平郡故城,非此地。又戰於順水北,酈元《水經注》雲:“徐水經北平縣故城北,光武追銅馬、五幡,破之於順水,即徐水之別名也。”在今易州。本或作“慎”者,誤也。乘勝輕進,反為所敗。賊追急,短兵接,短兵謂刀劍也。《楚辭》曰:“車錯轂兮短兵接。”光武自投高岸,遇突騎王豐,下馬授光武,光武撫其肩而上,顧笑謂耿弇曰:“幾為虜嗤。”】-《後漢書李注本·卷一·光武紀第一上》

    (光武帝不僅身為將領時能身先士卒,奮勇作戰,貴為蕭王后仍然遇敵不退,與之短兵相接,沒有搞“弟兄們,給我衝”那一套,他用實際行動告訴大家:即使身為主公,遇到危難,我依然願意與大家一起挺起胸膛,並肩戰鬥!這樣的君主怎能不被信賴呢?)

    四、隱忍:人的一生中,有時需要隱忍,比如當外部環境對自己很不利時,隱忍就是一種很好的偽裝,能有效保護自己,麻痺對手。

    【會伯升為更始所害,光武自父城馳詣宛謝。父城,縣,古應國也,屬潁川郡,故城在今許州葉縣東北。以伯升見害,心不自安,故謝。司徒官屬迎吊光武,光武難交私語,深引過而已。未嘗自伐昆陽之功,又不敢為伯升服喪,飲食言笑如平常。更始以是慚,拜光武為破虜大將軍,封武信侯。】——《後漢書李注本·卷一上·光武紀第一上》

    (當時光武帝的親屬都在更始帝手上控制著,如果不及時打消更始帝歹意,光武帝自己和親屬都會有危險。)

    五、寬仁,寬容與仁慈,是得人心的兩大法寶,一個帝王的胸襟有多寬,他就能走多遠。

    1、【及漢兵起,晨將賓客會棘陽。漢兵敗小長安,諸將多亡家屬,光武單馬遁走,遇女弟伯姬,與共騎而奔。前行復見元,趣令上馬。元以手撝曰:“行矣,不能相救,無為兩沒也。”會追兵至,元及三女皆遇害。】——《後漢書·卷十五·鄧晨列傳第五》

    2、【五月甲辰,拔其城,誅王郎。收文書,得吏人與郎交關謗毀者數千章。光武不省,會諸將軍燒之,曰:“令反側子自安。”】

    (“反側自安”的出處。)

    3、【秋,光武擊銅馬於鄡,縣名,屬鉅鹿郡,故城在今冀州鹿城縣東。鄡音苦堯反。《竹書紀年》曰:“衛鞅封於鄡。”臣賢案:下文雲“吳漢將突騎來會清陽”,又“追至館陶”,並與鄡相近。俗本多誤作“鄔”,而蕭該音一古反,雲屬太原郡,臧競音作鄢,一建反,雲屬襄陽郡,並誤也。吳漢將突騎來會清陽。縣名,屬清河郡,今貝州縣,故城在州西北。賊數挑戰,挺身獨戰也,古謂之致師,見《左傳》。挑音徒了反。光武堅營自守;有出滷掠者,輒擊取之,滷與虜同。郭璞注《爾雅》曰:“掠,奪取也。”絕其糧道。積月餘日,賊食盡,夜遁去,追至館陶,大破之。館陶,縣,屬魏郡,今魏州縣。受降未盡,而高湖、重連從東南來,與銅馬餘眾合,光武復與大戰於蒲陽,悉破降之,封其渠帥為列侯。《前書》音義曰“蒲陽山,蒲水所出”,在今定州北平縣西北。本或作“滿陽”。渠,大也。《尚書》:“殲厥渠魁。”列侯即徹侯也。稱列者,言見序列也。降者猶不自安,光武知其意,敕令各歸營勒兵,乃自乘輕騎按行部陳。降者更相語曰:“蕭王推赤心置人腹中,安得不投死乎!”投死猶言致死。由是皆服。悉將降人分配諸將,眾遂數十萬,故關西號光武為“銅馬帝”。】——《後漢書李注本·卷一上·光武紀第一上》

    (“推心置腹”的出處。)

    4、【嚴光字子陵,一名遵,會稽餘姚人也。少有高名,與光武同遊學。。。復引光入,論道舊故,相對累日。帝從容問光曰:“朕何如昔時?”對曰:“陛下差增於往。”因共偃臥,光以足加帝腹上。明日,太史奏客星犯御坐甚急。帝笑曰:“朕故人嚴子陵共臥耳。”】——《後漢書·卷八三·逸民列傳第七三·嚴光》

    5、【異自以久在外,不自安,上書思慕闕廷,願親帷幄,帝不許。後人有章言異專制關中,斬長安令,威權至重,百姓歸心,號為“咸陽王”。帝使以章示異。《東觀記》曰:“使者宋嵩西上,因以章示異。”異惶懼,上書謝曰:“臣本諸生,遭遇受命之會,充備行伍,過蒙恩私,位大將,爵通侯,通侯即徹侯,避武帝諱改焉。受任方面,以立微功,謂西方一面專以委之。皆自國家謀慮,愚臣無所能及。臣伏自思惟:以詔來戰攻,每輒如意;時以私心斷決,未嘗不有悔。國家獨見之明,久而益遠,乃知‘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論語》子貢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當兵革始起,擾攘之時,豪傑競逐,逐,爭也。迷惑千數。臣以遭遇,託身聖明,在傾危溷餚之中,尚不敢過差,而況天下平定,上尊下卑,而臣爵位所蒙,巍巍不測乎?誠冀以謹來,遂自終始。見所示臣章,戰慄怖懼。伏念明主知臣愚性,固敢因緣自陳。”詔報曰:“將軍之於國家,義為君臣,恩猶父子。何嫌何疑,而有懼意?”】——《後漢書李注本·卷十七·馮異列傳第七》

    6、【甲申,幸章陵。修園廟,祠舊宅,觀田廬,置酒作樂,賞賜。時宗室諸母因酣悅,相與語曰:“文叔少時謹信,與人不款曲,唯直柔耳。今乃能如此!”帝聞之,大笑曰:“吾理天下,亦欲以柔道行之。”】——《後漢書·卷一下·光武紀第一下》

    7、【十一年春二月己卯,詔曰:「天地之性人為貴。其殺奴婢,不得減罪。」】——《後漢書·卷一·光武紀第一下》

    8、【赤眉忽遇大軍,驚震不知所為,乃遣劉恭乞降,曰:「盆子將百萬眾降,陛下何以待之?」帝曰:「待汝以不死耳。」樊崇乃將盆子及丞相徐宣以下三十餘人肉袒降。上所得傳國璽綬,更始七尺寶斂及玉璧各一。積兵甲宜陽城西,與熊耳山齊。帝令縣廚賜食,眾積困餧,十餘萬人皆得飽飫。明旦,大陳兵馬臨洛水,令盆子君臣列而觀之。謂盆子曰:「自知當死不?」對曰:「罪當應死,猶幸上憐赦之耳。」帝笑曰:「兒大黠,宗室無蚩者。」又謂崇等曰;「得無悔降乎?朕今遣卿歸營勒兵,鳴鼓相攻,決其勝負,不欲強相服也。」徐宣等叩頭曰:「臣等出長安東都門,君臣計議,歸命聖德。百姓可與樂成,難與圖始,故不告眾耳。今日得降,猶去虎口歸慈母,誠歡誠喜,無所恨也。帝曰:「卿所謂鐵中錚錚,庸中佼佼者也。」又曰:「諸卿大為無道,所過皆夷滅老弱,溺社稷,汙井灶。然猶有三善:攻破城邑,周遍天下,本故妻婦無所改易,是一善也;立君能用宗室,是二善也;餘賊立君,迫急皆持其首降,自以為功,諸卿獨完全以付朕,是三善也。」】——《後漢書·卷十一·劉玄劉盆子列傳第一》

    9、【鮪曰:“大司徒被害時,鮪與其謀,與音預。又諫更始無遣蕭王北伐,誠自知罪深。”彭還,具言於帝。帝曰:“夫建大事者,不忌小怨。鮪今若降,官爵可保,況誅罰乎?河水在此,吾不食言。”指河以為信,言其明白也。彭復往告鮪,鮪從城上下索曰:“必信,可乘此上。”彭趣索欲上。趣,向也。鮪見其誠,即許降。後五日,鮪將輕騎詣彭。顧來諸部將曰:“堅守待我。我若不還,諸君徑將大兵上轘轅,歸郾王。”《更始傳》尹尊為郾王。乃面縛,與彭俱詣河陽。《東觀記》曰:“詣行在所河津亭。”帝即解其縛,召見之,復令彭夜送鮪歸城。明旦,悉其眾出降,拜鮪為平狄將軍,封扶溝侯。鮪,淮陽人,後為少府,《前書》曰:“少府,秦官,秩二千石。”續漢書曰:“少府,掌中服御諸物,衣服寶貨珍膳之屬。”傳封累代。】——《後漢書李注本·卷十七·岑彭列傳第七》

    (光武帝逃難中不忘姐妹、寬恕通敵之臣、對朋友、降卒、殺兄仇人、宗室老太太、奴婢等等各種人都能以寬仁的態度來對待,尤其是“輕騎降銅馬”更是格外難得:銅馬與漢互相攻殺多次,勢窮投降,本非情願,軍中不知多少人與漢軍有血仇,光武帝雖有一定武藝,但在數十萬大軍中,銅馬萬一發難,萬無生理!而光武帝絲毫不以為意,坦然輕騎單人巡視,這份信任才讓銅馬軍特別感動,從而死心塌地為光武帝效力,所謂“王者之風”莫過於此,這,就是寬仁的力量,它能讓帝王得到政治聲望,也能得到大量的兵力,還能讓後世多很多粉絲,笑。)

    六、知人善任:一個團隊中的人能力、性情、人際關係各有不同,如何做到知人善任,是帝王必備的素質。

    1、【光武南定河內,而更始大司馬朱鮪等盛兵據洛陽。又幷州未安,光武難其守,非其人不可,故難之。問於鄧禹曰:“諸將誰可使守河內者?”禹曰:“昔高祖任蕭何於關中,無復西顧之憂,所以得專精山東,終成大業。今河內帶河為固,戶口殷實,北通上黨,南迫洛陽。寇恂文武備足,有牧人御眾之才,非此子莫可使也。”乃拜恂河內太守,行大將軍事。光武謂恂曰:“河內完富,吾將因是而起。昔高祖留蕭何鎮關中,吾今委公以河內,堅守轉運,給足軍糧,率厲士馬,防遏它兵,勿令北度而已。”光武於是復北征燕、代。恂移書屬縣,講兵肄射,肄,習也。伐淇園之竹,為矢百餘萬,《前書》音義曰“淇園,衛之苑,多竹筱”也。養馬二千匹,收租四百萬斛,轉以給軍。】——《後漢書李注本·卷十六·寇恂列傳第六》

    2、【岑彭字君然,南陽棘陽人也。棘音紀力反。王莽時,守本縣長。。。建武二年,使彭擊荊州,下犨、葉等十餘城。犨,縣名,屬南陽郡,故城在今汝州魯山縣東南。葉,今許州葉縣也。續漢書曰:“彭南擊荊州,至成安、昆陽、犨、葉、舞陽、堵陽、平氏、棘陽、胡陽,處處皆破其屯聚。”是時南方尤亂。南郡人秦豐據黎丘,自稱楚黎王,略有十二縣;《東觀記》曰:“豐,邔縣人,少學長安,受律令,歸為縣吏。更始元年起兵,攻得邔、宜城、鄀、編、臨沮、中廬、襄陽、鄧、新野、穰、湖陽、蔡陽,兵合萬人。”邔音求紀反。董欣起堵鄉;許邯起杏;南陽復陽縣有杏聚。又更始諸將各擁兵據南陽諸城。帝遣吳漢伐之,漢軍所過多侵暴。時破虜將軍鄧奉謁歸新野,怒吳漢掠其鄉里,遂反,擊破漢軍,獲其輜重,屯據淯陽,與諸賊合從。秋,彭破杏,降許邯,遷徵南大將軍。復遣佑、賈復及建威大將軍耿弇,漢忠將軍王常,武威將軍郭守,越騎將軍劉宏,偏將軍劉嘉、耿植等,與彭併力討鄧奉。】——《後漢書李注本·卷十七·岑彭列傳第七》

    3、【是時方以隴、蜀為憂,獨謂歙曰:“今西州未附,西州謂隗囂也。子陽稱帝,道里阻遠,諸將方務關東,思西州方略,未知所任,其謀若何?”歙因自請曰:“臣嘗與隗囂相遇長安。其人始起,以漢為名。今陛下聖德隆興,臣願得奉威命,開以丹青之信,楊子《法言》曰“聖人之言,明若丹青”也。囂必束手自歸,則述自亡之埶,不足圖也。”帝然之。建武三年,歙始使隗囂。五年,復持節送馬援,因奉璽書於囂。既還,復往說囂,囂遂遣子恂隨歙入質,拜歙為中郎將。時山東略定,帝謀西收囂兵,與俱伐蜀,復使歙喻旨。囂將王元說囂,多設疑故,久冘豫不決。冘豫,不定之意也。《說文》曰“冘冘,行兒”也。音淫。《東觀記》曰“狐疑不決”也。歙素剛毅,遂發憤質責囂曰:質,正也。“國家以君知臧否,曉廢興,故以手書暢意。足下推忠誠,遣伯春委質,囂子恂,字伯春。是臣主之交信也。今反欲用佞惑之言,為族滅之計,叛主負子,違背忠信乎?吉凶之決,在於今日。”欲前刺囂,囂起入,部勒兵,將殺歙,歙徐杖節就車而去。】——《後漢書李注本·卷十五·來歙列傳第五》

    4、【是時公孫述稱帝於蜀,囂使援往觀之。援素與述同里閈,《說文》曰:“閈,閭也。”杜預注《左傳》:“閈,閭門也。”相善。。。八年,帝自西征囂,至漆,漆,縣,屬右扶風。諸將多以王師之重,不宜遠入險阻,計冘豫未決冘,行貌也,義見《說文》。豫亦未定也。冘音以林反。。會召援,夜至,帝大喜,引入,具以群議質之。《廣雅》曰:“質,定也。”援因說隗囂將帥有土崩之埶,兵進有必破之狀。又於帝前聚米為山谷,指畫形埶,開示眾軍所從道徑往來,分析曲折,昭然可曉。帝曰:“虜在吾目中矣。”明旦,遂進軍至第一,囂眾大潰。】——《後漢書李注本·卷二四·馬援列傳第十四》

    5、【(祭遵)從徵河北,為軍市令。舍中兒犯法,遵格殺之。光武怒,命收遵。時主簿陳副諫曰:“明公常欲眾軍整齊,今遵奉法不避,是教令所行也。”光武乃貰之,貰猶赦也。以為刺奸將軍。謂諸將曰:“當備祭遵!吾舍中兒犯法尚殺之,必不私諸卿也。”】——《後漢書李注本·卷二十·祭遵列傳第十》

    (光武帝聽從鄧禹的建議,任命有內政才能的寇恂管理河內,征討荊州則任用南陽人岑彭、曾為南陽太守的王常、徵隗囂則用與之有舊交的來歙、徵公孫述則用熟悉蜀中情況的馬援、祭遵執法嚴厲則用之為刺奸將軍執行軍法,光武帝對各種人才合理任用,使得他的團隊將能力最大化發揮,高效運轉,從而完成了中興大業。而做到“知人善任”就要對自己手下臣子的性格、能力、特此瞭如指掌,在這些事例中,光武帝充分表現出自己用人的才能。)

    七、嚴厲:如果一個帝王待下僅有寬仁和知人善任是不夠的,在官員犯錯時也要足夠嚴厲,以維護團隊秩序,讓犯錯的人受到足夠的懲罰,則無懈怠、散漫之人。

    1、【秋九月,河南尹張伋及諸郡守十餘人,坐度田不實,皆下獄死。】——《後漢書·卷一下·光武紀第一下》

    2、【是時,天下墾田多不以實,又戶口年紀互有增減。十五年,詔下州郡檢核其事,而刺史太守多不平均,或優饒豪右,侵刻羸弱,百姓嗟怨,遮道號呼。時諸郡各遣使奏事,帝見陳留吏牘上有書,視之,雲“潁川、弘農可問,河南、南陽不可問”。帝詰吏由趣,吏不肯服,抵言於長壽街上得之。抵,欺也。帝怒。時顯宗為東海公,年十二,在幄後言曰:“吏受郡來,當欲以墾田相方耳。”帝曰:“即如此,何故言河南、南陽不可問?”對曰:“河南帝城,多近臣,南陽帝鄉,多近親,田宅逾制,不可為準。”帝令虎賁將詰問吏,吏乃實首服,如顯宗對。於是遣謁者考實,具知奸狀。明年,隆坐徵下獄,其疇輩十餘人皆死。帝以隆功臣,特免為庶人。】——《後漢書·卷二二·劉隆傳第十二》

    3、【時內外群官,多帝自選舉,加以法理嚴察,職事過苦,尚書近臣,至乃捶撲牽曳於前,群臣莫敢正言。】——《後漢書·卷二九·申屠剛列傳第十九》

    (光武帝法度嚴明是對的,不過親手打人是不對的。)

    八、軍政兼擅、足智多謀:這對於一般帝王不是必須的,但對理想帝王卻是必須的,帝王,特別是開國帝王,他在國家政治、軍事活動中起的作用越大,其威望就越高,所掌握的權力就越大,臣子的作用越小、威望越低、掌握的權力就越小,就不容易產生“功高震主、尾大不掉”的情況,這樣君臣關係就會更和諧、統治也就更穩定,光武帝的軍政能力就非常突出,智謀更是歷代帝王之冠。

  • 5 # 以史為鑑知榮辱

    劉秀可是被我們毛主席評為“最有學問,最會打仗,最會用人之人”,更是被唐太宗和宋太祖奉為楷模之人。可見這人非同一般哈。劉秀到底是一個怎麼樣的人,我們就得對他的生平做個簡介哈。

    劉秀原本是劉邦的九世孫,他的先祖遵循漢武帝的推恩令,到了劉秀父親這一代,就是一個小小的縣令了。同時就在劉秀九歲時,他的父親病死,他的幾個兄弟就成了孤兒,後被叔父收養,成為一個真正的平民老百姓了。

    當時由於王莽的改革不得人心,各地起義如火如荼的進行著,劉秀並沒有緊隨其後,而是靜觀其變,確定局勢真正大亂後,才準備起兵。做為劉邦的九世孫,打起的旗號也自然是“復高祖之大業,定萬事之秋”於是各路起義迅速推翻了王莽新朝,之後又殺死族兄劉玄,建立了東漢。

    但是劉秀自稱帝以來,並沒有做出那些“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誅殺有功之臣來。他也不怕臣下功高震主的問題,之所以他會這樣,可一看出他很相信自己有這個能力。

    再一個就是他執政能力。因為經歷過戰爭的洗禮,百廢待興。劉秀當然明白,所以在他執政期間實行了很多利民政策,減輕了人民負擔,為民造福。使得當時人口迅速增長,百姓安居樂業,一片祥和,被後人稱當時為“光武中興”。

    雖然到了光武晚年,雖因迷信圖讖,宣佈圖讖於天下;貶逐了桓譚、馮衍等直言敢諫之士,有拒諫之失;但大體說來尚能始終保持謹慎,兢兢業業,勤於政事,在封建帝王中還是難能可貴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JavaScript是面向物件還是基於物件?